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txt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txt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08-24 23:08:27 | 移动端: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txt

篇一: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一)

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其一生来说非常之重要已成为共识,不需多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现在越来越关注幼儿园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开展,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中都有明确要求。株洲市教育局在2011年开始启动以研发“我有好习惯”幼儿园养成教育课程为抓手的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重点项目。我园作为两个研发基地园之一正在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要想科学高效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必须加强学习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本次讲座就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的理论学习之一。

作为幼儿教师,每天都和孩子们朝夕相处,老师都有切身体会,幼儿行为良好与否与班级常规直接相关。经常会有老师说:“某某小朋友习惯好,要是小朋友都像他就轻松了。某某小朋友怎么说都不听,油盐不进?”为什么有的孩子行为良好,有的孩子行为偏差,怎样塑造孩子良好行为,矫正孩子的偏差行为呢?我以台南师范学院林正文教授撰写的《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为蓝本,向大家介绍一些辅导儿童通俗行为改变技术的内容与方法。

今天我主要讲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儿童行为塑造的基本理论,二是儿童行为塑造与矫正的最基本方法——正增强、消弱、增强物。

一、儿童行为塑造的基本理论

㈠个体行为

1、个体——单一的有机体。

2、有机体——具有生命且自身能够有系统地维持其生理与心理功能者,通常指人与动物。

3、行为——包括内在的、外显的和潜意识的一切活动。

4、个体行为——被人观察到或是能用仪器测得到的个体活动。(狭义)除直接能观察及测量的外显活动外,尚包括间接推知的内在心理历程—意识及潜意识历程。(广义)

㈡行为改变。个体行为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因身心发展及客观情境影响,随时在变化。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因素:

1、成熟——即人类由遗传、生理成熟及老化而产生的行为改变。(这一类行为的改变大多属于本能反应,如吃、性、参与活动等。

2、有机体的暂时状态——指由疾病、疲倦、情绪紧张或药物所导致的行为变化。

3、学习——除上述两种以外所有行为变化都来自于学习。学习是指经由练习而产生的较持久性行为改变的历程。

㈢行为塑造

1、行为塑造有两种状态,一种是从没有改变为有。一种是从不良改变为良好或从偏差改变为正常。

2、人类与生俱来和自然成熟的行为太少、太简单,不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如不依赖后天学习产生行为改变,会适应不良而不能生存或被淘汰。

3、行为塑造的方法:正增强、消弱、行为塑造、继续增强、区别增强、后向连锁反应、间歇增强、隔离、惩罚、制约增强(代币制)、

逃脱制约与躲避制约等。

㈣偏差行为

1、偏差行为——儿童在行为上失去常态,足以困扰他人或自己而妨碍其生活适应者。(显著特征是异常、有害,两者皆具备才叫偏差行为)

2、偏差行为主要有不足性行为(沉默寡言、行为太少如自闭症),过多性行为(行为表现过多如多动症),不适宜行为(表现不符合时间、地点及身份的行为,如乱扔垃圾、大声喧哗等)。

3、偏差行为的出现说明个体出现了适应困难,个体无法自我摆脱困境,唯有诉诸病态(偏差)行为以满足需求、消除困难或解决危机。偏差行为的出现是一种求救呼声,表明个体不能用积极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也不能用消极容忍面对问题。此时,成人应适时介入,帮助并引导学生纠正偏差行为。

㈤行为改变技术

1、行为改变技术——凡是应用学习理论于实际补救程序,复健、矫正、教师管理、谘商及辅导等技术均称之,包括不良行为的改善及良好行为的塑造。

2、行为改变技术的理论依据:古典制约、操作制约、认知理论、社会学习等4种理论。

㈥反应性制约学习与操作性制约学习

★反应性制约学习:两个刺激同时出现,产生了取代作用,引起行为改变,像这类刺激代替性的学习历程,在学习心理学上称为古典

制约学习,或称反应性制约学习。案例:《揖驴的故事》明朝有位徐文长,他的叔叔每次来到他家里,都会指责他行为放荡不羁,多次后,他心里非常不舒服。于是他溜到屋后,对着叔叔骑来的驴子作一个揖,然后重重地鞭打它一顿,如此连续几次,驴子一见作揖,就惊跳起来。待他叔叔临走,骑上驴子,徐文长很恭敬地对他叔叔深深一揖,那只笨驴以为又要挨打,忽然暴跳起来,把叔叔摔了下来,跌得鼻青眼肿,到死都还不知道被侄儿摆了一道。

1、反应性制约学习的理论基础:巴甫洛夫的学习实验;华生的恐惧制约实验;琼斯的反制约实验。

⑴巴甫洛夫的学习实验。将一只饿狗系于架上,以少许牛肉呈现,狗即流出口涎,由此可知牛肉为有效刺激。铃声本为无效刺激。在呈现牛肉时,同时也按铃,如此连续几次后,虽然单独按铃,狗亦流出口涎。

反应性制约学习历程

学习之前: 食物→分泌唾液

铃声→漠然反应

学习过程:(连续配对呈现铃声与食物5~6次)

铃声﹢食物→分泌唾液

学习后: 铃声→分泌唾液

⑵华生的恐惧制约实验。一位11个月大的男孩子艾伯特,他原先不怕小动物,喜玩白鼠,多次在他玩鼠时,用铁锤敲击钢棒所发出的尖锐噪音,使他表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哭叫、发抖等,这就是形

成所谓恐惧性情绪的制约历程。到了实验后期,艾伯特看到白鼠,甚至看到白兔、白狗、棉花,也都会表现惧怕情绪。

⑶琼斯的反制约实验。一位34个月大的男孩子彼得,惧怕许多动物如白鼠、兔子等,在治疗过程中选兔子为刺激,让彼得每次看到兔子就能吃到他所喜欢的食物,经此反制约历程,终于使彼得逐渐喜欢白兔。

⑷生活小例子。幼儿觉察到母亲面带怒容时,往往乖巧的多,这是因为母亲每当责罚时总是面带怒容,怒容形成责罚的信号。

★操作性制约学习:行为的出现在于后果的满意与否者称为操作制约学习。案例:《临江之麋》。在柳宗元所撰之《临江之麋》一文中,曾说到一个故事。有一位临江人,打猎时获得一只小麋鹿,带回家畜养它。一进家门。所养一群家犬都翘着尾巴跑来望着小麋鹿垂涎欲滴,主人见状拿起鞭子怒打之。从此每日抱着麋鹿来到群犬中,慢慢地,小麋鹿可以跟家犬游戏,久而久之,家犬都如主人的意思,跟小麋鹿和平相处。(对于群犬垂涎欲滴的反应,主人可能采取很多办法,多数无效,只有一个效果——鞭打,作为垂涎欲滴带来的不满意效果,使群犬垂涎欲滴的反应逐渐消失,保留跟小麋鹿和平相处的反应。)

1、操作性制约学习的理论基础:斯金纳的白鼠实验。斯金纳设计了一个自动控制的斯金纳箱,一端壁上有横杠,杠下有食物水盘各一,按动杠杆时,可在食盘中出现一片食物,或由水管落下水滴。实验对象为白鼠,经过多次实验,每当白鼠按下杠杆,即可得到食物,久之,这种按杠杆的反应被按后获得食物而满足的后果所控制,白鼠

篇二:儿童行为塑造理论技术与应用

目 录

一、斯金纳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 2

1.斯金纳的动物操作条件反射实验 .................................. 2

2.应答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比较 .......................... 2

3.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发展和匝用 .................................... 5

二、专家学者对操作性条件反射在行为矫正中的贡献 ..................... 5

(1)富勒。 ....................................................... 5

(2)林德司来和阿兹林。 ........................................... 5

(3)美国教授毕吉武与贝尔及其同事。 ............................... 5

三、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与实践 ..................................... 6

(一)正增强:把孩子好的行为固定下来 ............................ 6

(二)消弱:去除孩子的坏行为 .................................... 6

(三)行为塑造: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 .......................... 7

(四)区别增强:让坏行为减少或不再出现 .......................... 7

(五)隔离:不得以使用的办法 .................................... 8

(六)惩罚:最严厉的方法,但可能最有效 .......................... 8

四、案例与分析 ..................................................... 9

案例1 ....................................................... 9

案例2 ...................................................... 10

案例3 ...................................................... 11

案例4 ...................................................... 11

案例5 ...................................................... 12

案例6 ...................................................... 13

案例7 ...................................................... 15

一、斯金纳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生于1904年,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对行为矫正理论及方法的创建贡献很大,影响深远。大学时代,他学习了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著作,随后又系统地学习了华生的行为主义论文,对条件反射学说颇感兴趣。

1.斯金纳的动物操作条件反射实验

这促使他放弃文学,改攻心理学。攻读博士期间,他对反射概念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于是从纯粹的行为观点来探索反射现象,并致力于动物实验研究。

斯金纳的实验,主要以白鼠和鸽子为对象,尤以白鼠为主。其自行制造设计的实验箱,人称斯金纳箱(见图2—2)。实验箱内隔音,内有平行设置的杠杆,按压一次杠杆,一粒食丸就会自动滚落到实验装置的食槽内。

斯金纳将饿白鼠关入箱内进行实验。开始时,白鼠只会在箱内各处嗅闻并乱碰乱抓,后来偶然按压杠杆,看见有一粒食丸滚进食槽,白鼠立刻吃掉食丸。如此重复多次后,白鼠学会了按压杠杆以获取食丸的行为。上述白鼠按压杠杆的反应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这是由于这一反应是通过操作活动和强化物相联系而引起的。由于上述反应需用工具箱进行,所以也称工具性条件反射。

和应答性条件反射一样,操作性条件反射也可以形成分化、消退、泛化等过程。

2.应答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比较

应答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其主要差别在于强化的手续不同。在应答性条件反射中,强化物(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几乎同时出现,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不给予强化物。即后者的强化是伴随条件反应的发生而出现的。

因此,应答性条件反射是强化决定反应,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反应决定强化。换言之,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结果对某种行为的增减产生影响。凡是其结果可使行为增加的,就称“强化”;凡是其结果可使行为减少的,称为“惩罚”。

下述诸图较好地区别了应答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的主要差别。

图2—3表示应答性条件反射形成过程是一个刺激紧接着另一个具有特定反应的刺激后出现,这两个刺激暂时配对,其结果是第一个刺激诱发出和第二个刺激相同的反应。

图2—4表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是指一个反应出现后,紧接着特定形式的刺激,结果行为依赖于刺激的强化或惩罚而变化。如果是强化,则反应将趋向于再次发生。如果是惩罚,则反应不会发生。

必须指出,任何行为都可能同时包括应答性和操作性两种条件反射。在某些情境中,我们可以从行为系列中选择某种刺激和反应来研究应答性条件反射,而又可从同一行为系列的另一个不同方面来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事实上,这两种反射活动是整个行为系列的不同环节,是连续不能分的。

例如某个孩子吃过冰淇淋后,感到味道很好,以后听到卖冰淇淋小贩的喊叫及铃声后就会出现一个相应的行为链。图2—5就是此例的行为系列,从中我们可看到它既有应答性反射,又有操作性反射。

另一个包含应答性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行为系列,其过程和上面的相同,但性质不同,上面的是强化,这一例是惩罚。如一个小孩跑到黄狗面前,开始并不怕狗,反去轻拍它,但这狗却跳起来抓孩子,孩子被狗的行为吓怕了,便大哭起来。下次这孩子再看到狗或类似有毛动物时,可能会大哭起来并表现出害怕行为。这样,先前没有引发出特定反应(哭或害怕)的刺激(看见狗),现在会产生这种反应了,因为这一刺激已和另一刺激(狗突然抓人)配对,从而诱发孩子的哭反应,见图2—6。

3.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发展和匝用

就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目前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应用和发展规模,已远胜于斯金纳提出学说之初时的情形,无论是原理、实验方法的完善,还是临床实践的扩展,操作条件反射以其特有的魅力,深为行为矫正工作者所青睐。

二、专家学者对操作性条件反射在行为矫正中的贡献

有些专家学者曾对操作性条件反射在行为矫正中的普及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如:

(1)富勒。

他第一个尝试着将斯金纳从动物实验中获得的操作反射原理应用到人身上,实验对象是一位极度弱智(白痴)的18岁青年,目的在训练患者照指示举起右手,实验以加糖牛奶为强化物。实验结果显著表明,被试举右手的动作随强化物的增多而增加,也随强化物的停止而减少。这一实验结果证实人类行为也可以随着强化物的呈现而有改变,它对后人的相继研究起了很大的激励作用。

(2)林德司来和阿兹林。

这两人是斯金纳的学生,他们共同完成了一项关于儿童合作行为训练的实验。被试对象是两名10岁大的儿童,目标是训练其共同把唱针放入一个小孔,强化物是糖果。实验结果表明:儿童的合作行为可以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进行强化培养。

(3)美国教授毕吉武与贝尔及其同事。

他们从50年代后期起到60年代,在华盛顿大学儿童发展中心进行了许多有关儿童行为(包括正常儿童和弱智儿童)的训练方案的研究,探索了行为矫正过程和操作反射的特征,并对儿童行为的评估及其原则作了研究。这些工作对儿童行为矫正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68年,美国实验分析学会,创办了一份名为《应用心理分析学报》的专业性杂志,这个杂志是应用行为分析法的权威刊物,至今影响很大。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知道人类的日常行为大多是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例如一个孩子做了好事后,如果得到父母或老师的赞许、奖励,以后这种行为会再产生,就是说儿童乐于再去做这种事。

如果一个孩子产生了不良行为,在受到父母的惩罚后,那么他以后就有可能不再出现这种不良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在行为矫正中作用很大,大多数行为矫正的具体方法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基础上。

我们介绍的行为矫正方法如运用强化法建立良好行为,运用惩罚法和消退法减少不良行为,运用塑造法、渐隐法和锁链法建立新行为以及运用间歇强化法来维持行为,或使行为降到一个低发水平等,都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具体应用。

篇三:儿童行为矫正教学大纲

《儿童行为问题防治与矫正》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

学时数:32

学分数:2.0

执笔者:龚丽娟

编写日期:2007年11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儿童行为问题防治与矫正》是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 通过《儿童行为问题防治与矫正》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行为矫正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会儿童异常行为的区分,培养学生处理儿童异常行为问题的能力,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异常行为科学设计行为矫正的程序,为学生从事儿童行为问题防治与矫正工作奠定初步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行为矫正概述(3学时)

教学内容:

行为矫正的概念,行为具有可塑性,行为矫正的涵义,正常与非正常行为,相关概念的区分,行为矫正的发展简史,国外行为矫正的发展简史,我国行为矫正的发展概况,行为矫正的应用领域,应用领域,有效运动行为矫正的原则

教学要求:

1、理解行为矫正的基本概念、行为矫正的应用领域;

2、了解正常行为与非正常行为的区别;

3、了解精神分析与行为矫正的区别,以及行为矫正与行为治疗的关系;

4、了解行为矫正的特殊性和应用基本要求。

重点:

行为矫正的概念,行为矫正的应用领域,视觉、听觉的机制。

难点:

行为矫正的有效应用原则,行为矫正与精神分析与行为治疗的比较。

第二章 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4学时)

教学内容:

条件反射原理,巴甫洛夫(I.P.Pavlov)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操作性条件行为原理,试述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家庭治疗的理论基础,认知疗法,概述,认知疗法常用的治疗技术,认知疗法的适应症,生物反馈疗法,概述,适应症 ,生物反馈疗法的适应症,生物反馈治疗的设备与治疗步骤,社会学习理论与教育激励,社会认知理论,交互决定观,观察学习的过程,关于教育激励

教学要求:

1、理解行为矫正的四个理论基础的实验过程、结论、以及在行为矫正的应用领域中的技术;

2、掌握四个原理的基本内涵;

3、了解四个原理产生的基本背景,以及原理在行为矫正中的应用要求;

4、了解家庭治疗与生物反馈疗法的技术与应用;

5、了解结合认知原理与社会学习原理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重点:

应答性原理的实验过程与结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与结论,认知行为矫正的应用领域,社会学习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难点:

应答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与结论,社会学习原理的基本心理过程分析,间接强化在学习行为中的作用,贝克的认知疗法,儿童行为的序列分析。

第三章 正强化原理(4学时)

教学内容:

正强化概述,正强化物的分类及选择,正强化物的分类,正强化等级,正强化物的正确选择,正强化的误用,有效运用正强化原理的原则,有效应用正强化原则,正强化实施案例

教学要求:

1、理解正强化的概念;

2、掌握正强化物的分类与选择,把握正强化的矫正技术。

重点:

正强化的概念,正强化物的种类,正强化的误用,正强化物的矫正技术。

难点:

正强化物的应用。

第四章 惩罚(3学时)

教学内容:

惩罚的涵义及范例,惩罚的类型,谴责,隔离,惩罚方式的选择和惩罚的副作用,惩罚方式的选择,惩罚的副作用及弊病

教学要求:

1、理解惩罚的概念;

2、掌握惩罚的种类与功能,把握惩罚的矫正技术。

重点:

惩罚的概念,惩罚的种类,惩罚的误用,惩罚的矫正技术。

难点:

惩罚的应用。

第五章 负强化(3学时)

教学内容:

负强化的涵义,含义,负强化与负强化、惩罚的比较,负强化实施过程,案例,负强化的基本过程——从逃避到回避,逃避和回避的相互关系,有效地运用逃避、回避的原则

教学要求:

1、理解负强化的概念;

2、掌握负强化物的基本过程,把握负强化的行为矫正技术,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重点:

负强化的概念,负强化的种类,负强化的误用,负强化的矫正技术。

难点:

负强化的应用。

第六章 消退(1学时)

教学内容:

消退的含义,消退的类型,消退的类型,影响消退有效性的因素,消退的的误用,消退误用举例,消退误用的类型,有效运用消退的原则,应用原则,消退法实施

教学要求:

1、理解消退的概念;

2、掌握消退的矫正技术,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重点:

消退的概念,消退的误用,有效应用消退的原则。

难点:

消退的应用。

第七章 间歇强化(上)(1学时)

——维持行为的间歇强化

教学内容:

间歇强化的涵义,间歇强化概述,间歇强化与连续强化,消退的比较,间歇强化的范例,间歇强化的类型,间歇强化的分类标准,固定比例强化,可变比例强化,固定时间间隔强化,可变时间间隔强化,间歇强化的误用,间歇强化的误用,有效运用间歇强化的原则

教学要求:

1、理解间歇强化的概念;

2、掌握间歇强化物的分类与选择,把握间歇强化的矫正技术,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重点:

间歇强化的概念,间歇强化物的种类,间歇强化的误用,间歇强化物的矫正技术。 难点:

间歇强化物的应用。

第八章 间歇强健(下)(1学时)

——减少行为的间歇强化

教学内容:

减少行为的间歇强化概述,两种间歇强化的比较,间歇强化与其他减少行为的矫正方法的比较,不相容行为的区别强化,减少行为的间歇强化的误用,有效运用减少行为的间歇强化原则

教学要求:

1、理解间歇强化的概;

2、掌握间歇强化物的分类与选择,把握间歇强化的矫正技术,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重点:

间歇强化的概念,间歇强化的种类,间歇强化的误用,间歇强化的矫正技术。

难点:

间歇强化物的应用。

第九章 塑 造(1学时)

教学内容:

塑造概述,塑造的误用,由于塑造而逐渐形成了儿童的不良行为,在应该用塑造方法时却不知道适当地应用它,有效运用塑造的原则,塑造法实施案例

教学要求:

1、理解塑造的概念;

2、掌握塑造的矫正技术,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重点:

塑造的概念,塑造的误用,塑造的应用领域。

难点:

塑造的应用。

第十章 渐 隐(1学时)

教学内容:

渐隐的涵义及范例,渐隐概述,渐隐的范例,渐隐的特点,渐隐的应用原则,有效运用渐隐的原则,渐隐法实施典型案例

教学要求:

1、理解渐隐的概念;

2、掌握渐隐的矫正技术,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重点:

渐隐的概念,渐隐的应用技术。

难点:

渐隐的应用。

第十一章 链 锁(1学时)

教学内容:

链锁的涵义及范例,链锁的涵义,链锁的范例,三种链锁方式的选用与特点,三种链锁方式的误用与要求,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有效运用链锁的原则,三种渐变程序——塑造、渐隐和链锁的比较

教学要求:

1、理解链锁的概念;

2、掌握链锁的矫正技术,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重点:

链锁的概念,链锁的种类,链锁的误用与矫正技术。

难点:

链锁的应用。

第十二章 应答性条件反射(1学时)

教学内容:

原理的应用,治疗遗尿症的方法,厌恶疗法,运用符号表征的厌恶疗法,内部敏感法,厌恶疗法和惩罚的区别,有效运用厌恶疗法的原则,系统脱敏法一、涵义及原理,系统脱敏法的涵义,系统脱敏法的原理,肌肉放松训练方法,有效运用系统脱敏法原则

教学要求:

1、理解应答性条件反射的概念;

2、掌握应答性条件反射的分类与选择,把握应答性条件反射的矫正技术,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重点:

应答性条件反射的概念,应答性条件反射的种类,应答性条件反射的行为技术。 难点:

应答性条件反射的应用。

第十三章 认知行为疗法(1学时)

教学内容:

关于认知疗法,贝克的认知疗法,贝克认知疗法的具体治疗方法,贝克认知疗法伪应用,贝克认知疗法的实施案例,艾里斯的理性情绪疗法,理性情绪疗法概述,艾里斯的理性情绪疗法,理性情绪疗法的应用,理性情绪疗法实施案例,梅晨保的自我指导训练法,自我指导训练法概述,自我指导训练法的治疗方法,自我指导训练法的应用

教学要求:

1、理解认知疗法的概念;

2、掌握认知疗法的基本矫正技术,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重点:

认知疗法的概念,认知疗法的误用,认知疗法的矫正技术。

难点:

认知疗法的应用。

第十四章 模仿疗法(1学时)

教学内容:

模仿疗法概述,获得效果,解除抑制效果,促进效果,模仿的减弱行为效果,抑制效果,不相容行为效果,影响模仿的因素,模仿疗法的基本类型,电影,电视或录像模仿疗法,现场模仿疗法,参与模仿疗法,想象模仿疗法,有效运用模仿疗法的原则,模仿疗法的应用

教学要求:

1、理解模仿疗法的概念;

2、掌握模仿疗法的矫正技术,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重点:

模仿疗法的概念,模仿疗法的种类,模仿疗法的误用,模仿疗法的矫正技术。

难点:

模仿疗法的应用。

第十五章 自我控制(1学时)

教学内容:

自我控制概述,自我控制程序及种类,自我控制的范例,自我控制的实施步骤,自我控制失败的主要原因——即时后果短路,即时后果短路的涵义,即时后果短路的具体类型,有效运用自我控制的原则

教学要求:

1、理解自我控制的概念;

2、掌握自我控制的矫正技术,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txt》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832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