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可持续发展文章

可持续发展文章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08-25 12:46:34 | 移动端:可持续发展文章

篇一: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蚌埠学院教务处制

摘要 本文通过阐述环境现状、环境问题成因,得出了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了许多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认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论文关键词:环境;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问题现状

环境问题是指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破坏以及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而引起的“三废”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世界环境从区域性、小范围的环境污染扩展为全球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从少数工业城市扩展为全球,包括城市和乡村。环境问题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

从第一世界扩展到第三世界,成为全世界所有人共同面临的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一方面发达国家在工业升级的过程中把淘汰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向第三世界输出垃圾;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自身工业化的发展,以及由于贫穷和债务迫使他们过度开发自己的环境资源,其环境正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损害,不少地方已经出现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之间的恶性循环,这样就使全球环境朝不断恶化的方向发展。

环境污染图片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自人类迈进二十一世纪以来, 开发新能源成为全世界解决能源问题的共同出路。 与化石 燃料相比,新能源具有可再生、对环境友好等特点,更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中,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和潮汐能,是开发较早的新能源,已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挥了 重要作用。曾一度被人们看好的核能,有着极高的能量值,可是其高额的研究经费和潜在的 巨大危害,令世界大多数国家望而却步。而作为新能源中“排行”靠后的生物能源,却在最近 几年内忽然人气锐增,势如破竹,被看作是“新能源家族中可实现度最高的未来能源”。建筑 和建筑环境在人类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回顾人类的建筑史, 从最初的遮风避雨之所到 今天的智能化建筑, 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快

乐和舒服的同时, 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也摆在 人类的面前:建筑材料的大量使用,不可再生

资源和能源的过度开采,建筑活动对空气造成 的污染等。人与自然的关系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于是绿色建筑登上了历史舞台。对于我国 而言,人口数量巨大,年新增建筑量世界排名第一,被形象地称为“世界最大的建筑工地”,

因此发展绿色建筑尤为重要。

风能

太阳能

三、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一)经济活动的盲目扩大,城市化和工业

化对环境的破坏最为严重

1、城市化和工业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随着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都在迅速的往前推进,带来人口和工厂企业的集中。

而大工业生产以及工厂门类和数量的增多,居民使用燃料、工厂采用化工产品排放的大量烟尘,极大地改变了大气的组成。

汽车尾气污染

2、城市化和工业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增加了房屋和道路等不透水面积和排水工程,从而减少了渗透,增加了流速,地下水得不到地表水的补充,破坏了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导致地球表面总体供水紧张。

3、城市化和工业化对水生物环境的影响。城市化严重地破坏了生物环境,改变了生产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使生产者有机体与消费者有机体的比例出现失调。房屋密集,街道交错,到处是水泥建筑和马路,阻断了生物群体之间的通道,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同时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污染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原生态,使一些适应性差的生物被现实环境所淘汰。

4、城市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噪声污染。城市人口集中,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商业经济、交通运输等活动都产生的噪声,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城市居民水污染 噪音污染宣传标语

(二)人口的急剧增长是环境恶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人口问题,西方学者称为“

人口爆炸”,是指人口增长与环境承载能力之间存在着矛盾。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了60亿,

而亚、非、拉等许多发展中国家新增人口占世界人口增长的90%。这些地区多属于人口素质低、资源开发状况差、经济贫困的国家,是世界人类与环境矛盾较突出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人口城市化速度加快,现在世界城市人口已超过了3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60%以上。大城市、特大城市发展较快。世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从1980年的243个增加到2001年的390个。因此,人口的急剧增长所带来的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导致城市环境自净能力降低,污染严重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人口压力

人口数量变化折线图

(三)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地膜造成环境污染加剧

首先,氮、磷、钾等化学肥料,比传统农家有机肥含量纯度高,作物吸收快,能迅速提高农作物产量。但是大量施用化肥的负面作用日益突显出来,造成土壤板结,土壤质量下降,更严重的是造成水质污染,化肥含量高的农田用水特别是稻田用水排入河湖,导致鱼、虾、蟹等水生动物减少直到灭绝。

其次,农药污染近年来也逐年加重。菜农、果农为了追求高产量大量喷洒农药。其喷洒农药的过程中对实施者本人造成了皮肤的污染;长期过量对粮作物施用农药,使害虫产生很强的抗药免疫性,还将导致农药的更严重的过量施用,如此恶性循环,使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量加大,长期食用这种过量使用农药的瓜果蔬菜,对人体的健康严重有害。

最后,地膜覆盖和各种暖房生产的出现,有效提高了蔬菜、水果的单位面积产量,冲破了季节性和地区性的生产限制,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实惠。但是据科学资料显示,现在使用的这类塑料薄膜,埋在土壤中200年也不会腐烂,塑料大棚之类的使用和不恰当的废旧处理,已经形成了“白色污染”,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农业污染 谁来阻击“农业污染”?

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1.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布局

城市的布局涉及到自然、经济、技术和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必须统筹规划,综合平衡。首

先,城市的布局要考虑地形、气象、水文等对环境的影响。城市工业严重污染区,一定要布置在下风向。城市的工业布局还要密切注意河流的走向、

流量、泥沙流动规律和河流的自净能力。其次,城市内部布局也应有利于保护环境。多中心格局、放射状布局,

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对城市土地实行有偿使用,以地租地价来调节土地需求,就可以使城市既具有凝聚力,又具有排斥力。有偿使用土地,可以杜绝多占地、占地不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土地需求膨胀与供求短缺的矛盾,使城市经济的运行基本建立在城市土地存量上,减少了盲目向外扩张。

广泛宣传《城市规划法》

2.适当控制人口增长

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鼓励控制生育,实行计划生育,调整人口年龄结构和地区分布。对于少生优生者给予良好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使其没有后顾之忧。同时通过普及高等教育,大力提高人口质量,提高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生产力布局的可持续发展。

计划生育宣传图

3.实行以资源保护为核心的环境管理

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能源,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实施制度创新,实行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由粗放式生产向集约型生产转变,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把资源转化为产品。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防止水土流失,控制环境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发展。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外部性。我们可利用经济政策,通过市场机制,把由于物质利用不一致造成的经济外部性内化到各级经济分析和决策过程中。通过事后增加治理成本的方法来削减污染,实行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既能有效地约束污染者的排污行为,确保“污染者负担”,又能为政府进行环境集中治理筹集资金,或将资金用于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等,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实行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是解决污染的根本思路。保护环境的经济手段,主要有环境费、环境税、排污权交易等。

篇二:可持续发展论文 Word 文档

内容摘要: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培养一种新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核心就是尊重。小学数学教学中,作者运用“先学后导 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在数学教学的同时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

主题词:先学后导 小组合作 尊重可持续发展

正文:

人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于小学生而言,树立他们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学是对小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以培养其学习能力,把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渗透到数学学科教学中。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培养一种新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核心就是尊重。课堂上,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之间同样要互相尊重。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先学后导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课堂模式的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步是课前导学:学生对要学内容进行深度预习、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第二步是课中共学:具体为:创设情景、问题呈现——合作探究、全面训练——重点问题点拨,科学指导——系统归纳,有效记忆(师生)——问题拓展,本课小结

第三步是课后拓展:学生根据课堂学习情况,拓展,在班内展示交流。 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型的不同,以上步骤可以做细微调整。

一、让学生“先学”,教师“后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先学,教师在学生学习、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适当点拨,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就出练习检测,重点内容由教师讲授。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我设计了高年级数学自学本,让学生先进行自学,记录下自己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到课堂来,有的放矢的听课、讨论。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高。这种方法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能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良好作用。比如:在六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的过程中,每部分知识都可以让学生先在家先整理,课堂在汇报。当然,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自学的过程可以放在课中。

二、课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有研究指出,学生在感到通过学习才能执行任务时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心理,创设情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他们的自主探究打下基础。创设什么样的情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而定,可以是寓言、童话、生活场景、学习场景、生活问题等。通过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研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为课堂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认识”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上课前,我抓住学生课间活动跑跑跳跳会口渴的特点,用两个大杯为他们制作了浓度不同的蜜水,课前让学生们自由品尝,即取得了感性认识又解了渴。上课铃一响,我马上说:“同学们,刚才大家都喝到蜜水了吗?有谁两瓶里的水都喝过?”同学举手,我再问:“两瓶里的水哪个更甜,你能猜猜为什么吗?”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有的说是因为1号杯放的蜜多,我笑笑,把两个杯放的蜜的重量写在黑板上:“1号杯:20克;2号杯:15克”。此时,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了。通过讨论,得出蜜水的甜度不但和蜜有关系,还和水的多少有关系的结论。此时,我适时地揭示课题:“比”。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投入到学习中,他们的思维是主动地,能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自主修正,这样,为后面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正如蒂斯多惠所说:“如果是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和被动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独立的掌握他们。”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策略之一。

三、课堂上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合作中培养尊重他人的习惯

(一)构建学习小组,为学生们合作创造条件。

小组合作学习是利用学生的合作互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方式。课堂中,我把学生按照一定的目的分成不同的小组,并让每组学生商量选出组长,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名字,然后由组员共同制定出组规、组训,激励小组成员共同学习。然后,我制定了小组评价办法,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评价。这样,学生的合作意识就初步建立了起来。

(二)课上,布置适当的合作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依赖于小组的人员结构、组长的组织能力等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想有效,首先是教师在课堂上安排的合作任务要有效。例如,在复习比的有关知识时,我就安排了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每组发一个学案袋,内装本部分知识点与能力点的纸条。其中,知识点用蓝色,有比的意义、比的性质、比例的意义、比例的性质、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能力点用黄色纸条,有: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按比分配、比例尺;另外,还有几张空白页方便学生写其他认为重要的内容。然后,我布置这样的合作任务:“这些知识在我们头脑中是零散的,如果能够把学过的知识整理、构建,形成网络,那就清晰了。这是一种能力,现在就用手中的学案小组合作、自主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课堂中,学生们首先合作,探讨知识与知识、知识与能力之间的横向、纵向联系,然后动手制作网络图,几分钟后,不但网络图做的很有条理,从小组的汇报中可以感受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了主动思考、认真揣摩的过程,汇报起来头头是道。可以看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方便的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分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理解新的概念,从而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三)教给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方法,让他们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孩子的年龄小,教师组织不当就会出现吵架等问题。我在学生合作中教给孩子们合作的方法,并告诉他们要善于倾听,等别人发表意见后在谈自己的见解。这样,孩子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欧冠不但学到了知识,还在交流中学会了彼此尊重。

四、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做,是教师尊重学生的另一个方面

“做数学”的理论早就有之,通过做而不是通过观察或被告之思考时学生的自主意识更强,操作主义理论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操作性行为,它是基于外部强化和自我强化而做出的一种应答性反应。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本质上是个体的学习自我调控反映与邻近的强化物建立了联系。所以,让学生动手“做”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之一。教育家杜威也曾经指出: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做中学来实现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动手操作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共同学习,在动手做中思维会得到相应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部分,在教学每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动手做的一定让他们做,学生的自主能力会得到提高。例如:在数与代数领域,在教学一年级数学“数的认识”时,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对学生对数的组成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学习数的加法、减法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动手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中年级在学习相遇问题时,让学生在教具或自制学具上操作一下,学生对相遇、同时、相向等数学术语会理解更加清晰……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更是如此,让学生动手制作图形会让学生对该图形的特征理解得更加深刻;教学图形面积时,让学生亲手剪切、拼摆能让学生对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更加清晰。在统计与概率领域,亦是如此。诸如此类,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做数学”,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一个良好策略。

五、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数学教学应该按照儿童的思维过程进行,要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进行独立活动和思考,要按照儿童思维发展的脉络和特点安排教学内容,展开教学过程。因为,针对一个内容,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可能是不同的,要尊重孩子,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的选择学习方法时,孩子的自主性会得到真正的发挥。比如,小学六年级数学在解决与百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时,鼓励学生算法多样,有的问题会有多种解题方法,让学生展开思路。另外,鸡兔同笼问题,既可以用画图法,也可以用列表法,更可以用算术法,方程法,总之,要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他们自主思维的权利,而不能用一种套路将学生的思维禁锢。

华罗庚说,“一切发明创造,都不是靠别人教会的,而是靠自己想,自己做,不断取得进步。”教学中,要让孩子自己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先学后导 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思考,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会了与人交流,学会了尊重他人。

参考文献:

1、史根东:《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2、韩立福:《论构建

“知识建构型”有效课堂教学的转型策略》

篇三:可持续发展论文

中南大学

Center south universty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题 目 设的可持续发展

姓 名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日 期

摘要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各种“生态问题”,因而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备受人类关注的热门话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观,也日益深入人心,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战略付诸实践,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质的飞跃。但就目前情况看,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仍不尽一致,甚至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尚未形成共识,如人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问题。这就直接关涉到如何把握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以至能否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关键词 经济、现阶段、人口环境问题、资源能源问题

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在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伦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其亦即: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它是一种新的发展观、道德观和文明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是要使社会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人类在地球上世世代代能够生活下去。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自然系统是一个生命支持系统。如果它失去稳定,一切生物(包括人类)都不能生存。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对资源的节约,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要求。它要求在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对非再生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要有节制,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速度也应保持在它的再生速率的限度以内。应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来解决经济增长的问题。

其内涵为:

(1)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与经济增长有根本区别,发展是集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

(2)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3)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时应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样的发展机会,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4)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人类必须建立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

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与之和谐相处。中共提出的科

学发展观把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以经济社会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指出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从忽略环境保护受到自然界惩罚,到最终选择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一次历史性重大转折。

【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背景

自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人类对自己的进步却产生了种种疑虑,人们越来越感到,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和道路是不可持续的。我们迫切地需要对我们过去走过的发展道路重新进行评价和反思。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需要在价值观、文化和文明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更广泛、更深刻地变革,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当代发生的各种危机,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传统的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道路,是一种以摧毁人类的基本生存条件为代价获得经济增长的道路。人类已走到十字路口,面临着生存还是死亡的选择。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人类选择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993年,中国政府为落实联合国大会决议,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1996年3月,我国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作为我们的战略目标。

【三】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1、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现状:

一.空气质量明显下降

严重的大气污染使我国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括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已经成为现代中国人最主要的致死原因。空气污染又对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酸雨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腐蚀仪器设备,使其寿命大幅度减短,还造成森林植物大面积死亡。

二.水体污染十分严重

水体污染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有效耕地面积减少,农产品质量下降;渔业生产严重受损;水资源供应更为紧张,严重威胁到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三.土壤状况不断恶化

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盐碱化、植被破坏严重、自然灾害严重 。这些环境问题严重阻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措施:

1、组织措施 主要是建立环境保护的管理机构和监测体系。 2、经济手段 三废处理设施、除尘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噪声防止设施;绿化;放射性保护;环境监测设施;复垦造田等。投资的来源,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新建及改扩建项目的工程基建投资;主管部门和企业自筹资金;排污回扣费,即环保补助资金。 3、环保资金来源的政策性措施

为了更广泛的扩大个人、企业和基层社会在保护和改善人类各种环境方面提出开明舆论和采取负责行为的基础,必须对年轻一代和成人进行环境问题的教育,同时应该考虑到对不能享受正当权利的人进行这方面教育。

2.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充分发挥人口数量大劳动力多的优势,制造业腾飞,经济高速发展,国民社会都得到普遍提高。

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8年末中国大陆人口13.28亿,占世界人口的20%、亚洲人口的33%。同时,我国人口具有增长速度快,年龄结构轻,向老龄化发展,分布不均等特点。虽然,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后,成功的抑制了人口的暴增,保持着低生育水平,但由于人口基数过大,人口增长加快。同时,人口素质底,老龄化严重等问题困扰着中国,也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

措施:

尽快脱离劳动力依赖,是当今社会各产业的重中之重。一方面,我国应始终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另一方面,我国还应努力将人口众多的劣势转化为人才资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想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首要的便是利用科技提高生产力。劳动力依赖型产业,应该注意合劳动力,合理引导,利用科学勇于创新,摆脱劳动力依赖。老龄化最现实的问题便是,更少的劳动力,更大的需求。因此,我们更应该利用科学技术,转变生产方式,提高全民素质,使有限的劳动力发挥出无限价值。我们应该因势利导,构造出一个更加合理,更加有高效的社会。

3、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现状:

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处于世界后列,经济上又正处于一个高速增长阶段,自然资源短缺的问题更显得突出,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根本的改善。我国资源短缺问题不仅仅是自然资源的极限造成的,不合理的利用、不适当的管理,人口增长过快,经济-社会结构的不适应、科学技术水平低,环境恶化等因素,才是资源短缺的最主要的原因。中国发正面临资源短缺的瓶颈,如何应对资源短缺,为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提供资源保障,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措施:

首先是树立科学能源观。具体而言,应该做到以下5个方面:1.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在经济转型期,会出现新的矛盾和不确定因素,必须从战略高度、人类文明的高度来谋划或制定资源战略。2.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世界是个整体,要从全球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借助外力,加强内力,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信息时代的各种资源。3.符合自然发展规律。发展循环经济,不能走重工业道路。要对资源进行科学开发、科学利用、科学配置和科学管理,滥肆开发资源,破坏生态平衡,是不可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4.符合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资源战略要为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负责,既要创造物质文明,也要创造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扎扎实实的符合民众的意愿和需要。5.符合科学规律。要完善机制、调整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减少能耗。

开源则是获得更多的可利用资源。就矿产资源问题可具体细化为三个方面:第一,立足国内,获得更多可利用的矿产资源;第二,开拓境外,以更经济、更安全的方式,如投资、合作、期货、现货等多种方式获得更多的国外资源;第三,积极开拓新型的替代资源。 寻求新型的、非常规的替代资源,是解决人类矿产资源短缺的崭新思路,也是新兴产业崛起的需求。

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能源发展现状:

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工业迅速发展,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供给能力明显提高、能源节约效果显著、消费结构有所优化、环境保护取得进展、市场环境逐步完善。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较快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不断增长,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面临着重大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

——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压力加大。

——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

措施:

保持我国能源供需平衡,应遵循“效能、开发、节约”的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文章》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865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