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问世间情为何物全诗及赏析

问世间情为何物全诗及赏析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08-26 11:59:03 | 移动端:问世间情为何物全诗及赏析

篇一: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诗歌题材及思想情感鉴赏

按题材的不同,古诗词分为:

咏史怀古诗

惜别送别诗

爱情怨女诗

思乡怀人诗

咏物抒怀诗

边塞征戍诗

山水田园诗 一、咏史怀古诗

件和人物,体会作者旧事重提的意图,把握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技法解密】

1.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

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多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①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② 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③ 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④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2、诗歌举例

a、感慨盛衰无常及昔盛今衰

越台揽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b、借古讽今、吊古伤今(伤己)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c、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诗人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只用史实或就史实作出假设,表明自己的态度倾向。如杜牧的《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是咏叹项羽兵败,自刎乌江的诗,开头两句,就事论事,批判项羽的不能“包羞忍耻”;三四句就史实作出另样假设,表达了惋惜之意,从而表明了“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屡败不馁的道理,是颇有积极意义的。同样的题材,

王安石也写了一首《题乌江亭》,却说“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他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可见,对于同一题材,诗人们有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反映,就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不但体现诗人不同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例]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马嵬①

袁 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②,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③上多!

注:①马嵬:即马嵬坡。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这里,在随军将士的肋迫下,勒死杨贵妃。②长恨歌:白居易写的一首关于唐玄宗、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叙事长诗,侧重于同情。③长生殿:华清宫的一座殿。唐玄宗和杨贵妃有感于牛郎织女被银河分隔,七月七日在殿里海誓山盟,表示永世不分。

作者在这首诗中对唐玄宗、杨贵妃爱情悲剧的看法与白居易的《长恨歌》有何不同?请简要评价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答案:诗中对《长恨歌》以同情的态度表现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在战乱中平民百姓所遭受的苦难,远远超过帝王、妃子之间的感情磨难。在封建社会,这种敢为平民百姓“鼓”与“呼”的精神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二 、惜别送别诗

对惜别送别诗思想内容的评价,通过分析其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而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技法解密】

1.把握惜别送别诗的思想内容

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以下几方面:

表达离愁别绪,多迷恋、伤感。

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

2、诗歌例析

A、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

赠别(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B、情深意长的勉励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坦陈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例]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 董 大①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②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①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琴客。

高适在写此诗时,正在不得意的浪游时期。②熏:即曛黄,指夕阳西沉的昏黄景色。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送别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 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落日黄云,北风劲吹,大雪纷纷,大雁南飞,体现的是一种漂泊的苍凉孤独之感;而第三句突然一转,借对朋友的慰藉表达对朋友的真挚情感,鼓励朋友充满信心和力量,格调高昂豪壮。 三、爱情怨女诗

1.把握爱情怨女诗的思想内容

表现如下:

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感情,歌颂真挚爱情。如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2、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和家人的思念。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3、对虚度时光,青春易逝的哀怨,被丈夫冷落、抛弃的哀怨,或借此表达自己不被重用。如秦韬玉《贫女》:“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4、注意:怨女诗主要通过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类。一是用男女的依恋比喻希望得到君王的重用;一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弃比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

爱情诗常见意象:

1、 比翼鸟、连理枝:比喻夫妻,如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

2、 红豆:象征爱情和相思。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

3、 画眉:形容夫妻相爱。如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4、 鸳鸯、比目:表现夫妻情深。卢照邻《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顾作鸳鸯不羡仙”。

5、 牵牛(牛郎织女):比喻夫妻间的思念。如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6、 金风玉露:表现七夕相会,相逢珍贵。如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7、 结发:比喻夫妻。如《孔雀东南飞》:“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8、 落花:花是美好的象征,落花喻指年华逝去,青春不再。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闺怨、宫怨诗:

1、常见类型:

①闺怨诗。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②宫怨诗。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见异思迁”之怨恨的诗作。张祜《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③征妇怨诗。沈佺期《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④商妇怨诗。“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⑤少女闺怨诗。

[例2]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玉 阶 怨

李 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注望秋月。

注:玲珑:此处形容月空明凄清。

这是一首宫怨诗,虽然主题是“怨”,但全诗没有一个“怨”字,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读者步入诗情之最幽微处,以此见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真意。 请你结合全诗,谈谈对后两句的看法。

答案: 这两句诗以女子“下帘”和“望月”两个行动传达出“幽怨”的信息:“却下水晶帘”,看似只因夜深,无可奈何而入室,其中却又有无限幽怨;“玲珑望秋月”,以月之空明凄清,衬人之幽怨。这样为读者保留了想象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和幽深。 四、思乡怀人诗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就是人间最难舍的情——亲情。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故乡、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技法解密】

1.把握思乡怀人诗表现的主要思想内容

常表现如下:

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

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多在边塞诗中涉及。

2.注意特殊意象、特殊节日中寄托的情思

如大雁、折柳等;

如除夕、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1.羁旅愁思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首联表现了“早行”的典型情景,抒写了出门在外的作者思念故乡的感情。颔联历来脍炙人口,诗人将六种典型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山间早行特有的画面。颈联写刚上路时见到的景色。尾联写旅途的景色使诗人联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从而将“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完美地结合起来。

2.思亲念友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第一句写眼前的实景,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烟尘蔽天。第二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三、四句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亲人、故园眷念的亲情,又写出了诗人“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和开阔豪放的胸襟。

3.征人思乡

从军北征(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qì 浅水中的沙石;沙石浅滩)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第一句交代了行军的地域、季节、气候,渲染了行军的环境气氛。第二句借具有“离别悲伤之意”的《行路难》曲,创造了一个此吹彼和、响彻夜空的悲壮境界。三、四句用夸张的手法显示出这片笛声的哀怨和广大征人的心情。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摄取了一个回首看的动作,并将难言而不尽的思乡之怨完全包容于其中。

4.闺中怀人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篇二:高考诗歌鉴赏

高考诗歌鉴赏(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其他。( 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一、咏史怀古诗对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就是通过分析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体会作者旧事重提的意图,把握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感慨今昔。

【技法解密】1.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 ①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② 借古讽今,批判现实。抨击统治者昏庸和社会时弊③ 仰慕古人成就,感慨个人遭遇,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④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技法上:或借古讽,有古今对比的,有用典的

2、诗歌举例:a、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b、借古讽今、吊古伤今(伤己)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c、(感慨盛衰无常及昔盛今衰)

越台揽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d、(诗人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只用史实或就史实作出假设,表明自己的态度倾向)。

如:《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小试一下:阅读下面两首诗,说说两诗在内容和表达技法上的异同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答案:两首诗都是咏史诗。《汴河曲》借咏史来抒发昔盛今衰之情,通过古今对比的景物描写,曾经“无限春”,而今“已成尘”,满堤的杨柳让回顾昔日繁盛的行人满腹愁绪。《汴河怀古》借咏史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与众不同的见解。诗歌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如果排除隋炀帝南巡的奢华行为,单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

二 、惜别送别诗 【技法解密】 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通过分析其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而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古人送别的习俗①折柳送别 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

1、把握惜别送别诗的思想内容: 表达离愁别绪,多迷恋、伤感;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赠别(杜牧) 2、诗歌例析A、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B、情深意长的勉励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坦陈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小露一手:下面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答案:离愁。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愁的景物借景抒情:“杨柳”、“杨花”、“风笛”、“离亭” 。末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①景物:“春江渺茫”“日暮” 。 ②三四句替远去的友人设想:日暮之时会停泊在哪里呢?到那时,人生地疏,天涯一孤客是多么的令人哀伤啊!

3、阅读下面诗歌答题:诗中的“折柳”和“春风”各比喻什么?有何好处?诗中哪些地方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有何深意?

和练秀才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唯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诗中的折柳喻行人,春风喻送行人,生动而贴切,堪称妙喻。诗中有两个地方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一是‘丝’,作者以柳丝含蓄地表达出离别之‘思’;二是‘柳’,耐人寻味地写出了无情折柳似有情,极其生动地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三、思妇闺情诗1.把握思妇闺情诗的思想内容

表现如下: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常见情感有两大类,一类是妇女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一类是对虚度光阴、易逝青春的哀怨,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另,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例子: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感情,歌颂真挚爱情。如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2、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和家人的思念。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3、对虚度时光,青春易逝的哀怨,被丈夫冷落、抛弃的哀怨,或借此表达自己不被重用。如秦韬玉《贫女》:“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4、注意:怨女诗主要通过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爱情诗常见意象:1、 比翼鸟、连理枝:比喻夫妻,如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2、 红豆:象征爱情和相思。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

3、 画眉:形容夫妻相爱。如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4、 鸳鸯、比目:表现夫妻情深。卢照邻《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顾作鸳鸯不羡仙”。

5、 牵牛(牛郎织女):比喻夫妻间的思念。如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6、 金风玉露:表现七夕相会,相逢珍贵。如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7、 结发:比喻夫妻。如《孔雀东南飞》:“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8、 落花:花是美好的象征,落花喻指年华逝去,青春不再。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1、常见类型:①闺怨诗。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②宫怨诗。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见异思迁”之怨恨的诗作。张祜《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③征妇怨诗。沈佺期《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④商妇怨诗。“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⑤少女闺怨诗。

小露一手: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瑶 瑟 怨温庭筠

冰簟①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 雁声远过潇湘②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①冰簟:凉席之美称。②潇湘:两个水名,在今湖南省。批注说:“通篇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请你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通过写景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答:全诗用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这些景物组成一组凄凉的秋夜图来表现女子的悲怨之情。 四、思乡怀人诗(羁旅思乡诗)

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就是人间最难舍的情——亲情。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再者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 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 逢年过节;因而古人常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故乡、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羁旅愁思、乡愁、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技法解密】1.把握思乡怀人诗表现的主要思想内容

常表现如下: 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 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多在边塞诗中涉及。

2.注意特殊意象、特殊节日中寄托的情思: 如大雁、折柳等; 如除夕、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例子:1.羁旅愁思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思亲念友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征人思乡

从军北征(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qì 浅水中的沙石;沙石浅滩)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4.闺中怀人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练练身手:下首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答:同意。①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②“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触景生情。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五、咏物抒怀诗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技法解密】1.把握咏物抒怀诗的思想内容。(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3)通过某种事物或事情的触动,进而引发出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4)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

2、举例赏析:赏析下面几首诗的思想内容。

杨柳枝( 白居易 )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首先是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柳花开得那么鲜艳;柳色嫩黄,柳枝条条柔软如丝,但是或是没有车马,或是长在荒园里,又有谁来欣赏呢? 其次是表达自甘寂寞、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同流合污)的气节。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寂寞开无主”、“花开不并百花丛”都是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脱俗;“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和“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都是一种宁愿粉身碎骨也不委曲求全的坚贞不屈。 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

画眉鸟(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在林间啼叫比在笼中自由自在得多,不是一种对自由的向往对官场的厌倦吗?

3、把握咏物抒情(言志)诗的特点(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读此种诗,首先要了解诗人所咏之事是什么,此事与诗人的关系怎样,诗人对事件的观点态度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揭示的人生感悟。①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③从表现手法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

4、把握特殊意象,体会象征意义如松、竹、梅、桃花、荷、芳草等; 如精卫、凤凰、杜鹃、鸿鹄、鸳鸯、鸢、乌鸦、虎、鹧鸪等。

5、鉴赏方法:1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2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神似)3、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小试一下:下首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答: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六、边塞征戍诗 对边塞征戍诗的鉴赏,就是要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分析其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技法解密】1.把握边塞征戍诗人的思想内容

(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 ( 穷兵黩武)、将士 (生活艰苦)。

(2)情感:描写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体现边塞风光的自然之美。范仲淹的《渔家傲》;表达的是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或是长年征战的艰辛连年征战的惨烈人民带来的灾难和对家人家乡的思念、对帝王黩武开边和对边将恃宠贪功的讽刺;厌倦战争、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的思想。(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4)常用词语: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胡、羌、羯、夷、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 、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鉴赏方法: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如盛唐边塞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中晚唐国势微弱,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到了南宋,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边塞诗大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第二 、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

下的不同艺术风格。

1、抒发对边塞将士的赞颂之情及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抒发将士们思乡念亲的乡愁。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3、反映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表达对人民的同情。

陇西行(陈 陶 )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4、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表现征人的怨恨和厌战情绪。

征人怨 (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5、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小试身手:(1)下首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答:(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七、山水田园诗:【技法解密】对山水田园诗思想内容的评价,就是要抓住山水田园诗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体会其营造的情感氛围,从而把握诗中所传达出来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或观点态度

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村景物农家,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情感特征: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 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厌恶和鄙视黑暗社会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景物描写和诗人对生活的思考,揭示引人深思的哲理;

语言特点 —— 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2、举例赏析A、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陶渊明《归园田居》

C、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D、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分析山水田园诗写景的特色

其主要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很少单纯的写景叙事,而一定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情与景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分析其中的景物描写时应注意作者选取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感情,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练练身手: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篇三: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叫人生死相许作家徐志摩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解读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叫人生死相许

-----徐志摩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解读

【摘要】

徐志摩是一位很有声望的诗人,他感情四外冲溢,在激情驱使下,就 “什么半成熟的未成熟的意念都在指顾间散作缤纷的花雨”,这些花雨内容斑驳陆离,思想复杂;语言浅显,多用口语,感情奔放;形式多变,追求艺术技巧。本文从诗歌的形式、艺术手法等方面解读《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的浓烈深厚的情感。

【关键词】

情感 对比叙事想象形式 用韵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写于1928年,初载同年3月10日《新月》月刊第一卷第1号,署名志摩)

第一次读到志摩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立时想起金文学家元好问的《摸鱼儿(问世间情为何物)》一词,如此明确地表述出一个爱情故事的甜美与悲伤并直接地体现出诗歌的主题,深深的打动了我,读起来很揪心。这首诗的对比格局、叙事手法、重章叠句、用韵和谐使得他的浓重情感都达到了诗歌最不易达到的高度,令人不忍卒读,悲伤至极!

一、情感变化落差大,前后对比形成张力

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①相对立的、冲突或者意义互相逆反的对比可以给艺术作品带来巨大的艺术张力,从而产生一种美感。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说:“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是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仍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②她这里提出的“参差的对照”的说法,是对“对比”的最好表述。美不是别的,美是一种差别。

本诗每一小节中的最后的一个诗句是这首诗的情节发展主线。串连起六个小节中的第四个诗句,就能清晰地发现这一段刻骨爱恋故事的演变:“在梦的轻波里依洄→她的温存,我的迷醉→甜美是梦里的光辉→她的负心,我的伤悲→在梦的悲哀里心碎→黯淡是梦里的光辉”紧密地依循着这一发展线索,再根据徐志摩的实际经历,我们明显发现这诗是诗人徐志摩在诉说自己与林徽因的初恋故事。这个初恋故事,如何由当初的相遇相识,发展至甜美的初恋,一直到对方的负心,让他初尝失恋的悲伤,他由英国返回中国奋斗争取了一年多,但林徽因理智的选择了与梁思成赴美留学,这个决定,等于宣判了这个初恋故事的终结,在回天乏力下,诗人只能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最后美梦的彻底破灭而使生命暗淡无光。

从甜美得迷醉到悲哀得心碎构成尖锐的差别,只有尖锐的差别才是有力的对比,在我们把事物之间具有显著差异的因素进行比较(或者结合)时,得到更强大的一种张力。相反才能相成,对立而又统一,这才是美之所在。弹簧的由长而短或由短而长、弓弦的由直而曲,人性的由善而恶,容颜的由美而丑,这种变化与差别,即可以产生一种张力即紧张感,让人屏呼吸心相随。

二、叙事展现故事情节,情感具体细腻

这首诗六个诗节步步写来,形成初恋故事的发展脉络,叙事化思路产生的效果宛如电影电视在眼前播映,恰似爱情悲剧中男女主人公相识-相恋-相爱-分手,具体形象,尤其是读到第五节“心碎”时,宛如剧情高潮,使人悲伤至极。我们通过分析每个诗节的最后一句,体会徐志摩的柔情。

第一诗节“在梦的轻波里依洄”,指徐志摩与林徽因在英国的偶然相遇相识并相恋,徐志摩对林徽因产生了不能自拔的感情,这段轰轰烈烈的爱情使得徐志摩迷失了自己,完全被纷乱所占据,彻底沉醉梦中,心胸恰似万缕柔波,心波荡漾,如微风拂过,如梦如幻。徐志多次醉心于柔波的迷情,在《再别康桥》直觉得自己“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

第二诗节“你的温存,我的迷醉”,徐志摩具体地写他自己完全迷失与陶醉于对方的温柔中,这个一见钟情的爱恋并不是单方面的,得到了爱的回应。她也

一样不能自拔地堕入了爱河。两情相悦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感觉,生命的美好,在相悦之中,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

第三诗节“甜美是梦里的光辉“,便是进一步描述他们初尝自由恋爱的甜蜜美妙的内心感觉。他们沉浸在爱河里,如痴如醉,如梦如幻。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第四诗节“她的负心,我的伤悲”一句,使情节如风筝脱线般陡转急下,徐志摩费尽周折大张旗鼓与结发妻子张幼仪女士离婚,满怀喜悦回国准备和林徽因比翼双飞,但林徽因已经和梁思成在一起,而且铁了心要跟他斩断情丝了却任何感情上的纠结。他的乐观自信喜悦与现实世界的残酷天壤之别,誓言是如此脆弱,经不起时空睽隔的考验!感情的背叛打击之大可想而见。“你的负心,我的伤悲”便是徐志摩心灵世界的真实写照。

第五诗节“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林徽因与梁思成赴美升学,一去渺如黄鹤,当初的盟约顿成断了线的风筝,之后传来她要结婚的讯息,徐志摩自建的感情楼阁便彻底崩溃瓦解!由初恋的甜美,发展到梦的悲哀里心碎,此时没有比“心碎”更贴合他当时的内心感觉的字了。

第六诗节“黯淡是梦里的光辉”,意思清楚不过,失去了此生挚爱,人生还有何意义?眼见着梦彻底破灭,一生的追求付诸东流,心情何其低落,何其迷茫,生命也势必黯淡无光,只有发出“黯淡是梦里的光辉”的苦吟。

想起《非诚勿扰》2里的主题曲: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最好不相知,便可不相思。最好不相伴,便可不相欠。最好不相惜,便可不相忆。最好不相爱,便可不相弃??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爱,是一感受,即使痛苦,都会觉得幸福;爱,是一种体会,即使心碎,都会觉得甜蜜;爱,是一种经历,即使破碎,都会觉得美丽。

三、想象丰富,意境优美,柔情飘逸

茅盾曾在《徐志摩论》里肯定了此诗的形式美,同时又批评了它内容上的苍白和单薄。“我们能够指出这首诗形式上的美丽,章法很整殇,音调是铿锵的。但是这位诗人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这就只有很少很少一点儿”③。甚至有人凭这

首诗徐志摩才华将尽,思绪枯竭,再写不出好的诗篇,就反复使用相同的字来填充空白。如果单从诗表面的文字来看,整首诗共6节,每一节的前三句均是相同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确实觉得内容平淡乏味。但我认为这首诗恰是直接与含蓄的完美结合,感情是浓郁奔放的,形式是含蓄的。

文文似看山喜不平讲究曲折委婉,诗更讲究含蓄美,倘若把内心的所有想法都毫不保留的抒写出来,恐怕就味同嚼蜡了。徐志摩的诗多使用象征手法,借助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思想和情感,要表达的真情实感用另一种意象来代替了,使文章含蓄深刻,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如他“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 “彩虹似的梦”。“星光下一朵斜欹的白莲”是“她是睡着了”用 “黄鹂”象征他那远去 的“爱、自由,美”的理想等等。

这首《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则将象征运用到了极致,诗人的感情也隐藏颇深,也许复杂得连他自己都不能用言语来表达,于是把现实中难以实现的理想,寄托于梦的美丽,寄情于如幻的梦境。心,可以一直在梦的美丽里不醒来,梦中方可拥有,醒来后是加倍的凄凉与哀伤。而此诗连梦中片刻的快乐幸福都难以拥有,因为梦把过去拉了回来,把现实的感受融入梦中,现实的残酷竟然使他在梦中已经醒来,更是凄惨至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四、形式整饬华美,叠句余音袅袅,感情浓郁

重章叠句在诗歌中运用得十分广泛,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叠句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作用在于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音乐性和节奏感,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加深情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它常常用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可以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全诗共6节,每节的前3句相同,都是“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辗转反复,余音袅袅。这种刻意经营的旋律组合,渲染了诗中“梦”的氛围,也给吟唱者更添上几分“梦”态。


问世间情为何物全诗及赏析》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944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