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个性与创新,范文

个性与创新,范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08-30 09:32:09 | 移动端:个性与创新,范文

篇一:2016年江苏高考作文个性与创新范文

个性与创新

如今,“中国梦”成了流行词,有人认为“中国梦”主要是青年的梦,年轻人最大的特点是有勇气,有闯劲,有创新精神,只有让年轻人看到希望,中国才有希望。我觉得这些话说得有道理。

我曾经浏览过一个博文《中国容不下乔布斯》,文章说的意思是:如果中国真有一个乔布斯那样的学生,他不拘一格,经常犯上,特立独行,我们的老师能容下他吗?恐怕很难。如果我们的公司里有一个乔布斯那样的员工,公司领导真能器重他吗?恐怕更难。

中国为什么容不下乔布斯那样的人?是因为中国主流社会倡导的主流文化一向都是以保守稳重为主基调的,所以政府需要的是逆来顺受的百姓;家长需要的是听话顺从孩子,因此中国的教育和塑造人为目的的意识形态宣传、社会道德教育等,历来都倡导安分守己的忠臣、顺民、孝子为做人的楷模。无论是主流社会还是家长,都是反对年轻人特立独行、张扬个性和创新的,也许这不仅仅是一种价值观,更是一种习以为常的文化习惯,是一种流淌在文化血脉中的下意识动作。为何是下意识的习惯?

不过,中国毕竟是个泱泱大国,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任何时代总会有一些年轻人张扬他们的个性,他们思想叛逆、不守常规、特立独行,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个性、独立的批判精神。他们通常是对社会有着敏锐感觉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文化人,他们敢于坚持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哪怕牺牲很多人生的享乐也在所不惜。

中国人是像以色列犹太人一样聪明、勤劳的民族,所以历经战乱才生生不息,中国人在做生意方面表现出的精明和犹太人不相上下,他们都是敢于“把自己的智慧装进行李箱走遍天下的人”。但是中国人和犹太人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中国人擅长读书和考试,但是不擅长实践和创新,所以13亿人口的中国得诺贝尔奖的杰出人才远远低于只有几百万人口的犹太人;中国人不擅长发明与创造,而擅长抄袭和模仿他人。

回到本文的话题:中国新时代的年轻人该有什么样的个性?显然,唯唯诺诺、稳稳当当、人云亦云、老气横秋、世故圆滑,这些不应该是年轻人的特点,年轻人应该有千奇百怪想法,标新立异的行为,敢想敢干的勇气,尤其是他们随着占据市场消费主体的地位确立,青年人的个性意识、竞争意识、公民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进步带来了很大的活力和动力。

不过,中国也有不少年轻人没有把他们的个性和激情用在该用的地方,及时享乐的人生观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污染了他们的心灵,使得他们偏离了人生的方向,他们最敏感的不是用在工作和事业的创新上,而是用在生活方式的崇洋上,消费品牌的追逐、粉丝的追捧和奢侈消费的攀比上,毫不吝啬地挥霍自己的青春,同时也毫无愧疚地挥霍着父辈的金钱。

我相信,任何一个渴望文明进步的民族,都希望自己的国民富有创新精神,而年轻人是社会中最有个性、思维最活跃的群体,他们总能够在生活或工作中做出一些有创造性的举动,总会让人觉得有所新意,假如每个人都可以坚持自己的风格,每个人都可以张扬自己的个性和自我意识,那么每个人都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深挖下去总会有令人惊奇的发现,因为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正是寄托在在他们身上。

篇二:创新是张扬作文个性的翅膀

创新是张扬作文个性的翅膀

建湖县裴刘初级中学崔金妹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加强语文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作文创新就应张扬个性,“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在立意上创新,提高学生发挥的自由度;从材料上创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从形式上创新’运用新颖的文体形式。将这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定能写出具有文气、才气和灵气的个性佳作!

作文怎样让人怦然心动,耳目一新呢?优秀作文获得成功的奥妙何在?这就涉及到创新问题,而个性又是写作创新的基石,没有个性,便没有作文的创新。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正是站在这样的出发点上,摒弃了传统教学中一系列繁文缛节的模式,立足培养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提供学生学习的新鲜感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才智、能力和个人表达方式,展现每个人的表达方式的独特性。作文创新就应张扬个性,“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可以说创新是张扬作文个性的翅膀。作文创新的方法较多,下面着重从三个方面谈淡笔者的看法。

一、提高学生发挥的自由度,在立意上创新。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加强语文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近年来的中考作文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从作文立意看,趋向于多元性;从作文内容、形式和题型看更趋于多样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目的是提高学生发挥的自由度,

以利于充分展示个性,突出创意。任何题目,都不会仅有一个视角,一条思路。对于思路开阔的作者来说,总是有几种立意,多条思路可供选择。同一题目,展开180度的联想,想前想后,想左想右,新颖的立意就会如紫燕春归,纷至沓来;生动的材料就会向主题的光点集中。倘若思路狭窄,只凭一孔之见,点滴印象,不能展开联想,就会在审题立意这第一关受阻,其失败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正确而富有新意的主题是考生应该着力追求的,平时更应在这方面作一些有意识的训练。既可以从立意深度上去挖掘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又可以从立意的广度上寻求别人没有注意之处,还可以通过反向思考,创出新意。如对“滥竽充数”故事的分析,从深度看造成滥竽充数现象的根源是齐宣王每次吹奏“必三百人”的形式主义和“合奏”这种大锅饭体制;从广度看既可以批评南郭先生不学无术,善于钻营,也可以议论齐宣王只讲形式排场,不注重对人才的考察,还可以触及到机构改革、体制健全等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焦点问题。从反向看南郭先生也是一个值得同情的旧体制和形式主义的牺牲品,如果齐宣王的考察制度健全,南郭先生就不能蒙混过关,也许他就会认真学习,获得真功夫,或另谋职业,不至于弄得逃之夭夭,贻笑天下。再比如对“水”这种物质,既可以想到它的三种状态,想它的化学成份和物质性质,想它对人类和自然的作用,还可以联系到它给我们的启示,如生命在于运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勇往直前,乃至于联想到“逝者如斯夫”,领悟时光的宝贵,生发珍惜光阴的感叹??总之,思维的茅塞一旦打开,文思便会势如涌泉,滔滔不绝。作文的空间也会豁然开朗,海阔天空。我们还可以集中对准生活焦点,进行挖掘式纵

向思维,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不断地驱进思想的钻头,直到发现实质,从而使思维具有深刻性。

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 从材料上创新

选材新而立意深,着眼于新鲜材料。材料是组成一篇作文的重要内容,教师批阅学生的作文往往会感到到枯燥无味,究其原因就是同样的材料多人引用,多次引用。写到“逆境成才”非张海迪莫属;论证“坚持不懈”就想到爱迪生;阐述勤于思考不外乎是牛顿;做好人好事大多是捡钱包??这些事例虽然很典型,但人人皆知,有些老套。而真正的创新作文在材料的要求上,首先就应该是鲜活的,不能只从故纸堆里找那些老掉牙的东西。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到社会上去,到大自然中去,去听,去看,去体验,去采集。多多接触现实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人、新事、新物、新风尚、新潮流、新经验、新问题,多多关注社会焦点问题和百姓的热门话题,多多采集紧扣时代脉搏的新鲜材料,然后分析思索、积累贮存,才能达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境界。作文材料并非没有,而是太多了,只要做个有心人,头脑中有创新意识,绝对能找到鲜活、典型、感人的好材料。

在作文教学中,教者就应该引导学生考虑如何以独到的眼光从素材库中迅速选定材料,做到在材料上立异标新,打破传统思维。那就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比如《良师》这个题目,不少考生都把“师”定格为“人”上写老师写父母,这就缺少新意。如果能打破这个“人”为师的传统思维模式,把“师”定格为一句话,一个暗示, 一个微笑或一次心灵的颤动,不就能使阅卷者获得更深刻的感受吗?再比如《5+2=0》这个题目,题

目本身就足够吸引人的了,“5+2”怎么可能会等于“0”呢?原来,这是一名考生对教育现状的思考。五天的学校教育对学生积极的影响,抵不过两天周末社会及电视节目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当学生周一返校时,上周的一切教育已返归为“0”。这样的构思,这样的材料怎能不引人入胜呢?

三、运用新颖的文体形式从形式上创新。

“文章最忌百家衣”。如果我们的作文总是以同样的角度,同样的形式来表现大千世界的生活,就难免流于平淡庸俗。事实上,中外文坛上的许多大家也都很注重从形式上创新,使其文章卓尔不群。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以日记的形式,以狂人的眼光来表达反封建的主旨。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则是以文摘形式,以竞选者的感受来揭露资本主义民主的虚伪。形式为内容服务,这些作品都成为了文学史上不朽的篇章。作文,在确定立意之后,避开常规文体,尝试着运用新颖的文体形式来演绎主旨,往往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巧思一:借新闻采访式,演绎话题。如某省中考作文以“自信”为话题,一考生作《采访愚公》一文,以新闻采访的形式来演绎话题。全文由记者采访提问,愚公回答构成,一问一答,层层推进,紧扣话题,最后通过记者采访归来的感想,得出“无论做任何事,都要有自信心”的结论。文章立意、选材虽不算新颖,但以“新闻采访”的形式加以包装,便在众多的文章中独树一帜,使人耳目一新,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巧思二:借会议记录式,诠释话题。如某省中考作文以“长处”为话题,有位考生拟题《“长处”报告会》,以会议记录的形式对“唯长处论”表示否定,文章让世上“最高大”、“最漂亮”、“最聪明”的三位顶级人物

出场坦言自己因“长处”而遇到的尴尬和麻烦,并让“主持人”和“观众”作串联和过渡,其间还有“非常沮丧地上台”、“主持人快步上台,捂住了他的嘴”等神态描绘,以增强现场感。“会议记录”原本容易给人枯燥乏味和程式化的感觉,而本文却因形式活泼灵动和幽默风趣而使读者耳目一新。

巧思三,借辩论实录式,传情达意。如某省一位考生采用辩论实录的形式,也很新颖。文章拟题《上网利弊辩论赛》,设主持人、正方、反方和点评人,正方“新新人类队”的观点是“上网是中学生的基本权利”,反方“望子成龙”队的观点是“中学生上网就是吸毒”。双方唇枪舌剑,见仁见智,文中又穿插“哄堂大笑”、“做鬼脸”、“挥舞拳头”等描述语,幽默风趣,给人强烈的现场感。这篇文章形式创新的成功,应是作者经常关注或参加辩论赛的结果。

总之,厚积才能薄发,善思才能使灵感进发,精于表达才会妙笔生花。也只有将这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写出具有文气、才气和灵气的个性佳作!

通联:邮编:224712电话:0515--86538027主要参考文献。

1、 作文教学中的个性张扬与创新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4年第3期] 曹宝华

2、人生因个性而美丽,文章因个性而多彩--中考作文创新技法指导

[语文世界(初中版)2006年第06期] 贾节娜

3、 让学生的作文凸显个性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年08X期] 赵霞

4、用创新精神指导作文教学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年第06期(B)] 董汝潭

篇三:议论文(独立、创新、个性

创新、独立、个性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法国画坛巨匠莫奈,从小就喜欢画画。最初,他以木炭画为起点,并拜著名画家布丹为师。经过一段时间努力,莫奈描摹布丹的画作,甚至比布丹的原作还要完美。没有想到的是,后来布丹拒绝让莫奈再描摹他的画作。布丹说:“大树底下是长不出大树来的,你看旷野里那一棵树,如果假以时日,它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的。”顺着布丹的手指,莫奈看到了一处开阔的土地上,一棵并不太大,但却长势喜人的树,正在迎风招展。莫奈恍然大悟,从此离开了老师布丹,开始独闯画坛。最终,莫奈创造了印象画派,并成了享誉全球的画坛大师。 看过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选好角度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一、走题

1.成功总在风雨后30

2.百炼成钢30

磨难使人成长

磨难使人坚强

磨难使人成功

坚持不懈

二、偏题

3.怎样的教育才算成功(漫谈教育)36

4.自立自主的人才会成功(内容不贴切)39

自立自主让人享受乐趣

自立自主让人勤勉刻苦

自立自主战胜不可能

5.自己的天地自己寻(起点正确,方向偏离)40

寻找自己的天地要不畏艰险,直面困难

寻找自己的天地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

寻找自己的天地要有恒心,持之以恒

三、逻辑

6.独立,才是王道41

只有独立,才有成长

只有独立,才有创新

只有独立,才有自由

7.坚持自我(事例不对应)42

坚持我的观点,我们会拥有自己的蓝天

坚持我的观点,我们等到太阳的出现,(沈从文、坚持的遭遇)

坚持我的观点,我们看到希望之花的绽放(陶渊明的志趣)

8.不要活在别人的影子里44

活出自我,首先得这个能力

,还要学会自信

,更要懂得坚持

9.成长,从独立开始44

什么是独立;为什么要独立;如何独立

四、新意

10.“哈姆雷特”不只试卷上的一个46

11.当制造变成创造54

12.爱与“碍”(评述父母爱孩子的老鹰,少推广,少议论)44

13.扔掉手中的拐杖48

14.打破禁锢你的那堵墙45

打破禁锢你想象的那堵墙,步向成功(莱特兄弟飞机)

自信 , (日本指挥家)

创造 , (松下,插座)

五、普遍问题

15.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多叙少议)39

16.成功不可复制(无正面答案)42

不足800字

六、局部

17.素材:走自己的路(素材:邯郸学步;中国好声音,学阿宝,吴莫愁解构)

18.在风雨中成长

尾段:苍天大树之下永远无法长出新的大树,温室的花朵固然娇艳,却无法经历风雨的洗练。所以,风风雨雨便是自强之人最好的催化剂,是他们成长的源泉动力。

19.同意重复。《走属于自己的路》后半部分:

笼中的小鸟永远都不知道什么叫天,温室中的花朵永远经不起风吹雨打,大树下的小树永远长不大,无限的接受别人的帮助,自己一起又一起的被别人扶起来,自己永远不知道这是自己的路。

勇敢的去闯自己的一片天,自立才可能成功,山前的太阳永远是山前的太阳,山后的太阳才是真正的太阳,走属于自己的道路,不受任于任何人,自己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做自己想做的事,让自己开心,这才叫人生。

若只是单纯的崇拜与敬佩,可以让别人成为自己的一块风向标,你的目的地与他的目的他相同,但道路不同,经历不同,所给人的感觉也会不同。

走属于自己的道路,要学会超过他人而不是像他人一样,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出自己的脚印,画上自己的笑脸,面向自己的终点站。

20.目的不明。《温室中的花朵永远长不大》局部

如今的社会,有太许许多多的孩子在父母的羽翼下悠然的生活着,他们没有体验过生活的艰辛。可是,父母也有老的一天啊!当父母老了,不能再保护我们了,我们又要怎么办呢?我们照样还是要面对这个社会,面对生活,面对这些残酷的竞争。

温室里的树木,是长不大的。不经历风雨是不会成材的。只有当他们经历了风雨,经历了社会中残酷的竞争,经历了生活中的种种,他才真正的成熟了。

当制造变成创造

如果说中国制造在全球的风靡为中国创造出一批又一批无梦无感的橡皮人的话,我想,劳动力的优势最终会毁灭这个国家,而如果,换成中国创造风靡于世呢?

唯有创造,成就未来。

首先变化的,自然是人们对创造的激情,而创造的激情引燃的,是整个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和精神世界的渴求,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远是制造所不可企及的,简单的重复所致的枯燥令人对生活充满厌倦,而最终致使整个社会死气沉沉,多么令人恐惧,相反,创造所带的人文活力会为这个国家带来多大的力量,人们热爱生活,向往而追求美,不光会使文化、哲学,欣欣向荣,精神面貌的改变会从本质之上为民族带来希望,到那时,乐观将不再被宣传而是一种普及的生活方式,人人笑靥如花,因为只有乐观,才能创造美好,创造又反过来成了精神的源泉。

其次变化的是对科技的追求,创造意味着探索,而探索又意味着于未知科学的进步,创造激发着人们对新事物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引导者我们在科学技术上的进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整个民族对未知科技产生了兴趣,那一定会是学术繁盛的地域。或许,制造会在机械的重复中令我们不思进取,而创造却能将这个国家摆脱困境,从已知走向未知,在科技之路中不断前进,以一种进取而积极的态势走向发展的良性循环。

最后,基于创造对人的巨大改造,创造的思想亦会令整个国家思路畅通,敏捷而富有效率,创造在诞生新兴事物的同时,无论是对思想,对人于概括的理解和对人的世界观的形成都会形成冲击,不同思想错综交叉,碰撞而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智慧的火花,多么富有活力的社会呀,那将是一个多元的碰撞的社会,一个智慧而学术思想先进的社会,一个充满着新潮的活力的社会。

只仅仅想象一下这样一个社会,没有悲观、枯燥、绝望,只有迎来的天空、阳光和希望。没有颓唐的世俗,只有科学进取的氛围,没有被禁锢而封闭的思想,只有不断涌现的一波又一波思潮,这是桃花源的现实版吗?不,当制造变成了创造。

唯有创造,成就未来,不,不是未来,我想更应该是今天的你,今天的我,还有今天的他。


个性与创新,范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3200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