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历年艺考影评优秀范文

历年艺考影评优秀范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09-01 10:57:13 | 移动端:历年艺考影评优秀范文

篇一:艺考影评范文

第六节 电影评论实例

实例1

温暖的黑色幽默

———《疯狂的石头》影评

《疯狂的石头》自2006年6月30日上映以来,票房成绩一路飙升,在这个大片越大,小片越小的年代,导演宁浩创造了一个小片的票房神话。

此后很多记者对于此片在民间火热产生了质疑,甚至有人提出,《疯》的出现是中国大制作的结束和小制作电影的开始。对此电影学院的郑洞天教授回应道:“大片我们拍了十几部,大部分赚了钱;小片拍了几千部,现在头一回取得了票房。”

小制作的电影取得不同凡响的票房,这是《疯》引起轰动的根本。导演冯小刚曾经评价小制作电影导演为“以赔钱为己任”。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初李安的片子十几倍的收回成本都没有如此强烈地被人们所关注。

宁浩只身一人从山西来到北京,他尝过作一个“北飘”几乎所有的苦和累,干过影视圈里所有的活计。所以单从生活经历来看,拍出一部很多地方很贴近平民的电影,而且实力不俗,是意料之内的事情。

现在很多人都觉得《石头》好看,我们不能否认宁浩的才华。但是也有很多人说他抄袭了98年英国的片子《两杆大烟枪》,不说别的,就算是抄袭出来的,能够抄袭到这个地步,这不是一个电影故事或者结构的问题,而是导演功底扎实,磨练出来的,没有很强的基础,就算让你抄,就算让你遇到国产片保护月,你也取得不了两千万的票房。更何况《疯》有很强的本土化印记。导演宁浩说,当初考虑要本土化,很刻意地追求什么,但是后来发现把自己身边的人拿出来就行了,很自然的。比如徐峥扮演的房地产商,这是一个负面角色,而给老百姓看的片子在中国只有房地产商是挨骂也没人心疼的角色。

虽然片中有很多并不是符合逻辑,有些夸张的运用,但是我们不能否定它是喜剧的前提。 影片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尽了黑色幽默,为了告诉我们什么?

我想这正是影片的主题所在:混沌的世界上,心灵至善,好人好报。

下面我们以片中石头的去向以及围绕石头出现的人物为线索,按照原片的顺序对本片进行分析。

玉器厂厂长大概是出现在石头旁边的第一个人,正是他的细心才发现了石头。也正是他为了拯救工厂才想出要展出石头去拉动经济。当然如果有人在这里对厂长的做法表示怀疑就没意思了。很多人会说,既然厂长要积极拯救工厂,为什么不去卖石头,反而搞什么展览?其实我们看宁浩导演的片子不难看出一个特点来,他和冯小刚导演做喜剧的手法是一样的,让边缘人物去一脸正经地做一件滑稽的事情,从而达到喜剧的效果。只不过冯小刚更加注重语言。

这个在很多细节地方有体现,比如在对于那个偷东西的大哥,就会天天把素质之类的词汇挂在嘴边,干坏事也要做得漂亮。这只是一种规律一种技巧,但是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在后面的故事中小偷的女人被厂长的公子睡掉,他居然给律师打电话,还说律师没素质。这让人看来即合情合理又滑稽幽默。好像很荒唐,但是却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这就是对于技巧运用的高明之处。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的李迅在评价这部影片的时候曾就开头提出质疑:厂长的不动作,玉石的展览,按照规律,是构不成叙事的动力的。然而什么是动力,需要什么样的动力。就像希区柯克说的,一个炸弹放在那里本身就是动力,跟观众的感知结合起来就是动力。在现实生活中濒临倒闭的时候突然挖出来一块玉石,厂长会怎么办,人们会怎么办,这本身就是动力。而正是围绕这个为核心产生了戏剧的基本:冲突与矛盾。而故事的推进改变了人物关系。这又使得一切符合了戏剧的规律。

随后是一一登场的几拨贼们。其实电影的另外一个名字很好,叫做《贼中贼》。很符合当时的场景。

导演宁浩很巧妙地运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使得整体看上去混乱的思路一下子清晰起来。整个故事的主线也随之变得清晰。他在交叉叠放的画面中,各路小偷的活动对白,与保安科长的行动对白居然在对立上产生了某种语言或者动作上的联系。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黑色幽默发挥的淋漓尽致。

开头很生活化,很像是DV效果的画面看上去更加贴近生活。而徐峥秘书出场的第一个镜头便是一只脚,随后给他一个仰拍,仿佛在突出他的伟大形象,其实是想用对比的手法,更加章显他的渺小。

接下来导演很巧妙地安排保卫科长和小偷住成邻居,讽刺意味显而易见。当然这种戏剧化的安排也达到了喜剧化的效果。宁浩把观众放在清醒的旁观者的一面,既不像一些大制作那样低看观众的智商,又不像王家卫那样经常跳出来使得观众不能投入自己的感情。这就很好的让观众自己喜欢上看这部片子。因为他们既能够以观望者登高俯视的氛围,又能够有投入自己感情的心态。实在是难得。

而影片中更加讽刺的安排是,石头不是被明争暗斗头破血流的小偷们偷走的,而是被厂长公子谢小萌调了包,最终几拨小偷为一仿造玉石两败俱伤,而成全了保卫科科长和他的女朋友。因为真石头最终被挂在了保卫科科长女朋友的脖子上。这很符合中国人好人好报,大团圆的心态。

戏剧学院的导演小菲说电影最终要宣扬真善美的东西,那样的东西能唤起人们心底的那扇窗。

《疯》也做到了这一点。毕竟他给观众一个圆满的结局,也算是一个圆满地交代。 尽管片子还有很多病不到位的地方。

比如宁浩在前面安排了国际大盗麦克调钢丝偷石头最后被道哥一伙儿的人抢走的场景,

而片子的最后黑皮从下水道里钻出来,和麦克不期而遇,这个时候应该有戏发生的,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戏场景。而宁浩搭了台子,却只是让他俩对视一眼就各自走了。这就没有力度,哪怕是麦克推了黑皮一下,把他重新关到下水道里。也会成为新矛盾的一个看点。

但是电影中依然处处体现出导演的睿智。

当然,作为宁浩对于本土化的追求,台词也成为本片的一大看点。不同于冯小刚沉着的喜剧,宁浩的喜剧看上去更加生活更加活泼一点。李迅曾经分析《疯》的观众群体,那是一个很广泛的群体,里面以大学生、比较有文化的青年和希望泡网络的人为主。当然也有很多白领阶级。

实例2

《建国大业》主旋律奇观效应

20年前有一部电影名叫《开国大典》,我至今还记得里面的一句台词,那是蒋介石在检查长江防线的时候碰到一群国军军官在打麻将,面对这群诚惶诚恐的手下,蒋介石在用“杠上开花”教训了他们之后,语重心长地说:“打牌,你不行,打仗,我不行,长江天险能否守住,全靠诸位仁兄了。”一句简单的台词,背后隐藏的是厚重的辛酸和无奈,几乎没有胜算的困兽之斗,所能依靠的也只能是这支早已军心涣散丧失战斗力的哀兵了。

时隔20年,在《建国大业》中,退守台湾的蒋介石最后下令取消了对北京的空袭,直接原因是美国拒绝了国民党飞机在釜山加油的请求,这实际上是给了蒋介石一个台阶,被人打得落荒而逃之后再偷摸回来砸人家玻璃来泄愤,那他失去就不仅仅是国土和民心了。于是一个凄凉的老人感叹:是国民党打败了国民党啊!这是《建国大业》中蒋介石最后的镜头。

整部《建国大业》135分钟,篇幅不短,但叙事还是很赶,一件事接一件事,也确实是因为这改天换地的4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从重庆谈判到弃守延安到三大战役到开国大典,《建国大业》几乎可以作为解放战争的历史教材读本来看了,出场人物如走马灯一般目不暇接,这也为众多的明星客串提供了机会,其实看过之后仔细一想,也亏得都是大家熟悉的明星来演的,要不很多人物第二次出场的时候观众可能会忘记这是谁了。这与集中讲述从西柏坡到北京这段历史的《开国大典》比起来,格局要大多了,但相比较而言缺乏了一些趣味性的细节,例如《开国大典》中毛泽东上街吃面没带钱,还有毛泽东的几个湖南老乡闯进中南海打秋风、要给新中国起年号这样丰富人物个性的情节,在《建国大业》中是根本找不到的,这导致了一个后果是观众记住了很多客串明星的脸,却想不起来主要人物都干过了什么,好像是除了开会就是在开会。一部缺乏丰富细节的电影,是很容易流于表面化的。而且人物过多又要保证每个人物都有戏,剧情上难免显得有些支离。

其实只要学过中学历史的人,都会知道那几年在中国发生的事情,那样的波澜壮阔,远非现在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局部战争可比。而《建国大业》并不是以表现战争本身为侧重点的,而是要证明这场人民战争的必要性和进步性,所以我们看到在影片中

战争场面少之又少,点缀而已,而定义战争的性质是主要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为标准的,所以《建国大业》更多地采用了第三方即国民党进步将领和民主党派的视角来对对立的两党进行政治和道德上的判断,如冯玉祥、宋庆龄、张澜、李济深等人。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在尽量避免口号式和传道式宣传的基础上增加说服力,至少在当时的情境下,毕竟这些社会精英的选择是更能代表人心向背和正确的社会发展方向的。

在中国,怎么把主旋律电影拍好看了是个难题。即使是美国也有主旋律味道很重的电影,《黑鹰降落》、《光荣》、《拯救大兵瑞恩》、《阿波罗13号》、《我们曾经是战士》、《空军一号》等等等等,莫不如此,甚至是《变形金刚》这样的科幻大片也不回避炫耀美军作战实力的成分,而大量的常规商业电影中都渗透着邪不压正、助人为乐、回归亲情等主流价值观,至少他们在影片中可以将意识形态与商业元素做更加完美的融合。《建国大业》作为中国主旋律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登峰造极之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考察当今主旋律电影创作水平的文本。

《建国大业》很好地把握了弘扬主流意识形态和坚持独立艺术追求之间的关系,导演在这里通过尽量冷静客观地罗列着导致双方力量日益失衡的事件和人物心理变化,来论证共产党的胜利和国民党的灭亡一样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洪流这一历史事实的必然性,而且江河日下的国军方面阴郁冷酷的色调与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红色政权方面革命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还值得注意的是,《建国大业》全片几乎是将写意性的背景音乐铺满的,而且并没有简单地用正反方不同风格的主题音乐来简单地表明创作者的倾向性,这一方面保持了情绪的连贯性,另方面也避免了对传统意义上的对立方做脸谱化的政治图解。最华彩的音乐段落出现在政协会议召开之后,不过很明显是在模仿电影配乐大师莫里康内在《战火浮生》中的音乐,不仅风格和曲调相似,连配器都是一样的,人声加单簧管,但确实好听。

其实对于《建国大业》这样的电影,国军方面的戏拍得好不好是关键,因为在这场争斗中国军作为失败一方具有更浓重的悲剧色彩,而悲剧人物往往更具有人性的力量。我注意到一个事实,大凡扮演我党我军领导人的,多是特型演员,而扮演蒋介石的,都是绝对的演技派高手,这里比较著名的有孙飞虎、陈道明,还有《建国大业》里的张国立,这里的蒋介石也是被赋予了最多性格层次和细节的人物,印象最深的是李宗仁当选副总统的一场戏,票选前的冷语相讥,公布结果后李宗仁主动前来与蒋介石握手,蒋伸出手却转而鼓掌将李晾在了一边,这一系列的动作很清晰地勾勒出了蒋介石作为一个玩弄权术的政治家暗流汹涌的内心世界。这个蒋介石与以前中国银幕上出现的色厉内荏的蒋总裁完全不同,而是更加深入到一个逐渐远离自己的政治理想的失意老人的内心世界,片中的国军溃败前夕,蒋介石坐车穿过总统府空荡荡的甬道,而眼前依稀所见却是当年当选民国总统百官朝贺的场面,这种心境的落差不禁令人唏嘘。

大国权谋,实力说话。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时候就说,要不是我手里这几条破枪,他(老蒋)才不会跟我谈。到1949年代总统李宗仁与共产党谈判提出划江而治,共产党提出了极

其严苛的和谈八项主张,基本上就是让国民党无条件投降了,摆明了根本就不想和你谈,李宗仁慨叹,仗打不赢,谈何和谈啊?所谓弱国无外交,就是这个道理。《建国大业》中的这些情节,完全可以跳出政治立场的窠臼来进行读解的,这也是与以往重大历史题材着重精神层面的信仰灌输式的取材角度不同的地方。

在一个娱乐至上的年代,即使是主旋律电影,首先要能够做到吸引观众去关注才能达到自己的最终教化目标。《建国大业》的噱头是大量明星的客串加盟,从实际效果来看,明星多也确实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确实是大幅度地提升了影片的观赏性和话题性,另方面也弱化了电影本体的表现力,剧情杂乱,有些人物跳戏很严重,观众对明星的期待同时也冲淡了对影片内容的深入体会,但这些是创作方法上的问题,相比起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来说,利弊的权衡不应该以单一标准来衡量。不过看《建国大业》的过程确实是一个有发现乐趣的体验,明星毕竟是明星,每个人的三言两语所收获的戏剧效果都不可小觑,累积起来更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气场,让你不得不认真对待银幕上出现的每一个人和每一句话。

实例3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视听语言分析

影片改编于叶弥的短篇小说《天鹅绒》,这是一部反映人性欲望之中各种极致境界的电影,它同时具备让人心驰神往的梦幻色彩、天马行空的想像力、以及一种精致的黑色幽默。 电影的名字是从《圣经·旧约》里来的:“一代人来,一代人走,大地永存,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太阳照常升起。”姜文说,他觉得很像这个电影的味。时间流逝,生命交错纠结,在漫长的生命环节里,每个人都只是一瞬间。

姜文采用倒叙的手法将影片分为四个段落,每段都有不同的情感表述,他在努力营造一种酒醉般诗意化的氛围,一切画面都是无序的,时间是散落的碎片,情节是随意拼贴的段落。 台湾影评人焦雄屏对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的评价是:“这部电影有非常多解密的快感,几乎像《达芬奇密码》般繁复,一旦找到关键,就觉得此片非常清晰和令人震惊。”因此,这就涉及如何在这样一种断裂的话语中解读个中语意的问题。这四个独立成篇又互相关照的段落分别是疯、恋、枪、梦,即疯狂与执著、荒诞与尴尬、冲突与毁灭、生命与希望。其实。我们不妨从视觉和听觉的表达方式上去理解和感受影片的魅力。

第一篇——疯狂与执著

拥有一双美丽且灵性大脚的疯妈从影片一开始就执著地爬树,执著地呐喊,执著地刨石头、执著地重复那首“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执著地为儿子搭建起了一座她认为最安全的世界。这里的每块石头都汇聚着她的爱,别人都以为她是疯子,然而隐藏在疯子外表下面的却是那种对于信念的执著。因为别人也不是什么都懂。

在视觉上的表达,首先,所有的色彩都是那么纯粹和饱满,那么直接刺眼。天空是纯纯的蓝,草木是油油的绿,泥土是生生的红,没有搀杂任何灰调。很单纯,有味道。其次,在光影的处理上也是采用了有力道的光线,把人物处理得棱角分明,对比强烈,没有柔和的过

篇二:凤凰艺考优秀影评例文《命运与人性》

命运与人性

——评《焦虑的人》的艺术手法

正如片名所言,这部故事片向我们讲述了有关命运与人性的故事,揭示了社会中一些鲜为人知的..........................................黑暗生活,表露出他们对命运的忧虑及内心的忧虑;反映了对命运的偶然性和未知性的深思。(点评:.........................................开门见山,亮出论点。为下文从不同层面论证做好准备。)

这部片子运用了双线交错型的拍摄结构,开篇的画面是电脑屏幕,一个男生在宿舍里玩CS游戏。从而引出片中人物郑拓与林小梅在网上的照片,再通过几个学生的闲聊道出了故事。全片是将现实的闲聊与故事穿插起来的,画面进行不断的转换。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现代一些学生生活的空虚无聊,另一方面从讲述的这个故事中更深一层次的挖掘到社会上不为人知的一些腐朽的东西。在故事中,有烦闷无知的学生,有卖摇头丸贩毒者,有贩卖人口的卑劣者,还有幕后黑手。他们有的被人算计,有的算计别人。可那些算计别人的人还不知身后的黑网也网到自己。故事也采取了一种交错复杂的结构拍摄,给人以思考的空间,引发人们向更深层次的方面去想,去思考自己的命运与内心。

我们的世界是彩色的,我们的生活也是彩色的。红的太阳,白的云彩,绿的树木??色彩将我们的生活映衬得格外美丽、丰富。而电视是一种需要有视觉冲击力的艺术,这部故事片的色彩就有它很独到的地方。它将黑白胶片和彩色胶片用于同一部片子中。拍摄学生闲聊时的画面是彩色的,而讲述的故事画面是黑白的。那彩色的画面往往给人以现实感和真实感,而黑白画面多用于回忆、想象,黑白色彩给人以压抑、沉闷的感觉。如片中田东在深巷里遇见贩毒的大麻,两人进行交易的场景;还有贩卖人口进行药物试验的黑手老青与田东在隐蔽的地方进行商谈时的场面。两者都是黑白的,加上人物在对话时阴森的语气,表情的狠毒、麻木,动作的反复,突出了沉闷、烦躁的感觉,也进一步透视出人们内心的黑暗、焦虑、人性良知的逐步消失,使观看的人也感到压抑。

本片的镜头也有它特别之处,故事中的人物林小梅来找郑拓时采用了一个倒的镜头。郑拓仰在床上头倒着,眼睛所看到的画面都是倒的,片子里就抓住这一点来一个颠倒镜头,拍林小梅倒过来的那张愤怒的脸。从郑拓的视角出发,反映出人物心灵的扭曲、反叛与无助。随后,在郑拓跑出宿舍追林小梅的那段进行了跟拍。镜头不断地晃动,郑拓的头发随风飘扬,增加了跑动时的动感。在其停止跑步后,接着来个偏转的侧镜头,画面不是正规的平视镜头,而是斜过来的,这对前途、命运的迷茫,以及内心无尽的困惑。结尾时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镜头,田东、大麻、郑拓、老青四张带着不同表情神色的脸,快速的闪动、穿插,最后排列定格。田东、大麻的那种惊讶,郑拓的呆滞,老青的奸猾,不同的表情,却有着环环相扣的命运。通过这样快速闪动的镜头让人产生焦烦、晕眩的感觉,在给人以视觉冲击的同时又让人们感叹命运的不可预知性。

另外,这部故事片的音乐基本上也给人以沉闷的听觉效果。大提琴的深沉总让人觉得特别压抑,而小提琴的运用不是让人听着舒畅的音乐,而是尖锐的、跳动性的,让人通过音乐也能了解到人物内心的那种迷茫、挣扎。这些音乐的运用增添了故事片的感染力,让观看者的内心萌发出一种感悟。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指纹,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命运。《焦虑的人》这部故事片以它特有的方式..........................................和故事情节,引发人们对命运以及人性的无限思考。(点评:收尾呼应,点题,具有哲思色彩。) .......................

总评:作者读解作品准确、深刻,具有一定思想性。文章论点突出,内容丰富,从结构、色彩、镜头、音乐几个方面分析,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列举例证精当,分析细致,论证得当。遗憾的是语言尚欠简约。

由人物心理见社会病灶

——评《焦虑的人》的人物形象

看完了片子,脑中对其中人物的形象、性格的印象极为深刻,能使观者有此印象,这便是作者在...人物性格刻画方面表现手段的高明之处。(点评:文章总论点。) ..................

作者以人物的心理、思想活动为切入点,从多个角度展现,使得人物焦虑的心理状况得以体现,..........................................并且性格鲜活、饱满、贴近现实生活。(点评:阐释人物刻画手段的具体特点。) .................

片中围绕一个宿舍中众人讨论的话题开始,牵扯出郑拓、田东、大麻等一系列人物形象,看似是..........................................这些人物在活动,实际上作者是通过这些人物来表现宿舍中思想活动的心理状况。(点评:对具体特....................................

点的概括阐释。)片中田东等人物的活动均为宿舍中同学对其行为的想象,而这些想象涉及失恋、吸毒、甚至杀人,表现的都是社会中的阴暗面。以脑中人物、事物的焦虑与浮躁来表现这些想象着的焦虑、无聊。

首先,话题围绕郑拓合成的一张同林小梅的结婚照片展开。郑拓躺在床铺上,将头伸出帐子,随着嘈杂的音乐晃动着,倒视着林小梅怒不可遏的表情和不断开合的嘴却什么也听不见。郑拓这种玩世不恭的态度恰恰体现了他内心的焦虑不安。以致于他最后要去靠毒品寻求解脱,甚至在被绑到船上的时候仍然只是戴着耳机跟着摇滚乐浮躁的节拍晃动身体而全然不顾别人。当同学们在讨论它的时候,想象中的郑拓自然就带有了叙述者本身的想法和性格特征。当他们谈及郑拓及郑玲玲所谓“姐弟恋”时,做出了一番涉及情感态度的想象。女同学说“漫画书都是这样写的”便是说明现实生活中漫画一类外界事物对人们情感的影响,这一细节贴近现实生活,符合当代学生的心理,使得言谈中性格的展现更为现实、鲜活。

接下来的一个多次出现的人物是林小梅的姐夫田东,田东几乎与所有出现的人物都有交集。在与大麻、灰头及老青的交往中表现出了这个人物性格中的两面性。

在他与大麻做毒品交易时明显带有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而大麻只能是一个被动者,恳求田东抬高价格。在田东准备把毒品交给大麻时,从谈判到利诱再到讨价还价,展现了他的狡猾。当他和老青交谈时,却明显矮了一截,这一点可以从他开门时发慌居然打不开门得以体现。这种欺软怕硬的形象是常常能够在生活中碰到的,叙述者在设置这样的一种情景时很自然的联系了现实生活。另外在田东处理了大麻等人后却万万没想到老青把他也搭上了,也是叙述心理状况的表现。

在叙述完这些人这些事所有人都熄灯睡觉之后,又有这样一个环节:有一个人打开手电筒,试图把另一个人叫醒,失败了之后就用灯光照在自己的脸上,接着闪现出一组画面,不断重复出现,越来越快,到尽头的重叠,人物的这一举动及重叠的镜头也展现出了叙述者本身头脑中的思维的重叠、混乱和情绪的焦虑。

作者通过展现一个普普通通的宿舍中同学的谈话表现了现代学生的心理状况。他们焦虑浮躁不.........................................安,心中被社会太多的阴暗面所影响,而这些情绪,这些心理状况均由外界社会作用而产生,作者借............................................此阐明了对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焦虑、浮躁情绪的不满和不安。(点评:深入一层,分析引起人..............................

物焦虑的原因。)

总评:文章对作品把握准确,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运用例证典型,分析论证简洁,笔墨集中。不足之处是思辨色彩不够鲜明,语言尚欠老练。

篇三:2014编导高考影评考题范文(一)

2014编导高考影评考题范文(一)

一、《中国合伙人》参考影评

《中国合伙人》:励志题材亦文艺

《中国合伙人》的题材属于目前主流的“企业成功励志传记片”,这样类型的电影或书籍在国内一直有一个误区:在名流眼中, 出自传的性质变成了升值推广的附属产品,在读者和观众眼中,这些所谓的“成功经验”并无多少普适性和共通性,往往让传记体变成了名人的孤芳自赏,所以《中 国合伙人》也容易被人误解——如果其传达的核心价值把握不好,很容易被视作是某金主花大价钱雇来的托儿。

王晶曾评价杜琪峰说:即使人们称赞他的电影都不会觉得他们是枪手,然而对于陈可辛来说,电影素材再商业交由他手里亦能变 得很风格化。《合伙人》的故事讲述三个大学校友(黄晓明,邓超,佟大为)一同经历了风风雨雨,创业打拼直至成功,其主旋律框架已经无法改变,然而陈可辛却 将这般“俗套”的传记故事打造成了一部讲述大时代的情怀之作,这也是陈可辛这样具备人文气息的导演向来所擅长的技能。

或许真是要与“托儿”的关系决绝,《中国合伙人》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已将主人公创业故事的渲染降到了最低,着重讲述不同时代,三个主角面临爱情,友情和事业不同的思考以及做出的不同选择。

电影的架构其实是陈可辛对旧作《甜蜜蜜》做出的延续,如果观众对这部经典还有印象的话一定会记得它的表达方式:用一首首 时代金曲串联起年代片段,再用歌词暗喻人物内心层次的变化。虽然这样的叙事方式放在这部背景宏大的故事里显得有些松散,不过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导演来 说,对于这样一部纯粹的内地题材影片驾驭起来可谓得心应手,尤其是片中音乐使用的恰到好处,是应该记上一功的。

陈可辛电影的风格,在于前面无论怎么样的“随心所欲”,总会在中段或后半段拉回到真正的叙事主题,但两者却又是有着必然 联系的,也容易使观众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度起来,电影前半部分以诙谐、浪漫为主,然而随着三人在佟大为的婚宴上摊牌,气氛也急转直下,这时催泪点才真正爆 发,虽然姗姗来迟,但也为从“决裂”到“合伙”的剧情曲折设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的设计让我想起了陈可辛导演的《新难兄难弟》,片中与父亲有着隔 阂的梁朝伟意外穿越回到了父母年轻的时代,度过了短暂而单纯的快乐时光后,才真正释然,这样处处蕴含“情”字的催泪铺垫是陈可辛的拿手好戏,就像一记无论 如何都避不开的老拳,总会到最后重重地捶在你的心窝上。 《中国合伙人》是陈可辛第一部将故事聚焦于内地题材的影片,相较其在合拍片的十年摸索间为适应市场炮制的武侠片和歌舞 片,《合伙人》相对于放开了手脚,同时亦是小心翼翼,至少电影里开始有了很多与社会关联的明朗思考方式,如积极寻找与普通人的平等对话方式——怀旧,尤其 是引发在中国改革开放时期成长起来的一批人的集体怀旧。就如由当年港人自嘲的“港怂”再到片中的“土鳖”,在目前大华语市场下,要隔绝两岸三地的文化差 异,最容易实现的沟通方式也是寻找情感共鸣。在本片点映的时候有幸与陈可辛导演进行了交流,他说,这部电影的风格最适合自己,虽然许多内地元素的设计自己 并未参与,但其中投入的情怀是相通的。

电影虽有传记片形式上的掣肘,结尾最后传达的主旨——“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也上升到了别扭的政治审查层面,但无论如何,我绝对有相信这是陈可辛导演在合拍片时代十年以来最“自

我”的一次。

二、《致青春》参考影评

《致青春》:残酷现实印证青春美好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一部很特别的电影,近日关于电影点映后的好口碑也遭到非议,众多影评人的盛赞导致不少网友的质疑。从这部电影本身的质量来 看,可以说很不错,但这需要把电影放到一个娱乐化的市场来说,如今的电影市场票房成为片商最关心的问题,这是商业化的表现,但商业片的好处就是在努力取得 和观众的共鸣,假如观众不喜欢这部电影,也就无从谈起市场的成功。

1、 如何定义一部好电影

《致青春》的惊喜来自于赵薇是第一次担任导演,看之前对这部影片是心里没底的,所以笔者就有了观影过程中的惊喜,影片中展现了一个1990年代的大学校 园,这时的大学生活充斥着各种反叛,恋爱是激烈的,甚至还有学生间的贫富差异,以及大学生意外受孕等等灰色故事,这部戏不是在处处介绍美好,是一部有关残 酷青春的电影,但这种现实化的处理手法反而更容易引进观众的共鸣。

但并不是说影片只有这些灰色故事,《致青春》是美丽与残酷交织在一起,这样会得到一种前半段幽默、后半段心酸的效果。单就《致青春》而言,目前还不能遑 论影片达到什么艺术高度,但赵薇凭借自己对青春的回忆与理解完成了这部作品,能看到一位年轻创作者的用心态度,这部电影能把握好情绪的点,不做作,能勾起 70后、80后的集体回忆,说明影片就能够称之为好作品。

2、赵薇很明智没出演

好电影也可以分好多种说法,至少让观众看后得到共鸣,以及影片能在120分钟的时间里不会被看做冗长,这至少是算一部及格的电影。赵薇的《致青春》中塑造 了众多成功的角色,女主角郑微就是一个假小子形象,敢爱敢恨,这个性格其实和赵薇过往的银幕形象贴近,但她很聪明的没有出演,因为年龄的差距。出演郑微的 女演员杨子珊算是一位新人,之前出演过几部电影,但观众印象不深,所以她饰演18岁的大学生具有说服力。

明星出演年代戏总会有这样的障碍,因为观众很熟悉这位演员,大致了解他/她的年纪,演年龄很小的角色就会有质疑,但《致青春》的两位女主角杨子珊、江疏 影都是新面孔,所以很容易被观众接受。如果赵薇再大胆一点,男主角不用韩庚、赵又廷这样的大牌,那么整部戏的青春效果会更明显。

3、 现实在印证青春的美好

《致青春》有很明显的情绪化差异,从郑微的同学被开除之后,影片的情绪就逐步走向低落,现实问题不断涌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出国留学面对感情问题、走 出社会后同学间的巨大差异、以及有的女同学嫁了大款等等,影片后半段不再美好,但这种不美好恰恰证明了青春的可贵,因为有后半段的现实残酷,才印证了前半 段逝去青春的令人怀念。

影片是赵薇献给自己和观众的一首电影诗,青春就是这样美好中夹杂着各种现实的残酷,回首青春,那些挫折或许不值得一提了,但那些美好的岁月却会相伴一生。

三、《一代宗师》参考影评

《一代宗师》:久别重逢王家卫

直到片头开始,我才真正相信,《一代宗师》是上映了。皆因拖的太久,传闻太多,造成一种心理暗示,总觉得这片子还没完工,还在补拍。也因此,看的过 程难免有些“苛刻”,心想,你一个扬名国际的电影大师,弄了这么多年弄出来的片,该有多牛逼,才能震的住大家。巧的是,李安刚刚用《少年派》证明过,国际 级电影大师+经年的琢磨=值得信赖的品质。那么,到了王家卫,情况会怎样?

我只能说,早十年让我看到此片,我会张大嘴巴惊艳不已;可惜十年后的今天再看,就觉得不过如此。原谅我把话说的这么直白,但这确实是我的真实观感。哪怕每 个画面都美成一幅油画、哪怕梁朝伟、章子怡以及众多配角演员个个都实打实的奉献了自己最卖力最投入或许也是最好的一次演出,可这一切都不能掩盖影片本身所 存在的诸多问题。无论是形式上的老套陈旧、抑或剧情线的支离破碎。我想了半天才领悟到,这“一代宗师”并非指梁朝伟演的叶问,而更应该是章子怡演的宫二。 因为只有宫二的那条人物线是相对完整丰满的。余下的人,包括叶问在内,都不过是断断续续或惊鸿一瞥罢了。

当然,王家卫最擅长的,在这部电影里全都被发挥到了极致。比如对气氛的营造。慢摇空镜、人物局部特写与大段配乐相映成辉,构成了一个温润的、暧昧的、专属 于王家卫式的浪漫氛围。还有武戏文拍也处理的相当醒目,开篇雨中大战、叶问闯金楼、宫二单挑叶问、以及火车站宫二战马三等等,这些段落都拍的美不胜收,是 完全东方式的动作设计,既有硬桥硬马的武打招数,又有人物关系上的你来我往。加上王家卫惯有的营造气氛的那一套,让全部的动作戏份都带有一种浓浓的诗意。 残酷和血腥被彻底屏蔽,留下的只是一个“美”。甚至,在宫二单挑叶问那段中,散发出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性感气息。

至于演员,章子怡毋庸置疑是其中最放光彩的一个。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她在片中全占尽了。宫二既有玉娇龙的桀骜不驯,又有俞秀莲的沉稳内敛,更兼具孟小 冬的大气凛冽。从血气方刚的待嫁闺女,到立誓报仇,最后孤身病逝,章子怡把宫二的内心演绎得丝丝入扣。像走进一条深不见底的隧道,她在此间挣扎、搏命,却 始终不肯低头。于是,当她自知时日无多,向一生最爱叶问告别时,每句话、每个眼神都令人心痛又心醉。

而坐在宫二对面的叶问,套用王家卫的话来说,就是不用说话,只是坐在那边倾听,已具有把任何人都收入囊中的强大气场。这是演员的一种境界。梁朝伟赋予了叶 问新的意义----与甄子丹截然不同的具有时代感的文人气质。没错,在王家卫的镜头里,叶问虽有一身功夫,却更像个文人。事实上,不光叶问,就连在金楼中 与之过招的那些大侠,身上也全无习武之人的匪气,一个个都显现出深厚的涵养。

可惜,张震那条线几乎全没了。关于一线天,只留下两行字和一张旧照片。或许原本王家卫是想拍一线天、叶问和宫二,三个同一时代里的宗师,各自不同的命运。 后来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保留了叶问和宫二的情感线,却把一线天几乎全部删除。可怜张震花了三年习武,都练到八极拳全国一等奖的程度了,在电影里还是沦为了 一个酱油。

而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出现,多少有些唐突。尽管已经与之以往的所有表演都划清了界限,并且

提升了不少,但整体气质上,总觉得不搭调。反倒是演反派的马三,在与宫二的对决中,展现出非凡的魅力。

纵然能依稀看到些许对旧日时光的感念;以及对那个风起云涌的江湖武林,在战争炮火中轰然消逝的感伤;可是,因为几乎所有人都被交代的支离破碎,连带着这份 感念与感伤,也无法贯穿。王家卫在纪录片中曾说,“什么是功夫,换另一种表达方式,功夫其实就是时间!”所以他要拍的是一门时间的艺术。或者更直接来说, 是对民国那一代人的追忆。所以他在影片中拍了一张又一张照片,把镜头中的人一个个定格下来,变成黑白,凝固成画像。他用了那么多听起来如此有内涵的对白, 每一句抄下来都可以成为名言警句。(当然这方面一直是他的特长,他此前很多电影中的对白都具有同样功能)。他让金楼中的所有人都那么斯文、体面、深藏不 露、那么有风范。他让梁朝伟和章子怡担当这一辈人的代言人----叶问和宫二----男人见义,女人见情。

是的,对那个年代的缅怀也好,致敬也罢;对已经消逝的美好时光的眷恋,统统是王家卫永恒的电影主题。他在几乎每部片中都做着同一件事,区别仅在于包装不 同。不如好好想想,旺角卡门、春光乍泄、重庆森林、东邪西毒、花样年华、2046、甚至蓝莓之夜,以及这部一代宗师,哪一部不是饱含深情的诉说着旧日美 好、过往种种,如今皆不再来。

说到底,无论外在形式还是核心灵魂,《一代宗师》都只是在重复王家卫的旧日之作。谈不上创新,更无从超越,就算他从未涉足的动作戏,也不过是换一种形式的 怀旧而已。还是亘古不变的慢镜、空镜、特写、音乐,还是诗意浪漫加淡淡忧伤,重复一万遍,就成了风格。第一次看到会叹为观止,看100遍时,就觉得有些没 劲了。

所以,《一代宗师》就像是一件华丽规整的现代工艺品,看起来确实有其赏心悦目之处,很美很不错,但终究不是富有创新精神的独一无二的真正的艺术品。亦或许,这只是跟王家卫以前的作品相比而得出的结论。若是放在整个华语片的语境中,它仍然是一部值得尊敬的好电影。

四、《一座城池》参考影评

《一座城池》:每个人的城池装着各自的小时代

《一座城池》是韩寒首部被改编的大银幕作品。影片具有荒诞滑稽的风格,称得上是一部非典型的黑色电影。说它“非典型”是因为虽然影片中的大量台词就是韩寒惯用的黑色讽刺风格,但是整个故事在超现实主义之外有着浓郁的真实生活流。

影片的绝对主角为健叔与林夕,房祖名与王太利两位演员平民化的气质极符合原著原型,这两个倒霉屌丝男总是阴差阳错遭遇人生打击,每件事都极为讽刺,欢笑背后是对人生无奈的控诉。正如影片中强调的那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池,当我们想要逃避的时候就会躲进去”。 林夕,从小就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不敢承担责任,遇事的第一选择便是逃避问题:青春期时对于自己喜欢的女孩询问的一句“你喜欢我吗?”,便选择逃离,一 段感情无疾而终。健叔,作为林夕的大学同学加死党,真正做到了患难与共、出生入死,从一开始就因为一次群架事件,误以为杀了人而选择跑路,其实与林一样, 健叔同样无法面对生活中的选择,以至于因为这次逃离痛失人生中的一段真爱。这两个人从一开始就被设定为倒霉蛋的形象,人生中一次一次的打击,再到自我逃避 意识的作祟,让他们原本的生活轨迹发生了重大的偏移。而每一次逃避后,他们选择的生活都是封闭自己,在落魄的生活中,更加颓废迷茫,而仅有的创业激情,从 大学开始就被无情的现实打压,只得苟延残喘。

韩寒的小说与现实有着密切的关联,电影《一座城池》则与前些时候上映的《小时代》有着天壤之别。郭敬明一直用他少女般的情怀意淫着他所一直盼望的浮华生活, 不论是第一部还是第二部,确实满足了无数少女对奢华生活的想象。影片中的众多主要人物都居于社会的顶层,更是普通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奢华却不切实际。影片 中的场景布置,从学校、派对到服装等根本不需要讲明资金的来源,关于奋斗、关于坚持,只是表面化的说辞,作为强加给影片的“正能量”的元素,突出的根本则 是奢华的布景、昂贵的服饰,着重展现的也是上层人的生活情节与俊男靓女的面容与肉体。有钱、有娇好的面容,才有青春与爱情。

相比较而言,韩寒则显得更为朴实,走向的是另一个极端。《一座城池》中的人物各有各的生活,一年多的“跑路”生涯,在现实的生活中遭遇到的艰辛,个个具体生 动,虽然某些情节有些无厘头,甚至超现实,但是却实实在在以现实为原型,亲切而质朴。褪尽了浮华的背后,小人物、小市民、小天地,看尽的都是人世间真实的 存在。林夕与健叔会为了二千块打架斗殴,为了广告的五百元而据理力争,为了搬家而分出自身仅有的几块钱??这些小人物深陷在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的事情,本源 之一是钱。在现实社会中,金钱有时确实决定了人生的不同状况:在跑路中,他们结识了新朋友——还在大学读书的王超,王超家的经济条件与林夕、健叔相比,还 算优越,自己还有一辆较破旧的桑塔纳。生活的窘境,多了这样一个人物,使得他们困难的生活有所改善,但也仅仅与房租有关。所谓“同人不同命”,“天下无不 散之宴席”,当这两难兄难弟决定回到家乡,面对自己的犯下的错误时,他们与王超的生活彻底绝缘,王超过上了公司白领的生活,而生活继续,林夕与健叔回到了 故事开始的地方,还是屌丝样,还是一脸茫然。

影片自始至终都没有任何光明与希望的基调,青年人的无奈、茫然、彷徨与尴尬的表现从 头至尾。最终,当他们发现自己并未杀人,女友怀了别人的孩子,小学同学衣冠得体卖了保险。这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周遭的生活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这无 疑变得讽刺至极。可生活还是得继续,从哪里跌倒要从哪里爬起来,他们回到了事情开始的地方,那个他们打架斗殴的地方——没有一点变化的操场。两人茫然无 力,正如林夕从小就不知道自己的理想,到现在还是一样,失去的最终还是失去了,本该拥有的也没有好好把握。有时颓废,有时茫然,有时窝囊,而要说有些向上 的意味,可能是在影片结尾处,林夕与健叔决定“自首”,正确的面对自己的生活,为他们一年前自认为犯下的“错误”(集体假象催眠)做个了结。

影片中的诸多桥段还是充满了让人捧腹的笑点,贱到极致,而喜剧有着很强的讽刺和探索功能,通过演员的滑稽行为和搞笑的耍宝所产生的却是本质上的悲剧内核。而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可有时这就是生活,真实的生活,不论或喜或悲,美好或丑恶,荒诞却愈发真实。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城池,有人选择躲在自己的城池中,有人选择勇敢的面对,而这才是我们所有人所处的现实世界,所拥有的时代——属于普通人的小时代。

五、《天台爱情》参考影评。

《天台爱情》:永不褪色的天台往事

《天台爱情》是一部奇怪的电影,不仅仅在于其表现形式比较特别,歌舞表演与爱情黑帮题材搭配比较特殊,从头到尾外表光鲜,MV式的场面,演唱会般的过场, 浪子膏这个角色定位也比较模糊,从里到外的个人化极致玩闹的样子,却不让人讨厌,甚至看完本片后心情比较愉快。诚然《天台爱情》并不是一部佳作,它有缺 点,却有着让人心情舒畅的魔力,用句时髦话来说:我和我的


历年艺考影评优秀范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3340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