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文化的研究现状

文化的研究现状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09-03 09:46:07 | 移动端:文化的研究现状

篇一:文化软实力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2.1.2文化软实力现状研究

国内学者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现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与挑战两个方面:

第一,取得的成绩。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教授在文章《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考》一文中认为中国文化软实力在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与教育、文化体制改革、社科研究成果、文化产业、地方文化发展和孔子学院建设六个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家文化软实力。

[11]陈正良教授在其文章《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论要》中既肯定了我国在文化产业发展、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方面的成果,同时又肯定了近年来我们在传统文化发展、国家形象、文化的对外交流和传播三个方面的成就。[12]张国祚和陈正良的论述相互补充,比较全面的概括的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成果。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的赵磊在其专著《软实力大战略》一书中,以具体的数字变化向我们展示了我国文化建设的成就,特别是其将关注重点放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

[13]直观地展示了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

第二,存在的不足与挑战。国内学者对于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存在的不足和挑战主要集中在已下几点:1,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失衡;2,文化投入不足;3,传统优秀文化资源浪费和开发不足;4,国际文化逆差严重;5,国际话语权欠缺;6,文化交流和公共外交发展滞后;7,文化人才缺乏。

张哲在其论文《关于儒家文化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思考》中着重论述了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严重不均衡和文化逆差惊人[14]。童世骏在其文章《文化软实力》一文中认为我国文化资源发掘不够而且文化资源浪费严重。程恩富和郑一鸣在其文章《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和践行情况的调查报告》中用实际调查数据说明了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效果不理想,需要开创更具实效的宣传形式。赵朝霞在其文章《跨文化交流中中国影视文化逆差现象分析》中指出,我们缺乏对国际市场和国际受众需求的了解,特别指出文专业文化人才[11] 张国祚.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考[J],红旗文稿.2011(8)

陈正良.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论要[ j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5BKS015)浙江社会科学 2008(2)

[13] 赵磊. 软实力大战略[ j ],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软实力 软实力大战略[C] 唐晋主编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

[14] 张哲. 关于儒家文化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12]

的缺失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15] 陈正良教授认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存在的不足和挑战,主要集中在文化产业相滞后、中国文化创新力不足、文化建设观念落后等方面。[16]此外,相关的论文还有刘洪顺的《关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几点思考》,武铁传的《我国文化“软实力”存在问题及其提升路径探析》,邓显超的《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机遇与挑战》等。

1.2.1.3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

国内学者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上观点不一,各有侧重,主要围绕在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和对内国内文化建设两大方面。

对外方面: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的传播力,扩大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对内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创新。

武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骆郁庭在其文章《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中认为只有做好科学发展战略、价值主导战略、文化融合战略和自主创新战略四个方面的战略规划才能为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找准路子,才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17] 国内学者童世骏在其文章《文化软实力》一书中,详细阐述了提升我国软实力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彰显中华民族的自信心;第二,提升国家形象的国际亲和力;第三,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第四,提高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18]

与骆郁庭和童世骏相比,唐代兴和陈正良的论述要更具体一些。唐代兴在其专著《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中,将文化软实力建设具体到科学文化、经济、政治、公民教育、伦理和教育等六个方面。宁波大学教授陈正良在《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论要》中也具体提出了四个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路径:1,凝聚民族精神,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2,重视文化创新,大力扶植文化产业;3,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提高中国国家形象;4,加强文化设施建设,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开[15] 赵朝霞. 跨文化交流中中国影视文化逆差现象分析[ j ], 河北学刊2012(1)

[陈正良.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论要[ j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5BKS015)浙江社会科学 2008(2)

[17] 骆郁庭.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 [ j ],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9(5)

[18] 童世骏.文化软实力[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4 16]

发和利用。此外还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比如孙波的《文化软实力及其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张国祚教授的《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考》,刘洪顺的《关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几点思考》,韩振峰的《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考》,等。

当然,学者们的观点很有价值,但也存在不足,一是研究的深度不够,宏观论述较多,深入具体分析的少;二是对策具体操作性较差。提升的途径上,大都是从宏观角度去说,对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的论述还大多停留在理论战略层面上,缺乏可操作性。

1.2.1.4 文化软实力制度建设

国内关于文化软实力制度建设的研究非常少,而且都是集中在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建设方面。

殷景霞和杨洁在其文章《政治制度与文化软实力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启示》论述了,政治制度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来源,而文化软实力对政治制度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提出通过加强我国执政制度来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方案。

[19]田湘波在其文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与文化软实力发展》主要论述了中国当代政治制度对内的凝聚力和对外的吸引力。提出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当代政治制度的对外影响力逐渐扩大,对内民族凝聚力也愈加强大。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外影响力不足,同化力不高。然后提出在三个方面加强建设,第一充分挖掘我国政治文化资源;第二强化政治群体的社会化;第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20?张颖在其论文《论制度正义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影响》一文中提出了制度建设对于国家软实力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但是论述重点集中在制度建设的正义性上,以及针对当前制度建设中正义性不足的现象提出改进路径。观点涉及教育制度、医疗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她还提出通过协调利益分配,关注弱势群体和健全法制来解决公平性问题。

[19]

[20] 殷景霞,杨洁. 政治制度与文化软实力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启示 [ j ] ,文史博览(理论) 2010(11) 田湘波,杨洁.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与文化软实力发展[ j ],中国行政管理2011(8)

篇二:国内外企业文化研究现状的综述

国内外企业文化研究现状的综述

商学院 工商管理1301班 39号 张琦

1 前言

企业文化现象最早发现于上世纪70年代末。八十年代中后期,企业文化的概念在引入中国以后,企业界、学术界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做出了很大成就。然而,与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的进展相比,我们的企业文化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很大差距。因此,系统分析国外企业文化的研究成果、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与借鉴十分必要和紧迫。

2 正文

2.1国外的企业文化研究现状

摘要1:“企业文化的测量、诊断与评估对企业文化的测量、诊断与评估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国外已有很多的理论成果与实证研究。科罗拉多大学工商研究生院的Rayamond F·Zammuto和华盛顿美国医学院学会的Jack·Y·Krakower在《企业文化的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一文中,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企业文化的测量;1997年,Pierre DuBios & Associates Inc出版了一套用于组织文化测量和优化的量表;1992年,Roger Harrison & HerbStroke通过实证研究得出《诊断企业文化——量化和训练者手册》确定了大部分组织共有的四种文化,经变化后可适用于不同企业,这种诊断可用于企业发展、团队建设、提高产量等。1998年,Kim S·Cameraon & RobertE·Quinn出版了《诊断和改变企业文化》:基于竞争价值理论模型》,它为诊断企业文化与管理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测量工具,为企业文化提供了理论框架,也为改变企业文化和员工行为提供了系统策略。关于企业文化的评估还处于讨论阶段,焦点在企业文化评估的维度和方法上。”

摘要2: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国外多年研究表明,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绩效有密切的正相关作用。近15年来,《财富》杂志每年都邀请8000余名高级管理者、非执行董事及金融分析家对年销售额在5亿美元以上的300家企业做企业信用和企业业绩相关度的评估和研究。评估的内容涉及企业文化的很多方面,如管理质量、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吸引开发人才、对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道德、企业信誉、企业形象等。从调查结果来看,“对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道德和企业信誉所带来的企业形象状况”已成为评价企业的首要指标,而且与企业经营业绩成正比例函数关系。1992年,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John Kotter & James Heskitt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提出一个著名论断: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重要的影响,在未来的十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2.2国内的企业文化研究现状

摘要3:胡晓清在《中国建设现代化企业制度的社会文化困扰》(1998)一文中指出,资本主义“这种独特的新式运转模式牵涉着一套独特文化和一种品格构造”,在文化上,资本主义企业的特征是自我实现,而我国的企业正是缺乏这种“自我实现,追求个人既定目标的自我意识”。他认为当代中国社会缺乏主流文化,是一种过渡性文化,这种没有主流文化的过渡性文化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整个外

部文化环境方面遇到较大的困扰。王利平(2000年)在宏观意义上对中国管理的文化特征进行了总结,指出中国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儒法互补、兼兵家权谋的管理文化,并对中国的“单位”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摘要4:在我国,企业管理文化的提法并不多见,有关方面的研究是以企业文化的概念出现的。我国企业文化研究,始于80年代中后期,最初是始于对美日企业文化理论与研究的译介。从1983年到1987年,我国先后翻译出版了美、日、 英等国最具代表性的企业文化著作,包括美国的“四重奏”,日本的松下幸之助、 士光敏夫、井直熏、盛田昭夫等人的著作,以及介绍英国优秀企业及其文化的 专著《致胜之道—英国最佳公司成功秘诀》。在积极地借鉴欧美、日本企业文化理论之后,立足于中国的企业文化理论建设与学术研究随之兴起。从1986年始,全国性企业发展研讨会上,企业文化逐渐引起关注;至1988年形成了企业文化热。当年,全国同时召开了几次大型企业文化研讨会。与此同时,企业文化作为经济管理课程进入高等学府;90年代初至今,企业文化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高潮期。此时企业文化研究有三个突出的成绩和特色:一是中央领导及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这个期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中央有关文件和决定中频频出现。由此引起了若干次中央、国务院组织的企业文化大规模的调查和全国性的研讨,大大推动了企业文化的发展,使企业文化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使企业文化成为经济改革、企业改革的一种推动器,成为企业发展的目标和动力

3 评述

3.1成就

(1)国外:在国外,科罗拉多大学工商研究生院以及华盛顿美国医学院学会对企业文化研究取得了巨大发展,在构建企业文化方面,以美国、日本、欧洲较为出色。由于国外大量研究人员对企业文化研究得出了众多成果,使得企业文化学说得到传播与成功实践,同时国外文化企业的发展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契机,使得中国部分企业开始构建自身的企业文化,这样一批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2)国内:源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与企业制度的创新,企业文化学说在中国得意迅速传播和发展,同时由于如胡晓清

王利平等优秀的经济学家对企业文化的探索,我们也增强了对自身文化的反省与觉醒,积极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使得我国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以海尔、海底捞为代表,很好的构建了自身的企业文化,在中外有较强的影响,也为中国的企业做了很好的表率作用,促进了中国企业的良性发展。

3.2创新

企业文化创新的实质在于企业文化建设中突破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脱节的僵化的文化理念和观点的束缚,实现向贯穿于全部创新过程的新型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面对日益深化、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且逐步深入地把创新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不管从国内还是国外,优秀的企业在注重企业经营发展的同时还注意对企业文化的发展,特别在于对企业文化的创新,拜托固有的旧观念,建设创造出适

应时代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这是现在国内外企业文化创新的表现。

3.3展望

在企业文化的未来发展中,可能会在一下方面得到突破:

(1)研究基点突破:目前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突破了“企业是经济组织”这样一个单一基点,从两个绩点研究企业文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同时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发展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有关企业生命周期、企业文化基因、企业文化生态等新的理论将会有更多成果问世。

(2)研究领域拓展: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将进一步突破狭义的企业文化范畴,从单纯的管理领域延伸至技术开发、生产、营销和服务领域,形成一种综合的“文化力“研究,也就是从”文化里“这一更大的视野研究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研究企业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3)研究参照系扩大:企业文化学的研究不仅注重把握时代脉搏,从时代精神中吸收营养,而且注重传统文化。企业文化研究将从更大的参照系上,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精华,尤其是西方国家在科技革命和市场经济充分发育过程中滋生的文化精华。企业文化研究将会出现继承与差un关心并存,中西文化交融互补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张要一 ,张志峰. 国外企业文化研究成果的启示[J]. 中外企业文化,2003,10:56-57.

[2]韩佳泉,刘欣凯,隋玉林. 国内企业文化研究综述[J]. 黑龙江电力,2005,03:161-164.

篇三:中国文化的现代化研究综述

摘要:要 本文在对我国近十年来有关文化现代化的研究成果作了简要评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围绕先进文化建设问题,就理清文化现代化的概念、内涵与特征,坚持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视角,科学制定文化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等几个重要问题阐述了一孔之见。

关键词:文化现代化 全球化 先进文化

摘 要 本文在对我国近十年来有关文化现代化的研究成果作了简要评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围绕先进文化建设问题,就理清文化现代化的概念、内涵与特征,坚持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视角,科学制定文化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等几个重要问题阐述了一孔之见。

关键词 文化现代化 全球化 先进文化

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研究文化现代化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以来,先进文化的建设问题成了理论界关注的重大研究课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建设先进文化就是实现文化现代化。

发近十年来,学术界对于文化现代化的研究可粗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不少学者开始关注全球化与中国文化变革间的关系,同时受八十年代现代化研究热的影响,他们也非常重视现代化的视角。第二阶段,九十年代中期,由于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以及中国新一轮社会发展的强劲态势,人们对八十年代的激进主义思潮进行了深刻反思,国学热成为学术主潮,学者们探讨的问题大致集中在五四启蒙与文化现代化的关系,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以及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与超越等方面。第三阶段,九十年代后期以来,抽象地探讨文化现代化的涵义与特征,宏观地反思百余年来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程,构筑面向新世纪的先进文化大厦成为研究的主旋律。

经过十余年的研讨,学术界就文化现代化的内涵、文化现代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文化现代化历程中的地位,以及传统的现代价值与变革、创新、转换的必要性等方面达成了较为广泛的共识,而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与特征、变革的方向与维度,后现代时代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准确坐标等方面争论激烈。笔者以为,文化现代化研究继续深入的方向或者说相关分歧解决的切入点应该放在研究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现实性方面,即在准确把握世界文明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围绕现实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以“全球化与现代化”为中心,超越纯粹的理论探讨,以务实的态度,重构当代中国文化的范式。为此,必须高度重视三个问题:进一步理清文化现代化的概念、内涵与特征;坚持现代化与全球化的视角;坚持以现实需要为研究的出发点,科学规划文化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一、进一步理清文化现代化的概念、内涵与特征

就目前的研究现状而言,有三点值得注意:①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与中国文化现代化之概念区分问题。严格说来,这是两个概念,前者侧重于传统,所以要解决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进程及其经验教训,如何确立现代化的原

则、内容与方向。而后者则主要是以现有文化状况为基础,着力解决其进一步现代化的问题。当然,既然名之为现代化,确实应当针对传统而言,这也许是学术界尚没有人注意区分两个概念的根本原因。但是,认真区分两个概念是极为必要和很有意义的。现在我们讲的文化现代化,主要指的是如何适应我国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实现文化变革的问题,它着眼于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新的现实的疑难的文化问题。显然,这并不局限于传统文化的转型问题,还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问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伟大实践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概括的问题。这样,文化现代化研究的针对性、建设性将显著增强,态度也会更从容、包容、理性,而不必再纠缠中外古今等问题 。弘扬传统文化名正言顺,学习西方文化理直气壮,新意必将迭出。②宗教与文化现代化之关系问题。就笔者所知,还没有论文涉及到该问题。其实,宗教对于西方文化及其现代化的重大影响是人所共知的,以致于西方文化被称为基督教文化。近代新教的改革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即是明证,韦伯对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关系的分析被人们引为至论。所以,研究中国文化现代化,既要密切注意世界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宗教因素,又要充分考虑中国传统文化中及现实文化中存在的宗教因素。③专题式研究有待加强。目前的研究大多浮在宏观研究层面,而专题式研究很少。笔者以为,只有通过专题式研究的深化,才能夯实文化现代化的研究基础。当前,文化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先进文化建设、世界文化现代化、西方文化现代化等之间关系方面的专题都有待研究。

二、坚持现代化与全球化的视角

不言而喻,现代化是文化现代化的核心追求,是检验一切文化理论先进与否的根本标准。近代以来,包括西化论与文化保守主义在内的形形色色的文化主张都对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从现代化的视角看,西化论与文化保守主义的观点显然都有失偏颇。保守主义从偏狭的民族主义立场出发,高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忽视了其功能、结构与现代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而西化论观点则片面地理解了现代化与西化之关系,过度贬低了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系统现代转换的可能性。尽管学术界越来越理性、包容、客观地看待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但从本文对近十年来文化现代化理论的评述中不难发现,在古今中外问题上非此即彼的僵化观点仍然有着较大的潜在影响力。例如,新儒家仍然坚持文化现代化必须以儒家文化为根本,而不是在解构的基础上重建。还有,后现代与现代之争其实也反映了同样的僵化观点,有的过分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与后现代之间的契合性、融通性,有的则以中国尚未现代化为由,拒绝后现代思潮,坚持批判传统文化的根本立场。

克服文化现代化进程中偏离现代化中心这一弊端的根本途径是坚持全球化,这也是解决中国文化现代与后现代之争的关键。透过全球化视角,必然会发现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西方文化确实是现代化的主潮。所以,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必然以之为主要参照系。但是,现代化离不开主体自身的客观努力,传统是民族之根,是现代化之出发点。所以,即使是以西方文化为参照,也不能完全否认传统文化。透过全球化视角,同样会发现在中国的现代化已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世界文明进程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现代化之参照系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世界许多国家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出了现代化新模式。这就要求我们

必须重新审视文化现代化的方法论,校正文化现代化的方向与坐标。对于中国文化现代化来说,不应简单地贴现代与后现代之标签,两者都很有必要,却难以截然分开。既不能轻言中国已实现现代化,倡导解构,颠覆现代性;也不能教条主义地坚持必须先现代化再后现代化,跟在西方文化后面亦步亦趋。中国的客观情况可以说是现代与后现代的双重叠加,一方面,要看到全球化迫使我们必须加大开放的力度,加速转型,大胆地借鉴和吸收所有的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另一方面,要加速开发自身的文化资源,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全球化的要义是文化的多元化,地方文化的世界化。总之,从中国的现状而言,现代化与后现代化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统一于全球化的进程之中。

三、坚持以现实需要为研究的出发点,科学规划文化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自近代以来,经过漫长的讨论,中国的文化现代化应该说进入了一个比较成熟的建构时期。一方面,中国社会稳定,各项基本制度巩固,国家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已经确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另一方面,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关节点,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包括国民理想、信仰的失落与道德的滑坡,社会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模式的转型,以及旧观念、旧制度、旧模式等一系列文化因素的困扰。现实表明,我们既要科学地总结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建设的经验,又要认真地研究现实中国存在的重大文化问题,重点做好文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规划工作。第一,科学制定兼顾现代与后现代的文化发展战略。现代与后现代的双重叠加,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应该说,现代化是中心,后现代是前瞻性课题。既要围绕我国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的中心,研究现代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转型问题,推动实现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又要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研究信息化、生态化的社会发展问题,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第二,科学制定发达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战略规划。当今,在文化领域最大的问题就是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发展脱节、脱序,文化工作的付出与实际效果的失衡,其主要原因并不是领导人的不重视,或者说政府投入不足,而是文化发展机制的严重滞后。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应该从正确处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入手。文化事业的发展为社会的总体发展提供了一种向前发展的动力与向上发展的导向,不可缺少。但历史证明,单纯的说教、空洞的教育并不能解决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问题。文化是广大群众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文化现代化只有真正地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才能真正开花结果。发达国家的实践启示我们,文化产业既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消遣的需要,又能巧妙地将新的价值观植根其心中。简言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文化现代化的题中要义。第三,统筹兼顾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战略规划工作。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从根本上说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文化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现代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现代化,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过程必然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过程。换言之,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是我国主流文化的建设的主流文化。但是,在坚持主流文化指导地位的前提下,为避免其泛意识形态化,必须认真研究通过亚文化的建设来夯实主流文化的建设根基。亚文化建设既是主流文化的有益补充,又是主流文化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我们必须研究如何构筑亚文化的建设领域、规范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关系、制定亚文化发展的长远规划,构建亚文化的领

导体制与运行机制。从现实来看,当前主要应该正确处理好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官文化与民间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雅文化与俗文化等之间的辩证关系问题。


文化的研究现状》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3441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