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09-03 11:20:18 | 移动端: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篇一: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品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的叙述脉络

3、揣摩并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1、在寻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品读中领悟文章情感

2、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主题,并体会文章的深层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铭记历史,正视现实

2、教会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珍爱和平,提倡人性美

教学重点:领会文章中“要和平,不要战争“的主题,懂得珍惜所拥有的幸福时光。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伴随着“亲爱的爸爸妈妈”的呼唤而来的是充满爱意的笑脸和亲切的呵护。但在这样一篇文章中,伴随着这声呼唤的是灭绝人性的枪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亲爱的爸爸妈妈》。

二、字词积累

肃穆荒 谬 健忘 憧憬 恍 惚 杀戮 蜿 蜒

三、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1、作者简介

聂华苓,美国华裔女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已出版短篇小税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台湾轶事》以及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等。

2、背景介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在欧洲很多国家实行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1941年10月21日,纳粹在南斯拉夫的小城克拉库耶伐次大肆屠杀,一天之间,7000人死于屠刀下,其中包括300个孩子。自从1945年起,每年的10月21日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举行悼念活动,聂华苓于1988年10月21日来到这里参加了悼念活动,并写下了她的所见所感。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体部分可分为哪几个片断?

纪念活动的四个片断:

一、来到纪念地 二、看纪念演出 三、参加座谈会 四、摘录遗言

2.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要和平,不要战争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第二部分中)

五、合作探究

1、引言部分

萨特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试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萨特这样说的原因。

——记忆是沉重的是因为纳粹将所有的愤怒残酷发泄在这个温和的小城里—南斯拉夫的克拉库耶伐次。整个城成为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了7000名被残杀的人,其中300个孩子遇害。

又是“美丽”的,是因为无论何时,只要有人提起南斯拉夫,我就想起克拉库耶伐次和那儿被敌人杀戮的那一刻,我就想起那里整个民族的英勇。(A、一位老师宁死不屈,大义凛然;B、无辜平民包括孩子的遗言,怀着强烈的爱喝仇恨。)

2、第一部分 来到纪念地

⑴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凄风 苦雨 天昏 地暗 连用四个短句,不仅描写天气,而且在渲染气氛,也衬托出半个世纪前凄凉悲哀的景象。“天地亦与人同哀”,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使人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⑵ “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小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屠杀的历史?) ——“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杀者的深切同情,对屠杀无辜平民的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孩子们天真无邪,他们思想单纯,力量弱小,不可能作出对纳粹“不利”的事来,灭绝人性的纳粹分子却把屠刀举向孩子,这让我们强烈的感受到屠杀的野蛮与残酷。

3、看纪念演出

⑴ 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⑵ 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⑶ 人是健忘的。不记仇的,很对。但是,不能忘记。(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几句话的内涵) ——作者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只有铭记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4、参加座谈会

⑴ 一位作家讲话之后,日本人也讲话了。(称他为“日本人”为什么不说“作家”?) ——日本作家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他在自私的狡辩。作家本应该具有人类的良知。对他这样的称呼表明了作者对他的鄙弃。许多人和西德作家握手,在无言之中表明人们对日本人的反感和唾弃。

⑵ 明赫白仍然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明赫白得到众人的宽恕和尊重。)

——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非常深刻,情感非常真挚,态度非常诚恳。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强盗犯下的,明赫白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却代上一代人受过,他把自己与整个民族看成一个整体,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所以赢得了人们的宽容和尊重。

5、 结尾引述死者的遗言有什么作用?

“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

死者遗言,是人性中最美丽的体现,让人据此想像被残杀者生前的情形,目的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六、为什么课文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

——“亲爱的爸爸妈妈”是被纳粹残害的孩子在临死前发出的撕心裂肺的呼喊。用孩子的口吻烘托战争的残酷。这是对生命的渴望,对生活的向往,对法西斯强盗的控诉,对和平的呼唤,以此为题有宜于引起人们的联想,在回顾历史事实中看现实的走向,揭示了文章主题“世界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篇二:亲爱的爸爸妈妈 优秀教案

《亲爱的爸爸妈妈》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

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感知品味作品中感人的形象、情节和语言,领会文章的主题。借助阅读文本和有关资料,筛选、归纳、整合信息,进行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培养阅读创新的能力。

② 过程与方法目标

搜集、整理有关战争,特别是二战中战领国对被占领国实行残暴统治的有关资料,为阅读文本,贮蓄情感做准备。在默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朗读中领悟文章情感,并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提出自己的感悟。

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再现历史的画面和重温历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的恨和对南斯拉夫人民的英勇、对生活热爱的由衷敬佩,真正领悟和平与幸福的重要。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句子,体会作者感情,把握文章主题。

难点:对文中有深意句子的理解。(课后习题二)

3教法

采用情境描绘法、矛盾分析法、点拨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4教学程序

一、采用公益广告设计导入:

如果我是导演,我想摄制这样一个公益广告:

第一个画面:一群孩子郊游归来,快乐地呼喊着“亲爱的爸爸妈妈”,挥舞着衣服、帽子奔向父母,父母们放下东西,张开手臂,高兴地将孩子抱起,转圈,天地响彻一片欢笑声,笑声久久回荡。

第二个画面:一群悲哀无助的孩子恐惧地面对一排黑压压的枪口,发出最后的深情呼喊“亲爱的爸爸妈妈”,而回应他们的却是法西斯灭绝人性的枪声,枪声也久久地回荡、回荡。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设计这个短片,是想要表达什么吗?(学生会有自发的讨论) 是的,老师正是想通过这个短片让大家再次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珍贵,虽然这段惨痛的过往已成为历史,现世安稳,但新世纪仍有许多暴力因子蠢蠢欲动,妄图再次把人们带回水深火热的黑暗年代。当黑暗席卷人间,光明被掩,万物生灵将遭遇怎样的悲惨,活着的人们又将怎样对待那段不堪的过往?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塞尔维亚人民的沉重与美丽,来认识战争的可恶与罪恶吧!【板书课题(设问:为什么要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作者】

二、学生介绍交流作家和背景情况。

1、作家: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因创办国际作家写作室,被称为“世界文学组织的建筑师”,“世界文学组织之母”。湖北武汉人。

2、背景:1941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这个小城,德国纳粹匪徒杀死了7000人,其中有300个孩子。47年来,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每年10月21日都要在这里举行悼念活动,控诉纳粹的暴行。

三、整体感知,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1、圈出文中生字词,查字典注音。【板书:苓 呵护 杀戮 荒谬 悼念 憧憬:对未来的

美好期待与向往。蜿蜒:蛇类曲折爬行的样子;(山脉、道路等)曲折延伸。明赫白 屹立:高耸挺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挺立着,常用来比喻人的意志十分坚定不可动摇。恍惚:模糊不清楚(反义词:清楚);精神不能集中,神志不清,无法思考。缭绕 执著:顽强,一直追求某样东西不放弃,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褒义)。 】

2、课文正文四个部分记述了纪念活动的哪四个片断,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给各部分加个小标题。【板书:纪念地见闻;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

3、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主要是为了告诉人们一个什么心声(主题),请你找出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深入挖掘文章深意。

A.生阅读全文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例:引文中萨特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这是为什么呢?【板书】

答:这两个词是把握课文的切入点;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让人感到痛心,愤怒,悲伤,这段沉重的历史给萨特留下了沉重的记忆;面对屠杀,塞尔维亚人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且不忘历史,令人肃然起敬,所以又给作者留下了美丽的印象。

师接着提出问题:引文的作用?(全文的纲,提纲挈领“引文”是纯客观的记录,是正文得出观点、进行议论的依据。)

B.师补充提问:

1.看到文章正文第一节第一段“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这里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答:这里不仅是描写天气,而且在渲染气氛,“天地亦与人同哀”。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读者的阅读速度自然放慢,读两个字,停顿一下,想像一个画面。这样开头让读者一上来就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屠杀无辜平民的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3、分别找出文中写“历史”与“现实”的内容,并思考: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副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答:a.第一部分中作者参加的南斯拉夫人民集会,悼念二战中被纳粹杀死的3000个孩子,眼中所看到的情景为现实。而莫马·迪密为作者作的回顾和解释基本展现了几十年前的历史。作者以凄风、苦雨、静默的人群、白色的石雕、老人木然的眼神??来烘托集会的沉重,让人感受到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是多么地悲惨,同时借莫马·迪密之口引出那段令人发指的历史,二者的交错出现使那些悲惨、沉痛之感相互烘托,同时让人体味现实,反思历史,形成了立体交融的效果,如同影视镜头的来回切换,把历史与现实沟通、融合,深化了事件的作品和意义。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

b..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4、齐读课文中引用的迪桑卡的诗,感受孩子们的可爱与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并思考为什么要引用迪桑卡的诗?

答: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

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5、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几句话的内涵。) 答:作者想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6、“黑色在这儿也太明亮了??”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着揣摩体会安格尔这句话中传递的感情。

答:强烈对比,无尽的悲伤,愤怒。

7、六十几位作家聚在一起讨论发言,发言一定很多,作者却只记下了三四个发言,为什么特别记下了西德作家与日本人的发言?(请学生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这两位作家的发言)

答:德国忏悔,日本狡辩。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非常深刻,感情非常真挚,态度非常诚恳。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强盗犯下的,明赫白是没有责任的,他却代上一代人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重他。所以当“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西德,日本的品格高下立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只有正视历史,并诚挚忏悔,改正,才会得到人们的原谅与宽恕,才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日本作家不仅没有悔意,反而进行各种自私狡辩,妄图掩盖罪行,被人鄙弃,不齿,以一斑窥全豹,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日本现在仍是世界和平的威胁因素之一。(扩充: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双膝跪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日本篡改教科书,否认当年罪行,并企图非法占领钓鱼岛,频生事端)

8、朗读文中感动你的遗言,并说说结尾引用遗言的作用? 答:最最普通的人,在最后的时刻,最真挚感情的流露。死者遗言,是人性中最美丽的体现,让人据此想像被残杀者生前的情形,目的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五、情感体验,以古鉴今,联系实事,发散思维。

1、为什么本文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

答:以孩子的口吻,侧面烘托战争的残酷,文章用孩子临死前最后一声呼喊为题,让读

者想象当年那场屠杀的惨烈情景,并与和平年代中的生活场景形成鲜明对比,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情冲击,从而揭示出文章的深刻主题。

2、昨日,国耻勿忘;(播放图片资料)今日,警钟长鸣。

黄岩岛,钓鱼岛事件,朝核问题等。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看到了战争的狰狞与恐怖,也再次认识到和平的美好与珍贵。要和平,不要战争,早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单仍有一些恐怖势力蠢蠢欲动,对中国虎视眈眈,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谨防悲剧再次上演!

作业:课后找几部关于战争的电影观看,如《南京!南京!》《喋血孤城》《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单》等,然后写一篇观后感,字数不限。预习本单元活动课,思考“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引文—— 沉重 美丽

纪念地见闻 罪恶的枪声 人性的呼唤

正文 看纪念演出历史与现实 真实而荒谬

参加座谈会西德与日本 忏悔与狡辩

参观纪念馆 法西斯的残酷 塞尔维亚人民的英勇

篇三:亲爱的爸爸妈妈公开课教案

语文公开课教案

授课内容:《亲爱的爸爸妈妈》 授课时间:2013.9.25 授课老师:高树艺授课班级:八年(1)班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体会文中重点语句的用意。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习如何欣赏句子、词语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要和平,不要战争”的主题;记住历史教训,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 教学方法 点拨法、自读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有人知道“六一”儿童节的来历吗?

1942年6月 ,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并焚毁了这个村庄。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侩子手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从这段资料里,我们知道了这个令当今儿童欢欣鼓舞的一个节日,居然是来源于二战期间,成千上万无辜儿童的被毒害这么一个悲惨的事实。

在南斯拉夫,每年的10月21日,成千上万的人会来到一个叫做克拉库耶伐次的地方举行这么一个悼念活动——悼念半个世纪前,被德国法西斯在一天之内残杀的300个孩子。这个悼念活动的场面如何?那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是怎样的?我们将在文中找到答案。

2.作者简介

3.字词检查

肃穆 荒谬憧憬呵护 杀戮悼念 屹立 蜿蜒 恍惚明赫白聂华苓

(二)整体感知文章

1、参观完这个遗址,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萨特一段文字。也就是文章开头的这段引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留意下萨特着重用哪几个词表达自己的观感呢?

(沉重记忆,美丽的记忆。)

两种记忆是否矛盾?今天,我们就跟着华裔作家聂华苓去感受那沉重而美丽

的记忆。

2、自由朗读,把握文章内容;复述重点,把握文本情感。

第一个是坟地所见所闻;

? 悼念活动的气氛怎样?如何理解文中开头“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明确: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们涌向屠杀的地方。这里不仅是描写天气,而且在渲染气氛,“天地亦与人同哀”。(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读者的阅读速度自然放慢,读两个字,停顿一下,想像一个画面。这样的开头,让读者感受到现实中的空气,弥漫着无尽的悲哀,而一切皆源于历史。

? 这部分写悼念活动的所见多闻,那么作者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明确:回顾历史,现实中的悼念场面,两位沟通历史与现实的老人。

第二是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

? 在开头,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 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怎样理解这句话?

(强调要记住历史,不能忘记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第三是记录作家座谈会;

? 西德和日本两位作家对法西斯在全球范围内肆虐的历史,各自的态度如何?在文中找找他们的语言。

从他们的语言可以看出:

西德——自责

日本——辩解

? 从两人不同的态度,你了解到了什么?

西德——得到人们的原谅(握手)

日本——忘记给别人带来痛苦的历史,自私,令人鄙视

人,要正视历史

第四是摘录遗言。

? 作者为什么要摘录遗言,有什么作用呢?(这些遗言,你读出了什么?)

1、 孩子们是热爱生活、牵挂亲人的。这令人感动。

2、 孩子们是勇敢的

3、 谴责屠杀者的罪行

4、 屠杀、战争是残酷的,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总结

整体感知全文后,有谁能告诉我,前面我们提到的“沉重的记忆”与“美丽的记忆”是否矛盾呢?或者说,为什么屠杀给人们留下的是既沉重又美丽的记忆? (生答)

沉重:屠杀中,全是普通市民。另外,那场屠杀中有300个孩子遇难,孩子们临死前呼喊着亲爱的爸爸妈妈,多么撕心裂肺。

美丽: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是宁死不屈的。他们不做民族的叛徒,他们怀着对生命强烈的爱不向刽子手乞怜。他们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美的,令人崇敬的。这真是个美丽的记忆。

结束语:这确实是一个沉重而美丽的记忆。我们崇敬塞尔维亚人的英勇,认同他们的历史观,让我们用良知、用正义和着作家的心声一同呼吁: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板书设计:亲爱的爸爸妈妈

聂华苓

四个部分记述纪念活动的四个片断:

一、来到纪念地

二、看纪念演出

三、参加座谈会

四、参观纪念馆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3454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