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邵康节测字故事

邵康节测字故事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09-08 11:13:51 | 移动端:邵康节测字故事

篇一:很久以来就想讲一些关于算命的传奇经历

很久以来就想讲一些关于算命的传奇经历。有一些是我自己的经历,有一些是听别人讲的。因为本版开贴不能随便算命,所以这个帖子不想给谁算八字之类,有算的可以到天涯部落“周易算命”发帖或跟帖。在这里我只讲故事,并且尽我所能的把故事里为什么那么断,算的准的原因和道理尽量讲出来。当然都是我的看法,可能不是很正确,但目的是说明算命的原理是极有逻辑和条理的,并不是胡说八道。

算命这东西,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神奇的传说,其理论源自于《周易》,其方法却跟周易没多大关系。高级的算命人,坐庙堂之上,或大学讲坛,锦衣玉食,侃侃而论,且美其名曰:周易专家、大师。低级的算命人赶集串巷、摆摊于路口,或于家中坐等顾客上门,或租门店曰起名择日馆之类。高级的有高级的理论,低级的也不乏有高级的东西,所以,专家和摆摊的,也不过命运好坏造成,水平不会差距大到哪里的。很多民间的易术高手水平绝对比那些教授专家强很多。我这看法会有不少人不认同,但那只说明你没认识到其中的真相罢了。

闲话少叙,下面进入正题。

我读小学的时候,正是八十年代初期,那时农村老家的家族观念还很浓郁,谁家来了客人会叫家族中的长者来陪客人。我记得谁家有婚丧嫁娶都会叫我的一个远房表叔来,他是个算命的。那时不到40岁,个不高,黑脸,很善谈。来时总提着个黑皮包。酒酣耳热之际,大家就说:他叔,该你发挥发挥了。他常常是哈哈笑几笑,干了杯中的酒,然后从黑包里掏出几本老旧书,摆起算盘。然后噼里啪啦打一通,说:“今年某月某日是好日子,用这天没问题”。接着给提出各种问题的人推算,桌子周围挤满了人看着听着。 我有时也凑热闹,挤进去问:叔,我以后怎么样啊?他总是笑眯眯的说:小孩不用算,好好学习就行,哈哈。我就叨咕几句:封建迷信骗人的......

小孩子对算命这类事虽然充满好奇,但老师说了,那是封建迷信,在那个年龄,老师说的就是真理,所以我很多年都没有信过命运,也不认为算命是有用的。表叔在我眼里,就是个骗子,每次来我们这儿,都是骗吃骗喝而已吧。

转眼到了初中毕业,那时农村里,能考上学就感觉很好了,初中毕业最好是能考上中专,好赶紧毕业挣钱,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我父亲也对我的学业很重视,恰好表叔的一个侄子结婚,父亲去赴喜宴,吃饭后找表叔算了一下我当年考学怎么样。回家后说:你叔说了,你今年考不上,你准备着复习一年吧。实际那年我对自己的学业很有信心,听这话根本没往心里去,家里人也都不太相信,因为都知道我从小学业很好,成绩一向不错,怎么会考不上。结果当年考试的时候,我突发急性阑尾炎住院治疗,考试也耽误了。后来还就真复习了一年,到第二年才考上。从那年起,我对算命开始半信半疑了,感觉这东西可能真有些道理。

某年暑假,我在家闲的没事,就托关系到附近一个棉站看门,挣点学费吧。这个棉站面积挺大,当地农村种棉花都到这里卖,棉站所在的地方叫邵庙。当时看门的共有五六个人,因为有个人家里有事不能来,我就暂时顶了他的缺儿,和一个60多岁的老头合看一个偏门。这活虽不累,但需要吃住都在那里。好在老头有锅有碗,也不让我带什么东西就可以吃饭了。

老头姓王,不是本地人,爱喝酒。他自己说原先当过兵,还在四川呆过,经历挺复杂。晚上没事,就在大门旁边的梧桐树下摆个小桌,一边吃饭一边喝一点酒。他还有个朋友,姓孙,年纪也有六十多岁,晚上常来陪他干几盅。孙老头是本地人,邵庙村的。我那时常常拿一本小说月报在旁边,一边看书一边陪他们闲聊。有次老王问起这个邵庙村怎么没姓邵的啊?孙老头就谈起邵庙村的来历。原来跟宋朝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有关。孙老头说:宋朝有个叫邵康节的算命先生,年轻时游历四方,在我们村经过,说村里有龙气,以后会有有皇帝命的人出现,这人出世后会天下大乱的,要防止必须在村东头建一座庙压制龙气,才能避免未来的兵灾。然后当地乡绅就集资修了庙,因为是邵康节让修的,所以这座庙被人称为邵庙。

供奉佛祖的庙被人用来改善风水,后来基本上成了纪念一个算命的人的东西了,还是算命先

生提议修的。真够可笑。这段故事如今看来漏洞百出,北宋理学家邵雍死后谥号康节先生,没去世前怎么会叫邵康节呢。再说,邵雍也不是算命先生啊!而且邵雍先生,一边算命一边看风水,可够忙的,哈哈哈。真是辱没了一代理学大师的威名!但那时我还不知道这些,所以也听得津津有味。

老王听了也笑,说:你不懂了,邵康节先生实有其人,还是我的祖师爷呢。然后他进屋拿出一本很厚的古书和一个算盘,说:“看看,这本书叫“铁板神数”,就是邵康节先生传下来的.”又叫我:“小子,你去拿个笔拿张纸,我给老孙推推命。”老孙惊奇的说“老伙计,咱们聊了半个夏天了,还不知道你还会这玩意!”

我拿过那本书看,见上面竖着写着两行字,右边是:“玉阳真君传”,左边是个竖方框,从上到下写着“铁板神数”四个楷书字,可能是年代久了,字迹有些剥落模糊。老王慢悠悠的说:“邵康节先生是北宋朝的,跟司马光、王安石一个时期,是个前知几千年后知几千年的神人,你说他到过你们村,还让你们村修了个庙,可能是真事。”老孙忙说:“不是真事我能瞎掰吗?!这都是老人们一辈辈传下来的。”老王说:“废话少说,先给你算命试试,看看我水平怎么样吧!”老孙忙不迭地说好好。

老王问了老孙的出生年月日时后,就在算盘上打几下查一下书,然后再打算盘再查书。查到什么字就让我拿笔记着。不一会儿凑成一句话:父命戊戌生方合。老王问:”你爸爸是不是戊戌年生的?”老孙说:“不知道,反正我爹是属狗的,那年是前清朝皇帝变法杀人,接着闹义和团,八国联军进北京之前。”老王哈哈一笑:“那就对了,就是那年,1898年。我是先按这个考一下刻分。只要把刻搞准了,后面都很容易办了”。后面,老王算了很多,如什么:手足三支,寅午戌属,这句是说老孙兄弟三人,分别属虎、马、狗。老孙说祖辈家里穷,父亲结婚比较晚,他是老大属虎,下面两个弟弟,老二属马,老三属狗,是老爹36岁上得的老儿子。还有:“椿萱早丧,俱墓在丑”。老王解释说父母都是牛年去世的,同一年。老孙就说是啊是啊,都是建国那年死的,我爹死时才52岁。还有:“红鸾相结在甲申,天作之合,配妻乃陈”。这句是说老孙结婚在甲申年,也就是1944年,找的老婆姓陈。老孙赶忙说:“是啊。那年还在闹鬼子,我们家都在我姥爷那个村躲着,我老婆算是逃荒到我姥爷那个村的,也没用什么媒人就跟了我了。那时给她口饭吃她就喜的不得了了。我这穷家庭,算是白捡了个老婆。我老婆跟我同岁,那时候虽然十八了,个头还没一米五呢,跟个小孩子一样。她也确实姓陈。”还有:“三虎同堂,必伤长子”。是说老孙头一个儿子属虎,但保不住。老孙听了有些悲伤:“我那头一个孩子确实是男孩,属虎的,人家都说三只老虎不能同在一个窝里,可真是有道理,他生下没一个月就出疹子死了。”

简短截说,老王一边喝酒,一边打算盘,算了二三十条之多,简直是句句应验,算的老孙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也算的我目瞪口呆,心里说:算命有道理,真不是胡吹瞎侃呢!

从那晚老王神奇的一算之后,我和老孙都对他刮目相看了。老王特地嘱咐我们别跟外人谈起。也不知什么原因。

我和老王都在大门旁边的那间小屋睡,夏天热,那时也没电扇之类的降温设备,都是晚上一直聊到很晚才睡。时间长了,我才听老王慢慢讲了他学习算命的经历。

原来这位大老王是山东临邑人,后来当兵到了四川,在靠近青城山的某部服役。青城山是道教名山,自然也有道士。老王因为是建国前参军的,在青城山某部当兵时资格算是很老的兵了,因为他没什么文化,所以一直在部队干炊事班。部队在青城山后山有块营地,房子不多,主要是种菜的菜园。老王工作的地点主要在那。自己种菜丰衣足食,连里同志吃菜大多靠这块地。那时刚刚建国不久,山上的道士因为一直兵荒马乱的,也不太多。有一天老王挑水时遇见一个上了年纪的老道,穿着很破的道服,留着很长的胡子,年纪看不出多大,身体摇摇晃晃的走路。到老王身边时,竟然倒了。老王赶紧扶他到菜地旁边的小屋里休息,还给他弄点吃的。这才慢慢看着那老道醒过来。老道面色黄肿,身体极弱。老王心眼好,就让他在这地头上的小屋住了个把月,慢慢调养身体。

时间长了,老王才知道那老道号称虚无子,是个云游道士。他自己说是道家犹龙派的。而那时青城山的道家是龙门派,这位虚无子还不是纯正的青城山道士,老王说他只能算来青城山串门的。后来了解多了,老王才知道,犹龙派也叫隐仙派,是元末张三丰所创。而张三丰的东西最初来自陈抟,陈抟传麻衣道者,麻衣道者传火龙真君,火龙真君传张三丰的。这位张三丰就是金庸《倚天屠龙记》里面的那位

了。简短截说,老王救了这老道虚无子一命,老道很感激,就说想教给老王点东西。可老王没读过书,到了部队参加扫盲班学了些字,但文化底子仍然很薄。虚无子精于易术奇门八字紫微等各种法门,但老王学八字紫微奇门等等一概学不会,根本就听的云里雾里,难以接受。最后,虚无子说罢罢罢,教给你个简单东西吧。从怀里掏出一本书,就是这本“铁板神数”。虚无子说这本书最早是北宋的邵康节弄出来的,因为邵康节的儿子比较笨,学不会老子那些玄而又玄的东西,邵康节就搞了这么个东西,只要会加法,一查下去就连成一句话,能算出人的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富贵等多般事情,不用知道原理就能算命。老王的文化程度估计比邵康节的儿子还低,所以学这个东西也费了不少时间,但终于最后还是学会了。最后虚无子师傅送给老王那本书后自己飘然而去。临走告诉老王:这本书是玉阳真君所传,与世上很多版本的“铁板神数”不一样。至于这位玉阳真君是谁,老道要去哪里,都没说。从那以后老王也没再见过。

老王学算命时候的年纪其实不大,二十五岁,那时还不能称他老王,大伙儿都叫他小王。我只是出于叙事的简易,叫他老王了。没过几年,老王从部队转业,因为是南下剿匪功臣,又跟某个部队领导关系很好等原因,所以没让他回祖籍老家,就安排到了四川绵阳一个酒厂上了班。这绵阳在老王所在的某部连队东北方,路途也不算太远。老王很快就到新单位就职了,被厂里安排到保卫科当了门卫。其实老王不愿干保卫,要求到车间干活。但厂里觉得军人实在,特别老王又是山东人,更让人放心,死活让他干保卫。没过几天,还让他当了保卫科的副队长,相当于现在叫的副科长。其实厂里保卫科一共也没几个人,那时的人心理朴实,偷摸的很少。所以保卫科不需要多少人,仅有的不到十个人,也主要是预防“阶级敌人”破坏罢了。老王在部队没当过官,现在到地方反倒做了“领导”,还被厂里那么重视,简直有些“受宠若惊”,就每天厂里来回转,不管白天夜里。大门更是看的紧,不该他值班他也上班,反正也没老婆没家庭牵扯,基本上就以厂为家了。

保卫这种工作,其实是个磨人的活,老在大门口坐着对于年轻人来说不是个容易坚持下来的事。时间久了,老王也做保卫呆的有些烦,就拿出他那本算命书给同事们算命。老王算的很准,渐渐在单位周围有了些名气,也有人在老王休班的时候邀请他到家里喝酒并算命的。老王虽然是山东大汉,但原来并不喝酒,不过在酒厂上班,又常有人请酒,时间长了也爱上了喝酒。他体格健壮,练的越来越能喝,又有这么个小本事在身,脾气还特别好,没多长时间就和周围打成一片,有了不少朋友。

有天晚上老王不值班,在一个同事家喝酒。席间陪酒的还有个附近小学的田校长。这位田校长50多岁,身穿粗布长袍,戴个眼镜,清清瘦瘦的文人样子。酒至半酣,田校长提出让老王给算算命。老王照例拿出书和算盘。先考刻分,准了后一句一句打算盘算出来写到纸上。不一会儿就写了二三十句,读给田校长听。田校长听了不住点头。其实算出来的言语有很多老王也不知道什么意思,毕竟他文化底子浅,有的字读错了音,田校长还给他纠正。但老王仍然说准了田校长的很多情况。田校长算是个旧知识分子,绵阳本地人,家里五口人,老婆和三个女儿。大女儿和二女儿都出嫁了。只有三女儿小风还没出嫁,就在家种田。

那晚田校长被老王算命算得很服气,一再让老王酒,并且说以后算命算得再有不太懂的话就问他。临了还邀请老王去他家。

老王在绵阳那地面也没什么亲戚,有人请他也不谦让,赶个休班的日子,买上几瓶本厂出的酒就去了田校长家。一来二去的,渐渐就跟田校长一家混熟了。老王原先在老家就是勤快人,在部队一直干炊事班还种菜,庄稼活都会干,还会洗衣做饭样样都行。到田家也不闲着,见有啥活插手就干,从不拿自己当客人。田校长一家越来越喜欢这个山东的“小王”了。田家小凤长的楚楚动人,老王开始还是去田家找校长问算命的条目怎么理解,后来就心里惦记人家姑娘了。

老王所在的酒厂和田校长所在的小学都在市郊,离田家不远。田校长老婆就是市郊的农民。老王在田家越混越熟,爱上了老田的闺女田小凤。这个小凤姑娘也很喜欢这位浓眉大眼身高体壮的“小王哥哥”。老王在部队混过,见过世面,走南闯北的很会来事儿,一进田家门总是田婶田婶的一副甜嘴,田校长老婆对这个山东小伙也很看重。这样过了半年左右,大家对这俩年轻人互相爱慕都心照不宣,只差有人来捅破这层窗户纸了。

有一天下小雨,老王休班没事就到田家串门。田校长叫老婆炒俩菜,这一老一少就边喝边聊。酒到一

定程度了,田校长忽然说:“小王啊,你给我家小凤算算,看她什么时候能找个人家嫁了?”。老王连连答应,掏出算命书,拿了算盘就算起来。小凤20岁,比老王小6岁。算的结果是小凤当年就是红鸾星动结婚之年,而且找的对象就姓王。这结果让老王欣喜非常,田家也都很高兴。田校长高兴的说:“以后小王不要叫我田老师,叫我田叔吧!”老王答应着,心里说:过几个月还得管你叫爹呢!田校长最后问老王:“小王啊,你常给别人算命,算的简直是神乎其神,但你给自己算过吗?”这话真让老王愣住了,还真没给自己算过,不是不想算,是自己的出生时间自己不太清楚。父母过世早,有个姐姐也早出嫁了,自己只大体知道自己的出生年月,至于精确的生日时辰却不知道。田校长一听,说这个不难,你给你姐姐写封信问问不就知道了。老王自己没多少文化,姐姐也没上过学,所以参军在部队这些年从没写过信,也没探过家,只是每年年底给姐姐寄些衣物和钱,里面稍带写上几句话,但姐姐也没回过信。老王这次听了田校长的话后很快就给姐姐写了封信。这些年在部队和田校长的指点下,文化水平进步很大,信居然写了两张纸,字虽然写得差,但仍絮絮叨叨写了不少。但其中主要是问自己的确切生日时辰。

不久就接到了姐姐的回信。姐姐虽然不识字,但找人读了信后又求人给自己回的信。说原先寄的衣物和钱都收到了,从没差过。另外告诉了老王的确切生日时辰。

老王接到姐姐的回信没拆开看就兴冲冲地到田校长家,拿出算盘和算命书来算,叫田校长拿笔记着,不懂的条目让田校长给“翻译”。不料算的结果却大大出乎老王所料,一桩美满姻缘却要黄了。

话说老王拿到姐姐的回信,就到田校长家给自己算命。恰好田校长一家都在。老王一边打算盘一边查书,田校长帮着记录。还是先考刻分。这一个时辰有8刻,刻与刻之间推出的父母生年迥然不同。由父母生年反推,可以知道命造的真实时刻。只要父母生年和生时刻分对上了,再算别的就铁定准了。可这回推出来的老王自己的婚姻信息着实让田家人和老王都傻了眼。原来老王要三年后才有姻缘,并且找的对象姓刘。前面说了,小凤的命可是当年就结婚的,这只说明一个问题:小凤和老王不是注定的夫妻,无缘!

这个结果真是围坐在桌前的四个人都难以接受的。田校长两口子其实已经快把老王当女婿来看了,小凤更是有几天没见老王就吃不好睡不着的。老王也早对这位田家小妹动了真情。没想到算命却得到这样一个结果。四个人一时不知怎么说话好了。

沉默了一会儿,田校长说可能这次算的错了吧。老王从来话就多,这次却不说话了,从得到这本书算了这么多人来看,还没一次算错过。那一晚也没在田家吃饭,就悻悻的离开了田家。

此后有好几天老王都无精打采精神恍惚。以前自己认为的天作之合要注定黄了,想到这个残酷的事实自己怎么也不能接受。但这几年对于铁板算命的体会可是毫无差错铁板钉钉的。要么怎么叫铁板神数呢。田家自那天起也对他变得与以前有些不同了,田校长见了面跟他打个招呼就走。也不再时常让他去吃饭了。又过了俩月,老王竟然听到了小凤找上了婆家的消息。那天老王心里实在受不了,就买了些东西到田家。田校长两口子都在家。一见老王来很是客气,从那个态度和口气里象是对不住老王似的。山东人脾气直来直去的,老王就说明了来的原因:“听说小凤妹子找上对象来了,不知道是真的吗?”田校长点了下头,一副歉疚的口气,说:“小王,你也知道,你算的事情从没错过。自那次算命之后,你也知道你和凤不像是夫妻。说实话,我和你婶都对你印象很好,凤儿心里也装着你。可我活这么多年,也知**挣不过命。你婶有个亲戚会八字算命,我请教过他,他说你比凤大六岁,八字是相冲的,结婚有妨碍的。这不恰好有个老关系来说媒,男方也姓王,是下面一个县的工委书记,家里都是革命家庭,我和你婶一合计,觉得这户过的比我们家强,你妹子过门起码能解决工作上个国家的班。所以就答应了。也没跟你说,你可别生气。”老王听了,心里一股酸苦冲上来,默默的点了点头,说:“只要小凤妹子过的好,我没啥我没啥。”

那年一晃就过去了。年末,小凤就结婚嫁人去了某县。结婚那天老王没去田家,自己在厂里自己宿舍喝的酩酊大醉。从那以后偶尔还去田校长家,也都是去问问关于算命算出来的言语如何理解,却再也不能提小凤的事。田家知道老王心里酸苦,也不跟他提小凤。

又过了一年田校长退休了,在家没事就常到闺女家住,老王更是见不到田校长家的人了。

在此后的两年里。老王成了提拔当了厂里的副厂长,也对如何酿酒如何品酒学的非常精通。这期间不时有人给老王提亲,老王都婉言拒绝,专等第三年上自己红鸾星动才该是结婚之年。而提亲的人所提的都不是姓刘的,老王知道,这些都不能成,也就没去见过。

我听老王讲到这里也很替老王惋惜。这人的命运难道真的是无法更改全是定数么?我的疑惑被老王讲

的后面的事给搞的更加疑惑了。

这里插叙一下老王所在的这家酒厂。其实这家酒厂原本就是几家酒作坊,建国后公有联营,再后来国家独立经营,成了当地一家颇有知名度的酒厂。规模并不大,就几百人的小厂子。但在那时却是许多人梦寐以求想进入的地方。可不像现在,整个绵阳酒厂不下几十家,经营得好的估计也没多少。真有关系有本事的没人愿意到酒厂上班。那时到酒厂上班几乎相当于现在的国家GWY了。

老王在这个人人羡慕的单位,还是副厂长,却老大不小了一直不找媳妇,时间长了就多了不少闲话,甚至有人造谣说他是“太监”,不能生孩子......这话不久也传到老王耳朵里,让他又气又急。原先和大家关系都挺好的,自己脾气也随和,这一着急反而大呼小叫的跟人吵了几回架,弄得厂长也说他性子太硬了不会做群众工作。人听惯了好话后忽然被人责备心里可真受不了,老王心里憋屈的难受。恰好到了第二年年底了,老王就告假说想回山东老家探亲。酒厂一般年前都比较忙,年后不太忙。厂长也知道老王心里不痛快,没说什么就准了假,并且说可以过年后在家多呆些时日。老王就回了趟老家,家里就一个姐姐,也没什么近亲,老王在姐姐家过的年,并且呆到正月将近过完才回单位。

到厂里一看,原来自己不在的日子厂里招了一批新工人。老王主管的几个组长,大概相当于现在的车间主任吧,在早晨厂里点名时就向“王副厂长”介绍新工人,有男有女的,当介绍到一个新来的女工“刘春梅”时,老王可愣住了,这不是田小凤嘛!

老王一见小凤,还以为看花眼了,定睛细看,不是小凤能是谁!嘴里禁不住要喊出来:“田......”小凤冲他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不要乱说话。老王心里一阵翻滚:小凤怎么姓了刘,又怎么到我单位上班来了?这一年多没见小凤,她明显变胖了些,打扮也成了少妇模样。

那一天老王老想不出怎么回事,下班的时候就跟着小凤出了厂子。小凤好像早就等着他一样,远远在前面走,专拣没人的地方走。到一无人处,小凤止住脚步说:“王哥,这没人,过来吧。”老王走到近前问:“妹子,这么长时间没见,挺好吧。你怎么到我们厂来了?还怎么叫刘春梅了?”小凤幽幽的叹了口气说:“我也没想到啊!”然后慢慢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小凤的丈夫也姓王,读小学时是田校长的学生,后来到重庆读书就参加了GCD的地下组织,所以建国后是重点培养的青年干部,被派遣到老家的一个县做党工委书记。和小凤结婚后在工作地安了家,小凤没工作整天呆着比较烦,丈夫所在的县一直也没什么工作机会,这一年丈夫听朋友说老家这家酒厂要扩大些规模,招收一批工人,就赶紧托人给小风报名,但后来一问小凤因为户口问题不符合条件,只好让小凤冒用了表姐的名字到酒厂报名。那时户籍管理没现在这么严格,很快,小凤就以丈夫表姐的名字“刘春梅”进了厂,成了酒厂提取工段的一名女工。今天遇见老王,差点给喊破了局。

明白了来龙去脉,老王不禁疑惑起来?早已知道自己这一年到了动婚之年,要找个姓刘的老婆。于是,“刘春梅”就来了,难道自己和小凤缘分未尽?但一想到小凤已为人妇就不敢再想了,心里说,这绝对不可能的事啊!我还是再继续留意别的姓刘的女人吧。

小凤也感到事情的发展超乎自己想象,虽然见到旧情人“王哥”心里感到悲喜交加,但毕竟自己也早为人妇,并且和丈夫感情也很好,所以没再多想,只是安慰老王说:“王哥你也老大不小了,该找个女人成家了!”老王连说:“不忙不忙。”心里又泛起一阵酸楚。

老王讲到这里的的时候对我说:“小子,我也没多少文化,你念中专,算是有学问的,你说是不是我要是不会算命头几年就会和小凤结婚?”我说:“那倒未必。你要是不会算命可能压根不会认识田校长一家。那样的话,和田小凤结婚更无从谈起。”老王说:“是啊,我参军入伍前没谈过女人,转业后因为算命的原因机缘凑巧喜欢上了田小凤,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心里装上女人。可造化弄人,命运非要我等姓刘的女人出现。可等来等去等的姓刘的还是小凤。但离我那么近我却又不能喜欢了。”我急着听下面的事,就说:“王大爷,到底你们成没成?小凤后来怎么啦?”老王叹息一声接着讲了起来。

到了那年夏天,从五十年代过来的老四川人可能都还记得,有一年雨季来得特别早,山洪频发,就是那一年夏天,小凤的丈夫在一次抗洪抢险转移群众的过程中,被泥石流卷走了,连尸首都没找到。消息传来,小凤痛彻肺腑,老王作为烈士遗孀单位代表帮助料理了王书记的后事。命运终于把一个姓刘的无配偶能娶来当老婆的女人推到了老王面前。又过了几个月,老王正式拜托厂长上田校长家说媒求亲。田校长当然满口答应,只是说“刘春梅”怀有王书记的遗腹子,改嫁老王的话老王可别嫌弃。厂长回来一说,老王说不嫌弃。王书记的父母也都开明大义之人,都同意这门亲事,又说“春梅”肚子越来越大怕人议论,再婚不

篇二:袁了凡的故事

? ? ? ? ? ? ? 袁了凡的故事--不如意的你看看,这或许能改变你的未来! 2010-4-22 12:33阅读(17)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火烧功德林. 折福...

明代有个叫袁了凡的人,他幼年丧父,因此母亲要他放弃求取功名的学业,去学习医学,学成后可以维持生活,还可以济世利人。这也是他父亲很久就有的心愿。后来有一天,袁了凡在慈云寺遇着一位相貌非凡留着长须潇洒出尘的老人。他对袁了凡说:“你是官场中人,明年就要中秀才了,为什么不读书呢?”袁了凡问他姓什么,是那里人。他回答说:“我姓孔,云南人,得到邵康节的《皇极数》正传。这数应该传授给你。”于是袁了凡引他回家,把这详情告诉了母亲。母亲就好好招待他。这位老人用《皇极数》为我推算,对袁了凡过去的遭遇,就是连很小的事,也都推算出来了。

于是袁了凡就和表兄沈称商量。他表兄说:“有位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办私塾,我送你去寄学是很方便的。”这样,袁了凡就去私塾读书,拜郁为师。

孔先生给袁了凡推算:县考童生第十四名,府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等到第二年去考试,三处的名次完全相符。孔先生再给袁了凡卜终身吉凶,说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廪生,某年当贡生,贡后某年当选为四川的县令,在任三年半就应该告退回乡,在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寿终在家里,可惜没有儿子。

从此以后,凡遇着考试,名次先后,都不出孔先生所算定的。最奇怪的是算袁了凡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可是食米到了七十余石的时候,屠宗师就批准袁了凡补贡。补了贡生,是廪生已经出了缺,把米折为现金发了,所以廪米就停止了。袁了凡有些怀疑,认为这数不准了。后来不久,就被

代行职权的杨公所驳斥,不准袁了凡补贡生,于是又食廪米了。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师看到袁了凡场里的备卷,叹息着说:“这五篇论文就是五篇奏议啊!怎么可使学识渊博的读书人终老在寒窗之下呢?”他就吩咐县官写申请的公文,批准补贡。这时廪米又停发了。袁了凡把所有领到的廪米加起来,正好是九十一石五斗!

袁了凡因为更加相信人生的一切遭遇,都是由命注定的。而思想也就很安定,不作妄想追求名利了。出贡以后,到了北京,留京一年,一天到晚总是静坐,并不看书,己巳年南归,进南京国子监(大学)。在进校以前,袁了凡先去访问在栖霞山的云谷禅师,和他对坐三昼夜。禅师问:“凡夫所以不得成为圣人,只因为妄想缠绕,你坐了三天,不见你起了一个妄想,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袁了凡答道:“我被孔先生算定,荣辱死生都有定数,即使要妄想,也是没有用处的。”禅师笑着说:“我以为你是豪杰,原来是个凡夫哩。”袁了凡问:“这是什么意思?”禅师说:“人们不能达到无心的境界,就要被定数所束缚。那里会没有数呢?但是普通平凡的人是有数的。大善的人,数就拘不了他;大恶的人,数也是拘他不定的。你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不是凡夫吗?”袁了凡就问他这个数能逃得了吗?他说:“诗书里所说的,这命是我们自己所造作的,福报也是我们自己求取得来的,确是很明显的教训。我们佛教的经典里说:‘求功名的就得功名,求富贵的就得富贵,求男女的就得男女。求长寿的就得长寿。’要知道,妄语乃是释迦佛的大戒,诸佛和菩萨是不会拿虚妄的假话来欺骗人的。”袁了凡再问他:“孟子说过:求则得之。这是一切都可以由我求得的。但我以为道德和仁义是可以努力去求取的。那功名富贵,怎么能够求得来呢?”禅师说:“孟子的话没有错,是你自己错解了。你不知道,六祖说过:‘一切的福田离不开自己的心,能从自己的心田去找它,是没有得不到感通的。’要知道,求不求在于自己,如果专诚去求,不但能得到道德和仁义,还可以得到功名和富贵呢。内外双得,那才算是有益得求,倘使不是认真地遵循正道去求,也就是说,不从心地上去求,不从积善去恶上去求,而徒然费尽精力向外追逐名利,那虽求之有道,不违犯法律道德,但所得的还是你业命中本来有的。若是由于不顾一切,过分贪求,不合道理的事去做了,那就把心里本有的德性也失掉了,岂不是内外双失吗?所以是徒劳无益的。”

禅师又问袁了凡:“孔公算你终身怎么样?”我照实告诉了他。他说:“你就不考虑应该登科第吗?应该有儿子吗?”袁了凡考虑了很久,回答道:我想,我是都不应该得的。因为科第中人大抵都是有福相的。我生来福薄,又不能积功累德以培植增福;而且不耐剧烦,不能容纳别人,有时还显出自己的才智以凌盖别人;率意行事,轻易发言。像这样德作风都是薄福之相,怎么配得上得科第功名呢?“污秽的土地里,容易滋生长物;而清澈的泉水里,往往没有鱼类。”而我却是有好洁之癖的。这是我不应有子的第一点。和气能生长万物,可是我却很容易发怒。这是我不应有子的第二点。和爱是生生不息的根本,残忍是不繁育的种因。我又爱惜自己的名节,不能舍己以救人。这是我不应有子的第三点。多言耗气,而我喜发议论,信口开河,这是我不应有子的第四点,喜欢喝酒,损伤精神,这是我不应有子的第五点。通宵长坐,不知道保养元气。这是我不应有子的第六点。仅就这几点,我是不应该有儿子的了。其他的过恶还多着呢,不能一一都举出来了。

禅师说:“不但是科第功名的问题啊!世界上凡是享受千金财产的人,那他一定是个千金的人物;应该饿死的,那他一定是个饿死的人物。天不过因他的操行厚薄,所做的善恶业轻重,而给他以应得的果报,何曾在应得份上,另外加上一毫的用意呢?现在你既然知道自己过去的缺点,就应该把向来不合登科第,不合有子的作风,尽情改刷。一定要积德!一定要宽恕人家原谅人家!一定要和爱!一定要爱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这是义理再生之身啊,商朝的贤君太甲说过:‘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孔先生算你不登科第,不生儿子,这是天作之孽,是可以违反它,改造它的。你只要尽力去作善事,多积阴德,这是自己所作之福,哪里自己会得不到享受呢?《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你不相信吗?

听了云谷禅师的一番议论,袁了凡拜谢并接受了他的教导。就把往日之罪,在佛前尽情发露忏悔,写了一篇疏文,先求登科,誓行三千件善事以赎罪。云谷禅师取出一本《功过格》给袁了凡,教他把所做的事,逐日登记起来,善则记数,恶就退除。还教他持诵《准提咒》,以期必验,凡祈祷立命,创立新的命运,都要从无思无虑处去感格。修身以等待之,那才是积德祈祷的正规行法。说到修,所有身口意的过恶,都应当把它除去。说到等待,是静候时机的自然成熟,不存一毫的非分侥幸,一毫的期待思想。如有预期或将迎的心,都应当斩尽杀绝。到这地位,直造无念无求,失天之境,即此便是真实的学问。你不能做到无心的功夫,只要能持诵《准提咒》,不必记数,勿令间断。(念佛也有同样功效。)功夫持得纯熟,于持中不持,不持中持,到了念头空寂不动,那就灵验了。

袁了凡的号原叫学海,从这一天起就改号了凡。因明“了”立命的道理,不愿再落“凡”夫的窠臼了。从此以后,一天到晚,心地都在约束着自己,一切心念行动就和以前不同了。从前只是悠悠地放任,到此自有战兢惕励的景象。虽在暗室屋漏处,也恐怕得罪天地神鬼。遇到别人憎恨我,或是毁谤我,自能安然容受了。

到了次年礼部考科举,孔先生预算的应该得第三,忽然考中第一。他的话就不应验了。而秋闱开始就中了举人。但是袁了凡检讨自身,还是有许多的错误;或见善而行之不勇,或救人而心犹豫不决,或身勉强为善而口有过言,或醒时能操持而醉后便放逸。以过折功,日常虚度。从己巳岁开始发愿直至己卯岁,经过十余年,这三千善行才算完成。完成以后,就发起求子的愿,也许愿行三千善事。辛巳岁生天启。

袁了凡每次行善事,就用笔记上。他妻子不会写,每做一件善事,就用鹅毛管印一个朱圈在日历本上面。或布施贫人,或买放生命,所做种种善事,有时一天多到十几圈。到了癸未年八月,三千之数已经圆满。九月十三日,再发求中进士的愿,许行善事一万条。

丙戌年登第,授宝坻县长。袁了凡备空格一册,名叫《治心篇》,放在案上,所行善恶事,就是微小的也把它登记起来,夜里在庭前摆了一张桌子,

焚香告天,袁了凡妻子见到他所做善事不多,就皱着眉头说:“以前我在家里帮助做善事,所以三千之数得以完成,现在许下了一万善,可是衙门里无事可做,到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呢?”夜间袁了凡就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神人。袁了凡告诉他善事难以完成的缘故。神人说:“只减粮一节,一万善事都已经圆满了。”事情是这样的:原来宝坻的田,每亩应纳粮二分三厘七毫,袁了凡可以把它减至一分四厘七毫,使人民减轻了负担。虽然神人这样告诉袁了凡,但他自己的心里还有些疑惑。恰遇幻余禅师从五台山来,袁了凡便把这梦告诉他,并问这个梦可以相信吗?禅师说:“只要发心真切,那末,一件事就可以抵得上一万件善事,何况全县减粮,万民受惠呢?”袁了凡就捐出俸银,请他在五台山斋僧一万人,代为回向。

孔公算袁了凡五十三岁要死,他虽不曾祈祷求寿,这一年居然无恙。而且也改变了自己无子嗣的命运。《商书》说:“天道难信,因为命在变异,是不肯定的。”《周书》也说:“天命无常,修德为要。”这不是古人欺人的话。袁了凡相信“所有幸福都是自己可以求得的”这句话,是圣贤的名言。若是说,祸福是天所掌握,是天所注定的。这就是世俗浅识人的言论了。

袁了凡常教导自己的儿子(袁天启)说:“你的命运前途,现在还不知道是怎样的,但不论如何,即使命里应该荣耀显达的,也要常作冷落寂寞想;即使别人时运亨通顺利的,也要常作拂意逆境想;即使眼前衣食丰足的,也要常作贫穷想;即使别人对我敬爱的,也要常作谦和不骄傲想;即使门第高名望重的,也要常作卑下低微想;即使学问很优良的,也要常作浅陋想。从远一点来说,要发扬祖先的遗德,近一点来说,要弥补父母德过失,对上要报答国家恩惠,对下要创造家庭的幸福,对外要救济别人的急难,对内要约束克制自己的私心杂念。天天要检查自己的不是,要改过自新。倘使一天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那就是一天安于自是,一天无过可改,就是一天没有进步。天下聪明俊秀的人不少,他们为什么德不加修,业不加广呢?只是为因循二字耽误了一生。云谷禅师所传授的立命学说,乃是很精、很深、很真的道理,务必熟读而去努力去实行,不得贻误了自己!”

------------------------------------------------------------------------------------------------

袁了凡先生,本名袁黄(1533-1606),字坤仪;江苏省吴江县人。年轻时入赘到浙江省嘉善县姓殳的人家;因此,(1550)在嘉善县得了公费做县裏的公读生。他於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在乡裏中了举人;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考上进士,(1588)奉命到河北省宝坻县做县长。过了七年(1593)升拔为兵部「职方司」的主管人,任中刚好碰到日寇侵犯朝鲜,朝鲜向中国求救兵。当时的「经略」(驻朝鲜军事长官)宋应昌奏准请了凡为「军前赞画」(参谋长)的职务,并兼督导支援朝鲜的军队。提督李如松掌握兵权,假装赐给高官俸禄与日寇谈和,日寇信以为真,没有设防;李如松发动突击,攻破形势险要的平壤,因而打败了日寇。了凡先生因为这件事当面指责李如松,不应用诡诈的手段对付日寇,这样有损大明朝的国威;而且李如松手下的士兵随便杀害百姓,并以头来记功。了凡向李如松据理力争,李如松发怒;不但不接受劝诫,反而独自带著军队东走,使得了凡所率领的军队孤立无援。日寇因而乘机攻击了凡的军队,幸赖了凡机智应对,将日寇击退。而李如松的军队,最後终於被日寇击败了;他想要脱却自己的罪状,反而以十项罪名弹劾袁了凡;了凡很快地被提出审判,终於在「拾遗」(谏官)的仕内,被迫停职返乡。在家裏,了凡非常恳切,认真地行善直到去世,过逝时享年七十四岁。明熹宗天启年间(1621-1627),了凡的冤案终於真相大白,朝廷追叙了凡征讨日寇的功绩,赠封他为「尚宝司少卿」的官衔。了凡先生从当学生时,就非常喜欢研究学问,书不论古今,事不分轻重,他都认真研究,并且非常通达。例如:星象,法律,水利,理数,兵备,政治,堪舆等。

了凡先生在宝坻县当县长时(1588-1593),非常注重人民的福利,常常想做些有利地方的事情;宝坻县当时常有水灾氾滥,了凡先生於是积极兴办水利,将三汊河疏通,筑堤防以抵挡水患侵袭;并且教导百姓沿著海岸种植柳树,每当海水氾滥,挟带沙土冲上岸时,遇到柳树就积挡下来,久而久之变成一道堤防。於是了凡先生又督导百姓在堤防上建造沟渠,并鼓励百姓耕种;因此,荒废的土地渐渐地开垦,了凡先生又免除百姓种种杂役以便民,使得百姓安居乐业。

了凡先生家裏并不富有,可是却非常喜欢布施,家居生活俭朴,每天诵经持咒,参禅打坐,修习止观。不管公私事务再忙,早晚定课从不间断。在这当中,了凡先生(1568)写下四篇短文,当时命名为「戒子文」,用来训诫他儿子,就是後来广行於世的「了凡四训」这本书。

了凡先生的夫人非常贤慧,经常帮助他行善布施,并且依照功过格记下所做的功德,因为她没有读过书,不会写字;因此用鹅毛管沾红墨水,每天在历书上做记号。有时了凡先生较忙,当天所做功德较少,她就皱眉头,希望先生能多做些善事。有一次,她为儿子裁制冬天的大袍子,想买棉絮做内裏。了凡先生问:「家裏有丝绵又轻又暖和,为什麼还买棉絮呢?」 了凡夫人答:「丝绵较贵,棉絮便宜,我想将家裏的丝绵拿去换棉絮,这样可以多裁几件棉袄,赠送给贫寒的人家过冬!」 了凡先生听了非常高兴说:「你这样虔诚的布施,不怕我们孩子没有福报了!」他们的儿子袁俨(1581-1627),後来(1625)中了进士,最後以广东省高要县的县长退休。

(注一)

在了解了凡居士的生平大概後,众所周知的他的一生其实是从接触云谷禅师开始而转变的,在此之前根据四训的记载,他的运程是被孔老人的『邵子皇极经世』算命所料定,无丝毫差错;因此而灰心丧志,甘服於宿命,对於生命不做任何积极的进取,因为无论他如何努力的结果都不出其命运的气数。 有天到了南京栖霞山遇到云谷禅师,禅师了解了他的情形後便告诉他一些佛教的理论,并且否定了宿命之说,而且也为了让他升起信心,并且依据他的情况,传授了准提咒。当初云谷禅师在传授袁了凡如何改运之道时,有两个很重要的方法:一是「做善事」、「改过反省」、「谦虚持德」。 二是「持诵准提咒」。使袁了凡彻底改变了他原有的命运,原本只能活52岁,当一个小县官,也没有子嗣。结果,改运後却活到了74岁,当到了高官,甚至也生了一个儿子,而他的儿子也很贤能的考上进士,继续光耀家风。在某些著作的观点里会提到,云谷禅师之所以会传准提咒给袁了凡,是因为袁了凡想求世间福报;但个人有一点不同的看法。文中说:『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他并非以求世间福报的心态与云谷禅师接触,所以也不能说袁了凡是因为想求福报而学咒。

而应该是说云谷禅师观察了凡居士的情况,知道袁了凡对佛法没有概念,已经信受了宿命论。所以他以佛理开导,为了使袁了凡相信他的佛法理论,所以教他准提咒以求必验。如文中说:『云谷出功过格示余,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记;善则记数,恶则退除,且教持准提咒,以期必验。』对於一个於佛法没有概念的人,云谷禅师首先就要让他先产生信心,这时就要让他先产生改变的效果,所以才教他断恶修善持咒。

篇三:测酉字

测酉字郭启儒述 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在北京哈德门(崇文门)里头有些个相面的,算卦的,测字的,都在那儿 摆摊儿.其中也有有能耐的,也有象事的. 有一位测字的先生,姓邵,叫邵康节,这位先生有六十多岁,对于测字很有研究,他给崇祯皇 帝测过字. 在那个时候,正值兵荒马乱,李闯王攻打北京甚紧,人心多不安定,市面非常混乱.崇祯皇帝 每日出来私访,有一天就到哈德门里头,就在邵康节测字摊测了一个字.在测守摊上,摆着一个木 头匣子,里边儿有好些个写好了的字卷儿,谁要测字,就随手抓一个;不在里头抓,另写一个字也 可以,或者是说一个也行.测字先生按这个字给你断你所问的事情. 崇祯皇帝往这儿一站,邵康节一看这个人的相貌不俗.问了一声:"您测字吗?"崇祯皇帝心 里非常烦闷,想测一个字,开开心."好吧,你给我测一个字吧."邵康节说:"您抓一个字卷儿 吧."崇祯他知道那些卷儿都是测字先生写好了的,你问什么事也跑不出他这些个字去.崇祯说: "我不用抓了."邵康节说:"那您写一个也好."崇祯说:"我也不用写了,我说一个吧."邵 康节说:"那也可以.请您就说一个吧."崇祯一想:我说什么字呢?抬头一看,在这个摊儿的后 边有一个粮食店,字号叫"大有粮店".崇祯看见这个"有"字:"好吧,你给我测个'有'字儿 吧."邵康节说:"您测哪个'有'字儿啊?"崇祯说:"就是'有无'的'有'."邵康节拿起 笔来就写了一个"有"字;"您问什么事啊?"崇祯说:"我这也是为国忧心,我想问一问大明的 江山怎么样?"邵康节这么一看,周围没有人,低声对崇祯说:"唔,按这个字说呀,问什么事都 好,您要问大明的江山怎么样啊,这可不好.大明的江山已经剩了一半儿了."崇祯一听,当时就 吓了一跳,说:"怎么剩了一半地了呢?"邵康节说:"您看这'有'字地,上边是一横一撇儿, 这是'大'字的一半儿;下边儿这个'月'字,是'明'字儿的一半儿.所以说大明的江山就剩一 半儿了." 崇祯这么一听,也是半信半疑,随着说:"我测的不是这个'有'字,是'朋友'的'友'字 儿."邵康节又把这个"友"字儿写出来了."这个您问什么事呀?"崇祯说:"我还问大明的江 山啊."邵康节说;"这个字啊,还不如那个字呢.现在反叛已经都出头了."崇祯说:"怎么?" 邵康节说:"您看这个字形,'反'字儿出头儿.所以说反叛出头儿了." 崇祯这么一听,还是不大相信,说:"我再改一个'酉时'的'酉'."邵康节说;"按这个 字断,主于皇上不得善终."崇祯这么一所啊,颜色都变了:"你说皇上怎么不得善终?"邵康节 说:"天下数皇上为尊,您看这个'酉'字儿,它是个'尊'宇的当中间儿,这个"尊'字少头无 尾,您说这个皇上还活个什么劲儿?" 崇祯给了几个钱就走了.正在这个时候,又来了个老太太到这儿来测字来了,说:"我跟您打 听打听,

有个测字的先生叫邵康节,在哪个摊上呢?"邵康节说:"我就是."老太太说:"噢, 您就是那位邵先生啊?都说您测字测得灵着的呢,我呀不信,那么今天我有点儿事,您给我测字, 试试灵不灵."邵康节说:"好吧,您抓一个字卷儿吧."老太太说:"我甭抓了.您这儿不是有 一个字吗?"就指的是那个"酉'字儿,"您就按这个字给我断测吧."邵康节说:"您问什么 事?"老太太说;"其实啊也不要紧,我呀丢了点东西,找不着,您给我测一测,我丢的是什么, 能不能找得着?"邵康节说:"按这个字断哪,您这个东西能找得着.这个字是个'酉'(有)字 儿,这个东西就丢不了."老太太说:"那您再给我断断,我丢的究竟是什么?"邵康节说:"按 这个字断,您丢的是五金之类的东西,就是金,银,铜,铁,锡,因为这个'酉'字儿,它属金. 按十二地支排下来,十一月为子,十二月为丑,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酉正好是八月,八月的凤 为金凤,所以说西属金."老太太说:"不错,是五金之类的东西.您再给我断一断,我丢的是什 么?'邵康节说:"按这个'酉'字儿字形来断哪,您丢的是一个金钳子坠儿."老太太说:"对, 是一个金钳子坠儿.您给断断:丢到哪儿了?"邵康节说:"没丢,因为您这个钳子坠儿不大,让 鸡呀给吃了.申猴酉鸡嘛,这'酉'字儿在十二属相里就是鸡.您家有小鸡儿没有?"老太太说: "有哇."邵康节说:"您把这只鸡呀宰喽,这个钳子坠儿就在鸡?font color="#006699">甲永锿 纺摹!崩咸担骸昂寐铮已钭庞卸俣嘀患 δ 模椅庖恢磺幼苟野鸭 Χ 荚奏锻郏 磕叶弦欢希烤故悄闹患 Τ 粤耍俊蹦担劭到谝敲挥心苣停侨美咸蟾首 〔豢伞I劭 到谒担骸澳舛俣嘀患 Γ 荒芏荚谝豢槎虐桑俊崩咸担骸拔夷窃鹤哟螅拿娑际羌 ξ 选!鄙劭到谒担骸澳蔷托辛恕T谀鹤游鞅叨募 ξ 牙铮兄患 Ω 粤恕R蛭鞣绞艚稹8两 鹇铩!崩咸担骸拔鞅呒 ξ 牙锿芬灿形迨嘀荒兀隙暇烤故悄闹患 Ω 粤恕!鄙劭到谒 担骸鞍次逍欣炊希鹕舭住6?font color="#006699">甲乙木是青的,南方丙丁火是红的,北 方壬癸水是黑的,中央戊巳土是黄的,西方庚辛金是白的.是让一只白鸡给吃了.您到家找着这只 白鸡,不要有一根杂毛儿的,就把它宰喽,如果没有过钳子坠儿,我连钳子带鸡全赔您."在这时 候旁边有不少围着看的.老太太说:"好吧,诸位,你们听见了没有?我回家就宰鸡去,若没有这 钳子坠儿,邵先生说了,连钳子带鸡一齐赔我.我明儿这时候来.你们诸位若没事儿,明儿来看热 闹来啊.我也不给您钱啦.有什么话都明儿说吧." 老太太到家之后,就在西边鸡窝里找出了一只白鸡,一根杂毛儿都没有,就给宰了,一捆?font color="#006699">甲樱ィ馇幼苟嬖诶锿纺亍@咸乃担骸罢馕簧巯壬嬗辛较伦樱獾 迷趺凑饷戳榘.〉昧耍也皇且裁桓思仪穑堪颜庵患懒税桑俅蛞缓


邵康节测字故事》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3869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