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09-21 00:22:24 | 移动端: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篇一:谈谈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黄钟艳

心理健康是指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心理辅导和教育手段等方

法,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

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它是有利于提

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

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

会的能力。”由此可见,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切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

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

的必然要求。

一、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上,心理上与社会环境和谐协调的状态,心

理健康的人能正确面对挫折和逆境,能较平稳地度过社会和家庭的变故以及

灾难的打击。青少年一般在6--17岁之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心理素质

比较弱,自控能力不强。影响其心理的主要因素大多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

下面表现为:

1、家庭教育不当,造成心理隐患。

俗话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所学校。”家庭良

好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家庭的教育不当则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

隐患。自90年代以来,大批的独生子女来到校园,他们由于受到家庭的不同

影响,有的学生懒散,有的好胜争强,有的孤独封闭,有的多愁善感,表现

出一些不良的品性和心理缺陷。大部分学生没有受过挫折,心理素质和承受

能力都较差,一旦遇到困难或挫折,就容易产生心理重负,形成心理障碍,

甚至形成心理疾病。此外,单亲家庭的影响,分数挂帅,盲目攀比等都会给

孩子留下心理患。

2、学校处理不当,造成心理失调。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

学校或教师在教育思想、方法上的不当或失误也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例如,

对于个别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不屑,同学鄙视,就形成心理压抑,

从而破罐子破摔、无心向学、精神不振。有的还因不善交往,造成心理失调,

诱发心理疾病。

3、社会负面影响,造成心理障碍。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使孩子们变得无忧

无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溺爱、迁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企盼和呵

护;现实社会的万紫千红、五彩斑斓,以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物欲诱惑、不

健康的思想、情感、行为,都严重地毒害着学生的心灵。特别在当前,各种

社会的传媒,信息化的作用等负面的影响,都会加重学生心理负担和内心矛

盾,造成心理障碍。

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学会心理调节的方法。

我国学者班华曾指出:“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教育改革深化的必然趋

势,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现代化的要求。”可见,有针对性地

在学生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当前培育人的重要任务。为此,学校应该

每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选配有较丰富的心理学知识、热爱学生、热

爱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任教。学生了多种的心理自护方法。例如,《失败了再

干》的课文学习中,就是通过学生体验失败的滋味,感受失败的烦恼,端正

对待失败的态度,教给学生心理调节的方法,懂得失败是难免的,只有不怕

失败,他们才能走向成功。

2、优化课堂教学,重视心理品质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全面育人的主要阵地。教学的效果如

何,不但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品质。优化课堂教学,

让学生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可使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

思维活跃。反之,消极的情绪,例如紧张、畏惧、懊丧、精神抑郁等,则会

阻碍认知活动的开展,降低学习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积极创

设轻松、民主、愉快的氛围,诱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学习有愉快和轻松

感。学生如果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氛围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

长大后便会逐渐成为具有大胆探索精神,个性丰富的人。一位参加CSC赴美

国夏令营的孩子在日记中写到:我们在美国首先得到了一个空前自由的环境。上课与其说是上课,不如说是教我们说话。老师和同学们显得特别亲近,没有一点压抑感。课堂上,我们可以随时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见解。由此可见,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良好的心理品质也逐渐养成了。

3、开展学科活动,促进心理品质的发展。

活动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而学科活动是教学活动的

组成部分。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可以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独立性,对于拓宽知识面、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起积极、帮助的作用。阿莫纳什维里曾说过:“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经验,是个性形成的肥沃土壤。”因此,根据学生好动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是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爱国志士和伟大人物的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事迹,如《黄继光》、《詹天右》、《我的战友邱少云》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意志训练、耐挫折教育的极好教材。也可针对学生好动、好新、好奇的心理特点,组织适当的竞赛活动和比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和竞赛中,按照自己的心理要求,去探索、去实践,锻炼自己的自力能力,促进健康心理品质的发展。

4、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正面影响,提高学生心理品质。

造成心理障碍的大多数学生均有一定的家庭背景。由于家庭问题而导致

学生心理不健康的现象越来越多,特别是离异家庭、不和睦家庭、个体户、丧父母等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和严重。因此,积极开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渠道,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正面影响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学校通过开办家长学校,社会利用媒体的报道多向家长宣讲家长教育子女的艺术方法。让家长通过各种渠道来转变教育子女的观念,了解和掌握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品质的形成,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提高他们的心理品质。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它有利于学生的

身心发展。学校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美。因此,社会各界采取得力的措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谈谈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社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在我们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心理问题。正如当今的小学生,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然而他们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幸福、快乐,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在他们身上日益突出。我想除了一些客观的原因外,更多的还在于社会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学校、社会都片面的追求升学率,注重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习负担过重给其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首先是家长期望过高,以及过度的溺爱、刻薄、指责或打骂等行为,都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良影响。其次课业过分繁重、生活单调、竞争压力巨大等,也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失衡和焦虑的重要社会原因。再就是应试教育过分功利化的导向,导致部分家长和老师无暇顾及对孩子在人格和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要预防、减少和解决青少年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就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我觉得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重要。

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许多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做到应有尽有,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保护,学习上过分计较成绩,而对孩子的心理需求漠不关心,甚至不以为然。这种情况会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进而产生了心理障碍。如我班有个小男孩,长的活泼可爱,但是上课总是喜欢打断老师讲话,跟同学玩时又喜欢动手动脚去搞别人,因此经常遭到同学的打骂,还有,作业老是慢别人一拍,就此,我将情况向家长反映了几次,但家长却不重视,一段时间后其成绩及下降。后来我只好再次找来了家长,先教育家长要从小重视培养小孩的良好习惯,并告诉他其孩子智力很好,很有发展前途,应该用鼓励的方法让他改掉坏习惯。接下来我也找学生交谈了几次,跟他聊聊学习上的优点与缺点,让他要有信心地改掉坏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现在基本上能改掉上课不随便插嘴的坏习惯,

对学习也有了更浓的兴趣,也变的更细心了。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各科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后进生”通常是纪律散漫,思想意识差,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且也是班级管理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做好转化工作,我觉得在课堂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例如,我班的刘俊英同学,课堂上经常拉拢同学讲话,每次作业都欠交,不愿读书背书,不肯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脾气大,成绩很差。可以说真拿他没法子。但偶尔的几次早上却让我发现他原来很关心集体的,他每天一早回校就抢着帮同学值日,把卫生区打扫的干干净净。因此,我抓住这机会找他谈心,教育他如果做作业也能像扫地这么认真的话,我相信他的成绩肯定会很棒的。为了使他增强学习动机,我几次的跟他谈话及疏导他的心理和做心理游戏等,同时和他一起寻找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帮助他树立学习目标,改变自卑心态,重拾学习信心。现在,他真的变了,作业很少不交了,而且成绩也有所进步。

三、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其体现了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有助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方法的改善。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将越来越看重的是人的心理素质。在未来社会里,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没有团结合作精神和独创精神,有没有健全的人格,将是人才的重要内涵之一。大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学校的要求。但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解,认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没必要在学校教育中普及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诊疗模式,它的目的是在于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自身、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当然在近期内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缺少专业人员是一大问题。还很难配专业的心理医生,但教育行政部门应考虑尽快培养和培训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上级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

篇二: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重要性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当前在全国各级中小学都积极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种形式、各种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在中小学普遍生根开花。具体说来,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的现实意义.

当前在全国各级中小学都积极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种形式、各种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在中小学普遍生根开花。具体说来,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的现实意义。

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需要,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团结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预防针。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人们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或状态;正常状态(常态)、不平衡状态(偏态)与不健康状态或病态(变态)。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维护正常心理,纠正偏态心理,治疗变态心理,有着现实的意义。

① 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小学生正处在心理机能迅速发育的时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是及时地针对性地施以教育,对症下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学保持心理健康就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

② 有利于学习、工作效率的提高。健康的心理对于学习、工作的效率起重要的作用,对竞赛技能的发挥更为重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朝气蓬勃,开朗乐观,学习和工作就有劲,效率就高。而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心神不定,思虑过多,不能集中精力于学习和工作上,既影响生活效率,也大大妨碍创造才能的发挥。

③ 有利于智力与个性的和谐发展。心理健康对于促进人的智力与个性和谐发展,发挥人类最大的聪明才智,对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处在智力发展中和个性形成时期的小学生尤为重要。一个人重视心理健康,可使大脑处于最佳状态,更好地发挥大脑功能,有利于开发智力,充分发挥各种能力,有利于个性的和谐发展。

④ 有利于心理疾病的防治。心理疾病的发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会注意防止和消除产生心理疾病的各种因素,以防止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人的心理疾病,大多数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积累逐渐形成的。如果发现学生有了心理病变的苗头,就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使它在量变过程中得到以终止和消失;如果确实患了心理疾病,应及早给予积极的治疗,使之尽快恢复健康。

2. 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正常健康、全面发展的保证。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说,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个体的发展有三方面意义。 ① 促进学生学业事业成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发展性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心理素质是他们学业成功、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②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思想品德,一般由道德品质、政治倾向和行为规范等要素构成。青少年时期,思想品德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二是培养自己正确的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心理健康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优良思想和品德的基础;而在另一方面则是它们的直接组成部分。所以说,心理健康有利于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发展。心理健康的人,必然具有健全的性格,必然会正确地对待周围环境,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社会主义,艰苦奋斗,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心理健康的人,他们善于处理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有这些都是共产主义思想品德发展的基础和组成部分。心理健康还有利于人积极、乐观地认识环境、改造环境。心理健康的人常表现出思想开阔,能在任何环境下乐观地对待现实,以进取精神面对现实、正视自己、适应社会,努力创新。许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他们在集体中都不善于处理各种关系,都可能成为集体的嫌弃儿;他们更多地表现出冲动、急躁、孤僻、任性和不听话;他们时而表现出自卑、厌世,时而表现出高傲、狂妄;他们缺乏活动愿望和兴趣,不善交际,经不起挫折,狭隘猜疑,胆小怕事。这样的人很难形成良好的共产主义思想品德。

③ 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地生活与发展成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心理处于健康状态,是其正常生活、正常地发展的前提与保证。中小学生能否健康地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 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近几十年的发展,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都将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影响。从家庭方面来看,离婚率不断增高,家庭气氛温馨减少,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的管教方式,都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因素。从学校方面来看,高考升学压力,频繁的测验考试,学生分数排位等等,导致竞争激烈,压力增大,使青少年学生无止休地陷入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等不平衡状态中。从社会角度来看,一些黄色、淫秽东西的出现,信息渠道的畅通,政府部门一些不正之风,观念的多元化,也将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迫切,现实意义重大。

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发展的要求。然而,我国现实教育对此十分麻木,许多人仍沉湎于习惯的应试教育的模式,天天围绕升学圈子转,其结果造成学生厌学、惧学、意志力薄弱、经受不了挫折、缺乏远大理想、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等,甚至者患有神经与精神病症。据有关心理调查表明:中学生存在心理困难人数约为20%,小学生约为10%。因此,把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纳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已是刻不容缓。

心理素质教育不仅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基石,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归宿。它在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面向未来的人才中,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定向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可把学生心理发展纳入健康轨道,使其从小就能正确认识自己,主动接受革命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自觉接受革命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与学校规章制度,并以意志力约束自己,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共产主义方向。

二、可开发学生智力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皮层集结着150亿个神经细胞,其功能相当于一台10攩14攪的电子计算机,正常人的脑力够用三百万年。说明人脑蕴藏着极大的潜能有待开发,而唯有心理素质教育能担当此任,它能按照心理发展规律,善于发现学生智慧的闪光点,捕捉住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尤其是通过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智力发展,如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动机、健康而稳定的情感、坚定的意志、健全的个性等都能促进智力发展,使之走上成功之路。

三、可保证学生身体健康

心理素质教育可预测和治疗心理疾病,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研究表明,人在剧烈紧张情绪状态下,血压升高,脉搏加快,消化停止,持续时间过久会导致人体某此器官和组织陷于不正常活动状态。而活泼开朗、乐观豁达等心理活动可使人的大脑皮层得到积极休息,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人体新陈代谢,从而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四、可强化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

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能对学生良好品质予以正强化,对其不良意志品质予以负强化,从而使学生的意志品质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并养成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坚韧性和顽强性。

五、可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高尚的情操,是人们从事工作、进行学习的巨大动力。良好的积极情感体验对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发展个性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反之,那些品学不佳的学生,往往是缺乏积极情感体验的学生。因为人的高级社会情操,是由环境和教育决定的。

因此,根据情操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可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理智情操、美的情操。

六、可塑学生的个性

研究表明,个性主要是由环境和教育决定的。前苏联科瓦列夫曾对一双胞胎女大学生进行跟踪观察发现她们外貌酷似,但个性迥异。究其原因,是他们的教育要求有别所致。原来小时候母亲指定,姐姐要照顾妹妹,作妹妹榜样,对妹妹行动负责;而妹妹必须听姐姐的话。久而久之,姐姐形成独立、主动、果断、善交际等个性特征,而妹妹却养成顺从听话、性格内向等特征。由此看出,个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环境影响下,通过后天教育获得的,因此说心理素质教育具有塑造个性的功效。

篇三:浅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浅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然而,我国现实教育对此仍十分麻木,许多人仍沉湎于习惯的应试教育的模式,天天围绕升学圈子转,其结果造成学生厌学、惧学、意志力薄弱、经受不了挫折、缺乏远大理想、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等,甚至者患有神经与精神病症。据有关心理调查表明:中学生存在心理困难人数约为20%,小学生约为10%。因此,把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纳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已是刻不容缓。

近年来国内大量的调查研究说明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相当严重的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这从以下摘录的部份调查结果和数据可见:国家教委“八五”重点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在东北地区的18所中学和58所小学,运用SCL-90心理健康量表随机检测万余名学生,结果表明约有32%的中小学生存在心理异常表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同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夏威夷大学合作,于1987 年对上海市中小学生调查发现,有27%的学生心理异常;浙江省在1989年对该省城乡不同类型学校的2961名大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有16.9%的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1994年广州市穗港青少年研究所对广州市四个区1000多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53.2%的中学生有心理危机。(以上数据引自周燕:《关于我国学生研究的几点思考》,《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年第一期)上述数据因采用的工具不同或未经修订,有些可能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同时调查对象与内容也各异,故所得数据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尽管如此仍可以说明,学生的心理健康普遍存在问题。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其正常健康的生活与发展。一般来说,如果个体处于正常健康状态,则易与适应社会,内心平安,内外平衡,从而能得到社会与他人的接受,自我得到充分的发展,能获得学习的进步和事业的成功。如果个体经常处于心理不平衡状态尤其是不健康状态,就容易发生损害社会与他人的反社会行为,重则违法犯罪,轻则为人所责;或者会出现损害自我的异常行为,令社会不宁,是众人不安。即使不发生外部的不适应行为,处在不良状态的个体也会因长期处在情绪困扰之中或形成不良的品德,或导致低劣的心理素质。无论哪种情况,对学生的正常健康的发展都非常不利。

所以,我们要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中小学生素质,密切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措施。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

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具体表现为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未来社会日益表现高度变化、竞争、创新、合作和冒险的特性,只有富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能适应社会、才能成功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也在于此,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首先应是心理健康的,是能适应社会激剧变化与飞速发展的。青少年在成长发展过程中,要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劳动,身心健康是基本要求。心理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份,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被摆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心理健康,无论是对个人幸福还是对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时代,社会需要的人才首先应该是心理健康的,是能适应并促进社会急速发展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进入学校教育领域,是社会和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塑造中学生健康人格。人格亦称为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具有独特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就是力量,有了健康的人格,才能发挥更大的潜能,创造更多的财富。人格具有可塑性,青少年期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从智慧、意志、性格、气质、道德等方面下功夫,力求这些因素形成良好的、协调的、统一的整体,以达到健康的人格境界。

没有健康心理的学生是很难甚至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学校如果只从生理的角度理解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将无法保证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心理素质教育不仅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基石,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归宿。

它在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面向未来的人才中,有着积极的意义:一、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二、可开发学生智力; 三、可保证学生身体健康; 四、可强化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 五、可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总之,我们应该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与其他各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好青春期卫生课、心理健康辅导课,开展心理咨询,搞好心理训练,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4909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