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读《沁园春·雪》有感
读《沁园春·雪》有感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沁园春·雪》是由一代伟人毛泽东写的,他描写了我国美景的风采,祖国山河的秀丽和气势磅礴。
这首诗里还写了许多皇帝,其中让我觉得可惜的是秦始皇与汉武帝,他们统一了中国,虽然霸气十足但比起毛主席来又略输文采;唐宗宋祖虽然治国有方,但比起毛主席来又稍逊风骚;最可怜的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知道拿弓射大雕。
都是过去的人和事了,论真正风流人物的话,还得看今天的人士。从这首诗中我觉得毛泽东能文能武,是古今难得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我们都要向毛主席学习,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学生:董悦
感 谢 父 母
从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我们,而我们却做过什么呢?
我们渐渐长大,逐渐变得叛逆。父母也开始管不住我们了。看见父母头上的缕缕白发,我们却无动于衷。其实我们应该感谢父母,感谢他们给我们的生命,对我们细心地呵护,而不是责怪他们这不好,那不对。
父母们为了我们吃尽了苦,把我们养大多不容易呀,所以我们要报答父母。
学生:董悦
篇二:沁园春雪 读后感
气吞万里 雄视千古
——重读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
毛泽东的词《沁园春 雪》问世已经70余年了,公开发表也有60多年了。至今捧读,仍然会被他那气吞万里的胸怀和雄视千古的睿智所深深打动,所强烈感染。想想历史,看看现实,我们惊人的发现,历史的车论仿佛一直在朝着毛泽东所指出的方向前进!
70 年前的中国,积贫积弱,列强肆虐,中国人在国际上被人鄙视为“东亚病夫”。
70年前的中国,中国人民受着三座大山的重重压迫,难以生存。中国工农红军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五次围剿,面临绝境。是毛泽东毅然率领余下不多的红军,历尽千难万险,突破蒋介石军队的围追堵截,终于杀开一条血路,胜利到达陕北,高举抗日救亡的大旗,中国才有了希望。
1936年2月,站在陕北高原上,面对漫天大雪,还没有来得及抖掉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风尘,洗去一路奋战的血污,毛泽东诗兴大发,满怀一腔豪情,挥动如椽的大笔,写下了《沁园春 雪》这首千古名篇。尽管当时的红军的力量是那么的弱小,面对的敌人是那么强大,既有不消灭红军不罢休的数百万国民党军队,又有狂暴的已经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还想进一步吞并中国的日寇,但是,毛泽东没有丝毫的悲观,反而对前途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历史的发展,果如其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经过八年抗战,到1945年,中国人民终于打败了凶恶的日本帝国主义。
然而,正当全国人民渴望建设一个和平、民主的新中国的时候,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仍然企图消灭共产党和红军。为了民族大义,为了粉碎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然地应邀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应国民党好友和诗人柳亚子索取诗稿之请,毛泽东就把这首词亲笔书写赠之。于是,这首气概非凡、大气磅礴的伟大诗篇得以传世。这首词被公开发表,无异于爆炸了一颗精神原子弹,反动派惊恐万状,革命派深受鼓舞。
历史的发展,再一次证实了毛泽东的预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于悍然发动内战,大失民心,蒋介石兵败如山倒,于1949年逃到了孤岛台湾,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历史的发展,继续按照毛泽东揭示的方向前进:“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新中国建立至今快60年了,一穷二白的破帽子早已被抛到太平洋去了,一个文明、民主、富裕的新中国赫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
想想60年前,70年前的中国,再看看今天的中国,奥运梦圆北京,五洲健儿齐聚,各国政要云集,我们无比自豪。重读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更加被毛泽东词作雄浑的气魄,开阔的意境,壮丽的画面,博大的情怀所打动,更加感到这首词字字千钧,句句写实,毫无夸饰,绝无虚言,它的预言,一一成为现实。今天的中国,“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正迎接五洲宾客;今天的中国,更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中华儿女正在为振兴中华,实现强国梦而努力拼搏;历史将继续证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篇三:读《沁园春雪》有感杨宏志
读<沁园春.雪>有感
1935年底,中国共产党正四面楚歌:国民党首领蒋介石,莫视东北三省那正对华北平原虎视耽耽的日军,命陕西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西面的“马家军”,还有东面阎锡山的晋军等几十万大军围剿区区一万红军,中央红军被迫长征。不是巧合,当民族危亡压倒一切的时候,当最需要激发人们深远博大的爱国情怀和开天辟地的力量的时候,诗人毛泽东站在西北茫茫的高原上,面对浑浑莽莽的雪山,奔腾万里的黄河,怀想昨日神州的硕硕辉煌,今日却一片困顿苍莽,一首陈义千古,华丽动人的绝唱《沁园春雪》就这样诞生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惜秦皇汉武??诗人面对这银装素裹的世界,曾引无数英雄竞相折腰、分外妖扰的江山,感慨万千,纵观千古英雄,横比四万万华夏子孙。扫六国、并诸侯、筑长城的秦始皇;讨朔漠、伐匈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武帝;南征北战的唐太宗;杯酒释兵权的宋祖;统一蒙古,逐鹿中原的铁木真??最后,诗人回到现实,洞察当今历史,更加自信“具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难道不是?如今的中国共产党定能超越历史,继往开来,承担起民族振兴的道路,伟大的红军长征以及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心,不就是诗人最大的底气么!?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诗人无疑是成功的,然而那只是曾经的辉煌,留给我们的只有那无形却似有形的肝胆赤热的气魄,“江上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人的那个时代是诗人的,不管什么时代,风流人物总是层出不穷 的,也许,只是可能,诗人当时也是为了激励我们后辈人满怀自信,迎难而上才咏出最后一句的!
建党90周年直到现在,90后的我们享受着都市的繁华和先辈的革命成果,有人是否早已忘却了先辈的功劳与叮嘱呢?我们正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前途似海,难道不该在这风云际会,群贤毕至中展露头角?难道不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革命先人不朽精神与思想?作为青年,当今的风流人物不就是我们!为了我们的祖国,为了我们的党,我们要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同时,从实际继承发扬先辈革命家那不畏艰难,视死如归气盖山河的天骄情怀和现如今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梁启超曾说: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少年一代是稚嫩的,肩膀
还很柔弱,还需要经历很多,才能丰满我们的羽翼,才能搏击更辽阔的天空------承担起民族振兴的光荣使命。
如今诗人早已离我们而去,可那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却恢宏出巨大的魄力,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航向,指引我们永远向前, 激励我们永远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