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守财奴》,教学实录

《守财奴》,教学实录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09-21 16:56:10 | 移动端:《守财奴》,教学实录

篇一:《守财奴》课堂实录

师:先说一个故事。话说三百年前。在法国西部一个偏僻的小城镇里,住着这样一个三口之家,这个家庭很有钱,男主人是个暴发户,他的妻子温柔善良,女儿聪明孝顺。大家注意:如果我们现在不是在学习这篇小说,根据以上描述,你们会得出一种什么结论?

生:我觉得他们一定会生活得很幸福。

师: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

生:因为你说男主人是个暴发户,那么首先他的物质生活应该是蛮好的;然后他妻子温柔贤惠,整个家庭就会充满温馨的感觉;女儿又聪明孝顺的话,也是做父母的一种欣慰。所以,我觉得他们一定生活得很幸福。

师:你充分地运用了我所提供的材料。但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判断是不一样的——他说这是一个苦难的家庭。是幸福的家庭还是苦难的家庭?我们先在这儿留下一个问号。师:有一天,他的侄子查理,因为家庭破产父亲自杀,前来投奔这个唯一的叔叔,可是葛朗台却无情地把他打发到印度去经商。他的女儿欧也妮悄悄地把6000法郎积蓄送给了堂兄,葛朗台听说以后,大发雷霆,一下子就把女儿关进了黑屋子。葛朗台的妻子又急又气,一病不起,生命垂危,葛朗台竟毫不在意。后来他听说一旦妻子死去,母亲的遗产将由女儿继承,这下子才真着急了。这一天,他只身来到了郊区外边的葡萄园。在那里,他策划了一个阴谋。什么阴谋呢?同学们打开书,迅速地在课文前三段中找一找。看能不能找到这个重要的信息点。

(同学们打开书阅读)

师:他策划了一个什么阴谋?

生:剥夺欧也妮的财产继承权。

师:你把它给概括出来了。文章哪些语句表现了这一点?

生:“他决意向欧也妮屈服,巴结她,诱哄他??”

师:这个信息点找得很快又很准。现在大家一起把这一部分朗读一遍。

(同学们齐读)

师:围绕着这个阴谋,后来发生了很多小故事。大家能不能概述一下,究竟发生了哪些故事?

生:第一个故事是抢梳妆匣。

生:第二个故事是看守金库。

师:抢完梳妆匣就看守金库去了,是吗?

生:是骗取继承权。

师:骗取继承权。实施他的阴谋,这个阴谋得逞了以后,才到了??

生:看守金库。

师:是的。还有吗?

生:还有他弥留时的故事。

师:弥留之际抓法器的故事。好,坐下。看来,大家基本了解了这个故事。但这只是阅读小说的起点,要想深入解读,还得仔细地去品读一些重点语句。现在我们就品读“诱骗继承权”这一部分。我想找几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欧也妮、葛朗台和公证人。叙述语言,就由我来读吧。其他同学听读的时候,请将最有表现力的语句或词语划下来。

(师生四人分角色朗读“诱骗继承权”部分)

师:三位同学读得还不错。但个别语言把握得不是很准确,再一个稍微有点紧张,比如刚才这个“人生是一件交易”,缺了个什么?

生:“就”。

师:缺个“就”,是吧,这味道就不太一样了。其他同学在听读时有何感觉啊?把你认为表现力最强的词语或句子挑出来读一读。

生:我选这一句:“是呀,是呀,小乖乖,我可不能让这件事放在那里让我牵肠挂肚。”生:我找这一句:“葛朗台的眼光??一刻不停地抹着。”

生:我找这句:“她以为错看了老父的心,因为他对她多么温柔多么体贴;他采搀了她去用午饭,几小时地望着她,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很慈祥了;他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

生:我找的是“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

师:还有没有跟他们都不一样的?好,后边这位同学,你找的哪句?

生:我找的是“老箍桶匠变的厉害,常在女儿面前哆嗦”。

师:我把我找出来的句子在投影上打出来,大家看一看,是不是和刚才同学们找的差不多?大家再来读一读这些句子,然后分析一下它的表现力在哪里。

(同学们品读) 生:我觉得“葛朗台搀着他女儿去吃饭”一句中那个“搀”字有悖于情理。因为一般情况下,都是年轻人搀着老年人,健康人搀着体弱者,而这里的葛朗台已经是一个72岁的老人了,反而搀着自己的女儿去吃饭,所以说,有悖于常理。

师:有悖于常理,所以引起了你注意,对吧?

生:对。

师:稍微纠正一下,是72岁吗?

生:啊?应该是76岁了,77岁。

师:(看见一学生举手)你请说。

生:“在女儿面前哆嗦”这个词语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觉得他在这时对女儿很慈祥,一反常态地对她很好,而以前不是这个样子,他似乎是故意表现出一种丧妻之痛,表现自己很可怜的样子,希望博得女儿同情,为他后边的阴谋做个铺垫。

生:我觉得“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很慈祥了”,“差不多”三个字很特别。“差不多很慈祥”,就意味着有点假装的意思,装得很慈祥。

师:为什么呢?

生:“差不多”就说明只是接近慈祥,但还不是慈祥,这只是一种假象,不是真实的。师:你怎么看出它是假象的?

生:因为他以前对女儿很凶,跟现在的“慈祥”相反。

师: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

生:是为了让女儿放弃财产继承权,是要为哄骗女儿放弃做铺垫。

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觉得理解这句话还应该联系上一个小分句“几小时地望着她”。因为我觉得正常的人不可能以慈祥的眼光几小时地望着人家,所以说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欧也妮感受到他对她态度有所转变。

师:装得确实很像,他的女儿完全被他迷惑了。联系前面的文字,他为实现自己继续把持百万家财的目的制定了怎样的策略?

生:“巴结她,诱哄她”,让女儿放弃财产继承权。

师:现在,他这个阴谋正一步一步地实施起来,达到目的了吗?

生:快了。一步一步地在接近。

生:我觉得到最后“仿怫她是金铸的一般”,使人感觉他的慈祥并不是对着他女儿,而是对着一堆财产。

师:噢!他的慈祥其实是对着金子,而不是对着人,这个理解很有创意,也有说服力。我们来看,在这样一个很普通的句子里一些很普通的词语里边包含了多少内容啊!

师:还有哪些词语,哪些句子?

生:我觉得是第3句“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事情得办一办”。“小小的”,这是突出了他那种欺骗的心计。财产继承权应该是很重要的,他偏偏说成是“小小的”。

师:他真的觉得小,还是故意说得小?

生:故意的。

师:财产继承权这件事,对葛朗台来说——

生:是很重大的。

师:很重大的,可是他却说——

生:小小的。

师:那么读起来应该怎样读呢?你读一下,按照你的理解。

生:(读)“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轻声)事情得办一办。”

师:你把“小小”读得很到位,体现了葛朗台刻意渲染“财产继承权”的不重要的心理。确实的,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把握,有时就要从这些看起来很普通的词语入手,去挖掘它。经典的东西,常常从那些普通的地方可以挖掘出非常深刻的内容来。这里我们不再一一分析。我们再品读另外一个语段——临终诀别,大家放声地读一遍。在37页,从“未了,终于到了弥留的时候”开始,放声地读,自己读自己的。

(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

师:大家读完了,有什么感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

生:“其言也善”。

师:“其言也善。”是不是人到了临死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灵魂深处的话表达出来,而且会把自己最善良的一面表达出来?葛朗台在人生走向结尾的时候,是不是变得善良了呢?我们做一个比较。他的女儿是怎样对待这个父亲的?这位女同学你来读一下,读这一段投影。

生:(读)“想到自己不久??鞠躬尽瘁。”

师:那位同学,你再读一读下边这段话,就是母亲临终的时候。看着前边的投影读。生:(读)“在这个世界上??”发抖。

师:好,读得不错。女儿在母亲已经去世的情况下,她最关心的就是父亲了。母亲去世前最关心的是谁?

生:女儿。

师:父亲去世前最关心的是什么呢?

生:金库。

师:从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来?我们分析两个句子,大家看投影。

1,“这样好叫我心里暖和!”2,“把一切都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这两句话都是葛朗台说的,他说这些话,给你什么感觉?使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分析第一句。我认为人在临死前身边有亲人在,那样子心里才是暖和的,而葛朗台却觉得身边有金子暖和,所以这说明他是一个视钱如命的人。

师:这句话给你的感觉是暖和还是不暖和?

生:有点冷。因为我觉得他这个人的心里已经像金子一样,变成冰冷的了。生:我再补充一点:这两句话让人感觉到葛朗台已经走火入魔了。

师:你怎么感觉他走火入魔了?

生:因为他最后什么也没想到,只想到钱。他居然还能说“到那边来向我交账”,说明他到死还想在天堂里把持家产。

师:是天堂还是地狱?

生:他当然以为自己会在天堂了,但在我们看来是地狱。

师:那么,句中的“这边”“那边”什么意思?

生:“这边”是人间,“那边”是天堂。

师:其实小说一直是在写“这边”还是“那边”?

生:这边。

师:一直是写这边,是吧?但是到了最后,他说最后一句临终告别的话,说明他不但要在“这边”管金钱,就是到“那边”去还是不愿撒手,是不是?这说明了什么呢?生:说明他早已被金钱弄得疯狂,没有了自己的灵魂。

师:没有自己的灵魂?灵魂哪去了?

生:被金钱吞噬了。

师:被金钱吞噬了,已经完全没有灵魂了。丧失了灵魂的人是一种什么人呢?生:我觉得他已经成为行尸走肉。

师:行尸走肉,没有灵魂。

生:就是为钱活着,已经成为金钱的奴隶。

师:能说说葛朗台这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吗?大家总结一下,还有很多同学没发过言啊。生:我觉得他爱财如命,做事情好像都是以金钱为目的。

师:看来,这个三口之家,是一个富有的家庭,却不是一个幸福的家庭。巴尔扎克称之为“苦难的家庭”,你能理解吗?

生:能。有钱不一定幸福。

师:可是我还有两个问题:谁是苦难的受难者?谁是苦难的制造者?

生:我觉得葛朗台,还有他的妻子,他的女儿,都是苦难的受难者。

师:哦?葛朗台也是受难者吗?为什么?

生:我觉得是。因为他把自己都给了金钱,失去了一切人生的快乐和意义。师:但葛朗台自己也这样看吗?

生:我认为他是受难者。不过,他也许觉得自己挺幸福的。

师:那么,谁是苦难的制造者?

生:我觉得也是葛朗台。他对金钱的贪婪。

师:还有什么?

生:金钱。

师:金钱?金钱也制造了苦难,是这样吗?

生:是拜金主义思想。

师:好,这个问题我们就先讨论到这儿,也许就这一节课我们是找不到答案的。刚才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体会,对这一问题,我也谈谈自己的想法,供同学们参考。

金钱本身无所谓善恶,但是当一个人对金钱的欲望越过道德底线的时候,心灵的天平就会失去平衡,甚至会为了金钱不择手段,出卖灵魂,成了金钱的奴隶。这样的人不仅会给别人带来不幸,甚至于也会使自己陷于无尽的苦难之中。

同学们,这个课就要结束了,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成为英雄或者伟人,但是我们能做到的,也应该做到的应该是——守住自己的灵魂。

下课!

篇二:高二语文守财奴教学实录

高二语文守财奴教学实录

教学要点:分析人物

一、导入

师:我们在第一课时,介绍了巴尔扎克及其《欧也妮·葛朗台》并向大家介绍了世界名著的人物画廊中的四位著名吝啬鬼形象。我们还对本篇——《守财奴》作了阅读和划分了段落。这一课时,我们一起来分析本小说的人物。大家知道,小说三要素是环境、情节、人物,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是——

生:人物。

师:是人物。环境是人物生活的自然背景与社会背景,情节则是人物性格的历史。主要是人物。一般地讲,分析人物时,大家应记住这几点:人物是谁?在什么情况下,人物做了什么?(就是说,他想什么?说什么?干什么?)以及他为什么这么做?

师:好,我们来分析老葛朗台。(板书:守财奴——葛朗台)《守财奴》第一部分有句话,是打开葛朗台性格历史的一把钥匙。请指出原句来。

生:“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

师:说得好。(板书:“看到金子,占有金子”“执着狂”)对葛朗台来讲,如果他看不到金子,或者看到金子而不能占有金子,用他的话说,就是“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下面该是我们认识葛朗台的时候了。我们来到法国外省小城索漠,在一条高低不平的街道尽头有一所木板房,这就是葛朗台的家,其楼梯破旧得摇摇欲坠了。人们怎么会想得到,这儿竟居住着一位腰缠万贯的富翁。

二、分析形象

(一)第一个故事:抢夺梳妆匣

师:作家为了表现人物性格而选择了几个最佳时机,即能最好地揭示人物本质特点的时机。《守财奴》为此安排了三个情节。第一个情节好是“抢夺梳妆匣”。小说开始讲了葛朗台在自己庄园里盘算着,为“抓着几百万家财的大权”,他“决意向欧也妮屈服,巴结她,诱哄她”。当她回到家中时,其夫人与女儿正在欣赏着侄儿查理的金匣子,欧也妮捧着匣子,回味着自己初恋的甜美,这是一派天伦之乐。老葛朗台作为一家之主,作为父亲,本应与妻女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但是他做了什么?

生:他“瞪着金子的眼光”去抢匣子。

师:在“抢梳妆匣”这个场面中,你们认为最生动形象的动作描写是哪个?

生(齐答):“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师:“扑”尤传神。巴尔扎克在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曾写到:“讲起理财的本领,葛朗台先生是只老虎,是条巨蟒:他会躺在那里,蹲在那里,把俘虏打量个半天在扑上去,张开血盆大口的钱袋,倒进大堆的金银,然后安安宁宁的去睡觉,好象一条蛇吃饱了东西,不动声色,冷静非凡,什么事情都按部就班的。”这“扑”字确实写出了他是一只“老虎”。此时,当他看金匣子时,那事前的算计,理性的思考被一种感情所替代,是什么? 生:“占有金子”。

师:对。为了占有金子,父亲的尊严,人性的理智丧失殆尽;妻子的祈求,女儿的哀告,他全然无动于衷。这句话还好在哪里?

生(部分):比喻好。

师:还有呢?(学生沉默)

师:还有。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在课文中作者对葛朗台有四种称呼:“葛朗台”“老家伙”“箍桶匠”“老头儿”。咱们来替换一下。换成“葛朗台一纵一扑??”好不好? 生(齐声):不好。

师:一点感情色彩没有,不好。那么换成“老家伙一纵一扑??”好不好?(学生在下面议论,纷纷说“不好”)为什么不好?老家伙是对人的一种轻蔑的称呼,带有嘲弄的意味,这种称呼往往出现在人物矛盾冲突达到白热化,作者的感情压抑不住的时候,这里矛盾冲突刚刚开始,有点欠火候。

师:再看“箍桶匠”,“箍桶匠一纵一扑??”好不好?(学生思考)箍桶匠跟葛朗台什么关系?(生纷纷小声议论)葛朗台原来是箍桶匠,他由箍桶匠发家,从一个粗野的不文明的下流社会的人慢慢爬上了上流社会。这个称呼是不是让我们想起他是怎样发家的。怎么暴富的?这不蛮好的嘛,给我们很多联想?我们若把它与“老头儿”比较一下,不足就明显了。“老头儿”重点在哪儿?(生齐:“老”)多大岁数了?(生齐:“76”)76岁的老人如老虎一般一纵一扑,令人惊愕,令人喷饭,令人深思。

师:还有。大家一起看,葛朗台把梳妆匣抢到手后,他说“什么东西?”“噢,是真金!金子!”把这几句合在一起理解,葛朗台在讲“什么东西”的时候,知道不知道梳妆匣是真金的?(学生纷纷摇头)他并不知道这是真金,只是眼前黄澄澄的一闪,于是“一纵一扑”,如老虎一下子扑上去。像这样,我们反复品味语言,葛朗台老头的形象在我们脑子里越来越鲜活。

师:作者还选用了表现人物强烈动作的哪几个动词?

生:撬、摆、推。

师:一“摆”一“推”与上文一“纵”一“扑”遥相呼应,妙极了!

师:情节发展着,我们看看,欧也妮如何做的。她“立刻跪下,爬到父亲身旁”,但葛朗台执意撬匣子上的金子,这时,平日温顺的女儿,为保卫自己应有的一点点权利而抓起了刀。同学们,这是一场怎样的搏斗呀!女儿为维护自己的权利而反抗,而父亲也是在维护其自己的“信仰”,他的信仰是什么?

生:“占有金子”。

师:为占有金子他不顾一切。大家再看看,这尖锐的矛盾是在什么情况下缓和下来的? 生:葛朗台太太晕过去之后。

师:表述葛朗台在其夫人昏倒后的行为的动词是什么?

生:吻、摔、拈、搂、拥抱。

师:前后反差如此大的举动完全符和人物性格逻辑。你看,其夫人昏厥后,葛朗台迅速地做出判断,夫人不能死。他突然改变了态度,他去吻妻子,其如此柔情,判若两人的表演,那潜台词仍然是为了占有金子。在人命攸关时刻,他竟荒诞地“拿了一把路易来摔在床上”,他心目中的金子就是灵丹妙药,能够起死回生。再看,“他一边说一边把钱拈着玩”,什么人才有此举动?

生:是商人。

师:这是商人才大气粗腰壮、踌躇满志时的做法。可见小说中的人物动作描写都是恰如其分地写透了人物特点。同时作者还画龙点睛般的写出了葛朗台的话语。在“金匣风波”中他说过一句话。

生:“这交易划得来”。

师:这就是他对世间人与人关系的看法。在这场风波中,他们做的一切,他前后转变都是为了一笔“交易”——保住而不要失去他的财产。

(二)第二个故事:诱骗继承权

我们比较仔细地分析了“金匣风波”。下面,再用同样的方法,简要得评析文章的后部分。《守财奴》的第二个情节是“诱骗继承权”。在其夫人死后,葛朗台身上出现了非常奇异的现象,请大家从文章中寻出刻画他“异常”的词语来。

生:他“常在女儿前面哆嗦”。

师:他为什么“哆嗦”?

生:他怕失去夫人的遗产。

师:是的,他哆嗦,这反映了他预感到将失去夫人遗产的恐惧,还有一个动作大家不要疏忽,就是:“他搀了她去用午饭。”他完全改变了对女儿的凶恶态度,他视女儿是“金铸的一般”,作者逼真的表现了主人公觊觎着女儿的继承权的独特心理。为讨好女儿,葛朗台不惜以老迈之躯,低三下四,强作慈颜。

师:小说情节继续发展着。终于,在女儿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他来了个突然袭击。在移交财产的签字事宜上显示了葛朗台的狡诈。他要夺女儿的财产,却说“这可不关我的事”,他不允许公证人说清事实真相。欧也妮对财产无动于衷,她任其父摆布,在放弃继承权的文书上签字。这时,请大家看文章的描述:“葛朗台抓起女儿的手放在自己手中一拍”并“紧紧地拥抱她”,扎拥抱的不是女儿,而是金子。年终时,葛朗台曾为自己占了女儿的便宜,而高兴的“搓着手”(板书:搓),这是传神的描写。他写出了人物发财得意的状貌。巴尔扎克在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不止一次写了这个守财奴做投机生意成功后高兴地搓手动作。我们看到这哪有一点点父女间的温情。葛朗台夺到女儿的继承权后,说了一句话—— 生:“人生就是一场交易”。

师:“人生就是一场交易”这句话深刻地表述了守财奴对父女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也是他的人生观的全部。

(三)第三个故事——看守密室

《守财奴》的第三个情节是“看守密室”。葛朗台已近耄耋之年,“他所有的生命都退守在眼睛里了”,我们从文章里挑出写他眼睛活动的词来。

生:瞧,盯,露出??

师:好。守财奴没有力量再奋力扑钱了,然而,他看到冰冷的金子时,还是“露出了笑意”。同学们,在风烛残年,葛朗台的生命全靠对金钱的热恋来维持,那残存的一点点精力全在对金钱的执着追求中消耗殆尽。大家挑出的那些词,它们描写了守财奴可谓细致入微,形神兼备。

师:下面我们对最后部分做分析,葛朗台生命最后时刻来到了,其死前做临终法事时,他“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那“似乎已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请看:十字架烛台等圣物没有引起他丝毫的宗教情感,而法器的金彩却复活了他那死去的双眼,在这里最神圣的东西都散发着铜臭气。这最后的情节告诉我们,守财奴信仰的是金钱而不是上帝。金钱是他的上帝。接着,作为一个垂暮老人,一个行将入木者,他竟然作出一个出人意料的骇人动作。

生:抓,抓十字架。

师:抓金饰的十字架。在他的世界里,金钱是没有姓名,没有性别的英雄。这“抓”与前文“扑”异曲同工。“抓”是画龙点睛,一锤定音,也是耐人寻味的讽刺:他毕生爱财如命,而其命正是结束在爱财的最后努力之中。他的临终遗言是什么?

生:“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向我来交帐”。

师:“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葛朗台放弃最后一次忏悔的机会,他留给女儿,也是抛给读者的是像石头一样冰冷的话,作为基督教徒,他渴望死后升入天堂,但是他表明了,在“天堂”里,也要守住他的金子不放,这正如巴尔扎克在《守财奴》中的最后,不无讽刺地说道“基督教应该是守财奴的宗教”,这句话对刻画葛朗台来说,可以说是入木三分。

师;从《守财奴》的三个情节,可以归纳出他的性格特点,同学们概括。

生:贪婪,吝啬,狡黠。

师:这是“这一个”守财奴形象的特色,其形象可体现这样一个道理,用马克思的话回答就是——

生:“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下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金钱关系。” 师;说得好。

三、小结刻画形象的方法

师:下面我们再小结本文在描写人物形象方面值得学习的特点。本章如何写人物的? 生;写人物的语言,写人物的动作。

师;对。人物语言是其心声,是作者在画龙点睛。本文给人印象最深是那几个在不同场面下,不同情节中,有力传神地写出人物内心感觉的寻常动词。特别是对眼神和手势的描述。透过眼睛——心灵之窗,我们窥到人物精神世界;而手呢,法国一位作家说过“一只手同脸一样能反映出人的喜怒哀乐,同脸一样,或更好反映出喜怒哀乐,因为它更能逃避意志的控制”。 师:小说中,不仅有人物、语言的正面描写,还有许多侧面的隐蔽的描写。举一个例子,当抢梳妆匣双方矛盾斗争白热化的时候,仆人拿侬讲了一句话:“先生,你一生一世总得讲一次理吧。”言外之意是葛朗台从不讲理。拿侬是一个深知葛朗台为人的人,她都看不下去了,可见葛朗台吝啬疯狂到了怎样的程度,这就很好地从侧面烘托出了葛朗台的嗜财如命。你再找几个例子。

生:一个在78小节,“骇呆了的公证人”一句,因为公证人是很了解葛朗台的,这时候他都被骇呆了,可见葛朗台的吝啬作风已经到了怎样的程度。

师:充满激情的程度。(生笑)

篇三:守财奴教学设计

《守财奴》教学设计

钦州二中 张晋

课题:俄·巴尔扎克的长篇巨著《欧也妮·葛朗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版) 《家庭的苦难》一章,编者加题目为《守财奴》。

教材版本: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四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6年6月第二版2006年11月第2次印刷

教材分析:

《守财奴》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四册中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节选自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是原著中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之一,成功地刻画了世界文学史中不朽的守财奴形象。作者把撒旦一般恶魔的力量赋予了笔下的葛朗台老头,使他以异乎寻常的金钱欲在必要时从“老态龙钟”变为“返老还童”;家庭的温情全然淹没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之中,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取代了神圣的人伦亲情。它的情节典型,语言有个性,动作精彩,细节勾勒独到,能给人以人性的启迪。

学情分析:

通过小说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了解初步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即从微观层面鉴赏作品的字词句、表达技巧、典型事件等等。但是,由于基础薄弱,更深入的自主性活动开展难度较大,本课文教学基本上属于新课标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试验。

我在本单元教学中选择不同的方法技巧把一到两种鉴赏小说的方法讲深讲透,求深不求多,估计将学生作为鉴赏主体进行微观层面的鉴赏(如个性化的语言、动作等等)应该不成问题;但由于文学作品功能的综合性、文学鉴赏自身的特殊性、鉴赏主体读写能力的差异性,要全面认识人物,从宏观上理解老葛朗台的特殊性,激发想象和联想可能有些难度,再者,学力一般的学生对于小说文体特点、表达技巧的理解还停留在“知道”的层面,有待提高。 设计理念:

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实现以人为本的大语文教学观,改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促使思维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所以我把本课设计为比较阅读鉴赏课,摒弃了分析人物、情节、环境三大板块的程式化教学模式,而选择了对多个人物形象的比较审美,充分挖掘课程的价值,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所谓文学鉴赏,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培养鉴赏者的审美感受、审美趣味以及审美想象等等,“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设计为通过品味主要及次要人物语言行动的区别获知主要人物的特异性及一般性,通过“察其言,观其行”,按照鉴赏主体的实际心理流程来开拓课文,增强学生的鉴赏意识,让学生认识侧面描写的方法和作用,挖掘情节中的深层意蕴,在审美活动中获得鉴赏能力;把难点设计为理解老葛朗台与众不同的心理,激发学生的想象潜能,放飞他们的思维。

文学鉴赏课本来就千姿百态,鉴赏角度灵活多变,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平分秋色,要力求避免传统教学中由于全面开花导致的思维不足,本课重点解决侧面描写的方法——烘托和反衬。课时安排是1节课。

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理解人物群像的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学会运用烘托与反衬来侧面塑造人物。 ⒉能力目标:通过比较阅读,分析人物群像中的一般与特殊,探索人物被金钱扭曲了的心理。 ⒊德育目标:对金钱要有正确的认识,它能起到货币的作用,但不是万能的,它买不到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钱是个好东西,流行说法:“有钱不是万能,但是没有钱可是万万不能的。”可是“君子爱财”,理应“取之有道”,有些人为了钱,不惜削尖了脑袋、泯灭了良心,也不负“前赴后继”之名。

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么一个守财奴,他为了金钱,经营地产,发放高利贷,从事国际贸易,染指金融证券,他像巨蟒一般吞噬着金钱,胃口之大,心肠之狠,城府之深,手段之高,令人瞠目结舌。他就是巴尔扎克笔下的老葛朗台。

(设计意图:简洁扼要地介绍老葛朗台的经历,用诗一般的语言引起学生兴趣。)

二、整体认知阅读

(在黑板上板书,给学生十分钟时间自读课文,派出代表到黑板书写,五分钟整理答案。) 填写下面的简答题(练习概括全文的能力,检查自学情况,整理情节。)

1、主要人物:(答案:老葛朗台)

2、老葛朗台的幸福=(答案:有钱、有金子)

3、老葛朗台“大事记”:

(1) (答案:抢夺梳妆盒)

(2) (答案:诱骗继承权)

(3) (答案:看守密室)

(4) (答案:临终法事)

(点评:教师要求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学生基本能够回答该题,这是鉴赏主体对文本的整体感知阶段,能起到“牵一隅而提挈全篇”的作用。因难度不大,故采取师生双向交流,在动态交流中得出结论的方法。在“诱骗继承权”处,多归到第一件大事中去,错误较多,说明学生忽略了这一情节,意识不到此情节反映出的人物性格异变。在整理答案时,较多学生惊诧地说:“这也算啊?”这一章节往往被学生认为“平淡、无惊无险”,而巴尔扎克的小说就是这样,当我们投入地去阅读时,那种对话就会生发出想象的翅膀来,高尔基也曾经说过,他非常佩服巴尔扎克小说中的语言,以为并不需要人物的神态动作,也能想象得出人物的模样来。问题提出了,学生的好奇心也提起来了。)

三、比较阅读,从人物群的对比获取主要人物性格信息。

我们在《药》中学习双线结构和人物塑造方法,在《项链》里学习西方细腻的心理描写,在《陈奂生上城》学习单线情节和人物“土洋结合”的心理描写,在《守财奴》里,我们又将收获些什么呢?

请你为老葛朗台挑选一位搭档,和你的同桌商量一下,这两个人的言行有什么不一样,这两个人中谁更令你叹为观止。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己选择与老葛朗台组队的配角,反映鉴赏主体对文本的一种独特的自我情感的移入,也是从某一角度与作者进行的双向交流;而不同角度的自由思考,又能激起学生的兴奋点、共鸣点,形成自由品味的艺术氛围和审美愉悦。从兴奋点、共鸣点的结合点上切入,

是由一般阅读通向文学鉴赏的一条捷径。)

预设:

可选配角:葛朗台太太、欧也妮、克罗旭

1、老葛朗台和葛朗台太太

老葛朗台:与女抢金子——临死舍不得金子

葛朗台太太: 与女赏肖像——临死舍不得女儿

2、老葛朗台与欧也妮(教师注:侧重于欧也妮自杀威胁一幕)

老葛朗台:为金子难分轻重——诱骗继承权——死不祝福

欧也妮: 为爱情以死相逼——抛弃继承权——照顾父亲

3、老葛朗台与克罗旭

老葛朗台:雇主——狡诈—————慈祥痴呆(装)——心狠手辣

克罗旭:公证人——见多识广——一度同情——————骇呆了

(点评:学生兴致勃勃地互相讨论,不时在纸上写下结论,经过十分钟的讨论,教师随机抽取几组到讲台评述自己组内结论,且讲且写,甚是有趣。在精彩处,师生都忍俊不禁,为其发言鼓起掌来。不少归纳,虽然不如预设整齐,却也比较深刻,评点中,学生初步结合人物的语言、行动、细节引证自己的论断。他们进入了角色,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就可以准确理解人物语言所蕴含的情感,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使自己的感情和文本中人物的感情相沟通,从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老葛朗台真是个与众不同者,他极端的利己主义、十足的拜金主义实在让人瞠目结舌。他的贪欲,具有极大的爆发性,他的全部生命活力都来源于对金钱扭曲的渴求,为此,他成为了守财奴。我们深刻理解他的异变,不得不感谢与他形成反衬或烘托的搭档们。烘托、反衬这一类侧面描写的方法在塑造人物形象、全面认识人物、加深印象方面必不可少的。

四、课文总结

对人物性格、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所作的细微具体的描绘,能生动表现出事物的特征,而为什么“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就需要看看他身边的人们,是如何众星拱月了。就是因为有了他们,老葛朗台贪婪、爱财如命的性格特征才如此典型。

(设计意图:在这里是对整个单元的一个回顾,温故而知新,毕竟,人物塑造的方法是小说鉴赏的重要方法。)

五、拓展

世界文学宝库还有不少“吝啬鬼”,如果不信,且去观察狠毒的《威尼斯商人》夏洛克,寻访龌龊的《死魂灵》泼留希金,找不到钱就要吊死的悭吝鬼阿巴贡,千万别落了为省一根灯草死不咽气的严监生。

(设计意图:简要介绍世界四大“吝啬鬼”形象,以及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儒林外史》严监生形象。)

板书设计

一、填写下面的简答题(练习概括全文的能力,检查自学情况,整理情节。)

1、主要人物:老葛朗台

2、老葛朗台的幸福=有钱、有金子

3、老葛朗台“大事记”:

(1)抢夺梳妆盒

(2)诱骗继承权

(3)看守密室

(4)临终法事

二、老葛朗台与配角们

1、老葛朗台和葛朗台太太(反衬)

老葛朗台:与女抢金子——临死舍不得金子

葛朗台太太: 与女赏肖像——临死舍不得女儿

2、老葛朗台与欧也妮(反衬) (教师注:侧重于欧也妮自杀威胁一幕)

老葛朗台:为金子难分轻重——诱骗继承权——死不祝福

欧也妮: 为爱情以死相逼——抛弃继承权——照顾父亲

3、老葛朗台与克罗旭(烘托)

老葛朗台:雇主——狡诈—————慈祥痴呆(装)——心狠手辣

克罗旭:公证人——见多识广——一度同情——————骇呆了

教学反思

我是第三次教这篇课文,前两次“文字粉碎机”般的板块教学方案虽然按部就班,却也缺少新意,小说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因为本节选中正面描写老葛朗台的文字已经很多,学生给葛朗台定性不难,可是他们总无法理解:为什么要写他,他有什么不同吗?甚至有学生质问“追求金钱有什么错”这一类误读。这回的改动,总算能够听到学生评述:“怪不得要写老葛朗台了。”他在群像中是如此突出,他的异化是如此明显,学生做好搭配,一一对比,就能发现老葛朗台与众不同的黄金“狂犬病”(学生在解读时想出来的名词)。

面面俱到,不仅肢解了文学精品,对学生审美鉴赏进行破坏,而且教学效果不好。“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不如只侧重一到两种技法,反而能讲深讲透,高中课文还有很多,何愁方法传授不了?


《守财奴》,教学实录》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4958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