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美国大学招生录取条件

美国大学招生录取条件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09-22 13:48:59 | 移动端:美国大学招生录取条件

篇一:美国大学招生录取到底啥标准?

美国大学招生录取到底啥标准?

导读:在申请美国大学时,很多招生官表示他们愿意招收"独一无二“、有特点的学生。然而,对于学生们的”独特性“每所大学审核的标准却又不同:比如,芝加哥大学招收学生的标准就是“有趣”,而耶鲁大学招收学生的标准是“服务社会”。那么,美国大学招生是否有统一的录取标准呢?我们中国学生对美国大学的招生录取制度又存在哪些误解呢?

在美国期间,我访问了许多顶尖大学。每一所大学的招生办公室主任都告诉我,他们要招收有特点的学生。但这个“特点”对于每一所大学而言,其具体涵义都是不同的。芝加哥大学的“与众不同”和斯坦福大学的“与众不同”就有着很大的不同;哈佛大学要求学生达到的标准和MIT的也不一样。至于这个涵义到底是什么,各校招生办公室对此讳莫如深,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圈外人更是一头雾水。因此,国内留学中介机构在帮助中国学生申请世界一流名校时,刻意求新求变,力求人为制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学生,企图迎合大学招生官的“口味”,不但达不到个人的预期目标,反而引起了普遍反感,坏了众人的大事:因为他(她)们跨越了美国大学招生中的底线——诚实。你可以不优秀,但你不能不诚实。

有一天,一位美国同行很认真地问我,美国一些权威研究机构认定来自中国学生的申请材料七成都不可相信,这是真的吗?听了这句话,我既感到无地自容,

又深深体会到模式化思维所带来的危害是多么严重!在我看来,岂止是各类中介培训机构在“制造”着所谓的人才,就连大学自己,不也正在陷入一种危险的“模式化陷阱”而不自知吗?例如,许多大学在招生宣传时都在强调自己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拔尖人才”。问题是,北大和清华的“创新精神”是一回事吗?复旦和上海交大的“国际视野”是同一种涵义吗?

从理论上说当然是不一样的,否则中国完全可以只有一所大学,集中所有的优秀学生,配置所有的优质资源,培养他(她)们共同的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然而,想要具体地说清楚不一样的地方到底在哪里,似乎又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这说明,对于这一类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我们可能还没有想通想透。但美国一些顶尖大学却早在建校之初就把这些问题想透了。比如,芝加哥大学招收学生的标准就是“有趣”。至于什么叫做“有趣”,怎样判断一个学生是不是“有趣”,它自有一套独门秘笈;再比如,耶鲁大学招收学生的标准是“服务社会”。至于如何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具备了这样的素质,它也有自己的一套测试评估体系。也许我们需要抛弃那些看起来诱人却实际上没有任何特色的“大词”,扎扎实实地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特点,确定相应的人才选拔标准。

近年来,随着高考后知分填报志愿方式的全面铺开,中国大学的高考招生录取工作已经完全蜕化为一项不需要任何智力投入的程式化操作,仅凭计算机就可以完成,几乎视大学的人才选拔为儿戏——的确如此,只要认识名字和数字的孩童就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大学招生录取工作——又怎么可能选拔出真正适合

自己培养的优秀人才呢?与此相比,美国大学的招生却是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其专业性主要体现在:

首先,除了招生办公室内部工作人员外,外围人员——包括面试官和阅读者——对于招生的核心内容几乎一无所知。他(她)们只是受招生办公室或雇佣或聘请或义务为其工作,并不能决定某一学生是否能够被录取。至于最终决定录取某个学生的因素是什么,除了录取委员会之外,其他人均不清楚。为了防止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不止中国才有——招生政策几乎年年都会发生变化。因此,虽然偶尔也能够在网上看到一些人披露担任大学招生官的体会——在法律允许解密的情况下——但内行人都知道,这些指导和建议不仅没有多少参考价值,有时候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其次,录取学生的决定是招生委员会独立做出的。在许多顶尖大学里,招生委员会的主要构成是招生办公室核心成员。我原以为,在美国大学招生中,教授是最重要的群体。一方面,按照美国大学“教授治校”的传统,在招生这类重要事务上,当然应当由教授说了算——国内某些学者正是这么说的;另一方面,中国大学这几年的自主选拔录取工作,主要由教授来组织命题和面试,决定是否将某一学生作为提前录取的候选人,以此体现选拔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谨性。事实上,这可能是一个想当然的误解——至少对于某些大学来说,教授在本科招生中的作用极为有限,甚至完全没有任何影响力。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美国同行告诉我,在研究生招生中,教授所起的作用很大,甚至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但本科是通识教育而非专业教育。招生目标是要选

择那些能够和本校价值观和精神文化相匹配的优秀学生。教授也许是某一专业领域的权威,但这种专业性权威却恰恰有可能会损害他(她)立足于招生全局对学生的判断力,学生在某一领域——这一领域是教授所熟悉或不熟的——表现出来的能力也许会遮蔽他(她)的双眼。因此,在这些大学里,招生必须要由专业化的招生专家来完成,教授反而被排斥在外。

第三,进入招生季之前,招生办公室会组织专业化的培训。比如,全美最顶尖的公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每年都会对阅读者进行长达两个星期的培训,目的在于尽可能降低阅读评估时的误差。在有些大学,招生甚至是一门融合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科学选拔人才的交叉学科。建立在如此高度专业化基础之上的大学招生,其精度和准确度当然都是惊人的。我原本以为,美国顶尖大学的招生都是集科学性严谨性于一身,即使没有将所有的标准量化,至少也不会跟着感觉走。事实并非如此。比如,全美最顶尖的文理学院之一威尔斯理女子学院——赫赫有名的宋氏三姐妹和冰心都毕业于此——的招生完全没有任何标准,纯粹依赖招生委员会的主观感觉。进入招生季之前,大学也会组织培训,但相对简单,只就一些大的原则和法律上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做出必要说明。我对此很不理解。

威尔斯理学院招生委员会主席步起跃教授告诉我,所谓标准,本来就不一定科学。如果你能够提出一条标准,理论上一定会有相应的东西来挑战它。我质疑说,我所了解到的美国顶尖大学的招生似乎都是有严格标准的。他笑着说,你访问的大学都是以男性职员为主的吧?大凡相信明确标准的多是男性。但威尔斯理

学院是一所女校,80%以上的职员是女性。女性的特点是相信直觉,认为看不见的直觉比看得见的标准更可靠,也更有效率。无标准恰恰就是威尔斯理女子学院的办学特色和标志。美国顶尖大学招生录取制度的多样性由此可见一斑。

如果没有标准的话,怎样才能保证招生录取的公平性和生源质量呢?美国顶尖大学的回答是校友面试。近年来,由于华裔学生申请数量剧增,美国本土也有越来越多的中介机构从事大学申请材料的指导包装工作,导致大学对申请材料的可信度有所下降——不只是针对中国学生——因此更加依赖校友面试。事实上,美国大学采用校友面试的方式人所共知,但对于为什么会采用这种方式的原因却未必清楚。

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确保校友的公正和诚实呢?步起跃教授说,采用校友面试是因为校友最了解自己母校的文化,因而能够结合在学校的教育和毕业后工作生活的体会帮助学校寻找和这种文化最相匹配的学生。我问他,如果校友不诚实怎么办?他盯着我看了很久,缓缓地说,我不明白你为什么会这么想问题。我们相信我们的校友。她们是我们亲手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是诚实的。威尔斯理一百多年的历史也证明她们是诚实的。听到这番话时,一股凉意直冲胸臆,令我几乎喘不上气来:对自己所培养的人具有绝对的信心,这是何等巨大的教育力量!这难道不正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教育工作者毕生的追求吗?

篇二:DIY留学:美国大学有条件录取

360教育集团美国部专家介绍:有条件录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双录取”。对于美国留学的无语言录取是近年来开始慢慢开展起来的,这也是中国教育迈进国际化的一个良好势头。那么无语言录取的特点和优势以及适宜人群分别是什么样的呢?

一、有条件录取的简介

一般来说,有条件录取分为两大类:

1、未毕业的在读学生申请学校时获得有条件录取(通常是指高三或大四的在读学生),这类录取的申请者会被要求提供高中三年或者大学四年的成绩及相关的学位证或毕业证。

如果申请者是在读生,还未毕业取证,那么这时候就可以申请有条件录取,先向申请学校提供高中两年或大学三年的成绩及其他相关证明资料,学校审批合格后,会向这些学生发放有条件录取通知书。等学生的毕业证、学位证和最终成绩单拿到后,申请者再向申请学校提出将有条件录取通知书更换为无条件录取通知书的申请。

2、美国大学通过学生提交的申请表格、学习成绩单、推荐信、简历、个人陈述等申请文件对学生进行审核,根据学生以往的学术成绩,以及所申请的大学的专业或课程的要求,认为学生在学术上已符合入学要求,同时,针对学生没有托福、GRE/GMAT等语言成绩,或者这些语言成绩达不到学校的标准,学校可以签发有条件录取通知书。

通常,这类申请的学生在收到学校录取通知书的同时,还会收到一封来自语言中心的录取通知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双录取”。语言中心一般设在大学校园里,学生到校报道后,首先要接受语言测试,中心根据测试结果,安排学生学习相对程度的课程。

一般来说,高中毕业生需要读半年到一年的语言,本科生则是半年左右的语言课程。达到相应的语言成绩要求后,就可以直接就读大学本科或者研究生的课程了。

二、有条件录取的适宜人群

对于无语言录取的适宜人群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没有语言成绩的学生;

2、没有语言成绩,但成绩偏低,特别是听说能力非常弱的学生;

3、有语言成绩,且达到标准,但是听说非常差,希望提高英语水平的学生;

4、没有GMAT/GRE成绩,要申请有条件入学的研究生;

5、对学校地理位置要求较高的学生。

无语言录取的如果进一步细分的话,也有以下几类人群:

1、英语成绩良好,但是因为在高三或者大四才有前往美国留学的想法,所以准备时间不充分或者根本没有时间进行语言考试准备的同学;

2、英语水平一般,参加托福、GRE/GMAT考试,成绩达不到学校要求的同学;

3、英语水平低下,无法通过或者根本没有勇气参加托福、GRE/GMAT考试,但是家庭条件允许留学,而且孩子个人留学意愿较为强烈的情况;

4、希望能够接受世界顶级的教育,可以获得良好的未来发展,及优秀的个人能力的同学;

5、有若干年的工作经验,需要充电提升自我,但是无法静下心来学习语言的同学;

6、艺术类学生,文化课及语言成绩都荒废许久,希望前往美国进修,但是在国内学习语言短时间内不能有长足进步的同学。

三、有条件录取的优势

优势一:开学时间灵活

优势二:申请周期短

优势三:录取学校相对排名高

优势四:签证成功率高

篇三:美国大学录取的规则

美国大学录取的规则

美国大学招生的录取规则

简而言之,美国大学招生注重考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成就。

具体而言,大学招生官需要考究很多因素:

1.四年高中平均成绩(GPA)和学生在所在高中的排名;

2.SAT等标考成绩;

3.课外活动工作量及成就;

4.申请大学小作文(Essay);

5.老师推荐信;

6.AP/IB课程;

7.面试表现;

等等……

平时成绩,很重要

在以上各项录取考核中,很多人错误地认为SAT是最重要的因素。其实,真正最最重要的是平时成绩。虽然各个大学侧重略有不同,但平时成绩大致都占了40%左右的比重。 平时成绩的评估并不简单地是个GPA的事情。尤其在申请好学校、好专业时,还要看高中课程的组合和难度。课程组合不仅要能体现学生主攻方向的一致性,而且要跟所申请专业有相关性。高中课程有三个难度级别:普通课程, 荣誉课程,以及AP/IB课程。学生既不能为确保得A而不选高难度课程,因为这样会被认为没有自信心、缺乏挑战精神;也不能过度追求高难度课程而导致GPA下降,因为这样会被认为不自量力、缺乏判断能力。所以这里必然有个度、有个平衡的问题。当然,如何掌握这个度,怎样取得这个平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同时,围绕GPA成绩和AP/IB课程,广大家长和学生心中一直有很多疑惑、甚至不少误解。市面上,则流传着各种互相矛盾、彼此相左的观点,争执不休、议论不止。正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为此,笔者特意做了深入调研,从怎样计算GPA开始,到介绍大学招生的一些具体过程,最后指出选修AP/IB课程时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尽可能详细地回答围绕GPA和AP/IB课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希望对广大学生和家长有所帮助。

问题一:GPA是怎样计算的?

GPA英文全称Grade Point Average, 中文通常翻译成平均成绩点,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学生在某个阶段所选各门课程的成绩平均数。对于将要申请大学的高中生来说,平均成绩点就是其高中四年里所有课程成绩的平均数。

那GPA是怎么换算的呢?字母分制、4.0分制、百分制之间最常用的换算方法是:

A+ = 4.0 = 97-100

A = 4.0 = 94-96

A- = 3.7 = 90-93

B+ = 3.3 = 87-89

B = 3.0 = 84-86

B- = 2.7 = 80-83

C+ = 2.3 = 77-79

C = 2.0 = 74-76

C- = 1.7 = 70-73

D+ = 1.3 = 67-69

D = 1.0 = 64-66

D- = 0.7 = 60-63

F = 0.0 = 0-59

通常,平均成绩点的计算,不仅要考虑每门课程的得分,还要考虑每门课程有多少学分/学时。通常的算法:先把每门课的成绩乘以该课程的学分/学时,再把这些成绩和课时分别相加,最后用成绩的总和除以课时的总和,所得结果就是平均成绩点。用公式来表述就是:

GPA=【(课程1成绩*学分1+课程2成绩*学分2+课程3成绩*学分3+课程4成绩*学分4+…..+课程n成绩*学分n)】/【学分1+学分2+学分3+学分4++…..+学分n】。

在实际操作中,各个高中的具体算法会略有不同。比如有的高中会把A+算成4.3。更有一些私立高中,比如Philip Exeter Academy,采用11分制。另外,每个高中课程难易差别也很大,有的高中有很多AP/IB课,有的AP/IB课则比较少。有的高中在计算GPA时会根据课程难度进行加权调整。另外,有的高中会把学生按GPA排名;有的只给出一个范围,如前5%,但没有具体排名。

在申请大学时,每个高中的counselor会把自己高中所提供的所有课程、每门课程的难度系数、有多少学生选修、每门课程学生的成绩分布等详细信息送交各高校。

在录取过程中,大学招生官会根据高中counselor提供的课程信息,重新计算GPA。难度较大的AP/IB课程会对最后的GPA影响很大。如果一个学生选了很多AP/IB课,而且每门AP课的成绩都特别好,那该学生的最终GPA会得到很大提升,很有可能会超过4.0。 问题二:什么是AP/IB课

既然AP/IB课程这么重要,那到底AP/IB课是什么?让我们先来对AP/IB课做个简单介绍。

AP课程介绍

AP是AdvancedPlacement 的缩写,中文可以翻译为大学预修课程,是由美国大学理事会(The College Board)赞助和管理、让高中学生可以提前选修的大学课程,相应的考试称为AP考试。

1951年,福特基金会启动AP项目,推荐在高级中学进行一些大学水平的课程、参加学分考试,并允许他们在大学时获得同等学分。1955年,转由美国大学理事会管理运作AP

课程。1956年,首次举办AP考试,当时的考试课程只有11门。经过60多年的发展,目前有22个科目、37门课程,囊括了音乐、历史、计算机、数学、英美文学、美国历史等等。现在,AP考试已经成为由美国大学理事会主办的全球性统一考试,每年5月初的两个星期在全球80个国家统一举行。

目前在美国,已有1万六千多所高中开设AP课程。全世界40多个国家的近四千多所大学承认AP学分,并把它作为重要的入学参考标准,其中包括哈佛、斯坦福、耶鲁、普林斯顿、麻省理工等世界顶级大学。

学生在AP考试中成绩突出的,将获得AP优异奖(APScholar Awards)。AP优异奖分5

个档次,难度由低到高分别如下:

1)AP Scholar:所有参加的AP考试中,有三科或三科以上成绩超过3分的学生

2)AP Scholar with Honor:所有参加的AP考试中,有四科或四科以上成绩超过3分,且平均分数在3.25分以上的学生

3)AP Scholar with Distinction:所有参加的AP考试中,有五科或五科以上成绩超过3分,且平均分数在3.5分以上的学生

4)State AP Scholar :由华盛顿特区及美国境内各州各自选出两位参加过AP考试并符合3分以上的AP考试成绩最多而且考试平均分数最高(需高于3.5分以上)的两位学生(男女生各一名)

5)National AP Scholar:颁发给美国境内所有参加AP考试的学生中,有八科或八科以上成绩超过4分,且平均分数在4分以上的学生


美国大学招生录取条件》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5033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