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中国达人秀女导演

中国达人秀女导演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09-22 17:19:30 | 移动端:中国达人秀女导演

篇一:《中国达人秀》节目分析-完整版

平民选秀一把“火”

——《中国达人秀》节目分析

去年全球最火的歌手是谁?是在《英国达人》舞台上一唱成名的平民偶像苏珊大妈,连奥巴马都是她的粉丝,唱片销量创造了英国个人专辑周销售的最高纪录。而今这一奇迹也有可能发生在你身上。今年东方卫视与《英国达人》版权方Fremantle Media公司签约,这个全球最大的选秀品牌落户国内,变身为无门槛选秀《中国达人秀》。

2010年7月23日晚,全球最大的选秀节目中国地区版《中国达人秀》在东方卫视华丽登场。

一、一次“舶来品”的收视胜利

“《中国达人秀》要火了。 ”7月25日,该节目首秀亮相荧屏后,一些观众在网上这样留言。

互联网上的数据显示,《中国达人秀》第一期节目以平均8.0的收视率成为上海地区收视冠军,在全国26城市同时段收视率达到1.37,排名第二。差不多在同时期,湖南卫视《快乐男声》10进8直播全国收视率为0.83,青海卫视《花儿朵朵》全国总决赛10进8的比赛收视率仅0.09,两者收视相加均不及《中国达人秀》首期节目。如果说第一期的高收视率可能是“偶然”的话,到了8月1日的第二期节目播出后,央视索福瑞数据显示全国收视率达到2.1%,已经是首期节目的1.5倍。毫无疑问,节目真火了。

值得一提的是,和以往任何一个多多少少经过“本土化”改造的选秀节目相比,《中国达人秀》是不折不扣的“舶来品”——不仅节目版权购自英国选秀节目《英国达人》,且节目录制全程由《英国达人》团队负责“监督”。

可以说,这是一次“舶来”程度极高的节目模式。无论是舞台还是赛制,《中国达人秀》坚持和《英国达人》的做法一致。此外,三个评委如无必要都将“从一而终”,比赛场地定在了高级别的音乐厅,录制现场有超过20个机位拍摄方方面面的细节。节目模式和《英国达人》的相似度达到90%。

有专家评论认为,《中国达人秀》既没有生硬的“山寨”国外模式,也没有在本土化改造中“水土不服”,是近年来不多见的成功模式。

下面,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分析《中国达人秀》是如何“火”起来的。

(一)、选秀标准:“零门槛”,拒绝畸形审美

“没有任何门槛,不限任何才艺。”这是“全球最大选秀节目”的核心标志,《中国达人秀》也将致力于打造“零门槛”的选秀节目,让拥有才华和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参与到其中来展示其天赋和潜能。

“零门槛”绝不意味着没有标准。目前选秀最热门的话题恐怕是“伪娘”,零门槛的《中国达人秀》欢迎同类型选手吗?该节目导演金磊对这一话题表示遗憾:“当然大家都想制造话题,但如果火候把握得不好,就是选秀的悲哀。男人也爱美,化点小妆也不奇怪,如果作为这一代的个性来表现,我是不赞同甚至是有点厌恶的。才艺表演应该是带给人美的,而不是一些哗众取宠的东西。”金磊认为,选秀节目的精神内涵应当是梦想和奇迹的实现,应该传达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

金磊向记者表示,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将力图选出那些像“苏珊大

妈”一样平凡而富有才华、拥有梦想并渴望奇迹的普通人,并让他们走上世界的舞台。

(二)、节目理念:相信梦想,相信奇迹

《中国达人秀》上海赛区的第一轮海选正在进行,针对前一阶段海选过程中出现的争议选手和争议现象,导演组昨日宣布了节目理念——相信梦想,相信奇迹。此前,由Fremantle Media公司举办的“达人”系列节目走遍世界上40多个国家,让无数普通人在这个舞台上实现了人生的梦想。如今,节目走到中国,拥有了更广阔的天地,也会迎来更多怀揣梦想、渴望奇迹的普通人。

在上海赛区第一次海选的现场,江西女孩刘欣然尽管从未接受过专业的声乐培训,但评委一致认为,她的高音与莎拉·布莱曼有几分神似;双臂残疾的选手孙俊荣特地从河北老家赶到上海来参赛,5岁时他因双手神经萎缩被迫截肢,但并没有因此对生活失去希望,每个月都坚持去业余音乐班学习;来自世博会非洲联合馆的LuLu在中国已经生活了9年,还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23岁的朱玲带来了拿手的皮影戏,她是侏儒症患者,却从未因此自卑??现场评委秋林表示,真正能够让人们留下美好印象的选手,绝不是那些依靠奇装异服或者怪异表现博得关注的人,“请相信真诚,相信梦想和奇迹的力量”。

《英国达人》版权方驻中国总代表杨媛草表示,“达人”系列选出来的优胜者是真实的,“《中国达人秀》不拒绝任何才艺,不拒绝任何梦想,这个节目引导的和宣扬的一定是积极的,能代表中国的国际形象,他们带给观众的是追逐梦想的启发和共鸣。选秀节目创造的不是一夜成名的奇迹,绝大多数获胜者都是真正追求演艺或歌唱梦想的人,在登上这个舞台之前,他们都付出了很多艰辛和努力”。

(三)、“达人”阵容:平凡真实

在达人秀的舞台上,有藏龙卧虎的民间天才,有雷力十足的“霹雳”达人,有追逐梦想的平民“草根”,更有感动人间的百姓真情。

《中国达人秀》自开播以来就备受关注,到目前已经进行了四场比赛(截止到2010年8月16日)。它不是中规中矩的唱歌选秀,也不是拼脸蛋的偶像选秀,这里有的是各式各样的能人、怪人、强人。饱受观众和网友热议的“猪头哥”就是其中一员。

这是怎样一头感动中国的“猪”?装猪选手名叫周彦峰,河南人,35岁,在上海街头卖鸭脖子。他的表演仅短短20多秒,模仿拖猪、杀猪动作,并配上猪叫和宰猪声音。当评委们认为这段表演没有才艺可言纷纷说“NO”时,面临淘汰的周彦峰着急地说:“我比赛是为了我老婆而来的。”他说老婆喜欢唱歌,他每天凌晨收摊时看见老婆在桥洞下无聊地唱歌,觉得很心酸。他希望能通过装猪参赛以获得奖金,开一家哪怕很小的卡拉OK厅,能让老婆尽情歌唱。由此,赛情顿时巨变,他的一句“我为老婆装猪都可以!装任何东西都可以”的真情告白,竟让现场的嘲笑一下变成全场掌声。人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但这对夫妻的真挚爱情感动了无数观众。这段视频被网友冠以“感动”标签迅速传播,秦海璐就是这样被感动的。

其实,像周彦峰这样能感动观众的荧屏“达人”还有很多,如“无臂钢琴王子”刘伟、“孔雀哥哥”姜仁瑞、“表情帝”杨迪、“袖珍女孩”朱洁、男版“苏珊大妈”朱晓明、民工街舞团、80后饶舌达人寿君超等。由此,有人称赞《中国达人秀》是娱乐版的《感动中国》,人们在感动的同时,都能感受到一种心灵震撼。

(四)、评委“变身”:走上“温情路线”

8月12日,《中国达人秀》节目研讨会在京举行,广电总局收听收看中心主任金文雄及各界专家共同为节目把脉,称赞在该选秀节目看到了中国人的主流价值观,节目评委伊能静、高晓松、周立波集体收起“毒舌”,也被认为是成功的一大要素。

在《中国达人秀》中,评委们不再以“毒舌”的面目出现,而是充满了“温情”,对此,广电总局金文雄主任表示,评委高晓松、伊能静、周立波的点评突出了人性的关怀,与过去的选秀节目相比,没有了恶语伤人,而是更多地表现出对选手的尊重、欣赏和善意关爱。

在8月8日达人秀的现场,失去双臂的青年刘伟用脚弹斯特劳斯,三位评委掌声不断,伊能静都哭了。喜欢质疑的评委高晓松说,这样的年轻人怎么能够弹动钢琴,而且打动人心,评委的坦诚不仅拉近了参赛选手之间的距离,还营造了和谐、真情互动的氛围。

(五)、专家评审与大众评审的结合

表演选秀类型的真人秀在淘汰选拔机制中需要引入专家元素,从专业角度对参与者的专业水平进行评估。但是真人秀不同于专业比赛,观众同样要参与决定选手命运。所以,选手的专业水平和个人魅力都会同样发挥作用。这种选拔机制正好体现了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的特点,成功的不是最好的而是最有人气的。观众投票在真人秀节目中至少具有与专家同样重要的作用,甚至有时候要故意强化观众的作用。

在达人秀的舞台上,除了现场专家评委针对选手在台上的表演做出评判,现场观众对选手的去与留也掌有一定的评判权。在《英国达人》的舞台上,现场观众也参与决定选手的命运,观众对评委的评判若有异议,可以大声地“嘘”评委。 而《中国达人秀》貌似也在刻意模仿这种评判方式。

记得“中国最棒的男人”姜仁瑞那场,他刚开始演绎自己发明创造的自动“孔雀开屏”舞,三位评委集体给了他“No”,但是,在听完他此行只为博瘫痪在床8年的老伴一笑的感人故事后,现场观众集体起立,为这位老人鼓掌,并大声呐喊“Yes!”最终,评委重新表决,老汉成功晋级!

由此可见,在达人秀的舞台上,现场观众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

二、成功地本土化改造——承载社会主流价值观念

广电总局收听收看中心主任金文雄对该节目的本土化改造也给予肯定,“我们国内的真人秀去借鉴和引进西方真人秀的模式也不少,但是其中有七八成都不成功,要不就是走歪了,去体现人性阴暗心理;要不本土化改造得过于花哨。而《中国达人秀》改造得很好,符合中国国情,节目有思想性,传递自信理念。”

普通人展示不普通的才艺,缘何成为收视热点?专家指出,荧屏刮起“达人风”的根本原因是,普通人的“梦想成真”易引起大众心理的共鸣,例如从《英国达人》中走出的小人物“苏珊大妈”、曾是手机销售员的保罗?波特斯等。但和唱歌跳舞中发掘 “草根偶像”的选秀节目相比,“达人秀”更注重甄选普通人中拥有不普通才艺的人,也因此形式更丰富多样,内容千奇百怪,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例如,在《美国达人》第二季中,特瑞?菲特(Terry Fator)便以腹语表演获得冠军。

此外,《中国达人秀》里的小人物,有着共同的时代背影——中国式梦想。比如,男版“苏珊大妈”朱晓明表现的是勇气,“孔雀哥”姜仁瑞代表着不离不弃,“无臂钢琴王子”刘伟则展现了坚韧与执着。在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眼里,

30年来中国人一直坚守着一个“中国梦”,那就是渴望获得尊重和认可,渴望活得精彩而有尊严,通过自己改变自己,通过个体的奋斗改变命运。“‘达人’的故事其实就是‘中国梦’的故事:对社会有抱怨很正常,但不要忘了要与消极赛跑,梦想要比抱怨跑得更快,更强有力,而这正是当今社会最需要倡导的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最后,有必要指出的是,“达人秀”虽然突破性为“真人秀”融入情感因素,结合参赛者的背景讲故事,一旦把握不好,极易演变成“感动中国”秀。与《中国达人秀》相比,《英国达人》显得更加客观,更加注重才艺的表现,而前者美中不足是故事性太强,煽情元素过多。英国达人首肯的是才艺,而我们的达人秀恰恰是夸大了人物背后的故事(“孔雀哥”那场),像颗颗“催泪弹”一样,让观众潸然泪下。短时期内,这种手段或许会受到观众的追捧,但长此以往,很容易使观众审“故事”疲劳,以致再听到感人的故事会变得无动于衷,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偏离了节目的初衷。

选秀节目发展到今天,观众已经累了。当我们既没有2005年张靓颖那样的好声音值得期待,又对“伪娘”“黑幕”“潜规则”等炒作雷的麻木的时候,更多的观众希望的其实只是一些平和而又贴近的东西。希望《中国达人秀》这场平民选秀活动,会在一系列感动中,承载起一种主流价值,显现出一种精神力量,为社会架构起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为我们紧张疲惫的生活增添斑斓的色彩??

篇二:中国达人秀

《中国达人秀》成功之道浅析

自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节目播出以来,在较短的时问内即获得了媒体与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无论是从“相信梦想,相信奇迹”的节目理念,还是从这档节目中体现出来的人文情怀,以及淳朴的、非刻意矫揉造作的节目制作风格等,都值得新闻工作者们思考与探讨。 根据央视索福瑞提供数据显示,《中国达人秀》2010年7月25日开播盛典第一期收视率:上海地区7.96,全国1.37,排名全国第二。2010年l0月l0日全国总决赛:上海地区34.88,全国5.70,排名全国第一。良好的、健康的电视选秀节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之余释放内心压力、增强生活情趣、提高公众自身素质的重要精神食粮。中国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在众多选秀节目中短时间内即取得超高收视率,无疑是一款不可多得的优秀节目。《中国达人秀》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以下几点因素是取胜的关键。

一、特色的节目模式

自从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创造了收视神话并且取得了轰动性的社会影响后,其他各省市电视台也纷纷推出各种形式的电视选秀节目。如果从首届《超级女声》选秀节目算起,中国荧屏选秀活动已经历时近七年, “七年之痒”让最近几大选秀赛事不约而同进入了瓶颈期,选秀大省湖南参与的两档选秀节目《快乐男声》和《花儿朵朵》收视率纷纷跌入历史新低,尽管节目组绞尽脑汁,甚至搞出“伪娘” 和“中年大妈”这样的噱头,依然难以挽回收视低潮的大趋势。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节目却异军突起,成为同类型节目中的收视冠军。

综合对比各省市电视台众多的选秀节目可以发现, “中国达人秀”与“超级女声” 、“超级男声”等众多偶像类选秀节目有着很大的不同。其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对选手没有固定的标准去选择,可以令普通人实现自己大的梦想。 “没有任何门槛,不限任何才艺。”这“全球最大选秀节目”《中国达人秀》的核心标志, 《中国达人秀》也将致力于打造“零门槛” 的选秀节目,让拥有才华和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参与到其中来展示其天赋和潜能。节目通过整合东西方文化的精髓,依靠多姿多彩的娱乐节目表演来进行细心的调制,同时融人中国本土特有的文化元素,以轻松、精致、幽默的形式来体现其独特性。

《中国达人秀》总导演金磊演认为在整个节目进行过程中,不采用灯光、音效等特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还原普通群众生活中的淳朴、纯真的生活;不去使用那些约定俗成的鼓动甚至炒作煽情手法,目的就在于将舞台真正留给那些普通的观众。这些被选择的节目往往传递出了普通群众的真情、真心、亲情、友情、能力、拼搏奋斗以及团队精神等等,为普通群众创造出了一个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的舞台。深入了解《中国达人秀》节目就会发现,情感的延续始终是其一条隐形的线索。这不是刻意为观众营造的,而是通过让观众通过选手真实的表现去领会。人文情怀,淳朴的、非刻意的矫揉造作的节目制作风格强烈地、真实地冲击着观众的感官,这也正是《中国达人秀》的魅力所在。

二、独特的比赛规则和评选方式

传统的电视节目分类有较为明显的“真实” 和“虚拟”之分。前者如新闻,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后者如电视剧,是一种源于生活的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化表现,而不完全是生活真实的再现。而真人秀的出现,则同时融合了“真实” 和“虚拟” 这两种属性。《中国达人秀》即属于“真人秀” 。电视真人秀节目通常没有预设的剧本,而只是事先预设游戏规则,节目内容的构建过程即是参与者在规则下的集中表现。参与者的活动表现带着其自身真实的个人风格,然而由于规则的限制,这些表现又不会完全真实地出现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虚与实的结合恰到好处,使得“真人秀”又具有了另一份无限诱人的魅力。

《中国达人秀》的选秀规则大致分为海选、半决赛、决赛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海选,即由评委根据第一印象直接决定选手的去留;第二阶段——半决赛,在半决赛中,其中每组只有两个名额可步入最终的决赛,在这个活动选拔之中,由场外观众通过电话投票选出每一

组得票数最高的选手直接晋级决赛,剩下的选手则由评委在得票数第二和第三的选手中选择一位步入决赛。第三阶段——决赛,决赛的最终冠军直接是得票数最多的选手。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达人秀》的比赛场地选择了上海音乐厅。平常普通老百姓进入这样一个高雅的音乐殿堂看节目的机会都极少,如今却能够亲身站在这里表演自己的节目,自由地展示自我。从这个层次上说,它大大不同于“超极女声” “快乐男声”等偶像类选秀节目,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对前来参加比赛的选手们没有刻意设计的死板的选择标准,真正能够让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通过自身突出才艺的展现,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电视平民选秀节目被视为“大众娱乐大众”的代表,最大的特点是其“平民性”,绝大多数参赛者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而其胜负也由大众定夺,而非刻意的包装与炒作。《中国达人秀》节目根据目前较为盛行的电视选秀类节目的游戏规则,其参与者主体大多是生活在社会各个层次的普通百姓,由于该节目由三位比较有名的评审员组成,三位评审的合作伴随着比赛活动的整体进行更加默契,同时,通过“海选”等环节的层层评选,最大程度地保证民众参与的公平性。

三、节目内涵的深层次挖掘

对新媒体的重视和利用,对节目的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众多选秀节目的制作精英,从海选开始就大力借助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进行声势浩大的宣传。同时,大力将网络媒体引入节目宣传中来。网络传播媒体的介入,使得选秀节目具有了全民参与的特性。《中国达人秀》是集电视、广播、纸媒体、互联网和手机传播等传播媒体为一体的,可以进行群众与节目互动性传播的成功范例。

电视选秀节目在荧屏热播的同时,也诱发了一场热烈的社会大讨论。而这些电视选秀节目中在社会人群讨论较多、影响较大的,也非2010年的《中国达人秀》莫属。低门槛的比赛规则,使得上至八旬的老人到下至四岁的小孩都能上台秀一把,使得身残而志坚的残疾人,来自北京的断臂男孩儿刘伟在成功地在舞台上演绎了脚弹钢琴的惊人之作后,成为“平民偶像”。高晓松评委在评价时曾意味深长地说: “我们应该放弃所有对生活的抱怨,精彩地活下去。” 《中国达人秀》给人们带来的不单单是工作之余打发时间的娱乐消遣活动,更是给人们带来了一场感官上和精神上的饕餮盛宴,断臂男孩儿刘伟的夺冠,使中国传统文化中真善美的部分在节目中显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体现了节目本身乃至整个媒体行业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中国达人秀》丰富的节目素材储备与展示让几乎所有的观众都能从其中找到那份属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参与其中的各种媒体让人们更加便利、更加自由地对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话题畅所欲言。近似疯狂的观众、权威的专家、冷静的学者、热闹的媒体、精明的主办方、收视率极高的上海东方电视台??这一切造就了2010年最火的荧屏选秀节目。无论是表演者的深情表演还是发言者的壮语豪言,亦或是参赛者喜闻乐见的趣事等无不真实地表现出了广大普通人民群众的追逐梦想的心声,这些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了这场波及到全社会的大讨论热潮之中。

与近些年来目的在于制造明星的众多选秀节目相比,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更具群众精神,当各种各样的选秀节目逐步淡出公众视野的时候,普通人民大众依然记得的是《中国达人秀》舞台上那些丰富多彩的、让人羡慕与感动的真情与美好。

此外,在《中国达人秀》中出现的很多选手是常在其他舞台屏幕中积极活动的“明星” ,例如“羌族小煞”杨迪,从2005年开始,就已经走红网络, “变脸奶奶”李红沁和“袖珍女孩”朱洁,也都曾在其他电视节目上露过面。他们都经过多次的舞台历练,他们的本领、出身等等,大家可能都耳熟能详了,但是他们体现出来的是自己对梦想的执着,对成功的渴望以及在追逐梦想过程中的眼泪与喜悦,使得大家还是以饱满的热情接受他们。

结语

纵观内地“选秀大军”早已没有了最初时的昂首挺进,大多数都在步履维艰。《中国达人秀》的成功,也并非是内地选秀栏目原创精神的体现。从主持到舞美再到赛制环节,整体形势都克隆《英国达人》的制作宝典。“达人秀”的成功在其对节目内容的把握上。在节目内容上,《中国达人秀》中出彩的是中国最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真实的表演以及流露出的各种“情” 。然而对于任何选秀栏目来说“实力才是硬道理”,才是取胜的关键。但这一点却是内地选秀栏目中最大的“软肋”。《中国达人秀》的崛起或许代表着内地选秀栏目的起步与发展,但中国选秀节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篇三:浅谈中国达人秀

浅析《中国达人秀》节目

《中国达人秀》第一季节目自2010年7月25日起每周定期在上海东方卫视播出,于2010年10月10日在上海八万人体育场进行了总决赛的最后角逐。在两个半月的时间里,在无数中国观众的见证下,24强的选手通过层层竞争和淘汰,最终诞生了中国第一位并且也将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演出的达人——“断臂钢琴家”刘伟。这场华丽的视觉盛宴落幕至今已有两个多月,但它所带来的巨大轰动效应和中国电视真人秀的未来趋势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

作为三位评委之一的周立波曾说,《中国达人秀》就是一场全民的嘉年华。的确节目自首期开播以来就在上海地区乃至全国获得在娱乐节目中独占鳌头的高收视率。节目本身的吸引力以及节目的市场化、商业化路线都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的娱乐参与精神。《中国达人秀》的24强参赛选手,每一个参赛选手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他们所具有的达人的潜质,更体现《中国达人秀》的宗旨:平凡人也可以成就大梦想,相信梦想,相信奇迹!“断臂钢琴家”刘伟、胖女孩蔡铀勍、“小周立波”张冯喜、“中国版苏珊大妈”朱晓明、“孔雀哥哥”姜仁瑞等等。这些达人们或许身份平凡,外表普通,但每个人都身怀绝技并渴望在舞台上实现梦想。这满足了老百姓的求新求异的娱乐需求,更迎合了无数草根阶层渴望表现、追求个性的心理需求。因此观众给予高度的关注和极大的热情,网络每期的视屏在排行榜高居不下,大家通过手机短信、微博和博客纷纷传达对自己喜爱的选手的支持。同样为了让更多的普通人参与进来。《中国达人秀》在上海、深圳、北京、武汉、天津、成都设立了六大赛区,以及西安、沈阳、昆明、广州、重庆五大超级加油站,并在全国多个城市举办过海选活动,海选通常在商厦或者其他中小型的室内、室外舞台举行,并且通过联合一些大的商业品牌在商场、超市举行各种海选活动,并以与明星面对面等为奖励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这场全民盛宴中来。

如果说2004年的湖南卫视以《美国偶像》为蓝本推出的《超级女声》是对电视真人秀节目在中国土壤下生存的一次拯救,那么继《英国达人》在全球迅速蹿红后,上海东方卫视与FremantleMedia合作旨在中国推出最大的达人秀节目。结果证明在全球泛真人秀的时代,电视真人秀在中国这片土地迅速地通过实现本土化来获得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或许在电视包装日益商业化的时代,愈来愈多的成功的电视节目遭到很多人的置疑。同样《中国达人秀》每一位参赛选手的背后非同一般的着实感人的经历在让人黯然落泪之后不禁会产生媒体故意为之,意欲煽情出位的疑问,为的就是以情吸人,从而牢牢控制失踪居高不下的收视率。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场民众高参与度的选秀节目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电视真人秀在中国近期发展的最高水平。

一、 首先《中国达人秀》一反近两年来娱乐选秀节目出现的媚俗化倾向。自2004年的

《超级女声》的冠军中性化选手李宇春受到了无数“玉米”的追捧,并在娱乐圈迅速蹿红,接着各种同质化的选秀节目迅速在各地方电视台上演,而真人秀节目似乎越看越像是一场场追求视觉冲击和刺激的作秀。越来越多的女选手在帅气冷峻的中性形象包装下出现在观众面前,而娱乐界受日韩风暴的影响,一个个打扮得犹如漫画中秀美的男子接踵而来,在这种情形下,大多数选秀节目在大多数观众眼中似乎更像是一场场同质化的选美秀。而《中国达人秀》的推出打破了这种怪圈,中国达人秀由上海东方卫视花费巨资与FremantleMedia合作制作的,沿袭了《英国达人秀》的节目宗旨,它是要在中国选拔出有才华和天赋,并想要实现梦想的普通人,并将其推向世界。这是大众传媒时代,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电视的主角的观念的极致表现。《中国达人秀》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它的承诺:零门槛和平民化。所有的中国人只要有任何才艺,并敢于实现梦想的都可以参与其中。但中国达人秀的总导演金磊也曾表示“你能否想象一个男人,打扮成妖艳的伪娘,扭着腰肢在上海最大的舞

台上为观众表演,并成为代表中国形象的达人?《中国达人秀》为有梦想的人提供广阔的舞台,但拒绝哗众取宠和媚俗化。”

二、《中国达人秀》将娱乐性和主旋律倾向相结合,体现出了中国国情下的娱乐伦理观。

如果按真人秀节目的类型来分,它属于中国目前较为火热的表演选秀型。它不是完全的专业表演,而是鼓励更多的普通人展现真实的才艺并通过形体、歌曲、 语言、舞台效果等的塑造,以专业评判和大众评判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推出大众明星,来满足受众需求。无论是从《中国达人秀》邀请的蔡依林、赵晨浩等众多明星的参与以及选择周立波、伊能静、高晓松三位不同风格的名人组成的评委团,并在比赛环节中还会邀请《英国达人》中的达人“苏珊”大妈等选手来中国与选手同台演出,还有参赛选手的各种五花八门的才艺表演,大大满足了观众的娱乐心理,充分发挥了选秀节目的娱乐性效果。但同时在当前世界选秀节目尤其是中国选秀类节目发展需要把守一定的娱乐伦理。欲望是蓄水,人格是堤坝,而娱乐就是阀门。无限的娱乐就是一种罪恶。与各种选秀类节目步入的近似“选美”和追求标新立异的误区以及《非诚勿扰》对爱情、金钱与人格赤裸裸地表达不同的是,《中国达人秀》节目要的是通俗而不是媚俗。我们看到的每一场比赛,每一位选手的表演,都有着惊讶和感动。“断臂钢琴家”刘伟、胖女孩蔡铀勍、“小周立波”张冯喜、“中国版苏珊大妈”朱晓明、“孔雀哥哥”姜仁瑞等等,他们是生活是极其普通的人,没有华丽的外表,甚至有着缺陷。但却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迪。它宣传的真情、自信、尊重、为梦想而努力等主流价值观,是节目带给人们最受用的东西。撇开它的商业价值,从主旋律角度看,《中国达人秀》更像是一场在全民中征集的励志、感人故事并将这些人推向荧幕的大型活动。它最大的意义是对所有草根阶层的鼓励,敢于创造梦想的人终会成功。

三、《中国达人秀》的商业运营路线体现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市场化和商业化。1、真人

秀节目的迅速发展使其早已一改最初的低成本、模式化的运作。在电视节目泛滥的时代,真人秀节目要想赢得观众,就必须运用精美的包装,以及强大的资金为支持。上海东方卫视与FremantleMedia合作打造国内甚至全球最大的选秀节目,我们可以想见上海东方卫视的雄厚财力。但节目制作方还是通过节目宣传和推广积极寻找各大品牌赞助商,通过节目插播广告以及植入式广告来获得双赢。本次《中国达人秀》节目的赞助商宝洁公司,宝洁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美容品公司之一,海飞丝,OLAY玉兰油、吉列等品牌在各自的产品领域内都处于领先的市场地位。与这样有着雄厚实力的品牌公司合作得到的市场回报是可以预见的——那就是双赢。2、《中国达人秀》综合运用了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整合营销。节目本身在上海东方卫视以栏目的形式在黄金时间定期播出,并给予了大量的重播时间,以及其他新闻等节目中给予了这出真人秀节目大量的关注和宣传。东方卫视还将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力争打造网络全球最热门的选秀事件。即日(5月13日)起至6月中旬,东方卫视除了要推出官方网站,还将联合国内各大网站(视频专区或拍客联盟)推出“我身边的中国达人”招募活动。以及通过名人的微博和博客及时发布支持的选手消息和观众短信参与投票等让这出节目得到最大的参与度。3、《中国达人秀》最大的吸金点和推广点就在于它最后的奖励。它承诺将把世界各国达人选秀的三甲选手带上《中国达人秀》的舞台,在决赛的赛程中,每场都会提供一位已经成名的达人(包括英国达人、美国达人的冠、亚、季军获得者),与中国达人同场竞技。苏珊大妈也有望来到上海,而“中国达人秀”冠军将获得与蔡依林、赵晨浩全球巡演的表演机会、以及签约版权方——FremantleMedia公司,成为国际艺人,并获得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演出一个季度的合约,如果冠军属于歌唱类的选手,还将获得索

尼音乐的唱片合约。今年9月,来自世界各国的达人还将与最终选出的中国达人一起,在上海世博会举办一场世界达人秀的演出。而国内其他的各种选秀节目如高奖金、进入娱乐圈的奖励与此相比逊色不少。因为它的报酬已上升到对人的理想和价值层面的肯定和鼓励。这样特别的奖励无疑也成为媒介事件,从而更好地将《中国达人秀》推广出去。

《中国达人秀》节目尽管也有其自身存在的问题,有被人怀疑为一场场不厌其烦的煽情秀。但我们还是从中看到中国选秀节目新的生存前景。但大家也都明白一场中国达人秀不会完全改变中国雷人秀场的媚俗倾向,但最起码让我们看到在接受西方各种节目形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坚守中国人的传统让这样的节目逐渐实现本土化,并真正培养中国观众的欣赏水平。


中国达人秀女导演》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5083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