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读《逆向思考的艺术》有感
读《逆向思考的艺术》有感
水金
徐老师在一次动态中为将来有志于从事证券行业的同学推荐了100本书,为了早日能实现财务上的自由,当时我把这些书记了下来,并且或买或下载了那些书籍。我利用晚上的时间已阅读了5本,并且都做了必要的笔记(别人在双11剁手,我那天买了10本大的笔记本,呵呵,也许是受到逆向思考的影响吧)。现在我和大家分享一下《逆向思考的艺术》这本书的一点感悟。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头号"逆向思考者"——汉弗莱·B·尼尔,在书中他提到,驱使他走上探索之路,并最终形成相反意见理论,是因为他目睹了大众在追求"战胜股票市场"方法的过程中遭遇的失望和幻灭,他认为市场操作中的亏损并不是系统造成的,而是交易者或投资者本人出了问题。全书围绕着"当所有人想得都一样时,可能每个人都错了。" 这一论点,通过大量的引证和讨论美国历史中的经济或金融有关的问题,论证相反意见理论存在的真实性,以及市场投资者逆向思考的必要性。
首先,我认为本书给我的最大收获是摆正了我投资的心态。今年初涉投资的我,买了招商医药基金,在四五月份的时候市场一片大好,我也是看着每天基金都有盈利,不断追加投资,而在七八月份眼瞅着不断亏损,又急不可耐把基金赎回来,现在看来是多么的愚蠢。
篇二:读《逆向思考的艺术》有感
读《逆向思考的艺术》有感
读《逆向思考的艺术》有感
水金
徐老师在一次动态中为将来有志于从事>证券行业的同学推荐了100本书,为了早日能实现财务上的自由,当时我把这些书记了下来,并且或买或下载了那些书籍。我利用晚上的时间已阅读了5本,并且都做了必要的笔记(别人在双11剁手,我那天买了10本大的笔记本,呵呵,也许是受到逆向思考的影响吧)。现在我和大家分享一下《逆向思考的艺术》这本书的一点感悟。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头号'逆向思考者'——汉弗莱·B·尼尔,在书中他提到,驱使他走上探索之路,并最终形成相反意见理论,是因为他目睹了大众在追求'战胜股票市场'方法的过程中遭遇的失望和幻灭,他认为市场操作中的亏损并不是系统造成的,而是交易者或>投资者本人出了问题。全书围绕着'当所有人想得都一样时,可能每个人都错了。' 这一论点,通过大量的引证和讨论美国历史中的经济或金融有关的问题,论证相反意见理论存在的真实性,以及市场投资者逆向思考的必要性。
首先,我认为本书给我的最大收获是摆正了我投资的心态。今年初涉投资的我,买了招商医药基金,在四五月份的时候市场一片大好,我也是看着每天基金都有盈利,不断追加投资,而在七八月份眼瞅着不断亏损,又急不可耐把基金赎回来,现在看来是多么的愚蠢。
尤其我在看了《逆向思考的艺术》,知道那是典型的大众行为,追涨杀跌。书中明确提到,这本书并不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该进场,什么时候离场,但它却能给你一种意识,随时判断目前的形势,逆向思考,尽可能地避免错误。既然追涨杀跌是大众行为,会带来灾难,那么逆向思考,我想也许追跌杀涨可能更有利(即在股票或基金低价位的时候买进,而在高价位的时候保持清醒,设定止盈点,切勿贪婪)。这正好与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别人恐惧的时候,你要贪婪;别人贪婪的时候,你要恐惧。'正好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的我如果看到某一天大盘及市场比较低迷的时候,我会非常开心,因为我在今天买入基金的话会获得更多的份额。
其次,我认为逆向思考是训练思维方式非常好的工具。以前我对一个问题的思考是单向的,而且通常是狭隘的,而现在的我更关心的是问题的相反方向,因为这往往是问题的突破口。比如我现在刚工作,我不仅向老师傅学习一般步骤,而且我更感兴趣的是问他们这么多年的工作,他们犯的错误有哪些,然后对于他们犯过错误的环节足够的重视,很少犯错,老师傅们都说我上手快。
作者在书中还幽默地提到,运用逆向思考,可以得出一个股市赔钱法:
一、对交易行报价厅里的流言蜚语信而不疑;
二、相信自己听到的一切,特别是内幕消息;
三、如果您不知道,那就猜吧;
四、随大流;
五、没有耐心;
六、贪婪地等待最顶部那l/8美元的价格;
七、以微小的保证全比例交易;
八、固执已见,不管是对还是错;
九、永远不离场静观;
十、拿回小额利润,忍受大额亏损。这些所谓的赔钱的行为,正是大众在市场的表
现,而在股市中能获利的只有少数人,因为他也获利你也获利,哪有那么多利益,少数人的利益必然源于公众的愚昧和狂热所以在大众趋同时,切记停一停,也许逆向的行动会更有利。
最后,这本书写的一句话我深以为然,'如果您打算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那么最好不过的办法就是一边学习它,一边写作这一方面的文字。'正是由于我在阅读这些经典书籍是做了笔记还有一些自己的心得,我发觉这些走在价值投资这条道上的大师们的思想有太多相似点,现在我也能自己尝试写一些有关芒格,林奇他们所持的观点的感悟。希望大家在看书的同时,也能把笔动起来,这样绝对能事半功倍。
作者为微信理财群成员:水金
篇三:第五项修炼读后感
岳皓
09级财管1班
2009164849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
《第五项修炼》是一部有关现代企业管理的科学理论巨著,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对企业管理都有巨大的创新意义。书中倡导组织学习,并总结出在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四项修炼基础上的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使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有章可寻。他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体的,而不是由大家所看到的个体构成,强调了在整体的基础上建立不断创新、进步的“学习型组织”,并且竭尽所能,完成共同的目标,以及一起学习。《第五项修练》是一本探讨个人及组织生命的书,它顺应了信息化时代大潮,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或团队都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能够运用自我超越的人,可以不断实现他们心里的愿望,我觉得自我超越就是一种精神力量。当人们希望达到某些愿望的时候,首先要有“我想达到”的愿望,这种愿望越强烈,愿望能够实现的机会就越大。对于能够自我超越的人,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就好像雕刻家一样,全心投入,不断的创新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学习。也正是因为自我超越的愿望强烈,才能保证他们的学习动力强劲。学习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是学习型组织的基础,是组织整体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植基于个别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只有透过个人学习,组织才能学习。大学生,应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对客观的世界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将远大理想和学习实践相结合,通过个人学习,实现全面发展,不断自我超越。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我们心中,并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思维方式,甚至可以是图像或印象。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总之,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在人类群体活动中,很少有像共同愿景一样能激发出这样强大的力量。人们寻求建立共同愿景的理由之一,就是他们内心渴望能够归属于一项重要的任务、事业或使命。这种共同的理想就是团队中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可以无限放大的,是一个超越个人上升到团队高度的概念。就好像我们国家的乒乓球事业,由于乒乓球属于国球,上至老人,下至孩童,都很喜欢这项运动,从中我们就能发现很多优秀的选手。同时,国家也大力支持这项运动,人人都希望把这项运动办好,这种凝聚力超越了个人的想法,成为了全民族的共同理想,所以中国的乒乓事业才能屹立于世界的巅峰。
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团体的集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但也可能出现,在一个团体里,个人智商往往都在120以上,而整体智商却只有62,以至造成三个诸葛亮,变成一个臭皮匠。当真正做到团体学习的时候,不仅能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它的学习方式更快。我们是群体中的组成部分,要时时刻刻想着群
体的愿望。身在团体中,想要看清所有的事情是很困难的,有的时候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护群体的利益。而我们就应该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思考群体的价值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总之:1+1永远大于2!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人从对现状作被动反应,转为创造未来;从迷失在复杂的细节中,到掌握动态的均衡搭配;系统思考让我们看见小而效果集中的高杠杆点。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能产生以小搏大的力量。科研工作和其他人类活动一样,对系统思考的要求更高。系统思考的修炼是建立学习型组织最重要的修炼。少了系统思考,就无法探究各项修炼之间如何互动。
我们在学习中也是这样,如果从全局的角度出发,你会发现好多事情比你原先想象的简单得多。系统思考与其他四项修炼融为一体:从发现自己的思维模式开始;在自我反思中自我超越;在团队学习中互相映照;在共同愿景的建立中实现个人与团队的生命价值。彼得·圣吉博士有一句著名的话:“系统思考的艺术在于能够看穿复杂背后引发变化的结构。”本质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化,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源。我们身边不能“看穿复杂背后引发变化的结构”的管理者很多,他们的表现大多是就事论事,结果重复问题不断发生。只有系统思考才能够把复杂问题简化,这是最难推进的工作,也是我们的目标追求。即以系统思考代替机械思考,以整体思考代替片断思考,以动态思考代替静止思考。这就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观察企业中的问题,而是直逼根本,试图通过这一套修炼来提升企业整体运作的能力。因此,
构建学习型组织必须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全面分析组织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弄清组织内外各因素的相互关系,跟踪各因素的动态变化,并适时地对其进行调整,以使组织绩效最大化。
其实彼得·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这本书,无论读多少遍,,无论读深读浅,感觉和收益都不太一样,但它并不是企业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企业必须稳步前进,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杜绝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才能有所收获。引此为镜,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更是应该在自我反思中自我超越,在团队学习中互相映照,在共同愿景的建立中实现个人与团队的生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