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浮冰上的搏斗
浮冰上的搏斗
1983年2月3日上午。中国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学家蒋家伦驾驶着一只方头平底小摩托艇和澳大利亚生物学家伯克到距南极基地──戴维斯站10公里海湾处,勘测海深度断面,探索那神秘的“第七大陆”──厚达2 000米的洛多姆冰盖下的底蕴。
摩托艇突突地破浪前进。船首机警地闪开了迎面冲来的散碎的浮冰块。他翘首望去,南纬65°的天空,澄澈如洗。在天水相接处,冰山群像一座座璀璨晶莹的蓝宝石,在阳光下迸射出万道神奇的霓虹。有的像欧洲中世纪的古堡;有的呈现着古埃及金字塔的轮廓;有的又似直刺青天寒光闪闪的宝剑??
啊,多么壮丽、旖旎的景象!
南极!在它那银雕玉缕的胸怀里,蕴藏着多少宝贵的资源啊。
在地球上淡水逐渐感到紧张的今天,冰山的开发利用,已经提到人类议事日程上来了。南极附近广阔洋面上的冰山,多达22万余座,可以用来改造沙漠,调节气候,供给城市使用。例如南美洲的智利、中东的沙特阿拉伯??
南极,埋藏着煤、金、银、钼、锰、铁、铜、镍、钴、硫磺、石墨、金刚石?? 蒋家伦从1982年11月来到南极后,就确定了以南极冰洋上附着的丰富的硅藻生物为研究课题。1982年,他分析了我国第一批南极考察者从南冰洋带回的海水标本,发现了一个新种,已整理成论文,受到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戴维教授的高度赞赏,并发表在加拿大《世界藻类》杂志上,引起世界生物学界高度重视??
??小摩托艇沿着陡峭的、被巨大冰舌覆盖着的海湾断面边缘前进。中午时分,白皑皑的冰川刮起了凛冽的风,灰蒙蒙的冰浪翻起滚滚浊波。哗──!哗──!海浪咬着船舷,冰冷的海水已经注满船尾,艇尖高高地翘起,摩托艇骤然熄火了,在浪的漩涡里打转儿??
险情突生!他和伯克这时已无法向基地凯西站呼救──因为出发时,忘记携带无线电报话机。凯西站定班飞出的直升飞机,要下午五点钟才能到。怎么办?考察任务还没有完成!
“喂!蒋!你来测量,我掌舵!”是伯克坚定的声音。
“好!”蒋家伦镇静沉着地答道。
尽管这时小摩托艇像只火柴盒似的在浪涛中颠簸,两位科学家并没有停止测量工作。
风,越刮越猛,怒浪拍击着岸边的岩,发出狂暴的呐喊声。他们与狂风巨浪拼搏了55分钟后,一扇凶恶的冰浪打来,将小船打翻??
当蒋家伦从冻彻骨髓的浪窝里浮出来时,依稀看见自己距那黑的岸边大约一百米。这么短的泳程,对会游泳的他来说,并非难事。他拼足浑身力量,迎着咆哮的浪峰游去,才游出20米,手和脚就失去了知觉。原来在翻船时,他的套鞋、手套都被冰浪卷走了。幸好身上还穿着救生夹克,使心窝保持了温暖。他更加用力地向前游着。游到离岸50米处,力量愈加不支了。一片阴影立刻罩上心头。
1981年,一支德国考察南极的碎冰船,被浮冰击沉;
1982年,英国南极斯科特考察队四位探险家,在海冰上遇难,无一生还?? 这是生死的搏斗啊!??
天,越来越阴沉。岸,模糊不清。连方才看到的几只阿德雷企鹅,似乎也被冰川风那凄厉的口哨吓跑了??
“呃,伯克呢?”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没有忘记澳大利亚朋友。他拼命地呼唤着他的名字,但微弱的声音,立即被浪涛的啸声击碎。
浪峰把他托上苍茫的天空,又张开大口将它吞入水底。他忽然看见左侧的一个小屿上,有个模糊的人影在踉跄地奔跑着,向他挥动着手臂。那是伯克!
朋友得救了,他感到一阵欣慰,也增加了他拼搏的勇气。他扬起头,看见了那希望之岸横亘在天水之间!
“祖国派我到南极,还没完成任务啊,我不能就这么死去!”
他看见有块浮冰向他飘来。如果登上去,就能赢得喘息时间。于是,他猛吸一口气,扎入浪谷中??
头,猛地撞上一个坚硬的棱状物。那是浮冰的边缘呀,希望的闪光,给他充添了热能,他抓住冰凌角,几次滑脱,又几次奋争着浮上水面。头部被尖利的冰凌撞得鲜血淋漓。
??他,终于把冻僵了的四肢,无力地瘫放在冰面上。头脑昏眩,浑身冷得打颤,哦,多么想睡会儿啊!不成!只要睡上几分钟,身体下融化了的冰面,就会把身体牢牢地“粘”住!
他,咬紧牙关,单腿跪起,强迫那结满冰凌的躯体站起来。
浮冰块顺着风势向岸边飘去。近了,近了!30米,20米,10米,5米?? 生命的岸,希望的岸,在向他招手!他弯下身子,准备作最后的一跃。 狂风忽然转了向,推着浮冰块打了个旋儿,急速地向大海飘去。
他,木呆呆地望着越离越远的岸,那生命的岸!??
猛地,他咬牙一蹲,腿弯处的冰凌,卡嚓压碎了。当身体摔倒在冰上的一刹那间,他就势滚翻,像头海豹似的,奋力滑入砭人肌骨的海水中??
他,爬上了岸!
爬!爬!必须争取时间,到20米外的那个大岩洞里去避风,因为横扫冰原上的寒风,会迅速地将身上0 °C的海水,降至-15 °C,那样,不消几许时,他就会被冻成硬梆梆的冰疙瘩!
爬呀,爬!那裸露在冰雪上的大大小小的石头,把身上的冰盔冰甲,划得格格作响??
爬呀,爬!棱角锋利的大小石头,像万把钢刀,割开了他那早已撕碎的救生夹克,划了皮肉,喷涌的鲜血,在身后的冰砖上,留下一道道、斑斑点点鲜红的冰珠儿??
爬呀,爬!早已冻得发黑的手指,指甲早碎裂了,却像铁挠钩似的,牢牢嵌进冰凝雪冻的石头缝中??
他爬出10米左右,忽然想到:不成!如果躲到洞里,站里派来找寻他们的直升飞机就无法发现自己!必须立即改变方向,爬到右边那块大岩石顶上去,??
于是,又重新拼搏着向大岩石爬去??他已经失去知觉,不知道寒冷,不知道伤口在不断地流血。
当他醒来时,感觉眼皮上跳动着温暖的光芒。那是缥缈朦胧的极光吗?那是五彩缤纷的冰晶吗?不,他是躺在凯西基地医务室的急救床上。灯下,闪动着一张张被冰川风吹得赭黑的脸盘。澳大利亚医生那含着惊讶和钦佩的目光,正朝他微笑呢。
他得救了。他恍然记起他在大岩石上的情景??当他被冻得奄奄一息时,天空中传来了隆隆声,在灰暗云层上,闪现出了直升飞机的雾影??
他微笑了,因为自己是胜利者!
然而,他笑得过早了。
蒋家伦这时的体温,是30 °C,快到了生命的临界点。他被立刻放到灌满温水的澡盆中。那遍体累累的伤痕,一触到水,仿佛剖心剜腑似的疼??
他又昏厥过去??
十分钟后,体温回升了。澳大利亚站长和美国科学家杰,昼夜陪伴着他。 四天之后,他从死神的魔爪中挣脱出来。他感到饿得胃壁都贴在一起了!那些放在病榻边鲜美的奶酪、蛋糕、牛油、巧克力,却无法勾动他的食欲。几次勉强咽下,一种奇怪的呕心,几乎把肠子肚子都翻吐出来??
吊针,一滴滴,一日日,一夜夜??
每当他经过抢救,又一次睁开眼睛时,那饥饿就随同而来。他多么盼望能吃一点家乡的豆腐乳、咸鸡蛋,喝一碗大米稀饭,就着辣丝丝的四川榨菜啊??
2月9日清晨,当他睁开眼睛时,看见一位笑容可掬的中国学者和美国科学家杰坐在病榻旁。
“老蒋啊!我是兰州冰川所的谢自楚!在归国途中,特来看望你!??” 他,久久地睁大双眼凝望着这位来自祖国的亲人。热泪一下子涌满眼眶!他挣扎着坐起身,用激动得微微颤抖的双手,接过谢自楚教授亲自为他煮的稀饭,顿觉胃口大开,狼吞虎咽地连喝了满满两大碗,又服下一粒云南白药中的红子。当谢自楚匆匆地跑回住舱,去为他拿珍藏的豆腐乳时,杰忽然向他问道:“蒋教授!您和谢教授在国内就是好朋友吗?”
“不是,我们刚刚相识。”
“呃?这??不可能吧?”
怎么回答呢?他望着外国朋友迷茫的神情,笑了。
他,终于奇迹般地康复了。不久,又登上了那艘考察小艇,又踏上了南极茫茫的冰层。
1983年12月兰州
* * * * * *
看完这篇文章,你也许又一次明白,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人的意志力究竟有多么重要!在你的想象中,作为一位生物学家的蒋家伦,经常在实验室中搞研究工作,可能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意志薄弱的书生,但在严寒的南极浮冰上,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他真称得上是一条硬汉!美国作家海明威说,一个人可以被战胜,但不能被打败。蒋家伦并没有被战胜,更没有被打败。你曾经有过考验自己意志的时候吗?
篇二:浮冰上教学设计
21.浮 冰 上
教材分析:
《浮冰上》这篇课文是鄂教版语文11册第七单元的最后一课。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生命”这个话题而选择的。本文讴歌了“爱与生命”同在,甚至“爱超越生命”的崇高人性美。 这篇课文虽然情节并不曲折,但紧张并扣人心弦,极其细腻地描写了诺尼的心理变化过程。
文章节选自小说,在写法上有许多值得深究的方法与技巧,文字中值得训练与推敲的教学点也比比皆是。本课中,除了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外,需重点学习本文特有的两种心理描写,并借其由表及里地理解人物心理活动及变化过程;同时,还要提炼、概括课文相关内容,发现文章两条线索并理解明线“小刀”的作用并以此为线索复述课文。
基本思路如下:
1、落实年段双基。
2、直奔重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在阅读过程中,创设情境、学习阅读方法、进行语言实践并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继续进行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并以之作为情感目标实现的手段,在阅读过程中逐步达成。
3、放手给学生自学自悟的时间与机会,切实训练学生阅读的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新词。
2、 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两种心理活动描写方法,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诺尼的心理变化过程,感受“爱超越生命,超越一切”的崇高人性美。
4、 感悟“小刀”在文中的作用,并以其为线索复述课文。
5、 完成作业。
重难点:
学习两种心理活动描写方法,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诺尼心理变化过程,感受他由“杀狗保命—弃刀成全爱”的情感历程,从而体会本文“爱超越生命”的崇高人性美。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 故事引入
1.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故事的前半段是这样的——
故事后面的内容知道是什么了?对,21课为我们接着讲述了这个故事。 齐读课题。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了解故事主要内容,注意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二、 检查生字词,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1、 认读生字词提示文中需要注意的字音。
2、 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师小结方法:抓六要素。
3、 质疑问难。大家初步了解了故事内容,文中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预设:诺尼为什么没有杀尼玛克?尼玛克为什么没有伤害诺尼?
师:文中着重描写了谁的心理变化?那我们就先走进诺尼的内心世界吧,理解了他,自然也就理解尼玛克了。
三、 研读文章1-18,重点体会诺尼的心理变化。
(一) 要想理解诺尼为什么放弃杀犬,我们要先读懂他为什么杀犬,才能读懂
这放弃意味着什么。默读1---7,开始诺尼为什么想杀“尼玛克”?
生联系课文理解两个原因。
渲染:三天在冰上没有任何食物,正常环境都无法忍受,更何况是在-30到-70°的冰上,这“冷”这“饿”就意味着—“死”; 甚至,更有可能不是犬死,就是我亡!求生的本能令他只得——杀犬充饥。
(二)诺尼磨了整晚的刀,为杀尼玛克做好了准备,可后来却放弃了,这是为什么呢?默读课文8——18自然段,勾画出描写诺尼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诺尼的心理变化。
1.诺尼硬起心肠来,“来,尼玛克。”他轻声叫着。
生联系“硬起心肠”、“轻声叫着”体会诺尼的不忍心。
师:既然为了生存,决定杀犬,又为什么不忍?
过渡:虽不忍心,但为了生存,诺尼再次叫道“过来,尼玛克。”
2.“他的心在流泪。他痛恨自己,又竭力压制这种感情。”
A、 “流泪”是痛苦;“心在流泪”更是极端痛苦。为什么他这么痛苦? ①“尼玛克走上前来,诺尼从那畜生盯着自己的眼神里看到了恐惧,从他的喘气声中和缩头缩脑的样子感觉到了饥饿和痛苦。”
联系课文理解尼玛克的恐惧和痛苦。
读“他的心在流泪”
②明明尼玛克已经知道,靠近就是去送死,但是,它还是忍受着恐惧、饥饿和痛苦走上前来……你能读出这“恐惧和痛苦”吗?
渲染: 7年来,他们一同长大,三天前,尼玛克明明可以留在安全的陆地,但看到他有危险,就毫不迟疑地跳上冰山来陪他;这是他同生共死的好伙伴啊…… 看到这里,诺尼内心更是万分痛苦,
③再读“他的心在流泪”
过渡:七年的同生共死,三天前义无反顾,到眼前,它一步步走向自己,走向死亡!诺尼感动!诺尼痛恨自己!
B、“他痛恨自己”联系前文想想他恨自己什么?
C、句中的“这种感情”究竟是怎样的感情啊?
“诺尼对尼玛克的爱是真真实实的——就像这又饿又冷的夜晚和他腿上的阵痛
一样真实。”
请两位同学分别读读破折号前后的话。仔细听听这一句究竟说什么?(爱真实)
课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真实的“冷、饿”解释说明了诺尼对尼玛克爱的真实,而诺尼对尼玛克的爱和这“痛苦”、这“痛恨”是同意真真实实的啊!
指导完整回答(联系全文):这种感情不仅有内心极度的痛苦,还有对自己的痛恨,还有着对尼玛克真真实实的爱。
D、他又为什么“竭力压制”呢?
1.理解竭力压制。
2.他又为什么“竭力压制”呢
求生的欲望使得他用尽全身的力量,压制着对尼玛克的爱;压制着痛苦的内心;压制着对自己的痛恨……谁来把这万般挣扎读出来(练读、指名读)。
过渡:尽管尼玛克知道,多靠近一步,就距离死亡更近了一步;但 “尼玛克越走越近??它的眼里充满了痛苦!好!这下是动手的时候了!”然而——此时的诺尼:
3、“一声痛苦的抽咽使诺尼跪立着的身子一阵震颤。他诅咒小刀,紧闭双眼,摇摇晃晃地把刀子扔得老远。”
A、生自读体会。
B、抓重点词自悟
抽咽、震颤——痛苦,激烈的情感斗争
前面,诺尼的喉咙哽塞,而现在,他再也控制不住了!
诅咒——理解诅咒,他会怎么诅咒?
他诅咒的只是小刀吗?
扔得老远——放弃杀犬决心的坚定
C、(音乐)过渡:尽管诺尼一直全力压制着,但此时此刻,因为对尼玛克的爱,令“这种感情”终于爆发出来。对尼玛克的爱 令他把刀扔得老远!放弃了杀犬,就意味着放弃了自己生的希望,去成全尼玛克!
师生合作读11-14自然段。
(三)人犬相依时的心理活动
过渡:我们读懂了诺尼的心,与他一起经历着“这种感情”。 故事后面的发展又如何?推荐一位同学来为我们读读15-17自然段吧——大家一边听一边想象着画面,此时此刻,能理解为什么尼玛克没有伤害诺尼了吗??
诺尼在极大的恐惧中,等来的不是预料中那锋利的牙齿和尖锐的爪子,而是滚烫的舌头,温柔的舔舐,而是温暖的安慰。 联系前文的内容,能用一个词说说这哭这省略号里包含着什么吗?
小结:这哭 是彼此信任,彼此互爱的最美好的声音!这就是——爱! 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诺尼、尼玛克这一人一狗,面对“生”“死”,都放弃了“生”,选择了“死”,成全了“爱”!-------爱,超越了生命!
四、 自学课文最后部分、整体回顾,感悟写法。
课文高潮部分的学习,让我们不仅经历了感动,还受到了人性美的洗礼。这是通过深入感受诺尼的心理变化达成的。(课件出示例句)有什么发现?
师小结:我们不仅通过直接心理活动描写的内容,还有动作神态等间接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理解感受到诺尼的矛盾、痛苦、愧疚、幸福??这既是重要的阅读理解的方法,又是重要的写作技巧。同学们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再加深体会,尝试运用。
诺尼和尼玛克的情感变化贯穿全文,推动着整个故事的发展,这样把文章内容连起来的称为文章的线索。
2.诺尼和尼玛克是如何获救的?浏览课文,简单说说。
文中多次提到小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师引导回忆小刀磨刀——扔刀——反光)文章线索。
五、 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 学生总结学习收获。
2、 《课堂练习》语段阅读。
3、 家庭作业:以小刀为线索,复述课文
1.
篇三:《浮冰上》教学设计(⒈)
《 浮 冰 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学会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与文本对话,理解关键语句,反复诵读、鉴赏、品评、积累语言;抓住文章的两条线索,分析诺尼和尼玛可的心理,感受作者所要塑造的形象和要表达的感情;进行读写迁移;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人与动物表现出来的为爱牺牲的崇高情感,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灵的优秀品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心灵对话:感悟爱的力量,人性的良善;懂得热爱生命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通过人物神态动作描写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诺尼与雪橇犬尼玛克之间超越生死的爱。
二、学会“移情”,懂得即使没有面对生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同样需要关爱他人,善待身边的人和物。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在茫茫冰雪世界里人与狗的关系非同一般,揭示本课。 ⒈在人类饲养的宠物中,我们见到最多的宠物是什么?(板书:狗)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狗通人性,它们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之一。)而在遥远的地球北极,。茫茫冰雪世界里,生活在这里的人和狗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
⒉简要介绍爱斯基摩犬。
在北极地区土生长的爱斯基摩犬(即课文中的雪橇犬),能适应零下四十度以下的严寒,顶风冒雪拉着雪橇在冰原上飞驰。它是人类的得力助手,即使在严寒地带,它们照样积极而又勤奋地为人们工作。爱斯基摩人为每一条雪橇犬都起了一个名字。有名字意味着平等,这是因为狗在他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 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小说《浮冰上》,讲述的就是发生在地球北极地带一个少年和一条爱斯基摩犬的故事。(生开书自读)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四、讲读课文1自然段。
师:读了第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些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 ①“第三天的晚上”除了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想想意味着什么?想象一下前两天他们怎么过的?
②“漂浮着的冰山上”在你的脑海里是怎么的?这里除了让我们知道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你还想到了什么呢?(北极的年平均气温为-10℃左右,在北极测到的极端低温为-70℃)
) ③“诺尼和尼玛克”他们是什么关系?现在作者为什么称他们为“生灵”?(都要面对“饥饿”“寒冷”“死亡”)齐读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生活在北极地带的小男孩“诺尼”和他的雪橇犬“尼玛克”,被困在了一座漂浮着的冰山上,已经三天了,而在那座冰山上除了他们两个以外,再也没有别的有血有肉的生灵。他们怎样度过难关?到底脱险了吗?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请大家打开书,默读全文,故事中哪里让你十分困惑?哪里又令你无比的感动呢?请你划下来,或者简单批注在旁边。
二、学生质疑,教师梳理问题。
预设:⒈为什么诺尼最后放弃杀尼玛克?(扑向尼玛克?丢掉小刀?)
⒉尼玛克为什么没有吃掉诺尼?(舔?)
⒊为什么他们两个卧在冰上,睁大眼睛注视着对方——双方保持着一定的距离?(马上解答)
(一)师:要想知道诺尼最后为什么放弃杀尼玛克,还得从诺尼为什么想杀尼玛克说起?
预设生答:北极很冷平均温度零下30-40度,诺尼和尼玛克饿了三天也冻了三天。他要杀犬充饥,活下去。
师:你从哪里读到的?
预设生答:他们以前不是“卧”在冰上,是在冰上乘雪橇玩耍等,现在“卧”说明饥寒交迫。没力气了。
师:你的“卧”抓得很好。让我们仿佛看见奄奄一息的诺尼和尼玛克。再读这句
话联系下文说说诺尼决定杀尼玛克的原因还有什么?
预设生答:他们“睁大眼睛注视着对方”“ 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们从前可能是亲密无间的,现在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我觉得他们都很警惕。
师:原本没有距离的朋友,现在却为了防止对方在饥饿的驱使下,向自己发起攻击,而不得不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也就是因为这个,诺尼想到了杀尼玛克充饥。你能够理解他吗?
预设生:求生的本能。情理之中。情非得已。
师:这些还不够,诺尼还为自己杀尼玛克充饥,找了个理由?
师:诺尼真的需要这个理由才能杀尼玛克充饥吗?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生答:勉强找出理由来自欺欺人。不忍、痛苦。
师:既然一切都在情理之中,为什么诺尼又放弃了呢?这的确令我们大家十分不解?
预设生:诺尼很爱尼玛克,舍不得杀他。
师:你从哪里读到的诺尼对尼玛克的爱?
出示句子:
师:这爱为什么和“又饿又冷的夜晚”“ 伤腿上的阵痛”一样呢?
师:“又饿又冷的夜晚” “ 伤腿上的阵痛”带给诺尼的是什么?
预设生答:是痛苦,难过,忍受不了。
师:对尼玛克的爱是“痛苦,难过,忍受不了”的吗?为什么?
预设生答:因为只有杀了尼玛克充饥才能活下去,但是杀掉最爱的朋友,诺尼很难选择。(生体会读)
师评:诺尼面临死亡的绝境是真真实实的,但是他对犬的爱也是真真实实的,要生命还是要爱犬?这是一道多么难的选择题啊!
生齐读句子。
师:你还能在文中找到诺尼在生命与爱犬中艰难的徘徊着,犹豫着,痛苦着的句子吗?
生:我觉得诺尼是不想杀尼玛克的。从这句中的“尽量不去想
”感受到他心里却
是不愿意去想磨铁片是要去杀尼玛克的。
师:但是他仍然在磨铁片,不是吗?这说明了什么呢?(矛盾,不忍)
师:(指名生读句子)你们听出了什么?
生:不想杀,很温柔,心肠根本不硬。
师:在硬起心肠的时候,却呼唤得如此温柔,如此不舍,手上在磨刀,心里却是
极不愿意去这样做,这是真正的表里不如一啊。他是多么不忍(板书:不忍)听到主人的呼唤,尼玛克有什么反应?和从前诺尼呼唤他的反应是一样吗?它心里在想什么?
生:诺尼迟疑地看着他。他在怀疑主人叫它的用意,是想和它亲近还是想叫它过去杀了它呢。它现在还不知道主人叫它的意思。(板书:迟疑)
预设:⒈生:尼玛克很恐惧,他知道了诺尼要杀他。
师:所以他才会“缩头缩脑”。
⒉生:他也很饿,他也想吃掉主人活下去,但是,它毕竟也是爱它的主人的,他不想为了保全自己而去做伤害主人的事。所以,内心也是痛苦的。
师:它也饿了三天,况且他只是只“畜生”,这里为什么又称尼玛克为“畜生”
呢?
生:暂时忘记是朝夕相伴的“朋友”。仅仅当它是食物。
师:可能吗?诺尼做得到吗?让他感觉到了自己的自私,虽然尼玛克只是一条狗,但是,他们也是最好最好的朋友。他不禁对自己做出这样的决定痛恨不已。引读句子“他的心在流泪。他痛恨自己,又竭力压制这种感情。”
师:是啊,看到了爱犬的恐惧,想到它也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诺尼痛恨自己的自私,痛恨自己的卑鄙,但是求生的欲望还是占了上风,他只能竭力压制自己的感情。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体会一下,此时诺尼的内心感受。引读句子“他的心在流泪。他痛恨自己,又竭力压制这种感情。”(生读,教师板书:痛恨)师:两个曾经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却为了防止对方在饥饿的驱使下,向自己发起攻击,而不得不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当小刀磨好,诺尼试图改变这个距离,结束自己和尼玛克的痛苦,但是当尼玛克像从前一样靠近时,诺尼看到了尼玛克眼中的痛苦,那是一面镜子,也折射了他的内心。我们来听听故事的原文,时光回到三天前,诺尼被困的那个瞬间??
故事原文摘录:他赶紧爬起身来,不,要回到陆地上去已不可能,它与冰山之间己有十米宽了。留在陆地上的四条狗齐声朝着小主人在吠叫,他也忍不住叫出声来:“尼玛克!尼玛克!”他那条最心爱的狗尼玛克居然不顾刺骨的寒水,一跃入海,只几划就纵上冰山来陪他。可是,这又顶什么用?冰山已离开陆地越来越远。他没有狗的能耐,如果泅着水过去,游不到岸就非冻死不可。骤然间,浮动着的冰山越走越快,半个小时后,他已被孤零零地抛弃在大海上,陪他的只有他忠实的爱犬尼玛克。雪橇、皮大衣、食物、小刀??这一切,都留在陆地上;枪,滑到海里去了,整座冰山他已仔仔细细找遍,没有任何一点东西是可以让他充饥的。浮冰上除了他和狗以外,再也没有别的有血有肉的生灵了。幸好在他睡觉的时候还有尼玛克依偎着他,使他不致冻死。
师:在危险来临的时候尼玛克跳进冰冷的海水游到他身边陪伴他,寒冷时尼玛克与他相拥取暖,使他不至于冻死。回想这一切。于是??师范读课文“一声痛苦――――轻轻地哭了”(出示句子,音乐起)
师:刚才的片段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呢?
刀是罪魁祸首,所以,诺尼诅咒小刀,并且把他扔得老远老远,要把它扔到自己再也找不到的地方去。
师:因为没了“小刀”他们彼此保持着距离,因为有了小刀,诺尼可以近距离杀掉尼玛克,但是心的距离天各一方。此时,诺尼诅咒小刀, 扔掉小刀,和尼玛克的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生:“空空”的双手,说明诺尼不准备杀尼玛克了。
师:仅仅是“不准备杀爱犬吗?”那诺尼张开双手,扑向尼玛克,是想做什么呢? 生:拥抱爱犬,乞求原谅。
师:一定包含这种想法。还有呢?
生:让尼玛克吃掉自己。
师:多么伟大的,为爱牺牲啊。
师:为什么前面是“扑”而后面是“抱”?
师:这到底是怎样的泪水?(音乐起
)
出示:这是——————的泪水!
生:这是幸福的泪水!
生:这是感动的泪水!
生:这是愧疚的泪水!
生:这是悔恨的泪水!
生:这是信任的泪水!
生:这是爱的泪水!
三、升华主题:
1、师:学到这儿,我不禁想问:是什么使他们在同时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
同时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生命,而去保全别人?
生:是他们之间的爱,在面临生死选择的时候,都选择了把生的希望留给
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师:有的时候,爱比生命更重要,爱可以超越生命,爱可以创造奇迹!
2、爱真的可以创造奇迹吗?自由读19—21自然段。请学生说故事的结局。
3、体会句子“这是太阳光折射在什么东西上面,而且一闪一闪地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