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鲁教版八年级化学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八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40分)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 灯泡发光B.煤气爆炸 煤燃烧
C.酒精挥发 食物腐败D.石蜡熔化 干冰升华
2.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中常见的物质是( )
A.食盐、水、酒精 B.衣服、桌子、电视机
C.太阳、宇宙、太空 D.精神、意识、力量
3.判断镁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了白色固体 D.固体质量增加了
4.下列各项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NaOH
纸片
A.倾倒液体 B.称重固体 C.装入固体粉末
D.熄灭酒精灯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6.打雷闪电时,空气中有极少的氧气变为臭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氧气和臭氧都含有氧元素 D.氧气和臭氧是不同的物质
7.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A.电熨斗通电发出热量; B.电灯通电发光;
C.利用水流产生的能量推动水磨; D.煤炭燃烧放出热量。
8.用于加热液体的仪器有:①试管 ②漏斗③蒸发皿④烧杯⑤量筒⑥集气瓶( )
A.①③④ B.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③④⑤
9.用托盘天平称12g石灰石(5g以下用游码),把砝码放在了左盘,石灰石放在了右盘,则称量结果( )
A.12gB.大于12g C.小于12gD.无法称量
10.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铁生锈 B.镁燃烧 C.从铁矿石中冶炼生铁
D.水蒸发
1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一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
12.某些玻璃仪器,为保证其密闭性,常常把玻璃的接触面处磨毛(也称磨砂),下列仪器中已经过了磨毛处理的是 ( )
A.量筒 B.集气瓶 C.烧杯 D.锥形瓶
13.请找出适合贴在存放化学教学中常用酒精的药品柜上的图标( )
14.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燃烧更旺,由此说明( )
A. 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少
C.呼吸过程中消耗了氧气 D.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15.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3.5g食盐粉末,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右偏,正确的做法是( )
A.减少砝码; B.加食盐; C.减少食盐; D.调节平衡螺母。
16.下列仪器中,具有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和加热较多液体三种用途的是( )
A.试管B.量筒C.集气瓶
D.烧杯
17.黑糊糊的石油可以变成绚丽多彩的衣服。对此你提出的问题不属于化学问题的是( )
A.石油的组成成分是什么
B.石油通过怎样的变化才能变成做衣服的纤维?
C.石油可以燃烧,那么由它制成的衣物能否燃烧?
D.通过什么方法从地下得到石油?
18.小明在威望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对于可能是食盐,应是科
学探究的( )。小华说“可以尝一尝”。对于“尝一尝”这一过程,应是科学探究中的( )
A.问题B.假设C.实验
D.结论
19.某学生要准确量取7g水,应用( )
A.50mL量筒B.10mL量筒、胶头滴管
C.托盘天平 D.5mL量筒、胶头滴管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到原试剂瓶中,以免浪费;
B.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应取1~2 mL;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要与桌面成45度角;
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二、理解与应用(44分 1~4题每空0.5分,其余每空1分)
1.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块状药品可用取用。往试管里放入固体粉末时,可使试管,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小心送入试管,然后使试管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取用块状固体或大颗粒时,应把容
器,把固体放入以后,再把容器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通常使用___________。量液时,量筒必须
__________,视线要跟量筒内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数。当用量筒取用液体接近刻度线时,应用_________逐滴加入液体。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_______在试管上方,不要________________,以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容积为15mL的试管盛液体加热时,通常最多可盛放液体_______mL,加热过程中,试管夹应夹在______________。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加热时,试管夹应由试管_______往_______套,注意手指不能按在试管夹的_________上。
4.托盘天平能称准到_______g。调整托盘天平零点时,若指针偏向左边,应将左边的平衡螺母向(填左、右)______旋转。称取物体时,应______盘放砝码,______盘放称量物。砝码要用________取,先加质量_____的砝码,再加质量_____的砝码,最后拨动
________,直到指针指到标尺的中央。用托盘天平称量粉末状药品时,应在左右两盘分别放__________,对于易潮解的物质必须放在__________,这是为了防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把导管的一端____________,再用两手
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导管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6.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必须注意试管口应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折断铁丝是变化,这是因为 ;铁丝生锈是变化,这是因为 。
9.水是由构成的,氢气是由构成的,氧气是由构成的;水与氢气中都含有元素。
10.写出下列操作所引起的后果:
(1)把大块固体垂直投入试管
中 。
(2)把烧杯放在铁圈上直接加
热。
(3)用同一支滴管取不同药
液 。
(4)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称量物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11.在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及实验完毕洗涤试管时,有多种不当操作会引起试管破裂,请列举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们知道,一滴水里大约有1.62×1021个水分子。这说明分
子 ;目前人类已知的物质有三千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原子”种类并不多,只不过百十种。我们把每一类原子称之为一种 。
13.___________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化学探究活动的环节主要有 ______ ___ 、 _______ 、、 、 。
三、实验与探究(16分)
1.指出右图中的错误并改正。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参加小华同学的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
Ⅰ发现问题:小华在点燃的蜡烛上面扣上一只耐热的玻璃杯(杯口的下口与桌面紧贴)后,过一会儿,蜡烛熄灭了。
Ⅱ提出问题:杯中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有哪些?
Ⅲ建立假设: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可能是蜡烛芯的粗细、可能是蜡烛的高度、可能是杯子的大小等。
如果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探究“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你选择的一个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Ⅳ收集证据:
(1)查阅资料:①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且燃烧过程中要消耗氧气;②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实验探究:根据你的假设进行实验探究所需要的用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你的方案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Ⅴ获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Ⅵ交流与反思:请你解释下列因素是怎样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其原因是什么?
(1)蜡烛芯的粗细:
(2)蜡烛的高度:
(3)玻璃杯的大小:
八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40分)
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来水是无色透明的,它是纯净物
B.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于人体健康
C.我们应该节约用水,同时要防止水源受到污染
D.水覆盖了地球表面积的3/4,因此不存在水危机
2.下列广告语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超纯水”绝对卫生,对人体有利
B.本饮料由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C.矿泉水中含钾、钠、钙等多种物质,是一种健康饮料
D.钙片中含有大量的钙元素,能促进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
3
4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5.化学上研究任何物质的性质,都必须取用纯净物。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B.食盐水 C.黄泥水 D.蒸馏水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B.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一定不同
C.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7.对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其中属物理性质的是( )
A.氢气能在空气燃烧B.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会潮湿
C.铁矿石可用来炼铁D.氢气是无色气体
8.凉开水不宜养鱼,其主要原因是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有( )
A.水分子 B.氧原子 C.氧元素 D.氧分子
9.开采出来的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给石油加热,使不同沸点的组分在不同温度下气化出
来,蒸汽经过冷凝,即可分离出不同沸点物质,这种操作称为分馏。此法可分馏出溶剂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等成分。由此可判断石油是( )
A.单质 B.纯净物 C.化合物 D.混合物
10.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1/2,则该原子的核电荷数可能是( )
A.3 B.6 C.12 D.14
11.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点燃
A.水——→ 氢气+氧气
C.蔗糖+水——→ 糖水 通电 B.蜡烛+氧气——→点燃 二氧化碳+水
D.硫+氧气—— → 二氧化硫
MnO2 12.过氧化氢(H2O2)可以按下列进行分解:H2O2 ——→ H2O+O2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过氧化氢由氧气、氢气组成
B.每个过氧化氢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C.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它的分子破裂成原子,氧原子、氢原子还可再分
D.过氧化氢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篇二:鲁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
八年级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干燥,这种现象说明( )
A、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B 、分子由原子构成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2、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某单质气体受压体积缩小的原因是 ( )
A 分子个数减少 B 分子体积减小
C 分子间间隔减小D 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减少
3、三月的校园,百花盛开,香远溢清,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
A 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B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 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4、下列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
A、春天,柳絮飞杨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 D、冬天,雪花飘飘
5、“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
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是可分的
6、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 气球易压缩,而木块不易压缩──气体间分子间隔比固体的分子间隔大
B.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娈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7、下图中的事例能说明分子间的间隙变小的是( )
A、炒菜时闻到香味 B、湿衣服晾干 C、干冰升华D、压缩空气
8、水结成冰后导致( )
A、分子的构成发生了改变 B、原子发生了重新组合
C、分子的质量、体积发生了改变 D、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9.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全部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煤气燃烧 水变蒸气 B、瓷碗破碎 剩饭变馊
C、灯泡发光 冰块熔化 D、菜刀生锈 水果腐烂
10.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11
12.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
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
体的状态。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
对应的是( )
A. 固态、液态、气态 B. 气态、固态、液态
C. 固态、气态、液态 D. 液态、气态、固态
13.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最佳方法是(
)
A、观察是否澄清、透明进行区分。 B、品尝是否有异味进行区分。
C、加热,观察有无固体析出进行区分。D、加肥皂水,搅拌,观察有无泡沫进行区分。
14.下列粒子或物质在水电解过程中不变的是( )
A水分子B氢原子C氧分子 D氢分子
15.小红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的将食盐放在右盘里,砝码放在左盘里,称得食盐
质量为15.5g(1g以下用游码)。若按正确的方法称量,食盐的质量应为()
A.15gB. 14.5g C. 15.0g D.14.0g
16.下列实验操作,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
A.急于加药品时,也不可用手直接抓取
B.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可让试管口对着自己和旁人D.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17、在下列变化中,能证明分子可分的事实是( )
A.水蒸发变成水蒸气B.海水通过蒸馏得到淡化
C.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变成氢气和氧气 D.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海水中难溶性的杂质
18.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19、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
A.水分子运动速度快,撞开壶盖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隔增大,体积膨胀
D.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后粒子数目增多
20.“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发回的照片上显示,火星上确有液态水存在。下列微粒模型可表示
构成水微粒的是
( )
二、填空题(21~25每空1 分,26每空2分共36分)
21.过滤的操作要领:(7分)
一贴:滤纸要紧贴 。
二低: 边缘要低于漏斗口,否则高出的滤纸容易撕破。
液面要低于 边缘,防止液体从滤纸和漏斗之间流下。
三靠:盛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嘴部靠在上,防止液体外溅。
引流的玻璃棒下端轻靠 一侧,防止划破滤纸。
漏斗末端要紧靠在 。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2.(5分)在自来水的 生产过程中要对天然水进行几步处理。
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生活中把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将水
23、(7分)程伟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人烧杯中,先加人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
儿后,采用下列装置进行过滤,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的两处错误 、 。
(2)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3)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我终
于制得了纯水!你的观点是____, 理由
是 。
若要制取纯水,还需采用的净化方法是__________。
24、(3分)氢能源的优点:、25、(2分)现有 ① 蒸馏水 ② 空气 ③ 矿泉水 ④ 冰水混合 ⑤ 海水,其中属于混合
物的有(填序号,下同) ,属于纯净物的有 ,
26. (12分)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
(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 ;(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
(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4)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
是;
(5)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是 ;
(6)用来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时需用 。
三. 实验题:(共24分)
1.(6分)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 ,分子间的间隔,水由液态变成了 ;失去能量时,运动 ,分子间的间隔,水由气态又变回了。
2.(4分)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 变化实现的, 为水分子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水的天然循环的意义:既实现了水的 ,又完成了水资源的 。
3.(9分)水极难导电,在水中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可(填“增强”或“减弱”)
水的导电性,电解水时应通(填“直流”或“交流”)电,若在电源正极得到100ml 气 时,同时可在负极得到 ml 气; 正极气体用 的木条能 检验。由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水是由 元素和 元素组成。
4.(5分)下图所示的3个实验,A中水发生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B中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为 ,其检验方法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C中净化水的方法是 和吸附。
A.水的沸腾 B.水的电解C.水的净化
答案:CCCBBBDDD ABCD BBBCDCB
21、漏斗,滤纸,滤纸,玻璃棒,三层滤纸,烧杯内壁,导流液体防止飞溅
22、沉降,过滤,灭菌,肥皂水,加热煮沸
23、未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
不正确,还有可溶于水的物质未分离,蒸馏
24、热值高,来源广,产物是水无污染
25、235, 14
26、试管夹,药匙,胶头滴管,酒精灯,试管、烧瓶,集气瓶
三. 实验题:
1、加快,变大,气态,变慢,变小,液态
2、三态变化,太阳,水的自身净化,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3、增强,直流,氧气,200,氢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氧
4、物理,氧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氢气+氧气,过滤
篇三:鲁教版八年级化学《步入化学殿堂》测试题
八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入下面相应的空格内)
1.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 ...
A.向老师请教 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
2.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
A.花香四溢 B.海市蜃楼 C.百炼成钢 D.木已成舟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
A.有颜色变化 B.有其他物质生成C.有气体生成 D.有发光、放热现象
4.下列由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08年十大科学进展之四,主要属于化学探究领域的是
( )
A.观测太阳系外行星 B.绘制癌症基因图谱
C.研制高温超导材料 D.计算物质世界重量
5.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盐酸。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浓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猜想假设 B.查阅资料 C.进行试验 D.交流讨论
6.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检查装置气密性 往试管中加入锌粒 加热液体 固体药品的取用
A BC D
7.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
A.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量药品进行实验
B.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C.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
D.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
8. 实验室里下列仪器属于玻璃仪器,且可直接加热的是( )
A.烧杯 B.蒸发皿 C.试管 D.锥形瓶
9.以下有关玻璃捧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蘸取试液 B.搅拌溶液C.引流液体 D.研磨固体
10.人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中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燃气篝火烘烤食物 B.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C.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D.煤燃烧发电
11.下列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
A.烧杯 B.试管 C.量筒 D.锥形瓶
12.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
A.纸张燃烧B.粮食酿酒 C.火药爆炸 D.湿衣服晾干
13.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木柴燃烧B. 冰雪融化C. 白磷自燃 D. 食物变质
14. 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用来比喻老师无私奉献精神,其中也蕴含着很多化学含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诗句中涉及了化学变化
B.诗句中的“丝”含有的物质是维生素
C.诗句中的“灰”指的是蜡烛燃烧产生的CO2等气体和炭粒
D.诗句中的“泪”指的是液态石蜡
15. 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形状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48分)
16.(8分)折断铁丝是 变化,这是因为铁丝生锈是 变化,这是因为 .
17.(14分)将下列各仪器名称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 ;(2)用于引流液体的工具是 ;
(3) 贮存液体药品的仪器是 ;(4)用于滴加少量液体的工具是 ;
(5)用于称量物质质量的仪器是 ;
(6)用于量度液体体积的容器是;
(7)加热时常垫在玻璃容器与热源之间的用品是。
18.(6分)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 ;
(2)给试管加热时,都要先要给试管,再加热;
(3)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 里,
取用块状固体药品一般用夹取。
19.(8分)给固体物质加热,装配铁架台上的试管口要稍 ,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___部分,用完酒清灯,必须用________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20.(8分)在横线上填写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 1 )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 2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标签未向着手心 ( 3 )滴管吸取过试剂后平放或倒置( 4 )加热液体时,试管口朝着有人的方向,后果是
21、(4分)小明在实验室做加热硫酸铜晶体试验的过程中,试管炸裂,请你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至少两个原因)
(1)
(2)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2分)
22.(12分)指出下列操作中的错误:(请各答出两条)
(1)(1)
(2) (2)
23.(10分)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
蜡烛会 。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
水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 、 。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右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
处(填
字母)的火柴梗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请把选择题的答案填入下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