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今年12月1日是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
今年12月1日是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近日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吴尊友透露,近5年我国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增35%。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主要以性传播为主,主要是男性同性性传播。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报告现存活15-24岁的青年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9152例。(2015年11月30日《新京报》)
作为威胁人类的头号疾病之一,艾滋病在我国蔓延速度之快可谓触目惊心,目前正向普通人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扩散,曾经纯洁的“象牙塔”,沦为艾滋疫情“灾区”,让人感到痛心,特别是“近5年我国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增35%”的数据,更是令人担忧,我们该怎么办?“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用“红丝带”为美丽的青春拉起一道警戒线。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HIV引起,是一种通过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的病毒,目前艾滋病患者病死率达100%。从医学临床情况看,虽然艾滋病患者发病并不会马上导致死亡,但随着生命质量的不断下降,很多感染者全身溃烂,或患上肿瘤等,让人感觉“生不如死”,这绝非危言耸听。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我们每个人对艾滋病疫情要有清醒认识,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据报道,武汉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称,武汉市累计报告学生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258例中,通过同性性途径感染的占87%,“男同”性行为成为武汉市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危险因素。这就要求广大大中学生在恣意享受青春的同时,一定要遵守性道德,多一些青春自律,少一些青春放纵,保持洁身自爱,健康生活,正如有评论所说,“即使再美好的青春,也由不得任‘性’,也由不得不设防”。
不可否认,当前青年学生已经成为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必须坚决遏制艾滋病在校园尤其是大学校园的迅速传播和蔓延的势头,最关键的是要强化青年学生的防艾意识。通过防艾宣传活动,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刻认识艾滋病的社会危害性,正确对待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给他们更多的关爱。不过,值得提醒的是,防艾宣传重在传播艾滋病及防治知识,并非一味地向人们发放安全套,否则,防艾宣传教育只能是“一套了之”,得不到社会对艾滋病的真正重视。
诚然,现实生活中,正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正确宣传,人们在对艾滋病的认识上普遍存在误区,认为蚊虫叮咬、使用马桶、握手等均会传染艾滋病,甚至许多人心存畏惧,谈“艾”色变,视之为洪水猛兽。事实上,对艾滋病毒的传播途径,医学界早已有明确的答案,即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平时的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共同用餐等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谈“艾”色变大可不必,而是要给艾滋患者更多关爱。
值得一提的是,“红丝带”作为对HIV和艾滋病认识的国际符号,被越来越多的人佩戴,这是一种关爱、一种支持,支持HIV感染者,支持对未感染者的继续教育,支持尽全力去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疫苗,支持那些因艾滋病失去至爱亲朋的人。今天,让我们携手再系红丝带,共抗艾滋,共担责任,共享未来。
青年朋友们,防艾依然在路上,生命如此美好,青春如此美丽,请从我做起,保护好自己。
篇二:2015年世界艾滋病日知识题
2015年世界艾滋病日知识题
1.艾滋病的全称是( C )
A、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B、肾病综合症
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D、美尼尔综合症
2. HIV的中文名称是( C )
A、乙型肝炎病毒
B、丙型肝炎病毒
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D、流感病毒
3.艾滋病的英文缩写是( A )
A、 AIDS B、HIV C、HAV D、HDV
4.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D )
A、空气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
B、阴道分泌物传播、血液传播、空气传播
C、飞沫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D、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5.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哪个系统?( D )
A、神经系统
B、消化系统
C、内分泌系统
D、免疫系统
6.我国防治艾滋病的工作原则是( A )
A、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
B、以人为本、科学防治、依法防治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D、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
7.预防艾滋病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
B、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
C、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
D、远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不与他们接触
8.用于艾滋病宣传的红丝带的意义是( C )
A、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颜色醒目的统一标志
B、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大家都戴、利于宣传的国际标志
C、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理解、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国际标志
D、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远离艾滋病的警示标志
9.如何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以及他们的亲友( D )
A、远离艾滋病患者,防止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
B、不与艾滋病患者同桌吃饭、共同办公;不使用艾滋病人用过的马桶
C、感染艾滋病是咎由自取,没有理由进行救助和扶植
D、关爱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与他们进行亲切交谈、握手、共同进餐等日常接触;为他们的亲友提供有关艾滋病的护理和防治知识
10.宣传和普及艾滋病知识的世界艾滋病日(World Aids Day )是( B )
A、每年6月12日
B、每年12月1日
C、每年12月6日
D、每年12月16日
11.2014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 A )
A、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B、抗击艾滋,男人责无旁贷
C、预防艾滋病,全社会的责任
D、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12.目前我国的艾滋病流行形势是( D )
A、下降
B、平稳
C、缓慢增长
D、快速增长
13.到目前为止,艾滋病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D )
A、可防可治
B、不可防不可治
C、不可防可治
D、可防不可治
1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D )
A、目前艾滋病不能治愈,也没有有效的疫苗,所以艾滋病是不能预防的
B、安全套可以避孕,但不能预防艾滋病
C、共用注射器吸毒可以感染艾滋病,是因为毒品中有艾滋病病毒
D、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
15.《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 )传播艾滋病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B )
A、无意
B、故意
C、 A + B
D、以上都不是
16.下列哪项检查可以知道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 B )
A、X线检查B、血液检查C、B超检查D、心功能检查
17.哪些人具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险性?( D )
A、有多个性伙伴
B、不安全的性行为,如:性交时未使用安全套
C、共用注射器吸毒者
D、以上都是
18.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人体的哪些体液中( D )
A、血液 B、精液、阴道分泌液C、乳汁 D、以上都是
19.以下哪种方式不会感染上艾滋病病毒?( D )
A、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工作和学习
B、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一起游泳、共用马桶、浴缸
C、蚊虫叮咬
D、以上都是
20.下面哪项不是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方法?( B )
A、全民动员开展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广大民众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B、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隔离
C、洁身自爱,避免高危行为
D、正确使用安全套,及早治愈性病可大大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21.艾滋病在世界的流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D )
A、蔓延速度快,已从城镇蔓延到农村
B、发展中国家患病率高
C、艾滋病主要威胁青年人,女性感染者比例不断增加
D、以上都是
22.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还没有出现临床症状的人被称为
A、艾滋病病人
B、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C、窗口期病人
D、潜伏期病人
23.目前世界上艾滋病流行最严重的是( C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美洲
24.在艾滋病传播途径中,下列哪条途径传播效率最高?
A、共用注射器吸毒
B、母婴传播
C、输入被污染的血液
D、无保护的性交
( B ) ( C )
篇三:世界艾滋病日
世界艾滋病日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这天旨在提高公众对HIV病毒引起的艾滋病在全球传播的意识。订为12月1日是因为第一个爱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此日诊断出来的。从此,爱滋病已造成超过两千五百万人死亡。即使最近世界许多地区的治疗管道已经改善,2005年仍有310万左右(280万到360万之间)人死于爱滋病,其中约有57万人是儿童。
艾滋病日的概念来源于1988年,全球卫生部大臣关于艾滋病预防计划的高峰会议上(World Summit of Ministers of Health on Programmes for AIDS Prevention)提出的。从此,这个概念被全球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慈善机构采纳。
世界艾滋病日的标志是红丝带。
自世界艾滋病日设立以来,每年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1988年 Join the Worldwide Effort 全球共讨,征服有期 1989年 Our Lives, Our World-Let's Take Care of Each Other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相互关照
1990年 Women and AIDS 妇女和艾滋病
1991年 Sharing the Challenge 共同迎接艾滋病的挑战
1992年 A Community Commitment 预防艾滋病,全社会的责任 1993年 Time to Act 时不我待,行动起来
1994年 AIDS and the Family 艾滋病和家庭
1995年 Shared Rights, Shared Responsibilities 共享权益,共担责任
1996年 One World. One Hope. 同一世界,同一希望
1997年 Children Living in a World with AIDS 生活在有艾滋病世界中的儿童
1998年 Force for Change: World AIDS Campaign with Young People 青少年: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
1999年 Listen, Learn, Live! 倾听,学习,尊重! 2000年 Men Make a Difference 男士,责无旁贷
2001年 I Care. Do You? 你我同参与
2002年 Live, Let Live 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2003年 Live, Let Live 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2004年 Women, Girls, HIV and AIDS. 关注妇女、抗击艾滋 2005年-2010年 Stop AIDS. Keep the Promise. 遏制艾滋,信守承诺
(世界艾滋病运动(WAC)选择“遏制艾滋,信守承诺”为其2005到2010年的主题)
艾滋病人小路
小路是1997年被查出患有艾滋病的,那一年他32岁。
32岁的小路对未来有着许多打算:多年在国外打工攒了一笔钱,也许可以就此拥有一家自己的小铺;和妻子美恋结束了7年的漂泊生活,有了自己的小窝,也许还想生一个长得像自己的靓仔;把家里的老爸老妈安顿好,规劝染上赌瘾的弟弟去国外戒毒,和自己一样,好好规划未来的生活??然而,就在他陪弟弟出国戒毒前的体检中,他,而不是弟弟,被告知染上了艾滋。
当小路拿到化验单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误诊。他疯狂地找医院复查,
六家医院都告诉他,爱滋,铁板钉钉。
确诊的那天,小路,一个人,搭了火车去家乡,找到小时候躲猫猫最喜欢呆着的桥洞下坐着。清风朗月,青蛙和老鼠在伸手可及处自顾自地忙活着,小路,一个人,从天黑哭到了天亮。
最终,小路决定要活着走出这个桥洞,要把得病的消息告诉深爱着的妻子,还要告诉她,他想活下去。
美恋听了丈夫带来的噩耗,放声大哭,大哭完,擦了眼泪,对丈夫说:你不会死。
美恋陪着丈夫一起回想得病的缘由,想起改变一切的起点在于一场好心的救助;美恋陪着丈夫一次次去医院看病,从最好的诊所到江湖郎中,从未放弃;倾家荡产之后,美恋陪着丈夫在家静养,好吃好喝紧着丈夫。每至夜深人静,丈夫就会一边发着高烧一边肚子冷得像个雪球,美恋会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冰冷的丈夫,日日月月。
见过小路的人都说,小路有着极强的求生欲与极乐观的心态,他始终相信自己能够挺到治疗爱滋的有效药诞生的那一天。小路说,因为有美恋。
吸毒的弟弟终于还是没有逃过和哥哥一样的命运,只是,他的生命在狂风骤雨之中迅速残败,确诊后没几个月便在医院里告别了人世。
小路的身体一天天变差,弟弟的境遇又令他不免联想到自己。背着因为晚期病变而被折磨得不成人形、轻得只剩一副骨头的弟弟,小路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大限将至前,小路做了两件事:
他跑去了弟弟的坟前。他对着墓碑说:弟弟,你放心,弟媳和爸妈我都会安顿好,你未竟的心愿哥哥会替你实现,咱们在天堂里见吧。
他跑去了拼打7年、和美恋相识相爱的异国。在那里,他走访了被称为艾滋病人天堂的艾滋病村,走访了给了他莫大精神安慰与支持的免费心理诊所,走访了那间改变他命运的厂房。
了却心愿回到国内,小路体内的有毒细胞含量已经达到了成年人能够忍受的极限。他被美恋搀扶着来到他经常去看病的小诊所,先前,他对那里的医生说,他得的是狂犬病。这一次,医生说,你的狂犬病没治了,回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吧。
小路最后一次晕倒是在一个郎中的家里,穷困潦倒的他百般无奈下去找这位免费行医的江湖郎中。郎中用烟草来薰小路,说是病毒会被小路流出的口水带
走。结果,被带走的不是病毒,而是小路最后的体力。
临终前的小路,像被捞出水缸的鱼,满世界都是空气他却吸不上一口,一次次从病床上翻滚下来,又被一次次抬上病床。他躺在床上,努力地噘起了嘴唇,身边的人看得分明,都把头转向了美恋。美恋,他深爱着的妻子,没有丝毫迟疑,给了丈夫一个最珍贵的生死之吻,丈夫在幸福与满足中离世而去。
2000年10月19日19:30分,小路最终死于艾滋病并发症。
小路不是第一个感染艾滋病的中国人,他也不是第一个死于艾滋病的中国人,但是他是当年中国60万艾滋病患者中为数不多敢于把自己的痛苦、渴望、挣扎完全公开给千万人看的艾滋病人。他愿意向人们展示这个被有意回避、被有意忽略、被有意歧视的群体。告诉人们,他们对于世界对于未来对于美好人生的渴求,一样可以这么真切,这么乐观,这么一步一步靠近它。
影像里的小路,浓眉,大眼,高高的鼻子,说着一口标准的粤普,喜欢穿条纹的衬衫,干干净净。他的情绪总是来得这么干爽炙热,笑的时候朗声笑,激动的时候边抽泣边还要讲话,眉间皱出深深的“川”字。
记者涂俏与摄影记者陈远忠本以为采访也只是三两天的事,却因为小路的故事和热情,陆陆续续拍了大半年,甚至跟着他去了小路的家乡故里和异国他乡。 采访里,小路常会被问到,为什么会愿意站出来公布自己的生活,小路回答是:家丑比不上国难。
在这段漫长的生命弥留期里,小路用了他的坦诚、勇敢和乐观,让我们真切地看到,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付出了比我们艰难百倍的努力来争取那些我们唾手可及的平凡生活。他希望借助他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走进这个群体,希望不要因为隔膜、歧视、冷漠而给这些本就不幸的人们,带来更多的悲伤与艰辛。
在一个简陋的小旅馆里,小路为替他传递故事的两位记者写下了一封“授权书”——
“本人,接受涂俏小姐与陈远忠先生对于我人生经历所给予的独家专访,所留下的一切均属感慨人生真友真爱的存在,无私无畏,借两位之手,示以后人。家丑永远比不上国难,特此授权,此据。”
终于,小路走了,他的故事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