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

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09-24 07:43:12 | 移动端: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

篇一: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1.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英国的莫尔、德国的闵采尔、意大利的康帕内拉。

2. 乌托邦的作者、主要内容:莫尔、这是一本以对话形式写成的小说,《乌托邦》分为两部分,第

一部分着重批判了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中的圈地运动。他第一次提出了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坚决主张废除私有制,认为只有完全废除私有制,才能平均享有一切,人类才能获得幸福。第二部分通过对乌托邦的描述,阐述了他关于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理想社会方案。他描述了一个实行财产公有的理想国乌托邦仙岛,在那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一切财产归全民所有,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实行普遍的义务劳动制度;经济交往中取消商品、货币和市场,消除城乡对立和工农的对立;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实行民主的政治制度,主要公职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任何公事必须由集体讨论据顶;注重科学文化事业,尊重妇女,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互相帮助,人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3.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4.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是:历史进步性:一是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

无情的批判,是启发工人觉悟和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的宝贵材料。在政治上,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新的压迫制度;在经济上,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种种弊病,;在思想道德方面,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利己主义和虚伪的道德观念进行了严厉的抨击。二是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主张和天才的设想与预测,并为实现理想社会进行了各种艰难的试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材料和有启发性的实际例证。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从经济到政治、从生产到生活、从思想到文化、从社会到家庭,都提出了许多天才的设想,尽管在当时很不现实,但这些闪烁着天才火花的真理后来被马克思和恩格斯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并已经或正在为实践所证实。三是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认识上,尽管总体上市唯心主义的,但已经包含了一些唯物史观的思想萌芽,为科学论证社会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资料。

历史局限性:一是空想社会主义没有科学地阐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但是不承认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他们找不到产生资本主义罪恶的经济根源,因而得不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结论。二是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他们拒绝一切政治行为,反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幻想用理性来说服资产阶级,通过和平道路来改造社会。三是空想社会主义找不到能够改变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他们的学说脱离了工人运动,把希望寄托在少数有“教养”的、容易接受真理的资产阶级和统治者身上,呼吁他们帮助建立理想社会。空想社会主义这种“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1.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这两大发现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

为科学原因:①唯物主义历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现存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发生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规律,当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发生变革后,上层建筑也要随之发生变革。人类社会就是这样由低级社会形态向高级社会形态发展的。依此原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正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②唯物主义历史观指出了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必须通过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的阶级斗争才能实现。还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力量。③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客观规律。剩余价值学说科学地论证了资产阶级剥削的秘密就在于无常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尽可能攫取剩余价值的生产目的使他们进行激烈竞争,盲目扩大再生产,使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

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发生。因此,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④剩余价值学说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处于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是最先进、最革命、最有组织纪律性的阶级,为了改变自己的地位,无产阶级必然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无产阶级肩负着消灭一切私有制、一切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

综上所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缺陷,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从而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1. 为什么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两个必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考察资本

主义的经济运动时,发现资本家是依靠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发财致富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其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包含着不可克服的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它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基本矛盾以两种表现形式不断发展、趋于激化。一种形式是资本家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并在竞争中得胜,总是极力加深对工人的剥削,同时不断革新技术,扩大生产规模,造成社会两极分化,使无产阶级日益贫困化,从而加剧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另一种形式在社会上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对立。这样,必然造成生产力不断增长的趋势和社会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进而出现周期性的积极危机,使生产力遭到巨大的破坏,并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进一步激化。然而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不可能解决这种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由此便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

2.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第一、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理论。在《共产党宣言》

中,马克思、恩格斯作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科学论断。第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进一步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最后消灭阶级”。第三,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第四,国际主义与统一战线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发出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口号高度概括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基本精神,在理论上奠定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基本原则。第五,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只有建立起本阶级的革命政党,并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第六,共产主义理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联合体”。这个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3.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的指导意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所阐发的是整个无产阶级谋求

解放的一般的理论原则,它对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当做教条来对待。世界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历史条件也在不断发的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各国无产阶级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去运用马克思主义,善于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本国无产阶级解放的斗争实际结合起来。科学社会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成熟和无产阶级的成熟而不断走向成熟、走向完善的。所以作为普遍真理的社会主义必须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虽然从《共产党宣言》至今 已过去160多年,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所阐发的一般原理并没有过时,它仍是世界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只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以及在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的具体实践活动,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创的伟大事业才能不断走向胜利。

4. 帝国主义的5个基本特征:①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极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

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②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形成了金融寡头。③资本输出和以往的商品输出大为不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④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⑤最大的资本主义大国已经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

5. 多国胜利论:马克思、恩格斯在认真研究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得出无产阶级革命必

须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爆发才能取得胜利的结论。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立即同时发生的行动才可能是经验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一次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恩格斯指出帝国主义革命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是在英美德法同时发生。社会主义的胜利一定要资本主义所造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充分发展,无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因此可能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的都是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不发达国家要越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在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进国家的带动和帮助下才有可能。

6. 一国胜利论和列宁提出的依据是:列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

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新战略。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因此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者资产阶级以前时期的国家;2)在帝国主义时代,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已在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成熟,但是社会主义革命不一定首先在那些资本主义最发达、无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发生和胜利,而往往在经济不很发达、但矛盾尖锐又具备一定主观条件的国家首先爆发并取得胜利。这些条件有:①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②帝国主义战争使一些不发达国家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广大人民除革命外别无出路。③不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得不够充分,封建势力的存在,造成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动摇性,甚至叛卖性,他们不可能通过领导民族民主革命将国家引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④不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人数虽少,但革命性强,并且有农民做同盟军,有经过长期斗争锻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这些可以造成一种直接的革命形势,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13.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历史作用、历史局限性各是什么?

背景:在苏维埃政权刚刚赢得医治战争创伤的机会、将要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帝国主义国家英法日美等国又与苏俄国内反革命势力相互勾结,对苏俄发动大规模的武装干涉,妄图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为了对付国内外反革命的联合进攻,苏维埃政权宣布全国为军营,发出一切为了前线的号召,动员广大群众奋起抗敌,与此相适应,全国的经济、政治立即转入战时轨道,建立了战时共产主义体制。 内容:①在农村,实行余粮收集制。国家对粮食及主要农产品实行垄断,禁止私人买卖。②在工业体制上,实行最大限度的国有化,把各大部门的大中企业全部收归国有,推行中央集权的管理总局制。③在经济关系上,以实物化代替商品货币关系。实行消费品配给制。④在劳动关系上,实行强制性的普遍义务劳动制。规定凡有劳动能力的人一律参加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于保障前线军队需要,建立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全面有力的领导,打击城乡资产阶级的反抗和投机活动,保障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夺取战争胜利,保卫年轻的苏维埃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开创了一种崭新的生产和生活制度。

局限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小农经济环境和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产物,在战争结束后其局限性暴露了出来:第一是脱离了落后国家的客观事实。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立即实行全面国有化,强调生产、管理和分配方面的整齐划一的措施,不能真正持久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二是脱离了农民的需求。战时共产主义实行余粮收集制,完全禁止集市贸易和私人买卖,脱离了农民需求,损害了他们的利益。第三是取消

了商品货币关系是不切实际的空想。由国家直接掌握全部经济活动,取消商品生产,取消市场货币关系,这种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做法,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由之路。

特点:主要是采用经济以外的,带有某种军事性的手段,不是通过市场,而是在市场之外来建立城乡之间直接的产品交换。

1. 新经济政策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实质、特征和作用各是什么?

背景:由于连年战争的创伤,再加上政策失误,苏维埃政权在战后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国民经济几乎面临崩溃的边缘。农民对新政权的不满升级为农民暴动,最严重的是发生了克琅施塔得水兵暴动事件。国内存在的不满情绪已经危及到了到了政权的存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充分估计到这种严峻的形式。为了扭转时局,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必须废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主要内容:①在农业方面,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由农民全权处理,可以自由出售。②在工业方面,有全面企业国有化转为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和允许私营经济存在。发展中小企业,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③在商业方面,允许国家调节下的自由贸易,恢复和发展商品货币关系。 实质:①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②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做“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③因此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

特征:①以市场为取向,承认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的积极作用,实行国家监督下的自由贸易。利用商品经济,建立工业与农业之间的正常联系。②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实行租让制和租赁制,发展合作制,使多种经济成分互相促进。③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列宁指出脱离群众的危险性,批评了党内存在的不良现象,主张从严治党,纯洁党的组织。④改革过度集权的政权体制。列宁提出在党和国家领导核心内建立有效的分权的监督制度。

作用:①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俄国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②发展了改善了国家经济,稳定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③为实现国家工业奠定了基础,苏联从此走上了工业化道路。工人阶级状况得到改善,熟练工人回到工厂,大工业活跃起来了,俄国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

1. 列宁后期关于俄国想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P69-75

2. 社会主义各国照搬苏联模式的原因:P108客观上,主要是因为情报局的建立和苏联与南斯拉夫两

国关系的破裂。情报局由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组成,其性质是各国交流经验、协调行动的机构。但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情报局实际上成为苏联控制东欧各党、推广苏联模式的工具。战后,苏联以“领导党”、“解放者”自居,要求南斯拉夫照搬苏联模式,并对南斯拉夫内政外交横加干涉,造成苏南关系破裂,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对革命事业造成严重损失。 主观上,苏联共产党把斯大林模式绝对化的认识误区,以及在社会主义国家强行推广的做法。在苏联的强大压力下,东欧国家共产党(南共联盟除外)被迫放弃适合本国特色的人民民主道路,开始全盘照搬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17.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经济特征是什么?

苏联的经济模式是一种国家自上而下、高度集中的有计划地管理经济的体制。一是在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上,国家机关是经济管理的主体,它既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又是直接的经营管理者。二是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上,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以及各个企业的经营活动,都靠国家下达指令性计划来指挥,“国家计划就是法律”。三是在经济的管理方法上,国家管理经济的方法以行政方法为主,即主要按行政隶属关系,通过行政命令、行政干预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忽视各种经济杠杆的作用

18.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解体的原因和经验教训是什么?

苏东巨变是一个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复杂的历史事件,其中有国际的因素,也有国内的因素,有党外的因素,也有党内的因素,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因素。

⑴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是苏东剧变的外因。和平演变战略对苏东剧变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只有当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出现政治、社会危机和动荡的时候,外因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⑵原苏联模式积弊太深是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三方面:①原有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潜伏着许多矛盾,这些矛盾在改革中并未得到有效解决。②苏东国家的政治体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集权主义、以党代政、缺乏监督机制等弊端。③党政军官僚集团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三大矛盾是执政的苏联共产党本身的错误制造出来的,再加上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民族矛盾等,社会矛盾更加复杂。⑶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是苏联演变的直接原因。①它使苏联共产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②它使得共产党在敌对势力制造的以夺取政权为目标的政治斗争中,看不清斗争实质。③向东欧灌输“改革与新思维”并且在外交上过分退让,为西方对东欧进行和平演变打开了方便之门。

经验教训:⑴要警惕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一方面不能为了防止和平演变而倒退到对外封闭、与西方国家冷战对峙的旧格局中去,也不能对西方的和平演变满不在乎,不能过分过分迁就与退让,另一方面,要加快内部体制的改革,避免给西方的和平演变找到可加利用的突破口。⑵社会主义改革的问题。改革的方向是要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其中首要的关键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清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进而制定切实可行的基本纲领、路线和政策。⑶执政党的建设问题。①要有一条正确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本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尤其要尊重当前社会的客观现实和群众的创造力。②要有一条正确的组织路线,时时刻刻依靠群众,不能脱离群众。③要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集中解决了哪几个重大问题?P135-137

2. 越南革新开放取得的理论成果有哪些?

越共在革新开放的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了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第一,越南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初级阶段。这一过渡阶段将是长期而充满艰辛的。第二,社会主义不存在统一的、固定的模式。越南式的社会主义只能是建立在越南国情和文化传统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越南革新开放取得重大成果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从越南社会的实践和生活出发进行革新,既参考世界的好经验,又不照搬现有的模式。第三,确立胡志明思想作为越共的指导思想。越共认为胡志明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越南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第四,发展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包括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济成分,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其目的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第五,确立越共的奋斗目标与党的性质。2006年越共十大把越南社会主义的理想目标概括为:“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裕、强大的越南,把越南建设成为一个没有剥削的公平、文明社会,最终目标是成功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党章明确规定,“越南共产党是

篇二:空想社会主义代表

1、托马斯·莫尔

(1) 生平简介

托马斯·莫尔( St. Thomas More又作Sir Thomas More , 1478年2月7日 — 1535年7月6日)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才华横溢的人文主义学者和阅历丰富的政治家,以其名著《乌托邦》而名垂史册。

1478年,莫尔生于伦敦的一个法学家庭,毕业于牛津大学 ,曾当过律师 、国会议员、财政副大臣、国会下院议长、大法官。1535年因反对亨利八世兼任教会首脑而被处死。

(2) 主要思想

柏拉图的思想对莫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来的评论家中有人干脆将《乌托邦》称为柏拉图《理想国》的续篇。他是一位坚定的人文主义者。 在法律方面的苦心钻研,使他的知识更为丰富,也培养了他的现实主义态度。

主要思想:批判欧洲的君主制度、要求建立全新的人民国家的思想。他在君主制时代竭力提倡以民为本。

废除私有制,莫尔思想的第一个特点,也是最重要的特点;发展生产创造巨大财富,视解决民生问题为最大的美德,并关心如何从体制上来保证劳动者能够得到劳动果实,他更强调发展生产创造财富的重要性;莫尔非常关心民众的教育;托马斯·莫尔也对宗教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近代的宗教努力使自己从绝对主义的中古形式里解放出来。

(3) 主要代表作

《国王理查三世本纪》,这是英国历史学的第一篇名著,莎士比亚的戏剧《理查三世》就是以莫尔的这本书为蓝本,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暴君的形象。

《乌托邦》一书是莫尔的不朽之作,它的全名是《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写于1515年至1516年出使欧洲期间,用拉丁语写成。书中叙述一个虚构的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乌托邦”一词来自希腊文,意即“乌有之乡”。莫尔第一次用它来表示一个幸福的、理想的国家,莫尔说,“乌托邦”是南半球的一个岛国。在那里,社会的基础是财产公有制,人们在经济、政治权力方面都是平等的,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公民们没有私有财产,每十年调换一次住房,穿统一的工作服和公民装,在公共餐厅就餐,每人轮流到农村劳动二年,官吏由秘密投票方式选举产生,职位不得世袭。居民每天劳动六小时即能满足社会需要, 其余时间从事科学、艺术、智慧游戏活动。没有商品货币关系,金银被用来制造便桶溺器。乌托邦人也奉行一夫一妻制和宗教自由政策。莫尔的结论非常明确:私有制乃万恶之渊薮。私有制使“一切最好的东西都落到最坏的人手中,而其余的人都穷困不堪。”因此“只有完全废除私有制度,财富才可以得到平均公正的分配,人类才能有福利。”莫尔在社会主义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问题。 这本书的宗旨,就是根据人文主义理想来建立完善的政治、社会制度,视其为一种极高贵、极艰难的道德实践。

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是一个完全理性的共和国,在这个国家里所有的财产都是共有的,在战争时期它雇佣临近好战国家的雇佣兵,而不使用自己的公民。广义的乌托邦可以是理想的或实际的,但一般来说这个词更强调乐观的、理想的和不可能的完美事物。乌托邦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憧憬,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西方一位学者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乌托

邦式的爱情也是美好至极的 。

在《乌托邦》中,莫尔首次用“羊吃人”来揭露罪恶的“圈地运动” (这一提法被马克思多次引用),并提出了公有制,讨论了以人为本、和谐共处、婚姻自由、安乐死、尊重女权、宗教多元等与现代人生活休戚相关的问题。他创造了“乌托邦”一词,开创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其思想也成为现代社会主义思潮的来源之一。

在被囚禁的日子里,莫尔写了《耶稣受难史》,但写到圣餐制的设立时,由于狱中没有精确的参考资料而辍笔。他又另写一部著作,题为《快乐对苦难对话录》,书中点缀着不少圣经的训诫和幽默的趣闻轶事,其中有些情节带有自传性质。

(4) 言论

“我们的羊一向是那么驯服,那么容易喂饱,据说现在变得很贪婪、很凶蛮,以至于吃人,并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和城市蹂躏成废墟、全国各处,凡出产最精致贵重的羊毛的,无不有贵族豪绅,以及天知道什么圣人之流的一些主教,觉得祖传地产上惯例的岁租年金不能满足他们了。他们过着闲适奢侈的生活,对国家丝毫无补,觉得不够,还横下一条心要对它造成严重的危害。他们使所有的地耕种不成,把每寸土都围起来做牧场,房屋和城镇给毁掉了,只留下教堂当作羊栏。并且,好像他们浪费于鸟兽园囿上的英国土地还不够多,这般家伙还把用于居住和耕种的每块地都弄成一片荒芜”

莫尔“羊吃人”的名言成了当时民歌中经常引用的佳句,他那对圈地运动的详细描写成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叙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野蛮方法时所引用的生动素材。 当然,处于那个时代的莫尔还不可能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也无法指出实现理想制度的真正途径,他的乌托邦只是一个空想而已。

2、康帕内拉

(1) 生平简介

托马斯·康帕内拉Tommas Campanella(1568~1639)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哲学家 ,作家。1568年9月5日生于意大利南部,1582年入多米尼克会。1591~1597年,因发表反宗教著作3次被捕,先后坐牢6年。1597年12月获释。被勒令返回故乡后,因参与领导南意大利人民反对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斗争,于1599年9月被西班牙当局逮捕,度过27年的监狱生活。1628年7月获释后,继续参与组织家乡人民的反西班牙起义,不幸又因叛徒告密而失败。1634年10月逃亡法国。1639年5月21日卒于法国巴黎。

伟大的爱国主义战士和杰出的空想共产主义者康帕内拉,原名为乔万尼·多米尼哥·康帕内拉,成为教士后,改名为托马斯·康帕内拉。1568年9月5日,他出生在意大利南部卡拉布里亚省斯提罗城附近斯拉诺村的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曾写下这样的光辉诗句:“我降生是为了击破恶习:诡辩、伪善、残暴行为??我到世界上来是为了击溃无知。”康帕内拉忠实地实现了自己的誓言,为真理、正义、自由和解放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2) 主要思想

在康帕内拉的思想形成过程中,十六世纪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倍尔那狄诺·特莱肖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康帕内拉决心走特莱肖的哲学道路,批判亚里士多德主义,批判中世纪经院哲学,维护特莱肖的唯物主义路线。

他的第一部哲学著作《感官哲学》。他严厉地驳斥了马尔塔的种种非难,反对经院式的亚里士多德主义,反对对权威的偶象崇拜,断言真正的权威是自然,人们应该直接研究自然这部“活书”。

他继承特莱肖的唯物主义感觉论,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离开感觉和感觉经验,人们就无法认识世界;对自然的解释应以感觉、感觉经验为基础,而不应以过去权威人士的先验推论为依据。这本书,实际上已超出了为特莱肖学说作辩护的范围,应视为康帕内拉哲学体系的最初纲要。

(3) 主要著作

康帕内拉1622年在狱中写成的《太阳城》一书,是具有深远影响的空想社会主义著作。他在书中采用对话体裁,描绘出一个根本不同于当时西欧各国社会的新型理想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剥削,没有私有财产;人人劳动,产品按需分配;太阳城里实行“哲人政治”,只有大智大慧的“贤哲”才能担任最高管理人(称为太阳)及其助手;教育与生产相联系,存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这一设想对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一定的影响。他的著作还有《论最好的国家》、《感官哲学》、《论基督王国》、《神学》、《诗集》及《形而上学》等。

代表作摘要

《太阳城》是康帕内拉的重要代表作。他抨击了由私有制产生的各种弊病和罪恶,主张废除私有制。同时,他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在那里,人人必须劳动,而且一切生产和分配活动都由社会来组织。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中提出的空想共产主义的体系,是嗣后很多空想社会主义体系的雏形,因此,这是一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重要文献。

3、托马斯·闵采尔

(1) 生平简介

托马斯?闵采尔(Thomas Müntzer,1490 - 1525,5,27)是德国宗教改革的激进派领袖,也是德意志农民战争领袖。1490年闵采尔生于德国哈茨的施托尔堡的一个工人家庭。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被当地伯爵处死了,这使他对贵族统治阶级有着深仇大恨。他受过良好教育,精通拉丁语和希腊语。曾在莱比锡大学和法兰克福大学学习,曾获得过莱比锡大学的神学博士学位,后任神甫、修道院长和中学教师,开始改革天主教的仪式。15岁时就组织过反对天主教会的秘密团体,支持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但是他的主张更为激进,认为天主教的赎罪说“给破房子刷白粉”,应该拆掉破房子,而不用刷白粉。1521年发表《布拉格宣言》,主张用暴力实现社会变革。

(2) 主要思想

闵采尔在《布拉格宣言》中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号召用暴力实现社会变革,把捷克的革命推广到德国和全世界。他主张泛神论,个别地方接近无神论。在政治上主张经过暴力革命建立没有私有制和阶级差别、由普通人掌权的社会。

托马斯·闵采尔在批判旧世界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千年太平国的理想社会,这是闵采尔政治纲领的核心,也是其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反映。按照闵采尔的政治主张,经过社会大动荡之后,必须由下层民众在现实世界上建立一个千年太平之国。“千年太平天国”的政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主张整个世界发生一次大动荡、大变革。由平民百姓起来革命,推翻各种统治势力。其二,废除私有制度,实行一切财产公有。没收教会、诸侯、僧侣的财产,取消一切徭役、地租、捐税、特权以及财富不均,消灭私有制和剥削。其三,实行一切财富共同占有,产品平均分配。实现人人完全平等、人人有义务劳动。其四,在政治体制上实行人民民主政权。一切权力交给民众,废除一切国家官僚。人民通过民主选举参与国家管理。政府官员必须接受人民监督,不能擅用职权。

显而易见,闵采尔的政治蓝图,已经远远超出了中世纪约阿西姆所宣扬的千年太平之国的范围,充满着理想色彩和新阶级的革命内容。恩格斯指出:闵采尔的政治构想不是别的,只不过是一种没有阶级差别、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集权垄断的理想社会。这种社会既不是封建社会,也不是行将到来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共产主义社会。闵采尔的政治纲领不仅接近于共产主义,而且也预测到共产主义,“许多近代共产主义派别拥有的理论武库还不如16世纪“闵采尔派”的武库那么丰富。闵采尔的纲领,与其说是当时平民要求的总汇,不如说是对当时平民中刚刚开始发展的无产阶级因素的解放条件的天才预见。”

(3) 历史评价

闵采尔仇恨他人,他带领的暴动杀死了很多人,造成社会极大的动乱。

托马斯·闵采尔的思想具有很强的革命性,加速了宗教改革的步伐。但是闵采尔要求立刻建立接近共产主义的社会的理想超出了时代的要求,超出了当时的物质条件和大多数农民、平民的直接要求,缺乏实现的物质基础 ,必然失败。

托马斯·闵采尔是德国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宣传平均共产主义学说,他通过宗教改革的形式传播以暴力推翻封建制度,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差别、没有剥削和没有私有财产的社会思想。他领导的农民军后来虽然被公侯联军所击败,他本人亦被送上了断头台,但是他的活动和思想在德国革命史和思想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恩格斯对托马斯·闵采尔曾作过很高的评价,把他和他的同时代人、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一起称为近代社会主义的先驱者。

4、摩莱里

摩莱里(Morelly),十八世纪法国杰出的思想家。大约生活在1700~1780年间。是十八世纪法国学术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一生写了许多著作,但都用不同的笔名发表,“摩莱里”是他笔名,真实名字不详。最有影响的著作是《巴齐里阿达》和《自然法典》。摩莱里是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承前启后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一、摩莱里的需求思想

摩莱里的哲学思想渊源于洛克,他的主要贡献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他从理想社会制度的描述变为对共产主义理想的阐发,对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有着重大的影响。

摩莱里在《自然法典》中较为充分地描述了他的社会学思想。他认为上帝规定了自然界中的不变的运动原则,这个原则无疑也应当成为人的行为规定同样不变的原则;他主张符合自然和理性的社会状态,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完全现实的阶段,是人类历史的起点。他说:“人既没有天生的思想,也没有天生的习惯。人在其生命的最初时刻是完全无所谓的。”摩莱里认为,道德的真正基础是自爱。他指出,这种自爱是天赋的,是由人的需求决定的。

他认为“人被自身的需求逐步唤醒,这种需求使他关心自我保全。摩莱里认为,人天生就有需求,而人又天生具有满足需求的能力,不过,人的需求和满足需求的能力是不平衡的,能力总是稍落后于人的需求,他说:“自然界英明的使我们的需求和我们力量的增长相符合;再者,在我们其余整个生活确定需求数额的时候,它使这些需求总是稍超过我们能力的限度。他认为,这种需求和能力的矛盾对社会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促使人们自觉地结成各种社会联合体,去求得满足那些单靠个人的力量绝对不能满足的需求。摩莱里指出,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的满足新的需求的过程中前进。相反,如果人的需求和能力没有矛盾,完全一致,社会就不会发展。就会永远停留在原始状态,人类本身也不会与动物有所区别了。

摩莱里认为,人的需求是相同的,应该得到同样的满足。从这一点出发,他得出了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也是平等的结论。因此,他主张人们应当共同劳动,共同使用土地资源,共同享受劳动产品。摩莱里认为私有制是社会出现混乱和罪恶的根本原因,人类的黄金时代是原始氏族公社,主张平均的共产主义制度。

应该说,摩莱里是需求理论的第一人。认为是需求促使人们联合,结成社会,因为联合比单个人的劳动要获得更多的需求满足;其次,摩莱里看到了人的需求的固有性,天生性;第三,摩莱里分析了人的需求和人的能力的差异性,而且认为能力是稍落后于需求的,第四,摩莱里意识到了从需求的角度看人的权利的平等性。

二、经济法思想

摩莱里第一次提出了用经济法律规范来调整社会经济活动的思想,是经济法学的首倡者。

摩莱里对现存社会进行揭露和鞭挞之后,勾画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轮廓。摩莱里所采取的方式是为未来社会拟定法律。这是继温斯坦莱之后又一次创造性地运用这种形式,在摩莱里所描绘的蓝图中,包含着他许多社会主义人权的思想。

实行公有制为基础,并以条文形式提出具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法律方案,这在中外法律思想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对《法典》及其作者这一历史功绩,应该给予肯定。

用法律形式规定对社会产品的直接分配,这也是《法典》及其作者在法律思想上的一个重要贡献,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

摩莱里在《巴齐里阿达》(长诗,全名为《浮岛的毁灭或著名的皮儿派的巴齐里阿达》)和《自然法典》(文章,全名为《自然法典或自然规律的真实精神》,)中对“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作了大量阐述。阐述得最为集中、明确的是《自然法典》。在这一著作中,摩莱里已远不象他的空想社会主义先辈那样,对未来社会的分配原则作“空想的描写”,而是把它拟成了“法律草案”。

显然,摩莱里的经济法思想始终贯穿着计划经济的思想,他所称的经济法决非是简单意义上的“分配法”或是“分配法”的同意语。他的经济法思想是以基本的自然法则为指导,在实行集中制的社会里,依据计划经济思想,国家用经济法律的手段来调节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

从总体上看,摩莱里的经济法思想是确立在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的基础之上,经济法在这一社会制度中,仅仅是调整关于社会生产和社会产品分配关系的一种法律制度,其中最主要的是调整社会产品的分配关系,也正是由于此种原因,在他们的思想提出后的相当长时间内,没有一个国家颁布类似的法律规范。但摩莱里是进步论的热烈捍卫者,认为:进步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他们所著的《自然法典》和《公有法典》都对后世产生了较深的影响。他们所提出的经济法是未来社会的一个独立法律部分的思想,无疑是对法律部分的分类上的一个贡献。正象他们已经预见到将来要出现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一样,经济法的出现也完全被他们预见到了。

二、理想社会

篇三:题目e833dabbfd0a79563c1e72f5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5305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