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2016全国一卷理综试题及答案

2016全国一卷理综试题及答案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09-24 11:43:36 | 移动端:2016全国一卷理综试题及答案

篇一:2016年全国1卷 理综试卷及答案

篇二:2016年高考全国1卷理综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试题类型: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O 16 Na 23 Cl 35.5 K 39 Cr 52

Mn 55 Ge 73 Ag 108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答案】

B

【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核酸的分布、光合作用

【名师点睛】本题以细胞为切入点,从结构、功能、分布等方面进行考查,难度不大,但它能很好地体现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并且为细胞知识的复习提供了思路,可以通过细胞,把知识进行纵向联系实现综合,并尽可能与细胞结构相关的生理过程(如光合作用)建立联系。例如复习时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①从有无细胞核的角度将细胞进行归类并记住相关的常见实例。

②从分布(植物、动物、原核与真核细胞共有)、结构(不具膜、具单层膜、具双层膜)、成分(含DNA、含RNA、含色素)、功能(能产生ATP、能半自主复制、与有丝分裂有关、与分泌蛋白有关、与主动运输有关、能产生水、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角度对细胞器进行归类。 ③拓展:细胞核有两层膜,但不属于细胞器;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

含有两种核酸;等等。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答案】C

【解析】由题意“离子泵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可知,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是逆着浓度阶梯进行的,A、B项错误;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阻碍氧气的运输,导致呼吸速率下降,生成的ATP减少,使主动运输过程减弱,因此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C项正确;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导致载体蛋白因变性而失去运输物质的功能,所以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项错误。

【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围绕“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这一信息进行发散思维,从中提取出有效信息: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在此基础上结合主动运输的特点逐一分析各选项,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答案】

C

【考点定位】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其实验设计

【名师点睛】本题以“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为素材,考查学生对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设计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知道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实验设计的原则等是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解答此题应依据实验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等,通过题意和各选项中的信息找出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在此基础上来判断操作顺序的合理

性。

4. 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答案】

B

【考点定位】有氧呼吸、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蛋白质合成

【名师点睛】本题以神经细胞为切入点,以兴奋在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的生命活动为情境,考查考生对ATP来源和去路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识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ATP的形成途径、生理功能及其去路)、掌握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过程以及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形成的机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在平时的复习中注重归纳细胞内产生与消耗ATP的生理过程(如下表)能够提高解题速度。

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前者具有全球性、可以被生物群落循环反复利用,后者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二者都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A项正确,B项错误;“退耕还林、还草”是提高并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措施,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C项正确;人类的活动应该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D项正确。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名师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容易忽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单向的。

6. 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答案】

D

【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实质:依据遗传平衡定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女中的发病率相等,且均为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所以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为95%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纤维在灼烧时会蜷缩成一个小球,有浓烈的黑烟,有与蛋白质灼烧的不一样的气味,故可以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正确;B.食用油高温反复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多种有毒、有害甚

至是致癌的稠环芳香烃物质,进而会危害人体健康,正确;C.加热或高温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失去对家禽的危害作用,故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正确;D.医用消毒酒精通常是用体积比浓度为75%中乙醇溶液,浓度太大,杀菌能力强,但渗透性差,浓度太小,渗透性强而杀菌能力又弱。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渗透性差,会导致病毒的表面的蛋白质变性,当病毒退壳后,里边的蛋白质仍然会危害人体健康,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在生活的应用正误判断的知识。

【名师点睛】化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应用十分广泛。我们生活就要吃饭、穿衣,在生活过程中在与周围环境接触的过程中,往往会接触微生物或注意不当而患有疾病,消毒、治疗要使用一定的方法、或用一定的物质进行处理,这些都与化学知识有关。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腈纶化学纤维等,棉花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糖类,灼烧有烧被套的气味;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腈纶等是人工合成的物质,灼烧有浓烈的黑烟,会蜷缩成一个小球,冷后是一个小硬球。购买的衣服布料材料就可以用灼烧的方法鉴别,也可以根据物质的面料的成分的性质在洗涤时采用适当方法。实用的植物油高温反复加热会产生致癌物质,故要少吃油炸食品;肌肉注射或输液时经常要用酒精消毒,消毒用的酒精是体积比为75%的酒精的水溶液,浓度过大或过小都不能很好的杀菌消毒。只有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才会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也才会更安全、更健康。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B.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答案】A

篇三:2016年高考全国1卷理综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新课标Ⅰ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题卷共16页,40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K 39 Cr 52 Mn 55 Ge 73 Ag 108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模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的两类核酸

C.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李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手提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在慢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费标准

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8.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B.1molN2与4mol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C. 1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 标准状况下,2.24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2-甲基丁烷也成为异丁烷

B.有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C4H9Cl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D. 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将c(NH4?)?c(H?)?c(OH?) 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

11.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采用 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间的Na和SO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42?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

B. 该发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

C. 负极反应为2H2O?4e?O?4H?2?,负极区溶液pH降低

D. 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的O2产生

12.298K时,在20mol,0.10mol的水中滴入0.01mol·L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0.01mol·L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1?1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Ml

C.M点处的c(NH4?)?c(H?)?c(OH?)

D.N点处的溶液中pH<12

1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t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性具有漂白性,0.01mol·Lr溶液的pH为2,s通常为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A.原子半径的大小W?X?Y

B.元素的非金属性Z?X?Y

C.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体

D. 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试卷类型:A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7~21题有多选项题目要求。全部答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的0分。

14.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充满云母介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若将云母介质移出,则电容器

A. 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电场强度变大

B. 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电场强度变大

C. 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电场强度不变

D. 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电场强度不变

15. 现代质谱仪可用来分析比质子重很多倍的离子,其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加速电压恒定。质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加速器加速,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从出口离开磁场。若某种一价正离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统一加速电场加速,为使它经匀弦毯场偏转后仍从同一出口离开磁场。需将磁感应强度增加到原来的12倍。此离子和质子的质量比约为

A. 11 B.12 C.121D.144

16. 一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图中的电阻R1、R2和R3的阻值分别为3?、1?和

A为理想交流电流表,U为正弦交流电压源,输出电压的有效值恒定。当开关S断开时,4?,○

电流表的示数为I;当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4I .该变压器源、副线圈匝数比为

A. 2 B.3 C.4 D.5

17.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

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

球半径的6.6倍。假设地球的自传周期变小,若仍仅用三颗同步

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

A.1h B.4h C.8h D.16h

18.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施加一恒力,且原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不发生改变,则

A.质点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B.质点速度的方向不可能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垂直

C.质点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D.质点单位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总是不变

19.如图,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悬挂于O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a,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b。外力F向右上方拉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F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物块b仍始终保持静止。则

A.绳OO'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B.物块b所受到的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连接a和b的绳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D.物块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20.如图,一带负电荷的油滴在匀强电场中运动,其轨迹在竖直面(纸面)内,且相对于过轨迹点P的竖直线对称。忽略空气阻力。由此可知

A.Q点的电势比P点高

B.油滴在Q点的动能比它在P点的大

C. 油滴在Q点的电势能比它在P点的大

D. 油滴在Q点的加速度大小比他在P点的小

21.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则

A.在t=1s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s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

40m


2016全国一卷理综试题及答案》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5319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