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赞美长江诗句
赞美长江诗句、词语
永远汹汹地汹涌着
天地在你胸中沉浮
永远雄雄地雄壮着
仿佛巨龙吟啸不休
永远昂昂地激昂着
你的心思谁能猜透
永远默默地沉默着
永远滚滚地滚动着
牵引着历史的巨轮
牵引着时光的永恒
永远永远地永远着
在无边无际的宇宙
在千万儿女的心头
2,
江水悠悠 千载亘流
凭栏倚风 相思盈袖
遍邀嘉朋 醉吟红楼
歌不能罢 舞不能休
3.吻别圣洁的唐古拉山
走过岁月的悠久绵长
牵手平原和高山
挽起东海的臂膀
吻别神奇的雪域高原
走过历史的风雨沧桑
穿过峡谷和险滩
向着无边的蔚蓝
赞美你啊,长江
泱泱中华你激情飞扬
亲亲祖国你血脉相传
浩浩荡荡五千年
同根同源是炎黄
赞美你啊,长江
飞浪滔天你是时代的歌唱,九天回荡
赞美你啊,长江
一往无前你是世纪的梦想,灿烂辉煌
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
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
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
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
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江上曲】
易阳春草出,踟蹰日已暮。
莲叶尚田田,淇水不可渡。
愿子淹桂舟,时同千里路。
千里既相许,桂舟复容与。
江上可采菱,清歌共南楚。【出处】:中华诗词-南北朝-谢眺
【咏怀】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
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
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
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
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
一为黄雀哀,泪下谁能禁。【出处】:中华诗词-魏晋-阮籍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杜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1]
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
唯见长江天际流。[4]【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李白
【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1]【出处】:
中华诗词-唐五代-刘长卿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张若虚
【度浮桥至南台】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般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出处】:中华诗词-南宋-陆游
【渔父】
钓台渔父褐为裘,
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
长江白浪不曾忧。【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张志和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王勃
【湖州歌】
北望燕云不尽头,[1]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自断东南四百州。【出处】:中华诗词-南宋-汪元量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安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王勃
【宿甘露寺僧舍】
枕中云气千峰近,
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
开窗放入大江来。【出处】:中华诗词-北宋-曾公
【江南曲四首(其三)】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轻舟。【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储光羲
【清江曲内一绝】
八月长江去浪平,
片帆一道带风轻。
极目不分天水色,
南山南是岳阳城。【出处】:中华诗词-唐五代-崔峒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出处】:中华诗词-现当代-毛泽东
【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出处】:中华诗词-现当代-毛泽
【大江歌罢掉头东】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十年面壁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出处】:中华诗词-现当代-周恩来
下面是词,特经典,里面可能有你所要的东西吗?(我也随手给你录下:)
【临江仙】
《二十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篇二:《南京长江大桥》_李俊强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 - 1 -
- - 2 -
- - 3 -
- - 4 -
篇三: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李丁丁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一首洋溢着赞颂感情的抒情歌曲,它的旋律出自电视系
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这段音乐深情厚实,简洁明朗,既气势磅礴
又委婉秀丽,对比十分鲜明,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雄姿,如首句的旋律线就
呈现大起大落之势,描绘了长江之险,中部的旋律缓缓流淌,表现了长江中
下游之美。这段音乐很“声乐化”,有关方面决定征求为此曲填词,使这一
优秀的旋律能够咏唱并更广泛的流传。为此曲填词的应征稿多达上千件,最
终胡宏伟的填词一举夺魁。歌词采用拟人化的、高度概括的艺术处理手法,
使人和物、情和景融成一体,可以说词作者用的是画龙点睛的几笔,收到了
气象万千的效果。
歌曲创作一般都是先有词后有曲,依曲填词的难度会更大些,除了要与
曲的音乐形象吻合外,还要照顾到歌词的声调、四声与音调的吻合,填词者
一定要懂得音乐才能使所填歌词与曲调浑然一体。胡宏伟显然是一位精通音
乐的词人,他所填的歌词与旋律的起伏完全贴切,例如“气概”、“甘甜”、
“乳汁”、“哺育”、“健美”、“臂膀”、“赞美”、“无穷”、“依恋”、“母亲”等
处词曲对应都非常融洽,这也是这首歌广为流传的一个原因。
歌曲为三段体,第一乐段是收拢性的,乐句均为弱起,第二段是开放性
的乐段,乐句均为强拍起,这一乐段是对比乐段,起于平稳、抒情、流淌的
旋律,终于推向高潮的激昂奔放的旋律,停留在属音上,造成继续向前推进
的巨大动力,自然地过渡到再现乐段,这一乐段基本上完全重复第一乐段,
只是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调来自首句,表现了对滚滚长江不尽的思恋和
赞美之情。
(二)学情分析
本课所授年级为五年级学生,五年级学生通过以往四年的音乐积累和训练,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欣赏音乐的方法,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但还不熟练和完善。上学期学习过一首有关长江的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学生对三峡工程已经有了认知,教师已在课前布置了作业——搜集有关长江其他方面的资料。《长江之歌》这部音乐作品学生并不陌生,在五年级第一学期品德课上曾经听过。学生通过在课下找寻资料,对长江已经了一定的认识和关注,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歌曲中对长江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母亲河——长江的敬爱之情。
(二)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长江的知识,加深对长江的敬爱之情。
2、初步体会旋律进行的特点与表现歌曲内容的联系。
3、理解歌曲内涵,用歌声表现对长江的深切情感。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和视频了解与长江有关的知识。
2、通过分析歌曲结构,初步体会旋律进行的特点与表现歌曲内容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
(一)了解有关长江的知识,加深对长江的敬爱之情。
(二)通过分析歌词内涵、歌曲结构,感受音乐情绪。
四、教学难点
(一)理解歌曲创作特点与歌曲情绪的联系。
(二)用歌声表现对长江的深切情感。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上学期曾经学习过一首有关长江的歌曲,还记得是什么名字吗?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亿万的华夏人民,被称作“母亲河”,你对长江还有哪些了解?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资料收集交流) 今天我们就一起随音乐来领略一下长江的风姿。
(二)欣赏
1、播放《长江之歌》视频(课件1歌曲视频)
2、简介曲作者(课件2作者简介)
1983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部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里面的主题音乐《长江之歌》就是我们刚才听到的歌曲,它的作者就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王世光先生。
3、分析旋律
1)再听,歌曲分几部分(课件3歌谱)
2)分析A段。讲创作手法,唱旋律,体会旋律的起伏与长江蜿蜒奔腾、一泻千里的形象的紧密相联。
A、唱谱 观察这部分旋律,是哪一种进行方式?与音乐形象有什么联系?
旋律上下起伏,就好像长江波浪起伏跌宕。
B、再唱,找出两个乐句的特点 a a1
5 3 1 5 | 6 —
这个主题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
这是音乐创作中典型的重复手法,你能说说重复有什么好处吗?
多遍重复就会让大家对歌曲主题的印象更加深刻。
3)分析B段
A、唱谱,分析旋律与形象的联系。
以级进为主,平稳,抒情,就像长江中下游的河水缓缓流淌。
B、分析乐句变化,了解音乐创作手法:对比。既有乐句的对比,也是乐段情绪的对比。
C、教师小结:
音乐与其它艺术形式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绘画、摄影、雕塑、建筑等是空间的艺术,而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美术作品可以一览无余,整体到细部反复欣赏,有很大的自由性,而音乐是转瞬即逝的,它有时间限制,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步地由局部到整体按顺序欣赏。这便增加了欣赏理解的困难,作曲家为了统一作品风格,加深主题印象,常常使用重复或变化重复的手法。但如果只有重复便会给人以单调乏味的感觉(好处:统一)。例:《长江之歌》中的两句,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反之一味地进行对比,只会让人觉得花哨琐碎,没有主体。如进行适当的对比,则会给人以一种新鲜感,(统一中见变化)。 对比例:第二段(B) 第二句在旋律、节奏和句法上都有所改变,第一句与第二句形成了对比。
4)反复部分与尾声
齐唱曲谱
反复部分对长江的歌颂与赞美。
尾声仿佛“回声”的音乐特点,延续了A段 3 4 5的动机表现了人们对于长江的爱延绵不绝,永世相传。
5)有感情演唱歌曲旋律
4、分析歌词
师:当年《话说长江》播出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这部系列片的主题音乐深情厚实,简洁明朗,既气势磅礴又委婉秀丽,对比十分鲜明,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雄姿,很“声乐化”,有关方面决定征求为此曲填词,使这一优秀的旋律能够咏唱并更广泛的流传,为此曲填词的应征稿多达上千件。歌曲创作一般都是先有词后有曲,依曲填词的难度会更大些,除了要与曲的音乐形象吻合外,还要照顾到歌词的声调、四声与音调的吻合,填词者一定要懂得音乐才能使所填歌词与曲调浑然一体。胡宏伟显然是一位精通音乐的词人,他采用拟人化的、高度概括的艺术处理手法,使人和物、情和景融成一体,用画龙点睛的几笔,收到了气象万千的效果,在众多词作中一举夺魁。
1)简介词作者(课件4)
2)A段部分:介绍长江源头及入海口
在歌词中第一句唱到“你从雪山走来”你们知道是哪一座山吗?“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呢?
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课件5长江源头与入海口)
简单的两句话,勾勒出长江的跌宕起伏、一泻千里的风采。
有感情朗诵这部分歌词。(返回课件3)
3)B段 齐唱
歌词中唱到: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你认为这几句歌词表现了什么?
你知道为什么这么说吗?(课件6长江流域资料)
学生搜集资料交流
4)所以我们对长江应该有怎样的情感呢?有感情齐读: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5、总结
(1)对长江风采的描绘(A)乐段
(2)对长江力量的阐述(B)乐段
(3)对长江的赞美及歌颂(A)乐段
(4)对长江的依恋与赞美之情进一步抒发(尾声)乐段
(三)延伸
1、与长江有关的诗词作品
1)在古代,长江一直是文人墨客咏颂的对象,你知道哪些与长江有关的诗句吗?(学生资料交流)
2)现代作品 (课件7)
A、毛泽东诗词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