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阿长与山海经好词

阿长与山海经好词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09-29 08:06:04 | 移动端:阿长与山海经好词

篇一:阿长与山海经好说课稿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她是一个粗人,没有文化、粗俗、好事,是一个很不幸的人。但她又是一个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质朴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鲁迅先生深情地抒写了对她的真挚的怀念。教读这篇文章,应引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从而更深地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2、重点研读买《山海经》的部分,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

3、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的写法。

2、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配乐磁带、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起鲁迅,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谁来说说鲁迅?

2、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特殊的人物。鲁迅没有专门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却在他四十五岁那年,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以纪念自己童年时期的一个保姆,可见对她的感情之深。(背景音乐)

让我们满怀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3、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生质疑)

二、整体感知:

1、阿长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她与《山海经》又有什么关系,让鲁迅对他有这样深的感情,让我们带着疑问速读课文。

2、说说阿长在你眼中是个怎样的人?

(生预设:无知、淳朴、善良、粗鲁……)

3、师小结:

总之,阿长是个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是一个复杂的人。

三、拎出线索:

1、

2、自由朗读课文,同桌讨论: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词句。

(随机板书: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憎恶——新的敬意——怀念)

四、精读买《山海经》部分

1、我们知道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从对阿长的憎恶到最后对她产生一生的敬意和怀念,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而促使鲁迅有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给“我”买《山海经》)

2、轻声朗读课文19—29段,四人小组讨论把最能打动“我”的句子找出来,说说理由,写上旁批。

3、学生反馈

预设:

A、“过了十多天,……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出示幻灯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她对孩子的心思观察的多么细致,对孩子的愿望多么体贴,为了满足孩子的正当愿望又是那样认真,郑重其事。)

a 、齐读这一句,最能触动你内心情感的是哪几个字?(三哼经)

b 、一个文盲,但却能为“我”买来心爱的书,可见他是很关心“我”,在乎“我”的感受,正是从这三个字中,可以想象她都遇到了什么困难?(生想象,并指名说)

c 、阿长为“我”买一本书可谓是历尽千辛万苦,但他总是把痛苦六在自己心中,而把喜悦传达给我,哪位同学愿意用朗读把阿长的喜悦传达给我们?(生读——生评价——生再读——再评价)

B、“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出示幻灯

a 、此时,我的心情如何?程度有多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生读)

b 、如果换做是“我”的父亲或是母亲为“我”买来《山海经》会有这种感觉吗?为什么? c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 (生反馈)

d 、师小结:正是因为这是令我念念不忘的书,而且是我一直不以为然的阿长为我买的,使我对他产生的新的敬意。

C、“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出示幻灯

a 、齐读,为什么说长妈妈具有伟大的神力?

b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一种体验?

(生自由畅说)

c 、到底是什么让长妈妈有这样伟大的神力呢?

(善良、纯朴、关心孩子)

d 、朗读指导

e 、师小结:

正是这种善良、纯朴的优秀品质,让制作粗拙的《山海经》成了我最为心爱的宝书,而且影响了我的一生,让长妈妈成了“我”最怀念的人。

五、情感升华

出示幻灯:“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灵魂!”

1、指导朗读

2、此时你还听到了鲁迅怎样的心里话,请用自己的语言为课文换一种结尾。

(生练笔)

3、小结:

是啊,这样一个纯朴善良的人,怎不让人产生敬意和怀念呢!而这篇文章凝聚着鲁迅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了鲁迅对善良人的衷心祝福。

六、布置作业

在鲁迅先生的眼里,长妈妈和《山海经》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这样讲,没有长妈妈就没有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所以,这四本书就成了“我最为心爱的宝书”,以至得到《山海经》后,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

1、隐鼠一事,文中出现了好几次,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发材料)

教师读《狗·猫·鼠》的片断。

2、《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著名的散文集,收入的十篇文章,大都是回忆童年、少年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已40多岁了,所以取名为《朝花夕拾》,含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取。希望同学们能抽出时间去读一读。

3、认真研读《阿长与山海经》里面的其他故事。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空前敬意憎恶

不耐烦 新的敬意

不大佩服 买《山海经》 怀念

善良、纯朴、热心、关心孩子

篇二:优质解答

优质解答

1.荷塘月色朱自清 好词:蓊蓊郁郁荷香月色亭亭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感受:读着朱老先生的《荷塘月色》,便宛若置身荷塘一般,仿佛在那幽径上走着的是自己了.那亭亭碧绿的荷叶,那婀娜多姿的荷花,月色迷蒙、薄雾缭绕的荷塘便又展现在眼前.

2.《天山景物记》碧野

好段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还像是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这密密层层成丈高的野花,朵儿赛八寸的玛瑙盘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为伸手就可以满怀捧到你最心爱的大鲜花.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

感受:《天山景物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状物的散文.作者碧野曾于20世纪50年代在新疆生活过一段时间,“心中充满了对祖国西北

边疆的甜蜜、沉醉之情”,正因为如此,情支于中,有话语要倾吐,所以“一动笔,像骏马奔驰,再也勒不住.于是,一口气就写成了《天山景物记》”.这大概就是“情动而辞发”吧.这是作家写作的过程.而欣赏这篇作品的过程则与作家写作的过程正相反,是“披文以入情”.

3. 朱自清《春》

好词:润甜嫩花枝招展薄

好段: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感受: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朱自清(1898—1948)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他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春》这篇优美的散文,以生花妙笔,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3.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好词:和蔼宿儒指挥倜傥颠倒淋漓 好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

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本文采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

4.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好词秀逸晴好温驯福星高照

好段在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比如去一果子园,那边每株树上都是满挂着诗情最秀逸的果实,假如你单是站着看还不满意时,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恣尝鲜味,足够你性灵的迷醉.阳光正好暖和,决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的鉴赏.

感受:富有田园牧歌情调的“诗化”小品散文.文章情调悠闲纡徐,从容自适,虽仍然大致是“跑野马”的风格,但细细品赏,却绝非信马由缰.全文以与隐含的读者“你”交谈“闲话”的口吻和叙述方式展开写景和抒情——亲切自然,又带有些急于让“你”与之共享、与之“众乐乐”的迫不及待.作者始终扣住“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的中心主

题,着意从个体内心感受的角度和方式着意渲染抒写独自作客于翡冷翠山中的妙处和快乐的心境.

5.丰子恺《春》

好词:爱慕雨雪霏霏北风烈烈偎傍枯草遍地满目憔悴

好段春的景象,只有乍寒、乍暖、忽晴、忽雨是实际而明确的.此外虽有春的美景,但都隐约模糊,要仔细探寻,才可依稀仿佛地见到,这就是所谓“寻春”罢?有的说“春在卖花声里”,有的说“春在梨花”,又有的说“红杏枝头春意闹”,但这种景象在我们这枯寂的乡村里都不易见到.即使见到了,肉眼也不易认识.总之,春所带来的美,少而隐;春所带来的不快,多而确.诗人词客似乎也承认这一点,春寒、春困、春愁、春怨,不是诗词中的常谈么?不但现在如此,就是再过个把月,到了清明时节,也不见得一定春光明媚,令人极乐.倘又是落雨,路上的行人将要“断魂”呢.可知春徒美其名.

感受:春之美,春色盎然,都在这篇文章体现出来

6.阿长与山海经

好段: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然而她进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

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感受:人物形象分析记人之作最忌事无巨细写成一篇流水帐,最怕把人物的鲜明性格淹没在一般性格的叙述之中.本篇在繁简取舍方面极见功力.长妈妈的姓名、经历,鲜为人知,便用三言五语带过.长妈妈踏死哥儿最喜欢的隐鼠一事,因在前一篇《狗·猫·鼠》中已有叙述,本篇自然无需重复.而她的“讨厌”之处,亦即喜欢“切切察察”和夜间睡成“大”字,要言不烦,却写得生动而具体.

7.《二十四孝图》鲁迅

好段: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感受:“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新《二十四孝图》.好段诵读

一、远望狼山,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在绿树的掩护下,狼山显得格外壮丽。沿着山脚下的石阶向上而行,一路上,古木参天,有刚劲的

篇三:聆听大家的心声

聆听大家的心声,也是我们再一次学习的过程,感谢大家,我们携手又一次启程!借用职专殷培辉老师反思中的一句话作为此次简报的题目:——

听两堂课作文讲评课的几点体会

长清实验中学 栾鸾

上周五我听了杜兴花老师和潘正林老师所执教的两堂作文讲评课,通过他们的精彩授课以及课后贾丽老师和张文亮老师的精彩点评以及董老师的总结发言,我对作文教学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很长时间以来,总认为学生的写作水平和他们自己的天分密切相关,仅靠教师的技法指导,收效甚微,现在想来这种认识是不对的。长期以来,我们在写作教学上一直存在“多写多练、自然生长”的状态,通过今天的听课与学习,我认识到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必不可缺,长此以往在课堂上坚持下去,会对学生起到意想不到的收效,现把自己的几点收获总结如下:

一、 以理说文,让学生了解作文理论的基础上去写作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在这次活动中,张文亮老师说道:有些专业术语要适当的讲解给学生听,比如说“动情点”,“寄情物”,并且要结合实例进行说明,比如《背影》中父亲给“我”买的橘子,《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为“我”买的《山海经》都是作者表达情感的“寄情物”。当时听了我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回想自己在这次写作活动中在这方面是欠缺的,在备课过程中我看到“教学进度表中“动情点”一词时,还用心琢磨了一下,后来查了查资料,了解到:“动情点”即情感的触发点,感情爆发点,情与景的焊接点,也是意境的落脚点”。在这次作文写作中我只注重了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动情点”事件,而忽略了给学生讲解一下“动情点”的含义,“本以为学生会懂,而学生真不懂”,靠着“一知半解”去寻找生活中的动情点,结果是不容乐观的,好多学生的选材还是陈旧无新意。由此我想到,对于一些专业术语:如审题、立意、切题、布局谋篇等还是先让学生明白其内涵再让他们试着去写作,否则一知半解或囫囵吞枣式的理解只会造成事倍功半。

二、 在作文讲评课中要注重“荐优”、“指瑕”、“升格训练”

在潘老师的这堂课中“榜上有名”这个环节中对这次写作优秀的同学提出了表扬,想想平时自己也很喜欢这个环节,不管处于哪个层次的学生,不管他们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何样的作品,那都是他们的心血的凝聚,有些学生看起来对于作文是无所谓的态度,但他们心里还是对老师的赞美与表扬有着一种期待,这从我们每次作文课中他们期盼的眼神、开心的笑容,在倾听学生佳作时的安静氛围中可以体会的到。也许是和老师熟识了,他们会偶尔放肆的鼓掌叫好,或者起哄似的指名要倾听哪位同学的文章 ,每次我都带着安抚的态度对待或者直接满足他们的愿望。望着他们专注的神情与会意的微笑,我也感受到了一种为师的快乐,这是自己和学生们一起在体验彼此的生活、情感与成长。我们在“荐优”这个环节中可以整篇予以推荐,并做好点评与赏析的工作,也可以对文章的构思进行推荐,这样面可以大一点,开可以针对训练点进行专题推荐。“荐优”时,要坚持发展性原则,对于相对落后的学生“妙手偶得”的好文,好段,好句,要及时予以鼓励。

我们不仅要找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点,还有指出他们的不足,所以“指瑕”这个环

节相对于“荐优”专业性更强,基本原则是“稳、准、狠”:“稳”就是不能以伤害学生自尊为代价去“指瑕”;“准”就是准确,如《那一刻,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的指瑕点就是“那一刻”,要让学生明白是自己刹那间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而不是一个长时间的持续的过程;“狠”就是深刻,现在学生作文中的“宿构”(抄范文、仿范文)、“添加剂”(填加“好词好句”“题记”等)现象突出,是“指瑕”重点,要让不良文风无处藏身。

“升格训练”是作文讲评课的主要目的,我们可以在给学生指瑕之后让他们进行“二次”作文,可以是整篇全写,也可以是局部段落修改,让他们通过二次创作使自己得到写作提升。这一点在实际操作起来,难度要大一些,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班级和学生,布置题目让学生一次写作,如能顺利的全部收齐已属万幸,如果再让他们二次修改,有些学生会积极修改,有些可能会偷懒逃避,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付出更多的心血,加大工作强度和力度,也要让自己有一颗坚持的心,否则可能会让学生的升格训练半途而废或劳而无获。

三、让学生知道;写作不只是为中考而写,它可以是自己生活中表达情感的方式和途径

在活动中,贾丽老师说过教师写“下水文”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大为赞同,前几天我们语文组听课活动中,孟庆霞老师在作文讲评课中根据学生的一篇二类文改写了一篇文章,文笔优美,感情真挚,令我们大大叹服,其实想来,写下水文更多的是需要一种勇气,不仅可以在写作方面可以对学生以提高,以促进,还可以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回想年前有一次值班时学生惹我生气,我很伤心和委屈,忍不住在教室里哭了,哭了好长时间,好几个男生都很“懂事”的送纸巾给我,说:“老师,别哭了!”我想了好半天,然后打开我的博客让学生们看原来写的一篇文章,我让学生知道在老师心里他们是多么的重要,老师有多么的爱他们,学生们安静的读,从他们的眼神中我读出了他们是懂事的,只是有时候调皮而已!前不久,我在班里偶然说起我的生日快到了,没想到我生日那天,我收到了班里女生给我的一张写满祝福的信签,学习一向很贪玩的安令媛写到:“老师,还有不到一百天,我们就要各奔东西,离开这个校园,离开亲爱的老师,不知不觉您已陪伴了我们两年,两年里,我们有欢声笑语,您陪伴我们快乐的度过每一天,在紧张的复习中,您,鼓励着我们前行,我们有你而高兴的奋斗着,今天是你的生日,祝你生日快乐,祝您永远年轻、漂亮、开心度过每一天!”望着孩子们密密麻麻的字迹,我感受到了其实在学生心里,老师也很重要,只是学生没有当着我们的面说出,而我们也就认为自己在学生心里无所谓罢了。爱是需要说出来的,那天我真的很高兴,不仅是因为我收到了一份份祝福,更重要的是学生们明白了:在生活中可以用手中的笔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这会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我想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写作的技巧,还应该教给学生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他们用爱去温暖这个美丽的世界!

总之,通过这次活动,受益匪浅,想哪写哪,就此住笔,,各位同仁,愿我们在语文的道路上一起努力!

1.万德中学:

潘珍:以教材上的文本作为第一文本,那是“以本为本”,以学生的作文为第一文本,那才是“以生为本”。作文讲评不是单纯的教师评、学生听,而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讨论、

评议、修改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要想使评讲课上的生动活泼,教师必须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和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并不断创新,才能使作文讲评真正起到抛砖引玉、穿针引线的作用。

刘其美:反思一下自己的问题。

第一、表现在作文教学从初一到初三的不系统。不规范,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初一的孩子该会什么,初二该达到什么程度,初三毕业时孩子又该达到什么水平,没有一个标准,没有一个尺度(推荐给大家济微中学的经验:七年级“写实”,八年级“写细”,九年级“写新”)。这让我特别怀念以前的老课本,那时每个单元后面都有一个作文训练指导。作为老师我们知道给孩子们讲些什么。

第二、作文的训练没有目的性,随性太强,每到作文课,从学检或配套上找个题目就让学生去写。从不考虑题目的难易程度,训练没有目的性。

第三、作文教学与课本的脱节。两节示范课却选用了《背影》,朱自清用背影这个寄情物,通过对文章的背影的细致刻画来表现深深的父爱,无论是从整体的构思还是局部细节的刻画都是无与伦比的范文。而如果在学了这课后,再加上老师的指导,那么无论是寄情物还是刻画人物都会让学生落实。我想用好课本,读写一体,对学生的作文教学一定会大有好处的。

2. 月庄初级中学

程丽美:我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际梳理了思路,重新设计了我们的作文稿纸,让作文课更有序。写前用好“围绕中心选准动情点”的表格。同学互批用好“互批提升”栏。教师讲评课上,在“迈上新台阶”作文格内针对修改点写升格作文。

张文亮老师的评课给了我很大启发,尤其是他作文教学框架流程构设,细处“作文知识交代”,这正与董老师给大家的指导契合,可见天下英雄所见略同。

怎么发现问题?怎么引发自己更深入的思考?深入到学习中,深入到自己写作中。我一直信奉巴金的写作,只有写,你才会写。今天的研讨再次印记了巴金老人的话。贾老师举得例子,教师写,学生写,写作中发现问题,在写作中提升修己!

房立丽:紧扣学生的作文得失,捕捉学生急需的。正确使用教材,角度多方面。但要把握度不能代练代写。评改,训练。拿学生作文不足展示,进行升格练改,一节课中的修改要抓住学生最弱的一个点,贯穿课堂始终。反馈及时总结。在指导技巧上,要因人指导,不要面面俱到。

卫姗姗:在会议完后回家的路上,再次想到了董老师给我们打的那个比喻,就是把作文同做饭联系到一起,这倒是又让我想到了一个俗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技巧是什么,这些我们可以在每次作文讲评的时候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给他们很好的指导,这就犹如孩子们掌握了如何熬好一锅粥,如何炒好一道菜,令其色香味俱全。重要的是他的米准备好了没有,他的调料以及要做的蔬菜在记忆的仓库里有没有储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感觉孩子们在原料的储备上不乐观,尤其是我们农村中学的孩子们。说白了就是孩子们语言表达不理想,问题是摆在这里的。我想最主要的也不是去分析什么原因造成的,也不是渲染农村学校的各方面条件的不允许,我在想我应该做的是在现有的条件下,面对我所教的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家庭条件,他们的小学基础,他们获取信息的来源等等,我应该做什么。

课下时间短,学科多,让学生在课上提高效率,积累背诵经典课文中的精华,小到词,大到段或是整篇文章。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中文前方框导语中有段话“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当时我给孩子们说到这几句话很好,可以将其用到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开头,接下来没有直接学课文,而是让孩子们在两三分钟内接着将其储备到自己的脑海中记住,没有简单的说“同

学们要记住这几句话,作文能用到,”然后不管了,就去讲课文了。课堂是干什么的,就是让学生记知识的,既然提到让孩子们记的语言了,就让他们马上记,这就是他们这节课的收获,哪怕课文讲解多用了一课时,我也尽量坚持这么做,结果在写第一次作文“童年是一首歌”时,孩子们的作文中果然出现了这几句话,给了我一种成就感,我觉得我那节课有收获的果实了,尽管不很丰硕,用的孩子不是太多,但至少我相信这样坚持下去会很有帮助的。

3.崮山中学

张明新:张文亮老师讲作文的根在“情”,我较认同。“情”是作文的调味剂,有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作文就应该是学生的情感的 “发泄地”(“火山口”)。

4.五峰中学

田红梅:我们的学生最需要什么学习上的帮助,我们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

其实语文课,老师应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的训练才是主题,特别是初三的复习课,本着这一节课我要求我的学生大部分能收获、提高多少?才是我们要做的,而不是我们讲多少。

其次,我们的语文教学在任何时候都应该面向全体,把爱的阳光洒向我们每一位学生。作文教学,百分之九十的孩子在考试中都会把作文写完,而针对作文教学我们也要关爱每一位孩子的成长。潘老师的作文讲评课,就做的很好。提起每一位学生的文章他都能如数家珍,特别熟悉,上课时,不会忽略最北面角落的那几个孩子,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发言。我们在想办法提高我们的作文成绩的高分时,我们也不能忽略考试时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把作文一定写完的叮嘱。当我们的语文教学面向每一位孩子时,那我们的语文成绩会提高更大的空间。“保住基本分,赢得感情分,莫丢冤枉分,争取得高分”。

张正:在感叹他们上课成功的同时,我不得不反思自我的课堂教学。在平日的作文讲评课上,我课前的准备工作远远不如两位老师的有心、用心,总是一味地埋怨学生写作的差劲,并没有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写作途径,没有从细微处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关于作文教学,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就是说,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以期学生具有自己会写的本领。既然选择了语文,我就不会让作文离我而去。 郝广勇:“练在关键处,教在着力处。”针对学生的写作实际问题,以范例引领,指导指导方法。不空谈,不流于形式,不盲目随意。两位老师为我们树立了积极的榜样。

张茂华:作文课应(首先)解决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和无话可说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积累思考练笔,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表达出来,写到自己的文章中。

吕相云:星期五下午回来后,我们一起做了评析。在课堂上,平时语文课不大爱说话的孩子也做了精彩的发言。通过我和孩子们共同的评析,学生们也懂得了不管是什么样的描写都不能面面俱到,一定要抓住文章的中心。像人物外貌描写,能突出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的才要写,那些可有可无的我们就不要写。在那堂课上,我也照搬了好多听课中印象极为深刻的东西,像大幅度去表扬同学,名家引领(也很好地结合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同学在之后的自我修改中确实看出了进步,他们高兴,我的心情也非常愉悦。

文昌:

魏先中:两位老师的课的共同点:(1)都非常注重抓点,杜老师主张抓“动情点”,潘老师主张抓“载体”;(2)注意方法指导,先引导学生在范文中找“动情点”和“载体”,然后进行训练;

平安中学:景家恒、刘震

刘健:关注作文课堂生成的“三个点”。习作的动情点,运用方法的手法点,文本生成的细节点。课堂紧扣实效,结合实例,探讨了如何运用方法将动人的实例运用到题目中去的问题,操作性强,具有很轻的参考性。

作文课上的参与度。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将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一个创设性的具体情境或问题具化为统一的研讨,参与性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启迪。

时效性强。面对毕业班的学生,如何解决作文的升格,提高写作成绩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两节课为我们提供很好的范本,可操作性强,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吕红莉:作文课的讲评,我每年都有很多困惑。前几年学生少时,我基本上采用面批,与学生直接交流,让学生明白我的意图,再修改。其实那一批学生进步就很明显。这些年很难做到全部面批。让学生互批,我总是不放心,他们互批时,也总是依赖我,我又想在互批时多给几个学生面批,结果上课有些混乱。我也曾尝试以两三个学生的作文为例,大家一起修改,效果一般。指导、互评、典型示范相结合,一气呵成,一定会比以前我割裂这几个步骤做的效果好。

齐吉美:充分挖掘细节,将作文的动情处做细做活。真正将批改成为学生习作的主阵地。 孙乐飞:两位老师都在启发学生捕捉“动情点”上下了一番功夫.三中杜老师不但在捕捉“动情点”上给学生以启发,更是在如何把“动情点”写细上给了学生以明确而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马山中学潘老师的课热情洋溢,在让学生找表达情感的“载体”上点燃了学生的热情. 三中:周现玲、段秀芹

杜兴花:我总是想教给学生更多的东西,于是课堂上不能留给学生更充足的修改时间是我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我觉得今天我来展示这堂课,我底气不足。很惭愧的告诉大家,这堂课已经不是我的课了。有我们三中全体语文老师,东区五校联合体全部的初三语文老师和董老师以及实验中学的贾丽老师的成果,五中李正华主任也给我打电话给了指导,还有我不知道的其他老师共同的对作文讲评课的思考。感谢大家,我真正感受到了我们长清初中语文老师正能量的强大。

深入才能体会到美。朱自清的《背影》每次读,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这次又从动情点的角度来看,才知道原来句句有情。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原来读的时候,说句实在话,没有觉得怎么样,这次重新去读,也觉得字字传情。就连那篇学生的习作,越读越觉得学生写的很好。如果能把我这节课讲的方法用上,修改之后一定是一篇佳作。

思考才能有收获。作文教学一直都是我的薄弱点,之前成功的课例都是模仿别人公开课的流程,我曾经按照听课记录上的记录来当做教学设计来上课。今天,我自己真正要去展示一节课,发现一节公开课要注意的事项太多了。在短短的45分钟内,要解决学生的主要问题,怎么办。带着这个主问题去思考,我们首先要找到学生最主要的问题,带着赏识的观点让学生去修改。于是作文讲评课的思路:表扬——呈现问题——名家引领——经验总结——共同修改——个人升格——评价展示。就是非常适用的思路。

王光涛:作文就要这样,老师认真思考学生的问题,找出突破口,来解决。找准突破口是最重要的。

刘桂爱:有心栽花花会开。听了这次的两节作文课我的启发有三:

首先作文是有法可想,有迹可循的。学生作文时不再是老师给学生一个题目或作文材料,学生埋头写作,老师像监考一样来回走动,学生写作结束老师带走。老师开始埋头批阅,学生一身轻松,万事大吉。其实学生作文不管是写、批、评、该、都有大学问,小窍门。就像这两位老师的这两节课,虽是讲评课,但是我们能充分感受到他们批作文的方法与准则。批阅过程中对学生作文亮点的肯定,普遍问题的归类,个性问题的指导,哪一点不需要有心为之。没有之前的对学生作文的全面掌控,就谈不上评的有的放矢。评的优劣对比分明,学生改的才会立竿见影。这两位老师讲评课的思路不是作文课的固有模式,他们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共性问题,从切实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角度进行的思索探究。为我们的作文课打开了一个思路。从这一点上我特别感谢这两位老师,他们的课让我指导学生作文时有了一定的思路。作文的指导与讲评需要我们多角度的思考与尝试。就像他们两位课堂上的用“法”,也是思


阿长与山海经好词》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5916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