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冀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本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冀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本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09-30 07:29:53 | 移动端:冀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冀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本

篇一:冀教版七年级上册说教材

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标,说教材材料

上学期我担任七年级数学课程,为了更好的理解教材,用好教材。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七年级教材进行说明:

一、说课标:

(一)首先说课程学段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理解有理数、整式、一元一次方程;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用整式、方程表述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数学思考

通过用整式、方程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3.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角度发现、提出问题,并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并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情感与态度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

(二)其次说内容标准:

1、数与代数。学习有理数,整式、方程的知识,探索数、形及实际问题中蕴含的关系和规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的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的工具,发展符号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空间与图形。探索基本图形(线、角)的基本性质及简单几何图形(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3、实践与综合应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说教材;我将从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知识整合四个角度阐述。

(一)首先说编写特点

1、承上启下,注重基础。

本册书很好地引导学生认识了数学的本质,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数学打好基础。

2、密切联系实际,体现知识应用

本册书自始至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概念的产生,从实际需要出发,内容素材

的选取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并注意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

3、改进呈现方式,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本册书更多地进行数学活动和互相交流,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4、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注意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应注意对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提炼和总结,使之逐步被学生掌握并对他们发挥指导作用,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

5、体现科学进步,关注数学文化

本套教科书力求能够成为反映科学进步,介绍先进文化的镜子,既重视数学的科学价值,同时关注其文化内涵。在本册教科书中,许多问题都涉及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这些问题涉及到人们生产、社会生活以及科学研究等方方面面,其中许多反映现代先进科技的例子。从而使学生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

(二)、其次说教材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的编写主要分为章、节、练习、和阅读材料四个版块。各章章首都有精美的章前图分别提出了该章所学内容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开始本章的学习。章末安排了回顾与反思,帮助学生系统整理全章学习内容,提炼本章蕴含的数学思想和一般方法。节内正文设计了“做一做”、“观察与思考”、“大家谈一谈” 、“一起探究”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探究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增强应用意识。巩固练习设置了练习、习题、复习题三个梯度。练习供课堂内使用;习题为课后作业,作为课堂学习内容的拓展;复习题作为全章内容的巩固和提高之用。阅读材料包括“读一读”、“课题学习”这些栏目提高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三)、然后说内容结构

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涉及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但是本册书只涉及了除“统计与概率”以外的其它三个领域,其中每一章都是相关领域的基础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1、有理数。有理数的运算是本章的重点,对法则的理解是难点,克服它的关键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内容是整式的加减运算,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是整式加减的基础,它们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是通过必要的练习,熟练掌握运算法则。

3、一元一次方程。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本章中,整式及其加减运算作为基础知识,将有关整式的内容分散地融于对方程的讨论之中,

4、图形的初步认识。从日常熟悉的物体入手,抽象出简单的几何体,认识点、线、面、体的概念以及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有关概念。线段和角的有关性质是本章的重点,本章多从实物和模型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几何图形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用到数、式、方程的运算,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

(四)、最后说知识的整合

横向:学生在小学学习了算术数(正有理数和0),为了解决相反意义的量表示和减法的需要,在七年级引入了负数,完成了数的第一次扩充到了有理数;又为了解决非平方数开方的需要,在八年级引入了无理数,完成了数的第二次扩充到了实数,;在高中为了解决负数开方的需要,有引入了虚数,完成了树的第三次扩充,到了复数。这个过程由简单到复杂,每次新数引入后的学习也是对前面的数的知识的巩固加强和提升。掌握了有理数的知识才能学习抽象的代数式和整式,然后才能学习方程和函数。所以从第一章有理数到第三章代数式、四章整式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而在整式的运算中又不断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这又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有了前三章作为基础知识,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学生们就可以发现它们就可以为讨论方程服务了。第二章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虽然和前三章属于不同的领域,但是在涉及线段或角的计算的时候,往往又会用到数或是方程的运算,

这也体现了数学中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

纵向:另外,本册书是前两个学段数学教科书的后续。同时,本册书在第三学段全套教科书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本册书的主要内容是整个七—九年级教材体系的重要基础,本册书中的某些思想方法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例如,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而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列方程中蕴涵的“数学建模思想”和解方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是整个学段始终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

三、说建议

我将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开发课程资源建议三个方面阐述。

(一)、首先说教学建议11版课程标准改变了实验版课程标准的分学段进行建议的模式,更加关注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根据新课标要求对于本册书的教学我建议:

1、做好中小学的衔接。

⑴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的讲解,先让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运算律,然后举例验证在有理数范围内这些运算律是否还成立,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增强他们的探究意识,激发好奇心。

⑵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从心理到生理上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这个时期在学习上是属于独立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同时存在的时期,感知的有意性有了提高,但不够稳定和持久。所以升入初中学生必须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①重视预习习惯的培养。每天预习下一节课的新课,教师在课上有所检查②逐步培养学生记笔记的能力,课上老师指导记,课下学生进行整理归纳。教师加强指导示范。③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我们定期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和错题,分析错因反思提升。

2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教学有两条线,一条明线即数学知识的教学,一条暗线即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而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数学的灵魂,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学。而数形结合思想是中学阶段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学家华罗庚的话“数无形时少直观,形无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休。”就是对其重要性的最好证明。例如:绝对值不大于5的整数有几个?小于2013且大于-2012的所有整数的和是多少?都要引导学生能够借助数轴进行思考。

3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良好的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有理数的计算是整个初中数学

计算的最基础部分。数学能力的培养必须以数学活动为载体,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以下活动:⑴熟记计算法则,课上提问抽查,课下人人过关。⑵规范书写格式,⑶利用每节课前进行计算小练习⑷本章学完后进行计算的过关考察。不过关的二次补考。

(二)、评价建议

其次说评价建议,2011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对学生学习的全面评价和学生发展、变化的评价。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例如建立数学成长记录。

2、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遵循新课程标准,以本学段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例如增加学生再次考试的机会。

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在评价学生提出问题时,首先应关注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其次要关注学生提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在评价学生解决问题时,主要应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思考,是否有意识地对发现的规律加以验证,能否清晰、有条理地与同伴进行交流,并从交流中受益,是否有意识地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给予鼓励与引导,并随时观察记录。

4、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

要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结合起来,评价时应结合评价内容与学生学习特点加以选择。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最后说课程资源开发建议,2011版课程标准将实验版课程标准的课程资源进行了整合,列举出文本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环境与工具资源和生成性资源。

1、实践活动材料(教具、学具)

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充分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实物材料和设备供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2、信息技术的应用

篇二: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翻译: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赏析: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赏析: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解词:愠:恼恨。

翻译: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赏析: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解词:耻:以??为羞耻

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解词:识:记住;厌:满足;诲:教导。

翻译: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

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讲的是珍惜宝贵的时光。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翻译: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 (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作者介绍: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论语》在汉代有《鲁论语》、《齐论语》与《古论语》等不同本子流传,后来统一于郑玄。现存旧注有魏何晏注、宋邢邴疏《论语注疏》、宋朱熹《论语集注》及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

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李汉荣《山中访友》何其芳《秋天》原文阅读

15课 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 曹操

步出夏门行 之一

观沧海

东汉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说

《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是《步出夏门行》第一章。《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行》,属古乐府《相如歌·瑟调曲》。“ 夏门”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岁墓平”二句(见《文选》李善注)。《乐府诗集》另录古辞“邪径过空庐”一篇写升仙得道之事。曹操此篇,《宋书 · 乐志》归入《大曲》,题作《碣石步出夏门行》。从诗的内容看,与题意了无关系,可见,只是借古题写时事罢了。诗开头有“艳”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 《龟虽寿》四解(章)。当作于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一丛一丛到处都是,各种草儿长得十分繁茂。

树木被风吹动发出飒飒的声响,海上翻涌起巨大的波涛。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十分庆幸,可以用这首诗歌来歌吟自己此刻的心志。

注释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

何:多么

澹 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 峙(sǒng zhì):高高地耸立。竦通“耸”,高。峙:耸立。

萧瑟: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日月:太阳和月亮

若:如同

星汉:银河。

幸:庆幸。

甚:极点。

至:非常,

幸甚至哉:真是幸运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咏:歌吟

咏志:即表达心志。

志:理想

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

注释

本诗选自《全唐诗》。

1.次:路途中停宿;这里是停泊,停驻的意思。

2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3.客路:旅途。

4.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5.前:向前航行。

6.平:涨平,潮水涨得与岸齐平。

7绿水:长江

8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9风正:风顺而和。

10悬:挂。

11海日:海上的旭日。

12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夜将尽未尽的时候。

13.旧年:过去的一年。指旧年未尽,春之气息已到,点明节候已到初春。

14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到。

15.乡书:思念故乡的书信。

16.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编辑本段

注释

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部,坐落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耸立,景色秀丽,为湖山登临胜地。

2、贾亭:即贾公亭。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副词,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5、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6、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7、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8、暖树:向阳的树。

9、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渐:副词,渐渐的。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10、行不足:百游不厌。

11、阴:同“荫”,指树阴。

12、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13、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这里指下垂。

14、没(m?):隐没。

15、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

16、不足:不够。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如不说绿草如茵,而说“浅草才能没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一带景色到描写白沙堤一带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非常自然。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

“西江月”为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作者:辛弃疾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简析

本篇是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期的名作。它通过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感,这首词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多样性。

上片写晴,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三、四两句承上,作者抓住夏夜农村最具有特点的事物,进一步加以生发。因为夜里的能见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来摄取,有时还要靠嗅觉和听觉这些器官来加以捕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是从嗅觉和听觉这两方面来加以描写的。这是词中的主脑,是笼罩全篇的欢快和喜悦心情产生的根源之所在。上片虽然写的是夜晴,但却已经埋伏着雨意了。有丰富农村生活经验的人,似乎可以从"稻花香"里,从"蛙声一片"之中嗅到和听到骤雨将临的信息。

下片笔锋一转,进入写雨。但写的不是雨中,而是雨前。首句写远望之所见:"七八个星天外",说明乌云四起,透过云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这境界,与上片的气氛已有很大的不同了。第二句两三点雨山前",写的是骤雨初来,大雨将至的信息。既然,雨滴已经洒

篇三: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永年第十五中学 贺社强

为进一步抓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落实好县局关于“双创、双树、双优”的工作总布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新的一学期开始了,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我, 为了使教学过程中的语文课开展得有条有理,进一步贯彻好县教育局“严管理、抓常规、重落实、促提升”的整体工作思路,使学生创新的学习方式有所进展,为此拟定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二、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八年级一班共有35名学生,其中男生20名,女15名,本年级学生大部分都喜欢阅读名篇、短文及诗歌,但是学习的技能、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以及写作方面还有待于逐渐提高。

2、教材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语文阶段,培养的目标,中学语文教材,以及我校语文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学习基本的语文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阅读写作知识,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是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三、教学任务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合理地进行阅读训练,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一些阅读基本知识和写作常识,培养学生认真地刻苦学习语文的态度。

2、学习整理、分析文章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巧,进一步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自

学语文的能力。

3、充分利用各种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

四、方法措施:

1、认真备课,上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爱学、乐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2、抓好每天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养成,为本学期的语文校级写作竞赛做好准备。

3、认真撰写课后反思,心得,总结等理论。

4、进行备课,说课,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等活动。

5、充分利用好早读对学生进行阅读的耐力训练。

6、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练习,建立互帮,互学,相互鼓励地共同进步的团体。

7、对学困生要有耐心,爱心和关心,交流和谈心,鼓励大家都来关心的方式,激励他学习,充分激发他们积极向上学习语文的欲望。

8、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提出新目标,新要求。

9、发展学生优良的个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积极进取向上的精神风貌。

五、活动安排:

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学 (

贺社强

2013年8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冀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本》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6015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