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中学数学教案范文

中学数学教案范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0-06 18:18:26 | 移动端:中学数学教案范文

篇一:初中数学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xx 初中教师专用教案 2009-2010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授课教师: 学 目 习 标 班级: 课时:重点确定 难点确定 教学工具 教 学 过 程 教学方法

随堂练习: 体会与交流 1、数学知识: 2、数学思想方 法: 布置作业: 板 书 设 计教 学 反思

篇二:高中数学教案模板(1)

课题: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学校 莱钢高中 姓名 李红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由图象求解析式的方法,根据解析式作出图象并研究性质;

(2)体验实际问题抽象为三角函数模型问题的过程,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

(3)让学生体验一些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建模、分析问题、数形结合、抽象概括等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三角函数模型解决一些具有周期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 难点:将某些问题抽象为三角函数模型。 三、教学方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本节课的内容是三角函数的应用,所以应让学生多参与,让其自主探究分析问题,然后由老师启发、总结、提炼,升华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周期性变化规律的现象,昼夜交替四季轮回,潮涨潮散、云卷云舒,情绪的起起落落,庭前的花开花谢,一切都逃不过数学的眼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学的眼睛洞察我们身边存在的周期现象-----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二)典型例题

(1)由图象探求三角函数模型的解析式

例1.如图,某地一天从6~14时的温度变化曲线近似满足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求这一天6~14时的最大温差; (2)写出这段曲线的函数解析式

设计意图:切入本节课的课题,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同时以设问和探索的方式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做好基础铺垫,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参与后续教学活动。

解:(1)由图可知:这段时间的最大温差是20?C;

(2)从图可以看出:从6~14是y?Asin(?x??)?b的 半个周期的图象, ∴

T

?14?6?8∴T?16 2

2?

∵T?

?

,∴??

?

8

30?10?A??10??A?10?2又∵? ∴?

b?20??b?30?10?20

?2?

∴y?10?

8

x??)?20

3?

??)??1, 4

将点(6,10)代入得:∴

3?3????2k??,k?Z, 42

3?3?

, ,k?Z,取??

44

∴??2k??

?3?

∴y?10x?)?20,(6?x?14)。

84

【问题的反思】:

①一般地,所求出的函数模型只能近似刻画这天某个时段的温度变化情况,因此应当特

别注意自变量的变化范围;

②与学生一起探索?的各种求法;(这是本题的关键!也是难点!)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有学生动脑分析,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考习惯。

③如何根据y?Asin(?x??)?b图像求解析式中的待定参数A,b;?;??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出解题的思路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

6??????6???????22 等 ④探究其他解法:?或?

??14??????14????0?2?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⑤借助三角函数模型研究的思想方法研究一些较复杂的三角函数。 设计意图:升华为思想方法。

变式(或跟踪)训练:某动物种群数量1月1日低至最小值700,7月1日高至最大值900,其总量在此两值之间变化,且总量与月份的关系可以用函数

y?Asin(?x??)?b(A?0,??0,?????0)来刻画,试求该函数表达式。

(2)由解析式作出图象并研究性质

例2.画出函数y?sinx的图象并观察其周期.

设计意图:通过画函数的图象来研究性质。由已知函数模型来研究函数,培养学生应用已知函数解决问题方法。

解:法1:去绝对值,化为分段函数(体现转化与化归!);

从图中可以看出,函数y?sinx是以?为周期的波浪形曲线. 反思与质疑:

①利用图象的直观性,通过观察图象而获得对函数性质的认识,是研究数学问题的常用

方法;本题也可用代数方法即周期性定义验证: f(x??)?sin(x??)??sinx?sinx?f(x)

∴f(x)?sinx的周期是?.(体现数形结合思想!)

变式(或跟踪)训练:f(x)?sinx?sinx的周期是.

f(x)?sin(x?

?

3

)的周期是.

f(x)?2?sinx的周期是 .

设计意图:变式练习,开阔思路,启迪思维,培养能力。数行结合求周期。 (三)拓展提升

例3.如图,设地球表面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为此时太阳直射纬度,?为该地的纬度值,那么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90???.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如果在北京地区(纬度数约为北纬40)的一幢高为h0的楼房北面盖一新楼,要使新楼一层正午的太阳全年不被前面的楼房遮挡,两楼的距离不应小于多少? 解:A、B、C分别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时楼

顶在地面上的投影点。要使新楼一层正午的太阳全年不被前面的楼房遮挡,应取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情况考虑,此时的太阳直射纬度为-23°26′,依题意,两楼的间距不小于MC,根据太阳高度的定义,有: ∠C=90°-|40°-(-23°26′)|=26°34′ MC=

?

?

太阳光

h0h0

=2h0 ?

tanCtan26?34'

即盖楼时,为命使后楼不被前楼遮挡,要留出当于楼高两倍的间距。 (四)归纳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进一步突出了函数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体验了一些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思想。 五、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1)习题1.6 1---3

(2)一半径为3m的水轮如右图所示,水轮圆心O距离水面2m,已知水轮每分钟转动4圈,如果当水轮上P点从水中浮现时(图中

求P点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m)与时间t(s)之间的函数关系式P点第一次达到最高点约要多长时间?

2.探究性作业:请学生分小组对以下的问题或自选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并将各组的结果(无论成与败)制成PPT在下节课上进行交流。

问题1 电视台的不同栏目播出的时间周期是不同的。有的每天播出,有的隔天播出,有的一周播出一次。请查阅当地的电视节目预告,统计不同栏目的播出周期。

问题2 请你调查你们地区每天的用电情况,制定一项“消峰平谷”的电价方案。

问题3 一个城市所在的经度和纬度是如何影响日出和日落的时间的?收集其他有关的数据并提供理论证据支持你的结论。

这一过程是探究活动在时间上的延续,是对课堂学习的必要补充。

六、教学反思

以问题引导教学,让学生听有所思,思有所获,获有所感。问题串的设计,使学习内容在难度和强度上循序渐进而又螺旋上升,并通过互动逐一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较好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七、超级链接

1、设y?f(t)是某港口水的深度关于时间t(时)的函数,其中0?t?24,下表是该港口某一天从0至24时记录的时间t与水深y的关系.

篇三:中学数学教案模版汇编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汇编

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法(1)

【面试说课、试讲者中有很多是刚从学校毕业的老师,因为平时听惯了大学教授的讲课,而习惯于这种授课方式,如果在面试说课或试讲之前没有接受授课指导,及容易在面试过程中出现保留大学老师讲课风格,忽视听课对象需求的情况。大学的授课风格与小学、中学的授课风格有很大的不同,如果面试说课或试讲者的讲课内容侧重扩大知识面或是就一个问题深入讲解太多,都是不合适做小学或是中学老师的,试讲或说课是很难通过的,育萃面试专家提醒。】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要求学生学会用移项解方程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移项变号的基本原则。

(二)能力训练点

由移项变形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由算术解法过渡到代数解法的解方程的基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用代数方法解方程中,渗透了数学中的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数学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用移项法解方程明显比用前面的方法解方程方便,体现了数学的方法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发现法则,课堂训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进竞争机制,调动课堂气氛。

2.学生学法:练习→移项法制→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移项法则的掌握。

2.难点: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3。疑点:移项变号的掌握。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复合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题,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移项法则,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

以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首先回顾上节课的有关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出示投影1)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 ; (2) ;

解:方程的两边都加7, 解:方程的两边都减去 ,

得 , 得 ,

即 。 合并同类项得 。

【教法说明】通过上面两小题,对用等式性质解方程进行巩固、回忆,为讲解新方法奠定基础。

提出问题:下面我们观察上面方程的变形过程,从中观察变化的项的规律是什么?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投影展示上面变形的过程,用制作复合式运动胶片将上面的变形展示如下,让学生观察在变形过程中,变化的项的变化规律,引出新知识。

(出示投影2)

师提出问题:1。上述演示中,两个题目中的哪些项改变了在原方程中的位置?怎样变的?

2.改变的项有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分学习小组讨论,各组把讨论的结果派代表上报教师,最好分四组,这样节省时间。

师总结学生活动的结果:大家讨论的结论,有如下共同点:①方程(1)的已知项从左边移到了方程右边,方程(2)的 项从右边移到了左边;②这些位置变化的项都改变了原来的符号。

【教法说明】在这里的投影变化中,教师要抓住时机,让学生发现变化的规律,准确掌握这种变化的法则,也是为以后解更复杂方程打下好的基础。

教师归纳:像上面那样,把方程中的某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叫做移项。这里应注意移项要改变符号。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师提出问题:我们可以回过头来,想一想刚解过的两个方程哪个变化过程可以叫做移项。

学生活动:要求学生对课前解方程的变形能说出哪一过程是移项。

【教法说明】可由学生对前面两个解方程问题用移项过程,重新写一遍,以理解解方程的步骤和格式。

对比练习:(出示投影3)

解方程:(1) ; (2) ;

(3) ; (4) 。

学生活动:把学生分四组练习此题,一组、二组同学(1)(2)题用等式性质解,(3)(4)题移项变形解;三、四组同学(1)(2)题用移项变形解,(3)(4)题用等式性质解。

师提出问题:用哪种方法解方程更简便?解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答:移项法;移项、合并同类项、检验。)

【教法说明】这部分教学旨在于使学生学会用移项这一手段解方程的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尝试,理解解方程的步骤,从而掌握移项这一法则。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4)

通过移项解下列方程,并写出检验。

(1) ; (2) ;

(3) ; (4) 。

【教法说明】这组题训练学生解题过程的严密性,故采取学生亲自动手做,四个同学板演形式完成。

(四)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出示投影5)

口答:

1.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

(1)从 ,得到 ;

(2)从 ,得到 ;

(3)从 ,得到 ;

2.小明在解方程 时,是这样写的解题过程:

(1)小明这样写对不对?为什么?

(2)应该怎样写?

【教法说明】通过以上两题进一步印证移项这种变形的规律,即“移项要变号”。要使学生认清这里的移项是把某项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而不是在同一边交换位置,弄懂解方程的书写格式是方程在变形,变形时保持“左右两边相等”这一数学模式。

(出示投影6)

用移项解方程:

(1) ; (2) ;

(3) ; (4) 。

【教法说明】这组题增加了难度,即移项变形是左右两边都有可移的项,教学时由学生思考后再进行解答书写,可提醒学生先分组讨论,各组由一名同学叙述解题过程,教师归纳出最严密最精炼的解题过程,最后全体学生都做这几个题目。

学生活动:5分钟竞赛:规则是分两大组,基础分100分,每组同学全对1人加10分,不全对1人减10分,互相判题,学习委员记分。

(出示投影7)

解下列方程:

(1) ; (2) ; (3) ;

(4) ; (5) ; (6) 。

【教法说明】这组题用竞赛的形式,由学生独立完成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解方程的速度和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达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目的,而互相评判更增加了课堂上的民主意识。

(五)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解方程的变形方法,通过学习我们应该明确两个方面的问题:①解方程需把方程中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移项要变号这是重点。②检验要把所得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

八、随堂练习

方程和它的解

【这一篇教案是比较详细,流程比较清楚的。是面试考试中难得的高分教案。在事业单位教师、普岗教师、昆明教师、特岗教师考试中教师资格试讲中常常会抽到这一章节课题,因为它在我们生活当中无处不在,但对于学生来说这部分教材内容是难点,所以在试讲说说课中也常做考试内容,也是面试中的必须要准备的专业知识】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清楚了解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以及解方程的含义。

2.让学生学会根据条件列出方程。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例2的教学,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2.通过例3方程的解的检验问题培养学生准确解题的能力及数学问题的严密性。

(三)德育渗透点

从已知到未知,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进一步体会到概念中语言的准确美与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以尝试指导为主、练习巩固为辅,体现学生的主体活动,增强课堂上民主意识的体现。

2.学生学法:识记→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使学生了解方程的有关概念,会检验方程的解,并能根据求某数的简单条件,列出某数为未知数的一元方程(仅限于一次,二次)。

2.难点:列关于某数的简单方程。

3.疑点:关于方程解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中学数学教案范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6291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