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0-07 09:59:12 | 移动端: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篇一: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句

龙源期刊网 .cn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句

作者:牛家湘

来源:《中国钢笔书法·书画教育》2013年第01期

释文:素處以默,妙機其微。飲之太和,獨鶴與飛。猶之惠風,荏苒在衣。閱音修篁,美曰載歸。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脫有形似,握手已違。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句

篇二:二十四诗品原文_司空图1

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

雄 浑

大用外腓 真体内充 返虚入浑 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 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 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 得其环中 持之匪强 来之无穷 冲 淡

素处以默 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 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 苒苒在衣 阅音修篁 美曰载归 遇之匪深 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 握手已违 纤 秾

采采流水 蓬蓬远春 窈窕深谷 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 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 流莺比邻 乘之愈往 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 与古为新 沉 著

绿杉野屋 落日气清 脱巾独步 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 之子远行 所思不远 若为平生 海风碧云 夜渚月明 如有佳语 大河前横 高 古

畸人乘真 手把芙蓉 汎波浩劫 窅然空踪 月出东斗 好风相从 太华夜碧 人闻清钟 虚伫神素 脱然畦封 黄唐在独 落落玄宗 典 雅

玉壶买春 赏雨茅屋 坐中佳士 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 幽鸟相逐 眠琴绿荫 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 人淡如菊 书之岁华 其曰可读 洗 炼

犹镰出金 如铅出银 超心炼冶 绝爱淄磷 空潭泻春 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 乘月返真 载瞻星辰 载歌幽人 流水今日 明月前身 劲 健

行神如空 行气如虹 巫峡千寻 走云连风 饮真茹强 蓄素守中 喻彼行健 是谓存雄 天地与立 神化攸同 期之以实 御之以终 绮 丽

神存富贵 始轻黄金 浓尽必枯 溃者屡深 雾余山青 红杏在林 月明华屋 画桥碧阴 金樽酒满 伴客弹琴 取之自足 良殚美襟 自 然

俯拾即是 不取诸邻 俱道适往 着手成春 如逢花开 如瞻岁新 真予不夺 强得易贫 幽人空山 过水采苹 薄言情晤 悠悠天钧 含 蓄

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 语不涉难 已不堪忧 是有真宰 与之沉浮 如绿满酒 花时返秋 悠悠空尘 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 万取一收 豪 放

观花匪禁 吞吐大荒 由道返气 处得以狂 天风浪浪 海山苍苍 真力弥满 万象在旁 前招三辰 后引凤凰 晓策六鳌 濯足扶桑 精 神

欲返不尽 相期与来 明漪绝底 奇花初胎 青春鹦鹉 杨柳池台 碧山人来 清酒满怀 生气远出 不著死灰 妙造自然 伊谁与裁 缜 密

是有真迹 如不可知 意象欲生 造化已奇 水流花开 清露未晞 要路愈远 幽行为迟 语不欲犯 思不欲痴 犹春于绿 明月雪时

疏 野

惟性所宅 真取弗羁 拾物自富 与率为期 筑屋松下 脱帽看诗 但知旦暮 不辨何时 倘然适意 岂必有为 若其天放 如是得之 清 奇

娟娟群松 下有漪流 晴雪满汀 隔溪渔舟 可人如玉 步履寻幽 载行载止 空碧悠悠 神出古异 淡不可收 如月之曙 如气之秋 委 曲

登彼太行 翠绕羊肠 杳霭流玉 悠悠花香 力之于时 声之于羌 似往已回 如幽匪藏 水埋漩洑 鹏风翱翔 道不自器 与之圆方 实 境

取语甚直 计思匪深 忽逢幽人 如见道心 晴涧之曲 碧松之阴 一客荷樵 一客听琴 情性所至 妙不自寻 遇之自天 冷然希音 悲 慨

大风卷水 林木为摧 意苦若死 招憩不来 百岁如流 富贵冷灰 大道日往 若为雄才 壮士拂剑 浩然弥哀 萧萧落叶 漏雨苍苔 形 容

绝伫灵素 少回清真 如觅水影 如写阳春 风云变态 花草精神 海之波澜 山之嶙峋 俱似大道 妙契同尘 离形得似 庶几斯人 超 诣

匪神之灵 匪机之微 如将白云 清风与归 远引若至 临之已非 少有道契 终与俗违 乱山高木 碧苔芳辉 诵之思之 其声愈稀 飘 逸

落落欲往 矫矫不群 猴山之鹤 华顶之云 高人画中 令色絪緼 御风蓬叶 泛波无垠 如不可执 如将有闻 识者已领 期之愈分 旷 达

生者百岁 相去几何 欢乐苦短 忧愁实多 何如尊酒 日往烟萝 花覆茅檐 疏雨相过 倒酒既尽 杖藜行为 孰下有古 南山峨峨 流 动

若纳水輨 如转丸珠 夫岂可道 假体遗愚 荒荒坤轴 悠悠天枢 载要其端 载同其符 超超神明 返返冥无 来往千载 是之谓乎

篇三:解读《二十四诗品》

《二十四诗品》(唐·司空图)

近年来对司空图《诗品》的真伪问题,学术界有许多争论,但是从有关研究发展的情况看,目前并无确切证据可以说明它不是司空图所作,而从对司空图的生平思想和诗论著作的深入分析,却可以说明《诗品》是司空图写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因此在不能否定司空图著作权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作为他的著作来看。但是不管是不是他所作,《诗品》体现了“思与境偕”和“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特点则是非常明显的,我们也应该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认识它的文艺美学思想特点。我在给研究生讲授司空图诗论过程中,曾对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含义作过一些分析,这对研究《二十四诗品》的文艺创作思想和审美观念特征,也许是有帮助的。所以特提出来向同行专家请教。文中所引郭绍虞《诗品集解》和孙昌熙、刘淦《司空图〈诗品〉二种》较多,就不一一注明了。

1、雄浑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雄浑”是二十四品中最重要的一品,如何正确理解”雄浑”,对认识《诗品》的文艺美学思想具有指导意义。首先要懂得“雄浑”和“雄健”是很不同的,而其背后是因为有不同的思想基础。前者是以老庄思想为基础的,而后者则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严羽在《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中说:“又谓:盛唐之诗,雄深雅健。仆谓此四字,但可评文,于诗则用健字不得。不若《诗辨》雄浑悲壮之语,为得诗之体也。毫厘之差,不可不辨。坡谷诸公之诗,如米元章之字,虽笔力劲健,终有子路事夫子时气象。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其不同如此。只此一字,便见吾叔脚根未点地处也。”“雄浑”和“雄健”虽只一字之差,但在美学思想上则相去甚远。此处之“雄浑”是建立在老庄“自然之道”基础上的一种美,如用儒家的美学观来解释,比如说用孟子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或者“至大至刚”、“配义与道”的“浩然之气”来解释,就和原意相背离了。

首二句是讲的道家和玄学的体用、本末观。“大用外腓”是由于“真体内充”,如无名氏所说:“言浩大之用改变于外,由真实之体充满于内也。”腓,原是指小腿肚,

善于屈伸变化,此指宇宙本体所呈现的变化无穷之姿态。所谓“真体”者,即是得道之体,合乎自然之道之体。《庄子?渔父》篇中说:“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於俗。”道家之真是和儒家之礼相对的。《天道》篇云:“极物之真,能守其本,故外天地,遗万物,而神未尝有所困也。通乎道,合乎德,退仁义,宾礼乐,至人之心有所定矣。”《刻意》篇又云:“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秋水》篇云:“曰:“何谓天?何谓人?’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大用”之说亦见庄子,《人间世》篇记载那棵可以为数千头牛遮荫的大栎树托梦给对它不屑一顾的木匠说:“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所谓“大用”即“无用之用”也。“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同上)首二句讲的就是“雄浑”美的哲学思想基础,次二句“返虚人浑,积健为雄”,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对“雄浑”的具体解释。“浑”是指自然之道的状态,《老子》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虚”,是自然之道的特征,《庄子?人间世》云:“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天道》篇又云:“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虚,故能包含万物,高于万物,因此只有达到“虚”,方能进入“浑”的境界。下句“积健为雄”的“健”和严羽批评吴景仙的“雄健”之“健”不同。“健有天然之“健”和人为之“健”,儒家所讲的是人为之“健”,道家讲的是天然之“健”。此处之“健”是《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意,唐代孔颖达《正义》云:“天行健者,谓天体之行,昼夜不息,周而复始。”此句之意谓像宇宙本体那样不停地运动,周而复始,曰积月累,因内在自然之健,而有一股雄浑之气。

此品中四句是进一步发挥前四句的思想,所谓“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者,指雄浑之体得自然之道,故包容万物,笼罩一切,有如大鹏之逍遥,横贯太空,莫与抗衡。恰如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大鹏之所以能“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正因为它是以整个宇宙作为自己运行的广阔空间,故气魄宏大,无与伦比。宇宙本体原为浑然一体,运行不息的一团元气,因为它有充沛的自然积累,所以才会体现出雄浑之体貌。故如“荒荒油云,浑沦一气;寥寥长风,鼓历无边”(《浅解》),雄极浑极,而不落痕迹。这里的“荒

荒油云,寥寥长风”,自由自在,飘忽不定,浑然而生,浑然而灭,气势磅礴,绝无形迹,它们都是自然界中天生化成而毫无人为作用的现象,也正是自然之道的体现。这里所运用的是一种意象批评的方法之运用,也是《二十四诗品》的基本方法。

后四句则是对雄浑诗境创作特点的概括。“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就是“返虚入浑”,上句为虚,下句为浑,此云“雄浑”境界的获得,必须超乎言象之外,而能得其环中之妙。“环中”之说源于《庄子》,《齐物论》云:“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蒋锡昌《庄子哲学?齐物论校释》云:“‘环’者乃门上下两横槛之洞;所以承受枢之旋转者也。枢一得环中,便可旋转自如,而应无穷。此谓今如以无对待之道为枢,使入天下之环,以对一切是非,则其应亦元穷也。”又《则阳》篇云:“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郭象注云:“居空以随物,物自成。”也就是说,一切任乎自然则能无为而无不为。说明此种雄浑境界之获得必须随顺自然,而决不可强力为之,故云:“持之匪强,来之无穷。”这实际也就是《含蓄》一品中所说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孙联奎《诗品臆说》云:“‘不著一字’即‘超以象外’,‘尽得风流’即‘得其环中’。”

“雄浑”之所以放在二十四品之首,应该说不是偶然的,它讲的是一种同乎自然本体的最高的美,也就是诗歌创作的最理想境界。它所体现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创作思想是贯穿于整个二十四品的。“雄浑”之美的诗境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它是一种整体的美,而不是局部的美,如老子所说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雄浑的诗境有如一团自在运行的元气,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正象严羽所说:“气象混沌,不可句摘。”这就是司空图所说的:“蓝田曰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例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曰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主擒吐谷浑。”边塞的苍茫风光和军土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又如王维的《终南山》:“天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宿处,隔水问樵夫。”山峰雄伟,直上云霄,绵延起伏,阴晴各殊,涧水曲折,潺潺流过。行人隔水询问樵夫,更将山势的宏大壮阔,衬托得淋漓尽致。第二,它是一种自然之美,而绝无人工痕迹,庄子认为“天乐”的特点,便是“应之自然”,“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庖丁解牛之所以能达到神化境界,也正是因为它能“依乎天理”,“因其固然”。“荒荒油云,寥寥长风”,全为宇宙间天然景象,岂有丝毫人为造作之意?必须“持之匪强”,方能“来之无穷”。《庄子?应帝王》篇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於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

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天籁、地籁、人籁之区别就在天然还是人为,天籁不仅不依赖人力,也不依赖任何其他的外力,所以是最高的美的境界。第三,它是一种含蓄的美,超乎一切言象之外。自然之道本体所具有的“大用外腓,真体内充”的特点,决定了雄浑诗境这种含蓄的性质。在浑然一体的诗境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意味,犹如昼夜运行、变幻莫测的混沌元气,日新月异,生生不息。它开拓了使读者充分发挥自己想像力的空间,启发了读者各不相同的审美创造能力。所谓“返虚入浑”,即是以无统有,以虚驭实,故而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无论是“蓝田玉烟”还是“羚羊挂角1”,都会使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予人以“近而不浮,远而不颈的“味外之旨”、“韵外之致”。这后两种美在前面所举的王昌龄和王维的诗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来。第四,“雄浑”是一种传神的美,而不是形似的美。因为它浑然一体,而不落痕迹,诚如严羽所说“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具有“不知所以神而自神”的特征。第五,“雄浑”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流动的动态的美,而不是静止的、僵死的、缺少生气的静态的美。“雄浑”之美具有空间性、立体感,而不是平面的。它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所强调的所谓“飞动”之美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2、冲淡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苒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冲淡”是二十四诗品中和“雄浑”可以相并列的另一类重要诗境。他和“雄浑”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的。他和“雄浑”虽有不同的风格特征,但是在哲学思想基础和诗境美学特色的基本方面,则是和“雄浑”一致的。所以“雄浑”中有“冲淡”,“冲淡”中也有“雄浑”。

首二句“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就是所谓“真人”、“畸人”的思想精神境界。“素处以默”是要保持一种虚静的精神状态。什么是“素”呢?《庄子?马蹄》云:“同乎无欲,是谓素朴。”《刻意》篇云:“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素处”即是指“真人”平素居处时无知无欲的淡泊心态。“默”即是静默无为,虚而待物。《庄子?在宥》篇云:“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妙机其微”是说由虚静则可自然而然地洞察宇宙间的一切微妙1羚羊夜宿,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

的变化。机,天机,即自然。微,幽微,微妙。《庄子?秋水》篇云:“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又《至乐》篇云:“万物皆出於机,皆入於机。”

三四句是一种比喻,太和,郭解云:“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庄子?天运》篇云:“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按:此段当为郭象注文,是对“天乐”的解释。“饮之太和”,指饱含天地之元气,而与自然万物同化之谓也。鹤本仙鸟,独与之俱飞,亦谓与自然相合、和造化默契也。孙联奎《诗品臆说》云:“饮之太和,冲也;独鹤与飞,淡也。”其实不必分得那么死。“冲”就是“浑”,其实质都是“虚”。“返虚入浑”,“浑”是虚的体现;“饮之太和”,即是元气充满内心,进入到“道”的境界,“惟道集虚”。

中四句再作比喻,描绘出一个冲淡的境界。惠风,郭注:“惠风者春风也。其为风,冲和澹荡,似即似离,在可觉与不可觉之间,故云荏苒在衣。”春风吹拂衣襟,轻轻飘荡。它吹过幽静的竹林,发出动听的乐音。幽人亲身经历这种境界,不觉神思恍惚,心灵颤动,自然而生载与俱归之意。此真冲淡之美境也!

后四句言此种冲淡之诗境,实乃自然相契而得,决非人力之所能致。诗人偶然遇之,心目相应,“直致所得,以格自奇”,有如钟嵘所说:“‘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解释:即目,就是眼前所看到的】;‘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均属“知非诗诗,未为奇奇”之作,若欲以人力而强求之,则无所寻窥,亦决不可得。此所谓“遇之匪深,即之愈稀也。明人陆时雍在《诗境总论》中说:“每事过求,则当前妙境,忽而不领。古人谓眼前景致,口头语言,便是诗家体料。”“绝去形容,独标真素,此诗家最上一乘。”冲淡之境全在神会,而不落形迹,故“脱有形似”,则“握手已违”。

“冲淡”之境,当以陶渊明、王维诗作为最,诚如东坡所谓“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也。他又在《评韩柳诗》中说:“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苏辙《追和陶渊明诗引》中引苏轼说:“渊明诗作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司空图对王维诗的评价也是如此。“冲淡”之美和“雄浑”之美相比,虽在风格上有所不同,但是也同样具有整体之美、自然之美、含蓄之美、传神之美、动态之美,正如司空图所说:“王右丞、韦苏州澄澹精致,格在其中,岂妨于遒举者?”两者在哲学思想基础上也是很一致的。但是,和“雄浑”之美相比,“冲淡”之美显然又有着不同的特色,大体说来,“雄浑”之美具有刚中有柔的特色,而“冲淡”之美则是柔中有刚。“雄浑”之作一般说往往气魄宏大,沈著痛快,而“冲淡”之作一般说往往冲和淡远,优游不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6304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