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蜜蜂养殖技术篇之冬季
蜜蜂冬季管理
1.培育适龄越冬蜂
所谓适龄越冬蜂,是指没有参加过采集活动和进行过排泄飞行的工蜂。蜂群中适龄越冬蜂多,则越冬安全,饲料消耗少,来春群势发展快;反之,则越冬困难,工蜂提前死亡, 春季繁殖也缓慢。
培育适龄越冬蜂,要在最后一个主要采蜜期的初期着手进行。可用新王替换产卵差的老王,在大流蜜期要采去子脾上的贮蜜,选用适合产卵的新脾等办法,尽量扩大产卵区。流蜜结束时,抽出多余的蜜脾,适当补给空脾,保持蜂脾相称, 加强巢内保温和奖励饲养,促进蜂王产卵。但气温较低时要控制蜂王产卵,因气温低,后期出的工蜂没能进行排泄飞行,对越冬不利。为了能保证越冬的群势,可以把2~3个弱群同箱饲养,越冬前选留一个蜂王合并蜂群,这样看起来是蜂
群数少了,但 能使越冬群势增强,来春发展快,人工分蜂早,也能更快地发展蜂群。
2.贮备越冬饲料
选留封盖蜜脾是秋季管理的一个主要工作,因为越冬前临时喂给蜜汁或糖浆会增加蜜蜂工作负担,如蜜脾来不及封盖,冬季容易变质,造成蜜蜂下痢。有经验的养蜂人员是在全年最后一个主要采蜜期第一次取蜜时,选留四五个巢脾平整、无雄蜂房由繁殖过几代蜂的巢脾,放在继箱的边上,并扩大蜂路,到第二次取蜜时这些蜜脾都已封盖,可以提出来存放。一次留不足的可在第二次再留,留蜜脾的数量视蜂群越冬期的长短而定,一般每框越冬蜂留一个蜜脾,严寒地区可多留,冬季转地到南方的蜂场可少留。越冬饲料蜜脾要保存好,放在凉爽通风的地方,为防止巢虫危害,可用硫磺等 药物熏杀,方法是每个继箱放8个蜜脾,几个继箱放在空巢箱上,箱内点燃硫磺,关严巢门,最上面继箱上盖好纱盖和大盖,各箱间缝隙糊严。也可将几个存蜜脾的继箱放在一个强群上,让这个群蜂保管,直到越冬时使用。如因故最后一个主要采蜜期未能留到或留足越冬饲料,应在蜂王接近停止产卵前,突击用浓度大的糖浆(2份糖、1 份水)或蜜汁(10份蜜、1份水),三四天内把蜂群喂足,待蜜脾封盖后抽出或直接留在巢内作越冬饲料。
3.治螨防病
秋季蜂群子脾迅速减少,而蜂螨的数量却大量增加,为了保证蜂群安全越冬,治螨应在培育越冬蜂前开始。治螨时可将封盖子脾调入别群,封盖子脾出房后,进行同样的熏治。在蜂王停止产卵、封盖子脾大部分出房后治螨效果更好,秋季在奖励饲喂和补喂饲料时加入抗菌素、磺胺类等药物,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4.贮藏巢脾
秋季从蜂群中抽出的巢脾,要用刮刀刮净巢脾上的蜂胶和蜡屑,用快刀削平突起的房壁,再用5%的新洁而灭水溶液喷雾消毒,待药液风干后存放,妥善保管。贮藏巢脾一般用继箱,每箱放8个,根据巢脾质量好坏,将蜜脾、半蜜脾、粉脾、空脾、半成脾等分别存放,蜜蜂贮藏前用硫磺或二硫化碳熏蒸二三次。用硫磺熏蒸的,每10个巢脾用充分燃烧的硫磺3~5克,每次熏4小时,有条件的可建结构密闭、便于熏蒸和防鼠的贮藏室,室内设放巢脾的架子,能有紫外线消毒设备则更好。
5.做好防止盗蜂等其他管理工作
秋季,特别是深秋,蜜源缺乏,比较容易发生盗蜂,治螨不当也易发生盗蜂, 因此养蜂人员要做好预防工作。另外遇到低温要注意巢内保温,适当缩小巢
门,保持蜂数适当密集。秋季蜜蜂应防止农药中毒
进入秋季以后,外界蜜源逐渐减少,蜂群管理由蜂王浆、蜂蜜等蜂产品生产逐步转向蜂群越冬准备,特别是转地养蜂户,从9月份开始,陆续从外地回转,准备蜂群的越冬。
从近年来养蜂生产实际情况来看,每年的9月份~11月份是蜜蜂农药中毒事件的高发期,主要原因是:外界蜜源减少,转地蜂群经长时间运输,蜂群粮储备减少,蜜蜂外出采蜜积极性高,而蜂群整体抵抗力却相对较弱,当外界使用农药时,容易引起蜜蜂中毒,造成蜜蜂大量死亡;另外,由于转地蜂群相对定地蜂群的群势较强,在外界蜜源缺乏,而蜂群采蜜积极性仍然较高的晴好天气条件下,容易发生盗蜂现象,影响蜂群正常的生活秩序,甚至造成蜜蜂大量死亡,一些养蜂者为了泄私愤,故意在蜂蜜中添加农药引诱作盗蜂群中毒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从养蜂实践得出的经验是养蜂的一年之计在于秋。因为秋季蜂群的群势好坏将直接影响蜂群越冬,也是来年养蜂生产取得成功的基础。为此,在秋季的养蜂
生产管理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农药中毒的防范工作。具体注意以下几点:加强饲养管理
进入秋季以后,一些养蜂人员认为主要的生产阶段已经过去,逐渐放松了蜂群的饲养管理,蜂群内的饲料也留得较少,认为蜂势可以在来年春繁时恢复和加 强,往往引起秋季晴好天气时大量工蜂外出采集,群势衰退,同时也造成农药中毒的极大隐患。
谨慎选择越冬场所
在具备必要的越冬条件之外,还必须考虑周围农药使用情况,尽量选择山脚、荒坡等周围较大范围内的场地越冬;对周围可能喷施农药的,应事先同当地农 户协商,要求在用药前告知,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同时,最好避免多个蜂场在近距离范围内越冬。
做好防治准备
一旦发生中毒现象,应尽早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蜂群损失。具体措施有:?喷水洗脾,清除有毒饲料;?饲喂1∶1糖浆或1∶4的蜜水,稀释毒性;?饲喂解
毒剂,如有机磷类农药中毒的,可用0.05%~0.1%的硫酸阿托品或0.1%~0.2%的解磷定溶液喷脾;?及早搬迁,将蜂群搬到离施药区5公里以外的地方,及时恢复
群势。
蜜蜂安全度夏的措施
夏季天气炎热,外界蜜源缺乏,蜂王产卵减少,蜂群面临蜂螨、毒害、夏衰等不利环境因素。因此,要保证蜜蜂安全度夏,专家称必须抓好以下三措施。
一、解决饲料。饲料是蜜蜂越夏的重要条件。每蜂箱一定要留足5~8千克越夏蜜。如蜂蜜不足,可以人工制作混合饲料喂养。混合饲料制作方法:将优质西
瓜、蕃茄等用干净纱布包2~3层后,用力挤压,盛接汁水备用;用炒过的黄豆加工成粉备用。配制时用西瓜计200克,番茄汁70克,白糖100克,黄豆粉20克,奶
粉15克,食盐10克,酵母片10克碾粉,加冷开水50克拌匀,或用蕃茄汁、西瓜汁各50克,白糖100克,奶粉20克,食盐5克,加冷开水30克拌匀。人工配制的混合
料,于天气干旱和缺蜜源时喂给
二、防治蜂螨。蜂螨是蜜蜂安全越夏的大敌,如不及时防治,轻则削弱蜂群,重则“全群覆没”。防治方法:将硫磺粉用纱布包好,撒在蜂箱挺梁上。
三、防止夏衰。夏季炎热,蜜蜂劳动强度大,寿命大大缩短;蜂王产孵又趋减少,死亡蜂数大于出生蜂数,群势一般都呈下降趋势,若管理稍有不善,蜂数
会降至40%以下,以致无法生产王浆。防治方法:可利用优质新王产孵,扩大卵圈,加速繁殖新蜂;选择空气流通、有树阴的地方放蜂;或在蜂箱上覆盖草帘,以
防阳光晒箱增加巢温,使蜂群不安;放大巢门,使箱内空气流通;天气过热时,可在箱外泼洒冷水,饲喂凉开水;对拥挤的蜂群,早加继箱,增加巢脾和巢础挺
,扩大蜂巢,利用青年蜂王产王浆。坚持“奖励”饲喂,以刺激蜂王产卵和工蜂育儿的积极性,方法是:在每天傍晚气温较低时,用稀糖浆饲喂蜜蜂。为防止饲
喂时惊动蜜蜂,可自制长方形浅盘放入箱内饲喂。如巢内饲料不足,要先用浓浆一次喂足,以后再逐天奖励饲喂。另外还要防止农药中毒。
夏季管理好蜂蜜产量高
夏季蜜源植物丰富,抓好此期蜂群管理,关系全年的蜂蜜产量。
1、加继强群夏季,刺槐、柿树、枣树、荆条等花期紧接相连,陆续盛开,蜂群往往因劳累过度,群势会有所下降,此时保持强群是夺取丰收的基础。因此
,要保证每群不少于15框足蜂(笔者曾在前些年用平箱群,即:90框蜂与加继箱群做过对比,产量相差2.5 倍)。
2、人工合并如果箱中群势低弱,达不到上继标准,应采取人工合并方法,即在选好主副群后,将副群蜂王连同一张正在出房的老子脾和一张幼虫脾,再带
一张有存蜜的脾,放置在蜂场一角,等到傍晚把剩余框连蜂放到一个继箱内,再往主群框上放一张事先扎上小孔的报纸,把继箱扣上,没有出现门前撕打现象,
不要开箱检查。第二天发现报纸被咬破并有互相串通,即合并成功。为使职蜂能投入采集之中,强群要分为产卵区和贮蜜区,将蜂王用隔王板隔离在下层箱内,
这样便于操作取蜜。
3、适时取蜜蜜蜂夏季的工作时间为上午8点半至12点,下午4点至天黑。取蜜时间应掌握在早上8点半之前,此间取的蜜水分少、浓度高;一般情况不在下午
和采蜜时间内取蜜,一是刚取来的蜜水分大,二是影响蜜蜂工作。可根据脾子发白,有1/3房眼封盖来确定存蜜的多少。
4、遮荫喂水近年来气温偏高,雨少,度夏蜂场应首选遮荫好的树林边缘,和水源充足的地方。干旱无雨的天气,可在箱盖上放置些树枝叶,每天中午往上
泼些水降温,并在附近设置饮水器皿。
5、放虫防敌越夏为避免敌害侵入,巢门一般仅放1厘米高,宽度每框足蜂约为1.5厘米,如发现巢门工蜂扇风激烈,则应酌量放宽,但切忌打开纱窗,要使
巢内常处于黑暗环境,确保幼虫、蛹的正常发育。要随时注意杀灭大胡蜂、蜂螨,并要经常清理蜂箱底,避免巢虫滋生危害。
6、培养后劲流蜜期培养的蜂王易成活,很少出现围、咬现象。培养方法:一是自然王台,二是人工移虫。主要是选择产量高、抗热性能强又很少患病的群
体作为种蜂,也可从外地邮购种蜂,待新王产卵时,再介入大群内,以减少新老交替空当。
选择优良蜂王的注意事项
蜂群中的蜂王,虽然不外出采蜜,也不分泌蜂蜡构筑巢脾,但是它的产卵多少,对蜂群的发展和蜂蜜产量有着直接影响。在一群蜜蜂中,如果有一个优良的蜂王
,正常年份的产蜜量可达40~50千克,能新分蜂群1~3箱。因此,饲养蜜蜂,一定要选择优良的蜂王。
一要年轻。蜂王在蜂群中,一般虽可生活4~5年,但2年后,产卵能力就会逐渐减弱。所以,选择蜂王要选年轻的,以1~2岁的为好。
二要身长。蜂王的身子长,卵巢管就长,产卵也就会多。一般应选择体长在25毫米左右的优良蜂王,体长不能短于20毫米。
三要个体大。在通常情况下,个大体重的蜂王,生殖器官发达,产卵多,在产卵盛期,每天能产卵1000~2000粒。卵的总重量,往往可超过蜂王本身的体重
。一般应选择体重300毫克以上的优良蜂王。
四要产卵能力强。一个优良蜂王,不仅要能每天产卵千粒以上,而且产的卵要整齐,产满1脾后才到另一张脾上产。如果一个蜂王1天只产卵几百粒,并散产
在脾上,这里产几十粒、那里产几十粒,很不规则,就会影响蜂群发展和蜂蜜产量,应予淘汰。
蜂群春管四及时
春季养蜂工作的要求是保证蜂群能够顺利恢复和发展,使之充分利用蜜源,才能获得高产。据实践,蜂群春管要四及时:
一、及时加强管理 春季的气温与蜜蜂的卵、虫、蛹发育所要求的巢温(35℃)差距很大,特别是夜晚、清晨或寒潮来临的时候,更应加强蜂群的保温,
以促蜂王早产卵,多产卵,加速蜂群的繁殖。加强保温,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密集群势:早春繁殖应保持蜂、脾相称。随着气温的升高和群势的发展,蜂脾比例
可以适当放宽。但至气候温暖,蜂群壮大,每框也可保持6成蜂。②采取双群夹箱饲养:将两个弱群或中等群合养在一个箱内,中间用闸板隔开,分别巢门出入
。这样可以互相倚暖,加速繁殖。③巢内外保温防湿:蜂群保温工作,在长江流域早春育虫条件下,比越冬停卵期更重要。中蜂箱内的保温物极易受湿,对保温
很不利,所以应该及时替换和翻晒。为避免这种麻烦,宜饲养强群,或双群、多群夹箱联合饲养。夜晚亦可覆盖塑料薄膜保温防潮。④调节巢门:春季日夜温差
大,及时调节巢门在保温上有很重大的意义。掌握的分寸,以保持工蜂出入不拥塞、不煽风为度。⑤堵塞蜂箱的缝隙:蜂箱上的裂缝要填补严实,纱窗的空处应
用纸张塞满封闭。⑥迟撤包装:蜂群的保温物撤除,宁迟勿早。撤除时,应根据气候和蜂群发展的程度逐步进行,先撤上面,后撤周围,最后撤除箱底、箱内;
应先撤强群,后撤弱群。
二、及时奖励饲养 春季如天然蜜源不足,则应勤加奖饲养。于加脾扩大卵圈时,在巢脾上喷灌糖浆(傍晚加入)以刺激产卵。
三、及时调脾加脾,扩大卵圈 蜂王的产卵圈若偏于巢脾一端,而工蜂足够
篇二:蜜蜂养殖技术篇之冬季
蜜蜂冬季管理
1.培育适龄越冬蜂
所谓适龄越冬蜂,是指没有参加过采集活动和进行过排泄飞行的工蜂。蜂群中适龄越冬蜂多,则越冬安全,饲料消耗少,来春群势发展快;反之,则越冬困难,工蜂提前死亡, 春季繁殖也缓慢。
培育适龄越冬蜂,要在最后一个主要采蜜期的初期着手进行。可用新王替换产卵差的老王,在大流蜜期要采去子脾上的贮蜜,选用适合产卵的新脾等办法,尽量扩大产卵区。流蜜结束时,抽出多余的蜜脾,适当补给空脾,保持蜂脾相称, 加强巢内保温和奖励饲养,促进蜂王产卵。但气温较低时要控制蜂王产卵,因气温低,后期出的工蜂没能进行排泄飞行,对越冬不利。为了能保证越冬的群势,可以把2~3个弱群同箱饲养,越冬前选留一个蜂王合并蜂群,这样看起来是蜂群数少了,但 能使越冬群势增强,来春发展快,人工分蜂早,也能更快地发展蜂群。
2.贮备越冬饲料
选留封盖蜜脾是秋季管理的一个主要工作,因为越冬前临时喂给蜜汁或糖浆会增加蜜蜂工作负担,如蜜脾来不及封盖,冬季容易变质,造成蜜蜂下痢。有经验的养蜂人员是在全年最后一个主要采蜜期第一次取蜜时,选留四五个巢脾平整、无雄蜂房由繁殖过几代蜂的巢脾,放在继箱的边上,并扩大蜂路,到第二次取蜜时这些蜜脾都已封盖,可以提出来存放。一次留不足的可在第二次再留,留蜜脾的数量视蜂群越冬期的长短而定,一般每框越冬蜂留一个蜜脾,严寒地区可多留,冬季转地到南方的蜂场可少留。越冬饲料蜜脾要保存好,放在凉爽通风的地方,为防止巢虫危害,可用硫磺等 药物熏杀,方法是每个继箱放8个蜜脾,几个继箱放在空巢箱上,箱内点燃硫磺,关严巢门,最上面继箱上盖好纱盖和大盖,各箱间缝隙糊严。也可将几个存蜜脾的继箱放在一个强群上,让这个群蜂保管,直到越冬时使用。如因故最后一个主要采蜜期未能留到或留足越冬饲料,应在蜂王接近停止产卵前,突击用浓度大的糖浆(2份糖、1 份水)或蜜汁(10份蜜、1份水),三四天内把蜂群喂足,待蜜脾封盖后抽出或直接留在巢内作越冬饲料。
3.治螨防病
秋季蜂群子脾迅速减少,而蜂螨的数量却大量增加,为了保证蜂群安全越冬,治螨应在培育越冬蜂前开始。治螨时可将封盖子脾调入别群,封盖子脾出房后,进行同样的熏治。在蜂王停止产卵、封盖子脾大部分出房后治螨效果更好,秋季在奖励饲喂和补喂饲料时加入抗菌素、磺胺类等药物,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4.贮藏巢脾
秋季从蜂群中抽出的巢脾,要用刮刀刮净巢脾上的蜂胶和蜡屑,用快刀削平突起的房壁,再用5%的新洁而灭水溶液喷雾消毒,待药液风干后存放,妥善保管。贮藏巢脾一般用继箱,每箱放8个,根据巢脾质量好坏,将蜜脾、半蜜脾、粉脾、空脾、半成脾等分别存放,蜜蜂贮藏前用硫磺或二硫化碳熏蒸二三次。用硫磺熏蒸的,每10个巢脾用充分燃烧的硫磺3~5克,每次熏4小时,有条件的可建结构密闭、便于熏蒸和防鼠的贮藏室,室内设放巢脾的架子,能有紫外线消毒设备则更好。
5.做好防止盗蜂等其他管理工作
秋季,特别是深秋,蜜源缺乏,比较容易发生盗蜂,治螨不当也易发生盗蜂, 因此养蜂人员要做好预防工作。另外遇到低温要注意巢内保温,适当缩小巢门,保持蜂数适当密集。秋季蜜蜂应防止农药中毒进入秋季以后,外界蜜源逐渐减少,蜂群管理由蜂王浆、蜂蜜等蜂产品生产逐步转向蜂群越冬准备,特别是转地养蜂户,从9月份开始,陆续从外地回转,准备蜂群的越冬。
从近年来养蜂生产实际情况来看,每年的9月份~11月份是蜜蜂农药中毒事件的高发期,主要原因是:外界蜜源减少,转地蜂群经长时间运输,蜂群粮储备减少,蜜蜂外出采蜜积极性
高,而蜂群整体抵抗力却相对较弱,当外界使用农药时,容易引起蜜蜂中毒,造成蜜蜂大量死亡;另外,由于转地蜂群相对定地蜂群的群势较强,在外界蜜源缺乏,而蜂群采蜜积极性仍然较高的晴好天气条件下,容易发生盗蜂现象,影响蜂群正常的生活秩序,甚至造成蜜蜂大量死亡,一些养蜂者为了泄私愤,故意在蜂蜜中添加农药引诱作盗蜂群中毒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从养蜂实践得出的经验是养蜂的一年之计在于秋。因为秋季蜂群的群势好坏将直接影响蜂群越冬,也是来年养蜂生产取得成功的基础。为此,在秋季的养蜂生产管理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农药中毒的防范工作。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加强饲养管理
进入秋季以后,一些养蜂人员认为主要的生产阶段已经过去,逐渐放松了蜂群的饲养管理,蜂群内的饲料也留得较少,认为蜂势可以在来年春繁时恢复和加
强,往往引起秋季晴好天气时大量工蜂外出采集,群势衰退,同时也造成农药中毒的极大隐患。谨慎选择越冬场所
在具备必要的越冬条件之外,还必须考虑周围农药使用情况,尽量选择山脚、荒坡等周围较大范围内的场地越冬;对周围可能喷施农药的,应事先同当地农
户协商,要求在用药前告知,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同时,最好避免多个蜂场在近距离范围内越冬。
做好防治准备
一旦发生中毒现象,应尽早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蜂群损失。具体措施有:?喷水洗脾,清除有毒饲料;?饲喂1∶1糖浆或1∶4的蜜水,稀释毒性;?饲喂解毒剂,如有机磷类农药中毒的,可用0.05%~0.1%的硫酸阿托品或0.1%~0.2%的解磷定溶液喷脾;?及早搬迁,将蜂群搬到离施药区5公里以外的地方,及时恢复群势。
蜜蜂安全度夏的措施
夏季天气炎热,外界蜜源缺乏,蜂王产卵减少,蜂群面临蜂螨、毒害、夏衰等不利环境因素。因此,要保证蜜蜂安全度夏,专家称必须抓好以下三措施。
一、解决饲料。饲料是蜜蜂越夏的重要条件。每蜂箱一定要留足5~8千克越夏蜜。如蜂蜜不足,可以人工制作混合饲料喂养。混合饲料制作方法:将优质西瓜、蕃茄等用干净纱布包2~3层后,用力挤压,盛接汁水备用;用炒过的黄豆加工成粉备用。配制时用西瓜计200克,番茄汁70克,白糖100克,黄豆粉20克,奶粉15克,食盐10克,酵母片10克碾粉,加冷开水50克拌匀,或用蕃茄汁、西瓜汁各50克,白糖100克,奶粉20克,食盐5克,加冷开水30克拌匀。人工配制的混合料,于天气干旱和缺蜜源时喂给。
二、防治蜂螨。蜂螨是蜜蜂安全越夏的大敌,如不及时防治,轻则削弱蜂群,重则“全群覆没”。防治方法:将硫磺粉用纱布包好,撒在蜂箱挺梁上。
三、防止夏衰。夏季炎热,蜜蜂劳动强度大,寿命大大缩短;蜂王产孵又趋减少,死亡蜂数大于出生蜂数,群势一般都呈下降趋势,若管理稍有不善,蜂数会降至40%以下,以致无法生产王浆。防治方法:可利用优质新王产孵,扩大卵圈,加速繁殖新蜂;选择空气流通、有树阴的地方放蜂;或在蜂箱上覆盖草帘,以防阳光晒箱增加巢温,使蜂群不安;放大巢门,使箱内空气流通;天气过热时,可在箱外泼洒冷水,饲喂凉开水;对拥挤的蜂群,早加继箱,增加巢脾和巢础挺,扩大蜂巢,利用青年蜂王产王浆。坚持“奖励”饲喂,以刺激蜂王产卵和工蜂育儿的积极性,方法是:在每天傍晚气温较低时,用稀糖浆饲喂蜜蜂。为防止饲喂时惊动蜜蜂,可自制长方形浅盘放入箱内饲喂。如巢内饲料不足,要先用浓浆一次喂足,以后再逐天奖励饲喂。另外还要防止农药中毒。
夏季管理好蜂蜜产量高
夏季蜜源植物丰富,抓好此期蜂群管理,关系全年的蜂蜜产量。
1、加继强群夏季,刺槐、柿树、枣树、荆条等花期紧接相连,陆续盛开,蜂群往往因劳累过度,群势会有所下降,此时保持强群是夺取丰收的基础。因此,要保证每群不少于15框足蜂(笔者曾在前些年用平箱群,即:90框蜂与加继箱群做过对比,产量相差2.5 倍)。
2、人工合并如果箱中群势低弱,达不到上继标准,应采取人工合并方法,即在选好主副群后,将副群蜂王连同一张正在出房的老子脾和一张幼虫脾,再带一张有存蜜的脾,放置在蜂场一角,等到傍晚把剩余框连蜂放到一个继箱内,再往主群框上放一张事先扎上小孔的报纸,把继箱扣上,没有出现门前撕打现象,不要开箱检查。第二天发现报纸被咬破并有互相串通,即合并成功。为使职蜂能投入采集之中,强群要分为产卵区和贮蜜区,将蜂王用隔王板隔离在下层箱内,这样便于操作取蜜。
3、适时取蜜蜜蜂夏季的工作时间为上午8点半至12点,下午4点至天黑。取蜜时间应掌握在早上8点半之前,此间取的蜜水分少、浓度高;一般情况不在下午和采蜜时间内取蜜,一是刚取来的蜜水分大,二是影响蜜蜂工作。可根据脾子发白,有1/3房眼封盖来确定存蜜的多少。
4、遮荫喂水近年来气温偏高,雨少,度夏蜂场应首选遮荫好的树林边缘,和水源充足的地方。干旱无雨的天气,可在箱盖上放置些树枝叶,每天中午往上泼些水降温,并在附近设置饮水器皿。
5、放虫防敌越夏为避免敌害侵入,巢门一般仅放1厘米高,宽度每框足蜂约为1.5厘米,如发现巢门工蜂扇风激烈,则应酌量放宽,但切忌打开纱窗,要使巢内常处于黑暗环境,确保幼虫、蛹的正常发育。要随时注意杀灭大胡蜂、蜂螨,并要经常清理蜂箱底,避免巢虫滋生危害。
6、培养后劲流蜜期培养的蜂王易成活,很少出现围、咬现象。培养方法:一是自然王台,二是人工移虫。主要是选择产量高、抗热性能强又很少患病的群体作为种蜂,也可从外地邮购种蜂,待新王产卵时,再介入大群内,以减少新老交替空当。
选择优良蜂王的注意事项
蜂群中的蜂王,虽然不外出采蜜,也不分泌蜂蜡构筑巢脾,但是它的产卵多少,对蜂群的发展和蜂蜜产量有着直接影响。在一群蜜蜂中,如果有一个优良的蜂王,正常年份的产蜜量可达40~50千克,能新分蜂群1~3箱。因此,饲养蜜蜂,一定要选择优良的蜂王。
一要年轻。蜂王在蜂群中,一般虽可生活4~5年,但2年后,产卵能力就会逐渐减弱。所以,选择蜂王要选年轻的,以1~2岁的为好。
二要身长。蜂王的身子长,卵巢管就长,产卵也就会多。一般应选择体长在25毫米左右的优良蜂王,体长不能短于20毫米。
三要个体大。在通常情况下,个大体重的蜂王,生殖器官发达,产卵多,在产卵盛期,每天能产卵1000~2000粒。卵的总重量,往往可超过蜂王本身的体重。一般应选择体重300毫克以上的优良蜂王。
四要产卵能力强。一个优良蜂王,不仅要能每天产卵千粒以上,而且产的卵要整齐,产满1脾后才到另一张脾上产。如果一个蜂王1天只产卵几百粒,并散产在脾上,这里产几十粒、那里产几十粒,很不规则,就会影响蜂群发展和蜂蜜产量,应予淘汰。
蜂群春管四及时
春季养蜂工作的要求是保证蜂群能够顺利恢复和发展,使之充分利用蜜源,才能获得高产。据实践,蜂群春管要四及时:
一、及时加强管理 春季的气温与蜜蜂的卵、虫、蛹发育所要求的巢温(35℃)差距很大,特别是夜晚、清晨或寒潮来临的时候,更应加强蜂群的保温,以促蜂王早产卵,多产卵,加速蜂群的繁殖。加强保温,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密集群势:早春繁殖应保持蜂、脾相称。随着气温的升高和群势的发展,蜂脾比例可以适当放宽。但至气候温暖,蜂群壮大,每框也可保
持6成蜂。②采取双群夹箱饲养:将两个弱群或中等群合养在一个箱内,中间用闸板隔开,分别巢门出入。这样可以互相倚暖,加速繁殖。③巢内外保温防湿:蜂群保温工作,在长江流域早春育虫条件下,比越冬停卵期更重要。中蜂箱内的保温物极易受湿,对保温很不利,所以应该及时替换和翻晒。为避免这种麻烦,宜饲养强群,或双群、多群夹箱联合饲养。夜晚亦可覆盖塑料薄膜保温防潮。④调节巢门:春季日夜温差大,及时调节巢门在保温上有很重大的意义。掌握的分寸,以保持工蜂出入不拥塞、不煽风为度。⑤堵塞蜂箱的缝隙:蜂箱上的裂缝要填补严实,纱窗的空处应用纸张塞满封闭。⑥迟撤包装:蜂群的保温物撤除,宁迟勿早。撤除时,应根据气候和蜂群发展的程度逐步进行,先撤上面,后撤周围,最后撤除箱底、箱内;应先撤强群,后撤弱群。
二、及时奖励饲养 春季如天然蜜源不足,则应勤加奖饲养。于加脾扩大卵圈时,在巢脾上喷灌糖浆(傍晚加入)以刺激产卵。
三、及时调脾加脾,扩大卵圈 蜂王的产卵圈若偏于巢脾一端,而工蜂足够展布,气候又好,宜选其中一框前后对调,使卵圈迅速展及全框。若子脾三框,两大一小,可将小的调入中央。待子脾展满全框后,应陆续将育过虫的浅褐色空巢脾,依次加在卵圈外侧与边脾之间。如卵圈受封盖蜜包围,每次检查蜂群时,则应配合切除蜜盖,并在蜜房上以温水作为奖饲,以扩大卵圈。若群势已转强,气候转暖,空脾可加在蜂巢中央,提供产卵。
四、及时以弱助强,以强补弱 早春气温低,弱群因保温及哺育力差,产卵圈不能扩大,严重影响繁殖。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宜将弱群的卵虫脾抽助强群,换入空脾让蜂王继续产卵,以发挥弱群蜂王的产卵力和充分利用强群的保温、哺育能力。待强群新蜂陆续出房,再将强群中带幼蜂的临出房封盖子脾补给弱群,使之转弱为强蜜蜂春季繁殖新技术蜜蜂是社会性昆虫,常常成千上万地聚集在一个蜂巢里面。
蜜蜂属膜翅目,蜜蜂科体长8-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一样宽。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有毛,口器嚼吸式,下唇舌很长,后足为携粉足。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胸部为少,腹末有蜇针。
蜜蜂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在蜜蜂社会里,它们仍然过着一种母系氏族生活。在它们这个群体大家族的成员中,有一个蜂王(蜂后),它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蜂,负责产卵繁殖后代,同时“统治”这个大家族。
养殖技术:蜜蜂生活的最适合气温~摄氏度。气温在~摄氏度时(白昼荫处气温,下同)蜜蜂就能出巢活动,蜂王在巢内产卵,工蜂哺育幼虫,整个时期可称为繁殖期。这个时期外界往往有蜜粉源,也是生产各种蜂产品的生产时期。气温长时期在0摄氏度以下时,蜂王停止产卵,蜜蜂减少或停止出巢活动,在蜂巢内结成蜂团,转入断子越冬期。
在温带地区,冬季蜂王停止产卵,只有老蜂逐渐死亡,没有新蜂羽化,蜂群中蜜蜂的数量渐渐减少;夏季蜂王每日的产卵量往往超过00粒,新蜂的羽化数大大超过老蜂的死亡数,蜜蜂的数量逐渐增多,蜂群发展到高峰。蜂群中蜜蜂和子数量的变化,每年都有相似的顺序和速度,它主要取决于气候和蜜蜂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蜂群在一年中的生活,一般可划分为若干个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有它的特点,但是在这些时期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1 、恢复期 早春从蜂王开始产卵,蜂群又开始哺育蜂子起,到蜂群恢复到越冬前的群势为止。北方蜂群越冬期长,蜂王在月底至月开始产卵;长江中下游地区,蜂王在月开始产卵。通常,越冬蜂经过排泄飞翔后积极培育蜂子。大约经过个月,当年培育的新蜂将大部分越冬蜂更替,新蜂比越冬的老蜂哺育蜂子的能力提高~倍,为蜂群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 、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蜜蜂哺育蜂子能力迅速提高,蜂王产卵量增加,每天羽化的新蜂超过了老蜂的死亡数,蜂群发展壮大,蜜蜂和子脾数量都持续增加。有的蜂群出现雄蜂子和雄蜂。蜂群发展到8~0框蜂(蜜蜂在万只以上),便进入强盛时期。
3 、强盛时期 北方一般出现在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在春末夏初。这个时期,蜂群可
发展到0~0框蜂(万~万只蜂),子脾8~框,群势相对稳定,蜂群往往出现分蜂热(造王台,培育新蜂王,作自然分蜂的准备)。 强盛时期,常有主要蜜蜂源植物大量开花、流蜜,是蜂群突击采集饲料的时期,也是养蜂生产的时期。
4 、秋季蜜蜂更新时期 秋季,主要蜜源植物流蜜期结束后,蜂群培育的冬季蜂更替了夏季蜂,冬季蜂主要是没有哺育过的工蜂,它们的上颚腺、舌腺、脂肪体等都保持发育状态,能够度过寒冬,到来年春季仍然能够哺育幼虫。
5 、越冬时期 晚秋,随着气温下降,蜂王减少产卵,最后完全停产。气温下降到摄氏度以下,蜜蜂周围温度接近~8摄氏度时,蜜蜂结成越冬蜂团。周围温度继续下降时,蜂团就收缩,同时中心的蜜蜂产生热量,使蜂团内部温度升到~0摄氏度,表面温度保持在~8摄氏度。越冬期间没有新蜂羽化,只有老蜂死亡,蜜蜂数量逐渐减少;早春蜂群中的蜜蜂数量减少到最低点。 实践证明,秋季培育的越冬蜂多,强群越冬,蜜蜂死亡率低,饲料消耗少,能保存实力,来年春季蜂群恢复发展快,能够利用早期蜜源。强群哺育的蜜蜂体格强壮、器官大、寿命长,采集力强,而且强群抗病力强,管理省工,是取得高产、稳产的基础。
6、亚热带地区的蜂群越夏 亚热带地区的7~9月,气温常在摄氏度以上,并且缺乏蜜源,蜂王停止产卵,蜜蜂只在早晚出巢活动。为维持适宜的巢温,蜜蜂扇风,加强通风,采水降温,体力消耗很大,很快衰老死亡,群势迅速下降。
10月气温下降,有桉树等蜜粉源,蜂王恢复产卵,蜜蜂又开始育虫,蜂群进入恢复发展时期。亚热带地区的冬春季有主要蜜源植物开花,流蜜,是那里的生产季节。
春季蜂群饲养管理注意事项
抓好春季蜂群饲养管理是获得蜂蜜和王浆高产的关键。蜂群的春季饲养管理—般在立春节气过后便可开始,中心任务是保护工蜂。促王产卵,培养强群,恢复群势,主要措施如下。
1.适时排泄 正常越冬的蜂群应在当地蜜源出现前20~30天排泄,但越冬下痢群排粪时间应提前。排粪陈列蜂群的场地,要选在西北向有天然或人为防风屏障,干爽的地方,在气温16℃以上,风力2级以下时进行。室内越冬群,在上午8点前把蜂群搬到排粪场地,20分钟后再打开巢门放蜂飞翔排泄;室外越冬群,当气温5℃以上,风力2级以下即可撤去蜂箱上部和前部的保温物,让阳光直射到蜂箱上,然后打开巢门放蜂排泄。
2.注意保温 春季昼夜温差大,白天放大巢门,晚上缩小。箱内巢脾的两侧加棉花,上面也用棉垫盖上。保温物受潮要勤换晒。蜂箱外侧和底下塞上干草,箱上盖草帘,再蒙上塑料薄膜。春末撤去外包装时,应先撤强群,后撤弱群,先撤上面,后撤四周和箱底。箱内的保温物应随巢门的扩大逐渐撤去。
3.整理蜂巢 一是换脾缩巢。越冬期巢内的子脾、空脾、结晶蜜脾、发酵蜜脾、发霉脾、下痢污染脾等都要用经消毒的脾换出来。留在巢内的巢脾,若巢房高于产卵巢房应割去过高部分,以利于蜂王产卵。早春的蜂脾关系是:1.5~2框蜂放1张脾,2.5~3框蜂放2张脾,3.5~4框蜂放3张脾,5框蜂放4张脾,蜂路不超过9毫米。二是调整饲料。早春的巢脾应是深褐色,每张脾上要有1公斤优质蜜,无蜜脾可以补喂蜂蜜或浓度较高的糖浆。每群蜂还要有半张(强群)到1张(弱群)花粉脾。放1张脾的蜂群,要选用既有蜜粉又有产卵巢房的巢脾,若脾上蜜少可灌入糖浆。如使用大粉脾只能放在隔板外侧,内侧另放带蜜的产卵巢脾。放2张脾的蜂群,应为一张蜜脾一张花粉脾,脾上有供蜂王产卵的空巢房。在脾外蜜蜂多、补充饲喂受限制时,可在隔板外保留一张蜜脾,经常削开蜜盖饲喂蜂群,既保证了饲料充足,又起到奖励饲喂的作用,同时还能避免由于早春喂了含水分大的饲料而引起疾病。
4.防病治螨 蜂群进入春繁前要突击治螨,一般用杀螨剂1号0.2毫升加水500~600毫升,在蜂体上均匀喷雾,每框蜂用药液5毫升,隔天再喷1次即可。另外,按每公斤糖水分别放四环素2片、食母生4片、消食片和维生素B各20克饲喂蜂群。即喂5天消食片后再喂2天四环
篇三:蜜蜂养殖技术篇之冬季
蜜蜂冬季管理
蜂群的冬季管理注意问题
1.越冬保温
冬季天气寒冷应注意加强保温,以保证蜂群安全越冬。蜂群越冬室必须设在安静、黑暗的地方。阳光的强烈照射容易引起工蜂出巢飞行,因此要挂上草帘,
白天遮挡阳光,晚上给予蜂箱保温。一般情况下,箱顶、箱后和左右两侧用草帘包裹,为了防雨,可以外加一层塑料薄膜。有条件的蜂场可以使蜂群室内越冬。
越冬室的修建要因地制宜,地下水位较高的可修建地上或半地下双层墙越冬室,也可利用普通住房改成双层墙越冬室或简易地下蜂窖。蜂群较多的大型蜂场,也
可修建永久性半地下双层墙的越冬室。有经验的也可采用室外草埋越冬法:把半蜜脾放于蜂箱中间,重蜜脾放于两侧,让蜂群在中间结团;包装前把全场蜂群排
列在一起或几群一排向中间靠拢;巢门朝东或朝南;然后详细检查蜂箱有无缝隙,发现即用泥土或纸条糊严,有条件的可安装拐型巢门,以阻挡阳光和冷风。一
些较寒冷的地区,可以在蜂箱内两侧隔板外面用棉花填充,然后再在上面盖上一层棉垫。
2.早喂越冬饲料
越冬饲料应是库存优质蜜,天气不好,储备的越冬饲料不够,就用灌脾法,每群约7.5千克蜜水和白糖水,比例分别为1:0.5和1:1,内加少许食盐和磺胺药。
3.蜂群越冬管理
蜂群包装好后,无特殊情况不能随便打开,对蜂群越冬情况加强管理,主要进行箱外观察、听诊,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常用插管法判断蜂情。方法是:用
一根橡皮管由巢门内插进蜂箱,根据蜂团发出的声音,判断蜂群的越冬情况,正常的蜂群可发出轻微的、均匀的“嗡嗡”声,这是蜂不断进行着缓和、均匀的活
动,产生热量的声音。在听诊时,可用手指轻弹箱壁,若蜂群立刻发出“嗡”的声音马上又平静下来说明正常;如果引起长时间的喧闹,就是不正常。可根据判
断的情况进行适当处理。结合听诊,要经常将巢口的死蜂钩出,使箱内空气流通。
4.缺蜜管理
在越冬期,由于群势、包装、场地及饲料等原因,越冬蜂可能会发生缺蜜的现象,如果发生缺蜜,可以贴着蜂团外加1~2框蜜脾,蜜脾可适当温热。抽出
多
余的空脾。如果工蜂即将饿死,将蜂箱搬到室内,把室温提高到20℃左右,往蜜蜂身上稍微喷些稀蜜水,工蜂复活后,将巢内空脾换上蜜脾,等工蜂全部上脾后
,再降温使蜂群结团,然后搬到原处,包装好。
5.缺水管理
越冬期箱内空气过于干燥,饲料结晶,越冬蜂群会出现口渴。要给出现口渴的蜂群及时喂水。可采用巢门喂水的方法,水中可加0.2%左右的食盐,不能加糖
和蜜,防止不口渴的工蜂也采水,引起蜂群的不安。小寒后,每隔十几天要用铁丝钩把箱底死掉的蜂掏出,防止堵住巢门。
6.温度和湿度
温度高,群势弱,室温控制在0~2℃之间,最高不能超过6℃,最低不能低于-5℃。室温太高,可在夜间打开室门和把拌盐的冰块放入室内降温。相对湿度保
持在75%~85%之间,干燥可悬挂湿麻袋片,关上小出气孔,过分干燥时,可在巢门喂水。湿度太大可开大巢门撒生石灰,吸收水分,过后再轻轻扫除。
7.失王
蜂群在越冬期间,偶然也会失去蜂王。工蜂失王后表现敏感,秩序紊乱,甚至散团而引起全群死亡。失王后工蜂表现不安,在巢门口进行抖翅。对失王群要
及时的进行处理,如果确是失王,要从储备王群诱入1只蜂王,没有储备王时,则与弱群合并。
8.敌害
在诊听时如发现蜂群喧闹不安,掏出的死蜂缺少翅,并有巢脾碎片,可以断定有鼠害,可把巢门缩小到几毫米宽,并在上面钉上几排2.5厘米的圆钉,防止老
鼠进入。并要及时驱杀老鼠,查找和堵塞老鼠的进出口,发现室内有老鼠,可用鼠夹或鼠笼等捕鼠工具诱捕。此外,还要趁晴天中午气温高的时机进行治螨。
无公害蜜蜂的养殖环境要求
蜂蜜、蜂胶、蜂王浆等许多蜂产品不仅能补益健身,而且又能对某些疾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难怪在火爆的保健品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蜂产品会成为消费者
最衷情的营养佳品。可就在2002年1月,欧盟曾经以氯霉素超标、质检不达标为由禁止了对中国蜂蜜的进口。由此近两年来中国加强了对蜂产品中药物残留的控制
,并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就在今年7月16日,欧盟宣布解除对中国蜂蜜、蜂
王浆进口的禁令。欣喜之余,蜂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 蜂蜜、蜂胶、蜂王浆等许多蜂产品早已走进咱们千家万户,是人们比较喜欢的保健品之一。那么衷情的消费者在享用的同时对蜂蜜等蜂产品的质量又了解多
少呢?
其实,从专家那里得知,影响蜂产品质量的因素可不止我们消费者所认为的那样。
其实,除了抗生素有可能残留到蜂产品中,重金属和农药都会成为蜂产品中的主要污染物,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这两年养蜂界的专家和蜂农有针对性
地搞起了无公害养蜂。这个无公害养蜂基地不仅是蜂农进行养蜂的场所,也是咱们消费者备受青睐的蜂蜜、蜂胶、蜂王浆的“第一生产车间”。
也许您会纳闷,我们吃的蜂产品怎么会受到抗生素的污染呢?说到抗生素,恐怕没人不知道,抗生素的滥用已使越来越多的人们领教了它的危害,可想而知
,我们常吃的蜂蜜里如果会含有这种东西我们的身体将会怎样,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那么抗生素究竟是怎么侵入到被誉为天然营养食品的蜂蜜里的呢?
看来,科学判断病害、合理安全的防病用药应该说是蜂农进行无公害养蜂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众所周知,养蜂业里最具灾难性的病害就是蜂螨。被寄生
蜂螨的蜜蜂不仅会发育不良,严重者则会很快死去;再瞧这只幼蜂虽不致死,但一生出来就营养不良,腰围比同伴细得不是一点半点儿;还有的蜜蜂则成了残疾
,不是翅膀断了就是没有翅膀。
防患于未然,由于蜂螨尤其爱寄生在雄蜂蛹里产卵繁殖,寄生为害。所以在作为蜂农在蜂群的日常管理中,一定要挑开雄蜂房的封盖,有计划地期割除雄蜂
蛹,来减少蜂螨寄生率,减少传染源。
当然一旦染上蜂螨这种病,进行药物防治还是比较有效的措施,按照无公害食品 蜜蜂饲养兽药使用准则,防治蜂螨的氟胺氰菊酯条,是全世界应用最广的杀
螨药,国内称它为螨扑。它不仅使用简单,在蜂产品中残留也较低。使用方法同样也是悬挂于蜂群内,每群蜂挂2条,3周为1个疗程。需要注意的是在采蜜期必须
禁止使用
我们还意外地发现,除了在蜂箱外飞来飞去的小蜜蜂,蜂箱附近还有一些正在垂死挣扎的蜜蜂。再仔细观察,有的爬起来踉踉跄跄、行动反常,有的又反应
迟钝。这些蜜蜂究竟是怎么了?
同是在地上爬来爬去的蜜蜂,所染上的病很有可能会大不相同。一般在春秋季,天气比较凉的时候,你就看到像这种“大肚子”蜜蜂,腹部膨大只是其前期
的症状,这种蜂染上的就是慢性麻痹病。还有一种类型的蜜蜂黑得就像被油炸过一样,这是夏天高温时最容易发生的黑蜂型疾病。
其实在无公害养蜂过程中,无论得了哪种蜂病,为了不让蜂产品受到抗生素的污染,,蜂农在用药上要特别注意,一定要按照无公害养蜂规范来诊断用药。 说到污染大家谈论最多,也最熟悉的恐怕就是农药残留了。那么有些蜂产品中的怎么会残留有农药呢?
原来选择什么样的环境养蜂还真是不能忽视,由于蜜源植物是为蜜蜂提供花蜜、蜜露和花粉的植物,一旦这种植物曾被农药污染,那么蜜蜂采集的花蜜或花
粉的质量就无法保证了。正因为此,越来越多从事无公害养蜂的蜂农也都认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样的蜂场环境才符合无公害的要求和标准的呢?蜂场周围空气质量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要求。 场址应选择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排
水良好、小气候适宜的场所。 蜂场附近应有便于蜜蜂采集的良好水源,水质符合畜禽的饮用水标准。
蜂场周围3 km内不应有化工厂、农药厂及经常喷洒农药的果园。
蜂农所选蜂场3km范围内应备两种以上的蜜粉源植物。我国的蜜源植物近万种,有人工栽培的,也有野生的 ,分布很广。像我们熟悉的油菜、桃树、刺槐、
葵花、荆条、枣树等都是流蜜量大,蜜蜂十分喜爱的蜜源植物。对于转地放蜂的蜂农来说,必须提前了解当地这些蜜源植物的农药施用情况,一旦有使用农药的
状况就必须禁止在此地放蜂。
通过无公害化的蜜蜂饲养,都有的放矢地克服和解决了抗生素和农药对蜂产品可能造成的污染。但是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平时很少提及的重金属也是
蜂产品中不可忽视的又一个污染源。
因此无公害养蜂所用的蜂机具,像蜂箱、隔王板、饲喂器等应选用无毒、无味材料制成;割蜜刀应选用不锈钢割蜜刀;像从前用的铁质的或是防锈树脂的铁
皮摇蜜机都被画在了圈外,而不锈钢的或无毒无味塑料材料制成的摇蜜机才是符合无公害生产标准的机具。
当然这些养蜂用具的日常维护也不可小看。
像木制蜂箱、饲喂器、隔王板等应用起刮刀清理蜂蜡和蜡屑等废弃物后,用酒精喷灯的外焰灼烧消毒,这样的工作每年至少一次。
巢脾和塑料饲喂器等可以用家用的84消毒溶液进行清洗或喷洒消毒。 巢脾储存前还应用点燃硫磺后所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密闭门窗进行熏蒸,每蜂箱巢脾用2克~5克硫磺粉剂,一次熏蒸24小时以上。
像起刮刀、割蜜刀在每次使用前后都要经常用火焰灼烧法进行消毒。 蜂农们在无公害养蜂的要求下繁琐严格的操作,从而使抗生素、农药和重金
属等污染不仅远离了蜜蜂,也远离了我们消费者。看来,只要能进一步提高蜂产
品的原材料质量,就能保证蜂产品的优质安全。其实,今年欧盟对中国蜂蜜等产品的解禁,不正是因为我们严格遵循了无公害养蜂的标准和要求吗?
中蜂强群饲养技术
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个蜂种,它具有耐寒抗热,饲料消耗省和能利用零星蜜粉源等特点,尤其适 应我国广大山区饲养。但由于中蜂饲养分蜂性强,蜂王产卵
力又较低,难以维持强群饲养,无法进一步发 挥中蜂的生产潜能和大幅度提高饲养中蜂的经济效益。
一、采用优质蜂王
采用优质蜂王,主要应考虑选用具优良种性和生产性能的中蜂蜂种、采用新蜂王和防止所用中蜂种退化等3个方面。采用优良特性的蜂王是中蜂强群饲养的
保证,在中蜂饲养中应选用具有蜂王产卵力强、群势强大、分蜂性弱、高产、抗病力强(尤其是抗中囊病)等特性的蜂种。优良的蜂王可以通过蜂种生产部门获
得,但必须注意的是,引进的蜂王应在使用地养蜂生产中能表现出其优良特性。当蜂场自己培育蜂王时,应注意选择蜂王产卵力强、分蜂性弱、能维持较大群势
、高产和抗病力强(尤其是抗中囊病)的蜂群作母群和父群培育新王。在饲养中蜂的生产实践中,中蜂蜂王一般在使用1年后其产卵力明显下降,导致蜂群群势下
降、分蜂性提高,抗病力降低,生产能力下降。因此,在中蜂生产中,一般应1年换1次王,即在春季分蜂季节换王,年年采用新王。有条件的专业性中蜂场,应
结合春、冬2个分蜂季节各换1次王,1年换王2次,以为中蜂常年维持强群生产打下基础。中蜂蜂种退化是中蜂难以维持强群的重要原因之一。迄今,中蜂场大都
长期自行培育蜂王,蜂王近亲交配,导致蜂群生活力下降,不能维持其在野生状态下所能达到的群势。在中蜂强群饲养中应重视蜂种退化问题,要定期适当引进
良种,或用引进种作为母本,用本场所饲养中蜂中生产性能良好的蜂群作父本培育蜂王,以避免近亲繁殖带来的弊病,防止蜂种退化。
二、采取双王群或继箱饲养
中蜂群势相对较小,单王群难以维持大群,改变中蜂传统单箱单群饲养的方式,常年采取双王夹箱(简称双王群)饲养是中蜂强群饲养的基本保证之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