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蜜蜂安全越冬的技术有哪些

蜜蜂安全越冬的技术有哪些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0-08 15:32:14 | 移动端:蜜蜂安全越冬的技术有哪些

篇一:蜂群安全越冬关键措施

龙源期刊网 .cn

蜂群安全越冬关键措施

作者:洪 学

来源:《农家科技》2007年第01期

蜂群安全越冬是养蜂技术中的关键环节之一。蜂群越冬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来年养蜂的经济效益,因此,要十分重视蜜蜂安全越冬工作。蜜蜂安全越冬的基本措施是:

1.要培养出健康强壮的越冬适龄蜂群。在培养越冬蜂前期,要抓紧时间治螨和防治白垩病。每年秋天在最后一个蜜源后期,蜂王所产的卵都是越冬蜂。这个期间,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和蜜源情况把子脾集中到巢箱,繁殖出最后一代越冬蜂。

2.要为蜜蜂准备好充足的安全无毒越冬饲料。蜂群内自然封盖蜜脾,不易产晶和发酵,也没有受到外界的污染,是良好的越冬饲料。如果留用封盖蜜脾不够用,可用优质的白砂糖制成糖浆进行补喂。方法是50千克白砂糖加水28~33千克,加热到沸腾,晾凉后灌脾或用饲养器补喂。

3.合理布置越冬蜂巢。越冬蜂群一般提倡蜂略多于脾(如415框蜂放4张脾);封盖完整的蜜脾放在箱体的两侧,封盖差的放在中间,巢脾外侧加隔板,纱盖上放上保温覆盖物。为了便于通风,可在覆布的后面折叠起一个角。

4.为蜂群提供一个安全适宜的越冬环境。①室内越冬蜂群。越冬室必须具有抗寒隔热的能力,隔墙要保持干燥,还要设置结构严密的保温门。越冬室内温度要保持在0~4℃,相对湿度保持在75~85%。同时要防治鼠害。

②室外越冬蜂群。室外越冬蜂群可用树叶、锯末等做包装材料,为蜂群适应外界的气候条件起到保温作用,使蜂群生活在自然的温度和湿度中。值得注意的是蜂群初包装后要大开巢门,随着外界温度的下降逐渐缩小巢门直至关闭巢门。

5.加强越冬蜂群的管理。越冬前要控制好越冬室的温度,蜂群入室60天后每隔25~30天掏1次蜂尸,动作要轻,保持室内安静,防止惊动蜂群。要经常听测蜂群,判测出有问题的蜂群,并查明原因,进行及时妥善处理。

131300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农业信息服务站畜牧组 洪学

篇二:蜜蜂安全越冬的要点

蜜蜂安全越冬的要点

一、场所选择

11月中下旬为蜂群越冬前期,这段时间要把蜂箱巢门朝北,放置在半阴半阳的地方。12月初至来年的2月、3月是蜂群越冬的后期,这段时间,蜂群箱要放在高燥、避风、向阳、安静的地方。越冬期均不可放在全阴处,实践证明,放在阴处,蜜蜂不仅死亡率高,而且还有可能诱发大肚病,同时对治螨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二、温度

1、防热。蜜蜂越冬的适宜温度是2-8℃。这时蜜蜂在蜂箱内团结靠食蜜糖维持生命,处于休眠状态。但整个越冬期气温在8℃以上的天数较多,蜜蜂活动量大,饲料消耗多,工蜂老化快,不易春繁,会推迟生产期。防热的方法可用通风、洒水、或用电风扇降温。

2、防寒。越冬的蜜蜂处在一2℃以下气温中活动量也会加大。它主要是加大食量,不停地摆腹,靠活动产生热能,抵御严寒。这样既消耗大量饲料,又使工蜂老化缩短寿命。防寒的方法是:小群蜂应在白天多晒太阳,夜晚尽量把桌门关小,填补箱缝和孔洞。

三、群势适中 蜂脾相称

越冬蜂群的群势以9000只蜂为宜,如果群势不足此数,最好应采用双王群(中间用隔板闸开了同箱越冬或者将较弱的群并入他群。这样,既有利于越冬保温,又可以减少越冬饲料的消

耗。越冬蜂群内部要蜂脾相称,每张脾上要有约2500虫蜂,多余脾可抽出,切忌脾多蜂少。

四、适时保温 防治蜂螨

从12月份开始要适当进行箱内外保温防寒,所有蜂箱底层要加垫约10厘米厚的谷壳或稻草,周围要用稻草围上,一般情况下,强势群和双王群不需保温;弱势群可在箱内塞进部分稻草,以利保温。雨雪天时要用塑料薄膜将箱体外保温物盖严,以免被淋湿。如果大雪将箱门堵塞,要及时清除积雪。11月中下旬,蜂巢内子脾基本出尽,大小蜂螨会全部暴露在蜂体上和脾的表面。此时,要及时治螨,每隔两天治一次,连治2-3次。

五、贮足饲料

在整个越冬期间,每框蜂要达到2公斤优质饲料。根据越冬期蜂群的习性,蜂巢要布置得当。即大蜜脾在外,小蜜蜱在内,蜂巢中间对准巢门,以利通风换气。脾距保持在13―15毫米之间,使蜂易于结球御寒。巢门一般留1厘米高、4厘米长,最好在巢门口钉上小圆钉,以防止老鼠等敌害钻进箱内危害蜂群。

防饲料结晶。蜜蜂没有牙齿,饲料结晶蜜蜂无法食用。防结晶的方法:一是用优质蜜作饲料,如槐花蜜,枣花蜜;二是用白糖液作饲料。蜂场过于干燥时要洒水,保持适宜的湿度。 整

个越冬期的饲料是否优质量足,是越冬成败的基础。优质饲料蜜蜂食后大部分被消化,蜂群安静稳定,寿命长,春繁迅速,不春衰。劣质饲料蜜蜂食后,消化少,剩下渣子多,粪便在肠内容纳不下,易形成大肚病,下痢严重,轻者部分病死,重者全群死亡。优质饲料应在秋末提取封盖时蜜脾。如流蜜过后,应早喂优质糖浆,让蜜蜂充分酿造。本文出自39蜂疗网!

篇三:越冬死蜂 原因一般有10种

越冬死蜂 原因一般有10种

蜜蜂越冬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来年蜂群的生产能力,越冬期间如果管理不善就会引起蜜蜂大量死亡,给来年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越冬死亡,是帮助蜜蜂度过周年生命中的最大问题,也是夺取全年养蜂高产的关键一环。现将蜜蜂越冬期间10种死亡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介绍如下,供养蜂者参考。

一、饲料缺乏饿死。蜜蜂怕冻更怕饿。越冬前如没有留足蜜脾,或者未能及时补喂,结果会因饲料缺乏而饥寒交迫,大量饿死,甚至全箱死光。因此,防止蜜蜂越冬期间饿死,关键是要有足够的饲料供应,并及时进行饲喂。

二、包装过严闷死。越冬期间蜂箱包装时,如果箱内、箱外都填满保温物,再用薄膜包裹,绳索捆绑,蜂箱被包裹得严严实实,密不透气。这样,蜂箱内就会形成高温高湿,蜜蜂就会因伤热和排湿透气不良常被闷死。蜜蜂在冬季低温期间有结团调节体温的功能,根据这一特点,越冬包装要依地区和当地气温实际进行。在南方地区,越冬期短,此间气温低于摄氏0度的时间少,故只需在箱外搞好防寒保温,蜜蜂即可安全越冬。在北方地区,越冬蜂箱的包装也要适度,蜂箱包装时既要做到能够防寒保暖,又要注意适当排湿、透气。二者要兼顾,不能顾此失彼。

三、巢门过小撞死。在严寒天气时,因蜂箱的巢门留得过窄,甚至关得太严实,当季节转换,气温升高时又不能及时适当地打开甚至被遗忘,当蜜蜂急于出巢排泄、试飞时就无法出进,就会被撞死在蜂箱内。预防方法:一是在严冬时要及时适当地关闭蜂箱巢门,并经常检查,防止人为或动物的破坏。二是在季节变换气温升高时及时适当地开启巢门,让蜜蜂出进顺利。

四、老鼠危害咬死。冬季的蜂箱虽然进行了包装,甚至关严了巢门,但仍很容易被老鼠啃洞而进,吃蜜咬蜂,甚至与蜂同居。特别是小家鼠,因体型小,可直接从蜂箱巢门等处的缝隙钻进咬食蜜蜂,危害极大。因此,冬季蜜蜂防止鼠害万万不可忽视。可在蜂箱场地布放鼠药、鼠夹、鼠笼、绳网等毒杀或捕捉老鼠。但使用鼠药、鼠夹等要注意安全,特别是要防止鼠药、鼠夹对人和畜禽造成伤害。另外,要有专人布放看管,及时放收并妥善处理死鼠。

五、蚂蚁争食咬死。蚂蚁喜食甜食,尤以黑、黄两色的小蚂蚁最为厉害。它们不仅与蜜蜂争食,还能因争食咬死蜜蜂。对付的办法,一是注意寻找蚁窝,彻底毁巢;二是将蜂箱架的4条腿,安放在盛有清水的碗盆内,形成蚂蚁无可逾越的水域,并使箱体独立于空间;三是及时临箱检查,发现后当场消灭。但千万不可用灭蚊药剂喷杀,因该药对蜂子威胁很大。此外,蟑螂等昆虫也喜欢潜入蜂箱内偷食蜂蜜,一旦发现,都应及时消灭。

六、不敌盗蜂战死。蜂群中一旦混入大量盗蜂,如不能及时发现和清除,越冬期间不仅盗蜂与蜂群争夺饲料,还会将蜜蜂咬死。由于盗蜂凶狠,即使不咬死蜜蜂,也会因激战时间过长,使蜜蜂疲劳过度致死。严重者,只要蜂群中混有数量较多的盗蜂未被发现,在越冬期间可致整箱蜜蜂“全军覆灭”。预防主要是防患于未然,在越冬前尽量不让盗蜂进入蜂箱。越冬后要及时认真检查,发现盗蜂,及时加以清剿。

七、外出低温冻死。因蜜蜂在冬季低温期间有结团调节体温的功能,加之采取了一定的保温防寒措施,正常情况下是不会被冻死的。形成冻死的原因主要是严寒的侵袭和强光的刺激造成的。严寒期间,如蜂箱防寒措施不到位,蜂箱内过于透风,巢门留得过大等,都会使蜜蜂冻死。另外,冬季的雪后初晴,气温较低,加上强光的刺激,有趋光特性的蜜蜂便会纷纷出巢飞翔,远飞的蜜蜂常因无力飞回而被冻死。预防蜜蜂越冬冻死的措施主要有两点:一是搞好防寒保暖,对蜂箱进行适当包装以提高蜂箱内温度。二是巢门要尽量留小,在严冬尤其是雪后融化前要临时关闭巢门或用砖块、瓦块、木块等临时遮挡巢门,以防严寒入侵或雪后强光射入,引蜂出巢。待气温升高和雪化后再及时适当地开启巢门。

八、巢脾潮湿致死。越冬期间,如果蜂箱内温度过高时,巢脾内的湿度就会加大。当巢脾内湿度过大,蜜蜂不能适应时,就会引起死亡。蜂群越冬最适宜相对湿度为75%~85%。如越冬饲料喂饲过晚,包装物吸潮等都会导致巢内潮湿引起蜂群不安、巢脾发霉。防止蜜蜂越冬期间潮湿致死,主要靠降低蜂室、蜂箱内的温度和湿度来解决。室内越冬的,当蜂箱内的温度过高时,除对蜂室、蜂箱开大出气孔,关闭进气孔外,还应在蜂室地面轻轻铺些生石灰,或干燥的草木灰,让其吸收水分,待室内干燥后,再将生石灰或草木灰扫运室外。有条件的,用除湿机除湿更好。蜂箱在室外越冬的,应随外界气温的变化来调节蜂箱内温湿度。气温在4℃以上时蜂群不宜加保温物,气温下降到0℃以下或室外静水处结薄冰后需进行保温,以免形成松散的越冬蜂团。要注意经常翻晒包装物,根据蜂群的大小,巢门留足适当空隙,以利巢内空气流通。

九、患下痢病病死。越冬期间,蜜蜂极易因寒冷引起下痢病,进而引起死亡。蜜蜂患下痢病的症状是腹部膨大,黑亮发光,粘附稀臭粪便。预防蜜蜂越冬下痢病,主要是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对已发生下痢病的蜂群,可移入室温15℃以上的室内,关闭巢门暖和3~4小时,再将四周窗帘拉开,让蜜蜂进行飞翔排泄,然后再把窗帘拉上,只在巢门处留点亮,使蜜蜂集中在巢门处相继进巢。待蜜蜂安静下来,再将蜂箱移至原来越冬地点。

十、工蜂正常老死。越冬期间,正常老死的工蜂约占工蜂总数的20%左右。对正常老死的工蜂,只要适时从蜂箱内清除就行了。在蜜蜂入室后的前两个月,每月都应从蜂箱中清理一次

死蜂。清理时动作要快而轻,防止振动蜂群,否则会引起蜜蜂飞撞而受伤、死亡。 蜜蜂移箱

1、蜜粉源--由于过箱是一种强迫蜜蜂迁移的方法,难免造成蜂巢内贮蜜的损失和对蜜蜂幼子的伤害。

2、气候条件--气温最好不要过高过底。以免闷死冻死。

3、蜂群条件:要求蜜蜂群势过箱后具有两足脾以上,脾上有较多低龄的蜜蜂幼虫,贮粉、贮蜜较足的。

二、过箱方法

1、割脾:用锋利的长刀(如水果刀),从巢脾的基部把巢脾切下来,用手掌承托取出,对有用的巢脾,可平放在垫板上,不要重叠。

2、绑脾:绑脾是过箱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一定要绑牢。把上好铁丝的巢框放在裁好的脾上面,巢脾的上端一定要紧贴上框梁,沿每道铁丝的下边,用割刀在巢脾上划一条小缝,深度为巢脾厚度的一半(即达巢房的基部),用小刀或小竹片把铁丝压进巢脾里,用绳子在巢脾的下端向上把巢脾绑在上框梁上(在上框梁上打结),这时最好是两个人协作进行。如果一个框只有一张较大的脾,可绑2~3道,如果一个框是由较多的巢脾拼接成的,则要多绑一些。绑好的巢脾要求平整、牢固。脾绑好后,用干净的湿毛巾把粘在子脾上的蜂蜜轻轻抹干净。

3、倒蜂进箱:把绑好的巢脾放进蜂箱里,子脾大的放在中间,子脾小的放在两边,保留蜂路,依次排列整齐,关上巢门,把蜜蜂对准巢脾用腕力抖进蜂箱里,盖上箱盖,把蜂群放在原蜂巢的位置上。

4、过箱后的管理:过箱后的当天晚上,要对蜂群进行补充饲喂,连续喂2~3个晚上,以保持蜂群的安定和加快蜂群对巢脾的修补。过箱后的第二天,对蜂群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几天后,如果蜜蜂已把巢脾修补完毕,就可把绑脾的绳子去掉,在外界蜜粉源条件较好时,应抓紧加脾,逐渐把一些没有利用价值的旧巢脾换掉。

蜂群快速繁殖的方法

李永胜,曹一锋

蜜蜂是营造群体生活的昏虫。现代养蜂生产,蜂场根据需要和蜂群群势,在外界有蜜粉源流蜜的情况下,将1群蜜蜂快速分为2群或多群,可实现蜂群的快速繁殖。快速繁殖蜂群,可以在短期内增加蜂群数量,扩大饲养规模,提高养蜂效益。现特介绍几种快速繁殖蜂群的好方法,以供参考使用。

1.转地落场分蜂的快速繁殖

在夏秋季节,蜂场如果要分蜂繁殖,在蜂场转场前,先把产卵蜂王预备好,确定处女王的出房时间。然后在转地落场后,蜜蜂还没有试飞前,连蜂带脾提入到摆好的空蜂箱里,最少2-3脾。次日介绍入1只产卵王或处女王。这种分蜂繁殖法,提出的蜜蜂不会飞回蜂群,提出去的蜂群群势也相对不会减弱,分出群比较好饲养。利用同样的原理,也可以在早、晚提出分蜂群,把分蜂群运到离原蜂场直径3km外,这样采集蜂飞不回原群,分出群也比较好饲养。

2.继箱底箱分蜂的快速繁殖

在夏秋季节,当蜂群群势达到8-12脾,如果要分蜂繁殖,先把产卵蜂王预备好,处女王出房时间确定后,再把底箱摆好,继箱放在平箱上。然后从蜂群里连蜂带脾提出2-3脾,提入摆好的底箱或继箱里。要注意继箱与底箱隔开,上下蜜蜂不能互通,提出的子脾最好是正在大量出房的封盖子脾。1天后,介绍入2只产卵的蜂王或处女王台。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提出去的采集蜂会飞回原群,分出群可能群势与蜂脾不相称,因此提出去的蜂应尽量是幼蜂。还要有一定的蜂(蜜)脾,若无糖(蜜)脾,第二天一定要饲喂补足(1:1)。该法的优点是用继箱分蜂,蜂场放蜂的面积不扩大。

3.同群同箱分蜂的快速繁殖

在春夏季节,当蜂群群势达到6-8脾时,如果要繁殖蜂群,可先诱入产卵王或介绍处女王,把产卵蜂王预备好和处女王出房的时间确定,再把另一个巢门在分蜂前一个星期打开。在新打开的巢门有蜜蜂出入之后,根据蜂群内部情况把两边子脾、蜜粉脾调均等,用隔板从中一分为二,使两边蜜蜂不能互通。1天后,在无王的一边介绍入1只产卵蜂王或处女王台即可。

4.换王季节分蜂的快速繁殖

蜂场换王时,如果要分蜂繁殖,在把处女王的出房时间确定后,如果要分蜂繁殖,在把处女王的出房时间确定后,王台出房前2-3天,把原蜂王连蜂带子脾提出2-3脾,作为繁殖群。继续繁殖,原蜂介入1只处女王,让其交尾。分出群作为繁殖群,可拉离原蜂场,也可摆在原蜂场。如有条件尽量拉离原蜂场,这样对以后的繁殖饲养好。因为提出去的采集蜂不会飞回原群,这样繁殖速度就快。

提高蜂群产蜜量的技术措施

1.1引进优质种蜂王

引进优质种蜂王能够提高养蜂的经济效益,然而,一些蜂农不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盲目进行引种,不但达不到预期的引种目的,而且会严重影响蜂群的正常发展。引进蜂种不但要考虑引种地的气候及蜜粉源条件、种王场的信誉等,还要根据本场的生产需要、蜂种特点及育王要求,同时注意加强引进蜂种的检疫,杜绝病害,加强引种后的蜂群管理,才能保证万无一失,提高蜂产品的产量。

1.2选育高产种蜂王

引进的种王要进行筛选,切忌引入后直接进行全场育王、换王,要进行试验后方可全场利用。如本场不能引种,也可自行选育高产品种。种用蜂王的选择是以它把可以看出的优良性状遗传给它的后代的能力为依据。在选择能满足育种要求的蜂王过程中,要不断注意本蜂场及其它蜂场中一

贯表现突出的蜂群。生产中培育蜂王,尽可能利用良种,注意选择繁殖力强、采集力强、性情温驯、抗病敌害的蜂群作为种用蜂群,培育出优质的种用雄蜂及处女王进行育种才能够达到优质蜂王的培育目的。

2创造适宜的采蜜条件

2.1饲养强群,保证饲料充足

“蜜足群强出高产”这句话概括了采蜜时蜂群强壮、饲料优足的重要意义。在蜜源及气候条件满足生产需求的情况下,只有保证工蜂的数量和质量,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蜂群的产蜜量。如果哺育蜂儿所需要的营养来源于优质而充足的饲料,蜜蜂长期生活在具有充足饲料的环境里,不仅蜂王积极产卵,工蜂积极育虫,而且还能使蜜蜂一代一代从发育期就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从而增强了蜜蜂个体和群体的生活力,为提高蜂蜜产量奠定蜂群基础。但保证饲料充足并非越多越好,甚至该取蜜也不取,准备采集蜂时,始终要保持每张脾0.4~0.6kg的边角蜜,每群蜂1~2张花粉脾;流蜜前期不要一扫光摇蜜,要保留大面积子脾上的边角蜜,后期要保留全部子脾和粉脾上的边角蜜,以恢复繁殖期的饲料标准。

2.2培育适龄采集蜂

一般在流蜜盛期开始前50天左右到结束前35天左右,蜂群所哺育的蜂儿才算真正的采集适龄蜂。有些蜂场在流蜜期蜂数甚多,但产量却很低,这就是因为在较短的流蜜期中采集适龄蜂较少,流蜜期过后采集蜂才大量出现,虽然当时看来蜂数足够,但并没有适龄。主要流蜜期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其盛期的时间更短,如果再受天气影响,容易错过良机。因此,在培养采集适龄蜂的关键时期里,要从各方面增加蜂群的繁殖力,培育出大批健壮适龄的采集蜂。培育适龄采集蜂的方法如下:

2.2.1选择气候较好、辅助蜜粉源丰富、水源充足的场地,避免增殖采集蜂时蜜粉源缺乏等状况的发生,从而影响蜂群的繁殖,同时要保证巢内饲料充足,必要时,进行奖励饲喂。

2.2.2及时加脾扩巢,根据蜂群发展的需要,适时加巢础造新脾,多利用新脾培育蜂儿提高工蜂质量;及时加继箱,利用双箱体多培育蜂儿,积累采集蜂。

2.2.3扩大蜂群的哺育负担,防止发生分蜂热,使蜂群保持积极繁殖的旺盛情绪。有目的的利用大群的蛹脾与小群的虫脾对换,以发挥每只蜂王的产卵力和每群的哺育力。

2.2.4利用两只蜂王的产卵力和当时蜂群旺盛的哺育力,在增殖采集蜂之前组成双王群,繁殖出大批的采集适龄蜂,培育成采蜜强群。

2.2.5在流蜜期到来前适当控制蜂王产卵,特别是双王群更要及早统一为采蜜群,准确掌握繁殖采集适龄蜂的时间。避免此时蜂王仍继续大量产卵,以至造成流蜜期大批工蜂哺育蜂儿的内勤负担。

2.3组织采蜜群

2.3.1集中蛹脾组织采蜜群

在接近流蜜期之前,蜂群的自身繁殖因某种因素未能达到采蜜群的群势标准,这时若不进行相应的措施组织采蜜群,仍然以原群群势进入流蜜期,其采集效率比较低。对于这种蜂群应当有计划的在流蜜期前以2~3个群组成一个采蜜群投入生产,其它群缩小群势继续繁殖。方法是:在这样的蜂群中选择群势基础和蜂王质量较好的蜂群,作为采蜜群,其它群作为繁殖群分批撤出蛹脾加强采蜜群,每次加强2~3张为宜(不可突然增加过多蛹脾,以免工蜂护不过脾来,影响蜂儿发育),直到群势接近采蜜群标准为止。这一工作必须在流蜜期前10天完成,出房的工蜂不适龄,就发挥不了作用。

2.3.2集中外勤蜂组织采蜜群

在流蜜期开始以后,集中外勤蜂组成采集群,适合在流蜜期不长情况下,或者在较长流蜜期中的盛期阶段;并且当时蜂群较弱,达不到采蜜群的标准。集中外勤蜂组成的采蜜群,所增加的工蜂


蜜蜂安全越冬的技术有哪些》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6412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