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车间作业指导书

车间作业指导书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0-10 00:19:37 | 移动端:车间作业指导书

篇一:车间作业指导书

车间作业指导书

对车间生产、行政工作进行全面领导和管理;对车间生产活动进行统筹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组织车间员工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

一、 召开早会

车间早会有两种,分别是负责召开车间员工早会和召开所有指导工与收发员的早会。

1、负责召开车间员工早会,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进行:站队集合和广播两种方式,时间一般在早上7:50开始,会议时间一般控制在5—10分钟,若事情多则可适当延长,若认为无须召开车间员工早会,则各班组必须召开班组员工早会,会议基本相同,大致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选择几个方面的话题来展开:

1)、公司的政策与制度;

2)、车间的生产任务情况;

3)、车间的重大事件和活动;

4)、车间卫生、物料摆放、安全生产和设备维护等情况或不足;

5)、员工关心的话题,包括生活等方面;

6)、员工的提问而需要集体说明回答的;

7)、总结前一天生产完成的进度情况,表扬做得好的,批评做得不好的;

8)、总结前一天产品的质量情况,表扬质量好的,今后产品质量须加强的。

2、负责召开指导工和收发员的早会,会议采取在车间办公室召开,时间在7:40开始,时间是10分钟,早会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车间的生产安排与各组生产任务;

2)、产品生产质量注意事项;

3)、当日开货技术质量指导与说明;

4)、生产日常管理注意的几个方面:人员、成本、安全、5S等方面;

5)、公司的政策与制度;

6)、车间的总的生产任务情况;

7)、车间的重大事件和活动;

8)、解答各指导工和收发员提出的问题而且是认为有必要开会说明的。

二、 生产调度

按生产计划合理安排各班组的生产任务,根据需要对本车间人员、设备、材料等进行调配;依照生产均衡原则对车间各班组的生产进行有效调度,负责生产计划完成率能达到百分九十以上。

1、产能统计

1)、预估产能:在生产接到定单的时候,由生产计划员与车间主管豫估每一工序的人均产能;

2)、初步产能:在车产前版的过程中要根据车版的情况向各指导工了解大货产能,若与预估产能有差异则需与计划员反馈,及时调整生产安排;

3)、产能调整:在车货的过程中要对车位的产能情况进行跟踪与统计,建立产能档案。

2、收到生产计划员的生产计划后,将生产制令单提前2天通知仓库备料,跟进备料的情况,确认各物料是否齐全、到位,不到位原则上是不安排车间开货。若

来料时间已确定并且在工序生产受控范围,可以考虑先开货。若物料不全通知物控员追踪。

3、物料到齐后将生产计划下达给指导工和收发员,按生产计划要求,要求当天的生产计划必须完成。特殊情况必须由各指导工在事前说明,方可作适当调整;

4、跟踪各组各工序当天的产量,并对以后的计划进度进行评估,若产品生产进度无法按计划要求完成,则必须要与指导工商量协调解决,确保计划的执行。

5、跟踪少物料的异常情况,及时与仓库或裁剪车间沟通协调处理,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少料情况发生,是物料用量计算错误、车间损耗偏大、车间遗失、短发、少领、漏领等原因,若都无法解决,则填写《补料单》交物控员审核。

6、计划完成时间是产品车缝出来,并安排人员搬运至后整车间,并经接收人签字确认后方完成。

7、根据生产任务的完成时间要求来调度人员和设备。要考虑工序平衡,如属必要跨工序调度人员。

8、随时关注各组的生产进度;

三、 成本管理

做好生产过程的各项统计工作,进行车间投入产出核算工作,审核原材料、人工费用定额标准,加强过程控制与作业流程管理,改进工艺,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1、投入产出分析,对车间生产的产品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审核各物料的领用和退补料情况和产出合格半成品的数据,统计残次报废品数量,报生产部处理。

2、审核材料定额,根据投入产出统计情况审核各物料消耗定额的使用情况,对产生退补料的进行重点分析,若车间无异常属于正常损耗偏大的需列出建议定额调整意见,若属于车间人为错误使损耗加大造成需补料的则需对相关责任人进行

批评和教育。若是出现退料的要注明退料原因,每生产一款产品必须清理完所有物料。

3、单价的确定,单价要依据产能情况来确定单价,同时需关注工序之间的平衡的比例等进行综合考虑

4、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损耗。

四、 质量管理

负责召开本车间产前会,对本车间的员工进行技术、质量指导,加强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质量控制,及时处理(上报)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质量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持续改进,确保产品的合格率达到要求。

1、召开车间产前会,对新款的产品生产工艺与质量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讲解;

2、协助指导工进行开货,必要的情况下指导指导工开货;

3、对车位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检查,查看车间的质量异常报告,及时对质量异常问题进行处理。

4、制定各车位作业指导书,并负责培训,让每个车位都能对质量和工艺有一定的了解。

5、针对车间品检员提供的车间质量检验报告进行原因分析,并进行纠正,制定预防解决方案,防止问题重复发生

6、针对车间的质量问题进行统计,发现质量重点监督对象,并进行考核。

五、 设备管理

组织班组做好设备保养与维护,并且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并会同机修人员进行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制定设备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指导机修人员建立设备台帐,保管好设备资料,包括保修卡、说明书等;

2、制定设备操作指导书,对员工进行培训;

3、设定设备维护保养规定,要求车位定期进行维护保养。要根据设备的特点,确定其检查的部位和检查内容。将检查项目内容细分,哪些属于员工定期维护检查,哪些属于由机修人员定期维护检查

4、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设备隐患,要纳入检修计划,要监督机修人员按计划完成。 5,增加记录的要求和职责,规定操作人员在烘房使用时应记录气压和材料进出时间。编制烘房记录表。

6,规定车间主任负责对反应过程进行监控,应确保每次投料后反应釜均及时加盖,防止异物流入,如有违反规定者每次罚款100元。

六、 安全管理

定期或不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班组进行车间的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对出现的安全事故要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分析和处理。

1、组织本车间指导工和机修、电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本车间电路、设备、消防等安全隐患,对安全隐患必须立即、及时解决或排除。

2、要做好员工安全意识教育,教育员工如何做到“三不伤害”

3、对安全事故要做到“四不放过”

4、监督指导工、收发必须随时保持区域卫生,通道的畅通。

七、 文明生产管理

监督本车间员工负责的实施,并对实施过程检查和监督;对生产现场监督和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要求和措施,保证车间工作环境整洁有序。

篇二:车间生产作业指导书

焊接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箱体焊接;

1;保证箱体的外框和箱体的尺寸符合工艺 要求,(见图纸)焊接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变形,对于变形的产品要进行校正。 2焊材的要求:要求焊丝与焊接件必须是同等材质。

3坡口的要求:2.5mm以上的板材必须打坡口,可打单面坡口,角度为45度,深度为板厚的1/3,8mm以上的需打双面破口深度各为板厚的1/3。 4焊道均匀,不得有咬边,气孔,击穿,等焊接缺陷。 附件焊接;

1安装支件焊接 :按照图纸要求,保证安装尺寸并且测量对角线不超过2mm,保证与箱体垂直不许倾斜。

2指示灯套和开关套的焊接,面板与灯套的凸台不允许有间隙,从里面焊接焊道不宜过大,不能伤及螺纹,不允许有击穿和变形等焊接缺陷。 3接地螺栓的焊接:箱盖的接地要用焊钉机点焊,不允许伤及表面,箱体接地的焊接用40mm的丝杆从箱子的内部焊接,焊接牢固。 4爬线架不允许直接焊接,应采取螺栓固定的方式固定。

5安装板固定螺栓:把安装板放在箱底的中间,不可倾斜或偏移中心,用外六角螺栓,长35mm。

6门把的焊接:先用圆头螺栓固定然后从箱子的内部焊接,焊接牢固不可伤及表面。

7合页的焊接:间隙适当,保证箱盖不下垂,开关灵活,增安型接线箱的合页应留胶条的压缩量,不大于1mm。

电器组装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电器布局:

1严格按照图纸布局,用螺栓连接固定在安装板上,电器轨道应超出电器边缘10mm必须安装止推器。

2与发热元件保持一定的距离。

3有需要操作机构的电器要与开关套保持垂直,公差在3mm以内保证电器开关灵活。 接线:

1电线选择应符合电流所需的截面积,有发热的部位必须用高温线,接地线必须用铜螺母固定。电线必须干净整洁。

2所有的导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每个电器元件的接点做多不允许超过两根线,二次线不允许与主回路电线跨越或穿梭。

3走线平行整齐,不走死角,电线不得与硬物件接触或与发热元件接触以免损坏电线

4剥线头不要伤及铜丝,所有线必须压线鼻子,严禁裸线直接上端子,上盖的信号线必须走爬线架,禁止用吸盘固定。

5所有的二次回路必须加线号,主回路必须加色标,端子必须贴号牌。必要时加绕线管。

6配好线后把所有的螺钉再紧固一遍,把箱子里面的赃物全部清理一遍。 7摇绝缘,主回路A相与B相,A相与C相,B相与C相,然后A,B,C三相分别与外壳测试,绝缘电阻应大于500兆欧,注意一定要躲开电子元器件和指示灯。

8通电试验,在通电以前必须确认有良好的接地,然后先通控制回路检查一下主回路电器件的动作情况,确认无误以后再接电机调试。

下料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1首先看图纸确认产品所需的物料的材质,厚度,再根据工艺的要求计算用料尺寸。

2仔细检查板料是否有划伤,划伤严重的杜绝使用,单面划伤的划伤的一面用在箱子的里侧。

3焊接件下料所有的尺寸走下差不超过1mm,下料应保持方正对角线误差不超过2mm

4折弯角度应符合图纸要求,应合理的选用磨具R角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一般磨具的槽宽是板厚的8倍,最大误差不超过3度。 5部件配合的间隙不大于1mm。 6去掉所有裁剪产生的毛刺。

机加工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超平面铣槽:

1在超平面以前首先把法兰校正,经过振动时效10分钟以后在进行车削。

2工件的装卡应注意采取必要的措施杜绝伤及表面。

3加工完后四周的法兰条子薄厚不应超过1mm,车削的表面粗糙度应不低于3.2um,去除车削产生的毛刺。

4铣槽的时候严格按照工艺要求加工,首先把工件找正,找平然后紧固好。槽的宽度不超过-0.5mm,槽的深度不超过+0.2mm 5去除铣槽所产生的毛刺。 打孔攻丝:

1首先确定工件的外形尺寸与图纸是否相符然后在划线打孔,禁止在工件的表面用划针划线,可用记号笔划线。同等型号的产品生产时必须用工装,做到可互换。

2法兰开孔需注意:上盖孔的边缘与铣槽的边缘距离应不小于12mm,孔的中心距在100-130mm之间。

3孔打完以后必须用钻头倒角去毛刺,工件低于5mm时倒角为c0.5超过5mm时倒角为c1。在薄板上打孔时不允许打成三角孔。 4套丝孔在打底孔的时候严格按照标准,丝扣饱满,不允许有毛刺,富有金属光泽。

打磨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半成品打磨:

1磨直角的时候需要先把焊道磨平,打磨的宽度不允许太宽应比焊道宽5mm,没有焊接的一面抛光宽度不超过10mm,并且要和相邻的一角保持一致。

2打磨圆角时两侧宽度应在10mm以内,和相邻的R角大小不超过1mm,圆角光滑,不允许出棱角。

3打磨后的地方不允许有凸凹不平,沙眼。需要补焊的及时补焊。 成品抛光:

1去除粗磨留下的痕迹,去除产品所有的毛刺,用手感觉产品的每个部位光滑细腻,不允许有粗糙或毛刺。

2拉丝的时候方向要与板面的拉丝纹保持一致,不可纵向或有斜纹。

3法兰齐边打磨不整齐的即可,打磨宽度不超过1mm。 4喷砂的时候表面喷砂均匀,去除所有的焊接痕迹,隔爆面不允许喷砂或抛光。

篇三:生产车间作业指导书

硫酸钾分厂生产副厂长岗位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1.岗位职责

1.1在分厂厂长领导下,负责本分厂的生产工艺管理工作。(厂长不在时代行使厂长职权)

1.2负责组织完成公司下达的生产计划,认真贯彻执行生产调度会的精神和领导指示,组织日常生产。

1.3负责生产工艺管理,认真检查生产技术规程,岗位操作法,正常工艺条件和各项工艺技术指标在各岗位的执行情况,及时了解生产中发生的不正常现象,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1.4负责分厂的生产和半成品的质量管理工作,及时了解和处理影响质量的各种问题。

1.5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降低分厂各项消耗定额,及时消除影响消耗降低的各种因素,抓好工段、班组的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1.6负责分厂的劳动纪律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公司的各种规章制度,并协助分厂厂长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减少和杜绝工艺操作事故的发生。

1.7搞好分厂管理,协调平衡各工段、班组的工作,充分发挥各带班长的作用,组织员工开展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

1.8认真执行工段工作日志和岗位操作记录。

3.岗位工作内容

3.1建立和健全分厂的生产工艺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

3.2协调生产、维修、供应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确保生产安全稳定正常运行。

3.3制定分厂各个工段的生产运行台帐、产品质量台帐等。

3.4制定组织大修、停产时采取的具体生产处置措施。

3.5组织进行分厂定期的操作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生产业务技能。

3.6及时掌握生产动态,保证满足安全生产。

3.7组织召开班长、组长例会,总结安排各项生产工作。

3.8组织发生事故后事故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要保持“四不放过”的态度对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整改措施和实施方案

4.岗位作业流程图

3.1分厂制度的制定实施流程

3.2 修改

3.3日常作业流程


车间作业指导书》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6569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