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结合史实谈谈对长征精神的体会

结合史实谈谈对长征精神的体会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0-13 07:30:37 | 移动端:结合史实谈谈对长征精神的体会

篇一:谈谈长征精神的意义

近日,我到军事博物馆参观“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看到了很多不同年龄、性别、籍贯、职业、肤色的人们都在这里自发集结,去接受思想和灵魂的洗礼。斗转星移,日月消长。长征胜利已70年了,许多当年的人

和物都随着时间的消逝而远去,人们在这里感受的主要是没有被时光带走的长征精神。长征以撼人心魄的故事吸引着人们,更以独有的文化魅力激荡、凝聚着人心。

文化是社会现实在观念形态中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社会活动的表现和产物。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

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险的远征,历时两年,转战11个省,在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中,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和遗址、遗迹。此外,红军在长征途中,文化工作者通过诗歌、散文、音乐、美术、舞蹈、曲艺、新闻出版等多种文化载体,宣传红军指战员在征途中翻越雪山、跋涉草地的英雄壮举,报道红军沿途发动群众、纪律严明、扶危济困的动人故事,也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记忆。长征途中,红军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平均每走300米就有一人牺牲。这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并不一定见诸文字,却在人民群众中间广为流传,成为民族记忆的一部分。所有这些,都构成了长征文化的重要内容。

长征凝聚了民族精神,丰富了民族文化。长征创造了人类的奇迹,改写了中国的历史,更铸造了甘

于吃苦、不畏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可以说,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凝结在长征者的身上。七十年来,长征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想信念、价值判断、道德规范、审美情趣、心理习惯等。这是长征文化的魅力所在。长征文化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文化的基本精神有着巨大的思想统摄性,是“民族的心理水泥”,可以凝聚人们同心同德为民族的整体利益而不懈奋斗。如何使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结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把长征文化贯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去,并积极地加以弘扬、发展和创新,使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品牌,是一个民族的根。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长征文化这个根是永

远不能丢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头脑清醒,更应当有所作为,这才是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应有的态度、境界和追求。

一、学习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决维护党的统一,这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思想基础

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决维护党的统一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首要条件,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红军长征是我们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的错误统治,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军事上节节失利,革命形势非常不利,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党中央和红军被迫转移,开始长征。长征途中,我们党举行的遵义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我们党和红军遭受的挫折教训,结束了"左"倾错误路线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把党的路线引导到了正确的道路上。从此,我们党在正确的路线指引下,红军各部队紧密配合、协同作战,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机动灵活的战斗,斩关夺隘,抢险飞渡,迅速取得战略主动权。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创建川陕甘苏区,进行抗日民族战争。然而,张国焘坚持错误路线,一意孤行,另立中央,企图分裂党分裂红军,以朱德、刘伯承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与张国焘进行了坚决斗争,维护了党的统一、红军的统一,维护了党的正确路线在广大红军部队的指导地位。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军在会宁会师,实现了抗日北上的战略目标。毛泽东同志总结经验时深刻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红军长征的胜利,没有红军长征胜利,就没有中国革命后来的蓬勃发展,也不会有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是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正确方向,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思想基础。今天我们学习

长征精神,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党的基本战线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巩固党和人民共同

奋斗的思想基础,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二、学习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这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和保证

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坚持革命必胜的信念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共产党人崇高理想的精神支柱。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人类难以想像的艰难险阻。红军缺少粮食,弹药匮乏,吃的是草根,咽的是树皮,头上有飞机轰炸,前后有敌军的围追堵截,就是在这种困难情况下,红军打败了数十万国民党军,走出了雪山草地,翻越了高山峻岭,实现了三大主力大会师,踏上抗日救国道路。他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红军指战员们对马列主义执着的信仰,对革命理想执着的信念,靠的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和革命必胜的信念。这种信念是任何困难都吓不倒、摧不垮的。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说明,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必胜的信心是战胜艰难困苦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然之路,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正确道路,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的长征,同样需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需要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信心。如果我们的理想信念不坚定,或者发生动摇,那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会半途而废。当前,由于国际国内形势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有些党员和干部对共产主义信念产生了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危机,有的对党的领导缺乏信心,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等等,这些问

题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和解决,就会导致党员的社会主义信念发生变化、政治方向迷惑、生活陷人腐化堕落。因此,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革命接班人的重要环节,也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保证。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我们才能在国际政治风云多变的情况下和各种复杂情况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也才能经受住各种大风大浪的严峻考验,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拥护者、实践者。

三、学习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遵守党的纪律,密切联系群众,为民谋利益的崇高思想品德,这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严守党的纪律,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这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红军战士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打退强大的国民党军队,战胜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各民族兄弟的帮助,红军是难以完成历史使命的。红军每到一个地方,首先积极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宣传北上抗日的方针,宣传人民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严格执行军纪,不动群众一草一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并帮助当地百姓和少数民族地区建立革命政权、武装等等。红军指战员们用严明的纪律和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密切了群众关系,与人民群众打成了一片。当地广大人民群众主动为红军捐粮草,给红军带路,照顾伤病员,甚至参军打仗,这一切都有力地支援了红军战士的远征。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与全国各民族人民群众有力支援分不开的。红军内部,党群之间、官兵之间关系亲如兄弟,干部吃苦在前,冲锋在前,牺牲在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切行动都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今天我们学习长征精神,就是要学习老一辈

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学习他们密切联系群众,真心实意为劳苦大众谋利益,学习他们一切行动都是为了人民利益,一切言行都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和尺度,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不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这是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要做到的。但是,这些年来,随着社会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党内有的于部忘记了过去,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忘记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人民嘱托,思想行为和工作作风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实际,甚至有的严重地违背党的基本原则,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腐化堕落,严重地损害了党的形象。当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党群关系的好坏,人民利益既得与否,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威望,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因此,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有助于我们提高认识,增强信心,消除腐败;有助于我们加强党性原则,遵守党的纪律,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在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时刻不忘人民群众,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尊重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积极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支撑,是我们党处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四、学习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革命精神。形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

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密切配合,这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各主力部队之间互相支援,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打败了强大的国民党军队,如果没有这种团结协作、步调一致的精神,红军也是不可能取得长征胜利的。在长征途中,革命队伍中的团结友爱是十分可贵的。红军将士把战士当作自己的亲人,把部队当作自己家,政治上同心同德,生活上

篇二: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长征精神的伟大意义,指出:“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并要求:“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我们一定要把长征精神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在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行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不懈地发扬光大,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永恒的财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新的伟大长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激励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永恒的主题

在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者脱离中国革命实际,死背一些马列主义词句,照抄照搬苏联经验,把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实行错误的军事指挥,导致红军受到严重挫折。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的统治,纠正了错误的军事指挥,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开辟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新道路。在长征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向,使红军从挫折

走向胜利。红军长征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胜利。长征的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理论。我国的革命和建设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我们党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相继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许多更加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去解决,也会遇到一些突发性的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去解决新问题,根据新的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不断得到发展。

二、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武器

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是长征精神的核心。长征是在中国革命受到巨大挫折情况下进行的,在征途中不仅有敌人的重兵围追堵截,而且还有党内的“左”倾教条主义和分裂主义的威胁相随,并且自然环境条件也极其恶劣。但是,广大红军指战员没有因为革命受到巨大的挫折而对党失去信任,对革命失去信心,也没有被严峻的形势所吓倒,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始终是他们巨大的精神动力。中央红军靠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精神,穿着单衣草鞋爬过了雪山,走过了草地。在长征途中,有许多指战员倒下再也没有站起来。怀着崇高的革命理

想和信念,红军战士前仆后继,战胜了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在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道路上,我们只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夺取新长征的伟大胜利。当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000美元,经济社会进入了关键的发展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各种矛盾凸现,同时,西方一些腐朽的思潮、价值观念,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断侵入。因此,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坚定的理想、信念仍然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的强大的精神武器。

三、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长征中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也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路线,这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在长征中,党重视自身建设,红军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的支部、党小组,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在危险面前,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撤退在后,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在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不怕吃苦,乐于助人,爱护同志,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新的伟大长征,在新长征的征途中,党的自身建设也会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在新的形势下,要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不断探索党自身建设的规律,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四、努力实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长征中,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全党全军和人民实现了革命大团结。坚强的团结保证了长征的胜利。在长征中,各部队自觉顾全大局,坚决执行命令,不惜牺牲个人、牺牲局部来保障全局的胜利。部队之间,同志之间,团结友爱,主动将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长征的历史表明,顾全大局、紧密团结是革命胜利的保证,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

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和富强起来,这是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完成这个历史任务,必须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把全国的一切力量凝聚起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是人的团结。只有各界、各阶层人民的团结,才能达到社会和谐。只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才能优势互补,才能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达到“双赢”和“多赢”。因此,要坚决反对山头主义、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各级干部和群众之间,都要自觉地维护团结,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促进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

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人民群众

红军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长征中红军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红军所到之处,坚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救死扶伤,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赢得了各族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无论在长征前还是在长征途中,都有大量的青壮年加入红军队伍,使红军得到源源不断的人力补充。各根据地和各路红军长征沿途经过地区的人民群众,在自己还处于十分贫困的情况下,拿出粮食、肉蛋、食盐、衣被、鞋袜等支援红军,使红军得到军需物资的补充。人民群众积极为红军带路,提供情报,烧水送饭,救护伤员,支援红军作战。红军面临渡江渡河困难时,人民群众提供船只、木板等渡河工具和器材,并驾驶船只,帮助红军征服天然障碍。长征的历史表明:人民群众是力量的源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取得长征胜利的基本条件。

70年前,红军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在新形势下,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提出的各项任务,只有在亿万群众的实践中才能够贯彻和实现。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必须宣传教育群众,相信群众,遇事同群众商量,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凝聚起来,才能克服现代化建设新征途中的种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胜利。

依靠人民群众,动员人民群众,就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

篇三:浅谈长征精神与当代价值

2013-2014年第一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

专业:机电班级:机电12—4 任课教师:卢诚 姓名:寇恒超 学号:12024410415成 绩:

浅谈长征精神及当代价值

摘要: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它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红军长征精神其实就是一种精诚团结、艰苦奋斗,积极进取,永不言败的精神。长征精神在当今社会的价值表现为: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都需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

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部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这次举世无双的军事远征,不仅为挽救党和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更锤炼熔铸出伟大的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岁月流逝未能磨损长征精神的光彩,新的征程更凸现出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代价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满怀信心、精神百倍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部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这次举世无双的军事远征,不仅为挽救党和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更锤炼熔铸出伟大的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岁月流逝未能磨损长征精神的光彩,新的征程更凸现出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代价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和共

产主义远大理想,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满怀信心、精神百倍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一. 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

什么是长征精神?不同的人对长征精神有不同的概括。1996年10月,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的讲话中则将长征精神概括升华为“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分析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是红军长征精神的根本要义,这是红军将士最终战胜敌人、克服险阻的原动力,是派生长征精神其他要义的初始源泉,是整个长征精神之源;其次,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是红军长征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这是红军将士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基于理想信念所铸成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没有这种精神状态,就不可能取得长征的胜利,也就没有长征精神;第三,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互助友爱的高尚品德,是红军长征精神转化成凝聚力、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条件;第四,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援与帮助,是红军长征精神得以形成的重要的外部条件和力量基础;第五,实事求是地思想路线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红军长征精神得以发挥的正确指南,只有在这正确路线和战略战术的指导下,上述精神才能结出灿烂之果,引导革命取得胜利。长征精神可以概括以下几点:

(1)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精神

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红军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支柱和永不衰竭的力量源泉。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不仅面临着国民党反动派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而且面临着严重的给养不足、自然环境极其险恶的生存问题。红军每前进一步都充满着艰难与险阻,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与牺牲。但是,自然和社会的困难并没有难倒我们英勇的红军战士,没有阻挡红军战士前进和走向成功的步伐“红

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何等的英雄气魄,何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战士所表现出的这种特有的精神从何而来?从根本上讲,来自他们所具有的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因为他们坚信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2)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红军长征,是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日民族矛盾空前尖锐、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步步入侵,严重地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加重了中华民族的危机。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自身生死存亡的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并不是只顾自身的安危,而是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始终高举抗日的神圣旗帜,正确处理长征与抗日、国内阶级斗争与抗日民族斗争之间的关系,把红军的战略退却与北上抗日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红军的战略转移变成向抗日前沿阵地的胜利进军。在经过国共的十年内战,又经历了长征中“追剿”与反“追剿”的血战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不计前嫌,宽宏大量,再度倡导实行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3)知难而进的自强不息精神

长征是在革命形势极其险恶、斗争异常艰苦、自然环境非常恶劣的情况下进行的。红军每前进一步,都要克服巨大的困难,甚至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一次又一次的危险,把红军屡次推入绝境。面对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却无比英勇顽强,表现出了不怕困难和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及对前途充满必胜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态度。长征把中华民族知难而进、“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强奋进精神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有了这种自强不息精神,红军将士就会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知难而进。

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精神,铸造了伟大的人民军队、伟大的红军战士、伟大的人间奇迹。据不完全统计,红军长征中,经历了大约120次主要战役、战斗,共歼敌40个团,击溃敌军数百个团,击落敌机四架,缴获长短枪3万多支、轻重机枪330多挺、

火炮20多门、骡马约2 000匹。在长征的两年时间里,红军损失了10多万人。漫漫征途洒遍了红军将士的鲜血,万水千山掩埋着中华民族的忠骨。他们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业绩将永远为人民所敬仰和缅怀。

(4)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团结是人与人之间各种积极因素的有机凝结和最佳整合。长征实现了全军的空前团结。长征途中,红军各部队围绕党的作战意图,密切协同,互相配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红二、红六军团转战湘西,红四方面军举行嘉陵江战役,与中央红军转战云贵川互相呼应,使国民党军顾此失彼,疲于奔命。红军各部队风雨同舟,生死与共,表现了高度的全局观念和团队精神。在困难和危险的时刻,红军指战员和红军战士总是将方便和生存的希望让给别人,把困难和死亡的威胁留给自己,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团结战斗的光辉篇章。

长征在全国人民中起了伟大的教育作用,使人民群众进一步看清,只有红军的道路,

才是他们争取自身解放的正确道路。正是这种军民“鱼水情谊”,使红军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物质支持、兵力支援和精神动力,从而保证了长征的最后胜利。长征是一首团结协作的凯歌。长征的历史表明,紧密团结、互相合作、顾全大局是革命胜利的基本保证。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党和人民军队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钢铁般的团结和统一,是任何力量也摧不垮、打不破的。

(5)艰苦朴素的勤俭精神

长征是红军指战员艰苦朴素的壮丽史诗。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剥削阶级政党的显著,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是人民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源泉。长征途中,红军物质极其匮乏,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但是红军将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力发扬艰苦朴素的勤俭精神,官兵平等、军民一致,最终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长征途中所经历的斗争之艰苦卓绝,为人类战争史之所罕见;长征途中生活之艰辛,更是常人之所难以想象。长征途中,红军缺少给养和武器弹药,面对敌人的前堵后追和重重险山恶水,边行军,边作战,野菜充饥,篝火御寒。

二. 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一、 精神导向价值

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追求是长征精神的精神导向的时代价值的灵魂。强大的精神支柱是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讲理想、讲信念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革命精神相结合的胜利,也是“一次体现出坚忍不拔精神的惊人业绩”(蒙哥马利元帅)。著名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也称赞长征“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然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我们后人在缅怀这段历史时常在困惑:是什么让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没有飞机和大炮,没有汽车和坦克,没有足够的枪支和弹药,没有现代化的装备,没有援助,温饱不能、缺医少药却前有强敌后有追兵、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以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翻越了终年积雪、陡峭险峻的高山,穿越了人迹罕至的草地,冲出了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一道又一道封锁线,使红军长征成为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什么力量支持着并让红军指战员们那样坚定不移、义无反顾、不屈不挠、视死如归地向前冲呢?正是因为在长征精神中所孕育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就是他们把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放在首位,坚信中国革命的事业一定会胜利,为此他们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红军在长征这个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过程中,正是靠这种崇高的理想支撑着他们战胜了种种艰难险阻。因此,长征的胜利是坚定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的胜利,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是战胜一切困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长征胜利的历史证明:伟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必定会激发出不懈的追求和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今天,对于新时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既面临着复杂的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的考验,又面临着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在这种种考验面前,保持党的先进性就需要大力弘扬对革命无限忠诚、对理想信念无比坚定的长征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永葆先进性的精神动力。因此,在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我们要自觉做到既有远大理想,又能正视暂时的困难和挫折,自觉地把个人的奋斗目标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


结合史实谈谈对长征精神的体会》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6924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