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童蒙须知读后感

童蒙须知读后感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0-15 13:40:05 | 移动端:童蒙须知读后感

篇一:读后感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曾经翻阅过几本励志类书籍,在这个假期里同样细细聆读了李开复先生著的这一本《做最好的自己》,书中。开复先生以明朗简约又亲切的讲述式语调。历述了自己的亲身经验,指点事业成功的规律和达到卓越的途径。通观全书,粗略一读。这似乎是在对尚未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们提出的一些建议与忠告,对我们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来说似乎没有密切的联系。但每每读完一章,细细品位,慢慢思索,开复先生提出的这种为人处世的观点其实适合任何领域,我们简单又复杂的教育领域又何尝不是呢?正是李开复先生给象我这样急功近利又卤莽青涩的后生们注入了一针强有力的镇定剂。

《做最好的自己》一书结构明了,他提出了独特的“成功同心圆”理论, 即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核心,辅以积极、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六种重要的人生态度作为同心圆的第二层,再以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六种行为方式通构成同心圆的最外一环。 一环扣一环,使读者犹如在享受一本结构严谨的小说。而且书中的言语逐字逐句都似乎是李开复先生面对面地向你传授成功之道。他列举了自己经历的大量事例,让道理融会于一个又一个的创业经历中,又在这些经历中,把人生观价值观深深地烙如读者的脑海中。

李开复凭着过人的胆量,赢得的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的重任。他敢于打传统,当场在会议上指出比尔的错误,这样的勇气正是我们广大的中国人所缺乏的气魄。“你没有试过,怎么知道你不能?”这是李开复的信条,我想把这句话放到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中,也照样行得通,我们相信,这是我们激发后进生,鼓励内向学生的一种极好的教育手段。

当然,最让人佩服的是,开复先生敢于打破常规,不顾一切地去追求自己的兴趣。在读大学时,他就顶住强大的压力,毅然放弃自己的专业,转到自己感兴趣的计算机专业,用他的话说“如果我没有作出当时的决定。到现在,我可能还只是某个美国小镇上的一个既不成功又不快乐的律师。”他的这次经历又一次见证了“兴趣”对人生发展要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他们还不能所有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兴趣中,但我们可以想办法把他们的兴趣培养起来 ,让兴趣跟着自己的意志行走,所以在教育中,把握培养调控孩子

们的兴趣又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当然,开复留给我们的还有智慧。书中讲到,有一次他要用电脑来进行成果演示,上司要求他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成功率从90%提高到99%,开复巧妙地“双管齐下”,准备了两台电脑,这样,两台电脑都失败的机率降到了1%(10%*10%=1%),毫不费力地把成功率提高到了99%。这种“双管齐下”的方法在我们的教学领域中非常值得借鉴。就拿上好一堂课来说,只准备一套方案,显然失败的可能性会很大,若准备了两套甚至更多,即使你的第一套方案失败了,但你马上可以运用第二套,第三套??

李开复把林林总总的做人处世哲学归纳为“成功同心圆”,提出“人人都可以成功;我可以选择我的成功”这一主题。这本书对于我们青年人选择未来的道路,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雕塑出来未来的自己有很大帮助。最后引用李博士的一句话:“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做最好的自己,做快乐的自己,一步步向成功迈进。

初步认识《弟子规》的“孝”

《弟子规》的内容出自《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后在宋朝朱熹《童蒙须知》的基础上不断扩充、改编而成《弟子规》。它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推行将近有两千多年了。其宗旨在于教导为人子弟如何尽本分、保身心、全人格、善交友、勉学文等礼仪规范,使其成为文质兼备的彬彬君子。它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共1080个字,言简意赅,是历代名士家教、家训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 《弟子规》内容呈总分结构,先是“总叙”部分24个字,是整部书的纲领——“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然后是六个篇章——入则孝(在家里孝顺父母长辈),出则悌(外出要友爱帮助兄弟姐妹),谨(做事情要小心谨慎,不鲁莽),信(凡事要讲诚信),泛爱众(要有一颗博爱之心),亲仁(交好朋友,亲近有仁德的人),余力学文(能落实前面的要求就可以学习文化知识了)。六个篇章的排列能抓住育人的根本——以“入则孝”作为开篇 。孔子的弟子曾子在《孝经》里讲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教育首先要从教“孝”开始,孝是品格的根本,“百善孝为先”,孝心开,一切善心皆开。孝心不开,人的情意开不了,重情意、重恩义的为人处事态度也长养不了。所以与人打交道就会用另一种心——利害心来交往。 且看以下几个例子:

1、有位初中生考上了高中,跟妈妈讲:“妈妈,我都为你考上高中了,你要给我买几件几千块钱的名牌衣服。” 他妈妈说:“我还没穿上几千块钱的衣服,你就要穿几千块钱的衣服。”他说:“妈妈你想一想,我要是考不上高中,你要花几万块钱付赞助费拉我上,我现在是为你省了几万块钱!”

2、又有一个小学生,他妈妈煮早餐给他吃,可怜天下父母心,一心为了孩子,一大早起来辛辛苦苦煮了一大碗面,可孩子一坐下来看到这碗面说:“喂猪呀!这么大一碗!看见就恶心!不吃了!”

3、有一位老师的孩子上小学五年级,学习成绩很好。妈妈每天在家里为他做这做那、做牛作马,他自己则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妈妈每天早上都为他准备好全部书包、物品,帮他的水壶装好水,侍候他去上学。有一天早上妈妈忘记给他

装水了,结果孩子走出门发现水壶没装水,又退回来,狠狠地对他妈妈讲:“都是你害的,害的我要迟到了!”

如果家长不教孩子孝道,就算为孩子付出很多,以至有时候到了为他做牛做马的程度,也都是白付出,甚至于你为孩子做牛做马,他却真的把你当成牛马了。不教孩子“孝”,孩子就学会跟所有人打交道都用利害,跟父母打交道也是利害。孟子说:“上下交争利而国危矣。”(《孟子·梁惠王上》)连跟父母打交道都是利害,那么就是“上下交争利而家危”了。家人之间以利害心来打交道,这个家庭都危险了,培养出来的孩子就算是大学生毕业、研究生毕业、博士生毕业,对父母又有何用?对整个社会又有何用?很可能有一天他从国外留学回来,觉得是靠自己的聪明学习出来的,甚至于嫌弃自己的妈妈没有文化,去看他还会给你脸色看。

教育孩子根本是教什么?教“孝”才是抓根本。当一个孩子怀着一份感恩心去学习,怀着一份感恩心去生活、去报答父母的时候,他学习和生活的动力,与你每天拿着鞭子催逼着,效果是绝对不一样的。如:有个门门功课成绩都很好的高中生,由父亲陪着学习书法,有一次父亲在一边睡着了,看到身旁父亲疲惫的身影,她的眼泪止不住往下流,她说:“我所以会努力学习,都是因为感受到父母为我付出太多!”一个孩子带着这样一种感恩的心境去学习,她还能学得不好?

其实,我们的学校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所谓先成人再成才,所谓德才兼备,都是把“德”、“做人”放在了第一位。可是,反思我们的每一个教学行为,我们是否抓住了教育的根本了呢?我们有没有本末倒置呢?我们为什么而忙?我们为什么而累呢?我们为什么而幸福?

音乐·时间·生活

——读《中国音乐教育》有感

音乐是一种时间艺术。它向我们表明,时间能被怎样合理地、有效地塑造。音乐与生活,两者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被塑造的时间,被有意识、有意义地塑造的生活,也是一种时间艺术。无论就音乐,还是就生活而言,最重要的时间就是眼前的瞬间。在此瞬间中,浓缩着作为整体一的完整生活和完整音乐。该瞬间就是过去与未来的交点。正如在音乐鸣响的瞬间,能让人想起全部音乐一样,我们应该在眼前的瞬间去体验和把握全部生活。我们也应该全身心地投入此时此地的生活,用所有的感官去感受“现在”,去深刻地体验“现在”,并联系着过去和未来的情况下,有意识地去塑造“现在”。

眼前的瞬间从生活和音乐的整个形成过程中,获得了价值和意义。成功的、有意义的生活犹如谱写得好的音乐。

当我们觉得不在有时间时,音乐能赋予我们吸入时间的体验。音乐能使我们的情感收支再次得到平衡,音乐如果没有了情感,人是无法生活的。即使利用了最严厉的抑制手段,也无人能够完全置身于理性之下。音乐在人的内心中产生情感,而时间就是与每一种情感共同诞生的,因为任何情感都有它自己的时间:有欢乐、悲伤的时间,有爱、恨的时间,有请求、感谢的时间,有责怪、颂扬的时间。音乐教导我门,要我们在这些时间里活动,音乐创造了各种时空,并为听众开了情感的空间。这样,人的心理才能展开。人学会了悲伤,也学会了欢乐,学会了感谢,也学会了请求,学会了愤怒,也学会了宽恕,凡事都有其时间。所以,虔敬派的古老格言使我们明白了听赏音乐时总能直观地感受到的一个道理:时间生于旋律,旋律生于仁爱!

篇二:读后感

读《幼儿教育史》有感

永昌县幼儿园 何运丽

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逐步积累了教养儿童的经验,已经孕育着儿童教育思想的萌芽。

在西方,在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已有丰富的学前教育思想。柏拉图在西方学前教育史上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他主张儿童公育,并论述了学前儿童的游戏和故事材料的选择等问题。继后,亚里士多德和昆体良等人也论述过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的论点,为人类研究儿童、教育儿童指出了正确方向。近代是学前教育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学前教育思想较集中地反映在众多教育家的教育论著中。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既是一位教育理论家又是一位教育实践家。他在历史上第一次把学前教育纳入其具有民主色彩的单轨学制,并撰写了历史上的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以及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世界图解》,构建了家庭学前教育的完整体系。他论证学前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感官教育是学前儿童学习的基础等教育思想对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英国的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根据培根的“经验论”论证了“白板说”,并提出了儿童体育、美育、德育

和智育的具体建议。

卢梭的近代儿童观为学前教育找到了出发点。他在其教育代表作《爱弥儿》中,强调教育回归自然,主张按照儿童的自然发展历程来进行教育。同时,他关于生来具有学习能力的婴幼儿不是通过语言和文字,而是通过经验并利用自己尚未成熟的器官进行学习的主张的教育思想成为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分水岭,对后世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有极其重要影响。至此,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强调教育要适合于儿童,而不是使儿童去适应教育机构。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继承了前人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的思想,并以毕生的教育实践证明:一切教育都应以感官教育为基础,儿童学习的最好方式是操作,母亲是儿童的最好老师等原则和方法。他著有《林哈德和葛多德》、《母亲读物》等,还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学心理学化的思想,强调教育必须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并最早提出了“儿童年龄越小越需要心理学知识的指导”的见解,为学前教育理论步入科学化铺平了道路。

我国最初的儿童教育思想散见在谚语中。如“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教儿婴孩,教妇初来”等。我国一些古书中很早就有关于学前教育的记载。如西汉贾谊在《新书》中记载了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成王母注意胎教之说、《大戴礼》与《礼记》记载有一些学前教育思想、《大戴礼》《本命》篇

中有关于初生后年龄特点的记载、《礼记》的《内则》篇中提出关于小儿出生后选择保姆的要求及从儿童能食能言时便进行教育,从小教儿童日常生活的习惯、礼节和常识等。 魏晋南北朝时,颜之推著有《颜氏家训》,南宋朱熹编《童蒙须知》和《小学》等。虽然这些著作中有一些“人伦之教”和三纲五常的封建糟粕,但也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学前教育思想。如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应注意胎教,应从小教育儿童,他赞同“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及俗谚“教儿婴孩”的说法,重视学前教育的作用。又如朱熹重视胎教,认为孕妇应注意审慎自己的行为,还认为婴儿出生后,乳母必须有“宽裕、慈、惠、温、良、恭、敬”等道德品质,主张对儿童“教之以事”,“从小便养成德行”。以上说明我国古代就有一些思想家总结了胎教和儿童出生后家庭教育的实践经验,重视幼小儿童的教育,提出了宝贵的学前教育思想。

篇三:弟子夫读书笔记

篇一:弟子规读书笔记

弟子

规读书笔记

《弟子规》一本金

色的小书,短小而精悍。传承着中华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一辈辈人。它首先讲在日

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

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

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

问。

我读它、品它,学

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小时候,我总是以为妈妈理所当然的应

该为我做很多事情。我习惯了母亲纵容我!有什么话我也只会和母亲说。

父亲,从来都是不

善言辞的,也不懂得怎样去表达爱。每次回家后话也不多,时常和母亲说几句无关痛痒的话。

那时候,我总觉得父亲是没有爱的!

只记得有一天母亲

去看外婆了,走得很匆忙。父亲是从来不会做饭的,我想大概我和父亲会出去吃点什么简单

的不叫饭的饭了。可当我放学回家开门看见父亲很戴着跟他很不搭的围裙,一副很认真的做

饭请不要打扰的样子。大概是第一次看见这样的父亲,心里莫名的有点酸酸的,晚上也很莫

名的跟父亲说了很多话。

印象很深的记得他

很期待的问我,还行吗?好像有一点咸了,我试过了觉得还好,不行的话我再重做一次吧。你

试试?我完全忘了那顿饭是什么味道了,只是觉得和平常的味道差了很多。也许,我尝到了

父亲的味道。后来父亲还第一次为我切了饭后水果,我们很融洽的聊

了什么,那时候我突然就觉得自己长大了,能体谅父亲了,也觉得父亲原本很亲切。第二天

父亲叫我起了床,做了很简单的早餐。母亲回来后,我觉得我反而更喜欢和沉默的父亲交流。

我甚至嘲笑父亲应该多像母亲学习做饭,真的很难吃呢!父亲说等他老了,他就做饭给母亲

吃,他们一起去一个安静的地方,他说他要好好享受一下二人世界的感觉,那一刻,我觉得

我们一家都很幸福!

父亲一直是我们的

顶梁柱,母亲就是我们家的后勤总部。那时候我突然就理解了不太会表达爱的父亲,父亲—

—原本就很高大。

没有任何人能与他

们相比较。他们毫无私利,毫无所求,甚至很沉默。他们为我们付出了汗水,青春,付出了

一切,需要的就是我们的开心,我们的幸福。

日月如梭,我只希

望时间慢一点,一直做他们的小孩。陪着他们一起平淡的幸福着!

篇二:弟子规读书笔记

弟子

规读书笔记

刚读《弟子规》我

就被它所震撼,原来中国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得承认自己才疏学浅,到现在才结识《弟

子规》这本好书。通读之后,我感慨万分,《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

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

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然而现在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我感到非常的幸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

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

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

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

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

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

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

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

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

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

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

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

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

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

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

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

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

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

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

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

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

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

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

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

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

变成和谐的世界。

在学习《弟子规》

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

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

《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

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

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 应勿缓 父

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

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

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以前和自己的老公总是爱闹别扭,委屈了还常常去找

自己地父母诉说,想想自己多不该啊,不担没有关心父母,相反却总是带给他们烦恼。通过

学习《弟子规》我发愿:无论爸妈还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尽一份孝心,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快

乐!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

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

招损 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

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

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在单位里与领导和同事共事总是很难相处,

关系不和睦,总是在抱怨不公平,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

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绩再突出,对领导不够尊重,我行我素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如

果我早点接受这样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

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

《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

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

比前的学习只是明白道理而没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

力行,任已见,昧理真。”曾经的我便是那样的人生。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

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

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

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

篇三:弟子规的读书笔记

《弟

子规》的读书笔记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

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

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

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

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

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

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

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

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

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

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

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

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

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

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

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

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

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

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

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

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

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

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我以前直呼我哥哥

姐姐的名字,这也是我的大毛病,不一会儿就直叫他们名字。可学了《弟子规》里有一句: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从此以后,我会有事无事的叫一句“哥哥”或“姐姐”,

使他们非常欣慰,他们还都说我乖了呢,这都是《弟子规》的功劳呀!

读了“弟子规”,给

我的感悟很深,他交给了我做人的道理,让我们更有自信,尊重师长,孝敬父母,尊老爱幼;

左右做样,站有站样。我以前直呼我哥哥姐姐的名字,这也是我的大毛病,不一会儿就直叫

他们名字。可学了《弟子规》里有一句:“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从此以后,

我会有事无事的叫一句“哥哥”或“姐姐”,使他们非常欣慰,他们还都说我乖了呢,这都是

《弟子规》的功劳呀!感谢弟子规吧!!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反复的读《弟子规》,令我对《弟子规》有了新

的认识。 《弟子规》共分七个部分。首先《总叙》介绍了正文六个部分的题目。《入则孝》

这篇告诉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出则悌》这篇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与兄弟和睦相处;《谨而

信》这篇向我们端正了日常行为,要有一个好习惯。《泛爱众》这篇让大家知道要爱护所有群

众,不分贫富;《而亲仁》这篇告诉我们必须要仁义,否则人品不好;《馀力学文》这篇告诉

我们要好好学习,要有好的学习计划、态度。

其中《谨而信》中

的一句令我受益匪浅。“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意思是说:不要把脚踏在门槛

上,也不要一条腿支撑着身体斜靠在墙上;不要伸开双腿坐在地上,更不要摇动胯骨。否则

就是没教养的表现。

记得语文课上,老

师曾经讲过。古人的站,坐法是:女士:双腿紧闭,右手搭在左手上,放在左腿的膝盖处。

男士:双腿紧闭,双手放在膝盖处。古人的站法是:女士:一字步站好,右手搭在左手上,

放在腹部,男士:一字步站好,双手自然贴在裤缝处。坐的时候,大腿不能来回抖动。真是

想不到,古人居然有这么多的讲究!

每一个人能了解你

应当如何做人,不但你个人的修身会得到进步,社会也能健康发展。

有很多古圣先贤所

留下来的这些文化精髓,可以说是遭人所遗弃,很多人都不晓得它的可贵。当今的社会不安

宁,人在茫茫的人生当中,不知所为何来

我想,编者是想通

过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人活着就要讲道德,有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

讲的道理,不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吗? 同时也是我读《弟子规》的重要收获呀。

篇四:读书笔记之弟子规

读书

笔记之《弟子规》

中国自古就重视对儿童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可以使儿童增长智慧,加强修养,从而使之

健康成长。要完成这一目的,需要有许多启蒙教材。中国古代的启蒙教材形式多种多样,但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字句简单,内容通俗易懂,阅读起来琅琅上口,且容易背

诵。如著名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启蒙教材。

《弟子规》是除《三

字经》以外影响最大的三字句的儿童训蒙教材,由清朝的李毓秀编篡而成。它原名《训蒙文》,

后经人修订,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是一部以学规形式对年幼学子进行学习指导和品

行修养教育的启蒙读物,全篇以儒家的忠孝思想为纲,依次讲解了如何对待父母、兄弟、长

辈,如何为人处世,如何读书求学的道理。虽然其中也有封建糟粕,但更多的传统美德对于

今天和谐家庭关系、优化社会风气仍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弟子规是一部不错

的启蒙小孩做人的书,可惜我们读书的时候,没有学到这些,反而是盲目的去学习雷锋啊,

赖宁啊等等所谓的榜样,不是说这些榜样做的不好,而是没有必要树立榜样,老子说:不尚

贤,使民不争。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修身做人,不必向某个人去学习,每个人有他的优

缺点,我们可以每个人的优点和所做的好事学习就够了。

生活在中国大地上

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

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高中的一个历史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

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

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

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祥见拙作《传统文化的没落之路》)我的父母曾经在这方面教育了我很多,为人处世,以及

一些礼仪都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这么算来,我已经有起码二十一年接触传统文化了。

在我看来,《弟子规》

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

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

们出生于八十年代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

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

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弟子规》,我

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

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

变成和谐的世界。

篇五:学生《弟子规》读书笔记


童蒙须知读后感》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7206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