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扶贫帮困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扶贫帮困先进单位
事迹材料
运输二队2012年4月12日
扶贫帮困先进单位
事迹材料
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按照矿扶贫帮困领导小组有关文件要求,我单位高度重视,紧紧围绕扶贫帮困总体目标,不断提高认识,认真落实包扶措施,严格履行帮扶工作职责,积极推进包扶工作顺利进行,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促使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明显成效。
作为一个人员众多的单位来说,很多职工的生活都比较困难,有的家里有长期病号,有的家遭变故,生活困难……
这些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时刻牵动着我单位党、政、工的心。帮助他们吃饱穿暖,渡过难关,既是我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事关我单位职工稳定的大局。
因此,我单位把职工的生活当做我们的第一牵挂,对困难职工的工作生活等十分重视。
我单位职工突发重病,住进医院,我单位十分重视,积极向上级部分反映,矿及时给予了救济。
同时,我单位对生活困难的职工进行帮扶,并积极帮助困难职工申请救济金。我队党、政、工还曾多次前去探望因病住院的职工史忠显、刘建伟等,不仅送去了水果等慰问品,更送去了我全队职工的关心与爱护。
扶贫帮困工作是我单位义不容辞的职责,我单位一如既往地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努力使扶贫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为我矿的快速发展做出我单位的最大贡献。
篇二:XX村扶贫先进事迹材料
扶贫开发促发展拓宽渠道惠民生
XX市XX县XX乡XX村先进事迹
XX市XX县XX乡XX村位于XX市XX县南部山区,距XX市公里处,下辖 个自然村,全村现有户, 人,总面积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亩,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831元,实现了全村脱贫。XX村以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抓手,以促进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整合各类扶贫资源。以发展 优势特色产业为主,养殖和枸杞、钙果种植及劳务输出等二三产业为辅助,实施扶贫开发战略,使全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新农村建设名列全乡的前袤。
XX村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奖励,2009年被市委评为“五个好党支部”,2013年被乡党委政府评为“农村新民居建设示范村”、“设施农业建设先进村”。XX村脱贫致富的主要做法如下:
紧抓机遇求发展,扶贫攻坚惠民生
扶贫攻坚,事关民生社稷,意义深远。XX村由于地处贫困山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人畜饮水基本靠水窖储藏的天然有效降水,全村无一条硬化路,农村住房85%都为土坯房,只有少量砖瓦房。贫困人口占全村总户数的40%左右。
近年来,XX村在XX市委、政府,XX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紧紧抓住新阶段新形势下的扶贫开发机遇,村两委班子将脱贫致富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第一发展要务,结合
本村发展条件差和农民居住条件落后的现状,确立了发展村域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新思路,依据全村实际制定了三步走战略,即解决温饱、尽快脱贫、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紧抓扶贫机遇,强化措施,扎实推进扶贫开发、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脱贫致富步伐,有效改善了全村居住环境和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近年来,XX村村两委班子为了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带头放弃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每天早出晚归,跑资金、跑项目;先后争取了一事一议项目、市场建设项目、XX村加油站建设项目、千亩枸杞种植项目、250亩欧梨种植项目、自来水入户工程等一系列普惠于民的项目、政策,为XX村脱贫致富及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调整产业促发展,脱贫致富得民心
XX村地处贫困山区,环境、生态条件十分恶劣,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自然条件让这里的群众不能实现脱贫致富梦。村两委班子积极与XX乡党委、政府及农牧、林业等部门协调,结合当地实际条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制定了以 产业为主导产业,种养殖相互结合的新型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为解决全村干旱缺水导致 收益低的问题,村两委积极与上级水利部门协调,申报项目,争取资金900万元,修建20万方蓄水池1个;通过动员鼓励全村能人,积极筹集资金630余万元,架设高低压线路20公里,新打及配套机井63眼,使全村45920亩耕地得到正常进行有效补灌。
XX村坚持以为扶贫开发增收产业,为了解决办法贫困户
脱贫,村两委积极为弱势群体向市扶贫办、及上级部门争取扶贫双到资金,帮助贷款,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使贫困户收入不断提高,促进了全村经济的快速增长。经过几年发展XX村农户压砂地规模快速增长,总面积达到4.6万余亩,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31元。比2000年翻10倍。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扶贫标准,全村达到整体脱贫,部分群众生活水平达到了小康。
针对XX村群众历史由来发展养羊的习惯,为了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村两委班子确定把发展养羊作为全村第二经济产业,并积极与市农牧、科技等部门联系,为群众进行养殖技术指导,逐步扩大了全村养羊规模。目前,XX村羊只存栏数达到5200只,创造年经济收入22.8万元,充分利用羊粪作为无污染有机肥料,不但起到品质品牌保护,而且还做到了优势产业互补,使全村解决了生产模式单一的局面。
2012年,XX村两委班子面对现有农业产业老化的问题,积极探索后续产业发展新路子,先后引进了枸杞种植、和钙果种植试验。为充分调动全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全村枣瓜间作2900余亩,建成了百亩枸杞种植示范园区,钙果种植250余亩。目前,探索老砂地后续产业发展是村两委的主要任务。
改善设施促发展,村队旧容换新颜
XX村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分散居住的村庄环境,加上基础设施条件差,交通条件严重滞后等影响,不但增加了农民生产成本,而且还制约着村民的生产生活,更严重影响XX村农民脱
贫致富步伐加快。为改变全村落后的生产生活状况,村两委立足现有基础条件,尊重农民意愿,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大力改善村容村貌、村民居住条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100余万元,硬化红圈、三合新农村巷道4800米、埋设供排水管道1万米,新修生产道路2万余米;为了村庄环境面貌,修建垃圾池20个,配置垃圾箱38个;沿公路两侧栽植刺槐17000多株;对69户进行了改厨、改厕、改能;在新农村建设刚开始时,群众不理解,参与建设热情不高,两委班子成员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多次召开村两委班子会、村民代表会,共同商讨方案,走家窜户搞宣传,说服群众,村两委带头 “拆土坯房、改厨、改卫”,让群众看见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而调动了村民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由“要我建”变为“我要建”,村民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完成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个,90%以上的村民住上新砖房。
目前,全村80%以上的农户用上自来水,柏油路贯通5个自然村,客运班车天天发,大大方便了全村群众出行。初步实现了村庄巷道硬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村庄绿化。改造后的新农村,有了干净整洁的厨房,有了安全卫生的饮水设施,通过争取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扶持,大部分群众安装上了太阳能,清洁能源和淋浴设施得到较大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针对群众农闲季节无文娱项目的情况,XX村为了加强全村文化阵地建设,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投资3万余元,建
成“农家书屋”1座,藏书2000余册,图书品种涉及文学、科普、儿童读物等多个种类,为村民学习文化知识提供了便利条件,受到了村民的欢迎。为了活跃群众文化娱乐活动,村两委专门为各队购买音箱设备,由村干部带头在全村范围内跳起了广场舞。
互助资金解民困,集体经济增效益
资金短缺是制约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瓶颈。为解决群众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XX村积极向上级争取互助资金项目、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等项目。2009年以来,XX村争取国拨村级互助资金30万元,通过农户入股13.3万元,每年向贫困农户投放互助资金33.3万元。经过五年多的实践,村级互助资金项目有效缓解了贫困户农户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大力扶持了贫困群众的产业种植自己不足问题,受到广大贫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群众亲切地称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增收致富的好帮手”。自2012年以来,XX村共争取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300余万元,充分解决了群众生产资金困难的问题。
XX村通过实施分配开发战略,从而摘掉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帽子,帮助扶持全村贫困户及早脱贫致富,提升自我“造血”能力,村两委反复讨论研究,千方百计想办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扶贫资金有效整合,投资30万元新发展村级集体压砂地315.8亩。经过几年运作,解决了部分贫困农户的就业问题,也使得村级集体每年收入5.5万元,让XX村走出了“空壳村”行
篇三:扶贫事迹材料
旅游扶贫事迹材料
--天桂山景区
一、景区基本情况
天桂山景区属政府主导型集体企业,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1993年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创建为国家AAAA级景区,2002年晋升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平山县西南部北冶乡境内,距省会石家庄80公里,距革命圣地西柏坡30公里,景区周边散布着燕尾庄、燕尾沟两个县级特困村。燕尾庄村位于天桂山景区西侧山凹处,全村213口人,耕地面积有131亩,且多数为旱地、沙地。燕尾沟村位于天桂山景区南侧脚下沟谷中,全村233口人。在天桂山未开发之前,居民以传统农耕为主,主要农作物为玉米、谷子、豆类,靠天吃饭,生活贫苦,人年均收入仅100多元。
二、旅游扶贫取得的效果
一是景区发展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景区所在两个村距北冶村15华里,原来只有狭窄沙石路,现已拓展为山区三级路,同时电、水、讯等设施得到了优先建设和保障。
二是景区发展带动了村民致富增收。村民人年均收入由1997年的100多元增长到2014年的30000多元,当初的石头土坯房都变成了挂砖吊顶的四合院,有的甚至在县城买了商品房。
三是景区发展拉动了招商引资。新加坡伟佳索道公司投资建设了天桂山金顶索道,石家庄怀特集团拟投资13亿元,建设银河洞大型休闲度假中心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丰富景区服务内容。
四是景区发展改善了乡村旅游环境。景区实现了垃圾统一管理、集中填埋。农家乐的建设实现了旱厕变水冲,电磁炉、液化气代替了柴火做饭,景区环境明显改善。
五是景区发展促进了当地人劳动就业。景区内现有4座大型宾馆,提供就业岗位近200个,同时村民通过开办农家乐、销售纪念品、承包工程等方式基本实现了全员上岗,还带动了周边乡村的就业。
六是景区发展带来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大量游客的进入,不仅使当地村民实现了脱贫致富,而且在与不同层次游客交流的同时,得到了大量的信息,村民综合素质有了大幅提升,好多人率先进入微博、微信等大数据时代。
三、景区旅游扶贫工作
一是景区号召当地村民利用地理优势,在家中开展农家旅馆、农家饭店共20家。
二是景区需建设项目逐年增多,大部分小工程都承包给当地男劳力。
三是景区与驻地乡合作,由景区出资购臵果树苗,驻地乡协商土地使用,在燕尾沟村西岸自然庄投资建设了占地10
万余亩的“金山寿桃基地”,基地归梨树湾村经营。仅这一项目,为当地提供工作岗位达20余个,年纯收入达20余万元,给带动地村民脱贫致富打了一剂强心针。
四是景区积极配合驻地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帮助驻地村委会联系上级水利部门,跑办资金,建成蓄水池二座,使村民摆脱提水浇灌这一难题。
五是景区对符合条件的当地居民优先录用,实现就地上班。
六是景区每年在法定假日都会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送去米、面等生活必需品,并需要通过支持帮扶,使困难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四、景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天桂山属于老牌景区,一部分基础设施需尽快提升改造,同时为积极争创国家5A级景区,需要扩充景区容量,实现综合服务区外移。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资金和土地指标的问题。目前景区虽然通过银行借款解决了部分资金,但缺口还很大。另外景区通过以租代征的方式租赁了村民13亩土地用于停车场扩建和游客中心的建设,但下步景区大建设,土地问题仍是一个现实问题。
五、旅游扶贫未来规划
旅游扶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从根本上为农民提供一条致富增收道路。下一步,景区将进一步完善旅游
带动农村致富发展的各种方法,积极引导周边居民开展合作项目,做大瓜果采摘,做强农家乐,形成合力,真正实现旅游扶贫,帮助驻地村彻底摘掉贫困的帽子。
2014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