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比大小课件

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比大小课件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0-19 17:01:35 | 移动端: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比大小课件

篇一: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P17《比大小》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2、认识“>”“<”和“=”,知道其含义。

3、会用“>”“<”和“=”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学生的数感。

4、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用“>”“<”和“=”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认识“>”“<”和“=”,知道其含义。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卡片。

本教学设计由 提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5,让我们先来念“手指歌”。

(学生活动。)

2、观察数量。

(媒体出示书第14~15页的主题图。)

师:小猴子想请同学们帮帮忙,图上的小猴和水果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学生可能回答:猴子的只数可以用3来表示;梨的只数可以用4来表示;桃子的只数可以用3来表示;香蕉的只数可以用2来表示。)

(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小猴和水果的图片:

分别一一点击最下面的: 小猴、梨、桃、香蕉,媒体演示:它们的个数,最后出示3 、4、 3、2。教师同时板书。)

[设计意图说明: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揭示课题。

师:观察得真仔细,那么这些数哪个大那个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大小》。

1

(板书:《比大小》)

二、新授

探究一:

1、 知道相等。

(媒体出示:小猴和桃子图。)

师:小猴最喜欢吃桃了,一个猴子吃一个桃子,桃子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比一比。

(学生可能回答:

(1)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猴子有3只,桃子也有3只,猴子和桃子一样多,所以桃子够分了;

(2)我用摆一摆的方法进行比较,猴子摆了3只,桃子也摆了3只,猴子和桃子一一对应一样多,所以桃子够分了。)

师:刚才某某小朋友说的方法,也就是:1只猴子对应1个桃子,1只猴子对应1个桃子,??

(点击

教师并板书。)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并且通过利用已经学过的数数和一一对应的方法,引出新的知识,让学生感悟知识迁移。]

2、认识等号。

师:小朋友的方法可真好,你们已经会用我们前几节课学的本领来解决今天的新问题了,你们真棒。3和3同样多,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同样多呢?(学生回答:等号。)

(点击媒体出示:=)

师: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 表示这两个数相等。

(教师板书:3=3 ,带领学生书空;点击 媒体出示:读作:3等于3;带领学生读一读。)

师:仔细观察,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等号两边的数相等;等号两边是两个相等的数。)

师:所我们可以说:相同数比大小,中间用等号。

2 3只猴子对应3个桃子,正好一样多。 媒体演示:一样多。分别点击猴子图和桃子图,媒体出示: 3、3。

(点击媒体出示:相同数比大小,中间用等号。师带领学生读一读。)

3、练一练。

(媒体出示):

( ) ( )

□○□

要求:(1)可以用数几表示小动物的只数?

(2)方框里填几,圆圈里填什么符号?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动物图,媒体出示数;点击 媒体分别出示答案。) 师:我们用手势来表示等于号(教师示范,学生学做),下面这题我们就用手势来表示。

(媒体出示)

┊┊ ┊ ┊

□○□

(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媒体出示数和等号。)

师:你们还能举出其它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说明:让学生说一说举例,帮助加深对于“=”意义的理解。]

探究二:

1、 知道大于。

(媒体出示:猴子与香蕉图。)

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根香蕉,香蕉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比一比。

(学生可能回答:

(1)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猴子有3只,香蕉有2根,猴子比香蕉多,所以香蕉不够分;

(2)我用摆一摆的方法进行比较,猴子摆了3只,香蕉摆了2只,猴子和香蕉一一对应,香蕉比猴子少了,所以香蕉不够分。

3

师:刚才小朋友用1只猴子对应1根香蕉的方法,一一对应着比较,发现猴子多,香蕉少,香蕉不够分了。

(点击

2、认识“>”。

师:猴子有3只,香蕉只有2根,(分别点击猴子图和香蕉图,媒体出示3、2)3比2多,我们还能用等于符号吗?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

师:这是大于号。(点击

领学生读。)

师:仔细观察,大于号有什么特点?大于号两边的数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回答:

(1)大于号的左边开口大,右边尖尖的;

(2)大于号的左边是大的数,右边是小的数;

(3)大于号的开口对着大的数,尖尖角对着小的数;

?? )

师:所以我们可以说:开口大,朝大数。(点击

教师带领学生说一说。)

2、 练一练。

(媒体出示)

( ) ( )

□○□

要求:(1)学生手势表示。

(2)你是怎么想的?(记忆口诀:个别说,全班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动物图,媒体出示数;点击

师: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探究三:

1、知道小于。

(媒体出示:猴子与梨图。)

4 媒体演示:猴子比香蕉多。教师并板书。) 媒体出示:>。) 媒体出示:读作:3大于2;带(教师板书:3>2 ;带领大家书空;点击媒体出示开口大,朝大数。媒体分别出示答案。)

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梨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比一比。

(学生可能回答:

(1)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猴子有3只,梨有4个,猴子比梨少,所以梨够分,梨多出来了;

(2)我用摆一摆的方法进行比较,猴子摆了3只,梨摆了4只,猴子和梨一一对应,猴子比梨少了,所以梨够分。

师:刚才小朋友用1只猴子对应1只梨的方法,一一对应着比较,发现猴子少,梨多。

(点击

3、 认识“<”。

师:猴子有3只,梨有4只,(分别点击猴子图和梨图,媒体出示:3,4)3比4小,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

(学生回答:小于号。)

师:你们可真行!(点击媒体出示:<。)这是小于符号。

出示:读作:3小于4;师带领学生读。)

于号两边的数又有什么特点? (板书:3<4 ,带领学生书空;点击师:仔细观察,小于号有什么特点?小

(学生可能回答:

(1)小于号的左边尖尖的,右边开口大;

(2)小于号的形状正好与大于号相反;

(3)小于号的左边是小的数,右边是大的数。

(4)小于号的开口也是对着大的数,尖尖角对着小的数。

??)

师:所以我们可以说:尖头小,对小数。

(点击

4、 练一练。

(媒体出示)

( )( )

□○□

要求:(1)学生手势表示。

(2)你是怎么想的?(记忆口诀:个别说,全班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动物图,媒体出示数;点击

师: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5 媒体演示:猴子比梨少。教师并板书。) 媒体出示尖头小,对小数。教师带领学生说一说。) 媒体分别出示答案。)

篇二: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学设计

《比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2、认识“>”“<”和“=”,知道其含义。

3、会用“>”“<”和“=”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学生的数感。

4、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用“>”“<”和“=”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认识“>”“<”和“=”,知道其含义。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5,让我们先来念“手指歌”。

(学生活动。)

2、观察数量。

(媒体出示主题图。)

师:小猴子想请同学们帮帮忙,图上的小猴和水果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学生可能回答:猴子的只数可以用3来表示;梨的只数可以用4来表示;桃子的只数可以用3来表示;香蕉的只数可以用2来表示。)

(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小猴和水果的图片:

分别一一点击最下面的: 小猴、梨、桃、香蕉,媒体演示:它们的个数,最后出示3 、4、 3、2。教师同时板书。)

[设计意图说明: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揭示课题。

师:观察得真仔细,那么这些数哪个大那个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大小》。 (板书:《比大小》)

二、新授

探究一:

1、 知道相等。

(媒体出示:小猴和桃子图。)

师:小猴最喜欢吃桃了,一个猴子吃一个桃子,桃子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比一比。

学生可能回答:

(1)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猴子有3只,桃子也有3只,猴子和桃子一样多,所以桃子够分了;

(2)我用摆一摆的方法进行比较,猴子摆了3只,桃子也摆了3只,猴子和桃子一一对应一样多,所以桃子够分了。

师:刚才某某小朋友说的方法,也就是:1只猴子对应1个桃子,1只猴子对应1个桃子,??3只猴子对应3个桃子,正好一样多。

(演示:一样多。分别点击猴子图和桃子图,媒体出示: 3、3。教师并板书。)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并且通过利用已经学过的数数和一一对应的方法,引出新的知识,让学生感悟知识迁移。]

2、认识等号。

师:小朋友的方法可真好,你们已经会用我们前几节课学的本领来解决今天的新问题了,你们真棒。3和3同样多,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同样多呢?(学生回答:等号。)

(出示:=)

师: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 表示这两个数相等。

(教师板书:3=3 ,带领学生书空;出示:读作:3等于3;带领学生读一读。) 师:仔细观察,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等号两边的数相等;等号两边是两个相等的数。)

师:所我们可以说:相同数比大小,中间用等号。

(出示:相同数比大小,中间用等号。师带领学生读一读。)

3、练一练。

(媒体出示):

( ) ( )

□○□

要求:(1)可以用数几表示小动物的只数?

(2)方框里填几,圆圈里填什么符号?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动物图,媒体出示数; 分别出示答案。)

师:我们用手势来表示等于号(教师示范,学生学做),下面这题我们就用手势来表示。

(出示)

┊┊ ┊ ┊

□○□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数和等号。)

师:你们还能举出其它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说明:让学生说一说举例,帮助加深对于“=”意义的理解。]

探究二:

1、 知道大于。

(出示:猴子与香蕉图。)

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根香蕉,香蕉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比一比。

(学生可能回答:

(1)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猴子有3只,香蕉有2根,猴子比香蕉多,所以香蕉不够分;

(2)我用摆一摆的方法进行比较,猴子摆了3只,香蕉摆了2

只,猴子和香蕉一

一对应,香蕉比猴子少了,所以香蕉不够分。

师:刚才小朋友用1只猴子对应1根香蕉的方法,一一对应着比较,发现猴子多,香蕉少,香蕉不够分了。

(演示:猴子比香蕉多。教师并板书。)

2、认识“>”。

师:猴子有3只,香蕉只有2根,(分别点击猴子图和香蕉图,出示3、2)3比2多,我们还能用等于符号吗?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

师:这是大于号。(出示:>。)

(教师板书:3>2 ;带领大家书空;出示:读作:3大于2;带领学生读。) 师:仔细观察,大于号有什么特点?大于号两边的数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回答:

(1)大于号的左边开口大,右边尖尖的;

(2)大于号的左边是大的数,右边是小的数;

(3)大于号的开口对着大的数,尖尖角对着小的数;

?? )

师:所以我们可以说:开口大,朝大数。(出示开口大,朝大数。教师带领学生说一说。)

2、 练一练。

(出示)

( ) ( )

□○□

要求:(1)学生手势表示。

(2)你是怎么想的?(记忆口诀:个别说,全班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动物图,出示数;分别出示答案。)

师: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探究三:

1、知道小于。

(媒体出示:猴子与梨图。)

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梨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比一比。

学生可能回答:

(1)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猴子有3只,梨有4个,猴子比梨少,所以梨够分,梨多出来了;

(2)我用摆一摆的方法进行比较,猴子摆了3只,梨摆了4只,猴子和梨一一对应,猴子比梨少了,所以梨够分。

师:刚才小朋友用1只猴子对应1只梨的方法,一一对应着比较,发现猴子少,梨多。

(演示:猴子比梨少。教师并板书。)

3、 认识“<”。

师:猴子有3只,梨有4只,(出示:3,4)3比4小,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

(学生回答:小于号。)

师:你们可真行!(出示:<。)这是小于符号。

(板书:3<4 ,带领学生书空;出示:读作:3小于4;师带领学生读。) 师:仔细观察,小于号有什么特点?小于号两边的数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回答:

(1)小于号的左边尖尖的,右边开口大;

(2)小于号的形状正好与大于号相反;

(3)小于号的左边是小的数,右边是大的数。

(4)小于号的开口也是对着大的数,尖尖角对着小的数。

??)

师:所以我们可以说:尖头小,对小数。

(出示尖头小,对小数。教师带领学生说一说。

4、 练一练。

(出示习题)

( )( )

□○□

要求:(1)学生手势表示。

(2)你是怎么想的?(记忆口诀:个别说,全班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动物图,媒体出示数;分别出示答案。)

师: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篇三: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案

教学内容:比大小(第17页的内容)

完成第21页的第5、6题

教学要求: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

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3>2 3<4

3等于3 3大于2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

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

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第21页的第5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比大小课件》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7536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