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第2课是什么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第2课是什么内容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0-19 17:03:50 | 移动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第2课是什么内容

篇一: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内容填空2

D、课后习题2(体会两个“扑”字的细微差别):

①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扑”让人感到了海的壮观景象。)

②……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扑”展现了“微波泛起”的可爱与轻盈。)

E、前赴后继:前面的人冲上去了,后面的人紧跟上来。形容奋勇向前,连续不断。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5、《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课文按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明艳的景色,欢唱的溪流,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奇、大”,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

A、叶圣陶:中国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B、课文浏览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另外,从课文中有关写泉水的语句可以看出“泉水流经的路线”也是文章的线索,泉水从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

C、背诵第5自然段。

D、课后习题3(体会带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挤压”“稍微”“准会”(采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突出表现了山石离“我”很近,表现了孔隙的小、窄、低。)

②“再加上”“即使……也……”(不仅说明石钟乳、石笋形状各异,更强调了它们颜色多样,值得观赏。)

6、练习一

A、拟人的修辞方法

注意点:(1)直接把一个事物当作人来写,拟人句中不要出现“像”、“好像”、“仿佛”等词语。(2)拟人句要写得恰当。(3)灵活运用拟人句能够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可以使句子更生动有趣。

B、背诵成语。

寒冬腊月 北国风光 风刀霜剑 塞外边疆 漫天飞舞 纷纷扬扬

银装素裹 雪照云光 狂风暴雨 雪上加霜 风卷残云 神清气爽

7、《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叙述了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恺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A、卢沟桥事变:也称“。“九一八变事变”:。

B、背诵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C、课后习题2(体会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①“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径,带有鄙视的感情色彩。

②“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

D、积累本课有关战斗场面的成语:人仰马翻 哭爹喊娘 鲜血四溅

狼狈而逃 鬼哭狼嚎 抱头鼠窜

E、

万籁俱寂: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众寡悬殊:众,多。寡,少。悬殊,相差很远。双方人力多少相差很大。

篇二: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

钟鸣镇中心学校

课堂教学设计表

小学设计人/执教人

教学设计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是教师课堂的体现,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篇三: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正义必胜

主备人:任桥小学 闫玉霞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分别是《卢沟桥烽火》、《半截蜡烛》和《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三篇课文都是围绕“正义必胜”这一主题而展开的。《卢沟桥烽火》描述了正义与邪恶在卢沟桥边的较量,展现了中华儿女奋起抗击日寇侵略的动人画面;《半截蜡烛》展示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与爱国情怀。战争期间,不仅仅是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也有侠骨柔情、菩萨心肠。《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体现了编者的慧心,揭示了拒绝战争,渴望和平才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学习这一组文章,不能把情感目标狭隘的定位在激发仇恨日军、日本的心理上,“落后意味着挨打“”今天的平和生活是幸福的“”世界和平我的责任”……应该让这些正面的情感充盈学生的心灵。

二、单元目标:

1、学会21个生字,认识6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熟记“同仇敌忾”、“如火如荼”、“至仁至义”等成语。准确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表演《半截蜡烛》这个故事。

3、积累有关战斗的成语,收集爱国方面的古诗。

4、写一写老师不在场时,同学之间发生的小故事。

5、口语交际《聊聊当前的热点话题》。

三、单元重难点:

1、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体会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感悟三个主要人物的内在品质,组织学生编排演出课本剧。

3、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交流搜集的资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抓住细节,体会聂将军的高尚品质,想象40年后的谢恩情景。

四、课时划分:

1、《卢沟桥烽火》 ?????????????????????????? 2 课时

2、《半截蜡烛》??????????????????????????? 2 课时

3、《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3 课时 ☆ 习 作 二 ??????????????????????????? 4 课时 ★ 练 习 二 ???????????????????????????3 课时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第2课是什么内容》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7544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