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如梦令诗歌赏析

如梦令诗歌赏析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0-20 00:20:58 | 移动端:如梦令诗歌赏析

篇一:《如梦令》赏析

《如梦令》赏析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3.13~1155.5.12),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语言清新自然;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语言哀婉沉痛。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二)文意赏析

注释:(1)如梦令:词牌名。

(2)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词牌名,选自《漱玉词》。

(3)常记:时常记起。

(4)溪亭:临水的亭台。

(5)日暮:黄昏时候。

(6)沉醉:大醉。

(7)兴尽:尽了兴致。

(8)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9)回舟:乘船而回。

(10)误入:不小心进入。

(11)藕花:荷花。

(12)争渡:快速划船通过。

(13)惊:惊动。

(14)起:飞起来。

(15)一滩:一行。

(16)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译文: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就到傍晚,因为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

乘船返回时,迷路进入藕花池的深处。怎样才能划出去,拼命地划着找路,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鉴赏:这是一首忆昔词。李清照以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虽然尺幅较短,但给人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意境当中。“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是“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之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都辨识不出来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地传达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十分愉快的游赏。

接着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遥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忘情的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曳的船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那里的水鸟都吓飞了。到这里,整首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得想要随她一同在荷花丛中荡舟,沉醉不归。

三)阅读测验

1. 这是一首忆昔词。词中哪个词说明是在回忆往事?

2. 词人在出游时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3. 既然是“沉醉不知归路”,又怎么能“兴尽晚归舟”呢?这两句是否矛盾?根据文意回答。

4. 有人把“争渡”的“争”字改作“怎”字,你认为是否能改?为什么?

篇二:古典诗词鉴赏之李清照篇-《如梦令》

古典诗词鉴赏之李清照篇——《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绿肥:指枝叶茂盛。红瘦:谓花朵稀少。

【评解】

这首小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词中着意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而

又凄婉含蓄。极尽传神之妙。

【集评】

黄蓼园《寥园词选》:“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

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胡云翼《宋词选》:李清照在北宋颠覆之前的词颇多饮酒、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种极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这首词在写作上以寥

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写得那么传神。“绿肥红瘦”,用语简炼,又很形象化。

《唐宋词百首详解》:这首词用寥寥数语,委婉地表达了女主人惜花的心情,委婉、活泼、平易、精炼,极尽传神之妙。

篇三:诗词赏析《如梦令》自测练习

诗词赏析《如梦令》自测练习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词语解释

1.雨疏风骤:()

2.浓睡:( )

3.卷帘人:()。

4.绿肥红瘦:()

二.文化常识

选自(《 》)。作者是( ),( )代女词人。

三,内容理解

1.这首词,作者以与侍女对话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年轻女子( ),( )的细腻感情。惜花实际上是(),惜自己如花的()。

2.“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昨夜雨稀稀落落下个不停,风却刮得很紧,沉睡一宿,酒意却还没有全消。起句(),更点明():夜来风雨,自己又酒后浓睡,故此不知风雨后海棠是否依旧。通过这两句词表达()。

3.“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一个“试”字,将词人()的消息、()的矛盾心理,表达的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4,“试问”的结果如何呢?——“却道海棠依旧。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察觉,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

5.“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运用,韵味无穷,那埋怨责怪、启发诱导的声情神态,惟妙惟肖,如在眼前。

6、“绿肥红瘦”一语, “肥”与“瘦”是两种状态的对比。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而“绿肥”象征着()吗?


如梦令诗歌赏析》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7561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