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中西方葡萄酒文化对比

中西方葡萄酒文化对比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0-24 10:51:55 | 移动端:中西方葡萄酒文化对比

篇一:中西方葡萄酒文化对比

中西方葡萄酒文化对比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财务管理09-1

姓 名:刘鑫

学号:540906070126

中西方葡萄酒文化对比

摘要:随着葡萄酒进入人类文明并与之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葡萄酒文化并得以广泛传播。酒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与文化一样,由于历史背景、生活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思维模式等的不同,在中西方呈现出其风格迥异、异彩纷呈的民族特性。现在仅从中西方葡萄酒的历史,有关葡萄酒的诗词,葡萄酒礼仪,酒器方面,人们对待葡萄酒的态度,葡萄酒的生产工艺,葡萄酒的消费心理等方面进行粗浅的对比。

关键词:酒史、酒词、葡萄酒礼仪、酒器、生产工艺

中西方葡萄酒历史:我国是世界人类和葡萄的起源中心之一,商代我国就已出现葡萄酒,唐元两朝达到兴盛,自明朝开始逐渐淡化,清朝时更加衰败,直到清末华侨张弼士创建了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近代葡萄酒业才开始起步,但连续的战乱,使葡萄酒业苟延残喘,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几乎关闭,解放后我国葡萄酒业才有了长足发展。

1892年,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在烟台创办了张裕葡萄酒公司,并在烟台栽培葡萄。这是我国葡萄酒业经过二千多年的漫长发展后,出现的第一个近代新型葡萄酒厂,贮酒容器也从瓮改用橡木桶。1914年,公司正式出酒,即在当年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获得最高优质奖章。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张裕所产的红葡萄酒、白兰地、味美思,以及用欧洲著名优良葡萄品种命名的“雷司令”、“解百纳”葡萄酒等荣获金质奖章,自此烟台葡萄酒名声大振。此后,太原、青岛、北京、通化相继建成葡萄酒厂。这些厂的规模虽不大,但我国葡萄酒工业己初步形成,葡萄酒的消费面扩大。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帝国主义的摧残,官僚资本的掠夺,我国的葡萄酒业难以生存,连赫赫有名的张裕葡萄酒公司也难以维持,于1948年公司宣告破产。改革开放到90年代中期,对葡萄酒的研究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还不是非常繁荣,研究范围还比较窄,主要是葡萄酒栽培技术的读物。另外,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有更多的学者对国外的葡萄酒,特别是对法国葡萄酒予以介绍。90年代中期以后,在中国兴起“葡萄酒热”,葡萄酒产量和消费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葡萄酒方面的研究空前高涨。这一阶段的葡萄酒论著论述内容涉及到葡萄种植、葡萄酒酿制工艺、葡萄酒品评、葡萄酒文化、葡萄酒市场营销等。研究的范围扩大了,对行业有显著的指导意义。除此以

外,对葡萄酒研究不断深化的重要表现,是各类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和各级研究机构的成立。

公元前3世纪左右,海上开拓者将之带到希腊诸海岛,随即传人高卢(今法国);同时,罗马人也从希腊学到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的技术,罗马帝国进行殖民扩张将这种技术传遍了法国,西班牙,北非以及德国莱茵河流域地区。15世纪至16世纪,这种技术传入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朝鲜;19 世纪中叶,传入美国。现在,世界各地都有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

有关葡萄酒的诗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唐代诗人王翰所作的中国人几乎耳熟能详的诗句是葡萄或葡萄酒这种舶来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结晶。在中国,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的技术的传入应归功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宛左右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葡萄肥饶也。”后经过魏晋南北朝,唐宋元三朝发展,这种技术得到较好的发展,葡萄酒文化也逐渐形成发展,并到达一个顶峰。汉魏时期的“葡萄四时芳醇 琉璃千钟旧宾”, 盛唐“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元朝“芙蓉春帐 葡萄新酿 一声金缕樽前唱”, 清末“浅倾张裕葡萄酒,移植丰台芍药花”。这些都是对葡萄酒最真实的记载,可见,葡萄酒在几百年前就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而在西方也有许多作品来表现人们对葡萄酒的喜爱。《云中漫步》中为了防止霜冻,全葡萄园的人出动,在烟雾中手执“翅膀”挥舞双臂,让含着热量的烟雾保持葡萄藤的温度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杯酒人生》——sideways,本身这个故事就是在一片酒香当中构思出来的。《瓶击》。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这部电影,是由英国人拍摄的。1976年英国酒商史蒂文·斯拜瑞尔在巴黎组织了一次品酒会。史蒂文专卖法国酒,他举办这场比赛的原意是想借美国两百周年国庆日造势,彰显法国酒的优势,以赢得更多的对法国酒的关注。没想比赛结果令人大跌眼镜。来自美国加州的葡萄酒打败了历来被人们所膜拜的法国酒,改变了只有法国酒才是品质象征,而加州酒只是“廉价可乐”的定论。这场品酒会具有革命性的影响,酒标上标明的国家或产区对消费者的魔力终于被打破,“开盖定论”,酒瓶子里装的什么货才是最重要的评判标准。

酒礼方面: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自古以来人们就十分重视礼数,

礼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酒不成礼”,酒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自然与礼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把与酒有关的礼数称为酒礼。时至今日,人们仍然遵守着这些饮酒的礼节,只是更加宽泛、灵活。人们随时都町以邀亲朋好友来聚会,而且在聚会时也不再先敬天、地、鬼、神,但还会分等级和场合来敬酒。 中国人喝酒注重人,讲究气氛,倒酒时要“以满为敬”,喝酒时要“以干为敬”;碰杯时,晚辈或下级的酒杯要低于长辈或上级的酒杯;敬酒时,晚辈和下级要主动,还要说敬酒词;有些地方还存在严重的劝酒现象,喝到不醉不归等等。与中国不同,西方的酒礼没有如此繁琐的讲究,他们喝酒在于调动各个器官去品酒,享受其中的美味。首先,在西方国家,上酒有一定的顺序,依次是:开胃酒、主菜佐酒、甜点酒和餐后酒;此外,在酒宴上,喝酒的气氛 比较缓和,从不猜拳,高声叫喊;斟酒提倡至酒杯的三分之二即可;敬酒选择在主菜之后,甜菜之前,而且要高举酒杯,注视对方以示敬意,有时也会说一些祝酒词,但不存在 “以干为敬”的现象,也从不劝酒。

酒器方面:酒器是指盛装酒的器具。酒器的历史与酒的历史同样悠久且种类繁多。酒器的发展与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酒器的生产技术、材料及外形可以反映出当时一个国家的经济及文化发展水平。中国人历来就十分重视酒器的使用,形状各异、色彩缤纷的酒器使人们在饮酒的同时也能得到美的享受,同时也反映出了中国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西方的酒器虽然没有中国这么丰富,但也有其特色,而且,西方人讲究在不同的场合,饮用不同的酒,要选用不同的洒杯,像葡萄酒杯、白酒杯、白兰地酒杯及香槟酒杯等。此外,西方酒杯的制作讲究轻薄透明,因此其酒器多为玻璃 和水晶制品,以便于欣赏酒的色泽,进而判断出酒的档次高低。西方人喝酒时习惯玩弄酒杯,让酒在杯中回旋,因此,西方酒杯的外形大都是窄口宽肚,不仅美观大方,而且轻巧实用,在保留酒香的同时还避免酒的溢出。由此可见,中国的酒器形象、优美;西方的酒器轻巧、方便,虽然差别比较明显,但各有其文化特色。现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传统的酒器已经少见,西方的酒器开始在中国受到欢迎,这也是我们提倡的文化融合的一种体现。

中国本土的葡萄酒文化并没有得到全面地发展,多数停留在简单的论述及文人们的饮酒逸事上,没有发展出如白酒类似的酒俗酒礼,没有让中国人遵循的一

种行为规范。而西方国家在持续不断的探索中,葡萄酒文化得到了全面地发展。因此,中国人在饮用葡萄酒时,会受到西方葡萄酒文化的引导。另一方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葡萄酒的消费又会受到中国人固有观念和习惯的影响。

目前,葡萄酒消费在中国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如葡萄酒的同质化、不讲究与饮食的搭配、价高质低等,这些都不利于葡萄酒文化的形成和传播。可喜的是,中国人在探索中国本土的葡萄酒文化的同时,也在逐渐吸收西方葡萄酒文化的精华,如进行博大精深的中国菜肴与葡萄酒搭配的探索,提倡用健康的方式饮酒等。相信随着葡萄酒在中国的普及,国人的葡萄酒消费心理和方式将越来越成熟,并逐渐形成具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文化。

参考文献:《美国葡萄酒产业的历史发展过程》 崔东元 山东省轻工业设计院 《葡萄与葡萄酒产区自然条件》 赵新节 徐月华 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

与生物工程学院

《论中国葡萄酒文化》 王仕佐 黄平

《饮食与中国文化》 王仁湘

篇二:中西方葡萄酒文化对比-酒水知识论文

1、

南京林业大学《酒水知识》课程论文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

标题??中西方葡萄酒文化对比

班级: N0907051

学号:N090705107

姓名: 蒋达凯

1、近现代中国葡萄酒

1892年,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在烟台创办了张裕葡萄酒公司,并在烟台栽培葡萄。这是我国葡萄酒业经过二千多年的漫长发展后,出现的第一个近代新型葡萄酒厂,贮酒容器也从瓮改用橡木桶。1914年,公司正式出酒,即在当年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获得最高优质奖章。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张裕所产的红葡萄酒、白兰地、味美思,以及用欧洲著名优良葡萄品种命名的“雷司令”、“解百纳”葡萄酒等荣获金质奖章,自此烟台葡萄酒名声大振。此后,太原、青岛、北京、通化相继建成葡萄酒厂。这些厂的规模虽不大,但我国葡萄酒工业己初步形成,葡萄酒的消费面扩大。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帝国主义的摧残,官僚资本的掠夺,我国的葡萄酒业难以生存,连赫赫有名的张裕葡萄酒公司也难以维持,于1948年公司宣告破产。改革开放到90年代中期,对葡萄酒的研究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还不是非常繁荣,研究范围还比较窄,主要是葡萄酒栽培技术的读物。另外,随着对外开放程

度的加大,有更多的学者对国外的葡萄酒,特别是对法国葡萄酒予以介绍。90年代中期以后,在中国兴起“葡萄酒热”,葡萄酒产量和消费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葡萄酒方面的研究空前高涨。这一阶段的葡萄酒论著论述内容涉及到葡萄种植、葡萄酒酿制工艺、葡萄酒品评、葡萄酒文化、葡萄酒市场营销等。研究的范围扩大了,对行业有显著的指导意义。除此以外,对葡萄酒研究不断深化的重要表现,是各类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和各级研究机构的成立。

2、世界葡萄酒发展历史

葡萄酒可以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酒了,它的历史超过一万年,因为葡萄极容易自然发酵,人类的祖先从葡萄的自然发酵中发明了现代文明之一的发酵技术,据考古资料记载,大约在7000年前,葡萄开始在高加索、中亚细亚、叙利亚、伊拉克等地栽培,后来传至埃及、希腊。在埃及的古墓中发现大量的浮雕,清晰地描绘出古埃及的栽培、采摘葡萄和酿制葡萄酒的情景,这是葡萄酒酿制的开始。伴随着希腊海外殖民地拓展,葡萄酒传到黑海及地中海沿岸各地,包括意大利,法国及西班牙等地。罗马帝国在扩张的同时将葡萄的种植向北传播到欧洲各地。葡萄酒除了被用来作为祭祀的用品,也作为饮品,葡萄酒是耶稣圣血的象征,在天主教的宗教仪式中,葡萄酒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罗马帝国灭亡后,教会的力量,对葡萄酒的发展扮演重要角色,有赖教会的努力,葡萄不仅在地中海区域普遍地种植,而且被带往北部天气严寒、葡萄生长困难的区域,意外促成了寒冷气候区葡萄酒业的发展。17、18世纪商业的勃兴,促成了中产阶段的兴起,也为高级葡萄酒提供了一个广大的市场。玻璃瓶与软木塞的普遍使用,让波尔多及勃良第等地开始生产品质卓越的久存型葡萄酒,19世纪中白新大陆传进欧洲的根瘤蚜虫病几乎完全摧毁了所有欧洲的葡萄园,这是有史以来遭受的最大灾害,只在法国就有两百五十万公顷的葡萄园受到殃及。80年代,才找到根绝的方法:将欧洲种葡萄嫁接到美国种葡萄上,因为美国种葡萄树根不会受蚜虫的侵扰。有关葡萄酒酿造,法国细菌学家巴斯得也在十九世纪开始科学性的研究,使得酿造技术大幅提升。20世纪在葡萄酒的酿造技术上有长足的进步,不仅酿造的过程更能精确控制,而且发展出各种新式的酿造方法,让欧洲以外的新兴葡萄酒产国在葡萄酒业快速成一长,成为欧洲葡萄酒的主要对手。但另一方面,葡萄园的天然环境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法国从 1936年建立AOC法定产区管制系统奠立欧洲葡萄酒业保存传统葡萄酒的基础,地方风味得以延续。

(一)酿酒工艺的对比

现阶段我国的葡萄酒企业的酿酒工艺、技术水平与世界同步。无论是像张裕、王朝、长城等大型葡萄酒企业,还是诸多名不见经传的中小型葡萄酒企业,酿造葡萄酒的设备,生产葡萄酒的工艺技术,酿造葡萄酒的原辅材料等等,基本上都是与国际同步的,大都引进的是国外最先进的设备,最先进的技术,最先进的辅料。如华夏率先在国内采用新型无机过滤技术,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高科技环保型德国赛多利斯公司的卷式错流过滤设备。这种工艺设备不仅降低了葡萄酒在处理过程中能源的损耗,也进一步提高了葡萄酒品质。可以说在技术和设备上,国产葡萄酒已近接近或者等同于国际水平。而且,张裕、长城和王朝等领军品牌逐渐切入国际葡萄原酒市场,进行国外葡萄酒厂的收购或者参股更是一步到位地得到国际一流的技术与设备。

此外,亚洲唯一的葡萄酒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世界在校和培养学生最大的葡萄酒专业人才学府之一,同时,全国多所农业院校或开设葡萄酒工程学科、或开设葡

萄酒研究机构、或与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酿酒人才,为中国葡萄酒行业的科技进步奠定了人才和技术基础。在技术规范方面,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完善,逐渐与国际接轨。自2003年起,国家正式废除了半汁葡萄酒的标准,禁止企业生产含水的葡萄酒。这意味着葡萄酒业向规范化又迈出一大步。《规范》在许多方面有较详细和系统的规定,如对葡萄汁按中途抑制发酵葡萄汁、浓缩葡萄汁和焦糖葡萄汁三类进行定义和说明。对特种葡萄酒也按利口葡萄酒、冰葡萄酒和山葡萄酒等10类一一定义说明,且在许多地方参照国际葡萄和葡萄酒组织的标准,与国际接轨是大势所趋。《规范》的出台将促进葡萄酒行业的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而2008年正式实施的新标准是广泛参照了国际葡萄酒标准制定的,作为强制性标准并增加了根据含糖量进行的分类和感官分级评价的描述,将有力推动中国葡萄酒国际化进程。其中对年份、品种、产区等概念的明确定义也是规范性企业期盼已久的。

(二)酒文化核心的差异

酒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与文化一样,由于历史背景、生活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思维模式等的不同,在中西方呈现出其风格迥异、异彩 纷呈的民族特性。现在仅从酒史、酒器、酒礼及酒德四方面 对中西方的酒文化进行粗浅的对比。

酒史方面 中国自古以来无论祭祀、加冕、喜宴、聚会还是政治斗争,都离不开酒。我国的酒史源远流长,是世界第一大酒国。西方国家以葡萄酒和啤酒著称。有人认为葡萄酒和啤酒首先是在西方国家发现并酿造的,中国葡萄酒和啤酒的产生和规模生产都比外国要晚。“1996年,西方考古学家在伊朗发现,人类于七千年前饮用葡萄酒。美国考古学家也证实,在扎格罗斯山脉一个石器时代晚期的村庄,发掘出一个罐子,这个罐子产生于公元前5415年,里面有残余的 葡萄酒”。至于啤酒,“有文献表明,此物起源于四千年至六 千年前古埃及的尼罗河畔。在两千年前的巴比伦模纳比时代,就已编著出《啤酒酿造法》,南巴比伦国王模纳比亲手 撰写而成”。

酒器方面 酒器是指盛装酒的器具。酒器的历史与酒的历史同样悠久且种类繁多。 酒器的发展与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在不同 的历史时期,酒器的生产技术、材料及外形可以反映出当时 一个国家的经济及文化发展水平。中国人历来就十分重视酒 器的使用,形状各异、色彩缤纷的酒器使人们在饮酒的同时也能得到美的享受,同时也反映出了中国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西方的酒器虽然没有中国这么丰富,但也有其特色,而且,西方人讲究在不同的场合,饮用不同的酒,要选用不同的洒杯,像葡萄酒杯、白酒杯、白兰地酒杯及香槟酒杯等。此外,西方酒杯的制作讲究轻薄透明,因此其酒器多为玻璃 和水晶制品,以便于欣赏酒的色泽,进而判断出酒的档次高低。西方人喝酒时习惯玩弄酒杯,让酒在杯中回旋,因此,西方酒杯的外形大都是窄口宽肚,不仅美观大方,而且轻巧实用,在保留酒香的同时还避免酒的溢出。由此可见,中国的酒器形象、优美;西方的酒器轻巧、方便,虽然差别比较 明显,但各有其文化特色。现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传统的酒器已经少见,西方的酒器开始在中国受到欢迎,这也是我们提倡的文化融合的一种体现。

酒礼方面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自古以来人们就十分 重视礼数,礼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酒不 成礼”,酒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自然与礼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把与酒有关的礼数称为酒礼。时至今日,人们仍然遵守着这些饮酒的礼节,只是更加宽泛、灵活。人们随时都町以邀亲朋好友来聚会,而且在聚会时也不再

先敬 天、地、鬼、神,但还会分等级和场合来敬酒。 中国人喝酒注重人,讲究气氛,倒酒时要“以满为敬”,喝酒时要“以干为敬”;碰杯时,晚辈或下级的酒杯要低于长辈或上级的酒杯;敬酒时,晚辈和下级要主动,还要说敬酒词;有些地方还存在严重的劝酒现象,喝到不醉不归等等。与中国不同,西方的酒礼没有如此繁琐的讲究,他们喝酒在于调动各个器官去品酒,享受其中的美味。 首先,在西方国家,上酒有一定的顺序,依次是:开胃酒、主菜佐酒、甜点酒和餐后酒;此外,在酒宴上,喝酒的气氛 比较缓和,从不猜拳,高声叫喊;斟酒提倡至酒杯的三分之二即可;敬酒选择在主菜之后,甜菜之前,而且要高举酒杯,注视对方以示敬意,有时也会说一些祝酒词,但不存在 “以干为敬”的现象,也从不劝酒。

酒德方面 酒德是指酒行为的道德,人们饮酒的多少没有限制,关键在于酒后神志清醒,行为正常。因此,“不及乱”便成为人们判断酒德的标准。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酒史虽长,饮酒之风虽普遍,但是酗酒之害很严重。究其原因,则要归功于我国自古就大力提倡的“酒礼”与“酒德”。由此可见,饮之有度已成为 酒德的核心内容。比较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我们发现,虽然中西方在酒文化上各有特色,但是人们对酒的喜爱是相同的。从物质角度看,酒在人类的交往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从文化角度看,酒象征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为各民族的文化盛宴添加了一道不可多得的佳肴。可以说,酒为人与人之间,乃至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搭起了一座桥梁。

篇三:中西方葡萄酒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中西方葡萄酒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学 生:杨姗

工学院08工程管理一班 学号:200840613110

关键词:葡萄酒 中西差别

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7000多年前的小亚细亚里海和黑海之间及其南岸地区可能最早开始栽种葡萄,而古波斯(今伊朗)最早开始酿造葡萄酒。但这并不说明人葡萄酒是人类的发明。只要一串成熟的野生葡萄掉落在地面上,在短时间内便有可能成为葡萄酒。从这个角度讲,葡萄酒的诞生是大自然的杰作,葡萄酒的历史远比人类文明史要长。人类发现了这种神奇的饮料并开始有目的地栽培、驯化野生葡萄,酿造葡萄酒,并将这种技艺传播开去。公元前3世纪左右,海上开拓者将之带到希腊诸海岛,随即传人高卢(今法国);同时,罗马人也从希腊学到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的技术,罗马帝国进行殖民扩张将这种技术传遍了法国,西班牙,北非以及德国莱茵河流域地区。15世纪至16世纪,这种技术传入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朝鲜;19 世纪中叶,传入美国。现在,世界各地都有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

随着葡萄酒进入人类文明并与之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葡萄酒文化并得以广泛传播。这种葡萄酒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人类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宗教的兴起与发展,海内外殖民扩张,政治经济贸易往来,文化艺术的传播密不可分的。当我们尝试着去了解葡萄酒文化的时候,也必须先去了解人类文明入宗教,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

“葡萄美酒夜光杯” 唐代诗人王翰所作的中国人几乎耳熟能详的诗句是葡萄或葡萄酒这种舶来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结晶。在中国,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的技术的传入应归功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也。”后经过魏晋南北朝,唐宋元三朝发展,这种技术得到较好的发展,葡萄酒文化也逐渐形成发展,并到达一个顶峰。但当时只有极少的地区如凉州能栽培葡萄,加之交通并没有像现在那么发达,葡萄酒只能作为一种流传在王孙贵族以及部分文人之间的珍贵饮料,没能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没有成为大众饮料。因此,葡萄酒文化在古代中国的普及有很大的局限性。明清两代葡萄酒业没有得到更多的发展,直到1892年张弼士创建张裕葡萄酒厂,中国葡萄酒业开始工业化生产。然而大多数酒厂在长时间的内外战争中遭到严重的打击,逐渐衰落下去,纷纷倒闭。新中国成立之后,葡萄酒业得到政府的重视,才慢慢的再次发展起来,逐渐成为受欢迎的饮品。因此,中国葡萄酒业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还没来得及形成深入民心的浓厚的属于本土的葡萄酒文化,可以说存在着文化断层。

从广义上讲,葡萄酒文化包括几千年来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葡萄栽培管理技术、葡萄酒酿造技术,法律制度,酒俗酒礼,饮酒器皿以及文人墨客所创作的与葡萄酒相关的书画、诗文词句等,狭义上的葡萄酒文化则仅指葡萄酒品饮的礼节,风俗,逸闻等。中国本土的葡萄酒

文化并没有得到全面地发展,多数停留在简单的论述及文人们的饮酒逸事上,没有发展出如白酒类似的酒俗酒礼,没有让中国人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而西方国家在持续不断的探索中,葡萄酒文化得到了全面地发展。因此,中国人在饮用葡萄酒时,会受到西方葡萄酒文化的引导。另一方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葡萄酒的消费又会受到中国人固有观念和习惯的影响。

首先,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农耕文化,追求自给自足。这种封闭保守的农耕文化与西方提倡的开放,个人解放与自由的游牧或海洋文化是有着强烈的反差的。因此,表现在饮食文化上,中西方的酒文化也便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注重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搭配,而多数西方国家如法国,美国,英国饮食结构偏向动物性食品,肉,蛋,奶占较大的比例,高脂肪高蛋白,而饮用葡萄酒有助于消化,适量引用能预防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西方独特的饮食结构使西方国家更偏向于饮用葡萄酒。民以食为天,在中国,饮食在人们心目中已经远远超出了物质层面的享受,而被赋予了更多情感方面的意义,而且超越了其他一切物质的重要性。尽管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见面打招呼从“你吃了吗”逐渐转变成“你吃了啥”,这种问候方式的转变丝毫没有动摇饮食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恰恰更加说明其重要性。这种情感体验表现在餐桌上,中国人喝酒讲的是一种感情,“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只要有恰当的理由,中国人就会以此表达友好。这种本来不太合理和健康的方式却渐渐成为中国人默默遵循的规矩。不管你酒量如何,上了餐桌,你就得遵守这不成文的规矩。要不就会被视为对对方的不敬,“敬酒”不吃就得吃“罚酒”。酒成为一种表达感情的工具,至于酒本身味道是好是坏已经无关重要。相比之下,西方人则多为了喝酒而喝酒,更注重喝酒的过程,注重对酒本身的品尝和欣赏。在宴会上,敬酒一般选择在主菜吃完、甜菜未上之间,敬酒时将酒杯高举齐眼,注视对方,且最少要喝一口酒,以示敬意,喝多少酒则随个人喜好,轻松自在。

仅从餐桌礼仪上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西方人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享受葡萄酒的餐桌礼仪。如注重酒杯与葡萄酒种的搭配、葡萄酒种与菜肴的搭配;讲究在恰当的温度范围内饮用香槟酒,干红,干白等各种葡萄酒。另外,他们在斟酒,倒酒,品尝,菜肴的配搭各方面都有近乎严格的要求。这些可谓繁琐的餐桌礼仪显然还不能被中国人普遍接受。中国葡萄酒市场的真正兴起是在20世纪90年代,葡萄酒仅仅被作为一个新的酒种来推广,人们是出于猎奇心理和跟风心理来购买葡萄酒。由于缺乏对葡萄酒的欣赏与辨别能力,缺乏文化的支撑,缺乏有关的标准、监督和管理,葡萄酒市场几度跌宕起伏。随着真正了解葡萄酒的人数的增加,有了相对固定的消费群体,葡萄酒的消费才开始呈现稳定增加的趋势。目前,葡萄酒消费在中国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如葡萄酒的同质化、不讲究与饮食的搭配、价高质低等,这些都不利于葡萄酒文化的形成和传播。可喜的是,中国人在探索中国本土的葡萄酒文化的同时,也在逐渐吸收西方葡萄酒文化的精华,如进行博大精深的中国菜肴与葡萄酒搭配的探索,提倡用健康的方式饮酒等。相信随着葡萄酒在中国的普及,国人的葡萄酒消费心理和方式将越来越成熟,并逐渐形成具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文化。


中西方葡萄酒文化对比》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7872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