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三寸金莲的由来

三寸金莲的由来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0-24 11:29:24 | 移动端:三寸金莲的由来

篇一:三寸金莲的来历

三寸金莲的来历

小脚,又叫三寸金莲,俗称为裹小脚,是把女子的脚用布条扎裹起来,使其变得又小又尖的一种封建陋俗。这种经过紧密缠裹导致筋骨畸形的小脚竟被古人美化为“三寸金莲”面受到广泛赞美,乃至男子为这颤倒,女子为之痴迷。难以想象,如果中国女子没有缠足是不是会出现更多的武则天与太平公主?

中国女人缠足,到底始于何时?文献和传说都不为少。别的不讲,咱们骂人写文章又臭又长,称之为“王母娘娘的裹脚布”。传说王母娘娘可是黄帝时期人物,说那时已裹小脚,无疑有点“古已有之”的阿Q遗风。其实,据史家考证,中国缠足之俗,约始于五代末年“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李后主时代。早在盛唐之世,人们对妇女的“弓鞋”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时真想不明白,过去小脚女人走起路来已然是摇摇晃晃,弱不禁风了,还要嫌自己的一双小脚不够小,你一定会认为她这是“有病”。然而现在,我们不是一样看到身边的一些女孩子明明已是标准身材了,还要天天嚷着喊肥健身,这与古代迷恋小脚的女人是不是同一种心理呢?清代,妇女缠足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尤其在山西、河北、京津、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地最为流行。其中又尤以山西小脚为最,并有“从来小脚说山西” 之誉。山西小脚又以大同为第一。清朝统治者本来反对汉族女子缠足,康熙年间曾经诏禁之,违者拿其父母家长问罪。当时有某大员以“奏为臣妻先放大脚事”上疏,结果传为全国笑谈,可见缠足“魅力”之强大。最后闹得康熙皇帝在禁止缠足的禁令仅颁布了几年便自动撤销。不惟如此,旗人女子也开始东施效颦,直到乾隆皇帝屡次下旨严禁,才刹了些旗女缠的风气。格格们无可奈何,只得穿上底部类似金莲形状的木屐充充门面。眼见皇帝老儿拿汉人的缠足没办法,小脚狂们自是欣喜若狂,奔走相告,于是缠足之风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女子的小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崇拜。缠足之所以能够广泛兴盛而且历时弥久、蔓延极广,无疑是宋代以后从精神上到肉体上对女性禁锢的直接后果。小脚女人不仅迎合了封建统治者与士大夫视女性为玩物的低级趣味,满足了封建时代性变态男子所谓小脚“瘦欲无形.越看越生怜惜”的病态性意识与奇特审美观,而且还成为封建时代禁锢女人走向社会的一种压迫手段。宋代朱熹就曾热衷于在福建南部等地推广缠足,作为贯彻男女隔离、“授受不亲”、 “静处深闺”的“治女”策略。一经缠足,连走路都走不稳了,女人岂不就十分“老实”了?

女孩缠足一般从四五岁开始,用布条将脚裹紧,不使脚长大,到六七岁时已缠成型,不能再长大了。讲究的人家挑八月廿四日这一天给女儿裹小脚。这天照例要"煮糯米和赤豆作团,祀灶,谓之粘团。"据说食糯米能令胫骨柔软。缠足时先将脚拇趾以外的四趾屈于足底,用白棉布裹紧,等脚型固定后,穿上"尖头鞋",白天让两女仆扶着行走,以活动血液;夜里将裹脚布用线密缝,防止松脱。到了六七岁时,再把趾骨弯曲,用裹脚布捆牢密缝,以后日复一日地加紧束缚,使脚变形,要缠到"小瘦尖弯香软正"才算大功告成。经过多年残酷的缠裹,一双脚几乎从皮肤到肌肉、韧关节、骨骼都有巨大的变化。从外形看,皮肤白细柔软,脚心深陷;从底面看,基本上是一个三角形的架构,无法正常地以脚掌使力走路,同时也失去了跳跃、舞蹈的能力,只能"待字闺中"。而当时的男人们认为,女人缠了足后,就不能轻易地跨越庭院与别的男人交往了。俗语说:小脚一双,眼泪一缸。湖北有一首民歌叫"大脚十恨歌"。湖南华容的歌谣是:"裹脚呀裹脚,裹了脚,难过活,脚儿裹得小,做事不得了;脚儿裹得尖,走路只喊天,一走一蹩,只把男人做靠身砖。"可谓唱出了其中的滋味。

那简直不能叫作脚,十个趾头都扭曲并拢,形状模糊,蜷起如拳。裹脚布一层层放开,满目疮痍,不忍卒睹。而且听说,以前小姐的裹脚布难得打开,所以会有脚气,臭得很。那

么,被文人墨客恭维了若许朝代的三寸金莲美在哪里?据说是因为裹起脚后,女孩们走路的时候重心不稳,拂摇娇弱,更添柔美之姿,惹人怜爱,故而流行。本以为裹脚是民间腐儒的陋习怪癖,没什么源头的。没想到它的创始人竟是那个词赋清奇的亡国之君,歌舞天子李后主。据野史记载,李后主一日心血来潮,亲自为宠妃缠足,以丝帛绕成新月形,使宫女扶持绕花阶行走,步态摇摆,弱不胜衣。宫人以此为美,为了争宠,纷纷效仿。时人学之,遂流行于豪门大户间,成为一时风尚。只是晚唐虽亡,弓鞋却盛行,此风拂过宋明,一直延续到清朝,虽然民间仍然以脚小为贵,但是清宫统治者已经意识到这不是美而是弱,严禁宫中后妃缠足。近年电视剧古装风极盛,尤以清宫戏居多。有的戏中特写裙摆下三寸金莲,下蹬花盆底,行走时故作摇曳之态,此乃大谬不然。满人马上得天下,非常重视骑射,即使女子,也都会定期参与挽弓行猎,裹了脚,可怎样上马呢?又不见有三寸马靴。而花盆底与弓鞋也完全是两个概念。弓鞋一般为木底,底长三寸,缎面,面上绣花;花盆底鞋也是木底,却是底高三寸,呈花盆状。虽然都是三寸宫鞋,然而此三寸非彼三寸,宫鞋,也并不等于“弓鞋”。北宋末年的弓鞋,盛行用两种颜色的布料作鞋帮,针脚绵密,两色杂陈,有个名堂叫作“错到底”。幸亏没有一直错到底,解放后,女人终于扯下劳什子裹脚布,恢复天足了。不过如今女子的高跟鞋也不止高三寸,马虎点,也勉强可以称之为三寸金莲吧?适合三寸金莲的鞋,自然也十分特殊,有清代金莲、花盆底鞋、西北回族妇女穿用的"睡鞋"、东乡族"放足"绣花鞋、土族妇女绣花鞋、维吾尔族女子婚礼鞋、彝族勾尖绣花鞋等一系列微型鞋子。

三寸金莲在当时是盛行的,但是到了现在,它已经是一种历史,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地消失,但却不会被人遗忘。它使女性的生长发育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人们却盲目地崇拜它,并把它“发扬光大”。它的“受害者”现在大多已经八、九十岁了,一旦对她们说起三寸金莲,她们就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苦????

10班 杨

篇二:三寸金莲的由来

三寸金莲”的由来?

根据民间传说和历史记载,“三寸金莲”的起源有以下五种说法:

孔子时代(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就视小足为美女的标准之一。相传秦朝(公元前221年)始皇帝秦始皇选美女时,女子小足也被列为美女标准之一。当然,那时的小足一般当为天然纤足,并非缠过。但由此,小足在中国男子心目中成为评价女子的条件之一。(两千多年来,甚至在今天,仍有女子足长得娇小为美的思想观念。)此其一。

据《南史·齐东昏侯记》中记载,南齐东昏侯(公元498年-500年在位)命宫女用金箔剪成莲花贴在地上,然后令潘妃在上边走,一步一姿,干娇百媚,走过的路上就像开出了许多金莲,这就是所谓的“步步生莲花”了。后来,妇女便称女子纤足为“金莲”。继而,“金莲”又被引申为妇女缠足鞋。没有足够的史料证明当时已把“金莲”与女子之足联系在一起,但由于“步步生莲”这一现象的反复出现,就可能使宫廷中的妇女在语言中将“纤足”与“金莲”之间的距离缩短。而在花卉中也确有金莲这一花名,它同时也被称为“金水百合花”或“金百合花”。因此,女子缠足也被充满诗意地称作“金水百合花”或“金百合花”。此其二。

隋朝炀帝(公元604年—617年在位)是一个荒淫的皇帝。有一次,他想乘船游运河,但不用船夫,却要选一百名美女在运河两岸为他拉纤。有一位住在运河边上的铁匠的女儿吴月娘被选上了。为了表示反抗,吴月娘让父亲为她打了把三寸长、一寸宽的莲花办刀,十分小巧,别致和锋利。她用一块小布条把短刀紧紧裹在脚底下,同时把脚也尽量裹小,又按裹小的脚做了一双鞋。鞋底上刻了——朵莲花,走路时,一步会印出一朵莲花,十分漂亮。隋炀帝见了非常喜欢,又见吴月娘长得漂亮,便召她近身,想看看她的缠足。吴月娘等皇帝身边的侍臣离开后,便慢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莲花刀向隋炀帝刺去,隋炀帝一闪,手臂受伤。隋炀帝随即拔钊朝吴月娘砍去,吴月娘自知事已败露,便投河自尽厂。隋炀帝回宫后下了一道圣旨:“女子再美,裹足者不选。”但从此之后,民间女子为了怀念吴月娘,都纷纷裹起足来。这一说法在运河一带的民间广为流传,如同中国吃月饼纪念明代戚继光,吃粽子纪念战国屈原(公元前339年—公元前278年)一样,都有可能是一种的民间传统习俗。此其三。以上传说是根据民间老人口述整理的,并且已被编入《中国风俗语》一书中。

唐统一全国以后,国力鼎盛,政治、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人的思想开朗,追求创新,服饰融合了外域特点,产生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唐服。唐服讲究灵便与实用,减少禁律,属于中国服饰的开放时期。这一时期,妇女形成了着靴的风气。但从开元到天宝年间,唐玄宗(公元712年~756年在位)逐渐怠于政事,陶醉于歌舞升乎之中,744年(天宝3年)玄宗纳其子寿王妃杨太真为贵妃,宠爱无比,过着荒淫腐化的生活。752年(天宝十一年)又起用贵妃兄

杨国忠为宰相,彻底改变了太宗朝“任人唯贤”的政策,帝王宫廷,达宫贵人的骄奢淫逸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导致整个国家的风气走向畸形。此后,朝野女子从着靴穿裤又逐渐回复到秦汉的宽袖大袍,而杨贵妃则成为着尖头绣鞋的先导。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倒退,这是以着靴为标志的妇女解放走向以缠小足为标志的妇女悲剧的一个划时代倒退。文献记载杨贵妃生前和死时均穿缠足弓形底鞋。伊世珍在脚记》一文中写道;“杨贵妃在马嵬坡被唐明皇赐死时,有个女子拾得她的一双雀头鞋,薄檀木底,鞋仅长3,5寸。”徐用理在《杨妃妙舞图咏》一诗中也写道:“凌波步小弓三寸。”唐代诗人杜牧(公元803年~852年)的诗中也有“钿尺裁量减四分,纤纤玉笋裹轻云。”因此,唐朝(公618年~907年)也必定缠足。又曰:“今靱鞋为不缠足者所穿,缠足者以丝为鞋。”也当为一证。这一记载同时也表明,唐代的缠足鞋是以丝为面料的。此外,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1号、2号女俑均穿尖头鞋。故自居易诗有“小头鞋履窄衣裳”之句。此其四。

在中国,史学界一般公认“三寸金莲”起源于五代南唐(公元937年~975年)。履为礼服之足饰,据《逸雅》记载:“履礼也,饰足所以为礼也。”在唐以前各代仕女多穿用履前饰,有云头、如意等高头纹饰。自五代李后主令舞娘用帛缠足,使脚纤小弯曲如新月状及弓形,并在六尺高的金制莲花台跳舞,飘飘然若仙子凌波,缠足因此而得名为“金莲”。此后,宫内外女子皆仿效起来。并以缠足为美,为贵,为娇,为雅。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在《中国史纲要》一书中认为,中国妇女缠足从五代就开始了。此其五。

以上五种“三寸金莲”的起源说的最大分歧是起源时间。但它们最大的相同之处是都源于宫廷。这也是当时最高统冶阶层奢侈的象征。“三寸金莲”起源时,民间仍把缠足视为稀罕的事。但是,随着时代的更迁,“三寸金莲”必定会从皇宫里流传开去。前三种起源的依据是不充足的,但作为传说,也有存在的可能,但不能看做缠足的起源时间,至多只能认为是缠足起源的“准备”阶段。后两种起源说比较可信,但时间跨度(或称时间误差)竟有一百年以上。如果缠足的起源推前到唐朝晚期,这一提法似

乎更符合文献记载。而五代十国实际上也就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

但是,缠足开始时并非三寸,它大致经历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将已定型的成年女子的脚用布裹小一点。第二阶段是起源期的缠足,那时为五寸或四寸。第三阶段是缠足的兴盛时期宋朝(公元960年—1279年)至清朝(公元1644年—1911年),那时缠足仅为三寸,甚至二寸六分,或二寸四分。第四阶段是清朝 1911年灭亡后,缠足又从三寸逐渐变为四寸或五寸或更大。

关于“金莲”得名也可归纳为以下因素:

由于步步生(金箔)莲花的传说而得名。

由于宫女在金莲台上跳舞而得名。

由于缠足形似莲花,而中国又常有因物贵而在其前面加上“金”字的习俗,女口“金口”、“金睛”、“金言”等,因此,缠足完全有可能因其纤细娇美而获“金莲”之雅号。

另一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即古时后妃都喜欢在绣鞋上饰岔。即有三寸绣鞋,当然也会有三寸绣金或饰金鞋。再说,莲花中义以金莲为最贵,《辽史》一书中就写道:“道宗每岁赏金莲”,如此,以金莲形容女子纤足也许是最恰当的。

篇三:三寸金莲的由来

“三寸金莲”的由来

根据民间传说和历史记载,“三寸金莲”的起源有以下五种说法:

孔子时代(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就视小足为美女的标准之一。相传秦朝(公元前221年)始皇帝秦始皇选美女时,女子小足也被列为美女标准之一。当然,那时的小足一般当为天然纤足,并非缠过。但由此,小足在中国男子心目中成为评价女子的条件之一。(两千多年来,甚至在今天,仍有女子足长得娇小为美的思想观念。)此其一。

据《南史·齐东昏侯记》中记载,南齐东昏侯(公元498年-500年在位)命宫女用金箔剪成莲花贴在地上,然后令潘妃在上边走,一步一姿,干娇百媚,走过的路上就像开出了许多金莲,这就是所谓的“步步生莲花”了。后来,妇女便称女子纤足为“金莲”。继而,“金莲”又被引申为妇女缠足鞋。没有足够的史料证明当时已把“金莲”与女子之足联系在一起,但由于“步步生莲”这一现象的反复出现,就可能使宫廷中的妇女在语言中将“纤足”与“金莲”之间的距离缩短。而在花卉中也确有金莲这一花名,它同时也被称为“金水百合花”或“金百合花”。因此,女子缠足也被充满诗意地称作“金水百合花”或“金百合花”。此其二。

隋朝炀帝(公元604年—617年在位)是一个荒淫的皇帝。有一次,他想乘船游运河,但不用船夫,却要选一百名美女

在运河两岸为他拉纤。有一位住在运河边上的铁匠的女儿吴月娘被选上了。为了表示反抗,吴月娘让父亲为她打了把三寸长、一寸宽的莲花办刀,十分小巧,别致和锋利。她用一块小布条把短刀紧紧裹在脚底下,同时把脚也尽量裹小,又按裹小的脚做了一双鞋。鞋底上刻了——朵莲花,走路时,一步会印出一朵莲花,十分漂亮。隋炀帝见了非常喜欢,又见吴月娘长得漂亮,便召她近身,想看看她的缠足。吴月娘等皇帝身边的侍臣离开后,便慢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莲花刀向隋炀帝刺去,隋炀帝一闪,手臂受伤。隋炀帝随即拔钊朝吴月娘砍去,吴月娘自知事已败露,便投河自尽厂。隋炀帝回宫后下了一道圣旨:“女子再美,裹足者不选。”但从此之后,民间女子为了怀念吴月娘,都纷纷裹起足来。这一说法在运河一带的民间广为流传,如同中国吃月饼纪念明代戚继光,吃粽子纪念战国屈原(公元前339年—公元前278年)一样,都有可能是一种的民间传统习俗。此其三。以上传说是根据民间老人口述整理的,并且已被编入《中国风俗语》一书中。 唐统一全国以后,国力鼎盛,政治、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人的思想开朗,追求创新,服饰融合了外域特点,产生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唐服。唐服讲究灵便与实用,减少禁律,属于中国服饰的开放时期。这一时期,妇女形成了着靴的风气。但从开元到天宝年间,唐玄宗(公元712年~756年在位)逐渐怠于政事,陶醉于歌舞升乎之中,744年(天

宝3年)玄宗纳其子寿王妃杨太真为贵妃,宠爱无比,过着荒淫腐化的生活。752年(天宝十一年)又起用贵妃兄杨国忠为宰相,彻底改变了太宗朝“任人唯贤”的政策,帝王宫廷,达宫贵人的骄奢淫逸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导致整个国家的风气走向畸形。此后,朝野女子从着靴穿裤又逐渐回复到秦汉的宽袖大袍,而杨贵妃则成为着尖头绣鞋的先导。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倒退,这是以着靴为标志的妇女解放走向以缠小足为标志的妇女悲剧的一个划时代倒退。文献记载杨贵妃生前和死时均穿缠足弓形底鞋。伊世珍在脚记》一文中写道;“杨贵妃在马嵬坡被唐明皇赐死时,有个女子拾得她的一双雀头鞋,薄檀木底,鞋仅长3,5寸。”徐用理在《杨妃妙舞图咏》一诗中也写道:“凌波步小弓三寸。”唐代诗人杜牧(公元803年~852年)的诗中也有“钿尺裁量减四分,纤纤玉笋裹轻云。”因此,唐朝(公618年~907年)也必定缠足。又曰:“今靱鞋为不缠足者所穿,缠足者以丝为鞋。”也当为一证。这一记载同时也表明,唐代的缠足鞋是以丝为面料的。此外,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1号、2号女俑均穿尖头鞋。故自居易诗有“小头鞋履窄衣裳”之句。此其四。

在中国,史学界一般公认“三寸金莲”起源于五代南唐(公元937年~975年)。履为礼服之足饰,据《逸雅》记载:“履礼也,饰足所以为礼也。”在唐以前各代仕女多穿用履前饰,有云头、如意等高头纹饰。自五代李后主令舞娘用帛

缠足,使脚纤小弯曲如新月状及弓形,并在六尺高的金制莲花台跳舞,飘飘然若仙子凌波,缠足因此而得名为“金莲”。此后,宫内外女子皆仿效起来。并以缠足为美,为贵,为娇,为雅。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在《中国史纲要》一书中认为,中国妇女缠足从五代就开始了。此其五。

以上五种“三寸金莲”的起源说的最大分歧是起源时间。但它们最大的相同之处是都源于宫廷。这也是当时最高统冶阶层奢侈的象征。“三寸金莲”起源时,民间仍把缠足视为稀罕的事。但是,随着时代的更迁,“三寸金莲”必定会从皇宫里流传开去。前三种起源的依据是不充足的,但作为传说,也有存在的可能,但不能看做缠足的起源时间,至多只能认为是缠足起源的“准备”阶段。后两种起源说比较可信,但时间跨度(或称时间误差)竟有一百年以上。如果缠足的起源推前到唐朝晚期,这一提法似乎更符合文献记载。而五代十国实际上也就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

但是,缠足开始时并非三寸,它大致经历过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将已定型的成年女子的脚用布裹小一点。第二阶段是起源期的缠足,那时为五寸或四寸。第三阶段是缠足的兴盛时期宋朝(公元960年—1279年)至清朝(公元1644年—1911年),那时缠足仅为三寸,甚至二寸六分,或二寸四分。

第四阶段是清朝 1911年灭亡后,缠足又从三寸逐渐变为四

寸或五寸或更大。关于“金莲”得名也可归纳为以下因素:

由于步步生(金箔)莲花的传说而得名。由于宫女在金莲台上跳舞而得名。由于缠足形似莲花,而中国又常有因物贵而在其前面加上“金”字的习俗,女口“金口”、“金睛”、“金言”等,因此,缠足完全有可能因其纤细娇美而获“金莲”之雅号。另一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即古时后妃都喜欢在绣鞋上饰岔。即有三寸绣鞋,当然也会有三寸绣金或饰金鞋。再说,莲花中义以金莲为最贵,《辽史》一书中就写道:“道宗每岁赏金莲”,如此,以金莲形容女子纤足也许是最恰当的。


三寸金莲的由来》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7892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