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0-25 19:19:04 | 移动端: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篇一:《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详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 第二单元 第8课《路旁的橡树》

? 教材分析

《路旁的橡树》为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从教材编排来看,本课课文都是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主题而展开的。旨在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本课讲述的是与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有关的故事。在南北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本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却非常高尚,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另外,本文通过对一件寻常小事不寻常处理方式的描写,读者在读后内心受到震动和感染,自然而然地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对于中段的小学生,新课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与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阅读能力,具有独立识字和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来理解上下文的能力。本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开始发展抽象逻辑思维,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路旁的橡树》一文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自行理解,但要让学生从这件寻常小事上抽象体会出环保意识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具体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理解文本。

?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阅读,体会人们在保护橡树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难点:体会工程师和工人们在处理橡树与路时的心情。

? 课时分配

本文为略读课文,安排一个课时的教学时间。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情境图等

? 教学方法及手段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学应通过默读、朗读、对话等途径,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教法上,教师将采用“品读感悟法”、“情境创设法”等方法并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启发学生参与思考,自读自悟。

学法上,引导学生通过“读、思、问、议、悟”等方法理解文本,感悟出爱护周围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语文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重视启发式教学。本课的设计旨在更多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权,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探究,主动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从文中“修建公路”这件寻常小事中感受到人们高尚的心,更重要的是自然而然的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相信上节课的学习一定让大家影响深刻,小村庄的人为了眼前“不

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树木,结果?毁灭了家园。今天这节课我们讲的也是人和树的故事。(出示书本上的图片:一条公路在经过一个大树时弯成了马蹄形,人们绕道而行,保护了大树。)

师: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预设:一条公路在经过一个大树时弯成了马蹄形,人们绕道而行,保护了大树。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联系新知,同时做对比,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利用图片激发学生兴趣,使得教学内容顺利展开。

二、自主阅读

师: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就和这张图片有关,(板书课题)接下来,请同学自己轻声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开始。

预设:人们在修公路遇到了一棵大橡树,为了保护橡树,人们在橡树旁拐了马蹄形的弯儿。

师:人们遇到了一棵橡树,一棵怎样的橡树?

预设: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师:这里把橡树比作草原的哨兵,可以看出这棵橡树是高大的,就像是广阔草原上的哨兵一样,挺拔、坚毅、刚强。

师:工程师和筑路工人们在经过橡树的地方拐了个马蹄形的弯儿,对于他们的这一行为,文中是怎么评价的呢?

预设: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的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教学有自身的特点,这里不重点进行字词教学,让学生自读,感知文章大致内容。

三、讨论交流

师: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高尚指的就是道德品质高雅的人。那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高尚表现在哪里呢?让我们再一次默读这篇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面对这棵大橡树人们的反应是怎样的?又是怎样做的?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里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同时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提取信息和抓重点句子的能力。

句一: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师:工程师什么话都没说,如果你是工程师,看到这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你会怎么想?

预设:多么生机勃勃和富有美感的橡树啊!如果砍掉了该多可惜啊!可是筑路计划不能修改,该怎么办呢?

师:看得出工程师内心很矛盾,他也不忍心将这高大的橡树砍伐,工程师自己也不清楚该怎么办。此时,工人们也沉默不语。为什么?如果你是工人们你会怎么想?

预设:这棵橡树高大、挺拔,坚决不能砍,可是这必须得到工程师的同意,怎么办?还是等工程师考虑清楚以后作出安排吧!

师:工人们沉默不语是在等待工程师考虑清楚以后作出安排。工程师最后考虑的怎么样了?

句二: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师: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为什么工程师会叹气呢?

(生自由回答)

(小结):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说明工程师在内心深处经历了比较复杂的心理斗争;然后他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说明工程师在心里已经认可了要保护这棵橡树,但筑路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使公路绕过橡树,但这样一来,公路就不会像箭一样笔直了,这声叹息含蓄地传达出工程师为了保护橡树,在没有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而不得不作出的无奈的选择。

师:那为什么工人们也沉重的叹着气?

(生自由回答)

(小结):工人们在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之前,看到工程师在叹气,内心非常担心、沉重。

师:问题终究是要解决的!此时,工程师说了一句话:

预设: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师:是啊!造好一条公路并不简单,首先得经过勘测人员翻山越岭地查看地形地貌,接着技术人员按照勘测情况设计图纸,最后是工程师和工人们按照图纸进行施工。但是工人们也说了:

预设: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正如同学们说得那样,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同时橡树也不可以砍,最后,工程师和工人们是怎么做的?

句三: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师:事情完满解决了吗?

预设:完满解决了。不仅橡树得到了保护,筑路计划也能顺利进行。

师:这下子,不仅橡树得到了保护,筑路计划也能顺利进行了。现在,让我们带着感情将课文中的第4、5、6、7自然段来读一遍,要读出工程师的无奈以及工人们的坚定。几年后,这天公路终于完工了,想知道完工后的公路是怎样的吗? 句四:他笔直笔直的,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师:我们说,一条“宽阔、平坦、漂亮、笔直”的公路是最好不过了!一路直开,非常的快捷舒适!但这条公路是?

预设: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师:“只在一个地方”可以看出人们在设计这条公路上是?

预设:精心设计,用心良苦。

师:“只在一个地方”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这个“弯曲”可以和前面的哪个词做对比?

预设:笔直。

师:这两个词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看到:这条路笔直笔直的,就像箭似的,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设置的。坐车经过的人都怎么说的?

预设: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的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师: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坐车过往这里的人都会“不约而同”的称赞筑路的人们了吗?

(生自由回答)

篇二: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出示一幅缙云县城公路的照片:一棵古樟树在公路的中间,树四周有围栏,汽车通过时得绕道而行。)

朱老师每次回老家,都会路过这样一个地方(展示照片),看了这几张照片,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指名说)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关于人和树的故事,揭题,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

三、检查反馈

1、指名读词语。

平坦 马蹄形 延伸 楔子 赞叹 灌木林 粗壮 结实 挺拔

2、交流思考题。

(1) 交流第一个问题: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随机板书)

(2) 交流第二个问题: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

指名提问题。

四、再读课文

师引:读书贵在质疑。刚才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我们再读读课文就能解决,而有些问题得反复思考,大家一起努力才能解决。好,这堂课让我们主要围绕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来学习课文?

1、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作者怎样描写它?

2、重点交流: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

筑路人的高尚表现在哪里?人们是怎么做的?

(1)默读课文,在课文里找到相关的语句。

(2)讨论交流。

句一: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什么都在沉默,一句话也不说呢?他们究竟在想什么?

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

句二:“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什么都在叹气?

指导读。评价。

(过渡:正如同学们说得那样,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橡树也不可以砍,最后,工程师和工人们是怎么做的?让我们来读读5、6、7自然段)

(3)学习5、6、7自然段。

从“不可以”读出什么?从“也不可以”又读出什么?

理解“为什么说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要造好一条公路并不简单,首先得经过勘测人员翻山越岭地查看地形地貌,接着技术人员按照勘测情况设计图纸,最后是工程师和工人们按照图纸进行施工。)”

句四: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重点理解“笔直”与“弯曲”。作为公路来说,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体会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 用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词评价工程师和工人们吧。(板书:高尚)

五、课文小结

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这都是因为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只有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世界才会越来越美好。

六、作业练习

1、想像写话练习。

(1)橡树是那么 ,就像 。

(2)是那么 ,就像 。

(3)如果你坐车过往这里,也会赞叹:“ 。”

2、进入情境,广泛交流。

过往的人还会赞叹什么呢?

(赞叹筑路人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品质;赞叹他们美丽的心灵;赞叹他们善于思考,巧妙设计,为树让路……)

3、这么多人事先没有商量却见解高度一致,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不约而同)

4、激情朗读最后一段。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配乐)

板书设计: 工程师 修路

路旁的橡树

工人们 保树

高尚

篇三:路旁的橡树教案

8.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能正确朗读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悟出课文蕴含的道理。

2、情感态度: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工人高尚的心。

3、德育: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表现出的高尚的心。

【教学准备】

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师:我们在刚学过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那些乱砍滥伐的村民,最终被大自然惩罚的事,同学们还记得吗?可是在有的地方,人们却不是那样做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个关于树木的故事—《路旁的橡树》(板书题目)。

2、揭示课题:以“路旁的橡树”为题,点明了课文的内容与“路”和“橡树”有关。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认读下列词语。

橡树 延伸 挺拔 楔子

沥青 马蹄形 高尚

3、指名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思考讨论、深入理解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2、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 交流第一个问题:筑路工人为什么突然停下来?

⑵ 挺拔的橡树是什么样子的?(看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读第四至第七自然段。

⑴ 为什么工程师不说话,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⑵ 工程师最终想出解决方案了吗?你从哪看出来的?

4、读第八、九自然段。

⑴ “只在一个地方”指的是哪里?

⑵ 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⑶ 为什么人么赞叹筑路工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⑷ 现在,你们就是坐车路过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的橡树和这马蹄形的路,你有什么话要说?(先让学生练说,再指名说。)

5、总结:

① 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③ 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爱树护树,争当环保小卫士,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抄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抄写下面词词:

橡树 延伸 挺拔 楔子 沥青 马蹄形 高尚

五、板书设计

8、路旁的橡树

起因将修一条宽阔、平坦而笔直的公路 发现橡树 改变计划热爱自然高尚的心 保护橡树 结果一处弯曲却受到了人们的赞美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8037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