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把酒问月,诗歌鉴赏

把酒问月,诗歌鉴赏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0-25 19:26:02 | 移动端:把酒问月,诗歌鉴赏

篇一:君顾咨询整理古诗赏析之 《把酒问月》

君顾咨询整理古诗赏析之

《把酒问月》

使用请咨询淘宝君顾法律咨询

《把酒问月》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作品赏析

【注释】:

《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

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劈头一问,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问句先出,继而具体写其人神往的情态。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见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一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

倍有诗味。二句语序倒装,以一问摄起全篇,极富气势感。开篇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以下大抵两句换境换意,尽情咏月抒怀。

明月高高挂在天上,会使人生出“人攀明月不可得”的感慨;然而当你无意于追攀时,她许会万里相随,依依不舍。两句一冷一热,亦远亦近,若离若即,道是无情却有情。写出明月于人既可亲又神秘的奇妙感,人格化手法的运用维妙维肖。回文式句法颇具唱叹之致。紧接二句对月色作描绘:皎皎月轮如明镜飞升,下照宫阙,云翳(“绿烟”)散尽,清光焕发。以“飞镜”作譬,以“丹阙”陪衬俱好,而“绿烟灭尽”四字尤有点染之功。试想,一轮圆月初为云遮,然后揭开纱罩般露出娇面,该是何等光彩照人!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揽接。不意下文又以一问将月的形象推远:“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月出东海而消逝于西天,踪迹实难测知,偏能月月循环不已。“但见”宁知”的呼应足传诗人的惊奇,他从而浮想联翩,究及那难以稽考的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捣药,为的什么?碧海青天夜夜独处的嫦娥,该是多么寂寞?语中对神物、仙女深怀同情,其间流露出诗人自己孤苦的情怀。这面对宇宙的遐想又引起一番人生哲理探求,从而感慨系之。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迭。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故二句造语备极重复、错综、回环之美,且有互文之妙。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只如逝水,然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则亘古如斯。后二句在前二句基础上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前二句分说,后二句总括,

诗情哲理并茂,读来意味深长,回肠荡气。最后二句则结穴到及时行乐的主意上来。曹操诗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此处略用其字面,流露出同一种人生感喟。末句“月光长照金樽里”,形象鲜明独特。从无常求“常”,意味隽永。至此,诗情海阔天空地驰骋一番后,又回到诗人手持的酒杯上来,完成了一个美的巡礼,使读者从这一形象回旋中获得极深的诗意感受。

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于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虽然意绪多端,随兴挥洒,但潜气内转,脉络贯通,极回环错综之致、浑成自然之妙;加之四句转韵,平仄互换,抑扬顿挫,更觉一气呵成,有宫商之声,可谓音情理趣俱好,故“于古今为创调”(王夫之《唐诗评选》)。(周啸天)

篇二:把酒问月赏析

《把酒问月》赏析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

月,作为“三光”之一,历来诗人就对其钟爱备至,歌咏颇多,远远超出了日和星。诗歌咏月,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此后,汉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直至近现代,咏月诗更是大量涌现,林林总总,十分可观。本文避繁就简,取样分析,就李白的《把酒问月》略表卑见。 我国古代诗人里,李白是最喜欢月的。爱月、惜月、咏月,简直成了一种癖好。从童年时代起,就“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上白云端。”他一生写了许多咏月诗,仅名作就不下十篇。所以晚唐郑谷在《读李白集》说:“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分付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首,留给人间伴月明。”《把酒问月》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名篇,它可以说,是作者绝妙的自我塑像,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故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态溢于言表。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人间是一个极具魅力的宇宙之谜。“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劈头问,对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这与白居易“万里清辉不可思”迥然不同,白居易害怕“添愁益恨绕天涯”。问句先出,继而具体写神往的情态。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中可见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一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倍有诗味。二句语序倒装,以一问摄起全篇,极富气势感。开篇从手持酒杯仰天问月写起,以下两句换景换意,尽情咏月抒怀。后来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是从此诗化用而来。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洁的明月高高地挂在天上,会使人产生出“人攀明月不可得”的感慨。然而,当你无意追攀时,她许会万里相随,依依不舍。鲍泉的“苍苍随远色,漾漾逐漪涟”,是说船在江上行驶,明月千里来相随。这与诗句是何等的相似?月本无情之物,但它却能“与人相随”,具有人的灵性,这不是很可爱吗?诗句一热一冷,亦远亦近,若离若即,“道是无情却有情”,写出了明月于人既可亲又神秘的奇妙感,人格化手法运用得维妙维肖,回文式句法颇具唱叹之效。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晚清著名学者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成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人间词话》)。同样,诗也是如此,唐诗之所以不同凡响,独领风骚,也是因为有境界,亦即我们所说的诗的意境。本句写的不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静谧,也不是“云破月来花弄影”或“淡云来往月疏疏”的朦胧,而是“年年今夜,月华如炼,长是人千里”的皎洁。

月出如明镜飞升,下照朱色的宫阙,云翳散尽,清辉焕发。此时此刻,“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夜空朗静,一碧万里,纤尘不染,只有缕缕清辉流泻而出,无声无息,多么美妙,多么令人神往的良宵之夜!诗人以“飞镜”作譬,以”丹阙”陪衬,这都用得非常妙,而“绿烟灭尽”四字尤有点染之功。试想,一轮明月初为云遮,然后揭开纱罩般露出娇面,该是何等的光彩照人!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揽接。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诗人不经意地又以一问将月的形象推远。月出东海而消逝于西天,踪迹实难测知,偏偏月月循环不已。“但见”“宁知”的呼应足传诗人的惊奇,他从而浮想联翩,究及那难于矧考的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捣药,为的什么?碧海青天夜夜独处的嫦娥,该是多么的寂寞?语中对神物、仙女深怀同情,其间流露出诗人自己的孤苦情怀:自己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奔波,为的是什么,自己又得到了什么?是时,诗人仕途不顺,正遭唐玄宗的冷待,空负一身的大志无处施展,其内心的孤独是别人无法理解的。在此之前,诗人写了一首《月下独酌》,同样是写诗人在受冷遇后的月明之夜,孤独寂寞,只好对月独酌。

“今人不见古时月”至“共看明月皆如此”四句,由景物渲染而转向感慨的抒发,充满了浓烈的哲理情趣。“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和张若虚诗句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春江花月夜》),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探求和对宇宙奥秘的遐想。似此类者,古人也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生若朝露”,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都是在感叹宇宙的永恒,人

生的短暂。作为自然界的月,它是永远存在的,古往今来也只有一个,它总是由缺到圆,又由圆到缺,周而复始,年年如是,月月如是。而人却不同,不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都像流水一样在更迭、在消逝,这和刘希夷所说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何其相似乃尔!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就是这样运动、变化、发展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过去是如此,现在是如此,将来也是如此,永无究尽。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着“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着“古月仍旧照今人”。故二句造语备极重复、错踪、回环之美,且有互文之妙。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这两句在前两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明月长而人生短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前两句分说,后两句总括,诗情哲理并茂,读起来意味深长,回肠荡气。曹操诗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诗人这里略用其字面,流露出同一种人生感唱:行乐须及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形象鲜明独特,从无常到求常”,意味隽永。至此,诗人海阔天空地驰骋一番后,又回到诗人手持酒杯上来,完成了一个美妙的巡礼,使读

者从这一形象回旋中获得极深的诗意感受。

综观全篇,诗人采取屈原的《天问》形式,对月及其有关传说,发出一系列的询问,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求索精神。这里,诗人纵横捭合,由酒及月,由月及诗,空间与时间相互错落,现实与神话彼此穿插,在景物描写中不时地喷发出强烈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将人与月反复对照,并以优美的语言塑造出一个崇高、永恒、姣好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月亮形象,这就使开头一句“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发问不觉突兀,而是诗人热爱月亮的表现,反映了他对

宇宙奥秘的遐想与探索,于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的诗人自我。虽然本诗情绪多变,随兴挥洒,但潜气内转,脉络贯通,及回环错踪之致,浑成自然之妙;加之四句转韵,平仄互换,抑扬顿挫,更觉一气呵成,有宫商之声,可谓音清理趣俱好,故“于古今为创调”(王夫之《唐诗评选》)。

把酒问月

【标题】:把酒问月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言古体诗

【内容】: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含义:

明月万古如一,而人世间则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古往今来的无数人们,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对着空中同一个永恒的明月,或许都曾有过相似的感慨吧!今晚月华如练人却千里,小男也只是有感于明月长存而人生短暂,希望自己能够珍惜今生的点滴光阴,在瞬间把握永恒,如此而已。

赏析:

《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 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劈头一问,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问句先出,继而具体写其人神往的情态。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见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一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倍有诗味。二句语序倒装,以一问摄起全篇,极富气势感。开篇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以下大抵两句换境换意,尽情咏月抒怀。 明月高高挂在天上,会使人生出“人攀明月不可得”的感慨;然而当你无意于追攀时,也许会万里相随,依依不舍。两句一冷一热,亦远亦近,若离若即,道是无情却有情。写出明

月于人既可亲又神秘的奇妙感,人格化手法的运用惟妙惟肖。回文式句法颇具唱叹之致。紧接二句对月色作描绘:皎皎月轮如明镜飞升,下照宫阙,云翳(“绿烟”)散尽,清光焕发。以“飞镜”作譬,以“丹阙”陪衬俱好,而“绿烟灭尽”四字尤有点染之功。试想,一轮圆月初为云遮,然后揭开纱罩般露出娇面,该是何等光彩照人!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揽接。不意下文又以一问将月的形象推远:“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月出东海而消逝于西天,踪迹实难测知,偏能月月循环不已。“但见”宁知”的呼应足传诗人的惊奇,他从而浮想联翩,究及那难以稽考的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捣药,为的什么?碧海青天夜夜独处的嫦娥,该是多么寂寞?语中对神物、仙女深怀同情,其间流露出诗人自己孤苦的情怀。这面对宇宙的遐想又引起一番人生哲理探求,从而感慨系之。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迭。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故二句造语备极重复、错综、回环之美,且有互文之妙。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只如逝水,然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则亘古如斯。后二句在前二句基础上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前二句分说,后二句总括,诗情哲理并茂,读来意味深长,回肠荡气。最后二句则结穴到及时行乐的主意上来。曹操诗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此处略用其字面,流露出同一种人生感喟。末句“月光长照金樽里”,形象鲜明独特。从无常求“常”,意味隽永。至此,诗情海阔天空地驰骋一番后,又回到诗人手持的酒杯上来,完成了一个美的巡礼,使读者从这一形象回旋中获得极深的诗意感受。 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于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虽然意绪多端,随兴挥洒,但潜气内转,脉络贯通,极回环错综之致、浑成自然之妙;加之四句转韵,平仄互换,抑扬顿挫,更觉一气呵成,有宫商之声,可谓音情理趣俱好,故“于古今为创调”(王夫之《唐诗评选》)。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②。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③!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④?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⑤。

① 题下自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② 丹阙,朱红色的宫门。绿烟,指遮蔽月光的浓重的云雾。

③ 但见,只看到。宁知,怎知。没,隐没。

④ 白兔捣药,是古代的神话传说,西晋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嫦娥,传说中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羿

的仙药,成为仙人,奔入月中。见《淮南子·览冥训》。

⑤ 当歌对酒时,在唱歌饮酒的时候。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金樽,精美的酒具。

这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作的咏月抒怀诗。诗人以纵横恣肆的笔触,从多侧面、多层次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过海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叹,

篇三:把酒问月-李白

作品原文

把酒问月⑴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⑵,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⑶,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⑷,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⑸,月光长照金樽里。[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题下作者自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⑵丹阙:朱红色的宫殿。绿烟:指遮蔽月光的浓重的云雾。

⑶但见:只看到。宁知:怎知。没(mò):隐没。

⑷白兔捣药:神话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西晋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嫦娥:神话中的月中女神。传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偷吃了羿的仙药,成为仙人,奔入月中。见《淮南子·览冥训》。

⑸当歌对酒时:在唱歌饮酒的时候。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金樽:精美的酒具。[2]

白话译文

青天上明月高悬起于何时?我现在停下酒杯且一问之。

人追攀明月永远不能做到,月亮行走却与人紧紧相随。

皎洁得如镜飞升照临宫阙,绿烟散尽发出清冷的光辉。

只能看见每晚从海上升起,谁能知道早晨在云间隐没。

月亮里白兔捣药自秋而春,嫦哦孤单地住着与谁为邻?

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之月,现在的月却曾经照过古人。

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

只希望对着酒杯放歌之时,月光能长久地照在金杯里。[2] [3]

创作背景

此诗作年难定。根据《把酒问月》题下自注,此诗是作者应友人之请而作的。有人认为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2]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

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劈头一问,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问句先出,继而具体写其人神往的情态。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见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一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倍有诗味。二句语序倒装,以一问摄起全篇,极富气势感。开篇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以下大抵两句换境换意,尽情咏月抒怀。

紧接二句“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意谓:明月高悬,欲攀不能,使人感到可望难即,莫测高远;可是不管夜间人们走到哪里,随时都得到月光的照拂,相与同行,如在身边,于是距离顿消。两句一冷一热,亦远亦近,若离若即,道是无情却有情。写出明月于人既可亲又神秘的奇妙感,人格化手法的运用维妙维肖。回文式句法颇具唱叹之致。再接下二句对月色作描绘:皎皎月轮如明镜飞升,下照宫阙,云翳(“绿烟”)散尽,清光焕发。以“飞镜”作譬,以“丹阙”陪衬俱好,而“绿烟灭尽”四字尤有点染之功。此处写出了一轮圆月初为云遮,然后揭开纱罩般露出娇面,那种光彩照人的美丽。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揽接。不意下文又以一问将月的形象推远:“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月出东海而消逝于西天,踪迹实难测知,偏能月月循环不已。“但见”“宁知”的呼应足传诗人的惊奇,他从而浮想联翩,究及那难以稽考的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捣药,为的是什么?碧海青天夜夜独处的嫦娥,该是多么寂寞?语中对神物、仙女深怀同情,其间流露出诗人自己孤苦的情怀。这面对宇宙的遐想又引起一番人生哲理探求,从而感慨系之。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迭。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故二句造语备极重复、错综、回环之美,且有互文之妙。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只如逝水,然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则亘古如斯。后二句在前二句基础上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前二句分说,后二句总括,诗情哲理并茂,读来意味深长,回肠荡气。最后二句则结穴到及时行乐的主意上来。曹操诗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此处略用其字面,流露出同一种人生感喟。末句“月光长照金樽里”,形象鲜明独特。从无常求”常“,意味隽永。至此,诗情海阔天空地驰骋一番后,又回到诗人手持的酒杯上来,完成了一个美的巡礼,使读者从这一形象回旋中获得极深的诗意感受。

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问》,下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4-5]

名家点评

明末清初学者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唐云:收敛豪气,信笔写成,取其雅淡可矣。谓胜《蜀道》诸作,则未敢许。


把酒问月,诗歌鉴赏》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8046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