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法国红酒文化

法国红酒文化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0-26 13:39:18 | 移动端:法国红酒文化

篇一:法国红酒文化赏析

浅谈法国红酒文化

李娈琼

(南京邮电大学 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 南京 210023) 摘要:法国的葡萄酒文化是伴随着法国的历史与文明成长和发展起来的。葡萄酒文化已渗透进法国人的宗教、政治、文化、艺术及生活的各个层面,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大国,法国葡萄酒文化也影响着全世界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情趣。了解法国葡萄酒文化将有助于我们对法国文化的整体认识。本文从葡萄酒的发展历史及现状、产区、品种及等级的划分、酒文化对人们生活及国家的影响剖析了酒文化的内涵,简述了法国酒文化。

关键词:法国,酒文化,影响

1. 法国红酒的历史 法国的葡萄酒历史十分悠久,可追溯至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腊人来到了法国马赛地区,并带来了葡萄树和葡萄栽培技术。公元前51年,凯撒征服了高卢地区,正式地葡萄树栽培便在此展开。随着葡萄种植区域不断向北扩展,公元3世纪,Bordeaux和Burgundy开始为供不应求的葡萄酒市场酿制葡萄酒。公元6世纪,随着教会的兴起,葡萄酒的需求量急增,加之富豪对高品质葡萄酒的需求,加快了法国葡萄酒业发展的脚步。中世纪时,葡萄酒已发展成为法国主要的出口货物。[1]

1855年,世界万国博览会在巴黎举行。当时的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命令波尔多商会将波尔多产区的葡萄酒进行等级评定,这张波尔多葡萄酒等级表流传至今,波尔多五大顶级酒庄(Chateau Lafite-Rothshild、Chateau Margaux、Chateau Latour、Chateau Haut Brion、Chateau Monton-Rothshild)也由此闻名世界。

时过境迁,许多法国波尔多红酒庄园的风貌已大有改观,庄园主历经了数次变更,酿造方法也与先前有了不同,但这个分级法的原则至今仍被人们遵循,并推广到法国乃至世界。古老的葡萄酒行会对波尔多来说,同样值得一提。这是一个由社会名流和葡萄酒专业人士组成的非盈利性协会,他们身着古色古香的红顶

红袍,系着白色披肩,举行庄严盛大的仪式,隆重纪念与葡萄酒相关的节气和活动。行会世代相传,延续至今。

2. 法国红酒现状

葡萄酒文化是深植于每个法国人心中的,在法国人的餐桌文化中葡萄 酒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如何喝葡萄酒是很有讲究的。一般在法国人的正餐中 先要喝开胃酒。而在吃主菜的时候喝红葡萄酒来撘配红肉类食物,白葡萄 酒撘配白肉类食物。之后一般还有餐后酒。 法国葡萄酒文化中的又一特色就是它独特的酒庄文化。在法国著名的11 个葡萄酒产区内拥有8万家左右的葡萄酒庄园。这些酒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 化。在著名的波尔多产区,葡萄酒酿造的整个过程都是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庄 园里完成的,这里盛产的红酒享誉世界。 法国葡萄酒闻名世界的另一原因在于法国人对其品质的追求。法国把葡萄酒按其质量层次从高到低划分为四个等级。同时在法国,为确保葡萄酒 的品质,国家针对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制订了严格的监管制度。如此,国 家的有力监管加之法国人对品质的追求,使法国的葡萄酒跻身于世界顶级葡 萄酒的行列。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法国人在品尝着自己美酒的同时也进 一步把葡萄酒推向世界。著名的米其林指南就为中国的旅行者推出了第一部 中文版法国葡萄酒指南———《法国葡萄酒之旅》,来吸引更多的热爱葡萄酒的中国旅行者。[2]

3.法国红酒产区 法国11个主要葡萄酒法定产区是:阿尔萨斯、波尔多和阿基坦、薄若莱、勃艮第、香槟-阿登、干邑市、南部-比利牛斯,雅文邑及西南葡萄产区、普罗旺斯蔚蓝海岸、东比利牛斯-鲁西永、罗纳河谷和卢瓦尔河谷。[3]其中又有三大产区代表了法国红酒的经典,分别为:勃根地第地区、波尔多地区、香槟区。

3.1勃根地第地区

该区约有一千八百处酒园,该区由南至北依序可再划分六个产区:莎布里、夜坡、邦内坡、莎隆内坡、马孔内、薄酒莱-----勃根地六区中最精华的一区乃夜坡与邦邦内坡所构成的黄金坡,前者以红酒着称,后者则以白酒为尊。该地区的沃恩·罗曼尼酒村中的罗曼尼·康帝酒园所酿产的罗曼尼·康帝位居红酒首席。

3.2波尔多地区

仅仅以法国波尔多地区一地而言,酒园(堡)已超过九千多座的。该地区的五大产酒区有:梅铎、柏美洛、圣特美隆、格拉芙、苏岱。

梅铎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区,仅生产红酒。梅铎又可细分为四个小酒区,由北至南依序为圣特夫塔夫、波仪亚克、圣朱利安与玛哥。其中波仪亚克区内的三大名酒木桐·罗吉德堡、拉费堡、拉图堡,犹如三颗钻石使得波仪亚克简直变成波尔多地区的代表了。

柏美洛该区产地约只占波尔多的百分之三左右,真是物以稀为贵。如果红酒巨钻是罗曼尼·康帝,至于抢占第二宝座荣耀的应当属于法国波尔多的柏美洛地区的代表作彼德绿堡。

圣特美隆这也是一个名园辈出的产区,在上个世纪中叶以前,本地区的酒品质普遍不佳,甚至有车夫之酒的讥讽!名列A等的只有两家:欧颂堡与白马堡。

格拉芙地区的欧·布利昂堡与拉图堡、拉费堡玛哥堡、木桐·罗吉德堡、欧·布利昂堡共享波尔多官方评鉴的一等顶级酒,也是波尔多地区的五大酒庄。

3.3香槟区

香槟区是世界上最出名的葡萄汽酒产区,也是葡萄汽酒的原创产区。香槟酒是以它的原产地法国香槟的地名命名的。

4.法国红酒的品种及等级划分

4.1法国葡萄酒的品种划分

葡萄酒是以用新鲜葡萄果实或果汁,经完全或部分酒精发酵酿制而成的饮料。依据酿造方法可大致分为:平静葡萄酒、气泡葡萄酒、蒸馏葡萄酒。

4.1.1平静葡萄酒

20℃时,不起泡的葡萄酒,它包括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

4.1.1.1红葡萄酒

采摘后连同葡萄皮一起压榨酿造,酒红色来自葡萄皮的颜色。通常,红葡萄酒是用红葡萄和紫葡萄酿造的。

4.1.1.2白葡萄酒

酿造时只用葡萄汁,而不要葡萄皮,通常由白葡萄或绿葡萄酿造。通常所讲的葡萄酒一般就是指平静葡萄酒。

4.1.2气泡葡萄酒

采用二次发酵工艺酿制的葡萄酒 我们通常所讲的香槟酒就属于此类。由于原产地命名的原因,只有法国香槟产区内生产的气泡葡萄酒才能命名为"香槟酒",其他的起泡葡萄酒不能称香槟酒,只能叫气泡葡萄酒。

4.1.3蒸馏葡萄酒

采用蒸馏酒工艺酿制的葡萄酒。通常所讲的干邑 XO就属于此类。

4.2法国葡萄酒的等级划分

4.2.1AOC:法定产区葡萄酒

原产地名称监制葡萄酒(AOC)是法国葡萄酒中的极品,政府对这类酒的出品有严格的法规进行控制,这些法规涉及生产、葡萄品种、最低酒精含量、单位面积最高产量、葡萄栽培方法、酿酒方法,有时甚至包括储藏和陈酿条件等,“原产地名称监制葡萄酒”只有在符合了该酒的特定标准以后,才有资格冠以“地名监制”的美称,否则无权使用“地名监制”。AOC在法文意思为“原产地控制命名”。原产地地区的葡萄品种、种植数量、酿造过程、酒精含量等都要得到专家认证。只能用原产地种植的葡萄酿制,绝对不可和别地葡萄汁勾兑。AOC产量大约占法国葡萄酒总产量的35%。酒瓶标签标示为 Appellation+产区名

+Controlee。其实在AOC等级酒中也分有高低等级,产区越小,酒质越好。

4.2.2VDQS:优良地区餐酒

特酿葡萄酒(VDQS)它的生产必须经过:“国家原产地地名协会”的严格控制和管理,其生产条件包括:生产地区、使用的葡萄品种、最低酒精含量、单位面积最高产量、葡萄栽培方法、酿酒方法等,在顺利通过官方委员会进行的品尝试验之前,这类酒不能从地方企业联合会取得VDQS标签。 ——是普通地区餐酒向AOC级别过渡所必须经历的级别。如果在VDQS时期酒质表现良好,则会升级为AOC。 其产量只占法国葡萄酒总产量的2%。 酒瓶标签标示为 Appellation+产区名+QualiteSuperieure。

4.2.3VIN DE PAYS:地区餐酒

当地产葡萄酒(VINS DE PAYS)又称乡土葡萄酒,该类酒只能用经认可的葡萄品种进行酿制,且葡萄品种必须是酒标上所使用地名的当地产品。日常餐酒中最好的酒被升级为地区餐酒,地区餐酒的标签上可以标明产区,可以用标明产区内的葡萄汁勾兑,但仅限于该产区内的葡萄。其产量约占法国葡萄酒总产量的15%,酒瓶标签标示为 Vin de Pays + 产区名。法国绝大部分的地区餐酒产自南部地中海沿岸。

4.2.4VIN DE TABLE:日常餐酒 也是佐餐葡萄酒(VINS DE TABLE)是除当地产葡萄酒外的佐餐酒,酒精度一般在8.5%-15%之间,他们可以是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葡萄酒的混合品。

法国葡萄酒无论是佐餐葡萄酒还是AOC葡萄酒,开始生产直到被消费,都受到全方位的严格控制,控制内容涉及到生产、批发商、销售和消费等内容。是最低档的法国葡萄酒,作日常饮用,可以由不同地区的葡萄汁勾兑而成,如果葡萄汁限于法国各产区,可称法国日常餐酒。但不得用欧共体外国家的葡萄汁,其产量约占法国葡萄酒酒总产量的38%,酒瓶标签标示为 Vin de Table。

5.法国红酒对生活的影响 5.1酒与宗教

葡萄和酒的象征意义在宗教上随处可见。耶稣创造的有关酒的第一个奇迹是在佳娜的婚礼上,他把水变成了美酒。耶稣说:“我是真正的葡萄,我的父亲是种植葡萄的农民。”对耶稣的门徒来说,酒是上帝之子的鲜血。在圣体圣事等仪式上,葡萄和酒受到了教士们的普遍青睐。在中世纪的艺术画中,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被表现得像一串压榨机下的葡萄。直到18世纪,人们还认为喝下去的酒会在体内变成血液。在疫病流行时,所有的人都会喝酒避邪。

酒会使人陶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醉酒在民间是神圣的。但基督教反对醉酒,因为“欢乐之源的酒会像毒蛇一样咬人”。在古希腊,除了音乐家和舞蹈家,其余人不得参加宴会饮酒。古罗马男子嗅妻子之口以探其是否偷偷喝酒,如若闻到酒味则会将其处死。无神论与人文主义改变了宗教的严格戒律。哲学家柏拉图和蒙田都曾提倡有节制地饮酒。在文艺复兴时期,诗人赞美美酒带来的创造力。在这一时期的文艺作品中,帝王和王子常以善饮的形象出现。

5.2酒与艺术

篇二:法国葡萄酒文化详解及各区酒庄介绍

这是一篇完全解析法国葡萄酒文化及各区酒庄历史的文章,

献给所有热爱葡萄酒的朋友

法国葡萄酒

(附1:葡萄酒字典)

(附2:法国各区酒庄详解)

1855年,世界万国博览会在巴黎举行。当时的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命令波尔多商会将波尔多产区的葡萄酒进行等级评定,这张波尔多葡萄酒等级表流传至今,波尔多五大顶级酒庄(Chateau Lafite-Rothshild、Chateau Margaux、Chateau Latour、Chateau Haut Brion、Chateau Monton-Rothshild)也由此闻名世界。

时过境迁,许多法国波尔多红酒庄园的风貌已大有改观,庄园主历经了数次变更,酿造方法也与先前有了不同,但这个分级法的原则至今仍被人们遵循,并推广到法国乃至世界。古老的葡萄酒行会对波尔多来说,同样值得一提。

这是一个由社会名流和葡萄酒专业人士组成的非盈利性协会,他们身着古色古香的红顶红袍,系着白色披肩,举行庄严盛大的仪式,隆重纪念与葡萄酒相关的节气和活动。行会世代相传,延续至今。

波尔多是法国最大的AOC葡萄酒产区。同样是波尔多AOC等级的红葡萄酒,在分级上还大有不同,通常是酒标上标称的产区越小,葡萄酒的质量越高,所以酒庄(Margaret Red)的酒最为名贵。在波尔多纵横十万公顷的葡萄园上,遍布大小酒庄8000多个,出产的葡萄酒各具风格,纵是一街之隔,风味亦截然不同,这也是波尔多红酒令人着迷的原因之一。

酒城波尔多有句名言:酒是酿造师的孩子。意思是说,有了优秀的酿造师,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酒。

波尔多玛格丽红红酒的高贵源于它漫长而细致的酿造方式:葡萄汁在发酵过程中,浸皮的时间控制着红酒清澈动人的颜色及酒中丹宁的含量;发酵完成后,需要将沉于发酵槽底的酒渣抽取出来,这是一段缓慢而耐心的过程;接下来是选出品质最好的酒,同时将不同品种的葡萄酒以完美的比例结合。

这样不但可以提升酒的品质,还可以保留下不同品种葡萄的风味,而且能结合出更为独特美妙的口味。经过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葡萄酒从橡木桶中装瓶封盖。此时的红葡萄酒依然具有生命力,它们透过软木塞缓缓地呼吸,继续发生着奇妙的变化,渐渐达到成熟。因此,波尔多红酒大多适宜长期保存,上佳的美酒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成熟。

自从古代英勇无畏的水手把葡萄树枝从尼罗河的山谷和克里特岛带到希腊、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再由此传入法国之后,葡萄的种植和酿酒技术在这块六边形的国土上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改良、提升和发扬光大。葡萄酒文化不仅表现了法兰西民族对精致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法国文明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

法国波尔多五大顶级酒庄(排名不分先后)

1.【拉图庄园Chateau Latour】

2.【穆桐庄园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

3.【玛歌庄园Chateau Margaux】

4.【奥比安庄园 Chateau Haut Brion】

5.【拉菲庄园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1.拉图酒庄(Chateau Latour)简史

【情况简介】

产地:法国波尔多普尔勒 ( PAUILLAC )

级别:1855年及1973年评级“一级庄园”

表面积:160.5英亩葡萄品种:75%赤霞珠,20%梅洛,4%佛朗,1%小伟度

平均树龄:40年

种植密度:每公顷10000株葡萄树

平均产量:每公顷4500公升

年产量:175,000瓶

窖藏:

储存在橡木桶17个月。灌瓶前经澄清过程,没有过滤,成熟期20-50年。因为庄园中有一个历史悠的塔,拉图庄园即以“塔”命名,法文中的Latour意指“塔”。在不少酷爱波尔多葡萄酒的酒客心目中,拉图庄园酒是“葡萄酒中的王者”。

拉图庄园酒的风格雄浑刚劲、余味悠长,有一部分原本喜欢饮用烈酒的酒客,因为健康的原因转而饮用酒精度较低的葡萄酒,拉图成为他们最佳的选择。正如一位著名的英国品酒家所言:若说拉菲是男高音,那拉图便是男低音;若拉菲是一首抒情诗,拉图则为一篇史诗。拉图庄园葡萄酒最大的特点是其质量的致性(consistency),也就是说无论是好年不审劣年,拉图的品质都能维持。

拉图酒庄是以一个位于吉伦(Gironde)河口的堡垒为名的城堡,这个由英国人在15世纪盖的堡垒,当初是为防止海盗而建的。由于地处战略要冲,中世纪以来即成为征战要地,英法百年战争时,此地就是两军必争之所,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英法仍在争夺对于拉图堡的“主权”,但这次所争的是酒园了。

拉图酒庄在14世纪的文献中已被提到,但不是作为酒园。在16世纪已开垦为葡萄园,1670年法国路易十四的一位私人秘书戴.夏凡尼(De Chavannes)买下了本堡。1677年因婚姻关系,本园移到戴.克劳塞(De Clausel)家族手中。到了1695年,玛丽.特丽丝.克劳塞(Marie Therese De Clausel)嫁给购买拉菲堡的西谷家族杰克公爵之子亚历山大公爵,将拉图堡作为嫁妆,于是拉图堡成为西谷家族的产业。

随着西谷家族的中落,“葡萄酒王子”尼古拉逝世后,拉图堡和拉菲堡由大女儿及其儿子亚历山大伯爵继承。后来伯爵再将本园交给3为妻妹,拉图堡正式和拉菲堡分家。此后,本园分由3家所有。

法国大革命爆发时,拉图堡仍有1/4属于西谷家族的卡巴纳伯爵(Cabanar de Segur)。但伯爵流亡海外,革命政(蟹)府便将这1/4的产权拍卖了。几经转手,这1/4的股份在1841年以150万法郎落入伯梦(Beaumont)家族手中。伯梦家族也是当年拥有本园股份的三大家族之一,于是至此拥有了多数的股份。为避免重蹈西谷家族的覆辙,伯梦家族依法成立了一个法人,拉图堡不至于因继承而被瓜分,也使得拉图堡100多年来能在三大家族——郭帝伏龙(Cortivron)、弗乐(Flers)及最大股的伯梦的掌管中维持全貌。

1963年,伯梦及郭帝伏龙为了不愿每年将巨额红利分给68位股东,便将拉图堡79%的股份卖给英国的波森与哈维两个集团(Pearson and Harveys of Bristol),金额为270万美元。消息传来,举国为之哗然,不少法国人视其为卖国行径。

26年后的1989年3月,已成为哈维集团东主的里昂联合集团(Alliance Lyonnais)以近2亿美元的天价把在英国波森集团手中的股份购回。1993年6月,法国百货业巨子春天(Printemps)百货公司的老板皮诺(Francois Pinault)又以较低的7.2亿法郎购下拉图堡的主控权。

当1989年里昂联合集团购买拉图酒庄时,每公顷单价为1400万法郎,换算至每株葡萄树即值1800法郎,堪称全球身价最高的酒园。拉图堡种植的葡萄以赤霞珠为主(80%),掺杂少许的梅乐与品丽珠(各10%)。每公顷植1万株,可以算是“密集型种植”(柏图斯酒庄每公顷约6500株,拉菲堡为8500株),但园中多为30-40岁的老株,葡萄质佳量少,故每公顷的收成反而较其他酒园少,不会超过5000升。葡萄在采收时亦经过严格筛选。

葡萄汁在发酵时,一般酒厂是在木桶中进行,唯拉图堡在梅多克地区首开风气之先,引进不锈钢材料酒槽。1963年,虽然由英国公司购得拉图堡,但英国人完全听从“内行领导”,将酒厂委由酿酒大师加德尔(Jean Paul Gardere)全权处理。加德尔不负所托,一连串的改革使得拉图堡更焕发出脱胎换骨的生机。

加德尔的更新计划之一是引进这种可控制温度、控制发酵进度且可容纳达1.4万升的不锈钢槽,此举一度引起业界的质疑,但结果证明,加德尔的做法是正确的。现代化的发酵方式比起传统方式要减少一半的时间(7-10天),也改善了拉图堡酒的高度涩感与必须放置至少10年方可入口的问题,在不锈钢槽内完成发酵程序后,又会泵回全新木桶中醇化20个月至两年不等。由于拉图堡在年份不好时会更加强筛选葡萄的工作,所以在较差年份的拉图堡仍能保持相当好的品质,这种功夫堪与柏图斯酒庄相比,也是拉菲堡特别是穆桐酒庄所不及之处。

加德尔第二个重要的决定是酿造副牌酒,这支可以算是所有副牌酒中品质最佳的“拉图之堡垒”(Les Forts de Latour),少部分是由未达拉图堡水准的正牌所淘汰的(一般只有60%可以列入一等,不好的年份如1974年只有25%),大部分是由酒园的另两块小园地(共14公顷)所产的葡萄来酿造的,1966年首次酿造,1972年正式上市。

“堡垒”虽非“正规部队”,但是酿造过程可一点也不马虎,故其口感必须待醇化数年后才能成熟(也就是耐藏的本领,一点也不让老大哥专美于前)。名品酒家帕克认为“堡垒”是所有副牌酒中最优的,足可列入第四等顶级。不过,由于穆桐酒庄的副牌酒上市所挟的巨大声势与优秀品质,“堡垒”恐怕更要兢兢业业,更上一层楼不可了。1990年,本园更推出三等酒,本酒标签只有一个堡垒图像,名称只有一个简单的“波仪亚克”(Pauillac),另在标签下行以小字体表明是在拉图堡装瓶。味道平平,市价约20美元。

一般而言,拉图堡比穆桐酒庄、拉菲酒庄与玛歌酒庄需要更长的醇化期,至少需要10-15年方可以度过“青涩期”。成熟后的拉图堡有极丰富的层次感,丰满而细腻。英国著名的品酒家休.约翰逊曾形容拉菲堡与拉图堡的个性:若说拉菲堡是男高音,那拉图堡便是男低音;若拉菲堡是一首抒情诗,拉图堡则为一篇史诗;若拉菲堡是一曲婉约的轮旋舞,那拉图堡必是人声鼎沸的游行。这两种著名的酒是否有一阴一阳或一刚一

柔的个性,就有待朋友们自己去体会了。

2.穆桐酒庄(Chateau Mouton)简史

【情况简介】

产地:法国波尔多普尔勒(PAUILLAC)

级别: 1973年评级(第一级庄园)

表面积:192.7英亩葡萄品种: 77%赤霞珠,11%梅洛,10%佛朗,2%小伟度

平均树龄:45年

种植密度:每公顷8500株葡萄树

平均产量:每公顷4000-5000公升

年产量: 300,000瓶

窖藏:

储存在橡木桶19-22个月。灌瓶前经澄清过程,没有过滤,成熟期为15-20年。穆桐庄园与拉菲庄园同属于罗富齐家族所有,穆桐(Mouton)法文原意是指“羊”,这是因为庄园所在地以前是最适合放羊的山坡,所以称之为“羊庄)。

穆桐庄园直至1973年才破格升为一级庄园,其拥有者极有生意头脑,穆桐正酒每年都会邀请一位世界著名的艺术家,为其设计当年的酒标,由于酒标极具艺术性,所以不论酒本身好坏,瓶子已经具有收藏价值。

特别是1973年的酒瓶,当年邀请的是著名画家毕加索,而这一年也是穆桐庄园晋升为一级庄园的年份,因此具有特别的收藏价值。穆桐酒的几格比较另类,风格介于拉菲和拉图之间,特别是它的酒香十分独特,带有浓烈的莫加咖啡香味,喜欢咖啡有朋友会特别钟爱。

法国波尔多地区的五大葡萄酒产区内,梅多克是最重要的一区,仅生产红酒。梅多克区又可细分为4个小酒区,由北至南依序为圣达士蒂(St-Estephe)、庞马洛(Pauillac)、圣朱利安(St-Julien)与玛歌(Margaux)产区。这4个小酒区中名园星布,其中,名园最多的当属庞马洛产区。庞马洛产区内三大名酒:穆桐酒庄、拉菲酒庄、拉图酒庄,犹如三颗钻石,使得庞马洛简直变成波尔多地区的代表了。我们先说一下穆桐酒庄。

本园位于一个小丘陵上,这个叫“穆桐”的小山丘,以前可能很适合牧羊,否则不会以“绵羊”为地名。本园开园甚早,在15世纪已有记载,在15世纪中叶一度是英国亨利五世的幼弟格罗切斯特公爵韩非(Humphrey,Duke of Gloucester)的采邑,看来本园和英国人甚有缘。

1725年前,贵族戴布兰(Joseph de Brane)将原有园地妥为整理,遂名为“布兰.穆桐”(Brane-Mouton)。布兰的孙子,也是有“葡萄园的拿破仑”美誉的艾克托(Hector)男爵曾与邻居达美拉克(d’Armailhacq)将赤霞珠葡萄引进本园与梅多克地区,所以也是当地名气甚大的园主。1830年,艾克托以120万法郎的价格将本园转卖给巴黎的银行家杜雷(Isaac Thuret)。

不料几年后,根瘤蚜使得该葡萄园受到严重损失,收获量大减。因此,杜雷又于1853年减价(112.5万法郎)让售葡萄园给银行业巨子罗斯查尔德家族纳撒尼尔男爵(Baron Nathaniel de Rothschild),原称之为“布兰.穆桐”的园名亦改为“穆桐.罗斯查尔德”。当时面积约55公顷,年产量约15000箱,计17万瓶左右。

罗斯查尔德家族是犹太人,由于其姓“罗斯查尔德”(Rothschild)在英文或法文中并无特殊的意义,但依德文则为“红盾”,可知此家族为德裔。罗斯查尔德家族源自德国法兰克福,为银行世家。为了开拓海外银行业务,极富前瞻头脑的罗斯查尔德家族除留在德国外,另四房分赴英国伦敦、奥匈帝国维也纳、法国巴黎与意大利那不勒斯发展,以便能灵活运作。在伦敦的这一房在英国迅速发展,慷慨支付了英国威灵顿元帅的滑铁卢战役经费,遂获英王颁赠男爵爵位,也就是这支英国的罗斯查尔德家族购得了此园。

纳撒尼尔男爵购得穆桐堡后,其堂兄弟詹姆士(James)15年后(1868年)也购得拉菲酒庄,罗斯查尔德家族一下子就拥有了全法国重要的两个酒园。不过纳撒尼尔男爵买下穆桐酒庄后,并未能使之成为最顶尖的葡萄园。由于穆桐酒庄当时并没有像样的房间可供居住,所以男爵并未住在此。

男爵死于1870年,继承本园的詹姆士(和其堂叔同名)男爵也于37岁的盛年死于1881年,遂由其遗孀承接园产,并至1920年再传给儿子亨利。亨利是一个医生及艺术家,对酿酒以及管理葡萄园毫无兴趣,也不想离开艺术之都巴黎,于是把园子交给了次子菲利普男爵(Baron Philippe)。菲利普接掌后,本园开始有革命性的转变,也开启了本园多彩多姿的历史。

菲利普男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随家迁至南方的穆桐酒庄以避战祸。谁知穆桐酒庄的魅力深深迷住了菲利普幼小的心灵,也使得父亲亨利男爵决定将此园交给他管理。1922年10月22日菲利普入主名园时,年方20,即发愿将穆桐酒庄提升到与邻近的拉图酒庄、亲戚的拉菲堡一样的水平。因为在1855年官方的评鉴表中穆桐被列为“顶级”中的第二等,这对年轻的菲利普而言是个奇耻大辱。因此,他不愿重蹈祖辈将酒园托付他人经营的覆辙,而是亲身全心的投入。

菲利普获得次名园后,本园尚无水、电及电话,马路也只是泥泞道路,所谓的“穆桐酒庄”建于1880年,更是破旧不堪!菲利普必须一切从头开始!皇天不负苦心人,穆桐酒庄的品质因此立见改善。

穆桐酒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并未能像前次大战一般的侥幸躲过兵,而被德军占领。除房舍当做营房外,德国还派一名制酒官进驻指挥继续酿酒。犹太裔的菲利普男爵先是被撤销法国国籍,继而被维希政(蟹)府下狱,后来男爵逃离法国到了伦敦,加入自由法军继续抗战。

男爵夫人(Chambure)则不幸被捕,送到德国关入纳粹集中营,在战争前夕竟命丧于斯!大战结束后,男爵凯归,1942年由亡父处正式获得继承权,并且将兄弟姐妹处的股权全部购回,使自己成为本园唯一所有人,开始继续为穆桐酒庄“晋级”而努力。此后的两件大事足以反映穆桐酒庄的特色。

第一,将每年一成不变的酒瓶标签予以艺术化。1945年,为了庆祝战争胜利而在标签上绘一“V”后,穆桐酒庄每年均央请著名艺术家设计新标签。润笔之资是5箱(60瓶)不同年份且皆达到成熟期(至少10年)而随时可饮用的穆桐酒,等标签印好并贴上该年份出厂的酒瓶后再送5箱。许多著名画家都欣然应允,以共襄盛举。例如1958年的达利、1964年的亨利.摩尔(Hey Moore)、1969年的米罗、1970年的夏格尔(Chagall)以及1975年的安迪.渥侯(Andy Warhol)。但最重要的是毕加索辞世的1973年,由毕加索所绘的《酒神祭》(Bacchanal)脍炙人口。这幅毕加索在生前未允诺,而是在死后由其妻女让售给穆桐酒庄的佳作,正好作为穆桐酒庄“胜利”的表征。

当年的法国农业部长、后来担任法国总理、现任总统的希拉克(Jacques Chirac)终于颁布一个命令,将1855年官方所定的评鉴表中顶级的第一等酒由原有的四园(拉菲酒庄、拉图酒庄、奥比安酒庄、玛歌酒庄)增

篇三:法国葡萄酒历史与文化

【摘要】法国红葡萄酒被世人奉为世界葡萄酒的极品。它所以深受人们的爱戴,不仅仅在于它与香水、时装一样象征着法兰西浪漫情调,更重要的是它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法国的红酒文化伴是随着法国的历史与文明成长和发展起来的。红酒文化是法国优雅文化的典型代表,凝聚着法兰西历史,它已渗透进法国人的宗教、政治、文化、艺术及生活的各个层面,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大国,法国葡萄酒文化也影响着全世界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情趣。

【关键词】葡萄酒 法国 历史文化

法国曾有“浪漫的葡萄酒帝国”之称,法国的葡萄酒不仅名气大,对法国而言分量也重:每年84亿欧元的产值,其中50多亿欧元出口;提供30万个工作岗位。更重要的是,葡萄酒和香水、艾菲尔铁塔一样,是法国的“名片”。法国葡萄酒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它随着法国社会文明一起成长发展,可以说葡萄酒文化已渗透进法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在宗教、政治、文化、艺术等领域中都可以看见它的踪迹和影响。正如有句法国谚语则这么说:“打开一瓶法国葡萄酒,就像打开了一本书。”葡萄酒文化不仅表现了法兰西民族对精致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法国文明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18世纪末转内销的葡萄酒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酿造技术飞跃提高,已经可以酿造优质的葡萄酒了,同时开始逐步完善权威的酒庄评级系统。

一、 法国葡萄酒的的发展史

法国葡萄酒的名声可谓是居全球之冠,但是葡萄酒的起源之地却并不在法国。一般来说,葡萄酒的历史,与西班牙葡萄酒生产历史息息相关,起源于早期腓尼基入侵伊比利亚半岛。提起法国葡萄酒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当时,腓尼基人和凯尔特人首先将葡萄酒的种植及酿造工艺传入现在的法国南部马赛地区,使葡萄酒成为人们佐餐的奢侈品。在古罗马时期,帝国的军队在征服了欧洲大陆的同时也将葡萄酒的种植与酿造推广开来。公元1世纪,在罗马人的大力推动下,葡萄种植迅速地在法国地中海沿岸刮起一阵雄风,也使得饮酒成为一种时尚。葡萄种植与酿造技术先后进入罗纳河谷(Vallée du Rhrne)勃艮第 (Bourgogne)、波尔多(Bordeaux)、卢瓦尔河河谷(Vallée de la Loire)、香槟地区(Champagne)和 摩泽尔河谷(Vallée de la Moselle)地区,如今这些地区仍是法国著名的葡萄酒出产地。随着罗马帝国衰落,葡萄园也随之衰落。基督教的兴起带来了又一次葡萄酒酿造的发展。法国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及土壤使其成为葡萄酒的主要产地。在十八世纪之前法国的葡萄酒产业一直掌握在贵族及僧侣手中。

法国的葡萄种植业也几经兴衰。公元92年,罗马人为保护亚丁宁半岛的葡萄种植及酿酒业,逼迫高卢(今法国)人摧毁了大部分葡萄园,因此出现了第一次危机。公元280年,罗马皇帝下令恢复种植葡萄的自由,由此进入了法国葡萄种植与酿造的重要的发展时期。1441年,勃艮第公爵禁止良田种植

葡萄,葡萄种植和酿造再度陷入危机。1731年,路易十五国王取消了部分上述禁令;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葡萄种植获得自由,法国的葡萄种植及酿造也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十九世纪,随着铁路交通的发展,法国南部的葡萄酒业渐渐赶超北部。20世纪,法国出台了各种法规条例更加规范了葡萄酒的生产与等级,这些法令使的法国葡萄酒更加完美并得到世界的赞誉。

二、 酒庄文化与分级制度

“葡萄酒庄”(Chateau)一词就源于法国著名的葡萄酒之乡波尔多。法语“Chateau” 原意是指那些中世纪为防范外敌入侵而修建的带有塔楼和护城河的城堡,后来,在著名的波尔多、勃艮第等酿酒区,Chateau逐渐被赋予了特殊含义,指那些专营酿酒的庄园,意为“酒堡”和“酒庄”。

发展到今天,葡萄酒庄的意思就是指一个独立的葡萄酒生产单位,是葡萄栽培、葡萄酒酿造和销售的场所。它包括葡萄园、一流的酿酒师、过硬的酿酒技术、一流的酿酒设备、贮藏葡萄酒的橡木桶及酒窖等等。在大多数情况下,从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到灌装,每一个生产过程都应在葡萄酒庄园内完成。专业化的葡萄酒庄不仅需要庞大的资金,更需要良好的环境、精湛的技术以及厚重的文化底蕴。

葡萄酒庄象征着传统精致的工艺和高质量、高品味的产品。同一般的中低档葡萄酒相比,庄园葡萄酒的品质纯正优良。为了保证口味的纯正,庄园葡萄酒大多采用传统手工方式酿造,酒的价值高。有时候,如果某年的葡萄酒品质未能达标,顶级酒庄甚至不生产葡萄酒,这也是葡萄酒庄园保证其品质的最有力措施。

葡萄酒庄园还具有传播葡萄酒文化,普及葡萄酒知识的功能。在这里,葡萄种植和酿酒不仅是一个生产过程,还能让参观者直观而强烈地感受到葡萄酒的内涵。葡萄酒庄还有旅游、休闲的功能。葡萄酒庄代表的是一种高雅的文化品味,代表一种精致的工艺态度,代表一种无可挑剔的高质量,是葡萄酒中的贵族。

法国不仅是葡萄酒的消费大国,而且也是一个葡萄酒的生产大国。比我国海南岛面积还小一点的波尔多地区,就有9000多个酒庄。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早在上世纪30年代,法国的一些葡萄酒生产商,在农业部的支持下成立了著名的法国“全国葡萄酒原产区研究所”,为葡萄酒建立了等级系统。时至今日,该研究所将法国葡萄酒分为四级,即:

法定产区葡萄酒、优良地区葡萄酒、地区佐餐酒、日常佐餐酒。法定产区葡萄酒:法定产区葡萄酒,级别简称AOC,是法国葡萄酒最高的级别。原产地地区的葡萄品种、种植数量、酿造过程、酒精含量等都要得到专家认证。只能用原产地种植的葡萄酿制,绝对不可和其他地区的葡萄汁勾兑。法定产区葡萄酒的产量约占法国葡萄酒总产量的35%。

优良地区葡萄酒:优良地区葡萄酒,级别简称VDQS,是地区佐餐酒向法定产区葡萄酒过渡必须经过的级别。如果普通地区佐餐酒比优良地区葡萄酒的质量表现良好,可以升级为法定产区葡萄酒。优良

地区葡萄酒的产量只占法国葡萄酒总产量的2%。

地区佐餐酒:地区佐餐酒的法文是VindePays,是由日常佐餐酒中最好的酒升级而来的。地区佐餐酒的标签必须标明产区。地区佐餐酒可以用标明产区内的葡萄汁勾兑,但仅限于该产区内产的葡萄。地区佐餐酒的产量约占法国葡萄酒总产量的15%。法国绝大部分地区佐餐酒产自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

日常佐餐酒:日常佐餐酒的法文是VindeTable,也可译为普通佐餐酒,是最低档次的瓶装葡萄酒,作日常饮用。可以由不同地区的葡萄汁勾兑而成,如果葡萄汁限于法国各产区,可称法国日常佐餐酒。不得用欧盟以外国家的葡萄汁。日常佐餐酒的产量约占法国葡萄酒总产量的38%。

三、 法国红酒的气质与精神内在

法国红葡萄酒被世人奉为世界葡萄酒的极品。它所以深受人们的爱戴,不仅仅在于它与香水、时装一样象征着法兰西浪漫情调,更重要的是它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法国的红酒文化伴是随着法国的历史与文明成长和发展起来的。红酒文化是法国优雅文化的典型代表,凝聚着法兰西历史,它已渗透进法国人的宗教、政治、文化、艺术及生活的各个层面,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大国,法国葡萄酒文化也影响着全世界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情趣。

(一) 宗教赋予法国红酒的独特魅力

红酒是构建法兰西文化的功臣,曾几何,它总是身在古老的修道院地窖的橡木桶里静酿,在修炼它的酒性和酒品。《圣经》中521次提到红葡萄酒。根据《圣经》记载,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上把葡萄酒递给圣徒时说“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此后,基督教把红葡萄酒视为“圣血”,每次弥撒都要饮用。于是,种植葡萄并酿造酒浆,成了各地修道院一项重要的工作。法国很多地区著名的葡萄酒,都可以在中世纪的修道院里找到源头。在“地理大发现”的年代,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技术随着传教士不知疲倦的脚步播撒到世界各地。葡萄酒终于从拯救世界的圣血,化身为俗世的琼浆玉液。

葡萄酒一旦从神的世界走进世俗文化,马上被赋予种种美好的寓意。欧洲中世纪葡萄酒小贩使用的招牌上,都把葡萄酒作为增进人际友情的圣物来推销。当时的画家也喜欢在画布上表现手持葡萄串的爱神。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形象寓意“丰收与和平”在欧洲人的隐喻习惯中,葡萄酒代表着味觉,而当人们可以充分享受味觉快乐的时候,实际上就意味着和平。

(二) 法国红酒的现代文化内涵

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品种、严格的管理制度,让红酒文化在法兰西这片充满浪漫色彩的土地上蔓延开来,从葡萄的种植、葡萄酒的生产及贮藏、品酒、饮酒到酒器和配餐等等,学问之广博,不得不令人为之感叹。其实,一种东西喜欢人多了,便会渐渐烘托出一种氛围,进而形成一种文化。红酒也是如此,法兰西特有的浪漫柔情和红酒的浓郁热烈有着某种特殊的契合。

如今,法国人在推销自己的葡萄酒时,给人的感觉似乎不是在推销一种饮品,而是在推销一种高雅和浪漫的生活方式。围绕葡萄酒已形成一种有关高雅和浪漫的神话。葡萄酒就是葡萄酒,本来与高雅和浪漫沾不上边。但从十九世纪开始,法国人就成功地把法国生活方式塑造成了全球的标准。于是,属于这种生活方式的一切东西全都变得高雅和浪漫起来。例如蜗牛,原本是一种令人恶心的动物,一旦它进入法国大餐的菜谱,连最讲究的时髦女人都趋之若骛。因为法国葡萄酒已经不是一种饮品,而是一种有关高雅和浪漫的检验标准了。

总之,法国的酒文化十分发达,从葡萄的种植、酒的生产、储藏、品酒、饮酒到酒器和配餐等等,学问之深,不得不令人为之感叹。孔子说得好,“食不厌精”,在法国酒文化中得到充足体现。有时候甚至精到近乎神秘的程度。这种广博而神秘的酒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可以说我所不在。它所具有的魅力经久不衰,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自觉不自觉地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年新酒上市,都要召告全国,人们争相品尝,城乡各地弥漫着一股浓郁的酒情。

法国葡萄酒是法国优雅文化的表现,凝聚着法兰西的历史。作为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大国,法国葡萄酒文化也影响着全世界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情趣。可以这么说,了解法国葡萄酒文化将有助于我们对法国文化的整体认识。

参考文献

1. 王亚军 著,《莱茵散记》(Une promenade romantique entre les Vosages et la Forêt-Noire),

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3,

2. 李艳,牟德华。营销文化与葡萄酒的文化营销。酿酒,2007,(05)。

3. 李世隆。葡萄美酒是文化——德国葡萄酒文化巡礼。。中外文化交流,2008,(08)

4. 法国:葡萄酒文化的发祥地。国际市场,2011,(10)

5. 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3%95%E5%9B%BD%E8%91%A1%E8%90%84%E9%85%92


法国红酒文化》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8163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