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舞弊案例

舞弊案例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0-26 13:41:15 | 移动端:舞弊案例

篇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

【字体:大 中 小】【2013-4-15】 【作者/来源 审计处】 【阅读:

82

166 次】 【关 闭】

一、现金

(一) 常见的舞弊手段或陷阱

1.虚假现金陷阱

(1) 隐瞒巨额的银行贷款;

(2) 高现金与高负债并存。

“双高公司”坐拥大量现金并且资本开支不大,派息极低或者根本不派,但资产负债率却居高不下。

2.受限现金陷阱

(1)隐瞒定期存单质押事实;

(2)隐瞒保证金等货币资金受限事实;

(3)隐瞒外埠存款的真实用途。

3.现金流水陷阱

(1) 通过“倒贷”方式掩盖大股东占用资金或帮助关联方偿还贷款

1)大股东平时占用资金,期末通过倒贷方式偿还(即大股东贷款偿还上市公司欠款,上市公司过账之后立即替大股东偿还贷款),这样期末报表不体现大股东占用余额;

2) 关联方无力偿还期末到期贷款,由上市公司通过倒贷方式垫付,之后由各关联方及时偿还,这样期末报表不体现借款余额。

(2) 通过“封闭贷款”制造上市公司虚假现金流或隐瞒大股东占用资金

1)通过银行提供回购业务,即由A公司开出银行承兑汇票,该汇票经过质押贷出款项在银行内部封闭运行,款项的流程为A-B,B-C,C-D,D-A,并由A将汇票贴现归还贷款,同时支付贴现利息;

2)上市公司向A、B公司分别开具银行本票,A、B公司再将本票直接背书给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大股东用此款归还资金被占用的上市公司。

(3) 通过制造现金流避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虚增利润总额上市公司委托关联方A贷款,A再将款项汇给与上市公司形式上无关联关系的B,由B购买上市公司已存在减值的资产,待上市公司收妥款项后再归还关联方A。这样上市公司既达到避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目的,虚增利润,又回避了关联交易。

4.募集资金使用陷阱

将募股资金转移至账外买卖股票,为隐瞒事情真相,伪造或变造

银行对账单。

(二) 具体案例

案例一:

金花股份(600080)2005年10月14日公告,近期,公司在应上交所要求进行自查的过程中,发现存在控股股东金花投资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占用公司资金问题,合计60,200万元。

公告称,公司自2004年11月起,将28,500万元以存单质押的方式为金花投资及其关联公司提供全额银行承兑保证。该项业务已于2005年6月到期,金花投资及其关联公司未能如期归还,公司存款28,500万元已被银行扣除。

案例二:

审计署发布的2004年度16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质量检查结果中有一家公司被认定为虚增存款:2003年,天一科技(000908)为掩盖其利用募股资金和银行贷款1.94亿元,转移账外买卖股票的事实,与其当地的开户银行相互串通,通过伪造银行存款对账单方式,多计存款1.31亿元,少计贷款7,100万元,造成资产、负债均不实。该公司2004年年报对该事项作了调账。公司称:8月至10月份经国家审计署、证监会等部委审计调查发现公司上市以来存在财务状况披露不实的问题,公司经过严格自查,对历史遗留的问题及按照财务准则和有关政策的要求,将公司存在的包袱全部释放,对2003年以前财务进行追溯调整,2003年度调亏52,770,827.16元,2004年亏损65,079,303.99元。天一科技因两连亏带上*ST,此外在受深交所谴责的致歉公告中还称:存在账外事项未及时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其中包括截至2004年12月30日止,公司第一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余额为1.77亿元,截至2004年底,公司累计用账外资金投资股票金额为3,411万元等事项。这家公司假账迹象其实非常明显,就是2003年末现金余额奇高,2003年末公司总资产只有8.49亿元,但现金却有2.14亿元。

案例三:

2005年7月29日,金城股份(000820)发布公告称:2002年12月31日,集团公司占用本公司资金累计余额43,480万元。2003年度、2004年度和2005年1至5月份,本公司分别向集团公司提供资金6,389万元、5,744万元和1,980万元,其中提供非经营性资金5,688万元、3,290元和1,091万元。至2005年5月31日,集团公司占用本公司资金累计余额57,593万元(包含原经营性占用部分)。本公司实际向集团公司提供非经营性资金10,069万元。2003年、2004年和2005年1至5月份“倒贷”资金发生额合计分别为11.41亿元、10.51亿元和5.57亿元。每年年末,集团公司均通过“倒贷”方式偿还占用

资金,因此,本公司定期报告中未体现集团公司占用资金余额。2005年8月16日,金城股份发布2005年半年报,半年报的货币资金余额由期初的49,615万元降到1,744万元,附注称:本期期末余额减少主要原因是金城造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2004年末通过“倒贷”方式偿还股份公司的资金还原所致。而2005年第一季报披露还有51,082万元,想不到巨额的货币资金其实只是时点数,是“集团公司均通过‘倒贷’方式偿还占用资金”,也就是集团公司贷款偿还上市公司欠款,上市公司过账之后立即替母公司偿还贷款,这其中贷款资金怀疑是在银行封闭运行,金城股份涉嫌虚构巨额的银行存款。金城股份2004年底资产总额17.25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0%,却有近5亿元的银行存款,这种违背常识的背后被证实存在巨额的财务窟窿。

案例四:

2005年3月25日,西安达尔曼(600788)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被终止上市,达尔曼是沪深两市首只因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披露定期报告而被交易所实施终止上市的股票,老板许宗林携巨款举家出走爆出达尔曼巨额财务窟窿。该公司除了2003年度爆出亏损外,连两连亏都没经历就退市了。

事后,证监会指控达尔曼实施了重大财务造假及虚假陈述,包括2002年、2003年年报共计虚构销售收入40,621.66万元,虚增利润15,216.97万元,2003年年报虚增在建工程21,563.21万元以及重大信息未披露或未及时披露,主要包括巨额对外担保及诉讼事项。证监会同时对审计师提出两项指控:一是指控审计师未能揭示

4.27亿元大额定期存单质押情况,理由是中国人民银行《单位定期存单质押贷款管理规定》第二条规定,“单位定期存单只能为质押贷款的目的而开立和使用”。而相关审计人员在对4.27亿元定期存单审计时,未进一步实施必要审计程序,以揭示达尔曼以4.27亿元定期存单质押为其他单位贷款提供担保的重大事项。二是指控未能识别1.06亿元虚假钻石毛坯,理由是2002年12月,达尔曼从其关联单位西安达福工贸有限公司一次购入1.06亿元虚假钻石毛坯,数额巨大且未取得购货发票。审计师在对达尔曼该存货的审计过程中,虽然实施了存货盘点等相关的审计程序,但却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案例五:

莫高股份(600543):2004年上市,首募3亿元现金,2004年现金流量表显示经营性现金净流出17,976万元,而该公司2004年主营收入只有26,877万元;2005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净流入16,159万元,货币资金余额高达31,038万元,而其总资产也只有83,608万元。在货币资金备注中称:15,000万元是半年期定期存款。既是半年期定期存款,为何不列入“其它货币资金”,并将其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中剔除?更关键的是,在尚有2.45亿贷款还没有偿还的情况下,为何要存定期?当然,公司会争辩这是募集资金,要专款专用,可是为什么2004年会出现近1.8亿元的经营性现金净流出呢,难道就没有占用募集资金?当然,更关键是这笔资金除了存定期外,难道没有受其他限制,如质押等?

案例六:

西安民生(000564):该公司2005半年报披露货币资金还有2.9亿元,而据2004年报披露,该公司货币资金余额是2.96亿元,但附注称:截至2004年12月31日,本公司在第一大股东海航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下属子公司海航集团财务公司存有银行定期存款,金额为人民币1亿5千万元。本交易为关联交易。这其中曾有过重大关联交易风波:2004年8月14日,该公司披露的200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在上半年将1.9亿元存入海航集团财务公司,该事项并未按要求进行披露,目前公司董事会已经要求海航集团财务公司按期归还存款,但事实上海航并没有在年底之前归还这笔存款,2005年上半年货币资金已没有附注且关联交易也没有描述该笔存款,这说明海航已归还这笔贷款,可是现在换了花样,2005年4月,经西安民生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决定与北京科航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北京科航大厦联建协议》,共同投资联建北京科航大厦项目,该项目西安民生预计投资38,760万元,截至2005年6月30日,已支付项目投资款5,000万元人民币。2004年1.9亿元关联交易披露时,媒体以“西安民生的一则公告揭开海航资金链的冰山一角”,并提出三问:一问:资金紧张的海航集团2003年为什么拿出1.7亿元西进收购没有再融资资格的西安民生?二问:西安民生为何把1.9亿元巨资存入海航集团财务公司?三问:西安民生对如此重大的关联交易为什么既没有经过董事会审议,也没有按时披露?其实我们再加一个事实,2004年西安民生转让民航大酒店,获得股权转让款1.28亿元。海航花了1.7亿元买下西安民生却获得了1.9亿元的存款,现在西安民生又要为科航大厦投资38,760万元。

案例七:

2005年6月下旬的一天,在牡丹江市看守所里,ST圣方

(000620)的前任董事长杜焰生向记者讲述了大股东西安圣方通过银

篇二:内审案例之舞弊调查

我的职业生涯开始于某4大会计师事务所,从事了一些年的外审工作,也有1年多的海外交流工作经验,但毕竟老Pa(下级员工私下对合伙人的称呼)不是我的目标,自认也没有能力熬到那把椅子,于是进入了一家美国500强公司,DB,担任亚太区内审经理。说是经理,其实就是一干活的,上有领导,下无小兵。但现在想来,这些年“干活”的经历让我掌握了大量内审的实务工作经验,就是老外所说的 hands-on 经验。同时,我还要独立完成写报告(全英文),清Q (报告交给老板复核会有很多问题 “query”,要一一清除),组织子公司管理层和总部领导一起开会,跟踪审计发现事项 (“issue”)的解决?? 说实话这些年确实很忙,但回头看来还是相当充实的一段经历。相比于整日埋头于报告和开会的那些纯粹“经理”来说,我自认为这些年的内审实务经验让我的工作更扎实,也让我在和高管们的沟通中有了更多的底气。

其实你如果在企业呆久了,就会发现大多数的管理人员擅长的其实是“说”,而且是说条条框框的道理,真的让他们“做”,或者让他们说出细节和门道,他就开始支支吾吾模模糊糊了。作为内审,这个时候你就开始觉得脑子有点乱了,其实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这家伙开始胡诌了!这个时候你一般有两个选择:

1.重复刚才的问题,重点词汇做强调,让他给出明确的答案 —— 这个做法会给他一个下马威,当然有时候也会引起他的防范和反感,对接下来的工作不利,或者

2.就此打住,私下里找其他途径获取答案——这样做会给他留点面子,但增加审计时间,而且你从其他途径获取的答案如果形成issue,你还需要回到他这里来确认。否则写在报告里就会留下后患,这是后话了。

说岔了,言归正传。说起我从外审转入内审后不久,和比我年长几岁的另一个经理在上海闵行区的一家子公司作审计。这是一家工厂,负责生产产品卖给中外的关联方销售公司,年销售额$100 M (1亿美元)以上,其president也因为身为1 million club的一员,而且又是DB在中国的元老,而在整个集团享有较高的声望。审计过程中,我发现该公司在其他应收款(OR)科目某年底有240万元的余额。对外资企业来说,OR科目的余额一般比较固定,无非是一些押金/质保金,员工借款,待摊费用等。因此看到这笔不小的金额挂在年底我觉得有些奇怪,问财务总监,回答是年底清库存时有些不需要的原材料卖给第三方形成的余额。

一般来说,对于外审而言,看到这里也就可以了,毕竟人家有发票,又有合理解释,而且因为不是专项的样本测试,也不一定需要查3单对应(发票,订单,出库单)。而且这笔余额次年3月底就没有了,对外审来说通过期后事项也没发现有问题。

但对内审而言,这是一笔有点奇怪的交易,有几个显而易见的问题直接会冒出来:

1.把不需用的原材料卖给第三方在DB甚至大多数企业很少发生,尤其是这么大金额的一次性交易;

2.OR显示的客户名称不是该其企业的客户(还记得该企业产品都卖给关联方么?)

3.这样的交易发生在年底也比较奇怪,因为年底大家都忙着冲业绩,哪有时间来整理库存。况且DB对企业的存货余额有明确指标,存货太高会影响管理层业绩。

4.相关的支持性文件是否都齐备,包括出库单,年后收款单等。

于是找来财务总监,问出以下几个具体的问题,事后的进一步审计结果和财务总监的答案一并附上:

1.问:这家客户(A)是怎么找来的。

答:采购部门找来的。以前只从A这里买原材料,从来没有卖材料给A (采购部门找客户?)问:为什么要卖材料给A。这些材料当初是从A这里买的么?

答:我们自己不需要了,产品停止生产了。不是从A买来的。

问:你自己都不需要,A买过去干什么,何况他为什么同意按照你的库存价格购买,(A是不是脑子有病)

答:这个我就不清楚了

问:卖出去的存货清单有没有

答:我去找找看(过了两天弄了一份给我,但怎么看都像现编的,VAT发票上也没有明细)

问:为什么这些型号的材料年底的存货帐上还剩很多?既然不需要了,为什么不全部卖掉?

答:这些要问采购部 (采购部最后没有给出原因)

2.问:把12月份卖出去的发货单找来给我看

答:当时很着急,没有相对应的出库单

问:那么物流公司的运单或者运输记录拿来看

答:是A安排的物流公司,我们这里没有任何单据。

问:发货没有任何记录是不是内控有问题

答:是的,这是我们的疏忽,以后一定改正(财务总监觉得最后问题落在内控失误上,无关痛痒,想赶紧认罪就这么完了。岂料我的兴趣刚刚提起来)

3.问:3月份这笔余额为什么没有了,是收款么?

答:今年开始我们又收到了订单,开始逐步回购这些货物,3月份全部按原价回购了,应收应付相抵。

问:其间没有实际的款项结算?

答:确实没有。

问:把3月份回购时候的入库单拿来看

答:找不到了。

问:这些货物卖出买进有没有合同

答:有 ,连忙拿给我看(合同虽然简单,但没有明显漏洞,签字人是采购经理。 她哪里知道我要这份合同不光是为了了解买进卖出的合同依据,更是要拿到舞弊的罪证——因为整个故事到现在都是财务总监跟我“说”的,没有出库单,入库单,运单,销货/购货清单,就是说没有任何的纸面依据,万一他们到时候翻供,我这里就什么证据都没有了。但这份合同形成了最重要的证据,把整个卖出买进的过程说的一清二楚,签字盖章,再也赖不掉) 事后我有把一部分的相关问题问了一遍采购经理,得到了近似的答案。最后再问了President,他老人家竟然声称对整个事件不是很了解!

这里就可以交代背景了,该公司作为集团内的主要生产厂家,管理层最重要的业绩之一就是存货水平,年底的存货水平一定要降到指标以下,才能拿到这部分的奖金。我想大家应该多少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吧?

具体的审计工作到此为止,毕竟我们不是警察律师,不能再继续深挖。有些朋友可能会觉得不过瘾,因为这么多疑点还没有解开,也远未到水落石出的时候。但我想告诉你的是,这就是内审最特殊,也是最需要水平的一点:你怎么样把所有现象都挖出来,有条不紊的列在报告里,其中植入一条思路引导报告阅读者自己得出你想要的结论。报告之外,我们还通过其他途径与该公司President的美国老板取得联系,让他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另外,美国总公司的CFO也得知了此事,压下来让他们集团内部调查。最后的结果是:

1.该子集团的调查工作没有获得明确的结论,该President也没有供认造假,但他的年终奖只拿到一半,40万人民币;

2.该公司的财务总监(就是前面回答了很多问题的那位),3个月后离职了。我相信这件事情不是她主导,但因为她年轻也没有根基,做了替罪羊

我希望给各位分享的几点经验是:

1.与外审不同,内审更多的要看合规性(compliance),合理性

(reasonableness)。第二点需要一定的功力;

2.如果你发现了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并且得到一些证据支持,要尽力查下去。在这件事件中,我那位年长的同事曾经劝我别再多费力气了,他觉得只是一笔常规的交易。

3.内审不是警察,你不要希望弄清黑与白,你需要做的是把现象和证据按照合理的方法列示给管理层,让他们自己调查作出结论。你要相信,有些结果虽然你不一定知道,但有你的功劳。

4.作内审需要有热情,对内审缺乏热情,或者不喜好钻研的内审,更多的会把工作留于表面。

篇三:万福生科财务舞弊案例

湖南万福生科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现象愈演愈烈,从主板、中小板再到创业板,皆有发生,不仅给投资者造成了重大损失,也损害了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被称为创业板造假第一股,在上市不到一年即爆出造假丑闻,对投资者的打击之大可想而知。由于万福生科的为目前最新的例子,公司仍在停牌处理中,其在创业板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对该公司的财务舞弊现象试做解剖,以期能对防控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有所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万福生科 财务舞弊 内部控制

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是继绿大地之后,资本市场出现的又一家财务舞弊的上市公司,被称为创业板造假第一股,在上市不到一年即爆出造假丑闻,对投资者的打击巨大,作为创业板民企的代表,同时也是上市公司造假频发的农业股,现通过对该公司进行解剖来说明财务舞弊的相关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略陈管见。

一、万福生科背景情况

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系湖南省桃源县湘鲁万福有限责任公司,于2003年5月8日在桃源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成立时注册资本300万元,分别由龚永福和杨荣华以实物资产各出资15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杨荣华。公司注册地址为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陬市镇下街。2005年股东杨荣华、龚永福按原出资比例共同增加出资。此次增资后,桃源湘鲁万福注册资本增至人民币2,000万元,其中股东杨荣华、龚永福各出资人民币1,000万元。2006年公司更名为湖南湘鲁万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09年深圳市盛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及刘丽等七个自然人与该公司全体股东签订增资扩股协议,以人民币4,905.60万元现金增加该公司注册资本488.181万元,增加该公司资本公积4,417.419万元。增资完成后湘鲁万福注册资本由人民币2,000万元增至人民币2,488.181万元,资本公积增至人民币6,617.419万元,并采用整体变更方式设立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00万元,股份总数5,000万股。法定代表人变更为龚永福。公司注册地址变更为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陬市镇桂花路1号。2011年9月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17,000,000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元,在创业板上市,发行上市后注册资本变更为人民币

67,000,000.00元。公司属于食品制造行业。经营范围为生产、销售高麦芽糖浆、

麦芽糊精、淀粉、淀粉糖、糖果、饼干、豆奶粉;收购、仓储、销售粮食;加工、销售大米、饲料;生产销售稻壳活性炭、硅酸钠、油脂,畜牧养殖加工。公司的基本组织架构: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董事会是股东大会的执行机构,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监事会是公司的内部监督机构。公司下设行政部、证券部、审计部、财务部、人事部、物资部、生产部、质管部、营销部、研发部等10个部门。

表1 发行前后万福生科公司的股本结构

来源:万福生科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

二、万福生科财务舞弊情况简介

在湖南证监局一次日常巡检中,万福生科财务总监竟然拿出三套账来应对检查。地方证监局发现问题后迅速立案。目前虚增收入、利润的作案手法被查明,2013年5月10日中国证监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对公司涉嫌欺诈发行上市和上市后信息披露违规等事项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公司《招股说明书》中,2008年至2010年分别虚增销售收入约12,000万元、15,000万元、19,000万元,虚增营业利润约2,851万元、3,857万元、4,590万元;2011年年报和2012年半年报虚增销售收入28,000万元和16,500万元,虚增营业利润6,635万元和3,435万元。证监会宣布,万福生科处以30万元罚款,不触及终止上市条件,、涉嫌刑事犯罪的2名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

三、万福生科财务舞弊手法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一般手法主要有:利用收入成本费用的不合理确认与计量舞弊(虚列销售收入交易事项、改变会计截止期操纵收入、提前确认收入、把非营业资金转化为营业收入、通过收购兼并运作增加收入、利用投资收益等一次性所得规划利润、费用化与资本化支出的故意混淆、费用化与资本化支出的故意混淆、费用挂账等);、虚拟资产挂账(多计固定资产、少计提折旧、收益性支出列为资本性支出、利息资本化不当、固定资产虚增、多计存货价值等);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差错(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差错变更、利用资产减值准备、利用完工百分比法等);利用表外项目(不记录负债或者减少记录负债;转移表外负债等);利用关联关系进行财务舞弊(资金往来舞弊、费用分摊、利用经济业务舞弊、委托经营舞弊、转移利润等);其他方式调节(资产剥离、利用资产评估、掩饰交易或事实,对于重大事项隐瞒或不及时披露等)。万福生科舞弊的手法主要是以下几种:

(一)虚构交易、虚增原材料、销售收入、利润等

在万福生科的整个生产经营销售环节中,包括地区主业收入数据、前5大客户交易数据均为虚假及人为调整。

万福生科的销售构成中大米及糖浆排在第一、第二位。其中公司生产的“陬福牌”大米销售收入占到企业总销售收入的60%以上,主要的销售地在湖南和广东两地。其与前五名大客户(东莞市常平湘盈粮油经销部、佛山市南海亿德粮油贸易行、东莞市樟木头华源粮油经营部、佛山市南海区洪鲁粮油店和中山民生粮食有限公司)的交易及合同几为虚构。根据万福生科的公告,公司在2011年大米销售额就达到了1亿7800万元,在2012年中报中,大米的销售额超过8000万元,但在证监会调查后,企业把这个数据纠正为5300万元。但仍有不少疑云。又如,2012年上半年公司在湖北地区并无实际营收,但被调整成营收265.52万元。

排在公司第二位的糖浆销售,财报更正前后分别为达到1亿2226万元,2031万元,相差巨大。万福生科采购糖浆的主要客户之一为湖南省傻牛食品厂,2008年公司对傻牛食品厂的销售金额是1078万元,2011年上半年销售1100万元,且在2011年财报中曾披露过分别在6月4日、7月2日和9月1日与傻牛食品厂签订过三份糖浆供货合同。据万福生科2012年半年报显示,共向傻牛食品销售了1380万元糖浆。但根据调查了解傻牛食品厂所用糖浆的主要供货商并非万福生科。

(二)隐瞒关联交易

2012年上半年,佛山市南海亿德粮油贸易行成为万福生科的第二大客户,采购额为634万元。其实际控制人黄德义系龚永福妻子杨荣华的另一妹夫,公司

从未在任何公开信息中披露。不仅如此,其另一个身份还是公司大米在整个广东区域销售的总负责人,且万福生科与其交易亦存在虚假。

(三)操纵销售成本

企业根据真实的“投入产出比例”虚拟采购、生产和销售流程,炮制假购销合同、假入库单、假检验单、假生产通知单等”。由于农业行业上下游客户较为分散的特点,容易被真假混合,弄虚作假。据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万福生科动用了300余个个人账户造假,个人预计公司使用300名农户的账户虚拟了采购,伪造了销售成本,同时公司主要产品的毛利率都大大领先行业可比公司,也体现了其利润来源的水分。

(四)虚增资产

在2012年中报里,虚增的利润使得万福生科的在建工程开始膨胀。2012年中报显示,该公司的在建工程在没有项目转入固定资产的情况下,仅半年账面余额2011年末的8675万增加至1.8亿元,增加近亿元;预付账款账面余额从1.19亿元增加至1.46亿元,增加了近2632万元,同比增长449.44%。对此异常数据,上市公司解释称预付款中,9700万元是预付设备款,2300万元的原材料采购,但实际上预付款的大部分去向是万福生科的粮食经纪人。估计在公司的销售数字中,有不少是通过虚增销售收入和相应的现金流后,再虚假地投入到在建工程、预付账款中去。还原一下这个造假过程中的大致会计分录。第一步,将钱洗出来——借:在建工程、预付账款等科目,贷: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第二步,用真实的交易假装实现收入——借: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贷: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借: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存货科目。

四、万福生科财务舞弊的深层次原因

(一)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

由于龚永福和杨荣华为夫妻关系,从前文万福生科背景及表1中可知,万福生科属于民企中比较典型的夫妻型家族企业,增资扩股前公司的主要出资人为夫妻二人,到09年才引入了深圳市盛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及刘丽等七个自然人增资扩股并进行股份制改造。从公司发行前后公司的股本结构图中可见,无论是发行前后,夫妻二人并列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发行前,夫妻二人合计股权比例占了80.38%,而在公开发行后,合计股权比例为59.98%。其余股东持股很少,第二大股东盛桥投资持股发行前后占比仅为6.40%、

4.78%,第二至第十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发行前后为19.62%,14.65%,流通股股东也很分散。可见,这种“一股独大”的公司股权结构,使得夫妻二人对公司具有绝对控制权。为了达到上市条件,融资圈钱,夫妻二人有可能主动操纵所控股

的公司业绩,进而满足上市条件。

(二)管理者独断专行,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万福生科公司治理等内部控制在形式上比较完整,但董事长专横跋扈,独断专行,内部控制措施执行困难。公司的重大决策由董事长全权决定,上市之后既有运行机制纵难改变。上市前后公司董事长均兼任总经理职务,董事长作为实际控制人在董事会中拥有绝对的领导地位。高管中除了马海啸是来自第二大股东盛桥投资外,其余的与董事长有多年交情,而公司的原财务总监覃学军在公司创立之初便负责财务,与龚永福关系匪浅,如此一来财务总监就更易被控制了,经理与财务结合,虚构的业务及对财务信息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然后利用信息非对称性向投资者传递虚假的盈利信号,蒙蔽广大投资者及监管机构。

(三)监事会、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监督失效

《公司法》赋予了监事会内部监控职能,旨在公司内部、董事会之外设置一种制衡机制。但是,在万福生科监事会的3名成员构成中,有2名是03年开始就加入公司的监事,1名来自上海景坤投资管理公司外部监事张苏江,从监事的背景来看,职工监事监事会主席刘炎溪其业务、管理和法律知识有限,及有会计背景的监事王湛淅其工资、补贴等薪酬条件完全是由公司经营层决定,其监督必然受限,外部监事张苏江从其履历经验来看之前是做市场出生的,虽然有管理经验,但对财务知识估计略有欠缺,致使行使内部监督审计职能的监事会竟然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独立董事中有2名是自高等院校的专家型独董,1名(邹丽娟)来自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但正如上面所分析董事会及管理层都被控股股东控制,在“一股独大"的情况下,其独立董事的提名必然受到控股股东的操纵甚至包揽,这必然导致独立董事受制于控股股东,按控股股东的意愿行事,独立性很难体现。在中国的公司治理实践中,担任独立董事的专家学者履行监督和建议职能的能力,要弱于具有政治联系的董事或职业化的董事,万福生科的专家型独董比例为66.7%,其监督能力必然有限,而具有会计知识的邹丽娟亦称自己居住工作地远在长沙,在公司没有建立良好、有效的沟通机制的情况下,未能发现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重大遗漏和虚假陈述,没有尽到监督职责,在公司财务舞弊期间,公司独立董事对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没有提出任何疑义,独立董事基本上是形同虚设。

一般来说审计委员会通常由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和监事组成,而万福生科审计委员会由三名董事组成,独立董事邹丽娟任主任委员,董事杨荣华和独立董事单杨任委员,明显由控股股东杨荣华担任委员,在主任委员邹丽娟身处湖南,沟通不畅,监督不尽责的情况下,其效果根本无法发挥,甚至成为蒙蔽外部投资者及监管者的“摆设”。


舞弊案例》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8176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