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水资源的资料

水资源的资料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0-27 10:59:49 | 移动端:水资源的资料

篇一:水资源资料

国内现况

1.水资源的短缺

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极其不均匀。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500立方米,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所需1000立方米的临界值。北方许多大中城市因缺水造成工厂停产或限产,损失的年产值达1200亿元,南方一些城市也陆续出现水荒。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家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缺水量约为1000万吨/天左右。几百万人生活用水紧张。

我国水资源短缺情况较为严重,根据联合国2008年数据,我国拥有全世界21%的人口,但只占水资源总量的6%,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四分之一左右,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中国658个城市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缺水。

2.水资源污染

水利部统计, 2003 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 640 亿吨。其中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污染最为严重,地下水水质有恶化趋势。而全国农村中约有 6300 多万人饮用高氟水, 200 万人饮用高砷水, 3800 多万人饮用苦咸水, 1 . 9 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 3.地下水污染

图表

1::全国近六成监测点地下水质“差”

地下水水质一直备受人们关注。放眼全国,由于地下水分布广、水质好、储存量大,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地表水时空分布不均、动态变化大的不足,成为许多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不可缺少的重要供水水源。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13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全国在203个地市级行政区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行动,其中水质呈较差级的监测点2095个,占43.9%;水质呈极差级的监测点750个,占15.7%。“较差”与“差”,二者相加接近六成。

据统计,从2011年至2013年,水质较差和极差的监测点占总数的比例分别为55%、57.4%和59.6%。可见地下水水质逐年变差,但官方公报对于如此惊人的数字和逐渐恶劣的趋势还是十分“平静“:“总体来看,2013年,在全国有连续监测数据的水质监测点中,地下水水质综合变化趋势以稳定为主,呈变好趋势和变差趋势的监测点比例相当”。

2.全球范围的情况

1.水源短缺

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上来说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由于海水难以直接利用,因而我们所说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陆地上的淡水得以不断更新、补充,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

事实上,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总量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的2.53%,而且大部分是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的固体冰川。虽然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冰川的利用方法,但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还无法大规模利用。除此之外,地下水的淡水储量也很大,但绝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开采利用的也很少。人类目前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这些淡水储量只占全部淡水的0.3%,占全球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七,即全球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每年约有9 000立方千米。

地球上的水资源有97%被盐化,仅有3%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在这些淡水中又有2/3为冰川和积雪,1/3存在于含水层,潮湿的土壤和空气中.

就是这有限的淡水,分配又极不平衡.世界每年约有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中,而占世界总人口40%的80个国家却严重缺水.水源最丰富的地方是拉丁美洲和北美,而在非洲,亚洲,欧洲人均拥有的淡水资源就少得多.

中东是一个严重的缺水的地区.其主要的水源是约旦河.与该河相关的国家有约旦,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这些国家几乎没有其他可以代替的水源.因此,缺水问题极为严重.

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其次,地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而在这极少的淡水资源中,又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目前,全球80多个国家的约15亿人口面临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的3亿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30亿人口缺水,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达40多个。

2.水资源的污染 面对“滴水贵如油”的水资源,而人类对它的浪费和污染却是令人痛心的:据统计,全世界污水排放量已达到4000亿立方米,使

5.5万亿立方米水体受到污染,占全世界径流总量的14%以上。 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m3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m3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

第四届世界水论坛提供的联合国水资源世界评估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天约有数百万吨垃圾倒进河流、湖泊和小溪,每升废水会污染8L淡水;所有流经亚洲城市的河流均被污染;美国40%的水资源流域被加工食品废料、金属、肥料和杀虫剂污染;欧洲55条河流中仅有5条水质勉强能用。

水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危害。发展中国家约有10亿人喝不清洁水,每年约有2500多万人死于饮用不洁水,全世界平均每天5000名儿童死于饮用不洁水,约1.7亿人饮用被有机物污染的水,3亿城市居民面临水污染。在肝癌高发区流行病的调查表明,饮用藻茵类毒素污染的水是肝癌的主要原因。

世界各地水污染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人口密度、工业和农业发展的类型和数量以及所使用的三废处理系统的数量和效率。近年3月21日的世界水日,联合国发布的资料表明:目前全球有11亿人缺乏安全饮用水,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同水有关的疾病。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预计,今天世界上将有1200万人死于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如果人类改变目前的消费方式,到2025年全球将有50亿人生活在用水难以完全满足的地区,其中25亿人将面临用水短缺。由于人们饮用了被污染的水,这正是人得病,甚至传染的主要起因之一。据有关报道,发展中国家中估计有半数人,不是由于饮用被污染的水或食物直接受感染,就是由于带菌生物(带病煤)如水中孳生的蚊子间接感染,而罹患与水和食品关联的疾病。这些疾病中最普遍且对人类健康状况造成影响最大的疾病是腹泻病、疟疾、血吸虫病、登革热、肠内寄生虫感染和河盲病(盘尾丝虫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大约80%的类疾病是由质量低劣的饮用水造成的。

篇二:水资源的资料

1、 中国以平均每人每年拥有近2260立方米用水统计数字排在第128位。按正常需要和不

超采地下水,我国年缺水总量约为300~400亿立方米。每年农田受旱面积700~2000万公顷。

2、 水污染使水资源短缺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全国因污染不能饮用的地表水占监测水体的

40%,流经城市的河段78%失去饮用水源价值。即使在南方城市,因污染导致的缺水量也占这些城市总缺水量的60%以上。

3、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

4、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5、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33亿

6、”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流经中国一些人口稠密集地区的淮河去年也断流了90天。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

7、地球上97.5%的水是咸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灌溉,也很难在工业应用,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水少得可怜,仅有2.5%的淡水。而在淡水中,将近70%冻结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盖中,其余的大部分是土壤中的水分或是深层地下水,难以供人类开采使用。江河、湖泊、水库及浅层地下水等来源的水较易于开采供人类直接使用,但其数量不足世界淡水的1%,约占地球上全部水的0.007%。

篇三:水资源复习资料

水资源复习资料

一、水资源的概念及特点

1、广义:地球上水的总体,包括大气中的降水、河湖中的地表水、浅层和深层地下水、冰川、海水等。

2、狭义:指与生态系统保护和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的、而又逐年能够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3、水资源的两种转化途径:1)、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壤中流和地下径流并构成河川径流,通过水平方向排泄到区外;2)、以蒸发的形式通过垂直方向回归到大气中。

4、水资源的特点:流动性,可再生性,多用途性,公共性,利与害的两重性,有限性

二、水资源状况

1、我国东南地区、西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水汽充足,降水量丰富。

2、我国水资源特点的表现为:1)、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2)、空间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3)、时间分布不均匀,冬春少雨,夏秋多雨。

3、当今世界的水问题: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环境恶化。

4、我过面临的水问题: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3)、城市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5)、水资源开发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5、解决措施:1)、为水立法;2)、有偿使用或提高水价;3)、节约用水,整治污染;4)、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还湖;5)、控制人口数量。

三、水资源的形成及转化关系

1、水循环的定义: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下、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运输、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认识:大循环,小循环,自然水循环,社会水循环。

3、水资源的形成:蒸发(水分通过热能交换从固态火液态转换为气态的过程,是水分地球表面和水体进入大气的过程)→水汽运输(大气中的水汽由气流携带着从一个地区上空输送到另外一个地区的过程)→降水(水汽在大气中的微小周围进行凝结,形成雨滴,再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下渗(降落到地面的雨水从地表渗入土壤内的运动过程)→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壤中流之和)→形成水资源。

4、水循环的机理与特点:1)、水循环是永无止境的,全球总水量是不变的,服从质量守恒定律;2)、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是基本动力;3)、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的,但局部水循环却是开放的系统;4)、水循环赋予水体再生性;5)、水循环系统过程复杂,在人类活动的作用下,可能会导致水循环过程变化,从而影响到水资源的形成和特征变化。

5、水循环的作用和意义:1)、形成可再生水资源;2)、影响全球气候变化3)、形成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4)、为生态系统提供生命的支撑;5)、形成一切水文现象。

6、水资源利用:是指通过水资源开发为各类用户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可用水资源以及各个用户使用水额过程。

7、水资源利用包括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水力发电、生态用水等。

四、水资源学额基本理论

1、水平衡原理:是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流域),在任意的时间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差等于其蓄水量的变化。

2、自然—社会水循环系统:水资源系统的各要素(或环节)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一个要素(或环节)受其他要素(或环节)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他们之间又相互转化,不仅包括自然水循环,而且还包括社会水循环,构成了一个复杂的“自然—社会”水循环系统。

3、自然水循环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之间的相互转化。

4、社会水循环形成的水资源转化关系课归纳为:1)、地表水包括城市和灌区引用的水库蓄水、河川径流和外流域调水。引用的径流在渠道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发、渗漏转化为大气水,土壤水和地下水。2)、地下水来源于地表水和降水的入渗补给、区外(山前)侧渗补给,其消耗是:通过水蒸发补给非饱和带土壤水、通过侧渗以地下水的形式排入河道、通过抽水作为引用水水源、通过越层入渗补给深层地下水。3)、土壤水是“四水”转化的中心环节,来源于地表水的入渗和地下水的潜水蒸发补给。土壤水除少量补给地下水外,主要转化为大气水、消耗于蒸发。4)、大气水指降水与蒸散发的水量。城市和灌区的降水除少量渗补给地下水和排水外,多数直接被蒸发掉。蒸发总量是当地最终的水资源消耗量。

五、水资源量的组成

1、陆地上常见的的三种水体分别是: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

地表水 补给形式:大气降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

排泄形式:河川径流、水面蒸发、土壤入渗。

土壤水 补给形式:大气降水、地表水。

排泄形式:土壤蒸发、植物散发、(地下水【当土壤含水量超过田间持水量的情况下才下渗补给地下水】)

地下水 补给形式:大气降水、地表水。

排泄形式:地表水体、土壤水以蒸发或植物根系吸收后在散发。

2、地下水资源量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地表水补给以及人工补给。

六、水资源质量的评价

1、水资源质量的评价:根据评价目的、水体用途、水质特性,选用相关参数和相应的国家、行业或地方水质标准对水资源质量进行评价。

2、水资源质量评价的内容包括:河流泥沙分析、天然水化学特征分析、水资源污染状况评价

3、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的要求:1)、在评价区内,应根据河道地理特征、污染源源分布、水质监测站网,划分成不同河段(湖、库区)作为评价单元;2)、在评价大江、大河水资源质量时,应划分成中泓水域与岸边水域,分别进行评价;3)、应描述地表水资源质量的时空变化及地区分布特征;4)、在人口稠密、工业集中、污染物排放量大的水域,应进行水体污染负荷总量控制分析。

4、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价的要求:1)、选用的监测井(孔)应具有代表性;2)、应将地表水、地下水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地表水污染、纳污水体、污水灌溉和固体废弃物的堆放、填埋等对地下水资源质量的影响; 3)、应描述地下水资源质量的时空变化及地区分布特征。

5、评价步骤:水环境背景值调查(在未受人为污染影响的状况下,确定水体在自然发展过程中原有的化学组成)→污染源调查评价(确定水体的主要污染物质,从而确定水质监测及评价项目)→水质监测(制定水质监测方案,进行取样分析,获取进行水质评价必需的水质监测数据)→确定评价标注(水质标准是水质评价的准则和依据)→按照一定的数学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论

6、水质指标:是水体中所赋存的杂质成分,可用来衡量水体容纳或包含污染物多少。可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学指标。

7、物理指标:水温、色度、臭味、浊度、

8、化学指标:PH值、阳离子、阴离子、化学需氧量、生物化学需氧量、溶解氧、营养元素、重金属、非重金属无机物有毒物质

9、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大肠杆菌

1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11、《地下水质量标准》: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12、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定义是: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是水资源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和管理的基础性前期工作。

13、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目的:通过对评价区经济社会现状调查、供水与用水现状调查、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区域水资源综合评价,对全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以及对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带来的影响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为区域水资源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14、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15、水资源开发利用所造成的环境问题:1)、水体污染;2)、河道退化、断流,湖泊、库萎缩消亡;3)、次生盐碱化和沼泽化;4)、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海水入侵、咸水入侵;

5、沙漠化。

16针对水资源开发开发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开展以下评价工作:1、分析环境问题的性质及其成因;2、调查统计环境问题的形成过程、空间分布特征和已造成的正面和负面影响;3、分析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4、提出防治、改善措施。

17、水资源综合评价是在水资源数量、质量和开发利用现状评价以及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遵循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水资源永续利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状况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所作的综合评价。

18水资源综合评价的内容:⑴、评价区水资源条件综合分析;⑵、分区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程度分析;⑶、水资源供需趋势分析。

七、水资源的保护

1、水资源保护的定义:1)、是通过行政、法律、工程、经济等手段,保护水资源的质量和供应,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水流阻塞和水土流失,以尽可能的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2)、是为了防止因不恰当的开发利用水资源而造成水源污染或破坏水源,所采取的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综合措施,以及对水资源进行积极保护与科学管理的做法 。)

2、水污染物的来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退水

3、水污染的分类:1)、按属性分为: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2)、按分布状况分为:点源污染、雨源污染。3)、按受污染水体分为:河流污染、湖泊污染、水库污染、地下水污染。

4、水污染能使水体产生的危害有:物理性(指恶化感官性状,减弱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由热污染、放射性污染带来的列不良影响 )、化学性(指化学物质降低了水体自净能力,毒害动植物,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引起某些疾病和遗传变异,腐蚀工程设施等 )和生物性(主要指病源微生物随水传播,造成疾病蔓延 )。

5、水功能区划分:是根据水资源的自然条件、功能要求、开发利用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将水域按其主导功能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确定其质量标准,以满足水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的需求,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6、水功能区划分的目的:1)、确定重点保护水域和保护目标;2)、科学地计算水域的水环境容量;3)、排污口的优化分配和综合整治。

7、水功能区划分的指导思想:水功能区划分应结合流域或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根据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和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科学合理地开发和保护水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8、水功能区划分的基本原则:前瞻性原则;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原则;分级与分类相结合原则;水质与水量统一考虑原则;便于管理,实用可行原则。

9、水功能一级区划的划分:保护区;缓冲区;开发利用区;保留去;

10、水功能二级区划的划分: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排污控制区;

11、污染源调查的目的是:弄清水域中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排放方式、排放途径以及污染源的类型和位置,判断主要的污染物和主要的污染源,为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12、污染源分类:1)、工业污染源调查(污染物生产量及排放途径、污染处理工艺、污染危害调查、生产发展情况调查)2)、生活污染调查(城市居民人口调查、居民用水排水情况、城市污水和垃圾的处理和处置)3)、农业污染源调查(农药的使用、化肥的使用、农业废弃物、水土流失情况)

13、污染源调查方法分为:普查、详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14、污染物排放量的估算:统计报表法、现场调查法、排污系数法。

15、水资源保护主要包括水量和水质。1)、水量保护: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统筹规划;水源地的涵养和保护;科学合理的分配水资源;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等;保证生态用水的供给到位。2)、水质保护:调查和治理污染源;进行水质监测、调查和评价;制定水质规划目标;对污染排放进行总量控制等

16、水资源保护的目标:在水量方面必须要保证生态用水,不能因为经济社会用水量的增加而引起生态退化、环境恶化以及其他负面影响;在水质方面,要根据水环境容量,规划污染物的排放量,不能因为污染物超标排放而导致饮用水源地受到污染或危及到其他用水的正常供应。

17、水资源保护的措施:1)、加强水资源保护立法,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设立行政管理机构;水资源立法)。2)、节约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3)、综合开发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4)、强化地下水资源的人工补给。5)、实施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水资源的资料》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8198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