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资本流动理论

资本流动理论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0-28 11:21:48 | 移动端:资本流动理论

篇一: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一、国际间接投资理论

1、古典证券投资理论

主要研究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和规律。

各国间存在利率差别是国际证券投资即金融资本国际流动的原因。

2、资产选择理论

主要研究在国际资本流动中国际证券的选择和优化组合。

最初由美国的投资学家马柯维兹在1959年提出。

在证券组合投资中,不同证券的收益与损失经常可以相互抵补,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 主要内容: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进行投资时应遵循这样的原则,既不要把自己的全部投资都放在一种股票的债券上,也就是俗话说的“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是要分散投资于不同的股票。

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一)产业结构论(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pproach)

1960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斯蒂芬·海默(Stephen Hymer)在其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打破了传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在完全竞争假设条件下进行分析的观念,提出跨国公司和直接投资产生于市场的不完善(Market Imperfection)或不完全党争。

他的理论后来又由金德伯格(C. Kindlberger,1969)加以补充和发展,形成产业结构论。 市场的不完全性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同时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获利的条件。

1、市场不完全性产生于四个方面:

(1)产品市场不完全。这主要与商品特异、商标、特殊的市场技能或价格联盟等因素有关;

(2)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这主要是特殊的管理技能、在资本市场上的便利及受专利制度保护的技术差异等原因造成的;

(3)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4)由于政府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率等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场不完全。

2、垄断优势

(1)市场垄断优势。如产品性能差别、特殊销售技巧、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等。

(2)生产垄断优势。如经营管理技能、融通资金的能力优势、掌握的技术专利与专有技术。

(3)规模经济优势。即通过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在供、产、销各环节的衔接上提高效率。

(4)政府的课税、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产生的市场进入或退出障碍,导致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其垄断优势。

(5) 信息与网络优势。

根据海默—金德伯格理论,国际直接投资是由于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善。这种不完善产生于跨国公司在生产、营销和管理等方面的规模经济效益,以及在掌握专门技术和融资信用等方面的优势和对原材料来源和产品市场的控制能力等等。

处于寡头垄断竞争中的企业总是试图建立企业独有的竞争优势,而这些优势是投资东道国企业所不具备的。

另外,政府对贸易实施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政策,也使国际贸易不能顺利进行,从而促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以便越过对方的贸易壁垒。所有产业结构不完善的因素都推动企业跨国经营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

(二)生产内部化论 (Internalization Approach)

生产内部化论最先由英国的巴克莱(Buckley)和卡松(Casson)于1976年在《跨国公司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的,后经加拿大学者卢格曼(Rugman,1980)的补充。

在市场不完善的前提下,进一步说明企业为什么要进行直接投资,而不是以其他方式获取更高的利润。

根据生产内部化理论,海外直接投资产生于企业以内部交换取代外部市场交易的过程。现代企业要从事许多一般生产过程以外的活动,如研究与开发产品、产品推销、劳动力培训等。所有这些活动是相互独立,但又是相互关联的中间生产过程、然而市场的不完善使某些中间产品,特别是知识产品和专门人才的价值无法正确估计,也难以合理转让。这便促使企业越过市场,而将技术性知识产品保留在企业内部,即不是出口技术,而是利用技术专利进行直接投资和生产活动。从而创造出企业内部市场。

根据生产内部化理论,市场交易会有交易成本,特别是对于有纵向生产联系的不同国家市场来说,用企业内部的过程转换来替代市场交易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于是跨越国界的市场内部化过程,就形成了跨国公司和海外直接投资。

企业使市场交易内在化的过程会持续进行,直到所形成的成本超过了所带来的收益。

生产内在化过程带来的收益包括缩短了交易时间,避免了市场不准确性,还可以利用内部划拨价格和差别价格越过政府的贸易壁垒和外汇资金的管制。内部化过程形成的成本主要是跨国经营带来的管理不便,以及通迅联络方面的费用支出增加。

(三)生产综合论(An Eclectic Approach)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John H.Dunning,1977,1979,1988)提出了国际生产综合论,以市场不完善为前提,将产业结构论、生产内部化论和传统的区位优势论综合起来。

认为企业要从事海外直接投资,必须具备三方面的条件:其一,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必须具备某些独有的优势或无形的资产,包括专门技术、管理和推销技巧、产品差别等;其二,对于企业来说,利用其独有的优势较之将其出售,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其三,投资东道国必须在资源、市场和信息等方面有特殊的禀赋,并能够与企业独有的优势相结合。

简言之,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必须具备企业专有优势和生产国际化的优势,同时投资东道国还必须具备企业所需的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即区位的综合资源优势,即某一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或优越地位。

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管理、政治、政策、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区位优势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单项优势往往难以形成区位优势。 一个地区的区位优势主要就是由自然资源、劳动力、工业聚集、地理位置、交通等决定。 国际生产综合论是从动态分折的角度说明只要企业具备了以上三方面的条件,国际直接投资就可以发生。这个理论虽然并不完全,但是它说明了国际直接投资并不取决于资金、技术或经济发展的绝对水平,而是取决于企业的相对优势,因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如果具备条件,也可以从事海外直接投资。

这种理论对解释近10年来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四)产品生命周期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沃能(Vernom)于1966年提出的。

根据这个理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产品从研究开发到成熟,再到标准化,最终过时这一过程中的一个自然阶段。

新产品最初在国内被开发研制出来,开始时产品全部在国内市场销售。随着国内市场的满足,产品不断得到改进,生产过程也不断成熟,于是定型的产品很快会出口到国外。随之而来的是产品在国内和国外市场都遇到相似产品的有力竞争,而利润下降。此时企业要保住市场份额,就会直接投资到国外,这是一种防御性的直接投资。

产品生命周期曲线

在激烈的竞争中,产品的生产过程也会完全成熟和标准化。这时企业将通过直接投资把标准化的生产工艺转移到生产成本相对低的地区,比如发展中国家,以求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最后当新的生产工艺或新产品问世.而原有产品过时不再有有利可图时,则出现向其他国家企业出售生产许可证形式的投资。

产品的生命周期论也是动态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推论很严谨,能够充分解释某些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现象。

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原因

一般原因

(1)资金借入为浮动利率,贷款使用期间利率大幅上升超过投资收益率水平;

(2)资金使用角度,利用资金进行投资的实际收益率低于预期水平;

(3)资金市场运作中出现低效率;

(4)发展中国家外汇短缺,出口下降带来贷款偿付困难

1.国金融市场上利率的变化;

2.外在冲击恶化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

3. 发展中国家未能合理利用所借资金来促进出口的快速增长。

4.商业银行没有采取能有效控制风险的措施

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

1、确定国际清算和支付手段的供应和管理原则

2、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

3、确立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的协商机制或建立有关的协调监督机构

4、通过多边支付制度,加速世界经济一体化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特点 解体原因

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国际金本位时期。

1816-1913年:典型金本位时期。

1914年-20世纪30年代初期:畸型金本位时期。

第二阶段: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5年底-20世纪70年代初。

第三阶段:牙买加体系

1976年1月至今。

一、国际金本位制

特征:黄金为最终结算手段;实行固定汇率制;是一个松散的、无组织的体系

(一)国际金本位制的类型

1、金币本位制

以黄金金币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金币本位制的特点:

(1)法定货币含金量 即用法律的形式规定金币的重量、成色。

(2)自由铸造

(3)自由兑换 辅币、银行券等可自由兑换金币或黄金。

(4)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

金币本位制的缺点:

清算、支付完全依赖于黄金的输出入,清算、支付手段单一。

货币数量的增长依赖于黄金产量的增长。

2、金块本位制

以黄金作为准备,以有法定含金量的价值符号(银行券)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制度。 金块本位制的特点:

(1)发行、流通银行券(以金块为发行准备),法定其含金量。

银行券不能直接兑换金币,只能向中央银行兑换金块

(2)不能自由铸造金币,也不流通金币。

(3)黄金不能自由输出入。

(4)可有条件兑换金块。

3、金汇兑本位制

又称虚金本位制。它将本国货币间接地与黄金联接。

金汇兑本位制的特点:

(1)发行、流通银行券法定其含金量。

(2)禁止金币的铸造和流通。

(3)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然后用外汇在国外兑换黄金。

(4)与一实行金币本位或金块本位的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汇价。

篇二:论国际资本流动

论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资本流动,简言之,是指资本在国际间转移,或者说,资本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作单向、双向或多向流动,具体包括:贷款、援助、输出、输入、投资、债务的增加、债权的取得,利息收支、买方信贷、卖方信贷、外汇买卖、证券发行与流通等等

然而,论起“国际资本流动”,我最先是在黄达版《金融学.第二版》中有所了解,它主要是从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和经济影响两方面来分析,其根本原因是各国的资本收益率不同,同时,它又分为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而从其经济影响来看,整体上它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和稳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与国之间的界限,使资本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有效配置,有利于世界总产量的提高和经济福利的增加;通过各种方式的投资和贷款,使得国际支付能力有效地在各国间进行转移,有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和全球性国际收支的平衡;特别是国际直接有效的促进了生产技术在全球范围的传播,使科学技术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国际证劵投资可以使投资者对其有价证劵资产进行更为广泛的多元化组合。但国际资本流动对世界经济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主要是冲击了所在国的经济,便捷了国际金融风险的传递。

金贵鑫在《经济问题探索》1986年12期论题-国际资本流动刍议中提到,在当代的世界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动向,那就是资本在国际间大规模的高速度的流动,正在对世界经济格局及

其发展趋势,产生着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所以,有必要对这一经济事物出现的原因和后果,作一些分析和估量。资本在国际间大规模地、频繁地流动,货币运动与商品运动的日益脱节,是世界范围内货币供求矛盾扩大的本质反映。国际流动资本,就其内容实质而言,乃是由国际间与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暂时脱离的闲置货币所构成。进入七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特别是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这种“成长中的衰退”,导致了对货币需求量的相对减少。与此同时,由于一系列原因造成了国际游资进一步扩大,即国际资本流动的扩大。

而在周刊《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1期中,胡月晓提到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的原因及其利用,提出近几年国际资本流动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国际资本流动结构发生改变,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资本流动增加, 资本流向目的地发生改变。国际资本流动变化的原因在于发展中国家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结构性融资工具的普遍使用,以及地区贸易协定和地区共同市场的发展普及等。为了利用国际资本流动变化的新趋势,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必须就资本流动管理政策做出调整,防范国际资本流动逆转,实行有效的需求管理政策,适时进行灵活的汇率改革,以及提高国内公司治理水平等。

朱孟楠教授在《厦门大学.国际经融学》中归纳了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1、过剩资本的形成或国际收支大量顺差

2、利用外资策略的实施

3、 利润的驱动

4、汇率的变化

5、通货膨胀的发生

6、政治、经济及战争风险的存在

7、国际炒家的恶性投机

8、其他因素

如政治及新闻舆论、谣言、政府对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干预以及人们的心理预期等因素,都会对短期资本流动产生极大的影响。 她还提出国际资本流动的一些典型特征:

1、国际直接投资高速增长

2、国际资本市场迅速膨胀

3、国际外汇市场交易量扩大

国际金融市场中的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市场的流动,基本上都要反映到外汇市场的各种交易往来中。

4、跨国公司成为推动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角

当代国际资本流动,尤其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角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拥有巨额的资本、庞大的生产规模、先进的科学技术、全球的经营战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以及世界性的销售网络,其触角遍及全球各个市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对“无国界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2011年东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及其影响》中,周守亮发表了相关的看法,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得到了世界的瞩目。随着中国投资环境的日益改善和国民经济的快速上升,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据中国外管局的数据,中国利用外资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位数以上。中国是否需要规模如此庞大的国际资本至今还没有定论。此外,由于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越来越强,国际短期资本也开始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希望在躲避国际金融危机的同时,赚取人民币升值的投机利润和储蓄利差。国际短期资本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其数额巨大,流动迅速,投机性强。因此它的大量流入,会造成中国市场中流动性过剩和借贷成本低,从而引发资产价格泡沫,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等现象。它的大量流出,会对中国国际储备和汇率机制造成严重的冲击,成为金融危机的诱因。虽然中国实行外汇管制,国际资本在中国尚没有完全自由流动,但是有证据表明,越来越多的资本逃避中国外管局的监管,快速隐

蔽的进出中国,成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潜在障碍。因此,研究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动,“因谁而来,为何而去”就变得尤为重要。

该文深入研究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现状和渠道。通过实证研究,剖析影响国际短期和中长期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分别从汇率,利率和价格水平等角度,探索国际资本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的内在机制。运用计量建模的方法,检验国际资本的流入是否是中国资本市场价格波动的背后推手。丰富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为中国宏观调控和政策的制定提供经验依据。 通过对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评述,该文还采用组合理论的方法研究国际资本在中国流动的原因及其影响。组合理论更注重资本双向流动的现象,认为利率不是国际资本流动的唯一重要因素,引起国际资本流动的因素为多个因素的组合。国际资本组合理论建立在资产组合的选择模型。因此,国际资本追求预期收益和风险损失两者的总收益最大化。根据组合理论的分析,我们可以建立线性模型,即国外资产占总财富总和的比率是国内外利率、汇率波动、投资风险、和财富存量的函数。当实际投资组合比率与意愿投资组合比例不相等时,投资者就会对资产组合进行调整,即产生了资本的流动。 所以,国家之间的利率差、汇率波动、投资环境、资本市场收益率和资源因素是引起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另外,研究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还要结合国际资本的特点。该文将国际资本分为短期国际资本和长期国际资本。长期资本流动是指使用期限较长或未规定使用期限,以获得长期投资收益为目的的资本流动。短期资本流动是

篇三: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历史发展与评析

近现代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历史发展与评析

田保良

(中国证监会 1000)

摘要:本文追溯了近代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发展轨迹,透析了现代国际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并对每一时期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进行了简要评析。 关键词: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国际收支;利率;国际金融理论

自14世纪出现国际资本流动以来,国际资本流动格局基本上处于规模由小到大、流速由慢到快、监管由管制到宽松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不同时期内,有不少经典作家和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曾经做出过分析和阐述,并形成了不同时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早期有关国际资本流动的理论零散且不多,与当时国际资本流动规模较小有关。国际资本流动问题成为近代国际金融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始于近代,这一时期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较大,出现了1870-1914年和1918-1929年两次高潮,国际金融理论的研究重点也从早期的汇率和国际收支扩展到汇率、国际收支和国际资本流动等方面。“二战”以来,国际资本流动格局不断发展,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但是就整体而言,国际资本流动问题的研究往往是和汇率理论、国际收支理论和国际通货膨胀理论联系在一起。可以说,一个较为独立和完善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至今还尚未形成。

一、近代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及其评析

19世纪下叶至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金融学说基本是在继承休谟、李嘉图等人理论的基础

上的进一步发展。当时正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的时期,资本输出成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主要经济特征,并且在1870-1914年和1918-1929年两度出现了国际资本流动高潮,国际资本较大规模的输出和输入是这期间世界各国常见的经济现象。因此,同资本输出和输入联系在一起的若干问题,如国际资本流动机制、国际债务清偿能力、国际资本流动与经济周期关系等,也同样成了西方经济学界较为关心的国际金融理论问题。有不少西方国家的经典作家如马克思、列宁、马歇尔、维克塞尔、俄林、金德伯格等对此做过论述。

一、马克思、列宁有关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论述及其评析

1、马克思有关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论述及其评析

马克思首次提出了国际资本流动的二重含义:世界货币流动,一方面,金银从产地分散到整个世界市场,另一方面,贵金属不断往返于不同国家的流通领域之间。马克思认为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是汇率,即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汇价格,或两国货币间的兑换比率。汇率在外汇供求的影响下,围绕货币平价(即两国货币各代表的含金量之比)上下波动。如果汇率高于货币平价加上黄金运输费用,将会导致黄金流出;如果汇率低于货币平价减去黄金运输费用,会导致黄金流入。

在考察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时,马克思的观点与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威尔逊的看法有很大不同。威尔逊认为资本的每一次输出,无论是贵金属形式还是一般商品形式,这都会对汇率产生影响,而马克思则认为只有贵金属形式的输出会对汇率直接产生影响,而通常情况下,一般商品形式的输出对汇率不产生影响,“只有当这种出口商品的生产需要其他外国商品的额外进口时,才会影响汇兑率”。1

马克思认为贵金属的流动既可能与商品交易有一定联系,也可能是和自身输出输入有关,1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3):658.

而与商品交易无关。黄金流出并不是信用危机的原因,而且也并不是每次贵金属流出都同信用危机结合在一起,不过如果贵金属流出是在产业周期的紧迫时期发生的,就有很大可能促使信用危机的爆发。

2、列宁有关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论述及其评析

关于国际资本流动,列宁区分了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自由竞争占完全统治地位的旧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商品输出,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的特征是资本输出”2。资本输出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生产资本的输出;另一种是借贷资本的输出。列宁认为,资本输出主要是流向经济落后的国家,资本不仅输出到殖民地,而且也输出到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有两个条件:一是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存在过剩资本,二是落后国家具有发展资本主义的可能性。无论哪种形式的资本输出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金融寡头剥削和奴役国外人民的一种手段,其经济后果一是会在某种程度上引起输出国经济发展上的一些停滞;二是会影响到输入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大大加速那里的资本主义的发展。

列宁所指的资本输出就是国际资本流出,他对资本输出的论述还是比较客观的,特别是认识到了其经济效果的消极面和积极面。

二、马歇尔、维克塞尔有关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论述及其评析

1、马歇尔有关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论述及其评析

马歇尔认为资本流动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是有区别的,从短期来看,资本输入国的有形贸易输入将增加;但从长期来看,资本输出国的有形贸易输入最终会有所扩大,这是因为资本输出利得将汇回本国以及最后输出的资本本身也将回到本国。

马歇尔还分析了信用波动和利率变动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他认为,资本流动总是在规避信用波动,总是向信用状况良好的国家流动。利率的提高会抑制国内资本的流出,会吸2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55.

引国外资本的流入;相反,利率降低会刺激国内资本的流出,会抑制国外资本的流入。

2、维克塞尔有关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论述及其评析

维克塞尔研究了国际收支的平衡途径。一个完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除贸易平衡外,还包括资本项目和直接由贸易引起的债权债务。他尤其强调了资本项目存在的意义,可使一个国家连续几年进口大大超过出口而不损害其对外经济地位,甚至改善国际收支。要使国际收支的逆差恢复平衡有三种方法:一是将外国的超额债权做短期或长期延期;二是立即运送相应数额的黄金;三是可以由各个消费者和生产者采取措施而自动来加以改善,银行利率的提高会加速这一过程,利于从国外吸收存款,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上述第二种方法,实际上是认为资本流出或资本流入会对贸易平衡产生影响。

维克塞尔实际上认为汇率波动是黄金流动的原因之一。如果长期以来,国内汇票需求超过供给,而国外汇票供给大于需求,国内的外国汇票的汇兑率将上升,国外的国内汇票的汇兑率将下降,就可能使黄金流到国外。维克塞尔的所指的“国内汇票”实际上是指该国所拥有的债权,是潜在的外币供给。汇率超过上方黄金输送点时会引起黄金输出,汇率超过下方黄金输入点时会引起黄金流入。在此基础上,维克塞尔提出了黄金流出下的中央银行调节措施,通过提高贴现率和其他借款利率等简单办法,可使黄金流出成为不必要。这不仅涉及了资本流动的原因,也涉及了国际资本流动的宏观政策,维克塞尔对有关国际资本流动的研究有其合理和科学的成份。

三、俄林有关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论述及其评析

俄林认为,影响外汇供求的任何事情都能影响汇率,影响外汇供求的因素主要有基本条件、货币政策、资本流动等。国际收支包括一定时期中(通常是一年)必须结清的全部国际交易,其各种项目可以归纳为:贸易和劳务的收支(它包括有形项目和无形项目)、资本交易的收支(包括长期贷款和短期交易以及黄金流动),其中,有形项目和无形项目是国际收支

持久的平衡因素;长期资本流动项目,即长期贷款,几乎不起平衡作用;短期交易项目和黄金流动项目是主要的平衡项目,但只能使国际收支暂时平衡。

俄林论述了由汇率变动和利率变动引起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和黄金流动。汇率过度波动会导致暂时的黄金流动,汇率的变动分为两类:一类是在输金点上下限内波动的情况,在金本位制度下,外汇需求大于供应,外汇汇率提高,外汇的供给会增加,使汇率降到它的金平价水平;外汇供给超过了外汇需求,外汇汇率就会降低,当低到预期上涨点时,外汇商就会购入这种外汇,使汇率上升到它的金平价水平。另一类是汇率波动超过了输金点的上限或下限,会发生黄金流动。至于利率是如何引起短期资本流动的,俄林认为,市场利率的上升会使国外流动存款余额转存国内。此外,如果本国利率提高,则国际有价证券价格就会看跌,国外资本就会流入本国。

对于黄金流动的作用,俄林认为,黄金外流会导致信用紧缩和利率的提高,会导致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黄金流动的这种作用和上述国外流动存款转入的作用是相同的,只不过,黄金流动的作用有一定的时滞。俄林对黄金流动作用的观点可以归纳为:第一、在大多数场合下,国际间黄金的流动并不是平衡机制的一部分;第二、在信用额和购买力方面的变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其他方式(如通过流动资金存款余额和外汇储备的变化等)更快得多地造成的,在任何黄金流动之前,在购买力方面就已经出现了开始变动的趋势;第三、黄金流动是否影响和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央银行的信用政策,从而造成购买力的次级变化,这是不确定的;第四、黄金流动与其说是影响中央银行信用政策的有效因素,倒不如说是使黄金储备恢复到被认为是可取的或正常的百分比的因素。

俄林对国际资本流动是否会引起购买力转移效应的分析,总体上认为,如果一种货币不能转移成另外一种货币,购买力转移就不可能。针对这一问题,俄林首先假定:只存在两个国家为借款国A和贷款国B,两国间商品贸易是完全自由的、完全流动的。此前提下,国际


资本流动理论》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8325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