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关于写景的随笔

关于写景的随笔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1-02 09:36:34 | 移动端:关于写景的随笔

篇一:写景读书笔记

读 书 笔 记

班级:

姓名:赵楚

学号: 2013210701 02 再读《人间词话》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虽然以传统的词话为形式,但结构上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思想

上引入西方哲学及美学中诸如主体与客体,真实与虚构,理想与写实,优美与壮美的概念,

内容上则不限于以词之一体为对象,其核心概念为“境界”,而“境界”的核心是“真”。 《人

间词话》全书共有64则,均围绕“境界”来阐释的。第一则总领全书的主题,提出“词以境

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歌,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这一句话点

明了三个相互支持的因素:一,词以有境界为其美的追求;因此,用评论词作的形式来讨论

审美鉴赏判断问题的外在形式。二,有无境界,这是衡量诗词作品是否美的前提。三,词史

上最美的作品集中于五代、北宋时。第二到第九则是对“境界”加以分述,从七个层次来分

析境界的种类、出处等。第十到六十四则就以“境界说”为核心,以时间为序,从七个方面,

分别评述历代词家,补述、深化、完善以“真景物”、“真情感”为核心的境界论。 在第一则的总领下,王国维在接下来八则就具体讲述了“境界”形成及分类。第二则讲

述作品的境界可以分为创造的境界和写实的境界,而这两种境界是出于人们对文学艺术本质

认识的区别的。一种认为,文学艺术处理的是虚构、想象的世界,而另一种认为,文学艺术

描写的是真实、存在的世界。王国维也指出,这两者是很难区分的。因为伟大的诗人所创造

的世界,也必然合乎自然的真实,而他所描写的境界也是充满理想的。第三则王国维将境界

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类。“有我之境”是用自己的感官来看世上的物,所以描

绘的景物都染上了自我的感情色泽。“无我之境”中,自我的感官情绪消失,纯粹的欣赏外界

景物的美感,将自己和景物融为一体,分不清实物还是我。王国维用欧阳修的《蝶恋花·庭

院深深》和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来阐释“有我之境”。“问”、“乱红”、“春寒”、“杜

鹃声”等我们都可以看到作者的影子,因为这些是通过作者所见所闻所赶来描写的。“无我之

境”使用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和元好问的《颖亭留别》来举例说明的。“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我们所能感受到得出了宁静还是宁静了,已

经完全看不到作者的身影了,作者也已完全沉浸于这宁静的风景中了。基于第三则中提出的

两种境界,在第四则,他又从审美角度来分析这两种境界。王国维认为,无我之境是作者在

宁静中得到的感觉。而有我之境是从动中取静时得到的。所以无我之境是一种优美,有我之

境是一种宏壮的美。第五则则与第二则相呼应,解释境界无法界定写实与理想的原因。因为,

自然界中事物相互联系和限制的境 况不可能完全的被写入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通过这一原因进一步指出艺术境界的写实与

理想是相对而言的。在第六则中,王国维从景物的境界的角度提高到人的心灵境界的角度。

王国维认为人的情绪也是境界的要素。只有真实地描绘自然景物,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才

能称作是有境界的。第七则是说明如何在真情真景(第六则)的基础上,创造境界。就是在

创作过程中注意字词的斟酌。王国位举“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和“云破月来花弄

影”中的“弄”字来体现注重字词的运用而体现出来的境界。第八则中,王国维开篇就提出

境界有大小之分,但不能由境界的大小而判定境界的好坏。在这一则,王国维用杜甫的两首

诗和秦观的两首词作比较。“细雨”、“微风”、“燕子”哪里比得上“落日”、“风萧萧”、“马”

体积大,同样闺阁怎能与渡口相比,但是我们都不能就此判定“细雨”、“微风”、“闺阁”所

创造的境界不如“落日”、大风、“渡口”所创造的境界。第九则是对前面七则地总结,王国

维认为自己提出的“境界”标出了唐诗宋词之所以好的本质。通过王国维这八则的叙述,我

们可以看出“境界”是一个可以被感觉、被认识、被分析的存在形式——“对象的形式”—

—我们可以视这个形势是美的载体,令人情感愉快、悲哀的,令人精神升华、变化的美的诸

种因素可以被“安置”在里面。王国维的“境界说”可谓是中国美学方面的重要审美方法。他提出的境界创造的两种派

别和两种境界以及境界的核心“真”开创了审美的新理念。“造境”与“写境”是从创造艺术

的角度所作的分类,但表现在作品中的境界,不论是“造”的还是“写”的,是没有差别的。

境界作为诗词的追求目标,其本身必然是作者的理想,而这种理想又依赖于自然景观,依赖

于自然材料。艺术作品之所以会由境界,则是因为大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锈之文

字”。因而境界说尽管是对艺术美的概括,但从根本上看,它是本源于自然界的。当诗人对客

观事物关照时,其审美形式被诗人所感受,诗人将这种形式以文字形式表达,这就是“写境”。

诗人观物后有“遗世之意”的审美感受,并将对象准确地描绘出来,使读者也同样获得“遗

世之意”的审美感受。所谓造境,是指诗人在生活当中有了某种“遗世之意”的感受,尽管

可以嗟叹一番,但这种嗟叹则难以传达给读者,为了把这种感受传达给读者,或者说是完全

为了表现这种感受,诗人就要造境的抒情。造境是诗人联想的结果,当一些综合因素使诗人

产生了某种感受,而这些因素不以用来直接表现时,诗人就可以用他联想到的景象来表达自

己的情感。

造境和写境是从创作方式上论境界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则是从读者的审美感

受而论的。王国维又把“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分别归为“宏壮”和“优美”。王国维的

壮美和优美的区分是从“关系”方面考虑的,结合审美主体的美感特征而产生的, 他认为一直由此而被忘却的“无我之境”是由美,而意志由此而破裂的“有我之境”为

壮美。王国维强调创造“境界”必遗其关系,这关系既可看成物与物的关系,也可以看成是

物与我的关系,也可以看成是物与我的关系。“无我之境”正是物我同构的无“关系”的境界,

它的形成是主体的心理结构与外物的结构和谐地统一的结果,在这统一之中,物我的关系也

融合了,即形成了“无我之境”。“有我之境”的物我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变化,即由动变静。

在由动到静的过程中,美呈现给主题,主体就可以看到境界。“有我之境”是“以我观物,故

物皆着我之色彩”。“以我观物”是把外物纳入“我”之中。外物的一切属性都不再是漠然与

我的,从外物中抽象出来的东西可能和从“我”中抽象出来的东西具有某种象征意义上统一。

“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本无高下之分,只是它们给人感受不同,在其结果上又统一于

“静”,使人超越了“我”,摆脱了意志。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的核心思想是“境界”,而“境界”的核心是真。《人间词话》中,

王国维强调要用作真实的语言,来表达情感,而不必雕饰。王国维所提得真可以概括为三种

真:景物的真,情感的真和语言的阵。要求创作者反映真实的自然和社会,使王国维对“真”

要求的第一个层面。在创作中,往往要通过真实自然景色的描摹,来传达创作者的思想情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纳兰容若能“以自然之舌言情”。通过真实的物体传达人们的感情,

显得无真情也真。在真景的基础上,注入创作者自己的真情,才能架构起境界。王国维要求: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而这里的“赤子之情”就是创作者的真性情。只有在真景物

中注入自己的真性情,才能达到另一个真的更高境界。体现在创作者的作品中就是语言的阵,

通过语言,展现出一个真诚的文学世界。用以体现文学作品的特点,实现文学作品的功用:

呼唤读者心中的真性情。在《人间词话》中,就成为通过艺术评论来传达对人生真义的思索

——对“真”的不懈追求。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最重要的理论就是“境界”说以及境界的核心——“真”。这就极

大地丰富了境界的内容,使词的抒情功能提升至美学境界的高度。《人间词话》还是中国古典

诗学终结的标志。

词,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文化的诠释,和诗歌一样,它是我们华夏文化中一朵璀璨夺目的

奇葩。喜欢古老的中国文化,更喜爱精美绝伦的词,因而爱上了《人间词话》。

在细雨纷纷的暮春,最惬意的莫过于手捧书卷,憩于窗棂之旁,沏一壶香茗,享受极致

的幽雅。好茶美景,名书在怀,实是人生一大乐事!细品《人间词话》,让灵魂在古词中得以

冲涤,然后缓缓地,带着清新的心情,让蛰伏的心灵重新焕发活力。 境界,是王国维先生最为看重的一个词语,也是全书的核心。“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此言一出,如金石掷地。若无青莲居士的旷达之境,怎会有“西风残照,汉家

陵阙”的千古气象?若无欧阳修深沉之境,怎会有“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泪

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慨叹?若无稼轩的豪放之境,怎会有“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的塞上绝唱?若无李后主幽婉之境,又怎会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的幽怨之曲?在《人间词话》中古人造境不外乎以下三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境虽过于平直,然登高远望,无遮无拦,妙在深远、旷达。凡造此种境界必以气象取胜,

无大胸襟,大豪气难以为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是也,

读罢令人神清气爽,胸襟开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境虽有些柔弱,然感触细腻,凄婉动人,妙在

情真、意切。凡造此种境界必以性情取胜,无细致的感受,痴迷的情怀难以为之。“不堪盈手

赠,还寝梦佳期。”、“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也,读罢令人柔肠百转,缠绵

悱恻。

此二种境界易造,古诗词中出现也最多,若论造境之难,之高妙当在第三种境界——“众

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境之妙在于“顿彻”,要入乎物中,

又要超然物外,无宇宙间的大智慧而不可得。或许唯“灵性”二字可当之。凡含此境之作必

为神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是也。 造境之种类有三,造境之法却只有一个“真”字。“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

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欲成大事者,必须下定决心在自己的路是一直走下去,披荆斩棘,百折不回。然而第三

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却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是的,成功的灵感是一个不速之客,它永远在不经意间光顾,如电光乍现。然而将这句话细

细品呷,仿佛又能读出一种超脱成功的喜悦,透着一丝智慧的禅意。 忘不了李后主之词——那以血书成的文字。在他的笔下,词不再是风月笔墨,而是生命

与亡国之恨的长吟。“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李煜的词之所以扣人心弦,是因为无

论顺境逆境,他都保有着一颗赤子之心。国破家亡,从君主沦为阶下囚的命运不但没有吞噬

他的赤子之心,反而使他的性情愈发纯粹,而他的痛苦也愈发深刻。“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份深切的亡国之痛,也许深深触痛作为前清遗老的王国维先生,在他的内心引起了激烈的

共鸣。作为前清遗民,眼看国运日下,世道苍凉,王国维先生却只能是篇二:写读书笔记的

几种方法

写读书笔记的几种方法作者:宋殿君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4年第02期摘 要:对写读书笔记的方法进行了阐述。关键词:读书笔记;句子;片段;感想“不动笔墨不学习,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养成写笔记的习惯,是一种良好的读书习

惯。读一本好书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时刻把自己读书的痕迹记录下来,这为写作打下

良好的基础。

那么写读书笔记有几种方法呢?

一、摘录好词好句(警句、格言、诵读识记)是写好作文的源泉

词汇是学生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丰富的词汇才能写好文章。好的词句能起到“画

龙点睛”的作用。因为一些警句、格言读起来朗朗上口,又都含义深刻。运用恰到好处可以

给文章增添色彩,学生的思维也得到较好的训练。

1.有效的利用文本。在学文本的同时大量的积累词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好词句的意义,

激励学生有意识地识记好词句。

2.让学生读广搏的书。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结合“好书伴我行”活动,让学生自由读

书,自己去寻求好词句,积累识记。

二、抄录好的片段,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文章是由句、段等构成。好的句、段可以使文章增添色彩,学生平时积累生活素材较少,

即使有素材学生也写不出来,即使写出来,也是平平淡淡的。让学生读书的同时,积累诵读

好的片段,在多诵读的基础上,就能形成创新的语言,精炼出美好的句子。 在学习文本时,让学生好好读自己喜欢的片段,熟读成诵,训练语言的同时也训练了学

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课外书籍,记录下自己喜欢的片段。如写春、夏、秋、冬季节的;场面、

人物描写的等。

三、写读后感(观后感)读完一篇文章有许多感受,要写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启发最大的一点或几点。这种方法

是写读书笔记的最重要的一种方法。是词、句、段的综合训练。那么怎样写读后感呢?写读后感,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是边叙边议,就是一边交代内容,一边谈论自己的感

受;二是先速读后再谈感受。上述两种形式,不管哪种方式,都要认真阅读文章。只有读好读懂原文,才能对原文的

内容主旨有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从中有所感悟,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写读后

感重在感上,在研读原文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内容,或某一个方面而谈感想。不能面面俱到,

而要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文章的主旨去谈,如写人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的精神品质、最有

价值的语言、行动等。

写读后感重在感上,内容叙述不宜过多,应多谈感受、受到的启发和教育。结尾可概括

中心,总结全文;或者提出问题发表看法,发人深省。 (作者单位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水字镇中心校)篇三:如何写读书笔记 ---如何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一般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编提纲,就是用自己的语句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段

落大意简明扼要地写下来。记这种笔记,能帮助读者理解并记住原文的主要内容,培养概括

能力。一种是写体会,就是要把我们从书中获得的启发和感想写下来。记这样的笔记,能帮

助我们领会书中的思想内容,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和语文水平。一种是摘录好句子,就是要

我们在读时,把书上一些含义深刻、描写精彩的句子 片断,抄在自己的本子上j记这种笔记

能帮助我们积累词汇,丰富句式,增强表达能力。本次作文,是要求我们用第二种方法写一篇读书笔记,即写一篇读后感,那么,如何写

好这篇读书笔记呢? 1.要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篇课文或一本书。可以在自己印象特别深刻

的书或文章中去选。 2.认真阅读原文。读懂原文,确定引发感想的“点”。在确定好读的书

或文章后,就要认真阅读了。读书时要能做到如下几点:搞清作品中的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注意抓住文章的要点。

通过读文章,弄清以上几点后,接下来便是要确定引发感想的那个“点”。所谓“点”,便是

我们感受深刻的地方。这个“点”不是读后感的主体,而是感想的土壤,感想才是盛开的花

朵。正因为如此,找准感想的“点”才显得非常重要。那么从哪些地方寻找感想的“点”呢?① 以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引发感想的“点”。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对其中的主要

容有什么想法可写出来;②文中的某个情节,也可作为引发感想的点。文中某个情节,

使你深受感动,感到愤恨,感到伤心??都可用来作引发感想的“点”。如一位同学读了《金

色的鱼钩》一文后,对老班长命令小梁吃鱼这一情节印象特深,后来他以此内容写了一篇读

后感。③文中的特别精彩的一句话。④文中含义特别深刻的一句话等,都可将之作为引发感

想的点。 3.根据找出的“点”进行思考和联系实际,写出读后感。在所找出的引发感想的

“点”中,如果“点”很多,要选择一两个主要的点写,其他次要的,可一带而过或不写。 对

于所选的点要去进行思考,对此进行判断,这话说得对吗?他为什么要这样讲呢?这样讲的意

义到底在哪儿呢?反过来讲行不行???如此这样多问几个“为什么”,对写好读后感是大为有

益的。

②联想和思考,常常是密不可分的。当你读到某些内容时。必然会联想到身边的事情,进而会去思考。如有一位读《养花》的同学,由文中的一句“不劳动,连棵花都养不活”,

想到“马家军”中的骄人成绩,“她们在高原训练时,每天跑三四十里,衣服被汗水湿透了,

鞋子里都能拧出水来。”紧接着,他的感想就来了,“试问,她们不付出艰苦的劳动,能取得

震惊世界的好成绩吗?古往今来,凡是成功者无不付出艰辛的劳动。”由养花,想到马家军,

又悟出成功和劳动的关系。由此可见思考和联想是写好读后感的重要支柱。 ③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是读后感,重点应在自己的感受和收获上面,千万不能抄原文

替自己的感想,或者复述课文,一定要“感”比读多。引用文中的原句是为了谈感想、

收获或体会。决不能引用了一大堆原句而元自己感受。写自己的感受一定要和文章主要内容

相合,否则会离题。例如《养花》一文是讲劳动真有意思,劳动创造了美。可你的感想是北

京的天气不适合于养花。这就犯了读和感脱节的毛病。所以写自己的感受一定要使读和感有

机结合,水乳相融。篇四:读书笔记怎么写读书笔记 读者将自己在阅读时获得的资料或者心得体会记录下来的一种文体。写读书笔

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在阅读时,人们或摘录各种精彩词句、至理名言,或归纳书中的重

点内容,或表达对文章内容的感受体会,形式多样。它既是一种常 用的应用文,也是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的一种好方法和好形式。 目录12341笔记格式

它不同于读后感,虽然也有几种分类,但有一些要求是相同的,希望你交来的作业,能

够符合这些基本的要求:

一、标题 二、下面写书名、作者、全书字数、出版社等资料以及你的阅读日期。(假期

布置的是读一本传记) 三、介绍一下整本书,比如是传主的人生,或者作者写这本书的特色。

可参看目录、序言或简介等资料。

四、重点写你看过的内容,做些摘录,写写感受。(最吸引你的地方详写) 补充:抄录原

文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

摘抄原文要写上分类题目,在引文后面注明出处。 摘录的后面,最好对摘录内容进行点评、

比较、分析等。

2笔记写法

它是人们在读书时为帮助记忆而写的一种应用文体。 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学者都很

篇二:浅谈写景散文的赏析技巧

浅谈写景散文的赏析技巧

中枢镇初级中学 秦艳琼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感官、对象、对象的特点,表现手法、写景的目的而谈论散文赏析技巧。

关键词:对象特点表现手法 感官 情感

一、明确散文的概念及其特点。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侓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既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来表达。那么散文具有哪些特点?第一、形散而神不散,第二、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第三、语言优美、凝练,富有文采。

二、写景散文是形与神的完美统一。

写景散文的形是指写作的内容即景是外在的形式。它的神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及情感,它是外在形式所流露的一种意境,是作者的写作宗旨。作者为什么写景,选择什么景来写,采用什么表现手法,都是由神来决定的。即由作者的写作宗旨来决定,所以说写景散文是形与神的完美统一。

三、赏析写景散文

写景散文既然是形与神的统一,那么我们就要分别从形与神方面去分析。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 赏对象

(1)确定写作对象。文章是作者思想情感表达的载体,而写景散文中的景又是作者具体情感流露的工具,亦即写作对象。自然,

赏析写景散文时,我们首先就要赏析景。确定作者写什么,也就是小景,这还不够,还要具体到大景,小景要为大景服务,要为写作目的服务。作者选取景时,往往考虑到它的文化意义与自我独特的感官、心里所得。通常情况下文章的标题就是写作对象,如:《白杨礼赞》写作的对象就是白杨树,《济南的冬天》写作的对象就是济南的冬天。而一些特殊的写景散文,游记或非游记的写景随笔等,它们写作对象往往在文中,像郦道元的《三峡》,其景具体是三峡的山、水、树······

(2)赏对象的特点。明确了作者的写作对象之后,接着便是赏析景的“形”。任何写景的文章,作者都要突出景物的特点,只有特点才能把景物彰显开来,只有特点才能打动读者。那么怎样找出事物的特点?我认为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据写作内容直接在文中找出具有概括性的词语。《济南的冬天》一文,第一自然段中“响晴”“响亮”“温晴”,这些词语高度概括了景物的特点,整篇文章在选材上都是围绕此三个词语来展开。二据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来归纳景物的特点。这种方法主要是抓住景物描写中的 修饰词。从词性方面上看,大多是形容词、数量词及短语等。

2、 赏感官

“形”需求助于观察方式与观察角度,简单地说就是作者使用什么感觉来观察,又是站在什么地方去观察。通过感官我们能看到景,闻到它,触摸到它,品尝到它等等。所以我们赏析景时就要分析作者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嗅到什么,触摸到什么,尝到什么,想到什么。如:朱自清《春》第三自然段中作者看到小草,作者触摸到小草“嫩嫩的”、“软绵绵的”。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看到桃树、杏树、梨树,颜色是红的、粉的、白的。作者品尝到

花的味道是甜味,听到蜜蜂“嗡······”从中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因此分析形时,通过视觉去看它的形、色、态,通过听觉去感受美好的声音,通过触觉去感受质地,通过味觉去感受事物的酸甜苦辣等。除此之外,感官的应用还要考虑到观察角度,作者是移步换景,还是定点观察;是俯瞰,还是仰望;是从上到下,还是从里到外······如此才能全面、准确的感受斌把握到景,进而体微到作者对景物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3、 赏手法

当写作对象确立并调动了系列感官后,接下来我们要分析作者所运用的手法。怎样去分析呢?

第一、修辞手法。初中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在阅读该类散文时,必须掌握其知识点,学会运用它们。使用修辞手法文章就增色不少,还能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抒发情感。就如朱自清的《春》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盼望着,盼望着”使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作者急切盼望春天到来的情感;第四自然段中写到“像母亲的手抚摸你”,句中运用比喻、拟人,生动而形象地突出了春风的温暖、亲切,给人母爱搬的感觉。

第二、表现手法,要懂得写景常见的几种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借物喻人、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等。就拿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来说,第一自然段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把北平、伦敦的冬天,热带的气候与济南的冬天相对比,明显地突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

因此,抓住手法,我们就能把握住作者对景物的情感,也能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赏情感

写景的目的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赏析情感可看作者所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写景散文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是描写,议论、抒情、记叙等也会使用;作者要表达对景物的情感,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是极好的手段。有时是直抒胸臆,就可能用到抒情或议论,梁衡的《夏感》文末“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他对夏天的热爱的赞美之情。而间接表达情感时,作者可能就运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陋室铭》《爱莲说》便是这样的篇章。无论何时,作者在字里行间就渗透了充裕的情感,我们赏析时,每个字,每个词,还是一句话都要认真揣摩、分析。

5、 赏背景

背景是作者写作冲动的平台,是写作的缘由。它交待了与作品相关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其发生的社会思潮,经济、政治状况等;这个广阔的空间里有着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正是这些因素使作者产生思想情感的起伏变化,于是有了写作的念头。任何作品都可以从背景中找到与思想情感紧密联系的东西。写景散文也不例外,从背景中就可以找寻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赏析该类文章时,背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很重要的。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被贬谪到邓州做知州,应老朋友滕子京的邀请,为重修岳阳楼作记,一方面重申了自己的报负,另一方面借此勉励、规劝老朋友。我们也知道范仲淹敢于直言进谏,屡遭贬斥,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身受当世和后人称道。对于作者登楼时的两种不同“览物之情”的描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报负也就很好理解了。

6、 赏意境

意境本是诗歌的专有词语,指的是诗人思想感情表达所需要的环境,诗人写作所显现出来的风格。写景散文也讲究意境,意境需要结合写作背景,写作目的,通过阅读全文才能赏析出来。现在,我们以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为例,谈一谈如何赏析意境。“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他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为称道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永州八记》,柳宗元将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景抒情,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排遣怨忿抑郁之情。所选例文便是其中的一篇。以上是该文的背景。文中作者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作者写到“下见小谭”“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皆体现了凄清幽寂的意境,由此深深浸透了柳宗元凄苦、悲凉的情感。

上述技巧只是阅读写景散文的冰山一角,运用时不可能独立成行,都要联系使用。总之,阅读时要遵循字、词、句、篇、章的原则,贯彻落实读、写、听、说的能力。

篇三:季节写景散文秋与夏

一、走进秋天,品味秋天的味道

作者:徐东风

当春天不再蓬勃,夏天不在热烈,秋天像一位待产的少妇迈着踏实的脚步向我们走来。

走进秋天,品味秋天的味道,冷静中带有些许的热烈,洒脱而飘逸,秋天的天空碧蓝而高远,秋天的意境丰满而成熟,她诱人的味道漫洒苍穹,沁人心脾的芳香悠扬而文静,

成熟而美丽的秋意,是一首季节流淌诗篇;品落叶知秋之韵,赏黄叶飞舞之淡泊。聆听秋蝉低吟浅唱,慢品秋虫轻轻的呢喃,迈步金黄的田野,感受大自然的神韵。

秋天的雨不像夏天的雨来的那样肆虐,那漫飘的细雨,洒在人们脸上,丝丝凉爽倍感清心寡欲,让流浪的心倍感交集,让如絮的思念,如雾的缠绵,随清凉的风飘向浮云。

看清澈流淌的小溪,赏黄叶随流水漫漂,聆听秋水潺潺呢喃,象似在和白云道别,与炎夏辞行,与蓝天握手言欢,飘渺的秋思隐约心间,洗涤着心灵的尘埃,令人心旷神怡。

你看秋叶,你看那些挺拔的大树,他们告别了曾经的鲜艳,在艳丽而短暂的生命里,无悔的在秋风中漫天飞舞,怀着对季节的眷恋把他们仅有的美丽依依不舍得零落成泥。告别了那份欲滴的绿意。

置身于秋天的色彩里,赏菊花婀娜的绽放,嗅一朵桂花的香味,感受海棠花的温馨和美丽,掬一抔月季花的贞洁,揽一怀山茶花的丰盈和端庄,感悟翠竹的挺拔和虚怀,

当一天的疲劳被秋风消除,如果你搬一枚竹凳坐于月朗星稀的天空下面那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明朗的月亮毫不吝啬的洒下他银灰色的光芒,星星眨着她明亮的眼睛,碧蓝高原的天空像是洒下了一把珍珠,布满蔚蓝色的苍穹,置身于这样一个美轮美奂的景色里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1

踏着满地金黄的落叶,沐浴着清爽的风,单薄的衣衫随风摆动,赏秋日夕阳染归翅,听牧童短笛竖飞声,品蛐蛐在秋夜里吟唱,赏明月在碧空中洒银辉。

迈步在秋天的原野,听小溪涓涓流淌,感受秋风凉爽,拂起秋之美丽,随思绪在秋风里飞舞,飘扬……

走进秋天的原野,看漫野金黄果实,品味满园瓜果飘香,感受那份收获的喜悦。收获的季节,金灿烂的稻田,是汗水酿成的美酒,金灿灿的大豆、高粱挂满了劳动人民的喜悦,粮食满仓,那是金秋送给我们的礼物,那红透的果实,成熟饱满得让喜悦流淌。

走进秋天,感受那份凉爽,品味秋天成熟的魅力。茶余饭后,手持书卷,仔细品读有关秋天的文字,清新而雅致的是诗句中带有着阵阵浓郁果香;那种一分辛苦一分收获的味道在秋天的季节里淋漓尽致;我们对于秋天的期盼诠释着一个沉甸甸的永恒。 在我们人生当中,季节象一朵云,又像一缕清风,我们要赞美春天的蓬勃和夏日的热烈,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需要春风春雨,才有秋天的成熟和收获,这也是我们一生当中最辉煌最得意的季节。

二、秋,很美很美

秋天是浪漫的,是唯美的。她融合了感性的色彩和理性的沉静,既有成熟的风韵,又有洒脱的禅境。她是诗,是画,是流动的音乐。在我眼里,秋只有超凡脱俗的静美,没有一丝一毫的伤感和忧郁。秋恬静而壮美,浪漫而多情,是饱经风雨后的豁达和洒脱,明净和沉淀。

秋时而只有烟霭笼罩下的朦胧,时而又是微风细细烟雨迷蒙,一夜过去就变成了阳光灿烂,秋光明媚。这也许是江南秋天的独特风格吧,秋漫长而美丽,温暖如春。冬天就短短一瞬,就几场冷雨数阵北风,一场大雪就宣告春天来了。江南的春天雨水太多,一下接连就是几个月,还没来得及欣赏那阳光下的万紫千红,就已踩到夏的足跟了。所以我最爱的还是这江南的秋,沉静,唯美。

烟岚是江南的秋的最主要特点。无论是阴是雨还是晴,山水村庄里总笼罩着淡淡的烟霭,如轻纱,似薄雾,朦胧着,迷离着。她如女人多情的眼,荡漾着, 2

暧昧着,如果不小心陷进去,这辈子可不就完了。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好,就这么黏上了,一粘就是一辈子。

阴天并不多见,但却美得如一场朦胧的梦。你看那天上的流云,灰蒙蒙的,与地上的轻烟融为一体。天与地已没有明显的界限,只一半是浮云,一半是烟霭。浮云缓缓下泻,流入烟霭,形成一种唯美的动感。那烟霭也因山水的远近,田野的狭阔,变幻出浓淡深浅。山朦胧,水朦胧,楼朦胧,树朦胧,鸟朦胧,人朦胧。天地一片朦胧,仿佛渺远的岁月,悠长的时光,没有尽头。天阴而不沉,一切都是薄薄的,轻轻的,仿佛一挥手就可以拈了去似得。车流,行人在流云烟霭中,就如行走在美丽的梦境里。

雨天是屈指可数的,也是极美的。雨中的山水只能用两个字描述,那就是——仙境。我的笔拙得很,实在描绘不出其中美奂美伦的韵味。那雨不能称为雨,也不能称为烟。所以只能叫烟雨,一种介于烟和雨中间的东西。江南烟雨,如梦似幻。多少诗情画意,朦胧情怀,沦陷其中。那是个只能叫梦的东西,虚幻,飘渺。云,是看不见的;雨,也是看不见的;只能感觉得到,湿湿的,潮潮的,随风飘舞着,弥漫着,凉凉地拂过脸,拂过手指尖,并不觉得寒冷。真正能看见的只有烟霭,青色的半透明的烟霭,只是比阴天稍浓些而已。如烟似雾的雨弥漫天地,无边无际,那山已不是山,那水也不是水,仿佛只有烟雨。山水,烟雨融为一体,已分不出哪是山,哪是水。我最喜欢在雨里骑着摩托车兜风,那种浪漫没法言说。回归自然,回归纯真,回归天地最初的混沌状态。也许这就是一种返璞归真,一种心灵与肉体的临界与徘徊。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那水天相接的湘江和烟雨里的小舟,那烟雾中翩跹的小鸟和江边或坐或立的垂钓着,点缀着的朦胧的梦境。好一幅烟雨江南的水墨画。

留得残荷听雨声,只有在静夜,才听得见淅淅沥沥的雨声,和着晕黄的灯光,更多了一丝禅意。秋天的雨并不像春天那样缠绵,她干脆得很,第二天就消逝的无影无踪,紧接着又是天晴。

秋天最美的就是晴天,那一连数月的晴朗,中间偶尔夹杂几个阴雨天,总是一场秋雨之后,又是无数天的晌晴。秋晴是最美的,这时的阳光格外温暖,格外透明。阳光直泻下来,亮亮的,并不怎么晃眼睛,多了一点人情味,变得亲切了,温馨了,平易近人了。阳光明媚,风儿也分外和煦。江南的冬天也是温暖的,何况是秋天。江南的秋,其实就是另一个春天,不过有些另类而已。那果树也常常 3

被这温暖的天气所骗,有时会开错了花儿。我家的橘子树,梨树,杏树经常在秋天里再开放一次,热热闹闹一大片,洁白洁白的,甚是可爱。还结了果呢。那躲起来的青蛙,也像在阳春三月一样,呱呱的叫,傻掉了。阳光金晃晃的,有一点耀眼,但并不太强,只是觉得很美。那阳光弥漫天地,仿佛就是一片金色的阳光海,万物在阳光里沐浴,潜泳,仿佛都被她融化了,融合了。

只有在晴天,花儿才展现她的魅力。雨天是看不见花儿的,我就仿佛在雨天从没有看见花。也许在雨天只是观雨去了,完全忘了还有花的存在。最容易触入眼帘的应该是美人蕉,她妖艳着,从来都没有褪去鲜艳的颜色,那一抹醉人的红,充满了蛊惑和妖冶,虽美,但不够端庄。夹竹桃是一年四季都开的,那一片繁花似锦,让人怀疑时光从没有流逝似的,总那么喧哗,仿佛从不曾老去。玫瑰和月季也浓艳着,渲染着。菊,当然是这个季节的主角,黄的,粉的,白的,一丛丛,一簇簇,淡淡的,却又美到极致。花落无声,人淡如菊。牵牛花也把紫的蓝的白的花瓣打开,也是那么淡,又轻又薄,不及菊花厚重来得美。最爱的还是野菊花,和那些不知名的野花,喜欢那种淡,喜欢淡里透出的野。淡定,洒脱,野逸,纯朴,什么叫返璞归真,这就是。不为人开,不为人留,自然而然,自由自在。

枯草斜阳,小桥流水,江南的秋美得精细。不及北方的粗犷,却更有情韵。一切都柔柔的,静静的,清清的,净净的,不染一丝尘埃。阳光暖暖的,照耀着秋天空旷的田野。农民们在菜地里种菜,施肥,孩子们有打着赤脚的,在浅浅的鱼塘里摸螺丝,挖藕。他们时而劳作,时而嬉戏,好一个幸福的童年。那秋天的颜色,复杂而多变。秋山色彩斑斓,鲜艳夺目,火红的枫叶,金黄的银杏,许多不知名的杂树,黄红青紫蓝橙诸色间杂,说不出的绚烂,说不出的静美。阳光在树叶中跳跃,把它们渲染成最美的油画。我喜欢沿着堆积着厚厚落叶的树林里散步,喜欢听那脚底树叶的沙沙声,那是一种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声音,纯粹,悠远。秋天里最美的不是赏花,而是看落叶的静舞。那是一种曼妙的境界,可以欣赏到落叶在风中曼舞的身姿,可以听到落叶的絮语。这是饱经风霜后的从容与淡定,是一切都经历过的彻悟和解脱。这难道不是另一种涅槃?不是另一种深情的爱?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在秋天,除了嗮太阳,最喜欢的还是登高望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满目秋色,尽收眼底。斜阳,烟岚,远山,秋水,苍鹰,构成一幅绝美的画卷,我想,再高明的画家也无法表现出来。那禅意,那超越了俗世凡尘的深远与绝美, 4

只一个字可以形容——醉。沉醉残阳,沉醉枫红,沉醉烟岚,沉醉秋水,沉醉过客。醉人的秋!

秋天的月夜是最美的,皓月千里,带着冷冷寒意。春天的花,秋天的月,都是极美,任何一个季节都无法媲美。冷月寒山,清江白露。秋天的月,美在净,净得不染纤尘,仿佛能照透人心。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秋月是最能通禅的。那无边的虚空里一轮明月,照彻一切,无云亦无尘,岂不是佛的境界?这时秋虫也响了起来,仿佛隔世的梵唱。

我爱这唯美的秋,那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净土。

沿着长长的防洪大堤散步,到处都是黄的红的野菊花和紫的白的牵牛花,还有青绿与彩色相间的杂树。一律的色彩斑斓,一律的美如图画。在花与非花之间漫步,沐浴夕阳的余韵。秋日的诗情,徜徉在岁月的素笺里。谁在独享这日暮时的静谧和寂寥,悲凉与惆怅?

阳光静静洒满山坡,流云静止不动。秋风占尽岁月的芬芳,秋花魅惑老去的柔情。云霞映落日,天空醉酡红,暮色牵扯秋日的微凉,落晖浸染飘舞的树叶。说不出的凄美,道不尽的苍凉。落日的影子把大地覆盖,温暖岁月的冰凉,洒一地淡淡的温馨。曾记年少时光,幽深雨巷,带着淡淡丁香味的女子,那一袭长裙,那一缕长发。谁在秋风里舞着秋声?谁在秋阳里灿烂了秋菊?雨巷不见,却听见渺远的足音,在亘古里响起。无尽的风景,无尽的心绪,皆随风儿飘远,到了天的另一头。

沉重的是脚步,不是飞逝的流年;忧伤的是思绪,不是斜阳下翩跹的鸥鹭。翻滚的,激荡的,热烈的,喷薄的,四射的都已不见了踪影。光阴荏苒,时光如流。天上飘过的,地上流着的,空中飞翔的,何曾驻一驻脚步。抬头遥望天边的晚霞,晕染着满山枯草老树,数不尽的流年,数不尽的飞絮落花,春去秋来。狂热的心,炽烈的情,汹涌的花,缠绵的雨,都只在旧时的诗篇里了,何时又更改了容颜。谁能抓住岁月的肩膀,让时光回转身来,把深深浅浅的足迹重新排列?无痕的是岁月,有恨的是我们,时光抛弃了青春,青春抛弃了爱情,爱情抛弃了我们,我们抛弃了诗歌,诗歌抛弃了人生。我们再也找不到曾经的自己,找不回, 5


关于写景的随笔》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8637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