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党员队伍建设

党员队伍建设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1-04 14:56:42 | 移动端:党员队伍建设

篇一:如何抓好党员队伍建设

如何抓好党员队伍建设

党员是我们党的细胞,加强对党员的管理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根本措施,是搞好党建的基础性工作,是增强党的战斗力的中心环节,也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责任。

“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系统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是党的十七大对党员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基层组织的党支部要抓好党员队伍的建设,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给党的队伍注入新的活力

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认真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严格制度,规范程序,严把党员队伍“入口”关。

1.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

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党支部应从基础工作做起,一是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首先要进行民主推荐,由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对申请入党人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无记名投票推荐,然后召开支委会研究确定,确保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二是做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动态管理,确保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先进性。建立申请入党人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数据库。申请入党人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数据每半年进行一次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对积极分子队伍进行一次调整和充实,及时把新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中来,把不能起积极作用的人员调整出去。三是认真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按照一般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三个层次进行教育和培养。每季度对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并将考察情况填入《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重点入党积极分子由党支部书记对其进行重点培养教育。党支部书记为重点积极分子制定学习培养计划,采取一对一的跟踪培养,并将培养考察情况及时填入《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发展对象由组织部门与党支部共同对其进行培养教育,以进一步强化组织对其培养的力度。首先, 发展对象及时参加党校举办培训班接受党的知识的系统培训。其次,进行严格考核,采取党的理论知识考试和群众测评两部分。通过采取分级分层的培养教育方法,创新了培训教育形式,丰富了培训教育内容,使入党积极分子能够端正入党动机,正确处理和把握组织上入党和思想上入党的关系,使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和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的认识进一步加深,追求进步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

2.制定好党员发展计划

早在党的十六大就提出:“党员发展中重点做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壮大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注意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这是新形势下改善党员队伍结构

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制定党员发展计划时,首先,在对党员队伍结构和分布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现状,注重从35岁以下、生产一线、文化程度较高的积极分子中发展党员,确保党员队伍结构合理;其次,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严把质量关,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严格履行党员发展的手续,把具备党员条件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防止不具备党员条件的人进入党内。

3.严把党员的“入口关”

一是严把预审关,对每一名发展对象的政审和培养考察基础资料逐一进行预审;二是严把考察关,坚持入党前谈话制度,在对发展对象的考察基础资料预审完毕后,组织部门对发展对象进行谈话,了解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及对党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深入到发展对象所在的单位、部门,广泛征求党员和群众对发展对象的意见;三是严把审查关,在支部党员大会召开前,会同相关部门对发展对象进行全面审查,坚持做到“五个不发展”,即政审材料不全、群众威信不高、党的基本知识掌握不好、没有经过集中培训、不在当年发展计划的不予发展,从而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

二、加强党员的管理,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抓好党员的学习教育

一是要深入学习党章。党员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和遵守党章,增强党员意识,切实做到学在深处、干在实处,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模范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履行党员的义务和正确行使党员的权利。二是搞好形势任务教育。结合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将形势任务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召开座谈会、与党员谈心的方式澄清党员思想上的一些模糊认识。不定期召开形势任务报告会,对改革政策进行宣传解释,引导党员干部保持稳定的心态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积极开展 “创先争优”活动

结合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深入扎实地开展党员责任区活动。本着便于开展活动,讲究实效的原则,根据党员的工作区域、工作性质合理划分责任区,采取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把党员自我评价、群众民主测评、支部日常考核相结合,使责任区活动得到很好地开展,让党员在单位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先进性得到充分体现。二是积极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在党员中选派政治素质好的党员与协解人员结成帮扶对子,建立定期联系制度、人员情况动态管理制度。三是开展创建党员安全示范岗活动。在党员中本着立足岗位作贡献的宗旨,积极开展党员安全示范岗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岗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广大党员群众立足本职,拼搏奉献,增强党员队伍的创造力、战斗力,更好地为学校和谐稳定的发展作出贡献。

3.推行党员目标管理

一是推行党员教育管理“五先”工作法,即:上级的方针、政策、指示精神对党员先传达;先进的理念和知识要求党员先学习;重大决策的形成过程让党员先参与;单位的重大部署让党员先知道;重要任务让党员先行动,充分发扬民主,让党员积极谏言献策,使党员的参政意识和责任感明显增强。二是推行党员先进性承诺制,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党员要自我制定承诺书,并履诺。党支部按照党员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积极为党员创造条件,帮助其解决履诺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力促党员承诺目标的实现。三是加强监督考核。设立党员承诺公示栏,下发群众意见反馈卡,定期征集职工群众对党员履诺的意见,每年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和考核,评议考核结果记入党员个人履诺档案并予通报。对群众评议好,先锋模范作用突出的及时给予表彰,对连续考评结果差的做出必要的组织处理。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党支部要积极探索和强化对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坚持继承与创新并举,改进与加强结合,努力增强工作的实效性,确保党员的先进性。

篇二: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汇报

党员队伍建设重点工作汇报

党员队伍建设的主要业务,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发展党员工作

二是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三是党员培训工作

一、发展党员工作方针及党员队伍现状

发展党员工作的方针是:“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这十六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我们要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十六”字方针的基本含义,防止片面性和盲目性。 坚持标准:就是要严格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和要求发展党员。必须年满“十八”岁。(学生党员可在17周岁写入党申请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18周岁吸收为预备党员。) 保证质量:防止发展入党动机不纯、不具备党员标准的人入党。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要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方能列为发展对象(信息库中确定积极分子时间不足一年的不能列入发展计划)。

改善结构:目前,党员队伍的结构还不尽合理。一个是农村党员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一个是党员(农民党员)的年龄性别学历结构不尽合理。为了改善结构,按照省市委要求,近几年,我们在确定发展党员计划时,一方面把发展农民党员作为重点,坚持取消农民发展计划(指标)限制,坚

持标准、条件,“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保证每一年发展农村党员数量有明显增加。另一方面要求生产工作一线人员要占80%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的要达到90%以上;35岁以下要达到85%以上;女党员要达到35%以上。

党员现状:

党员数——

全国现有党员近8千万名,全省现有党员208万名,全县现有党员10,725名。(填空形式)

党员(农民党员)比例结构——

全省现有农民党员498,927名,占党员总数的24%。农村党员中35岁以下党员89147名,占17.9%;女党员71064名,占14.2%;高中以上学历党员204906名,占41%。

全县现有农牧渔民党员4157名,占党员总数的39%。其中35岁以下党员686名,占16.5%;女党员475名,占11.4 %;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党员1150名,占27.7%。

新发展党员比例结构(近三年的发展计划)——

2009年:35岁以下党员126名,占74.6%;女党员37名,占21.9%;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124名,占73.4%。

2010年:35岁以下党员125名,占66.5%;女党员46名,占24.5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134名,占71.3%。

2011年:35岁以下党员134名,占70.9%;女党员64名,占33.9 %;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党员136名,占72%。

慎重发展:就是要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工作程序,防止把不具备党员条件的人吸收到党内。尤其对被开除党籍、要求

重新入党的人员,一定要慎重。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近几年,组织员办按照常规工作有成绩,重点工作有创新的工作思路,在发展党员科学化、党员教育管理规范化,党员电化教育拓展化等方面不断推进工作深入开展。

(一)夯实基础,创新机制,新发展党员质量不断提高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 以“壮大党员队伍、优化整体结构、保证发展质量、消除薄弱环节”为目标,突出培养重点,改善队伍结构,严格发展程序,落实相关制度,创新工作方法,保证了新发展党员的质量。

一是固本扩源,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几年来,我们把培养、吸收女性积极分子,青年农民骨干作为重点,着力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夯实了发展党员工作基础。工作中,改进方式方法,变“等上门”为“找上门”,积极主动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建立健全了发展农民党员联系包保制度台帐,每年被包保的青年骨干中有90%以上当年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加强积极分子宗旨意识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集体宣誓等活动加强积极分子对党的认识,增强党性修养。同时不断完善入党积极分子储备库,将农村致富能手及外出务工经商、从事经营管理的优秀人才吸收进来,并列为重点培养对象,每个行政村党支部有15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常数,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工作不断加强。目前,全县入党积极分子已增加到3057名。(2007年2769名;2008年2686名;2009年2800名;2010年2959名;2011年3057名)

二是突出重点, 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在每年制定发展计

划时,突出35岁以下、高中以上、妇女和生产一线四个重点。同时,加强了在农村党组织中发展党员的力度,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发展农民党员工作的意见(试行)》,实施了“六优先”和“四禁止”,2009年以来的三年,发展农民党员414名,占年发展党员总数的60.5% 。使新发展党员结构不断优化。(2007年发展农民党员60名 , 占年发展党员总数的33%;2008年发展农民党员62名 , 占年发展党员总数的39.5%;2009年发展农民党员161名 , 占年发展党员总数的63.8%,2010年发展农民党员133名,占年发展党员总数的60.2%,2011年计划发展农民党员120名,占年发展党员总数的60%。)

三是创新机制,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几年来,创新实施了发展党员两地公示制、三级预审制、八不发展制度和责任追究等制度,提高了新发展党员的质量。为扩大普通党员在发展新党员工作中的参与权和表决权,2010年,我县把探索实施发展党员票决制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使发展党员工作更加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为了使此项工作顺利开展,出台了《发展党员票决制实施意见》(试行),制定了《票决办法》,以及“表决票”、“票决结果报告单”等操作单样。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选择了农机总站党委和红旗镇党委作为试点单位,通过票决的方式顺利接收了11名预备党员, 1名发展对象被党员大会多数票否决,取消了发展资格。今年在全县推行,4月22日,在广电局艺术剧团支部召开了票决制接收预备党员大会,全县30个党委总支的组织委员参加观摩。

(二)加强培训,规范管理,党员队伍素质不断提升

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和省、市委有关精神,在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有效提升了全县党员队伍素质。

一是培训对象有“重点”。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后,中办下发了《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要求用五年时间对基层党员轮训一遍。参照中办下发的《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制定并下发了《林甸县2009-2013年党员队伍教育培训规划》,并按照每年教育培训计划确定培训重点。2010年确定了以基层党务工作者、党员骨干为重点培训群体,培训人数达到党员总数的25%的目标。4月2日,举办了基层党建业务知识培训班,全县各基层党委的组织委员、基层支部的组织干事共300余人参加了培训,有效提升了全县党务工作水平;4月8日至4月17日,组织全县各基层党委的组织委员30余人赴山东学习培训,使他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提升了素质。

二是培训内容有“特色”。将县委党校、职教中心、农委党委党校、农机机械化学校、劳动再就业训练中心等5个单位确定为县级党员教育培训基地。根据不同群体党员的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采取多种培训手段进行培训。以基层党委为教育培训的实施主体,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大庆《党建之窗》、《林甸党建》等栏目,整合与互动,坚持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党员,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时间灵活,使不同类型党员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切实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是队伍管理重“规范”。把建立党员信息库和网络管

篇三:抓好党员队伍建设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

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政治、经济体

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中的一些党员主人翁意识淡薄、组织纪律观念不强;流动中的和一些下岗失业的党员组织观念弱化现象比较普遍。各级党组织就要努力把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职责,从党性观念的培养着手,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是增强党组织凝聚力。

作为中国的第一大党和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现已拥有逾7000

万的党员,近400万个基层党组织,党员群体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和骨干作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但毋用讳言的是,一个时期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党政机关中的一些党员宗旨观念开始淡薄、工作作风飘浮、廉洁自律松懈;事业单位中的一些党员缺乏爱岗敬业意识、工作态度不够端正;企业中的一些党员主人翁意识淡薄、组织纪律观念不强;流动中的和一些下岗失业的党员组织观念弱化现象比较普遍。上述现象的出现,与一些基层党组织没有很好的履行其相应的职能有很大的关系。一些基层党组织没有发挥出战斗堡垒和政治核心作用,一些基层党组织工作方法简单,学习就是照本宣科,活动就是吃吃喝

喝,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了共产党作为先锋队组织的凝聚力的展现和战斗力的发挥。缺少了凝聚力,就不可能更好地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完成党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

一、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责

我国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到了关键的历史时刻,树立科学

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中国的今天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里程碑。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党,各级党组织都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认真思考自身应该怎样建设?认真思考要通过什么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凝聚力的问题。党组织的凝聚力大致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指党组织自身的凝聚力;二是指对群众的凝聚力;三是指对社会的凝聚力。其中最核心、最关键、最重要的是党组织自身的凝聚力。党组织自身的凝聚力继而又直接体现在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上。即,如果党组织对党员缺乏凝聚力,必然导致党员对群众缺乏凝聚力,继而对社会缺乏凝聚力。因此,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就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环节。因此,各级党组织就要努力把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职责,把凝聚党员、关爱党员、关心党员的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党员也是人,他们在生产生活中也会遇到困难和问题,也需要组织去关心和帮助。党组织在要求党员履行义务、承担责任、实践好党的宗旨的同时,要支持他们的工作,关心他们

的生活,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使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得以持久。在对党员进行严格教育、严格管理的同时又能从制度上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和生存权利;要通过关心党员疾苦,满足党员的合理需求,来提升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可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示党组织对群众的凝聚力,才能扩大对社会的影响力。

一些党组织只注意发展党员,而忽视对党员队伍的建设;只

要求党员在工作中体现出先进性,而没有想到怎样保持住先进性。党员之所以不同于群众,是因为党员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有着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如果党员的党性观念淡化,那么党员身上的先进性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丧失。

二、影响党员党性观念淡化的因素

1.党性观念

党员的党性观念是在社会实践中,立身行事、待人处世,对

待事业、工作、组织,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和观点,归根到底就是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党性观念是党的灵魂

在某种意义上说,党员的党性观念是党的灵魂,是党得以存

在并发挥强大领导作用的精神保证,是维系党的团结、统一,使

之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精神纽带。如果相当多的党员的党性观念淡化甚至丧失,那么,党这个有机体就等于没有了灵魂,就要发生“病变”,出现“涣散无力”的现象,甚至有,可能形同“空壳”,党组织就难以发挥应有的战斗力和领导作用了。如果党员的党性观念普遍而严重淡化,就如同内部被挖空而枯死的树木,遇到急风暴雨马上就会折断;如同发动机坏死而失去驾驭控制的轮船,一遇到惊涛骇浪就会立即覆没。苏东剧变,关键在于党的剧变,而党的变化乃至下台,其实质就在于党员党性观念的普遍淡化和丧失。正因为党员党性观念普遍淡化甚至丧失了,才导致党组织涣散、失去了凝聚力,在敌对势力的进攻面前毫无战斗力,一攻就垮;而党员党性观念的淡化也使得党员与组织貌合神离,千百万党员离心离德,不能与党同生共死,在危急关头,出现那么多的党员退党、叛党,也就不足为奇了。换言之,在党员党性观念淡化的情况下,有些党员即使留在党内,也不会有多大的作用和作为。

3.党员党性观念淡化的原因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党员党性观念的淡化主要起始于“文革”时期,在改革开放特别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新时期,这一问题有所突出。十年动乱,搞乱了民心,也搞乱了党心。在政治运动的不断冲击下,若干不健康的、不符合党性要求的思想观念也乘虚侵

入了一些党员的头脑,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也随之泛起或凸现,如阳奉阴违、唯唯诺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等。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明显抬头,于是一些党员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而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则是党员党性观念淡化、丧失的最大、最现实、最严重的表现。从现实角度看,由于组织与党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导致党员在党性观念上产生了四重心理障碍:

一是“怀疑心理”。十多年来,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比重逐年下降,而且效益长期不好。而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迅猛上升,尤其是私营经济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所有制结构的这种变化,在共产党人中间产生了复杂的心理反应。多数党员干部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定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对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但也确实有一部分党员包括领导干部,从他们的所谓实际“感觉”和“体验”出发,认为中国似乎开始了一个私有化的过程,对党还能不能长期执政心中没底,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这是一种“怀疑心理”在作怪。

二是“愤懑心理”。党风的严重不正,党内各种机制尤其

是用人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也促使一些党员的党性观念发生动摇。党风不正和党员党性观念的淡化与消失是互为因果的。当一些党员干部看到少数握有实权的领导干部以权


党员队伍建设》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8912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