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疟疾预防教案
预防疟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疟疾;
2、 明确疟疾的传播方式,提高对疟疾的警觉性;
3、 知道疟疾的主要症状,树立疟疾治疗必须规范用药的意识;
4、 学会预防疟疾的着急措施——防蚊、灭蚊。
二、教学重点
预防疟疾的着急措施——防蚊、灭蚊。
三、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
看图讲故事——“这张图画说的是……”
目的:
调动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对疟疾及其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
形式:
看图讲故事
具体操作:
(出示图片)
提出问题:同学们,请大家看看这张图片,想象一下所画的是一件什么事情?谁能说说这个同学在做什么?
1
学生讨论后,互相说一说:被蚊子叮咬以后会带来哪些后果? 指名学生说说:你们听说过疟疾这种疾病吗?谁能告诉大家什么是疟疾?关于这种疾病你还知道什么呢?
学生讨论,互相说说。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疟疾的传播方式、主要症状及治疗时规范用药等相关知识。 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疟疾及其流行特点;明确疟疾的传播方式,提高对疟疾的警觉性;知道疟疾的主要症状,树立对疟疾治疗必须规范用药的意识。
形式:
出示挂图进行讲解。
具体操作:
(1)疟疾在目前的流行形势
疟疾是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世界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非洲中部、南亚、东南亚及南美北部等疟疾流行地区。目前,在我国流行仍较严重的地区局限到安徽、湖北、河南、江苏4省的局部地区以及云南的边境和海南的中南部山区。
(2)疟疾是由原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使人们患上疟疾的凶手是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寄生虫,它叫做疟原虫。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 2
卵型疟原虫四种,他们分别能引起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型疟。间日疟目前在我国较为常见,恶性疟次之。
(3)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的
那么,疟原虫又是怎样进入人体的呢?(出示挂图)
在天热的时候,我们穿的很少,大部分四肢都暴露在衣服外面,就像图片上的这位同学的样子,很容易被蚊子叮咬而患疟疾。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被蚊子叮咬过,但并没有患疟疾,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蚊子分为很多种,只有其中带有疟原虫的按蚊才能传播疟疾,当一只受传染的按蚊叮吸人血时,疟原虫就进入了人体,使人发病。
(4)疟疾的主要症状是发冷、发热、出汗
患了疟疾,人会有哪些症状呢?(出示挂图) 疟疾的典型症状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发冷发热又出汗。患者先是感觉全身发冷、颤抖(夏天盖几床棉被也不暖和)此时体温多已超过3 8℃,同时出现面色苍白、口唇与指甲发紫等症状,常常伴有头痛、恶心和呕吐。然后是发热,表现为满脸通红,皮肤灼热,体温高者可超过40℃。患者发热时头痛得厉害。
紧接着患者又表现为大汗淋漓、体温急降,全身乏力,这时体温迅速恢复正常。
(5)疟疾治疗应该规范用药
患了疟疾,应该如何治疗呢?(出示挂图)
3
患了疟疾,要及时到医院或乡村卫生所云就医,并且要遵照医生的要求,坚持连续服药(氯喹加伯喹)八天,疟疾就会被根治。但是,千万要注意不要感觉身体好转了,就擅自停止服药,这样会导致疟疾复发
4
篇二:预防疟疾教案
新马桥中心小学预防疟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疟疾;
2. 明确疟疾的传播方式,提高对疟疾的警觉性;
3. 知道疟疾的主要症状,树立疟疾治疗必须规范用药的意识;
4. 学会预防疟疾的关键措施——灭蚊、防蚊。
二、教学重点
预防疟疾的关键措施——灭蚊、防蚊。
三、教学内容与建议
1. 1.概述
本课的教学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看图讲故事——“这张图画说的是??”、教师讲解——“疟疾的传播方式、主要症状及治疗时规范用药等相关知识”、击鼓传花——“如何来预防”。
看图讲故事——“这张图画说的是??”是全课的导入部分。通过活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由画面出发,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就被蚊虫叮咬这一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能使人感染疟疾之一话题,了解学生对疟疾及其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
教师讲解——“疟疾的传播方式、主要症状及治疗时规范用药等相关知识”。在学生对前面提出的疟疾的相关问题进行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给予解答、补充,澄清疑问,纠正错误答案,进行有关疟疾相关知识的科学讲解。在这项活动中,教师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所讲内容的深度。
击鼓传花——“如何来预防”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击鼓传花这种有趣的活动形式,吸引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发言,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重点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
2. 2.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一:看图讲故事——“这张图画说的是??”
目的:
调动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了解学生对疟疾及其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
形式:
看图讲故事。
具体操作:
{出示图片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请大家看看
这张图片,想象一下所画的是一件什么事情?谁能说说
这个同学在做什么?
学生回答:略。
被蚊子叮咬以后会带来哪些后果?
学生回答:略。
你们听说过疟疾这种疾病吗?谁能告诉大家什么是疟疾?关于这种疾病你还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
提示:
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轻松地表述出自己对所提问题的答案。对于学生较为分散的答案,教师要注意加以引导,在整个活动中不应做任何主观评价,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想象力。
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该问题说出尽可能多的答案,并注意观察那些发言不够积极的学生,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关照,鼓励其大胆发言。
教师应提醒学生,为节约时间,对于其他同学已经陈述过的答案内容,可不必重复,给予补充即可。
对于以上提出的几个问题,学生中可能会出现多种说法,因此答案也会不同。如果有部分学生已知道了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内容,教师可借助他们的回答加以引导。总之,教师特别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应多鼓励学生发言,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而减少教师的主观灌输。
在这项活动中,教师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及人们对疟疾普遍的认识水平来设计问题,例如也可以这样提问:“人怎么会得上疟疾这种病呢?你认识的人当中有没有的这种病的?得了疟疾会有什么症状?怎么治疗呢?”通过选择、变换不同的问题,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教学内容二:教师讲解——
“疟疾的传播方式、主要症状及治疗时规范用药等相关知识”
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疟疾及其流行特点; 明确疟疾的传播方式,提高对疟疾的警觉性;知道疟疾的主要症状,树立疟疾治疗必须规范用药的意识;
形式:
出示挂图,进行讲解。
具体操作:
(1)疟疾在目前的流行形式
疟疾是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世界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目前居住在疟疾流行地区。目前,在我国流行仍较严重的地区局限到江苏、河南、安徽、湖北4省的局部地区以及云南的边境和海南的中南部山区。
提示:
这部分教学内容不要求学生深入掌握,只做一般了解即可。通过介绍疟疾的流行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紧迫感,从而理解疟疾流行的严峻性,提高学生对疟疾的警觉性。
(2)疟疾是人体被疟原虫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使人们患上疟疾的真正凶手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寄生虫,它叫做疟原虫。它寄生于人体的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型疟原虫四种,他们分别能引起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型疟。间日疟目前在我国较为常见,恶性疟次之。
(3)疟原虫是通过一种被称为按蚊的蚊子叮咬而进入人体的。
那么,疟原虫又是怎样进入人体的呢[出示挂图1]?在天
热的时候,我们穿的衣服很少,大部分四肢都暴露在衣
服外面,就像图片上的这位同学的样子,很容易被蚊子
叮咬,而患疟疾。
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曾经被蚊子叮咬过,但并没有患
疟疾,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蚊子分为很多种,只有
其中的按蚊才能传播疟疾。当一只受感染的按蚊叮吸人
血时,疟原虫就进入了人体,使人发病。
(4)疟疾的主要症状是发冷、发热、出汗
患了疟疾,人会有哪些症状呢[出示挂图2、3]?
疟疾的典型症状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发冷
发热又出汗。
患者先是感觉全身发冷、颤抖、面色苍白、
口唇与指甲发紫等,这时常常伴有头痛、恶心
和呕吐。;夏天盖几层棉被也不暖。此时体温
多已超过38℃。
然后就是发热。患者发热时头痛得厉害。
表现为满脸通红、皮肤灼热;体温高者可超过4
0℃。
紧接着患者又表现为大汗淋漓、体温急降,全身乏力。这时体温迅速恢复正常。
(5)疟疾治疗应该规范用药
患了疟疾,应该如何治疗呢[出示挂图4、5]?
患了疟疾,要及时到医院或乡村卫生所去就医,并且要遵照医生的要求,坚持连续服药(氯喹加伯氨喹)八天,疟疾就会被根治。但是,千万要注意不要感觉身体好转了,就擅自做主停止服药,这样会导致疟疾复发。
教学内容三:击鼓传花——“如何来预防”
目的:
吸引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对重点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
形式:
游戏——击鼓传花。
具体操作:
①确定需要回答的题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预防疟疾呢?
②教师宣布游戏规则和纪律要求,鼓励学生充分参与。
③同学之间可以就不清楚的问题提出疑问。对于存在的疑问,先请其他
同学给予回答,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④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给予解答、补充,澄清疑问。
教师小结:[出示挂图6、7、8]
疟疾虽然说是一种
危害较大的传染病,但它
是防有方法,治有专用药
物的。
预防疟疾的关键措
施是灭蚊、防蚊,可从
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环境改造,减少蚊媒孳生地;使用蚊帐,减少人蚊接触;用杀虫剂灭蚊或浸帐灭蚊。
提示:
在进行击鼓传花游戏之前,选派一名学生作为鼓手到讲台前,面向黑板站立。将其余的学生在教室的座位围成一个大圈,座位之间不要留有较大空隙。如果没有“鼓”,也可以用录音机播放音乐或有节奏地击掌代替。所传的“花”可以用皮球、粉笔盒或铅笔盒等物品所代替。
活动开始后,当“鼓”声停止之时,“花”的持有这要起立说出一种预防疟疾的措施。然后活动继续。
本课结束时,教师再次总结强调“疟疾防治的核心信息”
1.疟疾是感染疟原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是可防可治的疾病。
2.疟原虫是通过一种称为按蚊的蚊子叮咬而进入人体的。
3. 疟疾的主要症状是发冷、发热、出汗。
4. 预防疟疾的关键措施是灭蚊、防蚊。
5. 疟疾治疗应该规范用药。
篇三:预防疟疾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预防疟疾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疟疾。
2、明确疟疾的传播方式,提高对疟疾的警惕性。
3、知道疟疾的主要临床症状,树立疟疾治疗必须规范用药的意识。
4、学会预防疟疾的关键措施——防蚊、灭蚊。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预防疟疾的关键措施——防蚊、灭蚊。
三、教学形式
出示挂图进行讲解。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夏季是蚊蝇最多的季节,你们谁被蚊子叮咬过?说说被蚊子叮咬之后你有什么感觉?(疼痛、痒、起疙瘩)
对,被蚊子叮咬后又疼又痒难受极了。蚊子还会传播疾病呢,你们听说过“疟疾”这种病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疟疾和怎样预防疟疾的知识。
(二)知识讲解
1、什么是疟疾?疟疾的传播方式是什么?
出示挂图,图文并茂讲解疟疾知识。
2、怎样预防疟疾?
出示挂图,让学生讨论然后汇报。教师作适当补充。
3、得了疟疾怎么办?
出示挂图,让学生讨论然后汇报。教师作适当补充,并强调:
1)疟疾虽说是一种危害较大的传染病,但是它有预防的方法,有治疗的专用药品,预防疟疾的关键是防蚊、灭蚊。
2)有疑事症状要到医院检查。
3)得了疟疾不要慌不要急,只要遵照医生的叮嘱按时按量吃足8天药就能恢复。
(三)课堂小结。
谁来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要求:按照什么是疟疾?疟疾是怎样传播的?怎样预防疟疾?得了疟疾怎么办的顺序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