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后天》影评
从电影中解读地球 期末影评
12359060 罗舒婷2012级中文系乙班
第一部分:观后初感
不同以往的好莱坞大片
——电影《后天》有感
“你有见过这么清澈的地球吗”这是电影《后天》ending时的最后一句话。 在一场肆虐的灾难过后,我们的地球又变得如此美丽。看完电影便知这是一部制作宏大的灾难片,但相比较我以前看过的好莱坞英雄主义的大片,这一次导演并没有从某个人的伟绩上着手,而是频频在镜头前表现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力甚至是无助之感。
其中有三个镜头我的印象特别深刻,第一个镜头是一开篇,气候学家杰克霍尔要求他的同伴在冰下钻26米,孰料,冰面突然裂缝,刹那间冰层分开左右,镜头外拉,裂开的两地早已望不到头。此时观者我汗毛不禁竖起,为刚刚杰克去救那两个试验品而差点掉入深渊而不禁捏一把汗。加之背景音乐肃杀的气氛,一片冰冷冷的白,很好地渲染了灾难的可怕,给人以震撼。
接下来的第二个镜头几股龙卷风袭卷着洛杉矶城,一位大厦内的清洁工人对外面发生的事情好像全然不知。一支的白光闪过他的眼睛,这时导演特写他的脸部,带着惊恐和小心翼翼,他拿着吸尘器一步步走到门前,再推开一间屋子的门,却发现脚下已是深渊——龙卷风早已席卷了这座大厦,以至于把大厦的外皮刮落!此时镜头外拉,整个洛杉矶城一片废墟,满眼荒凉。不得不震撼于此片对于大自然力量反扑社会的表现,在一种有些混沌的深灰之中,加之象征着恐怖的黑
色,连人们的着装几乎一概都是深色系,银幕前光线一篇昏暗。引起观者我对接下来人类如何面对灾难的好奇。
第三个镜头,也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镜头,山姆去为父母报平安,杰克对山姆说,儿子待在那,风暴旋会立刻席卷到你那里,尽可能的去烧火,一定要保暖,我会去救你。电话挂断,那一头山姆的父母相拥而泣,彼此为孩子的生死未卜,为杰克的北上而坚定信心。另一头,山姆和同学相拥,为活下去的希望而坚定。从这个镜头开始,此片便开始探讨起不同人对待灾难的不同,虽然手段不同,但目的却鲜明的一致,那便是活下去。
无论是杰克霍尔还是他的儿子山姆亦或是其他的角色,他们都不是英雄,他们没有拯救世界,从头到尾都只是在拯救自己,拯救朋友,拯救亲人,可正是这样,才让这部片子变得动人。这种打破原有好莱坞模式的故事情节,以一种现实的手法去表现在灾难面前的爱,在灾难面前人们的坚强,朋友受伤时的挺身相救,儿子遇险不顾一切的北上救援,这一切才使这部片子变得有意义起来。不去问这种好莱坞大片的制作利益,仅仅只是去探讨人性,去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带着这种初心的片子,才是我们观者所要去关注以及去探讨的。
“如果我们不在明天就即及时采取措施,那么灾难就在后天”,面对大自然的灾难,人类要意识到这些年人类对自然的肆意的掠夺的破坏性,一切皆有灵,就如总统在结尾所言:“过去的几周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类有多渺小,大自然的反扑力量有多强大。一直以来,我们相信我们可以无休止地浪费自然资源而不会带来任何后果。而我想我错了,我们都错了”。是的,故事结尾我们再看到那一片美丽的地球,蓝白相间的它,清澈动人。人类是可以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作为这样一部教育意义的灾难片,尽管一些科学知识的表现仍遭人诟病,但其深远的教
育意义,打破好莱坞传统手法的叙事方式,仍是值得每一个有心的观者静心学习。
第二部分:分析电影中的科学性
《后天》:57摄氏度的“冰冻飓风”
经典镜头:纽约瞬间冰封。在冰冻飓风卷过,纽约瞬间成了冰天雪地的极地,只剩下自由女神像伫立在那里,讽刺地看着只有冰和雪组成的大都市纽约。 科学谬误:对纽约被冰封的原因,影片中的科学家的解释是,飓风迅速从地球的对流层吸收了大量温度在零下100摄氏度的强冷空气,然后来到地面,所以威力足以冰封一切。但事实上,对流层的空气压力仅为地面空气压力的约十分之一,当空气从对流层下降到地面,空气的压力增大,体积减小,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空气在体积减小的过程中会释放能量,同时由于空气是很好的绝缘体,被释放的能量不会流失,而是保持在空气中,致使空气温度升高。那么,被飓风吸收的零下100摄氏度的强冷空气到达地面后,温度是多少呢?答案是57摄氏度。这样高的温度,怎能产生冰封的效果?即使是最保守的计算,加入能量损失等因素,“冰冻飓风”的最低温度也就在零度左右,顶多叫“清凉飓风”罢了。
【参考资料: 《好莱坞大片 作假没商量》(节选) 作者:温俊华】
第三部分:电影中涉及到的地球科学知识的拓展介绍 冰河世纪的威胁 严重的温室效应
大陆冰雹,欧洲水灾、印度热浪、美国一天16次龙卷风,去年八月九日也创下百年最高温38.7°C。这一切让人不禁要问,地球究竟怎么了?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指出,温室效应是地球气候异变的元凶。气候暖化使得两极?融冰、海水增
温、洋流改变,世卫组织表示每年将有16万人因温室效应外围影响丧生,2020年死亡人数更会加倍。海平面上升更造成2500万人远离家园,第三世界将因洪水、饥荒、干旱和农作物歉收大举移民,欧洲老年人将死于热浪。
《后天》的历史原型--新仙女木冰期
美国大片《后天》中描绘了全球变暖带来的一个可怕的场景:由于格陵兰和北极的冰山融化,大量淡水进入北大西洋,降低了其盐度,最终导致墨西哥湾暖流乃至全球海洋的热盐环流完全终止,赤道和低纬度地区因而停止向极地和高纬度地区输送热量,结果导致这些地方温度剧降,进入一个新的冰河时代。
这是否仅仅是科学幻想呢?确实,出于戏剧化的需要,这部电影中有大量夸张和不合理的地方,但整体而言,此片中的情节在科学上是讲得通的,而地质学家指出,历史上地球确实发生过在极短时间内温度剧降的事件,其中最出名,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就是新仙女木事件。
新仙女木事件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在欧洲的地层堆积中发现了仙女木,这种现在只生长于北极地区的草本植物,证明以前欧洲气候曾经比现在冷得多。之所以叫“新”仙女木事件,是因为在更早的地层中,也发现过仙女木,故而仙女木事件不止发生一次。但是除了新仙女木事件以外,以前的历次仙女木事件和《后天》中描述的发生机制都不太相同。
新仙女木事件的独特之处,并不仅仅是平均气温降低---------历史上,地球的平均气温曾经降得更低,而在于她发生于冰川期结束,全球气温不断上升这样一个背景下。从18000年前的末次盛冰期,第四纪冰川期达到顶点开始,地球的气温就在不断上升,冰川在不断融化,但是在这个气温上升的过程中,却突然
发生了新仙女木这样一个气温骤降的反复,是非常有意思的,对我们今天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也是很有意义的。
新仙女木事件的起因现在一般认为就是如同《后天》中所描述的那样,冰川期结束时,全球气温升高,北美大陆的劳伦泰德冰架开始融化,在公元前1万年左右的时候,冰川融解开始加速,大量淡水进入北大西洋,导致全球海洋热盐环流终止,高纬度地区气温急剧下降,积聚了大量冰雪,洁白的冰雪对阳光反射率较高,造成地球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进一步降低,而更低的气温又导致冰雪覆盖的面积进一步扩张,如此反复,使得地球在短时间内变得极其寒冷。
虽然新仙女木事件发生时气温下降速度并没有《后天》中那么夸张,但确实是极快的。对于冰芯最新的研究表明,当时北半球的平均气温可能在10年内下降了20度左右。
作为对比,北京和广州的平均气温相差大约10度。
那么,淡水进入北大西洋为何会破坏墨西哥湾暖流乃至全球海洋热盐环流呢?
墨西哥湾暖流发源于加勒比海,终结于挪威。因为北大西洋上盛行西风,故而墨西哥湾暖流的热量主要是通过空气输送给了西北欧(对北美也有加热作用,但小一些),造成西北欧的气候比同纬度地区要温暖、湿润得多。
但是,墨西哥湾暖流虽然源源不断地把温度较高的海水从加勒比海带到高纬度地区,加勒比海的海平面却没有下降,高纬度地区海洋的海平面也没有上涨,这说明,除了墨西哥湾暖流之外,一定还另有洋流,把高纬度地区海洋多余的水体带走,并补充给加勒比海,使得墨西哥湾暖流不中断。这就是全球海洋的热盐环流。
篇二:《后天》观后感
《后天》观后感
结束了电影《后天》的观看,心里的感触颇深。后天,是明天的明天,是不是我们的后天也会和电影“后天”里的一样,又一个新世纪的轮回?
《后天》里以一个温室效应,气候变暖为引子,渐渐的引申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在我们人类自身无休止的破坏下,冰山融化,海漫大陆,整个北半球几乎陷入海的世界。以美国为例,天气的无休止恶虐,巨大的龙卷风,无极的风眼,以每秒10度的温度降低,大雪漂泊,被海水淹没的纽约城都冰封万里…
是的,最终灾难过去了,迎来了一个冰河时期后又一个纯净的地球。但,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能否吸取教训,以最伟大的爱来对待我们生存的家?地球孕育了我们,而我们却为了我们人类自身的利益,对地球进行破坏,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总有一天地球发怒的时候,我们才明白我们是多么弱小。是不是真的要等到世界末日的那一天,我们才能醒悟,才开始后悔我们自己当初的所作所为……真的那一天要到来,就太晚了!因此,我们要抓紧努力,为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完整做一些我们能做的事!事情不在乎大小,重要的是要去做,要去努力,积小成大,积少成多,一点一点的努力,终是会有回报的!
“后天”是存在的,让我们一起努力,不要让《后天》成为我们的后天!
篇三:《后天》读后感(1000字)
电影《后天》观后感
看完《后天》,我相当震撼。大概人们一直以为人类作为地球上的最高级动物就是地球的主人大自然的主宰者。就可以肆意的破坏地球,征服大自然。然而,如果又一个冰河世纪在眼前,措手不及的人类将如何?人类还能征服自然吗?《后天》给了我们一个响亮而肯定的回答。这部可怕的灾难片告诉了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自然永远主宰着人类。 《后天》这部电影描绘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内突然急剧降温,进入冰川期的科幻故事。故事中,气候学家杰克.霍尔在观察史前气候研究后指出,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暖化将会引发地球空前灾难。主要是讲人类不断破坏美丽的大自然,然而受到了大自然严重的惩罚。冰雹 、闪电、 暴风雨、 龙卷风、 飓风 、洪水、 全球气候变暖所造成南极冰融化等种种灾难降临在人类身上时,人类才觉悟,才知道悔改,可已经太晚了。因为灾难转眼之间席卷而来,洪水,就在眼前;冰雹,就在眼前;一切不可抗力就在眼前。温室效应将使冰河期重返地球。龙卷风 、海啸、 地震??所以你叫得出名字的天灾都将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在影片中,能看到纽约市被淹的镜头:慌乱的人群 飞起的汽车 破碎的玻璃,后面是楼一样高的巨浪?能看到发生在夏威夷度假海边胜地受到飓风侵袭的场面。这就是破坏大自然的后果,这就是对人类的惩罚。几千年来,人类在不断吞噬自然的躯体,现在就要品尝自然所酿造的苦酒了。
然而影片中有一个动人之处;人类在大灾难面前,亲情 友情 爱情——人类的情感经受了重大的考验。人道主义精神激发出了人性的光辉。所以人在灾难的面前都表现出先人后己的勇气。有的人为了救别人,自己被冻死了;有的人为了不连累别人,放弃了生的希望。这点我非常的鼓舞。也许,人性真的只有在最危急的时候,才能显现出来吧。但人类根本没有任何方式和自然抵抗,能做的,只有躲避和逃跑。这时候人们应该明白:人类不是万能的。自然可以随时瞬间灭绝一个种族。所以: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一小部分。
今天,人类比任何时候都能领略到气候变化的威胁。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产生了影响。今天,人类不能再以一个征服者的面目,对自然发号施令,而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和谐修复自然,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我们必须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只有这样才能保护住我们的家园。 “环境保护思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提供一种幸福和沉稳的感觉 ”——这将是我们给自己的一个机会 、一种鼓励 、一声祈祷。
或者,也许我们赶不上那天,但是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的下下一代,他们要怎样咒骂我们在这个疯狂年代给他们制造的灾难?
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要保护环境,尽可能的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减轻一些负担。保护环境不能是一句空话,我们不能等到“后天”真的来临才知道后悔。看完影片,走出教室,我很庆幸:外面还有阳光,而我们的世界还没被冻结,我们,还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