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人教版语文第十册口语交际 习作七
口语交际七 讲人物的故事
教学目标:学习讲人物故事,能把话说明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同时力求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吸引听众。
课前准备:故事录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我们在文学作品、电影、电视以及故事中接触了很多文学人物,说说哪些人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2、今天,我们就要来说说人物的故事。
二、试说故事
1、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轻声地说说他的故事。
2、请三位同学来说故事。
3、课堂评议:有没有把故事说明白
在学生的评议中随机归纳:(1)说话是不是大声响亮;(2)故事的事不是有头有尾;(3)故事的经过交待是不是清楚。
三、再说故事
1、根据上面讨论的标准,再次自由练习说故事。
2、把故事说给同桌听,互相评议,提出改进的意见,反复练习。
四、说故事
1、听故事录音,想想哪些地方说得比自己好。
2、课堂交流。
在学生的讨论中,可以随机归纳:
(1)语言要口语化。口语化是故事语言的特点,因为口语化的语言接近于生活语言,富有生活气息,说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不会因为语言的障碍影响听众的注意力和对内容的理解。
(2)掌握好语气和语调。讲故事的人要运用语调的抑扬顿挫,来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在讲述不同的内容、描绘不同的情态时,都要运用语气和语调的变化,加以区别。如果不是这样,语调平淡,再好的故事也吸引不住人。
(3)处理好语速和节奏。讲故事,要快慢适度。太慢,听的人不耐烦;太快,听的人把握不了故事内容。要节奏鲜明,让人听起来清晰、连贯、悦耳。
(4)富有感染力。运用自己富有感情色彩的声音、姿态、动作、表情等,把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形象地表达出来,把故事发生、发展的环境气氛渲染出来。
3、练习把自己的故事讲的形象生动,吸引听众。
4、举行讲故事比赛,由全班学生进行评判。
习作七 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教学目标:
1、回忆生活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人,能在头脑中再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并能准确把握人物的特点。
2、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等的刻画,突出人物的特点。
课前准备:回忆生活中特点鲜明的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人物,激活形象
1、回忆本组课文中的几个人物,说说他们的特点。
2、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人也给你留下了深刻鲜明的印象?
课堂交流,要求学生说清:(1)这个人是谁?(2)这个人有什么特点。
3、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呢?仔细回忆这个人的一些情况,比如做过的事,他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闭上眼睛,让人物在你的头脑里动起来,像放电影一样。
4、说说回忆起来的一些情况。
在学生说得过程中,教师可以追问一些关键的细节,帮助学生在头脑中进一步清晰人物形象和特点。但是不要把学生头脑中的人物概念化,而是要典型的形象的语言和行动。比如:他的习惯动作是什么?他在这样的时刻说了什么?他的手怎么放的……
二、快速作文
1、读读本组课文中的一些人物描写的片断,简单的说说人物描写的方法。
2、想想准备怎样来描写自己头脑中的人物。
3、课堂交流:抓住人物的那些方面来突出人物的特点。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可以用具体的描写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怎样写得更好。
4、学生作文,教师可以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典型讲评,修改作文
1、选择典型的作文。
教师在巡回的指导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写作情况有大致的了解,要迅速判断学生作文中的普遍问题是什么,并选择带有这些问题的作文作为讲评的例文。
2、课堂评议。
评议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来说说例文中好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 可以把整篇例文都读完,再请学生评议;也可以在关键的地方停下来,就某一点请学生评议。
评议的重点是人物的特点是不是突出,如果不突出,原因在哪里?怎么改?一般包括这些方面:
(1)描写外貌,不宜千人一面,面面俱到,要因人而异,根据表达的需要有重点地写,必须学会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特点,灵活地描写人物的外貌——既可以用一般文字集中介绍,又可以穿插在人物做事的全过程中多次描写,力求用
较少的笔墨勾画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反映出人物的年龄、职业、生活经历和个性等特点,给人以鲜活之感。
(2)语言描写不能千人一腔,众口一词,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特点,要辅以恰当的动作、神态、姿势、语气或情绪,这样写语言会更生动形象。
(3)准确的动作描写,能体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征。描写人物的动作,既要写出做了什么,更要写出怎么做的。首先,要精选动词,把动作写准确具体;其次,要写出人物的连续动作,活现出人物的动态情景;然后,尽力写出人物的动作细节,反映出个性风采。
(4)写人还要有典型事例,用事实说话,借助一两件典型、新颖的事例来表现。
3、学生根据评议的要求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互相评价,互相修改
1、把写好的作文给同学看,请同学提出修改意见。
2、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
《回顾拓展七》教学案
教学目的
1.交流本组课文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
2.交流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方法的心得体会
3.让学生积累描写人物的各类词语
4.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描写人物的看法
教学重点
交流本组课文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交流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方法的心得体会
教学难点:
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一、交流平台
(一)内容回顾。
教师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形象,他们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谁留给自己的印象最深,他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学生交流(先自己说,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二)回顾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和《刷子李》《金钱的魔力》,并思考这几篇课文运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人物?
2.小组交流:
把这几篇课文中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地方找出来,推荐给大家,并说说理由。你认为在人物刻画上最成功的地方在哪儿?请分别说一说。
3.全班交流、点评。
(三)畅所欲言,尽情交流。
1.在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你一定还有其他的收获,也可以同大家交流交流。
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在课内外学习和收集资料中的一些感受,谈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
3.在这次的习作中,你是怎样学习课文中人物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的?
(四)师总结
二、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反复朗诵十六个词语,要求读准字音,把词语读熟。
2.谈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3.再说说这些词语分别是描写人物的哪个方面的?
4.组织学生分类说说自己积累的其他描写人物的词语
(学生把课前收集的一些描写人物的词语,同大家一起交流、欣赏)
5.让学生把这些词语摘抄到好词本上,注意不写错别字。
三、成语故事
1.自由读《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典故,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2.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
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把成语写下来,并给同学讲讲这个故事。
篇二:六年级语文口语交际《留在心中的印象》
口语交际说课稿
留在心中的印象
晏阳小学 王亚曦
一、说教材
《留在心中的印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口语交际的主题。本主题是围绕第五单元“初识鲁迅”这一学习专题来让学生回忆在生活中一些熟悉或者不熟悉的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学生表达中加强口语交际的训练,在训练中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结合新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学生口语交际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讲述留在心中印象最深的人,表达人物独特的一面。
2、 交流回顾与某人初次见面的情景,并说说在之后相处过程中,对他印象的变化。
3、 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编者安排本次口语交际的是,通过讲述心中印象最深的人的特点,让学生能认真、耐心听人说话,乐于参与讨论并发表意见,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我将讲述心中印象最深的人的特点,以及相处过程中对他印象的变化做为本节课重点,将增强学生的倾听、表达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作为本节课难点。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在与人的交流中能尊重和理解对方。能认真、耐心地听人说话,并抓住重点,简要转述。也应该能用适当的语气根据对象和场合,做简单发言。但我们学校的大多数六年级学生,他能够用适当的语气根据对象和场合,写简单的发言稿,却不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设置情境很有必要。
三、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所以,本节课我在教学中以情景教学法为主,设置“那一年,第一次见面的他”和“他变了吗”两组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之下,回忆起生活之中给他们留下独特的第一印象的人,以及乐于讲述在之后的相处过程中发生的事件令自己改变对这个人的印象。结合评价法,使每个环节自然过渡。激发他们想要表达的欲望,提高口语交际的表达能力。
四、说学法
老师只是问题的阐述着,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整堂课,我希望学生通过组织语言、全班交流、评价他人等学习方式展开讨论,充分实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发展性。
五、说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5分钟)
以看一看,你记住了哪只小鸭子带入,引出给你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有可能说因为他很独特。接下来看一组图片,说说哪个人给你印象最深,引出给你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有可能是这个人身上有你特别喜欢或特别厌恶的特点。
出示主题:留在心中的印象
打开课本,默读课题
(设置这一环节,主要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在轻松的气氛之下,快速的进入到本节课的主题。六年级的学生,心中的素材较多,为了不偏题,我让学生回归课本,默读课题让学生整体感知整节课的主题。其实就是围绕着这五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二)设置情境,回到那年(12分钟)
回忆起,那一年,第一次见面的他。三个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第一个问题,多抽学生回答,并板书在黑板上,其余同学写在本子上。
这个简单的问题,使学生立即进入主题,提高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第二个问题,用一个词形容,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样,按顺序板书在黑板上或本子上。
第三个问题,我会给予1分钟的语言组织时间,虽然是自己说给自己听,过程却尤为重要。口语交际的生成过程有四个阶段:构思——转换——执行——输入和反馈。而给予学生语言组织时间,便能快速地让学生实现前三阶段,将头脑中的言语信息变成口头语言。也便于学生找到自己阐述的语言中的不恰当的词或是有不通顺的句子,及时纠正。
然后抽生讲述,在一名同学上台讲述前。其他同学,我会提要求,因为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刚刚这位同学讲述的事件中的他给你留下的又是什么印象,为什么,从哪句话中听出来的。这个问题的提出是为了方便接下来的全班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忠告: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丰富多彩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在世界的风雨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尽的源泉。所以,鼓励学生大胆说话,大胆质疑,在疑问中辨出真伪,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在质疑中,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学生讲述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讲述,相机板书: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这一情景的设置,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深入主题,突破重点。同时,因为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简单,抽到的学生人数较多,学生参与度高,积极配合,乐于去表达。第三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它的设置,能锻炼学生倾听、应对的能力。)
(三) 联系生活实际,自然过渡(4分钟)
通过对妈妈或者是老师的一贯形象,以及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人,过渡到一个人给你的第一印象,会随着相处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而发生改变。
(四) 设置情境,他变了吗(15分钟)
通过当初的印象和现在的印象做对比,说说他现在在你心中的印象,是越来越好,还是与当初的印象背道而驰。
第一个问题,说出来,并板书在黑板上或本子上。
这个问题的设置主要是为接下来的第二问题作铺垫。
第二个问题,给予学生2分钟组织语言时间。抽生进行全班交流。同样,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在同学说完后,给予肯定或者提出不同意见。与前面的第三个问题一样,是本节课的重
点也是在质疑中训练学生的语言。
(这一环节的设置,突破难点,通过讲述,增强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五) 归纳整理,同桌交流(4分钟)
整理归纳这节课的问题,按问题的顺序,组织语言自述,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讲述。
(这一环节,是希望学生能按一定顺序讲述事情。最后的同桌交流,于轻松的环境,敞开心扉,结合主题自由表达。)
六、说板书
口语交际
留在心中的印象
说: 第一印象——(事)——
(人 )
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听:印象的变化
篇三: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
振兴中心小学 王芳
口语交际?习作五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讲述留在心里的印象最深的人,表现人物的独特一面。
3.根据交流的情况,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准备:
能够引起回忆的物品。
教学时间: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 聊天回忆,引入话题
这一组课文,我们学习了鲁迅记忆中的闰土,作家周晔笔下的伯父──鲁迅先生,还了解了作家唐韬笔下的鲁迅。在你的生活中,肯定和不少人都打过交道,其中给你印象深刻的人一定不少,能举例谈一谈吗?
二、 回顾课文,明确要求
1.回顾复习《少年闰土》:作者第一次看见闰土的时候,闰土给他留下了怎样的映像?闰土的形象在“我”的心中是怎样变化、加深的?
2.确立交流对象与线索:
A、初次见面时的印象是怎样的?可以说一说他的外貌特征、性格等。
B、相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双方是怎样处理的。(注意把事情讲清楚、具体)
C、通过这件事情,你对他的印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2、分组讨论,组内交流。(提出合作学习要求:叙述时态度要大方,语句要通顺,把事情说具体。听的同学要专心倾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小组成员逐一说完后,选出本小组说得最好的的人。)
A、小组交流,畅所欲言。
B、相互评议,改进完善。
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A、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B、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汇报交流,集体评议
小组推选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师生集体评议。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欣赏、评价着,突然,我的好朋友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我忍不住和他吵了起来,争执中,陈明又把它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
同学们,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结果又会怎样?
二、各抒己见,发散思维
1、小组讨论,设想各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组长将意见汇总。
2、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3、集体评议:想一想,刚才同学们所设想的哪一种事情经过和结果更积极,更能激发人向上?
小结:虽然事情的结果可能会出人意料,也可能在情理之中,但你的续写应该让人感到更积极向上,而不是消极低落。
三、回顾课文,自然衔接,指导习作一题材训练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所写的回忆文章《少年闰土》,课文通过哪几件事揭示了闰土的形象?
2、在你和小伙伴之间一定也发生过令人难忘的事,请用一句话来概括。
出示选题,选择习作
课件出示:
习作一
《少年闰土》写了有关闰土的几件事情,使闰土的形象跃然纸上。你也可以用一两件事来介绍自己的小伙伴,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
3、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1)复习指导,范文引路
复习《少年闰土》的写作方法,明确怎样写出人物的特点来:抓住人物的的语言 、行动、神态来表现人物,不仅可以把人物写活,而且能够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写得打动人心。
(2)开启思路,确定对象。
我的写作对象是谁?他有怎样的特点?围绕这一个特点,可以用怎样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这几件事情可以怎样安排顺序?
(3)题目举例,拓展思维:
课堂生成:《爱国的肥猫》写一个外号叫肥猫的同学的爱国事例。
《馋猫记事》写一个特别嘴馋的朋友。
??
(4)范文引路,借鉴写法。
(5)学生习作,随机指导。
(6)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学生交流评议,重点注意是否写出了特点,教师点评。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作文批改要求和重点:
内容叙述得是否具体;
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流畅;
书写是否工整美观;
结构是否比较严谨;
是否有创意;
是否切题。
范文引路
课件出示一篇中等水平的学生习作。
学生快速朗读。
合作学习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评价、讨论。
小组派代表予以点评,宣布本组成员所给分数及理由。
二、合作批改
同桌交换阅读对方作文。
用修改符号批改,按项目评分。
三、汇报交流
指名读自己或他人所写的优美语句。
课件出示几名程度不同的学生的作文,同桌读眉批、总批,汇报批改意见。 作者谈收获。
五、指导誊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