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论文范文 > 论文格式 >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9-02-12 12:21:08 | 移动端: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本文关键词:社会心理学,炫耀,消费,大学生,分析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本文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1]。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也产生了众多变化,其中炫耀性消费已逐渐发展成为在大学生群体中有着一定影响力,部分学生主动迎合并乐于奉行的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本文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1]。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也产生了众多变化, 其中炫耀性消费已逐渐发展成为在大学生群体中有着一定影响力, 部分学生主动迎合并乐于奉行的消费理念。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青年时期, 确认自我认同感是这一阶段的重要发展任务, 大学阶段也是个体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分析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行为, 在帮助大学生树立合理、理性的消费观, 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炫耀性消费理论内涵

  “炫耀”一词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照耀、夸耀、显示”的意思, 有学者指出炫耀是主体有意识地主动进行的活动, 从我国的社会根源性来看, “炫耀”其实就是传统面子意识的表征化。

  19世纪30年代, 加拿大经济学家约翰雷提出了“炫耀性消费”这一概念, 他从虚荣心的角度出发, 解释炫耀性消费的性质和特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 美国制度经济学家托斯丹·凡勃伦在他的着作《有闲阶级论》中首次将“炫耀性消费”的概念引入了经济学。凡勃伦认为, “要获得尊荣并保持尊荣, 仅仅保有财富和权力是远远不够的, 有了财富和权力还必须能够提供证明, 因为尊荣只是通过这样的证明得来的。炫耀性消费就是为财富和权力提供证明以获得并保持持续尊荣的消费活动”[2]。凡勃伦将商品被分为两大类, 即炫耀性商品和非炫耀性商品。

  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主要体现在生活上盲目追求“高档性”“场面”, 从穿衣打扮到请客吃饭, 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 从日常皮肤保养到高档化妆用品等, 炫耀性消费远远超过了大学生现有的经济能力, 盲目追求消费品的符号价值。有学者曾将大学生的炫耀性消费形式归纳为三大类, 即外在型炫耀性消费、情感型炫耀性消费和工具型炫耀性消费。

  2、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行为的心理学动因

  2.1、自我实现需要的驱使

  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即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个体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不断地完善自己, 并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在现代消费社会, 消费者对商品的消费不仅是对物的欲望而是对快乐和梦想的满足, 从本质上讲就是对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大学生处于社会化的关键阶段, 他们在日常消费中, 已经不能单纯地满足于消费产品的物质属性, 而是更寄希望于通过消费品的符号价值来显示自身的优越性, 从而有意识的奠立其群体身份的象征意义, 此时的消费意识就是自我实现。部分大学生通过炫耀性消费行为来吸引他人的注意, 并以此来彰显自己的价值与能力, 这就是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重要表现。

  2.2、自尊需要的满足

  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主要通过自尊水平来体现, 是个体对其扮演的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马斯洛认为, 自尊是一种高级需要, 主要包括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和对名誉、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两个方面。大学生群体虽然在生活上独立, 但是经济仍然受到限制, 是刚刚获得自我认同, 特别是体验自尊感实现的重要阶段。大学校园的炫耀性消费现象虽然在年级之间、性别之间、家庭经济情况方面有着显着的差异, 但是在实现大学生自尊需要方面却有着一致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希望通过过度包装的消费品来展现自己的价值、地位, 展现自身的成功度, 从而借此满足自身的自尊需要。

  2.3、从众心理的影响

  在社会心理学中, 从众是个体在群体压力下, 为寻求行为参照、克服对偏离的恐惧、增强群体认同感而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地与群体中的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俗称“随大流”。大学生群体处于人生发展的特定阶段, 其消费行为明显的受参照群体的影响, 特别是受班级同学和宿舍舍友的影响最为严重。为了获得群体的认可, 大学生在消费产品时倾向于与多数人一致的方向, 无论是真从众, 还是权宜从众, 无论群体的压力确实存在, 还是个体自我想象, 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 从众都是个体在自愿的前提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是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行为产生的心理学动机之一。

  2.4、攀比心理的影响

  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 通过消费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 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活动的总和统称为消费心理, 主要包括攀比心理、求实心理、求异心理等类型。其中, 攀比心理主要是指个体脱离自己实际收入水平, 在消费活动中盲目攀高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状态下, 消费行为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为满足自己的好胜心、与他人相比不甘落后的购买行为。大学生们来自不同的生源地区, 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父母文化程度、个人成长环境等有着显着的差异, 社会阶层的变化在大学校园中也有所体现。部分大学生为了达到自身心理上的满足与平衡,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带有冲动性的盲目攀比, 试图通过对消费品的占有来炫耀自身的成功与价值, 从而诱发炫耀性消费行为。

  3、炫耀性消费行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1、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社会化属于社会心理学的概念, 是指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涉及社会及个体两个方面[3]。社会化过程从社会视角看, 是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 是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 并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判断个人社会化程度的标准主要是社会期待。消费行为对个体的社会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大部分具体消费行为都是个体社会化进程的表现。个体的消费方式、价值观念也是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定型的, 可以说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也是消费社会化的过程。大学生是处于青年期社会化的个体,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关键阶段, 是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完善知识结构和道德结构, 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阶段。炫耀性消费行为在追求高档消费的过程中将会导致大学生形成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念, 在盲目攀比的过程中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感, 进而影响到个体社会化的进程, 违背国家对青年大学生的社会化期待。

  3.2、影响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

  在社会心理学中,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自我概念的重要部分就是自尊, 涉及个体是否对自己有积极态度, 是否感到自己是成功的、有价值的。炫耀性消费行为过程中的消费品已不再是单纯满足个体的生理需要, 而是更多地用于体现消费者的地位, 是工具理性极端发展的结果。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 在竞相攀比的炫耀性消费环境中, 会加深家庭经济相对贫困学生的心理自卑感, 导致个体自尊水平的降低, 最终影响到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

  3.3、引发大学生消极的社交情绪体验

  社交情绪是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主观体验, 反映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最基本的社交情绪包括社交焦虑、嫉妒、羞耻和内疚四种类型。如果个体的社会需要获得满足, 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果个体的社会需要不能被满足, 或者仅部分满足, 就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体验。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行为为满足个体的虚荣心和面子, 非理智性的过度消费, 导致在大学阶段的人际交往中建立起无形的隔离层, 并引发孤立和排斥现象。被孤立和排斥的个体往往因为自身社会需要得不到满足, 进而产生消极的社交情绪体验, 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个体的身心健康, 不利于个体的发展。

  4、结语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对当代高校学生, 党和人民充分信任、寄予厚望。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理念, 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 关系到国家的建设和民族的未来。对于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这一非理性状态下的不合理行为, 应当充分发挥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个人的作用, 优化消费环境, 创造合理的消费认同, 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理念, 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 在矫正炫耀性消费行为的同时不断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注:此论文为山东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成果) 。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十九大报告全文:人民网[EB/OL].
  [2][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
  [3]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三级)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2.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社会心理学分析》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21837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