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材料?写好材料?蚂蚁范文网提供各类范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蚂蚁范文网 > 其他范文 > 常用公文 > 收看好记者讲好故事直播有感精选例文8篇

收看好记者讲好故事直播有感精选例文8篇

来源:蚂蚁范文网 | 时间:2021-11-09 14:35:31 | 移动端:收看好记者讲好故事直播有感精选例文8篇
  第八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决赛上,参赛选手围绕庆祝建党百年、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主题,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精彩故事,描绘出一幅幅催人奋进的生动图景,展示了广大新闻工作者队伍良好的精神风貌与职业素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收看好记者讲好故事直播有感精选例文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收看好记者讲好故事直播有感精选例文8篇【一】

  我叫余__,是__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率的一名记者。

  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段经历。那是我从事记者行业8年来,最难割舍一段情结,也是我对爱岗敬业这一价值观的全新认识。

收看好记者讲好故事直播有感精选例文8篇

  那是在20__年的夏天,我们频率进行“走转改”,我领到的任务是“走访留守儿童”,要求与被访的留守儿童同吃同住,至少24小时以上。

  说实话,这样的采访,以前我做得并不多。有时为了赶稿子,一天要跑多个现场。不过,既然是“走基层”,那就得踏踏实实,“把身子沉下去,把情感带回来”。

  我去的那户人家,在肥西县高店乡邵庙村。家里有两个孩子,是姐弟俩,姐姐上初一,名叫静静,弟弟叫称称,当时才4岁。

  这户人家日子的艰难,超出我的想象。爷爷、父亲因病先后去世,少了“顶梁柱”的家,也几乎坍了一半。母亲无奈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带着两个孩子。

  我去的时候,给姐弟俩带了些文具学习用品,还有几样点心,虽说只是一份心意,但已让两个孩子欣喜的眼睛一亮了。

  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小男孩称称的天真顽皮,和姐姐静静的沉默少语,让我的采访很难进行,只能听着奶奶时不时的念叼,从中拼凑起一些不完整的段落。好在静静很快接受了我这个不速之客,支言片语中,吐露出她的一些意识和想法。令我吃惊的是,这个13岁的孩子,已对自已的未来有了一个执着的想法,她说,念完初中,可能就不念下去了,会像妈妈一样,外出打工。因为,她要给弟弟挣学费。说到以后可能上不了学,她流下眼泪。

  听着这个懂事的姐姐这个“人生计划”,我先是震惊,继而沉默了。我无法开导她。面对家庭的困境,这个女孩或许很难有其他的选择。

  第二天,我就要和这个刚认识的小朋友说再见了。我在她的枕头下留下我的电话,还有200元钱。我真的希望能帮她一把。后来,她真的打来电话告诉我说:“余姐姐,等弟弟上学了,我想到外面去看一看。”

  采访应当说是成功的,稿件《暑假里的留守儿童》也顺利完成了。

  可是,从那开始很长一段时间,我很害怕再去接触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因为采访免不了要问一些问题,而我最想知道的,也正是这些孩子埋在心底,不愿说出来的。

  我一直在问自已,面对这样的一个群体,我的采访,是一次次触及他们的伤处,还是揭示了他们真实的困境,让社会更了解他们,去为他们做更多的事情?

  敬业,并不只是愿意为工作花费时间和精力。敬业,应当是对岗位的正确理解,发挥岗位应有的作用。我怜惜而心痛的感受,或许没有错,但用这种情绪把自已包裹起来,而放弃了记者应该有的责任与担当,这是失职。

  记者,应当用心去听,用心去记,用心去写,用心,去鼓与呼。

  在之后的几年里,我又陆陆续续走过__很多乡村,去和留守儿童接触、交流。我始终做一名观察者,一名记录者,记下他们的忧愁与欢乐,记下他们的梦想与憧憬,当然,其间也有孤独、无助、冷漠,甚至叛逆。

  今年6月9号,xx发生4名留守儿童自杀身亡的悲剧。痛定思痛,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需要引起全社会更多的关注,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

  记者,应当站出来,为留守儿童大声疾呼。

  我再一次走进留守儿童的家。这一次走访,我不再仅仅是探寻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更多的,是把话筒递向他们的家长,他们的老师,乡镇的负责人。我想知道,为这些孩子,他们应该做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打算做些什么。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__的快速发展,乡镇经济的崛起,已有越来越多的乡镇工业园、农业示范园、种植养殖场,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他们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同时,全市乡镇实现了留守儿童活动室全覆盖,在这里,留守儿童又有了一个大家园。

  在这篇《__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的连续报道中,我在结尾处这样写道:“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不可忽视也不能回避的。而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家庭、学校、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应该为这些孩子创造条件,共同撑起一把‘心灵保护伞’”。

  各位评委老师,我和留守儿童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希望能为这些孩子撑起“心灵保护伞”的人越来越多。说这句话,是我的职责所系。

  谢谢大家!

收看好记者讲好故事直播有感精选例文8篇【二】

  ,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所以,当噩耗传来的时候,我是不信的。但残酷的新闻迅速出现在了各大媒体平台——x电视台的直升机在执行航拍任务时不幸坠毁,机上4人全部遇难!我的同事宋昊恩和蒋亚,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蒋亚和宋昊恩是x广电航拍事业中的黄金搭档,有人说,“他们就是为航拍而生的”。他们多年来所拍摄的《鸟瞰新x》,以其超低空穿行、横跨90度的拍摄画面令人惊叹折服,成为所有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心目中的经典。

  每一次航拍对于宋昊恩和蒋亚来说,无疑都是一场战斗。他们必须透析x各种地形地貌,制定详细计划,应对各种气候。一天可能会飞行9个小时,在狭窄的机舱里,蜷缩着一动也不能动。昊恩患有高血压,但降压药有利尿作用,为减少飞机的起降,他在航拍时从不吃药。蒋亚因为高强度的航拍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一疼就是一整夜。

  昊恩给我发了一张他在飞机上拍摄的照片,说天气不理想、有点失落。我万万没有想到,那竟成了他留给我最后的聊天记录。十几分钟后,飞机失事了。有着雄鹰梦想的昊恩和蒋亚,将他们年轻的生命定格在了云层之上。

  最初看他们留下的最后的影像时,这画面上写着美,写着国家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而现在,我看到这画面上分明写着记者的责任和担当。而在中国,用生命践行承诺、用忠诚守护使命的记者又何止宋昊恩和蒋亚……

  20多年妙手著文章、创新做公益的俞佳友,18年始终冲在新闻第一线的高思杰,历时9年写数篇内参为一起冤案平-反坚持不懈的汤计……他们之所以有如此的人生高度,是因为他们把根扎在了最厚的土壤里。

  新闻界前辈穆青有句名言“勿忘人民”,因为人民在哪里,新闻就在哪里!做记者27年,我深深地知道,生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有无数的新闻在前面等着我们。

收看好记者讲好故事直播有感精选例文8篇【三】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把在抗疫一线发展党员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激励一线人员坚定信念、顽强斗争,满怀信心投入到抗疫斗争中去。

  赢战“拐点”,全民“皆兵”。最前“疫”线“党员先上”紧抓救治,基层干部牢牢掌握防控主动权的“制胜法宝”,把防护知识带到群众“家门口”,送到“心里头”,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环境氛围,为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铸就抗疫“钢铁长城”。

  旗帜立“言”,“主心骨”引导上不偏题。危急关头,党组织就是主心骨。“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一声令下,9000多万党员闻“令”而动,这场阻击战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强大优势。各部门、各领域“下沉”管理,排查走访、不漏一人,密切配合、联防联控,特别是当前复工复产关键时刻,更是保障“兜底”与人文关怀相互支撑,办好“民生事”,维护安定有序。疫情防控坚持全国一盘棋,要把这场战“疫”作为“赶考”路上的“试金石”“磨刀石”,基层干部能否“立得起来”“站得住脚”,“两手抓”能否“入脑入心入行”,都是在检验是否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并且转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的“基础考题”。

  分类打“点”,“贴心人”服务上不间离。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讲“群众话”、办“群众事”,是基层干部的永恒“坐标”。要从群众视角出发,精耕细作防控要点,明晰“给谁看、怎么给、给的效果如何”,先锋“智囊团”模范带头、主动发声,稳定民心、互动答疑,“大喇叭、小喇叭”“双驱”联动走访宣传防控新政策、新知识,引导群众依法防控、科学研判,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为疫情防控出谋划策。要深入“疫”线抓“热点”“暖点”,合理划分受众对象,以人说事、以事传人,依靠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志愿者等基层力量,针对老、少年,青、中年年龄层精准宣传战“疫”内容,科学运用防控方式,引导发挥“传帮带”作用,团结凝聚“家庭圈”“同事圈”“朋友圈”,共筑“连心桥”。

  优化通“道”,“滚动条”路径上不梗阻。好风凭借力,然而,只靠电话了解情况,靠材料宣传防控,这种“拿来主义”实在不可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条块畅达”是作为建立集中统一高效领导指挥体系的重要要求之一,基层干部作为政府与沟通媒体、社会公众沟通的桥梁,保证信息渠道通畅、透明尤为重要。近日各地陆续公布辟谣专区、举报热线,有效保障公众知情权和参与权,要与群众主动互动,破除因信息“堵塞”、专业“不通”而低效甚至无效知悉,助力防控发动。要唯实、精准反映疫情第一线问题,沟通及时客观,不隐瞒、不漏报,宣传重点突出、图文并茂,对妄加揣测、断章取义“标题党”等行为,要以专业的视角评论解读,增强精准识别能力,自觉抵制带有偏颇性言论,“随大流”混淆视听。

  集中聚“面”,“云存储”统筹上不缺项。上面“催得紧”“要得急”,下面“跑得快”填表抗“疫”,让基层干部在抗“疫”中疲于应付。铁路“实名制购票”系统利用大数据后台筛查出“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集中信息也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统一“归口”管理,加大信息综合,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和时间作用到“实事”“综合面”上。要在防控中统筹各方能力,保障防控硬件设施,特别是培养综合协调和信息整理能力,把好经验、好办法覆盖“云”上分享,善于分析总结、凝聚合力。同时,为避免防控疫情陷入形式主义“窠臼”,要深刻认识到主线不抓牢、纸上得“虚感”,会如“空心肌体”般监测不力、防控不实,坚决抵制人浮于事、信息杂乱。

  主动开“灯”,“稳定器”执行上不打折。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从严从实监督就是保障制度落实的“稳定器”,从维护制度权威出发,坚持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职能部门要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保证监督常态化制度化全覆盖,维持高压态势。为避免制度“空转”“打滑”,要结合防控实际和涉及范围,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善用“红黑榜”激励、警示基层干部,形成“惯性”监督动作,横向到边、执行到底。另外,“立言”先“立德”,要主动接受监督,练就“政治慧眼”,切实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对防控工作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负责,始终自警自省、慎独慎微,锻造成为“能打胜仗”的“硬核”先锋队伍。

  “疫”线鏖战正酣,基层干部有“制胜法宝”,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凯旋定有期!

收看好记者讲好故事直播有感精选例文8篇【四】

  据了解,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战线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宣部、中国记协继续举办了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为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力和覆盖面,同时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此次巡讲活动采用了网络直播的形式进行。

  在这场直播中,15名优秀演讲人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真情讲述一线采访经历和切身感受,展示了新闻战线在2019年重大新闻事件中取得的丰硕成果。演讲者中,有的通过读者来信中的线索展开调查采访,反映心声,回应关切;有的用影像见证“一带一路”这粒来自中国的种子,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的历程;有的通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电视宣传报道中的点点滴滴,展现电视媒体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有的用8年的时间,记录下一家人与一面旗的故事……

  讲者动情,听者动心。一个个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好故事,展现了记者们的新闻理想与职业素养,深深打动和鼓舞着观看直播的观众。有观众留言称,在身边的好记者,接地气的好故事,彰显了新闻行业在当今时代蓬勃发展的朝气。

收看好记者讲好故事直播有感精选例文8篇【五】

  “蘑菇定律”是指在生长初期,蘑菇常长在阴暗角落又没有肥料,常面临着自生自灭的状况,只有长到足够高、足够壮的时候,才得以见到阳光雨露,这种情况与年轻干部的成长情景极为相似。初入工作,青年干部常常会不受重视、打杂跑腿,如何在“蘑菇期”茁壮成长,是每个年轻干部必须面对的问题。

  宁静以致远,要戒骄戒躁。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青年干部处在“蘑菇”阶段,可能会有两种心理:一种是不愿意从事琐碎、简单工作,觉得基层工作有些辜负大学或研究生学历、耽误了宝贵青春,心浮气躁,或觉得与环境格格不入,产生“世人皆睡,唯我独醒”的错觉;另一种可能是从学校毕业,不知如何在单位中学习进步而产生焦虑,或面临专业知识无以为用、文件材料不知从何写起,从而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这个工作产生前途茫然的感觉。这两种心态交织在一起,甚至会涌上无数放弃的念头,以这种心态度过“蘑菇期”是很危险的,不利于自己早日获得接受“阳光”的能力。在“蘑菇”期,青年干部需静下心来,戒骄戒躁,避免陷入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的困境,在工作中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夯实自身成长基础。

  盛年不再来,要勤学不怠。

  “才需学也,非学无以广才”,离开校园,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结,工作后,仍需时刻保持本领恐慌感。青年干部要趁年轻时多学习,不要陷入“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的悔恨中。进入工作后,没有学校安排课表,没有同学横向比较,此时自省和自律变得尤为重要。要安排自己每天学什么;要做好每天的工作日志、周计划、月计划等,定期复盘检查;要想想为什么要从政?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不可盲目没有目标,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前进动力;要抓住每一次办文办会、每一次下乡走访、每一次解决难题的机会,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要到群众中去,经风雨、见世面、磨意志、长才干,增强斗争的本领;要从做“蘑菇”的日子中吸取经验,不断提升“脚力”“笔力”“眼力”“脑力”,学到真本领、增长真才干。

  事虽小,不为不成,要脚踏实地。

  “蘑菇”们要力戒“差不多”“没意思”思想,在跑腿打杂中默默学习,熟悉工作,掌握方法;在批评指责中虚心请教,汲取养分,快速成长。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干部成长是有规律的,早熟的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青年干部多为三门干部,基层经验少、在情感上也缺乏对百姓的关心,此时就要脚踏实地、埋头躬耕,在基层去接地气、经风雨、见世面、磨意志,了解百姓的所思、所需,实地感受自己身上的责任与使命。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秉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劲头,一步一个脚印,成为愿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真作为的好干部。

  咬定青山不放松,要笃志力行。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我们的力量源泉,能极大地激发人的智慧和潜能,产生巨大的力量,从而克难制胜,成就事业。”青年干部要常想为什么要从政,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补足精神之钙,才有奋斗的目标和动力,才能将年轻人的精气神和干劲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一山望着一山高”“身在基层心不在”,遇到挫折就自我怀疑、充满负能量,是信念不坚定的表现。“蘑菇”们要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钻业务,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要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勇往直前,保持不焦躁、不动摇的内心,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困难的侵蚀,全心全意为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成为优秀的青年干部。

收看好记者讲好故事直播有感精选例文8篇【六】

  从拆开《习近平在x》《习近平在x》最外面那层保护膜开始,几乎算是一口气读完全书。书使用采访实录形式,每一篇即为一个采访记录,开篇包含着受访者的个人介绍以及采访时间、地点。学习这两本书,最突出的感受就是很“实”,受访者讲述得很实在,日常细节很抓人心。

  书中没有过于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晦涩难懂的大道理,多是大白话,似见其人,就像几个耄耋老人坐在对面给我们讲故事。聊起过去,老人们有说不完的话,讲起年轻时的工作经历,分享当年与习近平同志一起工作生活时的日常细节。几个老人碎片式的记忆,放在一起,就被强烈的组合还原为习近平同志在x和x的工作经历。

  忘记从什么时候开始,“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四力被自己所熟识并记住。而“四力”真正入心是看央视主持人大赛,其中一个环节是“走出去”,聚焦主持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实战考核。选手们走出演播室,奔赴各地进行实地探访,带回一个个有温度、有力度的故事。在看书时,我记忆最深、感触最深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脚力”故事了。

  习近平同志是1988年6月到x工作,他刚到x没有立马开会大讲特讲,没有“三把火”的架势,第一个任务就是下基层调研。从7月初到8月初,一去就是一个多月,走遍x的9个县市、13个乡镇、18个村、12家工厂电站及学校。在走基层中,他有三个特点,一不提倡念稿子、二是喜欢看县志、三是注重走访。那会正是酷暑季节,一双解放鞋、一件短袖衫、一顶草帽就开始他的翻山越岭、走村串巷,那种艰辛程度和工作强度可想而知。9个县走访下来,他带回了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故事。他知道了x人的“家底”,总结了一篇《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感》;他知道了x人的“目标”,用“滴水穿石”“弱鸟先飞”吹响了思想的号角。后面,里面的“脚力”故事,还有我们所熟知的“三进下党”!

  脚力,顾名思义,就是行走的能力、两腿的力气。在“四力”之中,脚力放在了第一位,可见其重要性。下水了才知道怎么游,脚沾泥土方能探真知!增强“脚力”,看上去好像是轻松的、容易的、没必要的。交通便利的现在,车上一油门、出门一溜烟、双脚不着地,似乎不用双脚走路也能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尽知天下事;网络发达的现在,动动手指、打打电话、上上网络,似乎就能马上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很快地解决问题。我们会有种错觉,很多路并不需要真正用双脚走出来,很多事情也不要亲自到达现场。就像是爬一座山,有了直达山顶的缆车,花点钱买张票就可以很快欣赏到山顶的风景,自然而然就不太想要从山脚下开始,一步一个台阶地往上跑。然而缆车上不能看到一片树叶的掉落、不能感觉到一块石头的松动。而我们在车上、在网上,看到的是转瞬即逝的风景、看到的是筛选后的信息,有可能那些沾着泥土、冒着热气的景色全都在背后隐藏着。喜欢跑步的我,对脚步丈量的路印象最深,走过一次、跑过一次基本上就记住了。而坐在车上,无论是经过多少次,那条路永远都是分不清东南西北。也许,方向感极差的我也只能好好练“脚力”,用脚步摸清城市的基本脉络。

  因为工作,有时也需要“跑”宣传、“挖”人物。有过“闭门造车”的经历,深知在电脑前没想法的痛苦,也明白没有“跑”手里的笔很难下手,更明白没有“挖”坐在电脑前敲打不出东西。“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脚下有泥土,笔下见真情”,想象力不够丰富、自信心不够足的我似乎能深刻体会到这一含义。无论是工作材料还是个人文章,没有经历过、没有了解过难下手,即使成篇成文后也觉得是“拿不出手”“不太满意”“少了点东西”。

  想要当“笔杆子”,想要以文发声,我也需要更努力践行“脚力”。在行动上,走出自己屁股下的方寸之地,俯下身、沉下心,无论是隔壁办公室还是田间地头,少主观臆断和走马观花,让话语更有温度、有角度、有力度、有高度。在思想上,走出自己思想的方寸之地,多听听、多看看、多想想,无论是时政新闻还是娱乐八卦,让文字多些客观理性,从单一的抨击吐槽转为多方面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今天看来,“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粒粒珍珠,无论大小都是新思想中的一份子,弥足珍贵。32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用足迹走遍x8个县市,那些足迹串起一粒粒珍珠,我们看到了一条鲜艳夺目的珍珠项链。从现在开始,每天多问一句,我的双脚迈开了没有?脚力尽时山更好,继续用双脚走出“如是我愿”的烟火气,早日拿到个人独属的珍珠项链。

收看好记者讲好故事直播有感精选例文8篇【七】

  “我是你身边那不变的关怀和问候,我是你心中最灿烂的微笑。热恋的故乡,留下我深情的祝福;深爱的土地,留下我生命的足迹。我就是,郭明义。”

  这是东北新闻网拍摄的微电影《我是郭明义》的.主题歌,是我作词、作曲和演唱的。这部微电影网上观看人次达到2.2亿。为什么会这么火?我想是郭明义的精神感动了万千网民,首先他感动的是我。

  故事要从我第一次到鞍钢采访郭明义说起。接到任务时,我心里就嘀咕,传统媒体已经报道了那么多,在网上写郭明义能有人看吗?

  老郭每天除了忙工作,还要参加公益活动,替向他求助的人奔波,我实在不理解他为啥给自己找这么多事。看着他鬓角的白发和一身的疲惫,我忍不住劝他:“郭师傅,你都已经是模范啦,差不多就行了呗!得想想自己。”本以为和老郭很熟了,说这样的话不过分,但郭明义的脸色马上变了,他忽地站起来,砰地把门关上,大声质问我:“说出这种话,你还是个共产党员吗?”

  我被吓蒙了,说实话,当时我真的还不是党员。过了好一会儿,他盯着我的眼睛说:“我是一个党员,只要党的宗旨没变,我就要这样干!”那天晚上,老郭和我聊了很多,他的家人、工作、爱心事业。我真正懂得了支撑着他走过30多年的信念,全都来自他对共产党员这个身份的坚守。

  老郭的话始终在我脑中萦绕。我在思考,整天为增加流量到处搜寻名人、富人、达人来吸引网民,我是不是习惯了所谓的眼球效益,变得庸俗了呢?我该怎么办?怎样才能把老郭的精神告诉更多的人?

  看到微博,我心中一动,在微博这个鱼龙混杂的舆论场中,怎么就没有一种清新的声音,让人脱离浮躁、追求崇高呢?对!微博需要老郭,老郭也需要微博,郭明义实名微博开通了。我手把手地教他拍照片、发图片,一起商量怎么写好微博。

  三年来,我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郭明义微博之中。我要让老郭的微博成为指尖上的正能量,让老郭成为网上的红色大V。

  老郭在微博上晒矿山、晒工友、晒诗歌……晒的最多的是社会上发生的好人好事,老郭还让微博成为拯救生命的绿色通道,老郭接到一位孕妇家属的求助电话,他马上发出一条求助微博,随即被700多名网友转发。一个小时后,献血的志愿者挤满了医院采血大厅。晚上6点多,老郭的微博上跳出4个字:“母子平安!”

  我的阵地就是网络。让信念和情怀、善良和感动、奉献与执着闪动在微信上,烙印在微电影中,定格在网上展馆里。这是我乃至每一个网络新闻人不变的使命。

  当我真正成为一名党员,面对党旗宣誓的时候,又想起老郭的话:你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吗?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网络新闻人,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在网络上彰显鲜明的红色,让我们的价值观在网络上无处不在。这是一个承诺,更是一种责任!

收看好记者讲好故事直播有感精选例文8篇【八】

  今天和孩子一起观看了《好记者讲好故事》这个节目。这个节目很感人也非常激励人心,是一个不错的节目!使我和孩子都受到了不小的启发和鼓舞,增强了为社会增加正能量的强烈使命感。

  在观看的过程中,孩子看的很认真,也很认真的去听去理解。每个小故事都那么投入。偶尔的会问一些不太理解的问题和词语。伴随故事的情节或是感动或是开心或是兴奋鼓舞。

  看完这个节目,里面每个故事人物都是那么经典,感受着那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我们从中受到了不小的教育和启发,在她的成长中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我也有不少收获。付出得到收获,努力获得成功。作为家长的使命和责任就是:“用爱心去观察感受孩子,去爱护和关心孩子。”但并不是所谓的溺爱,而是用心去引导孩子,做到心灵的共鸣。作做为家长应该去提示、鼓励,去保护孩子。来培养孩子的和平无私的大爱精神,做个明白人,这也是做家长的本份。

  在孩子学习的这个阶段,不单单是老师一个人的责任,更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理解。作为老师要有积极、乐观、不妥协的精神。让孩子在这个信息化飞速的时代,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在她的人生漫漫长征路上茁壮成长,从而学到更多的东西。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栋梁之才!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收看好记者讲好故事直播有感精选例文8篇》由:蚂蚁范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duwu/fanwen/25454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