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工作总结范文 > 劳动力调查总结

劳动力调查总结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4:38 | 移动端:劳动力调查总结

篇一:统计局劳动力抽样调查工作汇报(总结)

统计局劳动力调查

工作情况汇报

省统计局检查组:

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劳动力抽样调查工作制度的要求,区统计局于4月中旬全面开展了 2012年二季度劳动力调查工作。此次调查省里抽中双桥区所辖的2个调查小区共120户,涉及2个街道办事处中的2个居委会。我区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目前已圆满完成调查建筑物清单、调查样本抽取工作,入户登记工作已完成70%。现将我区劳动力调查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区统计局参加了省、市两级关于劳动力调查工作的培训后,及时向区领导做了汇报,得到了区领导的高度重视。一是区政府及时提供专门经费,为此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财力保障。二是区统计局及时成立由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专业骨干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对此项工作的安排部署,为调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结合被抽中小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此项工作有条不紊的推进。

二、严格把关、认真培训

为开展好此次调查工作,一是严格按照调查人员的选调标准,切实把政治思想好,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身体健康的高质量人员选调上来,力求调查队伍的精干高效,从源头上夯实数据质量。此次调查我们共抽调了15名调查指导员、调查员开展此项工作。二是对所抽调的人员进行了认真培训。组织培训是对调查的操作方法进行细化性规范,是搞

好调查的重要基础。为此,区统计局在组织选调人员参加市局集中培训后,又对他们进行了二次培训,对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步骤,调查方法及调查时间做了详细讲解,并下发宣传单及入户填表所需的各类工具,就疑难问题进行了解答,并请参加过此项工作的同志对以往容易出现问题的指标进行了分析、说明,为正式开展调查奠定了基础。

三、强化宣传、争取配合

宣传是争取群众配合的有效措施,为此,调查工作前及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有线广播、张贴宣传画及发放致被调查户的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让调查工作家喻户晓。区统计局发放宣传画100余幅,发放致被调查户的一封信120余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原来不理解此项工作的住户,通过我们的大力宣传,最后主动配合我们的工作。

四、高度重视、加强督导

各级领导对本项调查工作非常重视,确保了此项工作的稳步推进。调查工作开展以来,区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已先后两次专门听取区统计局的工作汇报,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就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市局领导和科室负责人也多次到我区指导工作,为我们排忧解难,同时区统计局班子成员也深入各调查区进行督导检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保证了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五、方法多样、工作扎实

为保质保量完成此项调查任务,我局采取了多样的调查方法进行入户调查,准确掌握每一调查户、每一劳动人口的情况,在入户调查登记中,各调查区针对“难见户”采取贴

条告知、预约,送信宣传,早追、晚睹找人,盯窗、观灯找人等方法进行调查登记;对于“消极户”及“问题户”,采取讲政策宣传,看、听、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摸底登记,为完成调查工作打好基础。

六、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安排

存在问题:一是人员少、工作量大。各镇、街的调查指导员、调查员都是身兼数职,而且入户时间有限。二是门难敲、户难入。因被调查户大部分白天家中无人,全靠早晚入户调查,遇到不配合的户根本就不让进门,不管调查员如何宣传调查政策,他们也不提供相关信息。

下步工作:一是按时完成入户登记工作,确保入户率达到100%。二是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复查工作,对登记表进行人工逻辑检查和调查表填写的规范性检查,确保登记调查数据的准确性。三是编码工作质量将直接影响调查数据的汇总结果,局里将集中组织优秀调查员进行非专项编码工作,并由局里业务骨干进行专项编码工作,确保编码的准确性,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此项工作。四是区统计局对抽中小区进行抽查验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解决,从各个环节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以上是区统计局就我区2012年二季度劳动力调查工作情况的汇报,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2012年5月11日

篇二:农村劳动力调查报告

xx镇关于农村劳动力情况调研报告

为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切实理清我镇农村劳动力状况,我镇积极按照xx县就业局要求,针对我镇男16-60周岁、女16-50周岁劳动年龄段的农业户籍人口,及农村常住人口进行调研,

我镇通过真实填写农村劳动力情况调查表,上门入户与村民座谈、电话访谈等方式,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情况、创业情况、技能培训情况、年龄结构、分布情况、纯收入情况等做了详细的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对就业能力、农民工素质等询问了在家务农村民和外出务工农民的建议。

一、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

1、被调查的xx镇有xx个村,农业总人口xxx人,劳动力总数为14475人,占总人口的43%。劳动力主要分布在第一产业的种植业领域。

2、被调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中男性占65%,年龄主要分布在16-25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占60%,高中占20%,职业及技校以上也仅占20%,大多数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比较低,已参加技能培训和愿意参加而未参加技能培训的劳动力仅占劳动力总数的21%。

3、农村劳动力在外就业的共有869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的90%,县内就业的仅占10%,外出劳动力主要分布在东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6900人,占79%)。其他地区仅占外出劳动力的20%。

4、就收入情况调查显示,农民人均纯收入5823元,家庭经营收入占纯收入49%,工资收入占纯收入的48%,转移性收入仅占5%。

5、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调查显示,2014年回乡创业人数25人,接受创业培训人数为25人,创办经济实体25个,带动42人参加就业;2013年回乡创业人数36人,接受创业培训人数为36人,创办经济实体36个,新增23人参加就业;2014年回乡创业人数41人,接受创业培训人数为41人,创办经济实体41个,带动新增就业68人。可见,劳动力返乡创业人数在逐年递增。

二、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

农村大部分的年轻劳动力都要出外打工,仅剩下一些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在家,儿童属于无劳动能力者,农村劳动力主要是一些孱弱的老人,所以农村劳动力的表现为老龄化趋势严重。

2、单一的经济结构下农村经济基础薄弱

我所在村的经济收入对外依赖的程度很高,大部分年轻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村内的一个砖厂和一个页岩厂,只能吸纳小部分的男性剩余劳动力,而靠农业等自然经济取得收入的群体,也在逐渐减少,大量外出人口的经济收入构成了农村很普遍的一种经济模式,这种模式使得农村的生命力十分薄弱,出现了依靠不断输出劳力而不能自生血液的脆弱经济结构。

3、文化程度底,无技能劳动力比较多

在全镇农村劳动力的年龄段人数中,无技能劳动力占80%,职业及技校以上也仅占20%。这些群体在就业的过程中,即难以适应技能岗位,有制约了全镇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愿意花费更多财力、物力和人力为所招聘的农村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的自身技能培养意识也不强。

4、资金缺乏,自主创业艰难

由于对于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的项目比较少,资金支持方面也有很多的力所不及,加之各种手序纷繁复杂,所以使得很多想创业的人员望而止步,很怕自己难以度过层层难关。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应响应党和国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见效最快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的号召,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是农村劳动力能够得到高效的利用。

三、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

根据调研所掌握的情况,面对所需要解决的众多问题,我们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规划建议如下:

1、加大投入,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

各政府部门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快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加强城乡沟通的劳动力市场硬件、软件建设和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及村级信息联络员队伍建设,争取做到劳动力市场信息对称,着力构筑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化服务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和管理体系,有效地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

2、加强引导和培训,积极创新,提高劳动力的素质。

首先要加强引导,不要让劳动力盲目跟风,追随某一类职业,要多方引导,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业的门路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其次,要加大培训力度,只是是在不断变化更新的,要不停的培训,学习,才能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壮大自己,所以要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电视教育、远程教育等多样化继续教育形式,鼓励和帮助农民学习和掌握新技能,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培养劳动力的自我创新能力。

3、解决资金负担,鼓励能者创业。

政府部门应从解决“三农”问题出发,投入资金,为创业者撑起一片蔚蓝的天;创业者也应该鼓足信心,积极募集资金,返乡创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及劳动力就业;金融机构也应提供小额创业贷款,减轻创业者资金负担。

4、搞好服务,切实维护外出务工者的合法权益。

首先,要与司法等部门联合加强劳动法、社会保险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以提高广大劳务人员的自我防范能力。其次,要积极寻求驻外办事机构的支持,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在流动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或城市建立相应的管理、服务组织或机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相关法律政策咨询、劳务信息、就业指导等

一系列的就业跟踪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所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如劳资纠纷、劳动争议、突发事件处理等等。把好外出务工者的权益关,切实解除外出务工者的后顾之忧。

总之,要促进农民的增收,推动农村综合发展,必须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引导,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支持,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贡献,全面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篇三:区城镇劳动力资源调查报告

重庆市长寿区城镇劳动力资源调查报告

为了全面摸清我区城镇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掌握城镇就业和失业状况,为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提供可资参考的决策依据,我们于4月1日—9月30日开展了全区城镇劳动力资源调查。本次调查共涉及全区18个镇街的城镇居民。调查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由调查员对具有本区城镇户籍的所有劳动年龄内人员(男16至60周岁,女16至55周岁)进行调查。现将具体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城镇家庭和人口情况

截止到2007年9月底,全区城镇家庭为75960 户,187551人。其中“零就业家庭”173户,499 人;城镇移民家庭2134户,6542人;城镇低保户11277户,28601人;“征地农转非”家庭9017户,45671人。

(二)城镇劳动力情况

城镇劳动力总量为117662人,其中男性70465人,女性47197人,男女劳动力比例为60:40。城镇劳动力中,经济活动人口(指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就业人员和失业人员)为108817人,其中103035人实现就业,5782人处于失业状态。

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1%,比2006年下降0.67个百分点。

(三)城镇劳动力年龄结构

在117662名城镇劳动力中,16至30周岁有的34122人,占29%;31至40周岁的有34946人,占29.7%;41至50周岁的有27234人,占23.1%;50周岁以上的有21360人,占18.2%。

(四)城镇劳动力文化素质

在117662名城镇劳动力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2469人,占10.6%;中专、高中文化程度36048人,占30.6%;初中文化程度59835人,占50.8%;小学文化程度8659人,占7.3%;文盲人数651人,占0.5%。

(五)城镇劳动力职业技能水平

在117662名城镇劳动力中,有初级职业资格证书的4841人,占4.1 %;有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3851 人,占

3.3%;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670人,占0.5%;有技师证书的48人,占0.04%。

二、就业状况分析

(一)就业形式

在已实现就业的103035名城镇劳动力中,正规就业的有51394人,非正规就业51641人。表明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入,劳动者的就业形式和就业观念已发生深刻变化,灵活就业、季节性就业等非正规就业方式逐步成为就业

的主导方式。

(二)就业地区分布

在103035名城镇就业人员中,区内就业79110 人,占76.8%;区外市内就业15706人,占15.2 %;市外就业8219 人,占8%。表明随着我区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同时也表明我区就业环境不断改善,劳动者对就近就地就业的认同感增强。

(三)就业人员产业分布

在103035名城镇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为114人,占0.1%;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为51107人,占49.6%;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为51814 人,占50.3%。表明我区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尤其是两大园区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已经凸现。同时随着我区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

(四)就业经济类型

在103035名城镇就业人数中,国有单位25481人,占 24.7%;集体单位13962人,占13.5%;私营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49392人,占47.9%;灵活就业14200人,占13.8%。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已成为就业主渠道。

(五)就业人员文化层次

在103035名就业人员中,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有4676

人,占4.5 %;大专学历的有7793 人,占7.6 %;高中学历的有35051人,占34%;初中学历的有51639人,占50.1 %;初中以下学历的有3876人,占3.8%。表明城镇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初中学历的人数占一半以上。

从上述数据看,全区就业局势总体比较平稳。其主要原因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加强了组织领导、政策保障和工作网络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城镇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形成了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失业率有一定下降的良好局面。

三、失业人员状况分析

(一)失业人员性别状况

在5782名失业人员中,男性2981 人,女性2801人,分别占失业人数的51.5%和48.5%,失业人群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特征。

(二)失业人员年龄构成

在失业人员中,16至30周岁有850人,占14.7 %;31至40周岁有997人,占17.2%;41至50周岁有2935人,占50.7%;50周岁以上的有1000人,占17.3%。表明中老年人群是失业人员的主体。

(三)失业人员文化层次

在调查的失业人员中, 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有682人,占11.8%;初中文化程度有2930人,占50.7%;高中文化程度有

1735人,占30%;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有435人,占7.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占失业人员的半数以上。

(四)失业登记情况

失业人员已到社区和街镇进行失业登记的有4013人,占失业人员的69.4%。表明尚有相当一部分失业人员对失业登记的意义认识不足,同时也给政府对失业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就业服务带来困难。

(五)失业人员未就业原因

在失业人员中,属于因原工作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失业的人员有2671人,占46.2%;因照顾家庭而失业的有395 人,占6.9%;因无职业技能而失业的有2281人,占39.5 %;因身体原因而失业的有403人,占6.9%;因其他原因失业的32人,占0.5%。表明只有规范用工管理,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才能有效地减缓失业人员的增速,进而控制失业率的增长。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就业的稳定性不强。虽然总体失业率不高,但全区非正规就业人员占多数,相当一部分劳动力处在低水平就业和不稳定就业状态。原因是新增劳动力多,工作难找,大量劳动力只好从事非正规就业,靠做钟点工、季节工等临时性工作为生,就业稳定性差。

二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在登记求职人员中,大专


劳动力调查总结》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2349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