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工作总结范文 > 党的七大总结历史经验

党的七大总结历史经验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6-08 05:43 | 移动端:党的七大总结历史经验

篇一:中国共产党历史28讲——第7讲党的七大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历史28讲

第七讲:党的七大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七大召开的历史背景

(一)七大召开前后的国际国内形势

1945年春夏之交(4月到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形势发生了一系列的根本变化,以德意日为代表的法西斯面临即将覆灭的命运,

在欧洲战场,苏联和美英盟军相继攻占了欧洲大片土地。 4月间,意大利法西斯头目墨索里尼被逮捕并判处死刑,5月2日,苏联红军攻占柏林,德国希特勒自杀身亡。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在中国战场上:中国已处于战略大反攻的前夜,1945年2月间。美、英、苏三国领导人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决定进一步加强反法西斯同盟合作,完成对日最后作战,美军在南太平洋战场、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发动了一系列战役,接连取得战场胜利,收复了大量失地,扩大了根据地,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6日,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2颗原子弹,共造成20多万人伤亡,同时苏军出兵东北,在华日军迅速土崩瓦解,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此时,一直消极抵抗的国民党军队也开始从西南几省的大后方陆续出山,利用美国提供的飞机、军舰运送军队,抢占要地,抢夺抗日

胜利果实,这时的中国正处于两个前途,两种命运斗争的关键时刻:一个是黑暗前途——即国民党要建立一党独裁的法西斯专政;一个是光明前途——共产党要建立民主、自由、富强、独立的新中国。为了领导全国人民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努力争取中国光明的的前途,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在抗日战争快要胜利的关键时刻召开了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党的七大会议。

(二)七大召开前党对理论工作的探索和实践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而且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进行了论证和阐述,在此期间,毛泽东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等重要著作。但由于党内在很长时间内存在着把马列主义教条化,把十月革命经验和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根据中国革命实际情况探索和提出的很多正确观点,未能得到当时的中共中央的认可,直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后,局面才发生变化,从此,中国革命事业逐渐摆脱不利局面,并开始迅猛发展起来。

土地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又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写下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大量重要著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其中,毛泽东所系统而完整阐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毛泽东还深刻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创造性地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基本形式;统一战线是迅速凝聚和扩大革命力量的有效方式;党的建设是党能正确处理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问题,更好地运用这两个武器是战胜敌人的前提和保证,只有正确理解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二、七大会议的召开

早在1937年1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就通过了召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但由于长期紧张的战争环境,一直没有召开,1945年4月21日,中共中央召开了七大预备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做了《 “七大”工作方针》的讲话,指出七大的工作方针是:“团结一致,争取胜利”。大会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保障全中国人民取得最后的胜利,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在经过延安整风运动之后,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举行,会期历时五十天。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代表着全党121万党员。

在七大会议上,

毛泽东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朱德做了《论解放区战场的》的军事报告;

刘少奇做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周恩来做了《论统一战线问题》的重要发言,

大会期间,毛主席先后发表了11次讲话。其中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是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

报告科学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郑重地提出了中国人民强烈希望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的基本要求。毛泽东在报告中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报告还提出“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七大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24年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战8年的经验,制定了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的政治路线,选举产生了能够团结全党的、坚强的、成熟的,具有很高威信的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委员会领导集体。通过了刘少奇修改党章的报告和新党章,确立了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从而使全党有了思想上工作上取得一致的牢固理论基础,使全党在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军事报告的决议案》及《关于死难烈士追悼大会的决议》。大会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

的第七届中央委员会,选出了13人的中央政治局成员,选举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

七大的召开,从建党开始,已经走过了二十四个年头,其间经历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血与火的考验,有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来说,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近代以来,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大大小小无数次的反抗斗争,但都失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第一次成为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从失败到胜利的转折点。为什么会发生这个转折点?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共产党的领导,中国革命的面貌就为之一新。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历史改变了方向。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如共产党这样的革命党。如果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革命党,人民要想推翻敌人的压迫,简直是不可能的。

因此说,在这样两个大背景下召开的党的七大,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特别是把团结、胜利作为大会方针响亮地提出来,它反映了我们党必胜的坚强信念,反映了中华民族必胜的坚强信念。毛泽东同志在阐述七大方针时说,一个团结,一个胜利。胜利是我们的目标,团结是我们的阵线,我们的队伍。我们要有一个团结的目标,去打倒我们的敌人,争取胜利。全党要团结得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如同一块坚固的钢铁一样,为着获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和中国人民的完全

篇二: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的历史回顾与经验总结

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的历史回顾与经验总结

【内容提要】 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统一、曲折性和复杂性、始终以完善党章和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基本特征。我们得出的基本经验是,实现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必须坚持科学建党的基本原则,坚持把制度建设同其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应不断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努力提高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牢牢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制度建设 科学化 民主集中制

一、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的历史回顾

重视制度建设、善于从制度上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根据自身所处的历史阶段以及不同的历史任务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理论主张,逐步实现了由革命党的制度建设向执政党的制度建设的历史转变,不断提高了党的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一)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的初步探索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积极探索自身的制度建设。中国共产党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围绕着其所处社会环境以及革命的主题不断探求政党建设的内在规律,努力实现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

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理论武装自身,规定了严格的纪律,以制定和修订党章为中心,积极探索党的制度建设。1922年,中共二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了关于党员、组织、会议、纪律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1925年,中共四大着重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会议通过了《对于组织问题之决议案》。《决议案》明确规定了党的组织体制是中央集权制,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对党员和党的各级组织也有明确的、严格的组织纪律要求。随后,1927年“五大”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中,进一步提出了集体领导制度,“中央应该实行强毅地集体的领导,从中央省委以至支部”[1](P88)。同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议案》中明确提出和肯定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一定区域内建立这一区域党的最高机关,管理这一区域内党的部分组织”。[1](P144)应当说,从建党初期到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初步建立了党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先后三次修订党章,使各种规章制度不断趋于规范,有力地推动着党的制度建设的发展。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强调党的民主集中制度和党领导军队的原则。1927年,毛泽东领导著名的三湾改编,确立了“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1928年11月,毛泽东总结党领导革命的经验,强调红军中的党代表制度。他指出:“党代表制度,经验证明不能废除。特别是在连一级,因党的支部建设在连上,党代表更为重要。”[2](P64)1929年12月,古田会议通过的决议更加明确了这一点。毛泽东指出:“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这是红军中党的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3](P88)古田会议在强调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同时,还指出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等错误倾向。这对于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探索具有积极意义。应当指

出,这一时期由于党的连续三次“左”的错误,使党的制度建设探索也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挫折和困难。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民族抗战的历史任务,以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为中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制度建设,实现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关于各级党委暂行组织结构的决定》、《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等一系列决议,强调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系统地规定了中央委员会、政治局、书记处及各级党委、党部的工作任务、职责范围和纪律。这对于抗战时期巩固和发展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制度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伴随各地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开始加强整顿党的组织,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以保障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1945年中共七大党章明确规定:“党内民主的集中制,照党章规定,即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党内的秩序,是由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各个部分组织统一服从中央的原则来建立的。”[4](P358-359)这一时期,为加强组织纪律性,实现党自身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巩固和完善党的领导,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中国共产党又颁布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使党的制度建设更加规范化、科学化。1948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建立报告制度》规定:“各中央局和分局,由书记负责,每两个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综合报告。”

[5](P1264)同年9月,为加强各级党委统一领导,毛泽东为中央起草了《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指出:“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必须建立健全党委会议制度,“一切重要的问题,均须交委员会讨论,

由到会委员充分发表意见,做出明确规定,然后分别执行”。[5](P1340-1341)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论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强调各级党委必须正确认识有效的工作方法。这一时期,党的民主集中制更加完善,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工作制度、党的纪律都有了进一步的具体规定,这说明党的建设已经初步形成制度框架,朝着制度建设科学化的趋势发展。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执政党制度建设科学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由一个革命党向一个长期执政党的转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总结和继承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制度建设的经验和传统,对执政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首先,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原则。毛泽东认为,民主集中制是高度的民主和高度的集中的统一,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1957年2月,他提出:“在人民内部,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由是对纪律而言。这些都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矛盾着的侧面,它们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我们不应当片面强调某一个侧面而否定另一个侧面。”“这种民主与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6](P209)1957年7月,毛泽东还创造性地提出实现民主集中制的目标。他指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7](P543)

其次,明确提出建立党代表常任制。1956年4月,毛泽东指出:“是否可以仿照人民代表大会的办法,设党的常任代表。??设常任代表有什么好处呢?

就是可以一年开一次代表大会。我们已经有十年没有开党的代表大会了,有了常任代表制度,每年就非开会不可。是不是可以考虑采用这个办法,比如五年一任。”

[6](P54)毛泽东的意见,很快被吸收到党章修改稿里。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贯彻了这一思想,他指出:“党中央委员会在党章草案中,决定采取一项根本的改革,就是把党的全国的、省一级的和县一级的代表大会,都改作常任制,多少类似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那样。”[8](P233)

最后,初步建立党内监督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领导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时曾说:“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9](P328)章程就是制度,这对于党及其监督工作来说,同样如此。毛泽东还要求建立和健全党的各级监察机关,加强党内监督。中共八大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明确了党内监督的重要性。中共八大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指出:“党除了应该加强对于党员的思想教育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从各方面加强党的领导作用,并且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做出适当规定,以便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的监督。”[8](P215)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执政党制度建设科学化的深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阐述了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基本内容,不断推进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

首先,邓小平在深刻反思和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和教训的基础上,指出:“我们过去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为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

篇三:党课心得

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必然性:

1840年中国逐步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振兴中华”的口号,以驱除鞑虏,回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推翻了通知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使中国出现了20世纪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1919年五四运动,使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1921年7月1号党诞生,7月23日,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狐疑最后一天转移到嘉兴南湖举行,参加大会正式代表12人, 意义: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出现了一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工人阶级政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927年八七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成为党创建革命军队以革命的武装反抗反革命的武装的伟大开端。

1935年1月遵义会议。意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结束了王明左倾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的转折点,标志着共产党在政治上走上成熟。

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

1945年党的七大,总结历史经验,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确立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 1945年8月—1949年9月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1949年10月到1956年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 伟大的历史转折:1976年10月党中央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工作徘徊的局面,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明确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982邓小平理论诞生,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两次飞跃:第一次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通中国革命具体时间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通中国紧密结合,正确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视线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1、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 2 中国共产党是由中国工人阶级的现金分子所组成 3 中国共产党是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1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

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本质特点和优点 2是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一个内在根据和要求3是党以视线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做出的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中国人民对各种政治力量进项长期历史比较之后做出的郑重选择 1 党领导人民完成了三件大事,充分说明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2 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巩固了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3 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契合党和国家的现实状况。

三件大事: 1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3 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产党的基本经验: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2 紧紧依靠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 3始终自觉的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目标和全部工作都是为了视线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任何一个政党的行动,都要收一定的思想和理论的指导和支配。指导一个政党一切行动的思想和理论体系,就是政党的指导思想,也称行动指南。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定义:解释了人类历史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发现的

科学理论和思想体系,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科学世界观完整的理论邢台,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列宁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

马列主义是科学理论体系(共产主义宣言):1848年共产主义者同盟,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的思想和时间活动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

马列主义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马列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1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2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3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4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所证明。 毛泽东思想: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主要包括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攻略的理论,关于正色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意义:1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提出了社会主义必须发展生产力的思想。2政治上提出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政治建设理论 3文化上提出一系列新的理论的政策

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支柱,是邓小平理论重要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邓小平理论体系:1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哲学基础,始终贯

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根本问题 各个观点相互并存和支持,具有严密的逻辑联系

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1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是科学的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3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历史地位: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础,力量之源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话最新成果;2、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3、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

社会主义基本原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打到共同富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4、根本方

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1、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深化改革开放 4、加强改进党建设

组织纪律要求:1、必须参加党的一个组织 2、党员必须积极为党工


党的七大总结历史经验》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4429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